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半年居民收入榜:9省份超全國均線,內蒙古重慶領跑中西部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各省份之間的差別也很大。上半年,有9個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且全部來自東部沿海地區;有4個省份超過2萬元大關,分別是上海、北京、浙江和天津。但還有7個省份低於1萬元,全部來自西部省份。

近年來貴州強力推進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

9省份超全國平均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的是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能用於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部分,是反映一個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了解居民生活變化情況的基礎。

數據顯示,上海和北京兩大直轄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在上半年突破了3萬元大關,在全國遙遙領先。上海和北京作為強一線城市,現代服務業最為發達,金融、互聯網、科技研究等幾大收入最高的行業在這兩市最為集中,居民收入自然也最高。

浙江以2.4萬元位居第三,領先第四的天津3000多元,優勢相當明顯。值得註意的是,天津作為城市經濟體,城鎮化率已經高達83%,而浙江作為省域經濟體,還有大量的農村地帶和農業人口,城鎮化率也比天津低了15個百分點,因此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領先天津,高居全國第三,頗為難得。

“浙江最大的特色就是縣域經濟特別發達,每個縣、鎮都有自己的產業集群,產業競爭力很強,城鄉之間的差距小。”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改革開放後,浙江最早實行省直管縣,是我國市場化程度最高、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

來自溫州、從事皮具行業的陳先生表示,浙江因為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較小,再加上靠海,所以很多人走出浙江,到省外甚至國外各地經商。這種情況下,浙江的商業氛圍十分濃厚。

雖然此次是天津首次半年突破2萬元大關,不過天津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只有6.6%,這主要與今年上半年天津經濟增速較慢有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天津市的經濟增速僅為1.9%,上半年則回升至3.4%。

江蘇、廣東和福建這三個東南沿海省份分列5~7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介於1.7萬~2萬之間,相互之間差距較小。這三省雖然與浙江有一定差距,但由於民營經濟比較發達,民間資本較為活躍,城鎮化率較高,因此收入水平依然大幅高出全國平均水平。

相對而言,第三經濟大省山東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雖然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與浙蘇粵閩等東南沿海省份還有較大的距離,甚至還低於東北省份遼寧。

原因在於,從產業結構上看,山東的能源重化產業占據較大比重。這些年山東轉型升級步伐較慢,目前能源原材料之類的基礎工業占比仍很高,高新技術產業占比明顯不足。

此外,一般情況下,城鎮化率越高、城市經濟體越大的地方,人均收入也會越高,反之亦然。由於山東的城鎮化率較其他東南沿海省份低,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收入水平。

西部7省份低於1萬元

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往往決定了一個地區的收入水平,這一點在內蒙古、重慶、湖北等幾個省份中頗為明顯。

數據顯示,上半年重慶和內蒙古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過了1.3萬元,分列第10、11位,在中西部各省份中領跑,湖北也達到了12541元,在中西部省份中位列第三。

值得註意的是,重慶和湖北省省會武漢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汽車、電子等產業十分突出,而內蒙古近年來的工業化發展步伐也非常迅速。

在工業化的帶動下,這三地的城鎮化水平也領跑中西部。數據顯示,去年重慶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64.08%,位列全國第9,超過了山東,僅比東部發達省份福建低0.82個百分點。內蒙古和湖北的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2%和59.3%,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中部地區的安徽和湖南同樣得益於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位居上半區。

例如,在安徽合肥,隨著近幾年長三角、珠三角的土地、勞動力等成本大幅上升,合肥利用自身在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在其原有的家電產業基礎上,承接了大量原來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家電產業落戶,一舉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家電制造業基地,區域經濟也實現高速發展。

湖南長沙這幾年在裝備制造業、文化產業、醫藥、汽車等領域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以裝備制造業為例,近年來長沙湧現出了三一重工、中聯、山河智能等在國內響當當的裝備制造企業。

而在榜尾端,有7個省份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1萬元,這些省份全部來自西部地區。

貴州省社科院研究員茍以勇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由東到西呈現了梯次推進、梯度發展的格局,沿海地區已經從工業化中期向後期轉變,但西部地區還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基礎仍十分薄弱,需要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

以貴州為例,貴州在2010年10月推出“工業強省”戰略,同年12月,108家央企投資貴州47個項目,總投資達2929億元。同時,近年來貴州強力推進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截至上半年,貴州已經連續30個季度經濟增速保持全國前三位。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人均收入也節節攀升,今年上半年貴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達到了10.7%。

因此,未來要提高西部地區的人均收入,仍需加大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和資金投入,加快補齊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短板。茍以勇說,當前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欠賬仍然很多,只有先解決好基礎設施短板問題,才能談產業發展問題。

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方面,上半年西藏、貴州增速都超過了10%,雲南、安徽分列三、四位。這幾個省份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帶動收入增長較快。另一方面,大部分中西部地區的收入基數較低,雖然收入增幅較高,但在絕對數方面與東部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仍很大。

在榜尾端,有7個省份上半年收入名義增速低於8%,絕大多數來自東北、華北、西北地區。這些地方的能源重化產業比重較大,近幾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居民收入也受到不小的影響。

上半年各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單位:元)

上半年各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收入單位: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