📖 ZKIZ Archives


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前主席特納:救市是必要之舉 高頻交易有礙金融穩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315.html

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前主席特納:救市是必要之舉 高頻交易有礙金融穩定

一財網 周艾琳 2015-08-06 21:03:00

高頻交易等程序化交易對資本市場有何影響,中國又是否應重新衡量金融創新的步調?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前主席特納勛爵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說,需要加強監管,防止整個交易系統出現類似美國‘閃電崩盤’那樣的情況

金融創新一直都被市場玩家所推崇,2008年金融危機後,一度淪為眾矢之的的CDO(抵押債務債券)和CDS(信用違約掉期)又再度興起。經歷了此次股市波動以及近期監管方對程序化交易的嚴查,高頻交易等程序化交易對資本市場有何影響,中國又是否應重新衡量金融創新的步調?

作為該領域最具發言權的國際專家之一,美國新經濟思維研究所主席、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前主席特納勛爵(Lord Adair Turner)於8月5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說,“當前的證券市場流動性已經充足,認為高頻交易能夠增加有用流動性的觀點或許只是一種幻覺。高頻交易通常都是基於計算機算法的,因為它太快了,以至於不可能有人進行幹預,顯然存在錯誤和自我強化的危險。因此,我們需要加強監管,在系統中設立‘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s)來防止整個交易系統出現類似美國‘閃電崩盤’那樣的情況。”

近期,滬深兩市被限制交易的賬戶數量已達到38個。就限制的產品品種來看,量化對沖產品成為了重點盯防對象,具體限制的則是高頻報撤單的交易行為。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盡管對沖工具不如美國豐富,但國內高頻交易的確存在,隨著今後金融創新的深化,需要強化監管。

此外,盡管各界對中國的救市行動觀點不一,但特納表示:“中國的救市措施是消除市場恐慌必要之舉,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政府和央行在股市崩盤時候都曾出臺各種購買股票、降低利率的舉措,使受損嚴重的投資者重振信心。”

高頻交易需強化監管

高頻交易只是程序化交易中的某一細分類別。程序化交易從交易的頻次方面可以分為高頻交易和低頻交易;按交易目的與動機來劃分,又可分為套保、套利、投機等三種。

7月31日,盈峰資本旗下的4只量化對沖基金集體被限,盈融達也有2只量化產品交易受限。上述產品都因為高頻報撤單被查。7月8日,因大部分股票停牌或處於跌停狀態,產品出現反複撤單現象,盈融達的撤單量超過了90%,而另一家盈峰資本也是偏高頻交易。

此後,盈融達也表示其頻繁撤單非惡意操縱,而是因為在極端行情下,交易算法因跌停板難以賣出而采用的機械行為,且幾乎全部撤單都發生在跌停板上,不會對當時的股票產生價格波動影響。盡管如此,以高頻交易為代表的程序化交易仍走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特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高頻交易盛行且成熟的國外市場,量化交易的監管也十分嚴格,做空手段如果是頻繁撤單,這也構成違規。”

他表示:“盡管主流觀點認為高頻交易有助提高市場流動性,但我對此存疑。且由於其速度快得令人難以察覺,這也給監管造成困難,一旦發生故障,將釀成大禍。”

在海外市場,自動做市商策略是高頻交易的一種,其通過向市場提供買賣訂單來提高流動性。與普通做市商不同的是,他們通常與投資者進行反向操作,其高速計算機系統具有通過發出超級快速訂單來發現其他投資者投資意向的能力。

特納更早些時候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曾表示:“或許這個世界並不需要高頻交易。我們擁有一套完美的、流動性充足的證券市場來讓人們進行交易。我們有股票市場,其初衷就是對股票進行定價從而幫助經濟有效配置資源。同時我們又有一批人在寫交易算法,而多數算法與根本價值不相關,只是對市場其他人的行為作出反應。顯然,如果100%的交易都基於算法的話,那麽股票價格就會是一個隨機變量。這樣的話,我們將無法讓股票市場發揮功能。如果要讓股票市場發揮功能,很大一部分的價格發現過程需要由那些真正做研究、關心企業真正長期潛在價值的人來推動。”

實際上,高頻交易給市場帶來的影響,在投行機構之間早已有較為激烈的討論。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的報告指出,雖然高頻交易有時能增加股票市場的流動性,但一旦程序出錯或人為疏忽都有可能對市場走勢造成災難性影響。

2010年5月6日,道指在一夜之間最多暴跌超過千點,市值更瞬間蒸發逾8600億美元,創美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大單日盤中跌幅。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就導致當日暴跌的“異常交易”展開調查,高頻交易訂單被認為是這起災難的罪魁禍首。有分析稱,股指跳水激發高頻交易連鎖反應,計算機以閃電般速度接連發出賣單,瘋狂尋求止損,最終導致藍籌股埃森哲公司等多只股票短時間內失去幾乎100%市值。

此外,《從西蒙斯的策略看高頻交易》一文中也指出,高頻交易涉嫌市場公平問題,高頻交易需要的設備和計算能力對中小投資者是一種不可逾越的門檻,這些利用高頻交易獲取收益的機構,可能造成市場的不公平。

救市為必要之舉

在程序化交易風波之前,更牽動投資人神經的是從6月中旬開啟的股市巨震,隨之暴露出的兩融、場外配資、股權質押風險更一度被質疑將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此後,“國家隊”現身穩定市場——央行出手、匯金入市、IPO暫停、禁止短期賣空等。盡管具體救市規模不得而知,但通過高盛的最新分析顯示,截至目前,中國救市花了8000-9000億元,總共有2萬億元的金額可以用(17家商業銀行貸款給證金公司1.3萬億元,加上證金公司自行發債和央行多渠道流動性註入共2萬億元),當前花了將近一半。其中,證金公司直接購買4000億元,買共同基金2000億元,提供信用貸款給券商購買2600億元。

對此,也有不少學者認為,應該憑借市場的力量尋找均衡的價位或估值水平,救市可能會造成價格扭曲。但特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肯定了此次救市的必要性,“救市對緩解恐慌情緒而言是必要的。英、美在2008 年 9 月也以協調一致的方式禁止賣空約1000 支股票,美國聯邦政府則接管‘兩房’、援助AIG等。再之前,日本央行也曾購買股票。”

值得註意的是,在經歷此輪股市巨震及其“余震”後,中國對金融創新的態度有何變化?

在今年6月的陸家嘴論壇上,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推進期權交易、引入個股期權交易十分重要,其在管理投資風險、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需求、發現價格和提升標的流動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過,特納則在縱觀此輪波動後表達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中國仍以散戶投資者居多,市場成熟度、金融監管有待加強。在此之前,對於如期權等衍生品的推進應該適度放緩。”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29

戰略合並:我雖然恨你,但是有必要娶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030/152572.shtml

導讀 : 只要有新的,好的,有利於消費者的模式,就可以吸引到消費者,生態運轉,口碑經營,這才是一個企業制勝的關鍵。

 

1751355-15102QF05D14

互聯網創業,真的進入冬天了嗎?

開始時58同城和趕集這兩個國內兩個著名的分類信息網站合並,標誌著互聯網時代進入了一個“我雖然恨你,但是有必要娶你”的時代。

不只是58和趕集,包括後來的嘀嘀和快嘀,美團和點評以及近期的攜程和去哪兒,紛紛聯姻,仿佛曾經的硝煙四起都沒有發生過,在資本寒冬里開始放棄開始的競爭抱團取暖,貼錢的互聯網市場逐漸平穩起來。

1+1>2的局面並沒有發生

很多人都在問,當行業巨頭合並,是否為了壟斷市場?

大家都知道,之前美團和點評,嘀嘀和快嘀在補貼的路上競爭激烈,頗有不幹掉對方誓不罷休的念頭,只可惜競爭雙方都沒有想到對方在瘋狂燒錢的情況下可以撐下去,最後只能握手言和,避免更大的損失。

所以說行業巨頭的合並有一部分原因並不是想提高收益,而是想降低損失,雖然補貼額度減少後少了一部分用戶,但是情況肯定要比瘋狂燒錢時樂觀不少,更何況基於這些軟件的功能之上還有很多忠實客戶,人的習慣很可怕,這也是許多不是最好的產品卻霸占著最好的市場的原因。

對於那些害怕巨頭聯合壟斷市場的人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太多,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已於2007年8月30日通過,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明確表示禁止企業合並牟取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而且是否會產生行業壟斷,最基本在於消費者的需求,也就是說這件東西是否是消費者必須使用的,行業巨頭合並,優惠力度就會減小,這會造成消費者流失的現象,一旦有更加方便優惠的東西出現,消費者會立馬轉移陣地,所以說國家政策和用戶的忠誠度也是決定了行業會不會形成壟斷的重要因素。

打個比方,現在的互聯網不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更多的像是在種花生,同一株花生,能不能長得顆粒飽滿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不僅如此,1+1是否可以大於2,,完全基於最初的模式。

不貼錢,必定會有新模式出現

貼錢貼不下去去對他們來說是資本的寒冬,對新模式來說卻是春天。

首先產生的問題就是:這些巨頭的趨勢用戶去哪了?

所謂的趨勢性用戶,也就是那些粘性低,附著性差的用戶,當行業巨頭合並之後,沒有了優惠可圖,他們可能會轉移到下一個對他們有利的平臺,這些用戶,不是創業者要吸引的主要用戶群,但是仍然不能放棄的一部分人,也可以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最近有很多從事互聯網的人也發現了這一點,不只是創業者還是大佬開始發散思維開始尋找新模式,例如剛剛出現的人人GO手機APP開始搭建新模式,再或者是一直使用的支付寶開始向多功能化轉型,這都預示著靠燒錢來吸引消費者的方式正在逐漸消失,新模式的春天來了。

沒有什麽是一塵不變的,只要有新的,好的,有利於消費者的模式,就可以吸引到消費者,生態運轉,口碑經營,這才是一個企業制勝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25

必要商城的C2M“短路經濟”模式 線上定制吉利汽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05/152681.shtml

導讀 : 主打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的必要商城與吉利集團合作推出了線上發售可定制的吉利熊貓酷趣版轎車。

i 黑馬訊(宮盈)11月5日消息,“雙11”還差6天,主打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的必要商城帶來了不一樣的玩法,與吉利集團合作推出了線上發售可定制的吉利熊貓酷趣版轎車。售價為41999元起。前66名付款者可享受2000元優惠,再扣除3000元國家補貼,只需36999元就能拿到手。

為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需求,消費者可自行定制車身外觀和車內配置等,外觀共有11色可選,包括8種單色和3種貼膜雙色車身,配置上可自行選擇手、自動車型,加裝10寸pad大屏等。

必要商城CEO畢勝表示,必要商城要做的事就是顛覆傳統的電商模式,必要商城並非單一的電商交易平臺,而是要通過C2M的“短路經濟”模式,一頭連著制造商,一頭連著消費者,短路掉庫存、物流、總銷、分銷等一切可以短路掉的環節,砍掉所有不必要的成本。必要商城每一類產品均需奢侈品或國際一流制造商生產,制造商必須接受必要商城的定價體系,只要高額利潤的一律不合作。

汽車之後,必要商城還有什麽可賣?必要商城到底想賣什麽?畢勝表示,自上線以來,已先後與NIKE、PRADA、ARMANI、MAXMARA等多家奢侈品制造商合作,推出了男鞋、女鞋、眼鏡、箱包、運動服、女裝等品類商品,“產品制造商只要能滿足我的三個條件,一切都可以拿來”。三個條件為:一、必須是奢侈品制造商,擁有自己的柔性生產鏈鏈(每一家制造商的柔性生產鏈改造成本至少在5000萬以上);二、必須接受必要的定價體系(在制造成本的基礎上加價不超過20元);三、必須與全球頂級的設計機構合作。

必要商城公布的數據顯示, 4月試運營,7月正式上線,最初訂單一個月僅有4000單,現在已經增長到50萬單。截至上月底,必要商城的產品定價如果按照現有市場定價比較的話,為消費者省去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223

必要商城的C2M“短路經濟”模式 線上定制吉利汽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05/152681.shtml

導讀 : 主打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的必要商城與吉利集團合作推出了線上發售可定制的吉利熊貓酷趣版轎車。

i 黑馬訊(宮盈)11月5日消息,“雙11”還差6天,主打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的必要商城帶來了不一樣的玩法,與吉利集團合作推出了線上發售可定制的吉利熊貓酷趣版轎車。售價為41999元起。前66名付款者可享受2000元優惠,再扣除3000元國家補貼,只需36999元就能拿到手。

為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需求,消費者可自行定制車身外觀和車內配置等,外觀共有11色可選,包括8種單色和3種貼膜雙色車身,配置上可自行選擇手、自動車型,加裝10寸pad大屏等。

必要商城CEO畢勝表示,必要商城要做的事就是顛覆傳統的電商模式,必要商城並非單一的電商交易平臺,而是要通過C2M的“短路經濟”模式,一頭連著制造商,一頭連著消費者,短路掉庫存、物流、總銷、分銷等一切可以短路掉的環節,砍掉所有不必要的成本。必要商城每一類產品均需奢侈品或國際一流制造商生產,制造商必須接受必要商城的定價體系,只要高額利潤的一律不合作。

汽車之後,必要商城還有什麽可賣?必要商城到底想賣什麽?畢勝表示,自上線以來,已先後與NIKE、PRADA、ARMANI、MAXMARA等多家奢侈品制造商合作,推出了男鞋、女鞋、眼鏡、箱包、運動服、女裝等品類商品,“產品制造商只要能滿足我的三個條件,一切都可以拿來”。三個條件為:一、必須是奢侈品制造商,擁有自己的柔性生產鏈鏈(每一家制造商的柔性生產鏈改造成本至少在5000萬以上);二、必須接受必要的定價體系(在制造成本的基礎上加價不超過20元);三、必須與全球頂級的設計機構合作。

必要商城公布的數據顯示, 4月試運營,7月正式上線,最初訂單一個月僅有4000單,現在已經增長到50萬單。截至上月底,必要商城的產品定價如果按照現有市場定價比較的話,為消費者省去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224

小微企業真的有必要運營微信公眾號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3/152776.shtml

導讀 : 先不說效果如何,看看運營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成本有多大?

前幾天有一位目前從事餐飲業的美女創業者來牛人堂進行業務的洽談和對接,因為我有著午睡的習慣,她來的時候我剛躺下準備睡午覺所以讓龍四爺接待。等我一覺睡醒,出去看看這位美女創業者,她正說到一個話題:她有個朋友建議她的店里也做一個微信公眾平臺,能夠吸引粉絲,讓粉絲關註……

我聽到這里,坐下,點根煙,問她一個問題:“你吸引粉絲要幹什麽?”

她說:“我可以讓粉絲關註我,我就知道我有多少客戶,我還可以在微信平臺編輯消息給我的店做宣傳啊!”

我說:“如果你是消費者,你去了解一下飯店或者和朋友推薦一家飯店,你會通過微信公眾號麽?”

“不會!我直接說就行了,那麽麻煩幹什麽?”性格直爽的她脫口而出。

對啊,直接說就行了!一個飯店,飯菜質量好不好,值不值得推薦給朋友去,我們可能在閑聊中隨便一句話:“聽說開發區新開了一家飯店,那邊魚做得還不錯……可以去嘗嘗……”這一句話就足夠了,難道還需要拿出手機加個微信號那麽複雜麽?

現在市場環境不太好,人們都不知道該怎麽去做生意,怎麽去推廣。當前幾年市場環境好的時候,不管什麽樣的人,不管做哪一行都能賺錢,每一個做生意的人都覺得飄飄然,賺錢原來如此簡單,自我極度膨脹,在各種場合都吹噓著自己的生意經。

他們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這是大環境所致,與個人的能力關系並不大,就好像《互聯網思維》中那句名言:如果站對了風口,豬都能飛起來!

現在市場低迷,很多的商家也陷入了困境,倒閉的飯店、酒店、咖啡廳、廣告公司等等比比皆是,似乎一夜之間大家都不會做生意了!這個時候“互聯網+”似乎成了救命的神藥,各種互聯網公司的地推團隊去找這些病急亂投醫的商家,鼓吹互聯網的神奇和效果,讓商家加入美團、加入糯米、註冊並開通微信公眾平臺、玩粉絲經濟和社群經濟,他們想做的僅僅是去賺商家的平臺搭建費用,並沒有從商家實用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今天不展開說那麽多,只說微信公眾平臺對這些小微企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微信公眾平臺首先是一個社交平臺,它為人們之間的有效溝通提供了便利,通過朋友圈及公眾號內容和理念的輸入聚集一大群誌趣相投的人,通過人群的聚集去對企業和產品進行推廣宣傳,通過與社群內的人互動實現商品和服務的銷售。這是微信公眾平臺的基本功能,效果如何,確實不錯,但是具體落實到不同的商家和不同的行業,那就不一定了!

還是上面那位美女創業者的例子,她開的是一家飯店,而且是有特色的魚店。她真正吸引客戶進店消費和重複消費並能夠擴大影響實現口碑營銷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斷提升菜品的質量和服務體驗,微信公眾號其實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先不說效果如何,看看運營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成本有多大?

1)資金投入

註冊並搭建一個微信公眾號,市場價位是1500元左右,如果自己比較懂,從公眾號申請、搭建、認證一系列走下來,最少要花費500元左右;

(2)時間投入

運營一個公眾號,如果不想做成“僵屍號”的話,以我們每天的經驗,從搜集素材到編輯推送消息、美化、排版、測試到發布,最少要花費掉4-6小時,這才能保證所發出的東西是精品有足夠的人看,如果只是發點圖片或者本店菜品之類很低端的東西,根本就沒有人願意花時間看;

(3)客戶體驗

一個人到飯店吃飯,關註的是菜品和服務,這個飯店的公眾號其實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大,除非飯店的老板是逼格足夠的名人或者作家。人們更願意采取的方式是通過第三方去了解一個飯店或者企業而不是企業的自吹自擂,中國人還是比較相信口碑營銷。這就好像為什麽在朔州很多人都會口耳相傳說:哪哪又來了一個好中醫,看得不錯,藥到病除!其實很多時候那些消息的源頭就是那個中醫的親戚朋友,只不過人們都吃這一套而已!

(4)精力投入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運營公眾號,粉絲互動會占據大量的時間,是老板自己做還是雇人做?我相信大部分的小微企業尤其是餐飲也是負擔不起這部分費用的,而且這部分錢花得也不值得!不如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如何提升客戶體驗和發掘客戶需求上。

運營一個微信公眾賬號,投入的成本是很大的,但對大多數的商家來說是沒有用的。因為它本身能解決的痛點問題很有限,很多的傳統行業在進行“互聯網+”的時候往往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似乎加上了互聯網手段就是實現了“互聯網+”,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互聯網+”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和調整,互聯網手段並不是核心。尤其是類似餐飲這類的小微企業,通過傳統的模式宣傳和口碑營銷成本更低效果也更好。

微信公眾平臺是互聯網時代營銷的最好工具,至少最近的一兩年也還不會被取代。但是也是很多商家最大的陷阱,不分析自己的客戶來源和客戶需求,盲目去追求粉絲量和點擊量而不關註點擊量的消費轉化率和客戶到店率,這樣的粉絲量和點擊量有什麽用?

有一次和朔州本土一家汽車4S店的老板聊天,他這樣說道:“找人做了一期微信推廣,花了好幾千,看文章的點擊量有2萬多,實際到店的只有不到2個人。為什麽這麽說呢?其中一個人是來借廁所用的,只能算半個人!”

這就是傳統行業的無奈,很多人不懂互聯網思維,不懂哪些工具和那些營銷方式是適合自己的。花錢推廣和營銷一定要花在刀刃上,否則你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都變裝到了那些玩理念忽悠人的團隊口袋里!

我可以這樣說,80%以上的小微企業根本沒有必要去運營屬於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做小微企業更重要的是提升產品的品質,避免做出和同行同質化嚴重和低端的產品。而服務行業要想辦法提升客戶體驗,提供客戶超預期的服務才能生存。如果你真的有好的產品,你可以去尋找平臺類的微信公眾號去合作,通過他們的影響力和公眾關註度去推廣你的產品。

專註去做一件事往往才能做得最好!

那什麽樣的小微企業適合用微信公眾平臺推廣?什麽樣的不適合呢?

小微企業的團隊或個人有故事的,有腔調的,能持續提供新鮮內容和文化理念輸出的適合做微信公眾平臺,如:畫家、作家、心理學咨詢、親子教育、培訓機構等等;

只能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無文化理念輸出的,不建議做。如:飯店、酒店、洗車店等等。

但上面這些論點只適用於一般的商家和行業劃分,去國內一線城市走走,也能看到很多飯店、酒店和洗車店之類的傳統行業運營公眾號有效果的,但那些都需要太多的投入和太高的逼格,不建議我們朔州本土的商家去挑戰。

說了這麽多,總結一句話:“互聯網+”並不代表加上互聯網手段,更多的是一種思維,傳統的小微企業在面臨商業寒冬的時候更要清醒,互聯網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把自己有限的資金放在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上,更多的是學習和思維創新上,這樣才能真正搭上互聯網這趟快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30

小微企業真的有必要運營微信公眾號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3/152776.shtml

導讀 : 先不說效果如何,看看運營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成本有多大?

前幾天有一位目前從事餐飲業的美女創業者來牛人堂進行業務的洽談和對接,因為我有著午睡的習慣,她來的時候我剛躺下準備睡午覺所以讓龍四爺接待。等我一覺睡醒,出去看看這位美女創業者,她正說到一個話題:她有個朋友建議她的店里也做一個微信公眾平臺,能夠吸引粉絲,讓粉絲關註……

我聽到這里,坐下,點根煙,問她一個問題:“你吸引粉絲要幹什麽?”

她說:“我可以讓粉絲關註我,我就知道我有多少客戶,我還可以在微信平臺編輯消息給我的店做宣傳啊!”

我說:“如果你是消費者,你去了解一下飯店或者和朋友推薦一家飯店,你會通過微信公眾號麽?”

“不會!我直接說就行了,那麽麻煩幹什麽?”性格直爽的她脫口而出。

對啊,直接說就行了!一個飯店,飯菜質量好不好,值不值得推薦給朋友去,我們可能在閑聊中隨便一句話:“聽說開發區新開了一家飯店,那邊魚做得還不錯……可以去嘗嘗……”這一句話就足夠了,難道還需要拿出手機加個微信號那麽複雜麽?

現在市場環境不太好,人們都不知道該怎麽去做生意,怎麽去推廣。當前幾年市場環境好的時候,不管什麽樣的人,不管做哪一行都能賺錢,每一個做生意的人都覺得飄飄然,賺錢原來如此簡單,自我極度膨脹,在各種場合都吹噓著自己的生意經。

他們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這是大環境所致,與個人的能力關系並不大,就好像《互聯網思維》中那句名言:如果站對了風口,豬都能飛起來!

現在市場低迷,很多的商家也陷入了困境,倒閉的飯店、酒店、咖啡廳、廣告公司等等比比皆是,似乎一夜之間大家都不會做生意了!這個時候“互聯網+”似乎成了救命的神藥,各種互聯網公司的地推團隊去找這些病急亂投醫的商家,鼓吹互聯網的神奇和效果,讓商家加入美團、加入糯米、註冊並開通微信公眾平臺、玩粉絲經濟和社群經濟,他們想做的僅僅是去賺商家的平臺搭建費用,並沒有從商家實用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今天不展開說那麽多,只說微信公眾平臺對這些小微企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微信公眾平臺首先是一個社交平臺,它為人們之間的有效溝通提供了便利,通過朋友圈及公眾號內容和理念的輸入聚集一大群誌趣相投的人,通過人群的聚集去對企業和產品進行推廣宣傳,通過與社群內的人互動實現商品和服務的銷售。這是微信公眾平臺的基本功能,效果如何,確實不錯,但是具體落實到不同的商家和不同的行業,那就不一定了!

還是上面那位美女創業者的例子,她開的是一家飯店,而且是有特色的魚店。她真正吸引客戶進店消費和重複消費並能夠擴大影響實現口碑營銷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斷提升菜品的質量和服務體驗,微信公眾號其實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先不說效果如何,看看運營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成本有多大?

1)資金投入

註冊並搭建一個微信公眾號,市場價位是1500元左右,如果自己比較懂,從公眾號申請、搭建、認證一系列走下來,最少要花費500元左右;

(2)時間投入

運營一個公眾號,如果不想做成“僵屍號”的話,以我們每天的經驗,從搜集素材到編輯推送消息、美化、排版、測試到發布,最少要花費掉4-6小時,這才能保證所發出的東西是精品有足夠的人看,如果只是發點圖片或者本店菜品之類很低端的東西,根本就沒有人願意花時間看;

(3)客戶體驗

一個人到飯店吃飯,關註的是菜品和服務,這個飯店的公眾號其實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大,除非飯店的老板是逼格足夠的名人或者作家。人們更願意采取的方式是通過第三方去了解一個飯店或者企業而不是企業的自吹自擂,中國人還是比較相信口碑營銷。這就好像為什麽在朔州很多人都會口耳相傳說:哪哪又來了一個好中醫,看得不錯,藥到病除!其實很多時候那些消息的源頭就是那個中醫的親戚朋友,只不過人們都吃這一套而已!

(4)精力投入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運營公眾號,粉絲互動會占據大量的時間,是老板自己做還是雇人做?我相信大部分的小微企業尤其是餐飲也是負擔不起這部分費用的,而且這部分錢花得也不值得!不如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如何提升客戶體驗和發掘客戶需求上。

運營一個微信公眾賬號,投入的成本是很大的,但對大多數的商家來說是沒有用的。因為它本身能解決的痛點問題很有限,很多的傳統行業在進行“互聯網+”的時候往往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似乎加上了互聯網手段就是實現了“互聯網+”,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互聯網+”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和調整,互聯網手段並不是核心。尤其是類似餐飲這類的小微企業,通過傳統的模式宣傳和口碑營銷成本更低效果也更好。

微信公眾平臺是互聯網時代營銷的最好工具,至少最近的一兩年也還不會被取代。但是也是很多商家最大的陷阱,不分析自己的客戶來源和客戶需求,盲目去追求粉絲量和點擊量而不關註點擊量的消費轉化率和客戶到店率,這樣的粉絲量和點擊量有什麽用?

有一次和朔州本土一家汽車4S店的老板聊天,他這樣說道:“找人做了一期微信推廣,花了好幾千,看文章的點擊量有2萬多,實際到店的只有不到2個人。為什麽這麽說呢?其中一個人是來借廁所用的,只能算半個人!”

這就是傳統行業的無奈,很多人不懂互聯網思維,不懂哪些工具和那些營銷方式是適合自己的。花錢推廣和營銷一定要花在刀刃上,否則你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都變裝到了那些玩理念忽悠人的團隊口袋里!

我可以這樣說,80%以上的小微企業根本沒有必要去運營屬於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做小微企業更重要的是提升產品的品質,避免做出和同行同質化嚴重和低端的產品。而服務行業要想辦法提升客戶體驗,提供客戶超預期的服務才能生存。如果你真的有好的產品,你可以去尋找平臺類的微信公眾號去合作,通過他們的影響力和公眾關註度去推廣你的產品。

專註去做一件事往往才能做得最好!

那什麽樣的小微企業適合用微信公眾平臺推廣?什麽樣的不適合呢?

小微企業的團隊或個人有故事的,有腔調的,能持續提供新鮮內容和文化理念輸出的適合做微信公眾平臺,如:畫家、作家、心理學咨詢、親子教育、培訓機構等等;

只能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無文化理念輸出的,不建議做。如:飯店、酒店、洗車店等等。

但上面這些論點只適用於一般的商家和行業劃分,去國內一線城市走走,也能看到很多飯店、酒店和洗車店之類的傳統行業運營公眾號有效果的,但那些都需要太多的投入和太高的逼格,不建議我們朔州本土的商家去挑戰。

說了這麽多,總結一句話:“互聯網+”並不代表加上互聯網手段,更多的是一種思維,傳統的小微企業在面臨商業寒冬的時候更要清醒,互聯網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把自己有限的資金放在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上,更多的是學習和思維創新上,這樣才能真正搭上互聯網這趟快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31

M1、M2剪刀差迎來2010年以來最高值 降準必要性或下降

今日央行公布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其中最大一個特征是,狹義貨幣M1與廣義貨幣M2呈現的剪刀差進一步創新高。(M1)余額44.36萬億元,同比增長24.6%,而(M2)余額149.05萬億元,同比增長只有11.8%。

“這一剪刀差,達到了繼2010年2月份以來歷史最高值。”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李佩伽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她認為,造成剪刀差創新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投資意願不足,此外產能過剩造成資本占用以及資金在金融體系內循環都是原因之一。綜合來看,未來降準的必要性下降。

談到未來一段時間的貨幣政策走向,招商宏觀閆玲也認為降準的必要性下降。理由是:央行有多個政策目標,經濟企穩、下半年下行空間可控、且資本市場平穩,央行的貨幣政策基調維持中性,MLF的投放延後降準的時間點。

M1、M2增速剪刀差為何迎峰值?

招商宏觀閆玲指出,本輪M1上升背後則主要是外生的發債規模快速上升和房地產行業銷售明顯改善所致。M1“滯留”在企業賬面恰恰是經濟主體對經濟前景不夠樂觀,投資動力不足的明證。企業投資意意願不高,導致M1對股市和通脹的傳導受阻。

民生固收李奇霖則指出,M1同比增長24.6%,前值23.7%,主要因為專項建設基金項目信貸限定使用用途且審計嚴格,只能專款專用,不能定期化或購買金融產品,只能囤積於企業的活期賬戶,但這也意味著中央對經濟增長的控制力在增強,如果穩增長政策力度加大,趴在活期賬戶上的錢就會進入實體。但權威人士喊話之後,調結構的訴求優於穩增長。

對於M2增速不高,今日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在2016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媒體吹風會上指出,從去年10月以來,央行觀察已到剪刀差越來越擴大。具體原因一共有三條。

“第一、銀行存兌匯票減少,所以準備金存款相應減少;第二,地方債券大量發行,導致銀行貸款形成擠出效應,貨幣派生能力下降,所以M2同比緩慢下降;第三,外匯占款持續下降1.22萬元,同比多降8698億元,直接導致M2下降。”盛松成說。

招商宏觀閆玲指出,考慮到地方政府債券6月發行1萬億,其中定向置換貸款的部分1093億元,那麽信貸總規模超過1.5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占全部貸款的30%,是二季度的高點;票據融資-151億元,未出現此前票據融資補充貸款規模的現象。居民中長期貸款創歷史新高5639億元,占全部貸款的41%。房地產銷售持續旺盛,住房按揭貸款需求穩定,房企資金加速回籠。

民生固收李奇霖認為,M2同比增長11.8%這一結果已經略好於預期。其一,表內外融資均有所恢複,企業債發行好轉,信用派生加快,其二,財政支出力度加大,6月財政存款新增-3295億,而去年受存量財政資金盤活的影響,同期新增1301億元;其三,外匯占款轉正,對M2拖累減弱。

李奇霖預期,預計7月M2同比進一步滑落至11.2%左右,主要受去年救市導致非銀在銀行的存款高基數影響。從我們草根調研的情況看,7月信貸仍會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預計規模在1.3萬億左右,但下半年增長動力不足,尤其是4季度之後,新增人民幣貸款會明顯下行,整體余額同比趨勢略微向下,維持在14%左右。預計融資需求的回落在四季度會較為明顯,屆時貨幣寬松的空間打開,預計債市趨勢性機會出現在四季度,三季度依然維持震蕩,整體策略偏積極,每次收益率反彈都是上車的機會。

近期降準必要性下降

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7%。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長6.7%,與一季度GDP增速6.7%持平,仍處於2009年一季度以來最低增速值。

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去年同期上漲2.1%。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中國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顯示, 2016年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0%,比上月微降0.1個百分點,非制造業PMI為53.7,連降兩月後明顯回升。

隨著近期主要經濟指標陸續亮相,由此帶來的貨幣政策預判成為市場關註焦點。市場有觀點認為,鑒於目前我國準備金相對較高,非銀機構資金面相對緊缺,所以不排除下半年降準的可能。

但隨著今日央行公布金融統計數據M1、M2剪刀差創新高,又有觀點認為短期內降準的可能性下降。

李佩伽指出,這表明偏基礎貨幣的增長量是相對比較快的,但並沒形成相應的投資,有理由懷疑企業投資意願不足。其次也懷疑資金在金融體系內循壞。此外,這也與產能過剩造成資本占用有關。從歷史上看,98年M1增速明顯大於M2的情況與今天十分類似。98年就是因為產能過剩是一個重要因素,這就意味著降準的貨幣政策不一定能夠達到效果。

7月13日,央行宣布對13家金融機構開展259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其中3個月1010億元、6個月1015億元、1年期565億元,利率與上期持平,分別為2.75%、2.85%、3.0%。

招商宏觀閆玲指出,央行有多個政策目標,經濟企穩、下半年下行空間可控、且資本市場平穩,央行的貨幣政策基調維持中性,MLF的投放延後降準的時間點。央行於7月13日投放中期借貸便利合計2590億元,對沖2270億元到期規模,資本外流規模風險可控,未來存在改善空間,降準的必要性下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57

日稱中國三大艦隊東海演習為牽制日本 必要時將動武

境外媒體稱,在地區海上緊張局勢加劇之際,中國海軍在東中國海舉行演習,實射導彈和魚雷,凸顯北京在必要時以武力維護主權主張的決心。

據美聯社8月2日報道,此次實彈演習於8月1日舉行,在此之前,中國拒絕了海牙仲裁庭7月作出的裁決,中國還在南中國海舉行了實彈演習,並在該地區開始常態化空中巡邏。

中國國防部說,此次演習旨在提高軍隊的“猛打、準打、穩打、快打”能力。國防部網站說:“猛打、準打、穩打、快打,體現了未來信息化戰爭突發性強、平戰轉換節奏快、戰爭準備時間短的鮮明特征,必須速戰速決,提高戰場打擊效率。”

中國海軍在東海演習

報道稱,參加此次演習的包括水面艦艇、潛艇、戰機和岸防部隊,表明中國對實戰條件下一體化訓練的日益重視。中國海軍一直在努力縮小在艦船數量和技術上與美國海軍的差距,包括研發先進反艦導彈與核潛艇,以及部署該國第一艘航母。

據日本《讀賣新聞》8月2日援引新華社報道,8月1日,中國海軍在東海舉行了大規模實彈演習。演習由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指導,東海、南海和北海艦隊的百余艘艦艇、數十架戰機開展了10余個課目的演練。盡管演習的具體海域並未公布,但演習目的也在於牽制日本。

7月31日,在北京舉行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周年招待會上,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強調,中國軍隊“堅定不移捍衛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

據俄羅斯衛星網8月1日報道,演習專家組組長陳勝琪稱,此次演練,水面艦艇同時應對空中、水下、水面威脅,全面檢驗了水面艦艇編隊同時處置多方向威脅的能力。軍方還稱,此次演練突出複雜電磁環境下作戰體系運用、偵察預警、遠程精確打擊、綜合防空反導等課題演練。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1日報道,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周年,國防部7月31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招待會。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在致辭時表示,解放軍堅定不移捍衛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並且反對分裂國家活動。

中國海軍在東海演習

近日南海爭議未平。據國防部網站報道,常萬全在致辭時強調,中國軍隊堅定不移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定不移捍衛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

他表示:“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安全威脅和挑釁行徑,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堅決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此外,常萬全還稱,建設同中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

另據德國《新德意誌報》8月1日報道,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慶祝建軍89周年之際,中國陷入南中國海領土爭端並致力於軍隊現代化。

目前中國制造的一個事實是,它已經在那里的島礁上修建了港口、飛機跑道和軍事設施,現在,中國軍隊得到保衛這片廣袤領土部分區域的任務。

報道稱,擁有230萬現役兵力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被強力推進。中國此前對軍隊進行了重組,改組後的解放軍五大戰區將進行更嚴格的領導和管理。人民解放軍還將裁員30萬人,但其技術質量將顯著提升。

(綜合自新華網、國防部網站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94

韓外長嚴批朝鮮發射導彈 強調部署薩德必要性

韓國外交部長官尹炳世3日表示,朝鮮今晨發射導彈彰顯了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的必要性。

當天,尹炳世在國會出席紀念《公共外交法》生效的討論會後作出如上表述。尹炳世稱,朝鮮今晨射彈警醒我們朝鮮的導彈威脅正一步步成為現實。他指出,朝鮮發射導彈總是有多重意圖,有可能是針對不日舉行的韓美“乙支自由衛士”(UFG)聯合軍演。

8月3日,在國會,韓國外長尹炳世出席紀念公共外交法生效討論會。(圖片來源:韓聯社)

統一部發言人鄭俊熙當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朝鮮發射彈道導彈的行為嚴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並敦促朝鮮停止類似發射活動。鄭俊熙表示,朝鮮射彈旨在炫耀其攻擊能力,企圖助長韓國國內輿論分裂,挑撥離間國際社會。

今日,朝鮮於上午7時50分許在黃海南道殷栗郡一帶向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了疑似“蘆洞”導彈的2枚彈道導彈,其中1枚在空中爆炸,另1枚飛行了約1千公里。這是朝鮮自上月19日發射2枚“蘆洞”導彈和1枚“飛毛腿”導彈後再次射彈。

日本防衛相中谷元3日向媒體表示,該導彈“疑似在飛行約一千公里後落至秋田縣男鹿半島以西250公里處的日本專屬經濟區(EEZ)。”這是朝鮮導彈首次落至日本海專屬經濟區。

(綜合自韓聯社、共同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520

必要商城指責網易嚴選 搶購關鍵詞“有態度沒尺度”

8月3日晚間,必要商城方面發表了一封題為《有態度沒尺度》的公開信,指向網易公司和其CEO丁磊,譴責網易通過購買關鍵詞實現不正當競爭。

事件起因是8月2日必要用戶體驗群里有用戶聲稱搜索“必要商城”會首先得到網易嚴選的網站推薦,其後這種情況得到進一步證實,嚴選方面確實在百度搜索和搜狗搜索購買了“必要商城”關鍵詞。

有意思的是,必要商城創始人畢勝此前的身份是前百度總裁助理、前百度市場總監,而這一次自己創業做電商,遭遇了被競爭對手競購自己公司名稱關鍵詞。

不過,網易和網易嚴選方面並未就此發表回應,但8月4日的情況來看,網易方面已經撤銷了對“必要商城”的關鍵詞競購。

而這背後,必要商城和網易自營電商品牌網易嚴選都是主打“供應鏈”電商,通過用戶直達工廠的C2M模式打掉中間經銷渠道,直接對接大牌的ODM或OEM供應商。

以下為必要商城給網易嚴選公開信內容:

網易並丁磊先生:

你好,今天給貴公司以及你本人發公開信,純粹出於氣憤,望你、網易以及網易嚴選的童鞋們認真聽聽,尤其是丁磊先生,更要認真一些,看看你的下屬們都幹了什麽勾當。

丁磊兄,可能你忙著在豬場給豬們餵飼料,沒註意到你的屬下幹的事兒,在這兒我就多嘮叨幾句給你聽:這些天,在搜索引擎搜“必要商城”,沒想到第一條跳出來的都是“網易嚴選”。

起初,我以及我的同事們還以為百度又壞了。沒想到,原來是你們給了百度大把大把的錢,明明白白買了我們“必要商城”四個字,然後只要用戶搜索我們必要商城,品牌露出、流量啥的就都跑到你們那里了。丁磊兄,請允許我爆個粗口,這事兒真特麽不仗義,毫無商道。

丁先生,我知道你們網易家大業大,揪根毫毛都比很多創業公司的腰粗。可是,你知道嗎,我們這些小公司創業不易,所以拿口碑和尊嚴當作品牌的所有力量,我們倍感珍惜。因此,腰再細都能挺起來。你呢,不能因為腰粗了,就可以拿它當屁股隨便找地拉屎。

作為網易的老大,你可能也沒時間學習法律知識,那作為一個小公司的小職員,我想給你普及一點法律常識,拿去,不謝——

“必要商城”既不是網易的商號,網易也並不擁有與之相關的任何產品和服務,更從未註冊任何相關商標。在這種情況下,網易公司搶買“必要商城”競價排名關鍵詞,顯然是希望利用必要商城網站在業內和消費者心中的良好商譽,為自己的網站增加流量,是一種非法搭便車的行為。這種做法嚴重誤導消費者點擊非自己所期望網站。

另一方面,也損害了我們必要商城的聲譽和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明確規定: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對照上述法律規定,顯然網易公司搶買“必要商城”競價排名的做法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

好吧,法律常識給你普及完了,我們再說說貴司一直倡導的“有態度”。

看你們的slogan說:好的生活,真的不貴。但經此一事,我建議貴公司將它改為:好的競爭,真的不難。以便警鐘長鳴。好好做生意,不要總想偷雞摸狗的事兒。要知道,褻瀆別人,往往最終褻瀆的正是你自己。

你知道,企業名稱是有嚴格保護的,我們的名字就是我們的,這是法律上的事兒,不是鬧著玩的。把別人的名字和附帶的良好聲譽拿來用,縱是你有錢,也是缺德的事兒啊,這種事兒是要被畫個圈圈詛咒的。請問,有態度的網站的態度在哪兒呢?

如果貴司把我們當成對手了,我們榮幸,也非常歡迎在商場上一較高下。但請別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我們必要商城雖小,但真心敢於對你們的做法表達不屑。

丁先生,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富起來了很多人,也包括你。但是不能為富不仁,請珍惜你們的錢,別把它用在偷雞摸狗的事兒上。如果實在錢多的沒處花,多給網易的員工漲漲工資也是好的。小編求你,給諸多創業公司留條生路吧,大叔。

如果你自認為是個誤會,那我這封信算是主動提醒一下,請消除誤會,放過“必要商城”這四個字吧,別拿我們的名號在百度、搜狗上招搖了。

必要商城作為一家創業公司,我們一直致力於消除行業暴利。我們的態度就是千方百計滿足我們的用戶,在這個利益核心上,誰動我們一下,我們都會給丫一個大嘴巴,不管你有多強大,我們都要還手。因為,你們動的不是必要,動的是信賴我們的老百姓。

最後,還是忍不住提醒一下丁先生慎用“有態度”,因為,沒有必要的態度就什麽也不是。

必要商城小編

2016年8月3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