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侵權案法院判決樂視勝訴,獲賠21.9萬人民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23/152488.shtml
導讀 : 今日,北京海澱法院對小米侵權樂視一案作出判決,判定小米和未來電視共同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i黑馬訊(楊博丞)10月23日消息 今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對樂視訴小米和未來電視侵犯影視網絡版權案作出判決,法院方面支持樂視網的訴訟請求,判定,小米和未來電視共同承擔侵權賠償責任,每部影視劇的賠償金額均為約2萬元人民幣,總金額為21.9萬元。
數據顯示,本次訴訟共涉及26起案件,包括電視劇《暗香》、《赤壁》《畫皮》、《消失的子彈》等知名影視劇集。
法院認為,小米與未來公司存在共用收益的關系,小米未采取必要措施制止“影視分類”欄目中提及涉案影或網絡傳播服務的行為,存在過錯,應當與未來電視公司承擔連帶侵權賠償責任。
據了解,這已經是去年以來,樂視再度在小米盜播的案件上取得勝訴。對此,有行業分析人士稱,“這些案件發生在2013年,這份公正的判決雖然來的有點晚,但卻依舊可以證明小米在內容端的短板,以及坐實了曾經的小米是以盜播起家,而這也成為今年小米發起內容聯盟的最大理由。”
小米盜播樂視並非一朝一夕。2014年6月27日,北京市海澱法院就曾作出判決,小米盒子侵犯樂視《金陵十三釵》、《我是特種兵》等7部影視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向樂視網賠償15萬元。對於該判決,小米公司在6月30日發表聲明回應稱,小米盒子接入的是iCNTV(未來影視)的平臺,節目采集由iCNTV管理,來源合規。
而小米的回應引發了樂視網的強烈不滿。樂視網再度發表聲明,請小米公司面對判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依法向樂視進行道歉賠償。樂視在聲明中表示,小米侵權事實清楚,法院判決公正,希望小米立即停止侵權行為。
樂視曾於去年6月在《後宮甄嬛傳》、《失戀33天》、《金陵十三釵》、《醫者仁心》等10部影視劇作品一案中取得勝訴。
樂視的此次勝訴將大大表明國家對於影視版權保護的進一步重視,也說明了樂視網方面只要存在侵權行為就會一訴到底的決心。
萬達向某微信眾公號索賠1000萬 侵權案在京開庭審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3497.html
萬達向某微信眾公號索賠1000萬 侵權案在京開庭審理
一財網 蔡胤 2015-12-31 12:39:00
日前,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起訴微信公眾號名譽侵權案在北京朝陽法院開庭審理。王健林向被告索賠1000萬元。
日前,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起訴微信公眾號名譽侵權案在北京朝陽法院開庭審理。王健林向被告索賠1000萬元。
另據《新京報》報道,被告在庭上表示將誠懇道歉,但認為原告要求在六大網站、重要期刊登文道歉的訴求屬於過度維權。
今年11月12日,微信公眾號“頂尖企業家思維”曾用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名義,發布一篇文章,題為“王健林:淘寶不死,中國不富,活了電商,死了實體,日本孫正義坐收漁翁之利”,並在微信朋友圈推廣傳播,文章閱讀量較大。隨後的11月14日,萬達集團官網發表聲明,稱王健林從未發表過與此相關的任何言論,該文系冒用王健林名義,嚴重誤導讀者,侵害王健林的名譽權,萬達集團將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11月16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萬達了解到,萬達方面已向北京市法院正式提起訴訟,起訴“頂尖企業家思維”微信公眾號,索賠1000萬元,並要求其公開賠禮道歉。萬達相關負責人當時表示,這篇不實文章造成極壞社會影響,上述微信公眾號的行為惡劣,提起訴訟不僅為了維護企業自身正當權益,以正視聽,同時希望通過法律手段,警示那些沒有底線的網絡媒體,凈化網絡風氣。
16日上午,《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曾通過微信搜索該公眾號,顯示其賬號主體為“北京韓商互聯貿易有限公司”,其功能介紹稱:“專註企業經營管理,成功案例分析,商業最新資訊,營銷策略,親子教育,家庭幸福和諧、正能量等文章”,此外,還寫有“股權激勵”、“營銷機制”等字樣。16日下午,該公眾號刪除了所有推送過的文章,只剩下一篇向王健林道歉的文章。截至31日午間記者發稿時,該公號仍舊在微信中存在,內容也僅有那篇道歉文章。
據報道,王健林認為,12日的文章充斥著偏見、惡意和誹謗,盜用其姓名,且未經其同意、以博得粉絲數量獲取利益為目的使用其個人肖像,嚴重侵害了其姓名權和肖像權。韓商互聯公司盜用其名義大肆批判互聯網經濟模式和電商企業,甚至使用了大量誹謗、貶低或誣蔑性詞匯,給王健林本人及其所創辦的大連萬達集團的名譽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使王健林身心俱疲、精神受創。因此,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賠禮道歉,索賠經濟、精神損失一千萬元,其中包括經濟損失近700萬元,精神損失300萬元。而被告則表示,公眾號並非公司及其員工運營,是21歲的楊某借用該公司資質註冊了公眾號並進行運營,該公司沒有對公眾號關註和監督。對於道歉方式,被告答辯稱,得知被訴後已第一時間主動在公眾號致歉持續至今,其次,原告要求被告在六大互聯網主頁、全國發行並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報刊雜誌上刊登道歉聲明,屬於過度維權。
近兩年,隨著微信用戶數不斷增大,微信公眾號中各類“營銷類賬號”層出不窮,出現了知名企業家、影視明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營銷”的現象。早在今年6月前後,肯德基就曾起訴10個微信公眾號,原因是這些公眾號傳播了“怪雞”謠言,稱肯德基使用的雞“有6個翅膀8條腿”。據媒體報道,肯德基當時直斥謠言,並索賠350萬元。
編輯:吳狄
網購知產侵權嚴重 影視“同款”問題多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23/1000286.html
一部熱播劇上映,男女主角衣服、首飾的“同款”馬上就會在網店上架。在網購成為主流的消費模式的同時,隨之而來的知識產權侵權問題也愈演愈烈。日前,西城法院通報了涉網購平臺知識產權侵權情況,僅京東商城在4個月的時間里就被訴146次。
西城法院知識產權庭吳獻雅庭長介紹說,涉網購平臺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近年來迅猛增長。涉及的商品包括毛絨玩具、書籍、手機殼、服裝、床上用品、食品等各領域。今年以來,該庭收案644件,其中僅涉京東網購平臺的就有146件,占全部收案量的22.7%。這些案件主要有搭熱門影視作品的便車牟利的、銷售假冒商品的、非法傳播電子圖書的、甚至連一條床單上的花紋都是他人創作的美術作品。
新麗電視文化公司是電視劇《虎媽貓爸》的出品單位,在電視劇熱播後,京東商城上出現了很多商家銷售“同款”服裝,並用《虎媽貓爸》的劇照進行宣傳,使用劇照、海報和電視劇截圖達到47幅。新麗公司以侵犯其著作權為由,將京東及多個商家起訴索賠。
吳獻雅庭長介紹說,由於實際經營者分散在全國各地,登記地址與實際地址不符,單獨起訴十分困難,原告方基於方便訴訟的考慮,通常都在網購平臺住所地,將網購平臺和經營者一並起訴。如果認定侵權,通常都由經營者進行賠償了,網購平臺因為受國際通行的“避風港”原則保護,只有在明知侵權事實或接到侵權通知後仍不刪除相關商品的情況下,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所以,網購平臺目前還沒有被判賠償的情況。
有些消費者熱衷去網上買“同款”、“A貨”,對此,西城法院知產庭曹群法官表示,根據法律規定,對於這些“知假買假”的消費者,從法律的角度可能無法追究,但事實上,盜版商品的質量是很難與正品相比的,“同款”很可能就是劣質產品,而且,這也是一種社會責任問題,消費者應主動拒絕購買高仿產品。
此外,法院還建議網購平臺加強商戶資質審核和日常監管,在侵權訴訟中配合司法機關提供商家聯系方式和地址,不能置身事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華為三星專利大戰 不僅向侵權說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787.html
“華為要用四到五年的時間趕超三星。”除了這句話,事實上,身為華為消費者BG的負責人余承東還提了一句,華為還有很多能力沒有爆發。
如今看來,其中的一種能力也許叫作“專利能力”,如果沒有記錯,這一次華為向三星公司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向手機巨頭通過法律手段要求保護自身專利權益,並且是在中美兩地。
是什麽讓華為的知識產權策略從壁虎變成了鱷魚?要知道,在過往,對待專利的態度華為總是謹慎而小心的。
華為的回複耐人尋味。
華為稱,此次訴訟的目的是使三星尊重華為的研發和知識產權成果,停止未獲得許可情況下的專利侵權行為。華為有權從使用其技術但未獲得專利授權的公司獲得合理賠償,而訴訟中主要涉及的是4G標準專利和智能手機功能相關的專利。
把這句話放在全球智能手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也許就不難理解華為此時的舉動了。
Gartner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三星手機的市場占有率達23.2%,擴大對蘋果(14.8%)的領先優勢,而華為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至8.3%,穩居第三。華為的市場份額要進一步擴大,三星和蘋果是繞不過的門檻。
而在此前,華為剛剛釋放了收取蘋果專利費用的信號,此次公開向三星收取專利費用,可以理解為華為在專利領域吹響號角,以更強硬的姿態爭取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
不過,在過去,中國廠商向國際廠商“出手”是不可想象的。
長期以來,國產手機出海屢屢受到“專利大棒”的威脅,需要向高通、愛立信等支付巨額的專利費用。余承東不止一次地對記者闡述專利的重要性,“有些廠家還號稱要去美國去歐洲,但你看它們真的進去了嗎?它們去的話一定會遇到專利費問題,一旦量做起來了就會被起訴,專利費收死它。”
但在這幾年,情況開始改善,國產手機在相關專利上的申請量開始走高。
以華為為例,為新技術、新產品和無線通信標準的研發投入就達596億元人民幣(92億美元),占銷售收入15%。據華為數據,截至2015年底,華為在全世界範圍內累計獲得授權專利50377件,這些專利包括對智能手機具有很高價值的LTE通信、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用戶界面等專利。
如果說在2G時代中國的通信企業只能被帶著走的話,到了4G時代,中國廠商已經在靠自身技術實力奪得行業的話語權。
“專利技術也是華為、中興等手機品牌在海外市場迅速擴張的護身符。”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2016年內部講話中對消費者業務提出建議,“在知識產權的保護傘下,消費者業務要加快在170個國家的終端業務的布陣點兵,要敢於提出5年內超越10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目標。”
事實上,從任正非的變化就能看到華為在專利問題上的轉變。雖然每次談話的主題不同,不過任總每次都堅持的一條是提倡原創、創新,建議政府保護知識產權。
近日,有媒體采訪任正非時提到華為與愛立信的專利簽約問題,任正非答道:“是的,簽訂後我們公司高層歡呼雀躍,因為我們買了一張世界門票。一個普通員工還寫了個帖子,說‘我們與世界握手,我們把世界握到了手中’。如果我們保護原創發明,就有很多人去做原創,最後這個原創就會發展成產業。”
不得不說,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企業重視創新的原動力,與幾年前相比,中國企業重視專利、重視創新的戰略已經明朗化。
蘋果侵權風波再起 iPhone6真的會被禁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704.html
近日,蘋果公司再陷侵權風波,旗下兩款產品Phone6和iPhone6 Plus被北京知識產權局在《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決定書》中裁定,手機的外觀設計侵犯了佰利營銷服務公司的專利產品,責令蘋果公司停止銷售iPhone6和iPhone6 Plus兩款機型。
目前蘋果手機已經向上一級法院申請行政複議,如果最終維持原判,蘋果將面臨在中國大陸不得銷售iPhone6以及iPhone6 Plus的情況。這是繼十年前iPad名字使用權訴訟後,蘋果再次陷入侵權風波。
在上一起侵權事件中,蘋果敗訴,最後與原告唯冠科技(深圳)達成和解,以3.5萬英鎊獲得iPad在全球的商標。而與上一起訴訟不同的是,這次訴訟案最終誰將勝訴,還需等待上一級法院裁決。

蘋果涉嫌侵權外觀專利
據了解,此次蘋果被告侵犯了手機100c的外觀專利,該項專利持有人為深圳佰利營銷服務公司。根據北京知識產權局信息顯示,同為成為被告的還有北京中複電訊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及旗下工體東路電訊商場。
第一財經記者在企業工商信息系統天眼查上搜索到佰利營銷服務公司的相關信息,其法人代表為徐國祥。而100c手機為深圳百分之百有限公司(下稱“百分之百”)旗下手機,根據專利號檢索發現,此次蘋果涉嫌侵權的外觀設計人正是百分之百法人徐國祥。
徐國祥曾在2006年創建深圳市百分之百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100c在當時作為TD手機銷售。2013年,百分之百被百度收購,走上巔峰。此後,由於通訊技術提升加上小米等互聯網手機的興起,手機市場競爭加劇,100c手機逐步被市場淘汰。目前,公司已經處於破產邊緣。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曾嘗試聯系徐國祥,但其電話無法接通。

引人關註的是此次蘋果提請複議一旦被駁回維持原判,那麽iPhone6以及iPhone6 Plus將在國內面臨禁售的境遇。目前,中國已經成為蘋果最重要的市場,去年蘋果CEO庫克多次到訪中國,並在近期對中國租車平臺滴滴出行投資10億美元。而此次仲裁決定將極大影響到蘋果產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受此消息影響,近日蘋果股價嚴重下滑。
“蘋果不會容忍iPhone6在北京禁售,更不會容忍在全國禁售,一旦蘋果行政複議無法成功,和解是唯一渠道。”手機聯盟秘書長老杳表示。
此次被告之一的中複通訊是蘋果在國內重要的銷售渠道。中複官方資料顯示,近幾年,公司的年均銷售額達到26億元,在北京的通訊產品零售市場占據著近1/4的銷售份額。
而由於公司目前已經沒有新的資金進入,對於佰利和百分之百而言,和解費或許也是此次狀告蘋果的最重要目的。
再訴T-Mobile侵權 專利是華為打開美國市場的敲門磚嗎?
作為近年來全球手機市場的“猛虎”,華為在美國市場的發展卻一直不太順利,磕磕碰碰並不少。
但近日的一則消息則讓外界開始相信,華為要在這個市場“動真格”了。據外媒報道,華為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東部地區法庭向美國四大運營商之一T-Mobile提起專利訴訟,控訴後者拒絕與華為達成專利授權協議,並繼續使用華為的4G LTE相關通信專利。這是繼兩個月前起訴三星電子侵犯4G專利之後,華為在美國發起的又一起專利訴訟案件。
T-Mobile是誰?
擁有1.09億用戶,T-Mobile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電話公司之一,雖然屬於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 AG)的子公司,但在過去,T-Mobile在西歐和美國運營GSM網絡並通過金融手段參與東歐與東南亞的網絡運營。
截至去年年底,T-Mobile在美國共有用戶8300萬人,營收增長8.3%,4G LTE的POP入網點達到3.05億個。過去兩年時間,T-Mobile每個季度新增用戶200萬人。
但拋開這家公司的背景,讓外界更為關註的是T-Mobile背後所代表的運營商市場,在運營商主導的美國市場上,華為此舉無疑是在“冰峰上”行走。
據記者此前的了解,與全球其他區域不同,美國市場的智能手機銷售大約95%都是通過運營商渠道賣出去的。不過,美國各大運營商通常只有在需要廉價、無品牌手機時才會與華為合作,這主要是因為這些運營商已經從三星、蘋果、LG等制造商以及低端廠商那里獲得了充足的手機。
同時,對美國的主要運營商而言,將華為手機增加到他們的銷售產品中從而銷售華為手機並沒有什麽特別信服的理由,對市場的固有思維限制了華為在運營商市場的施展空間。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華為和與T-Mobile的“專利訴訟”在外界看來似乎不算理智,也許會影響華為在當地運營商市場的聲譽。但華為的態度堅決,“我們與T-Mobile美國進行了多次接觸,期望通過友好談判達成有關專利的許可,但並未得到T-Mobile的積極響應,雙方難以達成一致。因此華為發起了此次訴訟,以解決雙方關於專利許可的爭議。”華為在官方聲明中稱。
而事實上,在過去兩年間,雙方已經進行了多次小範圍“交鋒”。
2014年9月,T-Mobile曾經指控華為員工非法竊取其智能手機測試機器人技術,在T-Mobile實驗室未經許可拍照並試圖帶走部件,造成了數千萬美元的損失。當時華為承認自己員工行為不當,並開除了這兩名員工。但在同年,華為也要求T-Mobile開始專利授權談判,但T-Mobile拒絕簽署保密協議與授權談判。
但直到今年年初,華為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反擊”,並且在專利維權上瞄準了美國市場上以往不太“友好”的廠商,T-Mobile顯然是其中一家。
今年1月15日,華為向德州東部聯邦地區法院(Eastern District of Texas)連續發起4起專利侵權訴訟,指責T-Mobile在未獲得授權的情況下,制造、使用、提供銷售、銷售、進口美國並銷售同樣未獲得授權的系統、產品或服務。
隨後,為了協議和授權都達成一致,兩家公司對協議細節進行了反反複複的商討,但華為稱T-mobile拒絕了華為的專利授權條件,並稱華為違反了公正、合理且非歧視的承諾。華為希望法院能承認自己的專利授權協議是公正、合理且非歧視的,並認定T-mobile不願意對專利授權。
“T-Mobile在沒有華為4G無線網絡關鍵性專利的情況下,是無法運營它核心的無線網絡技術的。”華為稱。
專利是美國市場突破口嗎?
“在美國市場我們仍然會和運營商保持良好的關系,從OEM轉型,並且加強電商的渠道布局。”余承東在此前與記者的一場對話中談到,華為仍然在探討通過美國電信運營商來銷售智能手機。
但在與華為內部人士交流時,記者得到的結論是,華為在美國的發展也不能完全只依靠運營商。
來自數據研究公司comScore的調研結果顯示,蘋果和三星依然是美國市場的霸主,加起來占據了接近70%的市場份額。而對於華為來說,盡管終端業務崛起,但華為的諸多旗艦機型卻在美國市場不能上市。除了部分對中國廠商的偏見外,也有聲音指出,美國方面擔心的問題是華為的電信網絡設備會威脅其網絡安全。
華為也在試圖改變這種看法,比如和美國公司微軟以及谷歌的“交好”。
華為計劃在今年秋季發布一款和VR兼容的智能手機。谷歌在合作中提供VR軟件平臺。而與微軟及英特爾合作的二合一產品Mate book近期也將在美國上市,除了傳統銷售渠道,還將進駐全美近百家微軟旗艦店。
但似乎仍不夠,在更多的分析師看來,比起品牌和技術合作,專利訴訟則更加有利於華為在美國的品牌營銷,也有利於華為與運營商的談判砝碼。
“美國市場一直是華為最想進但最難攻破的最後的海外重要市場,和谷歌以及微軟的合作對全球消費者也有心理暗示:華為正在替代三星成為Android的領袖和旗幟。”手機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說,專利的問題有更強的暗示效果。
華為的底氣也更足。數據顯示,其在美國擁有9800件專利,其中7400件是通信技術專利,2200件數字處理技術專利。此外,去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顯示,華為以3898件專利申請位列通信公司首位,高通以2442件專利申請位列次席,中興通信以2155件專利申請排行第三。根據華為公布的數據,其2015年研發支出高達92億美元,占其銷售額的15%;而高通財報顯示,其2015財年研發支出54.9億美元,占銷售額的22%。
“在ICT產業中各友商之間應該通過開放式的創新、聯合創新的方式共同推動產業進步。業界解決知識產權問題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談判簽訂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後合法使用對方開發的技術和知識產權。訴訟是最後的解決爭議的方式,某些情況下也是一種常見方式。”華為發言人對記者說。
【突發】途牛:代言人定制單曲MV遭盜用 強烈譴責攜程侵權行為
途牛和攜程算是“杠上了”!
雙方剛剛就誰是在線休閑旅遊第一而爭論不休,今天,途牛又強烈譴責攜程侵權行為!

途牛在7月14日傍晚稱,7月12日,途牛代言人周傑倫攜2016新專輯《周傑倫的睡前故事》亮相“真的說走就走就在途牛機酒——2016途牛機票酒店戰略發布會”現場,為途牛進軍在線機酒市場吶喊助威,並在當日通過途牛官網首發新專輯途牛定制代言單曲《說走就走》 MV。周傑倫在途牛發布會現場明確表示,“《說走就走》這首歌就是專門為途牛寫的。我的團隊現在出行都用途牛,身邊不少朋友都有跟我說,在途牛預訂出遊特別方便,客服非常貼心,有什麽問題都是很耐心的解答。因此,借助代言的契機,我特地為途牛創作了這首歌。”途牛也在當日對外公布了這一消息。
途牛進一步表示,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攜程卻在途牛召開發布會的當晚,在明知《說走就走》是周傑倫專為途牛定制的代言單曲的情況下,擅自使用《說走就走》。
途牛方面指出,7月12日晚上8點,攜程官方訂閱號“攜程每日特惠”發布文章《周傑倫:年輕在手,做個說走就走的瀟灑決定》,使用周傑倫《說走就走》歌曲MV圖片及歌詞,並聲稱“要想說 走就走,當然得。。。。攜程在手呀!”攜程盜用途牛定制代言單曲《說走就走》,移花接木為自己打廣告。盜用途牛定制代言單曲《說走就走》進行商業使用之外,7月12日,在途牛進行機票酒店戰略發布會直播時,攜程花椒直播官方賬號“攜程旅行網”公然現身途牛發布會直播平臺,為自己打廣告。

途牛機票事業部營銷副總經理李沁文表示,“服務是在線旅遊企業競爭的法寶,然而消費者在旅行過程中仍面臨諸多痛點。我們借形象代言人周傑倫為途牛定制單曲 《說走就走》發布的契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客戶服務痛點,確保用戶‘真的說走就走’;同時希望能夠攜手行業同仁,維護消費者的利益,重塑‘說走就 走’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與信心。攜程不顧自己的品牌形象,使用《說走就走》牟取不當利益,我們表示強烈譴責。”

就在日前,途牛正式全面發力在線機票、酒店預訂市場,通過服務、產品創新以及金融助力,打造用戶“真的說走就走”概念。途牛甚至宣稱,其在線休閑旅遊領域的市場份額已達23%左右,位居行業第一。
對此,作為OTA“大家長”的攜程十分“不買賬”。其表示,攜程旅遊才是蟬聯中國在線休閑度假市場第一名寶座者。
攜程旅遊事業部CMO施聿耑指出,途牛所謂的跟團遊第一、出境遊領先等關於市場份額的說法,沒有事實依據。按照財報規則,攜程官方發布的是營收,沒有公布 在線度假旅遊業務的交易額和組成等數據,也沒有對任何第三方機構公開過。某些所謂的調查機構得出的對比數據不知從何而來。從報告的實際數據看,也與攜程的實際情況嚴重不符,誤導了市場和公眾。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盡管攜程入股途牛,但是所占股比不高,看來這兩大OTA之間的大戰在所難免了。
工商總局:將治理網絡侵權假冒和刷單炒信等問題
7月16日召開的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工作座談會上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查處網絡違法案件2876件,同比增長79.4%。
隨著新技術新媒體的發展,廣告的表現形式、傳播途徑日益多樣,呈現出影響範圍廣、滲透性強的特點。對此,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會上介紹,上半年,全國共查處廣告違法案件1萬余件,罰沒款1.9億元。工商總局積極參與“魏則西事件”的調查處理,穩妥處置百度競價排名商業推廣等敏感問題,強化了廣告導向監管,出臺《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張茅透露, 下半年,工商總局將繼續完善網絡市場監管規制體系,積極參與電子商務法等相關立法工作,力爭年底前出臺《網絡交易違法失信懲戒暫行辦法》和《網絡交易數據信息報送規定》。同時,圍繞網絡交易平臺和網絡侵權假冒、刷單炒信等違法問題,深入開展專項治理。
針對消費領域的突出問題,張茅還透露,工商總局目前正會同有關部門,抓緊起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年底前制定完成。此外,還將出臺《網絡購物七日 無理由退貨實施規則(試行)》,進一步明確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定的範圍和程序。年底前推動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處理重大消費者權益保護事項。
劉翔狀告“滴滴出行”侵權 因不滿肖像被使用
8月5日上午消息,海澱法院發布案件快報,因認為“滴滴出行”在官方微博中發布了使用其肖像的配圖微博,前奧運冠軍劉翔以侵犯肖像權為由將“滴滴出行”運營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刪除侵權鏈接及圖片、賠禮道歉,賠償損失126萬元。日前,海澱法院受理了此案。
原告劉翔訴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於2015年4月在 “滴滴出行”官方微博中,發布了內容為“#劉翔退役了#我的跑道!我的欄!每一段結束,都是另一個開始,加油!”的配圖微博。微博內容先是介紹劉翔賽跑成績,之後轉而介紹“滴滴出行”軟件,並使用了六幅劉翔肖像作為配圖。
劉翔認為,“滴滴出行”官方微博未經許可,擅自使用其肖像圖片,具有明顯的商業屬性,極易使公眾誤認為劉翔系“滴滴出行”代言人或與“滴滴出行”存在某種合作關系,使劉翔蒙受外界諸多誤解,故起訴要求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立即刪除侵權鏈接及侵權圖片,並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共計126萬元。
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滴滴出行”致歉劉翔 稱商業推廣存在侵權行為
滴滴出行今日晚間發布消息稱,滴滴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的文章未經劉翔同意,使用其賽場上的照片用於品牌宣傳推廣,對於此次侵權行為表示歉意。2015年4月,@滴滴出行 發布了“#劉翔退役了#我的跑道!我的欄!每一段結束,都是另一個開始,加油!”的配圖微博。
此前,海澱法院發布案件快報,因認為“滴滴出行”在官方微博中發布了使用其肖像的配圖微博,前奧運冠軍劉翔以侵犯肖像權為由將“滴滴出行”運營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刪除侵權鏈接及圖片、賠禮道歉,賠償損失126萬元。
劉翔認為,“滴滴出行”官方微博未經許可,擅自使用其肖像圖片,具有明顯的商業屬性,極易使公眾誤認為劉翔系“滴滴出行”代言人或與“滴滴出行”存 在某種合作關系,使劉翔蒙受外界諸多誤解,故起訴要求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立即刪除侵權鏈接及侵權圖片,並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共計126萬元。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