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匯豐制造業PMI創三個月新高 中國經濟緩慢企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57

QQ圖片20141023095230

(中國制造業PMI趨勢圖)

中國經濟緩慢企穩,制造業PMI繼續站立枯榮線上方。

中國10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50.4,創三個月新高,預期和前值均為50.2。不過,產出分項指數初值降至50.7,創五個月低點,凸顯通縮壓力。

產出分項

(產出分項趨勢)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董事總經理屈宏斌點評稱:

匯豐制造業PMI十月初值上升至50.4。內外部需求均有放緩跡象,但仍位於擴張區間內。投入與產出價格分別降至44.0和45.6,進一步加劇了通縮壓力。但就業與庫存指數均有所好轉。整體來說本次指數顯示經濟擴張勢頭緩慢企穩,但持續走弱的通脹與產能利用顯示有效需求依舊疲軟。經濟仍需進一步的逆周期調節。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周浩認為,匯豐10月份中國制造業PMI初值暗示經濟勢頭“穩定中”,為“溫和回升”。中國仍未維持積極的整體財政政策,但是政府不會全面刺激所有行業,而是更著重於結構性改革。

就業

(就業分項趨勢)

實際上,投入與產出價格分項目下降在持續下降的PPI數據中就已顯露出些許端倪。

因國內需求不振、產能過剩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中國9月PPI同比下降1.8%,連續31個月下降創歷史記錄。其中,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9%,環比下降0.4%。1-9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8%。

QQ圖片20141023101209

(投入與產出價格分項趨勢)

受中國10月制造業PMI好於預期提振,澳元小幅走高,但是WTI油價下跌:

QQ圖片20141023095418

QQ圖片2014102310025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187

中國10月匯豐制造業PMI回升 但短期難有明顯好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69

QQ圖片20141103094922

中國制造業短線企穩,但未來增長動能減弱。

匯豐銀行與Markit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0月匯豐制造業PMI回升至50.4,初值為50.4,前值50.2。與此同時,上周六公布的中國10月官方制造業PMI意外下滑至50.8,創5月以來新低。

匯豐本次調查的核心發現包括:

產出和新增訂單增速放緩至5個月新低;

新增出口訂單增速創6月以來新低;

輸入成本和產出價格均大幅下滑。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董事總經理屈宏斌評論稱:

匯豐十月PMI終值微副上升至50.4(九月終值為50.2),顯示出制造業擴張緩慢國內外訂單較初值均有所回落,而就業和存貨輕微好轉,抵消訂單和產出下降帶來影響。鑒於終端需求仍舊薄弱,預計短期內不會出現明顯好轉。高基數效應在第四季度仍舊顯著,房貸放松的正面效應需要時日才能顯現,出口可能放緩。

官方數據創5個月新低

中國官方周六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0月制造業PMI意外下滑至50.8,創5月以來新低。

國家統計局表示,雖然10月PMI較上個月的51.1有所回落,但中國制造業總體依然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不過,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Julian Evans-Pritchard則表示:“中國經濟仍然處於下行軌道上。”

此次制造業增速的放緩,將進一步考驗政府不推出全面刺激的決心。今年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7.3%,創五年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500

可可危機:全球最大的巧克力制造商快沒原料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99

cocoa

本文來源:一財網   作者:成蹊  授權華爾街見聞轉載。

愛巧克力的人們都很難接受這樣的事實,巧克力產量告急了!全球巧克力兩大巨頭百樂嘉利寶(Barry Callebaut)和瑪氏(Mars)公司預估,到2020年巧克力產量缺口將高達一百萬噸。百樂嘉利寶稱,急劇增長的需求助推了巧克力價格在最近八年里翻了兩番。

給這些巧克力生產巨頭提供原料的供應商稱,他們在2013~2014年提供了1700萬噸原料,僅比上一年度增加了一成多。原料供給趕不上需求激增,價格自然就漲上去了。巧克力生產商也別無選擇。巧克力生產商的策略,要麽是提高價格,要麽是讓巧克力“瘦身”,或者多加些水果幹、堅果和華夫之類的配料。

“今年可可豆價格上漲明顯,8月曾高達2000英鎊/噸,接近2011年2月的價格最高值。”百樂嘉利寶公司表示。而總部在倫敦的國際可可協會稱,在2007年之前可可最高價大約為1300英鎊/噸,在2005年大概只有1000英鎊/噸。

長久以來,可可豆的收獲都是由個體農民完成的,主要來自西非。首先,西非農民大多是個體經營,沒有能力提升生產力。其次,新種植的可可樹至少要十年才能開始結果,無法快速滿足增長需求。此外,西非的幹燥氣候和疾病讓該地區的可可產量嚴重減少。國際可可組織估計一種真菌病已令全球的可可產量減少了30%~40%。由於這些原因,種植可可的生意特別難做,許多農民因此都換種收益更好的作物了,比如玉米。

另外,全球對巧克力的需求強勁,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去年百樂嘉利寶公司的銷售額在亞洲的增長是9.3%,美國市場的增長是5.4%,而在西歐國家的銷售僅有0.1%的增長。中國對巧克力的喜愛也在日漸增長,中國人購買的巧克力一年比一年多。不過,中國人均消耗的巧克力也只有西方人的5%。同時,近期爆發的埃博拉病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可可的價格。因為70%的可可出口國在西非。由於埃博拉而造成的混亂和隔離限制也直接影響到可可的產量。

為了緩解供求不平衡,一組來自中非的農業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新型可可樹,可可豆的產量可達傳統可可樹的7倍。不過,產量的提高可能會影響可可的口味。但只要能夠壓制住可可價格的增長,應該不會有人介意不那麽香濃的可可,而只要能夠防止嚴重的巧克力短缺,生產商們也自然不會介意。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33

中國11月匯豐制造業PMI回落至50 創半年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35

QQ圖片20141120095018

中國制造業11月停止擴張,經濟呈現下行壓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推出更多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應對經濟放緩。

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1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由前值50.4回落至50,創半年新低。其中,產出分項指數由上月的50.7大幅回落至49.5,重回收縮領域,創下7個月新低。

QQ圖片20141120100426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屈宏斌評論11月初值數據稱:

匯豐11月制造業PMI初值回落至50.0,為六個月以來最低值。分項指數中,受新出口訂單回落影響,產出指數由上月的50.7回落至49.5,為自今年四月以來最低。經濟面臨通縮壓力,勞動力市場表現亦差強人意。價格走低,產能利用低下,經濟需求面相當疲軟。房地產市場和出口仍面臨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應出臺更多的貨幣和財政寬松措施。 

對於產出分項出現的大幅下滑,中金認為,其中有APEC臨時性沖擊帶來的負面影響:

分項數據揭示,APEC臨時性因素拖累工業生產,庫存需求繼續顯著回落,政府基建投資可能是“穩增長”主力。

生產指數降到收縮區間,有APEC臨時性沖擊。APEC期間華北多省市停工限產,拖累生產指數顯著下滑,預計11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可能回落至7.5%左右。

新訂單指數有所企穩,可能受益於基建投資保持較快。11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顯示外需擴張勢頭有所減速。值得註意的是,新訂單指數微升0.2個百分點,表明內需擴張動能有所企穩,結合購進價格指數和產出價格指數低位反彈,這可能預示,自10月份開始再度發力的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可能繼續加快。

但庫存需求顯著下滑。11月原材料庫存指數明顯回落,采購量指數落入收縮區間,顯示庫存需求仍在下行。

該券商認為,綜合看,政府基建投資可能是“穩增長”最主要力量,受產能過剩和高利率壓制,經濟自主增長動能弱,貨幣政策放松壓力大。

數據公布後,澳元下跌、A股跌幅收窄:

QQ圖片20141120095414

QQ圖片20141120095604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47

機器人PK“90後”:中國制造能成功轉型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48

本文來自騰訊財經《棱鏡》欄目。原文作者:許十文 授權華爾街見聞轉載。

每到11月,珠三角和長三角,工廠主管們為招工更加忙碌。在“用工荒”連年持續的東莞、順德、紹興、溫州……,小工廠把招工啟事貼到附近的馬路上,大企業還會直接跑到內地省份招募,以對付春節前後更為短缺的用工局面。

不過,中國工廠們現在正在接觸一些新角色——以工業機器人領銜的自動化設備。招募後者的“薪酬”建立在類似的公式之上:引入機器人(自動化設備)的價錢,相當於可代替工人的月薪乘以12,再乘以1.5到5倍左右。

一旦成交,工人立免。譬如,根據騰訊財經《棱鏡》的了解,在珠三角發達的沖壓行業里,工人的月薪大約為4000元,於是,用機器換人的價格約在5萬到25萬之間。這種數字,已成為工廠們減少工人的最基本投入。

這種投入曾被中國工廠們視為先鋒實驗,現在開始於制造業界流行。去年開始,地方政府更成為了這種人機交易的推手。去年5月,浙江已把“機器換人”列為產業政策,之後廣東的東莞和順德等地立馬跟進,為機器代替工人的工廠提供補貼;在全國各地,機器人產業園更是遍地開花。

從去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2014年上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進口數量規模達到34714臺,同比增長92%;在中國新成立的內外資機器人自動化公司,則以每天超過一家的速度在增長。

11月4日到8日,上海召開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N1“工業機器人館”成為了最火熱的場館。參展的100多家廠商展示了可以完成焊接、切割、搬運、修邊鉆孔等等專業操作的各式各樣的機器人,一些做咖啡、玩魔方的服務型、娛樂型機器人更是被團團圍觀。

一時間,工業機器人已被推崇為“中國制造”,尤其勞動密集型企業對抗用工難、轉型升級的不二之路。在“90後”產業工人開始成為勞工主力,制造業四面楚歌的時代,那些曾支撐中國制造30多年,以勤奮耐勞著稱的產業工人,真的要退出歷史了嗎?

有些輪回的是,那些學習國際巨頭、瘋狂制造機器人的企業,很多又在不自覺之間,重複著“中國制造”的老路。

“無工傷,無抱怨”

“以前是全人工,黑壓壓的一片人。”佛山艾樂博機器人的創始人農百樂描述他所見過的,包括美的工廠在內的沖壓車間:鐵片經歷著很多對手,沖孔、翻孔、沖邊、翻邊、打折……,工人們不斷加班,不斷倒班。

中國的沖壓行業在世界里扮演著重要角色,全球九成沖壓工序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完成。農百樂原本在金融界工作,後來加入了幫助工廠們以機器代替人的行列,其價格大約為“5萬換一人”。

這個價格被農百樂形容為“行價”。在2008年《勞動法》出臺之後, 珠三角沖壓工人的工資從1800元,上升到現在的4000到4500元。

“沖壓工作里,人的動作絕對速度比機器人快,但人的動作不能長時間持續,不夠穩定,人性也有不可控的一面,不能幹24個小時。”農對《棱鏡》說。“還有工傷賠償。一個手指10萬,兩個手指20萬,一只手掌50萬。如果是小工廠的話,流動資金就這樣賠進去了。”

亨利.福特曾經說,“我雇的明明是兩只手怎麽卻來了一個人。”——現在,廣義的工業機器人就是能夠實現自動化控制、可重複編程的多功能機械手,並具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可自由編程的運動軸,看上去就是人的上肢的簡化組合。

“無工傷,不抱怨。”這是去年上海工博會上,一個國內機器人企業的招商廣告。實際上,中國工廠們最早的機器換人的動力,在於工人工傷的風險日益增加。那些重複性高而且環境惡劣的工位,譬如噴油、拋光等等,都是機器人率先進入的地方。

除了手,還有“腳”。順德嘉騰電子公司副總經理陳洪波說這是普工的世界:“搬運工最辛苦,很多人做一個星期就走,人員流動性很大。以前的工人還好一點,現在的年輕工人有時連一天都熬不住。”

這種勞動還發生在概念時髦的電商倉庫里。陳洪波曾做過統計,在雙十一期間,某電商物流倉庫里的工人要捧著箱子每天走大概50到70公里,超過兩次馬拉松的距離。

嘉騰制造的自動搬運機器人(AGV)正在美的和華為的工廠里運作,均價每部7萬左右,陳說,這也是工廠們對搬運工“價格”的心理指數。

實際上,工人們的“價格”已經十分清晰。“新一代工人至少是9年義務教育,獨生子女,他們寧可3000元去寫字樓上班,也不願意4000元工資到工廠去。”農百樂說。“加上社保和平均工資連年往上提,現在上不上機器都缺人。”

從2013年開始,中國勞動力市場已步入劉易斯拐點,出現了勞動力總量下降的局面。所有與《棱鏡》交流過的工廠管理者都說,他們正面臨勞工年齡斷層的問題。

在1998年就在東莞打工的王會超,現在是東莞運城電鍍車間的主任。他回憶說,過去沒有機械手、自動化的時候,他要把幾十斤重的工件每天搬運一百多次——“現在的工人不可能這樣。他們的父母也不指望他們賺這種錢。”

受沖擊的工人

26歲的廖玉禪是一個流水線普工,在深圳、成都的富士康工作過兩年,如今在一家LED工廠工作。她說自己一直過著一種很單調的生活:工作時坐在流水線上,重複著取件、插線的動作,每分鐘重複多次,而她的收入,很取決於她的動作做得有多快。

實際上,中國的產業工人,尤其普工過去長期承擔著高強度的,快速的,重複勞動的角色。“在工廠,不管你做的是什麽,最終都會變成機器人。”廖玉禪說。這種說法並不誇張,很多珠三角的工人都曾對《棱鏡》有過類似的表達。

對於中國制造來說,如何讓普工們的工作——或者直接說某一個不斷重複的動作——做得更快、更準,是生產主管們長年的命題,也是中國制造在過去於世界崛起的一大“優勢”。

鄧邱偉是雷柏科技的副總經理,曾在臺資工廠里任職,長期研究如何減少工人的動作浪費,加快頻率。這幾年,他成為了“機器換人”的急先鋒,把過去對工人生產精細到讀秒的研究精力,轉移到了機器人身上。

“一個鼠標如果經過50個工人,一人浪費一秒就是50秒。很多秒可以由機器人代替。”類似的思考時而掛在他的嘴邊,而直接的改變,就是在兩年時間里,雷柏工廠的工人從3千人減少到現在的800多人,增加了過百臺機器人。

鄧邱偉說,美的集團工廠的變化讓他吃驚:那些簡單重複的工作崗位,譬如搬運和碼垛等等,已在兩年間被機器人以及自動化所代替。《棱鏡》也獲知,包括富士康等國內的制造巨擘,也早已在類似的工位上進行機器換人。

去年秋天,美的空調副總裁吳文新曾經表示,在2014年把空調工廠的工人數減少一半,搬運、打包、貼商標等工位和動作,都要被機器人所代替。在機器換人的工廠,KPI調整、工人再培訓也成為了新的命題。

被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影響的工人,有一部分要重新學會與機器“相處”。有一種現象已經在改造以後的車間里出現:機器的介入使產量增加,沖擊了工人們過去習慣的計件薪酬體系,於是,有的工人會故意把生產做慢一點,以防主管為生產線增加工作量。

在浙江以及廣東給各地,政府們正在為機器換人的交易提供補貼,這些補貼多數用以工廠們購置包括機器人在內的自動化設備,數額從10-15%不等,有的地方甚至達到20%。那些有資金規模的企業,在這種政策中加快了把工人請出生產線的速度。

美的方面對《棱鏡》表示,美的集團機器人今年將超過800臺,後期每年以30%左右的增幅投入機器人,預計2016年當年投入機器人費用將超過3億元。《棱鏡》還獲悉,在美的小家電事業部,在不降低產值的前提下,每年減少200個人成為內部的任務指標。

業界人士皆稱,機器人的出現目前還鮮有導致工人遭遇被裁的現象,因為“機器換人”才剛開始,在整體上仍不能解決用工荒。在大多數機器換人的工廠,還相當程度上保留著原始的,以大量工人人手銜接的生產線。

機器人的混戰

如斯局面之下,機器人產業也迅速地進入了中國的高速車道,並被各地政府和產業資本催鼓為實體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中國工廠們“機器換人”的生產線上,工位爭奪戰正在打響,各種自動化實驗遍地開花——然而,機器人能否徹底換掉中國工人,仍然是未知之數。反倒是哄哄鬧鬧的國產機器人產業,又似在重複“中國制造”的老路。

目前,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地方政府們都在給“機器換人”做推手,施以事後獎勵、撥貸聯動、設備租賃補助和貸款貼息等援助。在東莞和順德,對設備購置費給予10%補貼,單個企業補貼額最高達100萬元。在浙江,企業租賃設備實施“機器換人”的補貼達到了15%。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的機器換人政策,大多指定當地企業的裝備產品。在近兩年,中國已經出現了超過40個機器人產業園,對機器人相關企業的招商也呈現白熱化。廣州一家龍頭機器人企業,曾被上海以3億補貼招徠,最終廣州為留住企業,不但許諾同樣條件,還以地皮“相許”。

廣州數控研發部主任陳其忠曾為機器人投資算過這樣一筆賬:建立機器人制造廠至少需要2億元,然後每年產銷1000臺以上,否則盈利便無從談起。在大量資本進入智能制造業的時候,很多工業機器人已開始以“白菜價”叫賣。

“為了上量,很多自動化公司做項目就拼命上本體、賣本體,一臺賺個一萬塊、五千塊也行。”農百氏說。

實際上,國產機器人有著與“中國制造”相仿的發展軌跡:包括減速器等部件仍依賴日本和德國等國家的進口,產品基本上還是“組裝”而來;另一方面,口碑和技術皆發展多年的海外品牌在市場里更有競爭優勢,國產機器人基本上采取削價求存的策略。

無論如何,在政府們的動員之下,中國的工廠們正在進行大大小小的機器換人實驗。溫州在2014年要組織500家企業開展“機器換人”工作;東莞官方資料則顯示,有接近70%的企業投入資金開展“機器換人”工作,92%的企業表示未來2年將繼續加大投入或考慮開展。

主要從事出口代工的東莞龍昌玩具集團是其中的一個機器換人的企業。在上周,龍昌負責人用工人減少的數字,以及良品率上升的幅度,對《棱鏡》表現其推進機器換人的成效。

實際上,玩具行業是中國制造近年受諸多環境制約的“重災區”,東莞龍昌負責人坦承,集團本身已有廠遷移到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的工廠往外走,”這位負責人說,“留在東莞做‘機器換人’,一方面因為東莞的配套政策,另一方面也因為集團領導人有‘永不放棄’的決心。”

浙江溫嶺的必克體育用品公司也做了顛覆性的嘗試。制鞋業普遍被認為高度依賴人手,全自動化制鞋技術目前從全球來看都未見成熟,該公司則投入數百萬元,購買設備建造了一條以18個工人去代替原來60個工人的自動化生產線。

對於制造業重鎮們來說,“機器換人”也成了企業技術改造、乃至產業升級換代的先鋒措施。東莞政府已經表明,要對電子、機械、食品、紡織、服裝、家具、鞋業、化工、物流等重複勞動特征明顯、勞動強度大、有一定危險性的行業領域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實施“機器換人”應用項目。

事實上,對於很多中小型制造企業來說,“機器換人”未必是符合實際情勢的選擇。多家工人數字不超過200人的工廠主都對《棱鏡》表示,它們沒有在自動化投入上有足夠投資以達到政府支持補貼的程度,也看不到未來兩三年的訂單前景,於是只能謹慎考慮。

在那些做了機器換人的大工廠,生產經理們還得面對各種“實驗成本”:機器人難以處理鼠標滾輪嵌入的動作,機械手抓不住“又重又脆弱”的陶瓷,自動運輸機爬不上角度太大的斜坡,林林總總, “哪怕是砌墻,只要磚頭規格不是高度一致,機器人都做不了。”

經理鄧邱偉說,對於中國工人們來說,機器人和自動設備的上馬,至少給他們成為“藍領”工人的機會:“至少,負責調控機器人設備的工人會少一些重複勞動,工資會高一點,而且還有上升通道。”鄧邱偉說,“這樣他們也能驕傲一點。”

工人廖玉禪對此的想法,則更詩意一些——她對《棱鏡》說,自己更喜歡解放和自由,甚至可以聽著音樂,玩著手機在工廠里工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11

中國11月匯豐制造業PMI終值50 徘徊在萎縮邊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89

165350093

中國11月匯豐制造業PMI終值50,為半年低點,預期50,初值50。APEC會議期間停限產的負面影響對實體經濟帶來了下行壓力。

QQ圖片20141201095121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

11月終值錄得50.0,為六個月以來最低點。內需擴張緩慢,出口訂單增速滑落至近五個月低點。通縮壓力顯著,勞動力市場繼續走弱。本次數據顯示制造業擴張乏力,經濟活動疲軟。央行日前降息有助於未來數月房地產市場和制造業投資企穩。我們仍期待貨幣財政政策進一步寬松以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美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

11月APEC期間,中國政府停工了許多北方地區的工業和建築業活動。我們預計本月數據將會反彈,因這些工廠、工地複工預計中國政府推出的寬松措施。

北京和周邊五個省市在11月APEC會議期間對生產和建築業活動設置了限制,以減少APEC期間的排放。

今天稍早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1月官方制造業PMI 50.3,創8個月最低,預期50.5,上月50.8。

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2014年11月,中國制造業PMI繼續高於臨界點,表明我國制造業總體上仍保持擴張態勢。

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顯示,11月中國制造業停止擴張,經濟呈現下行壓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推出更多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應對經濟放緩。數據顯示,中國11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由前值50.4回落至50,創半年新低。其中,產出分項指數由上月的50.7大幅回落至49.5,重回收縮領域,創下7個月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67

小米首次投美國移動制造設備商 與京東4000萬美元入股Misfit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3/148111.html

i黑馬:12月3日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可穿戴設備創業公司Misfit Wearables已經獲得融資4000萬美元,小米以及其他中國公司參與投資。這是小米首次入股美國移動設備制造商。
 
\Misfit本月2號表示,目前已經完成新一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小米、京東、風險投資公司紀源資本、順為資本,融資總額達到4000萬美元。Misfit聲稱要在中國打造最為暢銷的活動和睡眠手環。
 
此外,紀源資本合夥人童士豪及順為資本合夥人許達來將加入Misfit董事會。紀源資本和順為資本均是小米的投資方。

據悉,在小米對Misfit進行投資的同時,預計蘋果Apple Watch智能手表將在幾個月後在中國市場亮相。這款智能手表已在上個月登上中國版《Vogue》雜誌的封面,此舉被業界認為具有高度的戰略性意義,原因是中國女性奢侈品消費者的購買力正在日益增強。
 
據了解,Misfit Wearables, 簡稱為 Misfit, 是一間同時兼具設計和制造實力的硬體產品制造公司。成立於2011年10月。2013年獲得152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由李嘉誠的HorizonVentures 領投。2012年獲得一輪760萬美元的融資。

Misfit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戴利城(Daly City),並在越南擁有一個數據科學團隊。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是其聯合創始人之一Sonny Vu,早期投資者和顧問約翰·斯卡利(John Sculley)則曾擔任蘋果首席執行官。
 
Misfit Wearables的第一個產品"Shine"於2012年首次公開於群眾募資平臺 Indiegogo。它能追蹤使用者身體的活動及運動量,並借由IOS或Android App應用軟件提供給用戶包括步數統計、卡路里消耗量、移動距離及淺深層睡眠時間統計等數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858

挑戰巴拿馬:“中國制造”尼加拉瓜大運河開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49

下載

尼加拉瓜周一宣布,造價高達500億美元的大運河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由中國投資,旨在與巴拿馬運河競爭,將為該美洲第二貧困國提供經濟增長的動力。

不過,路透社報道稱,此次開工主要是象征性的,因為開工的第一步是在該國西岸(太平洋)修建一條讓工程機械進出以便修建港口的道路。

據尼加拉瓜政府,大運河長達172英里(約278千米),三倍於巴拿馬運河的長度;將於2020年開始啟用,項目的開工建設將刺激該國年化經濟增速超過10%。

作為投資方,大運河將成為中國在中美洲的主要據點,此前該地區長期由百年之前便完成了巴拿馬運河建設的美國主導。

華爾街見聞網站去年6月介紹過,負責建設尼加拉瓜大運河的是香港尼加拉瓜運河發展投資公司(HK Nicaragua Canal Development Investment Co.),而該公司的註冊人正是年僅42歲的神秘富翁王靖。

隨後的2013年9月,一則公告讓低調的王靖再次走到臺前。停牌近一個半月的中創信測公告稱,北京信威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將重組市值僅10億元的中創信測,向後者註入269億元的資產,而王靖正是信威通信的實際控制人。重組後公司更名為信威集團,當前市值近1500億元,截至今年9月30日的數據顯示,王靖個人持有近1/3股權。

王靖昨日在尼加拉瓜國家電視臺的直播上說,“我們不是破壞者,我們是建設者。”

尼加拉瓜總統Daniel Ortega 也發表了講話,試圖對民眾解釋,向中國企業出讓100年獨家規劃、設計及運營並管理尼加拉瓜運河和其他潛在項目的權益並非是一種出讓國家主權的行為。

該改革派領導人稱:

中國人來不是為了占領尼加拉瓜,他們來是為了分享他們的資源,分享他們的能力,分享他們的發展,他們的科學技術。這將是他們給尼加拉瓜人民帶來的東西。

不過,500億美元的資金來源問題,仍然成為各方質疑的對象。咨詢公司IHS Maritime的Greg Miller告訴路透社,“基於項目所需的資金量,很難確定項目是否能夠建起來,除非有跡象表明錢能到位。”

18744016_20140828110223187500

此外,正如華爾街見聞網站去年所介紹,由於運河幾乎肯定將穿過尼加拉瓜湖(如圖所示),也就意味著通過運河水閘的水會嚴重消耗湖中的儲備。環境保護者們表示新的運河將會毀滅尼加拉瓜湖——該國的主要淡水來源,而航運專家則表示,這可能是中國采取的政治攻勢,在經濟上來說是不可行的。

但尼加拉瓜政府卻不這麽想,他們認為運河將為該地區最貧窮國家之一的尼加拉瓜帶去變革,提供數以萬計的職位,促進經濟的蓬勃發展。

國會議員Jacinto Suarez在去年6月的一次辯論中表示:

“國際貿易的需求證明這條運河的存在是有必要的,數據顯示海運在持續增長,這讓運河的建造變得可行,反對其建造是不愛國的表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711

協鑫朱共山:光伏制造的時代已經過去 行業需要一個“華為”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226/270683.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曉曉 “超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後叫協鑫集成公司”,12月26日,協鑫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共山透露,公司聚焦的系統集成服務不單是做設備買賣,而是要做光伏行業最好的服務公司。在他看來,光伏行業需要的一個像華為這樣的公司,應該關註於服務不再僅是產品,“今天的A股資本市場並不缺制造業,而是缺乏創新能力強的,強於整合和能夠制定行業標準的公司”。

目前,協鑫已經完成對原超日公司的重整。對於“2015年凈利潤不低於6億元”的業績承諾,朱共山認為“完全沒有問題”,明年,協鑫集成公司將得益於該公司內部集成業務和產業金融業務的發展。保利協鑫執行總裁舒樺指出,“金融工具的應用和風險把控,會差異化光伏行業原有的商業模式,以前是拼成本和規模,明年開始將進入高層級的行業整合,會更強調技術和服務。未來,行業也將進入金融深化和平價上網雙輪驅動階段”。

不久前,保利協鑫曾宣布矽片業務的剝離計劃,但香港資本市場的部分股東認為,“剝離固然有利於上市公司保利協鑫公司的資金結構,但現有管理團隊可以妥善處理”。在股東的要求下,保利協鑫改變了決議。朱共山說,“這個決定並不會影響公司明年的經營,與矽片原來的購買方還有更深度的合作計劃。”

舒樺指出,在光伏行業整合向更高層次發展階段,將給行業帶來挑戰和機遇,行業整合模式和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以常規模式並購的橫式整合,促進額優勝略汰,加快行業洗牌;以輕資產模式的橫向整合(代工),使領先企業提升市場占有率,獲得發展機會;以資本為紐帶的產融結合,加快光伏產業的金融深化,持續穩定發展;以專業化發展的分拆整合,則不斷優化商業模式,適應發展趨勢;而最終,會進入資源優化配置的強強聯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41

12月制造業PMI繼續惡化 制造業用工規模連續14個月下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21

QQ圖片20141231101817

中國12月制造業PMI終值49.6,為7個月最低,預期為49.5,初值為49.5。

2014年年底,中國制造業繼續惡化,產出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都在12月小幅下跌。相比之下,新出口業務在12月上升,上升速度略高於11月。由於新訂單減少,企業在12月小幅削減用工規模。平均投入成本和產出價格大幅下滑,降速創9個月最高。

制造業PMI指數的疲軟部分是由於制造業新業務的再度下滑。盡管下滑幅度不大,但其為4月以來新訂單指數首次下滑。數據顯示,新訂單下滑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國內需求走弱,而新出口訂單連續第八個月增長。增速小幅快於11月。

由於新訂單的減少,企業連續第二個月減產。不過,減產幅度很小,較11月收窄。制造業用工規模繼續下滑,連續14個月下滑。不過,下滑幅度降至5月新低。更低的雇員數量使得積壓工作量上升。

12月,中國制造業平均投入成本連續第5個月下滑,下滑速度創下今年3月來新高。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

12月終值錄得49.6,為近八個月來最低。外需條件微幅改善,內需疲軟仍是主因。新訂單指數跌至49.7,為今年五月以來低點;價格指數再度下滑。盡管數據走低不乏暫時性因素如APEC期間停產工廠尚未完全複工等,但總體制造業仍處困境。加之近來經濟數據屢次低於市場預期,期待政策再度寬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