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9月3日批準中國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下稱《巴黎協定》),154票贊成,全票通過。這被視為在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開幕前夕,中國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強有力支持。
此前有報道稱,中美兩國將在G20峰會召開前各自批準《巴黎協定》。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8月25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亦表示:“我們了解到,美方也在積極推動立法機構批準相關協定。”
此前白宮方面在奧巴馬出行前曾表示,美國的目標是在2016年批準《巴黎協定》,且希望批準速度“越快越好。”現在全球都在等待美國批準的消息。
為何中美在2016年內批準《巴黎協定》如此重要?
一方面,正如美國白宮官員德斯(Deese)在奧巴馬行前的吹風會上指出的,中美兩國的碳排放量差不多可以占到全球的40%(實際為38%),中美兩國的加入,將幫助全球更快達到《巴黎協定》生效的目標。
另一方面,根據《巴黎協定》規定,“一旦生效,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締約方在4年內都不可退出”。2016年年內批準該協定,將幫助國際社會在抗擊氣候變化之路上免受美國政府更叠等國內政治因素的幹擾。
中國G20前批準《巴黎協定》
今年4月,G20協調人會議發表了G20歷史上第一份關於氣候變化問題的主席聲明,各方承諾盡早完成《巴黎協定》的國內審批程序。
在G20能源部長會議上則形成了《2016年G20能源部長會議北京公報》,鼓勵成員國制定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和行動計劃,促進可再生能源投資,實現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大幅提高。
7月23~24日在成都舉行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也指出:“為支持全球可持續增長,有必要擴大綠色投融資”;“盡快促成《巴黎協議》生效”。會議重申了“淘汰低效和鼓勵浪費的化石能源補貼”的承諾。
創綠中心主任白韞雯認為,G20杭州峰會可以被看為促成在今年底前各國批準《巴黎協定》的最佳良機。《巴黎協定》邀請各國在2020年前制定並提交2050年溫室氣體低排放長期發展戰略,並承諾將資本從高汙染、高排放行業轉移到綠色、低碳的產業,盡早實現全球經濟去碳化。
於此同時,七國集團(G7)已經聲明要比2020年更早地提交其長期發展戰略。白韞雯表示,G20國家可以考慮在2018年提交其臨時長期發展戰略,在2020年再進行調整。這將給其他發展中國家和脆弱國家做出表率與借鑒,並為其采取相應行動的信心。
中國若通過《巴黎協定》將加快協定年內生效
2015年12月,超過190多個締約方通過了《巴黎協定》。協定提出要在本世紀內實現將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的水平升高控制在2度以內,並努力實現控制在1.5度以內的目標。
在達成《巴黎協定》之後,政治承諾亟需轉化為行動,這需要盡快給《巴黎協議》的政治承諾賦予法律效力。
簽署了《巴黎協定》的國家需要根據國內立法程序上批準《巴黎協定》。需要註意的是,由於不同國家對批準國際協定的國內進程、以及協定在國內的適用性不一,進程的複雜性和立法時間表的差別都很大。
根據規定,《巴黎協定》生效前提是由至少55個締約方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後三十日起生效,同時這些締約方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至少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55%。
截至8月22日,已有23個締約方完成了批準協定的程序。過這些國家的碳排放量合計僅占全球1%,遠不夠協定生效門檻,而中美兩國的碳排放量差不多可以占到全球的40%。
美國一直承諾將在2016年批準《巴黎協定》,G7集團則聲明將在今年底批準協定。巴西也表達了年內批準《巴黎協定》的意願。盡管歐盟目前不大可能在2016年批準《巴黎協定》,但目前表示在2016年批準協定的國家已經達到了57個,其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約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58%。
白韞雯認為,預計《巴黎協定》有望在今年內正式生效。
《巴黎協定》將促進低碳投資
《巴黎協定》在2016年盡快生效意義重大,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根據協議規定,“一旦生效,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締約方在4年內都不可退出。”
除此之外,協定盡早簽署並生效,有助於強化締約方在全球氣候行動的參與度,確保《巴黎協定》的長效性。
“協議生效將對公共和私營部門乃至公眾釋放明確的信號,推動投資者加速對低碳領域的良性投資。”白韞雯表示,這將避免高碳投資造成的巨大損失。
此前,在G20杭州峰會開幕之際,管理資產總額超過13萬億美元、來自 6個組織聯盟的130名投資者向G20國家領導人發出聯名信,敦促他們在今年批準《巴黎協定》,並呼籲G20國家將清潔能源投資擴大一倍,強化氣候信息披露責任,建立碳定價機制並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補貼。
機構投資者集團氣候變化委員會(IIGCC)首席執行官斯蒂芬妮·普法伊費爾(Stephanie Pfeifer)表示:“《巴黎協定》向投資者發出了清晰的信號:向低碳清潔能源經濟轉型勢在必行,並已經開始。各國政府必須迅速批準《巴黎協定》,並有責任實施有關政策以完善氣候風險披露、控制化石燃料補貼、建立充足而有力的價格信號,從而促進巨額民間投資流向低碳解決方案,以實現巴黎協定目標。”
距G20杭州峰會開幕還有數小時的時間,中國商務部公布消息稱,中美投資協定談判取得重大進展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幾天雙方一直在G20會議現場磋商。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介紹背景稱,2016年8月21日至28日,中美雙方在京舉行第28輪中美投資協定談判。8月29日至9月3日,雙方繼續通過團長會議、小範圍會談等方式舉行了一系列密集磋商,推動談判取得重大進展。談判和磋商期間,雙方交換了第三次負面清單改進出價,體現了雙方通過談判創建非歧視、透明、開放的投資體制的共同目標。雙方還就文本遺留問題進行了深入談判,並在重要議題上達成共識。雙方將繼續密集推動談判,加快工作節奏,為達成一項互利共贏、高水平的投資協定而努力。
中美投資協定談判自2008年正式啟動,迄今已舉行了28輪談判。2013年7月,在兩國元首的共同推動下,雙方宣布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為基礎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標誌著談判取得重大突破。經不懈努力,雙方於2015年初基本完成了協定文本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的談判。2015年6月,雙方首次交換了負面清單出價,正式開啟負面清單談判。之後,雙方針對各自的負面清單進行了數輪密集談判,並在此基礎上分別於2015年9月,2016年6月和2016年9月三次交換負面清單改進出價,推動談判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國家主席習近平3日在杭州西湖國賓館會見前來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兩國元首就中美關系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地區問題坦誠、深入、友好交換了意見,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
習近平強調,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中方將堅持穩中求進的宏觀經濟政策總基調,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方向不動搖,將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歡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並繼續為其提供良好營商環境。希望中美雙方共同努力,爭取早日達成一個互利雙贏的雙邊投資協定。
同一天,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修訂涉外商企業對華投資的四部法律,核心內容是把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審批改為備案,就是說對外商投資企業,今後在負面清單之外的行業內進行投資,不需要審批改為備案即可。
中國商務部當天下午公布了《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16年9月22日。暫行辦法也擬於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指出,四部法律進行修改,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是對我管理體制的一次重大變革,體現了“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的精神,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8月31日, 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稱,近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遼寧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新設立7個自貿試驗區。這代表著自貿試驗區建設進入了試點探索的新航程。
新設的7個自貿試驗區,將繼續依托現有經國務院批準的新區、園區,繼續緊扣制度創新這一核心,進一步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在更廣領域、更大範圍形成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試點格局,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據商務部網站4日消息,2016年8月21日至28日,中美雙方在京舉行第28輪中美投資協定談判。8月29日至9月3日,雙方繼續通過團長會議、小範圍會談等方式舉行了一系列密集磋商,推動談判取得重大進展。
談判和磋商期間,雙方交換了第三次負面清單改進出價,體現了雙方通過談判創建非歧視、透明、開放的投資體制的共同目標。雙方還就文本遺留問題進 行了深入談判,並在重要議題上達成共識。雙方將繼續密集推動談判,加快工作節奏,為達成一項互利共贏、高水平的投資協定而努力。
中美投資協定談判自2008年正式啟動,迄今已舉行了28輪談判。2013年7月,在兩國元首的共同推動下,雙方宣布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為基礎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標誌著談判取得重大突破。
經不懈努力,雙方於2015年初基本完成了協定文本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的談判。2015年6月,雙方首次交換了負面清單出價,正式開啟負面清單 談判。之後,雙方針對各自的負面清單進行了數輪密集談判,並在此基礎上分別於2015年9月,2016年6月和2016年9月三次交換負面清單改進出價, 推動談判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中美在二十國(G20)集團峰會前夜送上大禮包,兩國領導人在杭州宣布批準《巴黎協定》。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日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準文書交存儀式。
習近平指出,中國倡議二十國集團(G20)發表了首份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率先簽署了《巴黎協定》。中國向聯合國交存批準文書是中國政府作出的新的莊嚴承諾。
奧巴馬在致辭中表示,今天,美中作為兩個最大經濟體和最大排放國,同時批準和接受《巴黎協定》具有歷史性意義。
據世界資源研究所最新統計,在中美宣布加入完成批約之後,目前共有26個國家宣布批準《巴黎協定》,將參加《巴黎協定》的國家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的份額提高到近40%,這為《巴黎協定》盡早生效做出了重大貢獻。而《巴黎協定》離正式生效還有多遠呢?未來的9月21日和10月7日都將成為歷史性的節點。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如何,由於中美在氣候變化議題上的合作,與以往耗時七年之久的《京都議定書》等任何氣候變化相關等條約相比,《巴黎協定》都會成為歷史上被最快批準的國際條約之一。
中美率先批準《巴黎協定》
習近平在致辭中強調,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兩國在氣候變化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對話和合作。兩國共同交存參加《巴黎協定》法律文書,展示了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的雄心和決心。
習近平表示,國際社會應該以落實《巴黎協定》為契機,加倍努力,不斷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創新應對氣候變化路徑,推動《巴黎協定》早日生效和全面落實。
習近平並指出,我們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按照巴黎大會授權,穩步推進後續談判,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發達國家要履行承諾,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增強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美中兩國為推動國際合作、促成《巴黎協定》共同發揮了重要作用。”奧巴馬表示,“我相信,歷史會在對今天做出判斷時,會認為今天的努力是非常關鍵的。”
潘基文在致辭中表示,中美率先批準《巴黎協定》,將極大推動該協定於今年內生效。
“聯合國高度贊賞中美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方面發揮的領導作用。”潘基文表示,富有雄心的《巴黎協定》將為全球提供可持續發展新的穩定框架,將為我們共同的家園提供安全保護。
《巴黎協定》於2015年12月12日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中美同時簽署《巴黎協定》。與此同時,簽署了《巴黎協定》的國家需要在國內立法程序中對《巴黎協定》做出批準。
在中國方面,全國人大常委會9月3日批準中國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下稱《巴黎協定》),154票贊成,全票通過。
白宮官員則在近日的吹風中則透露,奧巴馬計劃“繞過”國會,通過《巴黎協定》的計劃。
白宮高級顧問迪斯(Brian Deese)表示,不需要三分之二的美國參議院議員投贊成票,美國總統也具有合法權力來批準《巴黎協定》。
簡單而言,通常在美國簽訂條約必須經參議院三分之二的議員批準,但總統可以使用行政協定(executive agreements)來避開參議院,直接與其他國家達成協議,此次迪斯也堅持了奧巴馬政府一貫的看法,即在《巴黎協定》方面簽署“行政協定”就可以。
“總統會使用他在過去許多行政協定中使用過的權利來加入和正式交存我們接受(acceptance)(《巴黎協定》)的法律文書,從而令我們的國家成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迪斯在奧巴馬行前一場記者會上表示,“在我們現存的法律系統中,在有關國際協定和國際安排的問題上,存在著非常健全的程序,有一類(國際協定)需要國會的建議和批準,但也有很多種類的行政協定可以令行政系統直接簽署這些協定,而無需國會的建議或批準。”
離《巴黎協定》生效還有多遠?
根據規定,《巴黎協定》生效前提是由至少55個締約方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後三十日起生效,同時這些締約方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至少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55%。
在中美宣布批準《巴黎協定》之前,已有超過20個締約方完成了批準協定的程序,不過這些國家的碳排放量合計僅占全球1%,遠不及協議生效門檻,目前中美宣布批準《巴黎協定》之後,極大的推進了《巴黎協定》盡早生效。
目前聯合國方面在9月21日策劃了特別日程,即在聯合國大會期間邀請所有計劃批準《巴黎協定》的國家正式交存他們的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目前做出的最新更新計算,除包括中美之外的26個已宣布批準《巴黎協定》的國家之外,還有31個國家將或極有可能在今年宣布批準,這其中就包括巴西等國,這將令總體參加國家達到57個,並將參加《巴黎協定》的國家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的份額提高到58.4%,在兩項要求上都超過55:55 的規定。
(來源:世界資源研究所)
接下來,按照日程,如10月7日時確定可以達到生效所需國家和排放量額度,則在11月即將召開到摩洛哥氣候變化峰會(COP22)上召開巴黎協議第一次締約方大會(CMA1),在此次CMA1上將審議國家自主貢獻(INDC)的共同時間框架。CMA會議還將通過關於某一締約方隨時調整其現有的國家自主貢獻以加強其力度水平的指導。
世界資源研究所並在最新報告中指出,無論10月7日將發生什麽,有一件事時非常清晰的:《巴黎協定》註定要成為歷史上全球得到最廣泛、且最迅捷批準的國際條約之一。要知道《京都議定書》從談妥到生效,可是整整花了七年時間。
在出席中美兩國《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批準文書交存儀式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感慨地回憶道,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為達成氣候變化協議,美國總統奧巴馬曾經抱著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滿屋轉改草案。
“你能夠想象的到美國總統能拿著他的筆記本電腦,在各國領導人之間穿梭,提出草案,然後坐在個小椅子上現場修改麽?”潘基文表示,“我從未想到美國總統能這樣做。這令我深受激勵。”
9月3日,在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前夕,中美率先批準和接受《巴黎協定》,這為《巴黎協定》盡早生效做出了重大貢獻。
奧巴馬代表美國簽字批準《巴黎協定》的文書,圖片來源:白宮網站
潘基文表示,他對於全球在2016年年底前滿足批準《巴黎協定》生效的條件,感到樂觀且充滿希望,並期待一切能在他任期結束之前圓滿成功。
對於目前中美在氣候變化方面達成的成果,潘基文表示,感謝中美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和合作產生的領導力。
“奧巴馬總統也提到在哥本哈根的時候,事情有點混亂。那時候我們的確想要在哥本哈根達成氣候變化協議,而且那段日子對我來說也很難。”潘基文說,“在那個時候,可能有些太過有野心了,那時候各國還沒有完全準備好。”
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於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在會議上試圖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即2012~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
根據2007年通過的《巴厘路線圖》的規定,希望哥本哈根會議上通過一份新議定書,以代替2012年即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潘基文回憶,奧巴馬在當年1月當選,抵達哥本哈根時還是一位任職不滿一年的美國總統,而且對於氣候變化問題也相當在意。當他看到奧巴馬為了協議草案親自拿著筆記本電腦,在屋子里同各國領導人穿梭商談時,他備受激勵。
“因此我真的非常感謝中美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和大膽而具有雄心的領導力,令我們可以達成《巴黎協定》。”潘基文表示,“在中美兩國都宣布加入《巴黎協定》之後,我很確定,我們可以真正向前邁出雄心勃勃的一步。”
潘基文將在今年12月31日幹滿10年,並且退休。目前聯合國已經開啟了甄選新秘書長的程序。潘基文此次也表達了他的願望,希望在退休之前能夠看到各國湊夠批準《巴黎協定》的額度和國家數量,早日令《巴黎協定》生效。
潘基文表示,中美排放量加起來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近40%,“在中美邁出歷史性的一步後,我們現在共有26個國家批準了《巴黎協定》,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份額的39%。”
“我們現在還需要29個國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份額的16%),來滿足令《巴黎協定》生效的條件。”潘基文呼籲道。
根據規定,《巴黎協定》生效前提是由至少55個締約方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後30日起生效,同時這些締約方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至少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55%。
目前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最新統計,還有31個國家將或極有可能在今年宣布批準,這將令總體參加國家達到57個,並將參加《巴黎協定》的國家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的份額提高到58.4%,在兩項要求上都超過規定要求。
潘基文透露,9月21日,將在聯合國總部紐約舉行一場特別活動,邀請所有計劃批準《巴黎協定》的國家正式交存他們的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同時為那些想要在2016年底之前批準《巴黎協定》的國家提供公開其承諾的機會。
綠色環保貫穿了此次中國杭州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也就在G20峰會前夜,中國和美國獻上了“開幕禮”,兩國領導人在杭州宣布批準《巴黎協定》,這也對全球起到了極佳的示範效應。
9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準文書交存儀式。奧巴馬在致辭中表示,今天,美中作為兩個最大經濟體和最大排放國,同時批準和接受《巴黎協定》具有歷史性意義。
9月5日,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在中國G20中發生了一些事情對於全球來說都是非常有益的。此前4月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有170多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及得到授權的正式代表依次在協定上簽字,但不少國家仍對最終的批準猶豫不決,但現在中美兩國同時批準了《巴黎協定》,這就帶來了示範效應,給全球釋放了一個非常重要信號。”
埃里克·索爾海姆強調,“如果說這兩大國家都批準的話,那麽其他國家還有什麽理由不簽署和批準呢?如果說越來越多的國家都簽署批準《巴黎協定》,那麽對我們來說則是一個極棒的進展。”
在他看來,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在環保領域非常關鍵,“因為如果兩大巨頭國家能夠引領這樣的發展,那麽所有國家都會跟隨。我們一定要不斷地促進環保協作關系,否則就可能無法取得多大的進展。當前,協作、對話是關鍵,我們要推動各國在環保方面建立更多共識。”
根據規定,《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在至少得到占至少55%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5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的批準後30天方可生效。目前所有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以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都在早前的4月22日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中簽署了這一協議。根據程序,各國在簽署協議後,將須采取下一步驟,使其在國內得到接受或批準。
據世界資源研究所最新統計,在中美宣布加入完成批約之後,目前共有26個國家宣布批準《巴黎協定》,將參加該協定的國家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的份額提高到近40%,這為《巴黎協定》盡早生效做出了重大貢獻。
至於《巴黎協定》究竟何時正式生效?今年9月21日和10月7日都將成為關鍵節點。早年的《京都議定書》歷經了7年艱辛談判終於正式生效,《巴黎協定》當前的進展可謂十分可觀。
此外,綠色金融在此次G20峰會上被屢屢提及。G20期間,聯合國環境署也和螞蟻金服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發起第一個全球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綠色金融聯盟,研究和推進全世界範圍內的創新綠色金融方式。
未來,綠色金融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將發揮巨大作用,而投資基礎設施將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速的下一個動能。此次G20峰會的核心便是“增長”。近期,加拿大也申請加入了中國牽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這似乎也完美呼應了G20的上述倡議。
埃里克·索爾海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和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多次會面,亞投行設立了多項環保標準,能夠促進環保的發展。很多的國家都已經加入了亞投行,我相信這將會在未來取得很大的發展。”
“如果看一下非洲,眾多基礎設施都是由中國來負責建設的。例如,上周我去了埃塞爾比亞的一個村落,在南撒哈拉地區的一項基礎設施是由中國的基礎設施團隊完成的。” 埃里克·索爾海姆稱。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1日說,目前已有60個國家向他交存《巴黎協定》批準書,協定生效的兩個門檻已經有一個達到了。
新華社21日報道,聯合國總部當天舉行《巴黎協定》批準書交存儀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泰國等31個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大會廳依次將批準書交到潘基文手中,儀式現場還播放了加拿大、澳大利亞、歐盟等承諾在今年年內交存批準書的視頻。
潘基文在儀式結束後說,加上此前已交存批準書的29個國家,現在已有60個國家交存批準書,這些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47.5%,現只需交存國的總排放量達到55%就能達到協定生效標準。他對《巴黎協定》在2016年年底前生效抱有信心。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資料圖)
目前,《巴黎協定》已獲得兩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和中國的批準。
樸槿惠:力爭年內完成《巴黎協定》國內批準程序
韓國總統樸槿惠21日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巴黎協定》生效高層會議”上發表視頻講話時表示,韓國正在迅速推進協定的國內批準程序,力爭協定能在年內獲得國會批準。
韓聯社報道稱,樸槿惠強調,韓國為了在國內切實履行《巴黎協定》,實現至2030年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而將於年內制定氣候變化應對基本計劃。
除了充分落實協定之外,韓國 還將為使應對氣候變化成為經濟新發展動力而積極擴大能源新產業,同時攜手綠色氣候基金(GCF)、全球綠色增長研究所(GGGI)等努力幫助發展中國家積 極應對氣候變化。
聯合國要求日本以最快速度簽署 安倍:將竭盡全力
21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聯合國總部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會談,表明將努力盡快簽署《巴黎協定》。
此前據共同社20日消息,日本政府近日初步決定,將向26日召集的臨時國會提交全球變暖對策新框架《巴黎協定》的批準草案。
按規定,《巴黎協定》將在至少55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至少約55%)交存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之日後第30天起生效。
去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巴黎協定》,這是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 束力的氣候協議,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了安排。
今年4月22日,《巴黎協定》在聯合國總部開放簽署,當天就有175個締約方簽署這一協 定。
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陸慷2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歡迎更多國家參加《巴黎協定》,願與各方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推動協定的有效實施,推進協定後續談判。
有記者提問,據報道,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1日表示,目前已有60個國家交存了《巴黎協定》批準書,他對協定在2016年底前生效抱有信心。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陸慷表示,氣候變化問題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合作應對。去年底達成的《巴黎協定》為下階段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
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為推動達成《巴黎協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前不久中方向聯合國正式交存了參加《巴黎協定》的批準書,作出了新的莊嚴承諾。中方歡迎更多的國家參加協定,以切實的努力推動協定早日生效。
陸慷指出,中方願與各方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推動協定的有效實施,推進協定後續談判,促進國際應對氣候變化事業向前發展。
據悉,在聯合國紐約總部21日就氣候變化《巴黎協定》舉行的條約活動上,阿根廷、巴西、冰島、墨西哥、尼日爾、新加坡、泰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三十多國家向潘基文秘書長遞交了批準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正式文書。這使得批準該協定的國家總數達到了60個,這些國家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48%。
按規定,《巴黎協定》將在至少55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至少約55%)交存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之日後第30天起生效。
去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巴黎協定》,這是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 束力的氣候協議,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了安排。
今年4月22日,《巴黎協定》在聯合國總部開放簽署,當天就有175個締約方簽署這一協 定。
據美國《Newsfusion》網站報道,近日,375位科學家聯名致信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因其曾揚言要取消2015年簽署的《巴黎氣候協定》。在這封公開信中,科學家們對特朗普有關氣候變化的言論表示反對,並且呼籲美國政府繼續為巴黎氣候協定的落實做出貢獻。這些聯名致信者包括英國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億萬富翁慈善家詹姆斯·西蒙斯、三十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九位華盛頓大學的教授。
《巴黎協定》於去年12月被美國以及其他的190多個國家接受采納,並且於本月被中美雙方正式批準。這份協定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避免全球平均氣溫繼續上升3.6華氏度(即2攝氏度)規劃了方向。
據《紐約時報》報道,聯合國秘書長特別顧問納巴羅(David Nabarro)表示:“我們非常確信《巴黎協定》將能在2016年年底前正式生效。”
特朗普:氣候變化是“一場徹底的、昂貴的騙局”
因為《巴黎協定》被視為是1992年里約氣候條約以及其他協定的一個補充,因此白宮聲明在嚴格意義上參議院的行動不受這項協定的約束。當有足夠多的國家提交了他們的批準後,這項協定會自動生效,預計日期為今年年底。
然而國會中反對這項協定的人宣稱他們將設法截斷與這一協定相關的項目的資金來源。今年5月,特朗普在一次競選集會中宣稱他要廢除巴黎氣候協定並且停止為聯合國有關氣候變化的項目提供資金。
特朗普公開發言稱,氣候變化是一場騙局,《巴黎協定》對美國企業不利。他表示,如果他當選,將會“廢除”《巴黎協定》,並停止用美國納稅人的錢支持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項目。
正是特朗普的這番言論激起了科學家們聯名寫公開信,他們在信中寫到:“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不是騙局或是陰謀,而是明明白白的事實。”
科學家們認為特朗普宣稱要廢除《巴黎協定》是別有用心。
科學家們稱,如果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這等同於向全世界表明:“美國根本不在乎氣候變化這個人類引起的全球性問題。管好自己就行了。”這樣的做法會為緩解並適應氣候變化采取有效的國際戰略造成很大的障礙。就這樣退出國際社會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不僅對全球氣候,還將對美國的國際可信度造成長期嚴重的破壞。
霍金:特朗普是一個迎合低級趣味的煽動民眾的政客
據報道,簽署這封公開信的科學家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成員以及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等人。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由學者組成的非官方組織,在科學和科技方面對美國提供建議。在信上署名的科學家說,這是他們的個人行為,不代表美國國家科學院。
斯蒂芬·威廉·霍金
值得一提的是,霍金之前就曾指出地球現在所面臨氣候變化威脅。在5月的一次采訪中,霍金表示失控的氣候變化比行星撞地球所帶來的危害更加的緊迫,也是在這次采訪中,霍金將特朗普稱作“迎合低級趣味的煽動民眾的政客”。
據英國獨立電視臺(itv)5月31日報道,霍金表示,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唐納德·特朗普的受歡迎程度超越了他的理解範圍。
此前,在談論起特朗普時,霍金絲毫不掩飾自己的輕蔑,但這次在被問到“能否用您掌握的宇宙學和物理學知識對其作出科學解釋”時,霍金也不得不說:“我做不到。”
“他是一個煽動者(demagogue),對社會最底層(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的人來說,他是有吸引力的。”霍金說道。
共同社28日報道,多名談判相關人士透露,德國計劃在30日前完成批準全球變暖對策新框架《巴黎協定》的國內手續。預計印度和法國近期也將批準該協定,批準國的總排放量將超過協定生效所需的55%,協定最快將於11月生效。這意味著即使進程緩慢的日本沒有批準,協定可能也會生效。
報道稱,據談判相關人士透露,歐盟將在30日的理事會會議上就批準協定展開討論,經過於10月3~6日召開的歐洲議會磋商後,將在同月7日之前敲定有關方針。
由於波蘭等國表示為難,歐盟仍有可能無法達成協議。據悉,一旦出現這種局面,德國打算在作為主席國統籌推進的同時,與不希望看到協定在本國未批準前就生效的法國聯手單獨加以批準。
此外,印度已宣布將在10月2日之前完成批準手續。
4月22日,超過150個國家元首和國家代表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正式簽署《巴黎協定》
據條約秘書處透露,截至28日已經有61個國家批準了協定,超過了生效所需的55個,批準國的排放量占全球47.79%,加上印度的4.1%、德國的2.56%和法國的1.34%,將達到生效所需的55%。
即使德國和法國不批準該協定,排量占比3.79%的日本如果掌握主導權予以批準,協定也將生效。
另據《日本新聞網》報道,有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擔憂,如果無法趕在11月上旬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2次締約方會議之前完成審批,“即使在摩洛哥召開只有已批準協定的國家參加的會議,日本也無法出席”。日本環境相山本公一並未掩飾心中焦慮,稱“日本在環境領域所處的地位也許會變得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