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商設快速部隊抗俄美派200兵赴烏國軍演
1 :
GS(14)@2014-09-07 12:03:37北約昨天(周四)舉行峯會商討烏克蘭局勢,成員國擺出團結一致的姿態以抗衡俄羅斯,法國延遲向俄羅斯交付先進軍艦,而美軍下周派200人到烏克蘭參與軍演,以示保衞盟友。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指,會議將集中討論成立一支4,000人快速應變部隊,可在48小時內快速調動,預計每年營運費要幾億歐元,但考慮到在1997年跟俄羅斯簽署的協議,北約已拒絕波蘭提出在東歐常設部隊的建議。
俄警告烏勿加入北約
俄軍入侵烏東,令東歐局勢遽變,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獲邀出席北約峯會,開會前,美英法德意領袖先跟波羅申科開會,以示支持烏克蘭維護主權。對於俄羅斯會前突然拋出七點和平方案,美德都懷疑俄羅斯的誠意,德國堅持要由歐洲安全及合作組織(OSCE)監察停火、俄軍撤出烏東、俄烏邊境成立緩衝區。但俄羅斯警告烏克蘭切勿加入北約,否則幾近達成的和平協議將會告吹。美國將派出200名士兵到烏克蘭西部,參與下周六起一連14天的聯合軍演,是烏東危機爆發以來,美軍地面部隊首次部署在烏國。法國也聆聽盟友的意見,前天決定延遲交付「西北風」驅逐艦給俄羅斯。法新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05/18856294
2 :
Louis(1212)@2014-09-07 17:32:47對俄震懾制裁非出路 歐美應聽基辛格忠告
http://news2.mingpao.com/pns/%E5 ... 00003/1410026876628
【明報專訊】北約上周四在英國召開峰會,烏克蘭危機和中東極端伊斯蘭組織ISIS坐大俱屬焦點。儘管烏克蘭東部傳出停火的消息,但西方並未打算減少向俄羅斯施壓,不僅威脅新制裁,還加強軍事部署針對俄國。這些舉措,對紓緩烏克蘭危機和西方與俄國的緊張關係全無幫助,只會兩敗俱傷。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近日在談論重塑國際秩序時,提出必須承認其他地區的歷史文化和國家安全觀,這一富於智慧的忠告,值得美英等國領袖認真借鑑。
北約成員國在峰會強調,面對俄國的「破壞性」影響,北約將與烏克蘭站在同一陣線,俄國必須從烏克蘭「撤軍」、結束對克里米亞的「非法吞併」。經濟方面,歐盟和美國考慮對俄國展開新一波制裁;軍事方面,北約一邊提出成立一支能迅速部署到東歐的快速反應部隊,劍指俄國,另一邊則向烏克蘭提供價值約1500萬歐元援助。北約還邀請烏克蘭定期參加各類演習。
北約峰會軍事施壓
徒令局勢火上加油
這些措施,勢令西方與俄國之間的地緣政治鬥爭火上加油。當前的烏克蘭內戰,本質上是一場代理人戰爭,烏東親俄叛軍背後的靠山是俄國,至於基輔政府則獲得西方全力撐腰。雖然俄國一直否認有軍事介入,但種種迹象確實顯示,俄國給叛軍提供軍事支援甚至安排軍人助戰;至於西方陣營方面,儘管北約未有公開直接向烏克蘭提供武裝,可是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北約峰會期間說漏了嘴,爆出至少有 「一個國家」 向基輔政府提供高度精準武器。
美國國防部宣布本月將派美軍到烏西舉行聯合軍演,又準備與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國在黑海舉行軍演,這些軍事震懾手段,跟俄國總統普京大放狠話,聲言兩周就可直搗基輔,又強調俄國擁有核彈「勿惹我們」,對緩和局勢同樣沒有幫助。同樣地,基輔當局最近通過法案取消該國的不結盟地位、採取爭取加入北約的方針,也只會令到形勢更為嚴峻。
現在西方和俄國應當做的是釜底抽薪,為烏東衝突降溫、避免互相挑釁,而非加緊互相恫嚇。美俄新冷戰陰霾籠罩,對地區穩定一點好處也沒有;至於美歐對俄國的制裁,不僅未有成功迫使俄國讓步,反而導致兩敗俱傷。雖然俄國受制裁打擊瀕臨經濟衰退,但歐盟同樣受重挫。歐央行上周四出乎市場意料宣布減息,一大原因就是經濟嚴重放緩、次季錄得零增長。
由阿富汗到中東戰亂、ISIS冒起再到歐洲烏克蘭危機,北約峰會今次議程之繁重,突顯了既有世界秩序正面臨劇變和全面重塑。在這一問題上,歐美領袖實應好好聆聽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忠告。
承認他國歷史安全觀
基辛格睿智應記取
基辛格近日撰文稱,西方所建立的世界秩序正瀕臨轉捩點,過去長期由西方社會概念所定義的國際秩序觀,無論是歐洲傳統上強調的權力平衡,還是美國所強調的「推動民主自由」理想主義,其實從未得到世上大多數地區所分享或認同,這種保留態度在當前烏克蘭危機和南海對抗中已顯露無遺;不同地區勢力圈的出現,更可能導致互相之間試探底線,引發動盪不穩。他認為,美國必須重新思考一連串問題,在演變中的21世紀國際新秩序中扮演負責任的角色,而當中一大重點,就是如何在推動普世原則價值之餘,同時承認其他地區的歷史、文化以及他們的安全觀。
基辛格這一分析實在是一矢中的。以烏克蘭問題為例,整場危機的核心,其實就是西方陣營謀求將烏克蘭吸納入其勢力範圍,不理會歷史文化,也不考慮俄國的國家安全觀,結果招來俄國的強烈反彈;今年初烏克蘭反對派在西方支持下以政變式手段奪權,更令俄國與西方的鬥爭白熱化。基辛格今年中曾警告,將烏克蘭變成東西方角力場,只會扼殺長遠建立一個能讓俄國和西方共融合作的國際體系的機會,克宮固然應當明白不能強迫烏克蘭成為其衛星國,但西方也必須明白,對俄國來說,烏克蘭從來不是一個外國,而是數百年來都屬俄羅斯的一部分,烏克蘭應當成為東西方的橋樑而非角力場,更不應加入北約。
同樣地,當前阿拉伯世界所出現的亂局,包括利比亞、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內戰,以至遜尼派極端伊斯蘭組織ISIS的崛起,某程度也是美國乘着2011年阿拉伯之春趁機插手搞局、罔顧當地歷史宗教族群矛盾所衍生出來的結果。面對當前亂局,歐美領袖應聆聽基辛格的睿智之言,避免令中東和東歐地緣政治形勢進一步惡化。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北約專家斥俄用「網絡打手」借難民問題倒默克爾
1 :
GS(14)@2016-03-08 00:08:22俄羅斯對歐美新冷戰,正轉向數碼領域。北約有專家指俄正利用其「網絡打手」大軍,嘗試影響歐洲政局,當中包括煽動德國人對難民問題的怒火,以圖令總理默克爾倒台。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默克爾為烏克蘭問題多次交手。資料圖片
資助非政府組織發言
位於拉脫維亞的北約卓越戰略通訊中心,上周在會議公開關於俄資訊戰的研究成果,當中有研究分辨出俄五種嘗試影響網上言論的網絡打手(見表)。該中心指俄又積極把「今日俄羅斯」之類電視台打入國際、資助一批非政府組織對各種問題發表言論,又用程式影響網上搜索結果,舉例像搜索烏克蘭,「可能頭十個搜索結果都是克宮支持的」。
中心主任薩特斯(Janis Sarts)以個人身份表示,俄羅斯有資助歐洲極左和極右組織的紀錄,他認為現時有證據顯示俄正利用這些手段對付默克爾。他指默克爾一直支持制裁俄,但俄報復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更重要是想測試他們的資訊戰網絡,能否利用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內部矛盾煽風點火,改變政局。薩特斯指此計曝光令德國變天可能性大減,但歐洲一些國家對此仍「蒙在鼓裏,或者視若無睹」。他和中心一部門的英軍主管韋斯特(Simon West),指留意到英國在野工黨黨魁科爾賓和英國獨立黨主席法拉奇,都有在「今日俄羅斯」出鏡,韋斯特指英國為脫歐公投拉票時,相信會見到俄羅斯資金流入,圖影響言論。英國《觀察家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7/19519477
防長反駁特朗普:北約舉足輕重
1 :
GS(14)@2016-04-01 15:43:50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早前批評北約(NATO)過時,國防部長卡特(圖)反駁指,北約在國際安全議題上仍舉足輕重。卡特前日在佛羅里達州麥克迪爾空軍基地出席活動後表示,北約對阿富汗的戰後重建有重大影響,「協助阿富汗政府及安全部隊恢復秩序」,緩和當地動盪局勢。他又透露美國正與北約聯手,加強震懾俄羅斯的野心。特朗普周二在記者會上指,二戰後為抗衡蘇聯而設立的北約已經落伍,應「重新編排、改革得更好」。北約是一個以美國為首的軍事防衞組織,28個成員國大多來自歐美。口沒遮攔的特朗普常在全球樹敵,如提出在邊境設圍牆禁墨西哥人入境、批評德國難民政策「瘋狂」等。有評論擔心他一旦當選總統,冒犯言論將損害美國與世界各國的外交關係,削弱美國倚靠國際聯盟維繫的國防安全及經濟利益。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401/19553004
堪比冷戰偵測北約國空防力量
1 :
GS(14)@2016-04-15 16:29:54【拆局】俄羅斯空軍這次在波羅的海派軍機飛近美驅逐艦「唐納德庫克號」,次數之多、如此針對一個北約成員國,足以跟冷戰時候相比,明顯是在偵測北約國的空防力量。對俄羅斯來說,波羅的海極具戰略價值。一旦開戰,俄羅斯勢必力圖封鎖波羅的海,阻止北約增強波羅的海三國成員──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軍力,以保護位處波羅的海海岸、接壤波蘭與立陶宛的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其實美俄在1972年曾達成協議,防止這類容易導致擦槍走火的事件發生,惟俄軍指揮官早視協議如同廢紙。北約戰機去年就在波羅的海出動160次,攔截俄戰機,較前年多了20次。而在俄軍機對北約空防進行偵測工作時,從不會跟隨預防戰機與民航機於空中相撞的安全守則:不會通知航空控制塔、不會開啟異頻雷達收發器等。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一再警告,俄軍類似的行動會構成安全威脅。雖然如此,這次俄軍飛近「唐納德庫克號」,美軍未有開火,退休海軍指揮官霍夫曼解釋,俄方雖是挑釁,但始終未構成威脅。他說:「我們不能因為對方滋擾,就將他們殺掉。」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415/19571652
特朗普轉軚稱與北約剿IS
1 :
GS(14)@2016-08-17 08:01:16【美國大選】曾經批評北約(NATO)可有可無、甚至暗示美國應該退出北約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前天發表反恐政綱時,一改挑釁態度,指會跟北約緊密合作打擊「伊斯蘭國」(IS)。特朗普的反恐政綱教外界引頸以待,期待他會以甚麼戰略打擊IS,將他口中「有份創辦IS的」總統奧巴馬與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莉比下去。最終,他以為免益了希拉莉為由,沒公佈軍事戰略的具體細節,僅表示會從「軍事、網絡及經濟上」跟IS開戰,這其實正是華府在做的,特朗普沒詳述有何分別。特朗普又指,「我們將跟北約緊密合作……自從被我批評後,他們改變了策略,設新部門聚集恐襲威脅,這樣很好」,將北約新設情報職位加強情報交流,說成是自己的功勞。
■美國副總統拜登(左)首次為黨友希拉莉站台。美聯社
希拉莉斥移民審查涼薄
他提出針對移民的「極端審查」,移民申請入境美國時先得通過意識形態測試,評估他們對跨性別平權及宗教自由等看法是否合乎西方價值觀。希拉莉的團隊發聲明批評這是「涼薄手段」,質疑特朗普「本身反對婚姻平等,又選了一個在印第安納州簽署反跨性別法案的人做副手」,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外交現實主義、不強行向中東輸出民主,是特朗普反恐政綱的亮點,銳意撫平阿拉伯世界對他的不滿,然而他卻同時提出應該控制伊拉克的石油,以免淪為恐怖組織財路,「我早就說我們應該一早這樣做」。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7/19739585
北約抗俄 增駐東歐兵力
1 :
GS(14)@2016-10-28 06:24:09歐美國家與俄羅斯就敍利亞與烏克蘭問題而關係緊張,北約計劃明年初起在東歐部署4,000兵力,以應對俄羅斯軍事威脅,是冷戰結束後在沿俄邊境最大一次軍事部署。北約前日在布魯塞爾召開防長會議,英、美、德、法、意、挪威與丹麥等多國承諾明年初起在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4國,部署共4,000兵力、裝備「颱風」戰機與「豹二型」坦克等的4個戰鬥群,分別由美、英、德、加指揮,並組成一支40,000兵力的快速應變部隊作後備。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圖)指:「部隊由多個國家組成,能發出北約團結應對威脅的訊息。」有指俄羅斯在西部邊境、莫斯科附近部署了33萬兵力,近日更向加里寧格勒部署可攜帶核彈頭的導彈與增調兩艘軍艦,又在波羅的海沿岸部署多艘反艦導彈,令東歐與北歐國家大感威脅。路透社/德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8/19814349
要求北約付款 促日韓自製核武自衞美國優先 顛覆傳統外交
1 :
GS(14)@2016-11-10 07:57:34■普京樂見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
【特朗普當選】特朗普的競選口號是「令美國再次強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但怎樣做到?在外交和國防方面,他提出「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理念,但單邊主義味甚濃,似要徹底顛覆美國數十年來的外交政策,甚至跟共和黨傳統分道揚鑣。
作為一個商人,特朗普首先從商業角度為盟國設定框架,以是否「物有所值」來決定應否繼續履行美國多年來的承諾。以北約(NATO)為例,美國作為北約成員,在其他盟國受襲時出手幫助是天經地義的事,惟特朗普偏偏要定下先決條件,要盟國先「付款」。北約要求成員國花國內生產總值(GDP)2%在國防上,但實際上28個成員國中僅5個這樣做。特朗普表明:「我想留住北約,但我同樣要他們出錢。我不想有人來找着數。」美國麻省大學政治學教授馬斯格雷夫如此解讀特朗普的訊息:「北約講求合作,但合作只會在你弱勢時才要做。若你夠強大,人們都會唯馬首是瞻。」
駐日美軍隨時走人
這還未止,派美軍駐守日本、德國和沙地阿拉伯別具戰略意義,不過特朗普仍是向錢看,曾表示這些國家若不負責美國駐軍的開支,他已準備好隨時「走人」;他甚至叫日本和南韓自行研製核武自衞,不要再依靠美國的核子保護傘。就連特朗普自己提出的在美國和墨西哥之間興建圍牆阻非法入境者,他都竟然要求墨方付錢。疏遠傳統盟國之餘,特朗普更有親近專制政權之勢。競選期間跟俄羅斯眉來眼去,早就令人質疑其陣營跟克里姆林宮有聯繫。對於美俄關係在奧巴馬政府治下變得緊張,特朗普表明能跟俄總統普京改善關係,甚至讚揚對方是「強勢領袖」。他對北韓的口風亦明顯沒有以往的美國總統強硬,表示願意跟北韓領袖金正恩見面。這些立場聽來可怕,不過外交始終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事,特朗普這些令人側目的主張,在他入主白宮後能否全盤落實成疑,但至少已展現出他不會輕言相信外人,並且不惜一切爭取經濟利益。
對外封閉只爭利益
南加州大學社會學學者拉思本指出,特朗普的鷹派外交政策跟喬治布殊新保守主義和希拉莉等民主黨人的干預主義不同,當中蘊藏對外封閉、不惜一切爭取美國利益、拒絕合作,及以全面武力對抗威脅的意思。喬治梅森大學教授迪克認為,特朗普的世界觀「將美國塑這成類似一個堡壘,透過一系列的圍牆跟所有跨國性危險相隔絕」。他認為,對那些「感覺被文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取代的選民」,特朗普提倡的政策承諾了「安全、分隔和重拾控制權」,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制訂秩序。美國《紐約時報》/英國廣播公司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0/19828860
親俄反北約 削歐美同盟
1 :
GS(14)@2016-11-10 07:57:34自蘇聯解體後,無論是民主黨抑或共和黨執政,美國對俄羅斯政策始終如一,就是盡可能削弱對方。在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強硬姿態下,美俄關係近年進入冰點。不過在特朗普在競選期間跟俄羅斯眉來眼去,令外界猜測他上台後或會採取親俄政策。
普京表態撐特朗普
由提名戰階段到之後跟希拉莉對壘,特朗普不止一次展示親俄姿態。他多次讚賞普京是好領袖、說接受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呼籲俄羅斯入侵希拉莉電郵,甚至,都引起輿論譁然。普京亦「禮尚往來」,不點名表示會支持一名「親俄羅斯」的候選人,被指表態撐特朗普。特朗普反對美國在全球擴張影響力,曾公開表示對美國要支付北約大半開支相當不滿。美國《新聞周刊》引述兩名歐洲國家官員指,特朗普反北約以及親俄的言論已引起各國擔憂,認為他上台後可能會弱化歐美同盟關係,難再制衡俄羅斯。除此之外,特朗普自稱在俄羅斯沒有投資,不過根據美媒的調查,特朗普旗下企業與前蘇聯以至現時的俄羅斯,都有相當多的生意往來。專家認為,歐美對俄的制裁,將會與特朗普自身有嚴重的利益衝突。美國《紐約時報》/《外交政策》網站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0/19828883
表態信任特朗普願承擔奧巴馬外訪安撫北約盟友
1 :
GS(14)@2016-11-16 05:47:00■奧巴馬(中)昨抵達雅典國際機場,獲希臘防長卡門奧斯(右)迎接。美聯社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奧巴馬昨展開卸任前最後一次外訪之旅,將到希臘、德國及秘魯與多個盟國的領導人會面。由於他的繼任人特朗普曾揚言放棄保護北約(NATO)盟友,令歐洲各國對美國今後的外交路線憂心忡忡,故奧巴馬此行將向盟友大派定心丸,表態信任特朗普願對北約有所承擔。
奧巴馬出發前在白宮會見傳媒,透露特朗普上周與他會面時,表現「極大意願維護我們的核心戰略關係」,故他此行目標之一,是傳達特朗普「對北約及跨大西洋盟友的承擔」,「讓各國明白美國在維持與北約維繫強大關係上,決心絕不會絲毫減弱,同時體認到這些聯盟不止有利於歐洲,也有利於美國,對全世界至關重要」。
■示威者在美國駐墨西哥大使館外掛上海報,諷刺特朗普的極右排外主張有如納粹主義重臨。路透社
寄語特朗普應正視現實
奧巴馬又語重心長地寄語特朗普,遣返數百萬移民、撕破與北約及日本的共同防衞協議、推翻國際社會與伊朗的核協議等,都並非可以信口開河之事,他也相信特朗普是務實的人,總統的重任能令他正視現實。面對社會因大選陷分裂,他提醒特朗普應擺出團結姿態,關心婦女和少數族裔,亦承認對交棒感憂慮,幸好美國有穩健的民主制度,「他與我在所有議題上立場相左,但聯邦政府及我們的民主不是快艇——而是遠洋郵輪」。北約成員國之所以對特朗普充滿戒懼,全因他競選時曾聲言美國將不再保護不肯負擔充足防衞開支的盟友。根據北約協議,成員國應付出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開支作防衞用途,但目前只有美國、希臘、英國、愛沙尼亞和波蘭達標。萬一特朗普履行競選時的狂言,將對北約造成重大打擊。
今演說撐希臘經濟改革
奧巴馬昨日抵達希臘雅典,行程重點包括與總理齊普拉斯會面,並於今日在巴特農神殿(Parthenon)發表演說,預計會提及美國大選、英國脫歐及全球化挑戰等議題。料他亦會表態支持希臘針對歐債危機的經濟改革,承諾繼續要求債權人採取減免債務等必要措施,助希臘經濟回復強勢增長,並讚揚希臘在收容難民上所作的貢獻。奧巴馬到訪其間,雅典增派了數千警力,並在部份時段封鎖交通戒備。奧巴馬離開希臘後,將轉到德國柏林與總理默克爾,以及法國、英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領導人會面,商討打擊伊斯蘭國(IS)、歐洲移民、敍利亞內戰及烏克蘭危機等議題。他周六到秘魯首都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峯會,將分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秘魯總統庫琴斯基及澳洲總理特恩布爾會面。美國前駐北約大使沃爾克(Kurt Volker)認為,特朗普是依靠民眾對貿易、恐怖主義及移民的焦慮而崛起,同樣的反建制民粹主義正在歐洲瀰漫,因此儘管奧巴馬的最後外訪牽涉議題廣泛,特朗普仍無可避免成為焦點。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美國《商業內幕》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6/19835257
美軍進駐波蘭助北約 俄炮轟
1 :
GS(14)@2017-01-14 12:25:31美國展開冷戰後其中一項最大規模的增兵歐洲行動、代號「大西洋決心」的軍事任務。來自美軍本土王牌第4步兵師逾3,000名士兵,陸續越洋部署到東歐及波羅的海的北約成員國,先頭的坦克部隊前日開入波蘭,克里姆林宮痛斥美軍在歐洲邊境增兵是威脅俄羅斯安全。今次美軍勞師動眾,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對俄國2014年入侵烏克蘭、吞併克里米亞後的軍事回應,藉此安撫北約盟友近年對俄軍在邊境咄咄逼人的憂慮。美國智庫馬歇爾基金會華沙辦公室幹事巴拉諾夫斯基認為,有關部署對北約猶如定心丸,大幅強化東邊應對俄軍的阻嚇力,莫斯科妄想複製克里米亞戰爭的勝利,速戰速決、低成本地吞併波羅的海小國,「已經變得不可能」。另外,「大西洋決心」行動對北約也有試水溫的意義,測試主張同克宮友好的候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否真的如競選期間所言,會對歐洲安全事務撒手不管。退休波蘭將領科杰伊認為反應屬正面,「如果特朗普不想這樣,他老早便會說三道四,但至今他甚麼也沒有說過。」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4/1989676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