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S稱殺死巴基斯坦兩中國人質

1 : GS(14)@2017-06-10 13:30:26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透過旗下通訊社表示,上月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綁架的兩名中國公民已經被殺害。當地傳媒引早前警方消息指,兩名被綁架的中國人名叫李欣恆(Li Xin Heng)、孟麗思(Meng Lisi),兩人與另外13名中國人在當地一間由南韓人開設的語言機構教授中文,已超過一年。上月24日中午,兩人離開語文中心午膳時,被三名男子脅持上一部沒車牌的車輛。據報,綁匪持有武器,曾向天開槍驅趕圍觀者。其中,被綁女子一度逃回中心,這時綁匪疑開槍,一名路人中流彈受傷。


中巴政府未回應

事發地點位於「中巴經濟走廊」中心,該處常有武裝分子及叛軍生事。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本周二指,巴基斯坦特種部隊近日找到人質,軍隊與綁架者交火後兩人均獲救,其間軍隊將12武裝分子擊斃,軍方則有8人受傷。當時中國外交部稱正了解事件。
IS聲稱將兩名中國殺害後,中方與巴基斯坦政府都未作回應。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09/200498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064

華外交部:IS兩中國人質或已遇害

1 : GS(14)@2017-06-10 13:46:38

■兩名遇害者孟麗思(左圖)與李欣恆。



中國在全球力推「一帶一路」之際,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前晚聲稱,已殺害兩名在巴基斯坦被擄走的中國人。中國外交部昨日開腔回應,指兩名中國公民有可能已不幸遇害,目前正核實情況。分析指,事件影響一帶一路在巴基斯坦的建設進展。


稱二人非夫妻

路透社報道,與IS有聯繫的阿瑪克通訊社(Amaq)前晚表示,IS已殺害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綁架的兩名中國人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據巴方情報兩人「有可能已經不幸遇害」,中國高度關切事件及查證有關情況,初步了解兩人並非媒體報道所稱的夫妻,且來自中國不同省分。被問到一帶一路是否存在風險,華表示,只要走出去就有風險:「今天的世界並不太平,隨着一帶一路建設全面深入推進,可能也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安全問題。」案發上月24日,3名中國公民在俾路支省外出用膳時,遭武裝分子綁架,一男一女被帶走,二人在巴基斯坦教中文,月薪3萬盧比(約2,200港元),事件另有一名中國女子逃脫。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俾路支省是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國在當地建設用於連接中國西部和阿拉伯海的港口和道路。若有中國公民在當地受襲擊,將影響一帶一路在巴基斯坦的建設進展。中央官方喉舌《環球時報》社評指,中國人走向境外,不少人去不太穩定的國家,「保衞在外中國人」成中國新挑戰。中新社/英國廣播公司BBC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0/200509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185

IS中國人質遇害疑因傳播基督教

1 : GS(14)@2017-06-11 16:08:59

兩名中國男女上月在巴基斯坦被武裝人員綁架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承認已殺害兩人。內媒昨揭露箇中內情,指兩人表面在當地任中文教師,實情是在南韓人帶領下在當地傳播基督教。而他們所處地區是穆斯林聚集區,疑因宗教因素成為IS的目標。


11人安排回國

報道稱,遇害的李欣恆(譯音)和孟麗思(譯音)均為90後,去年11月隨一名南韓人,前往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首府奎達的真納鎮地區,一家由南韓人開辦名為ARK Academy的語言學校,校內一共有13名中國人。據稱,他們除了學習烏爾都語外,還進行宗教活動,並會以3到5人為一組分頭外出,拜訪當地居民、邀請參加基督教活動。曾參與活動的當地人表示,活動基本是宣揚基督教教義的「宗教儀式」。中國人在當地宣講基督教的經典、播放具基督教色彩的音樂,但當地人基本都是伊斯蘭教信徒,俾路支省更加是長期極端主義勢力活躍地區。兩人被綁後,另外11人在當地警方和中國使領館人員安排下返國。報道指,南韓多年來向海外派遣基督教傳教士,在中東伊斯蘭國家傳教很早就成為關注焦點。中國外交部曾表示,了解及查證兩人是否已遇害。澎湃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1/200519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95

議員當「人質」困白金漢宮

1 : GS(14)@2017-06-23 02:58:14

【話你知】英女皇為國會開幕大典演說是英國逾100年來的傳統,甚至可追溯至16世紀,標誌着新一屆國會任期開始,通常是說明政府在新一年希望國會通過的議項。演說象徵新一屆國會開始,揭示政府未來一屆的施政計劃,以及希望國會優先處理那些議題,是莊嚴的傳統儀式。英女皇代表英國政府演說,講辭是由內閣所寫,她須避免表達出支持或反對箇中訊息,以確保其政治中立性。演說後,英女皇會返回白金漢宮,議員則在午飯後重聚國會,由首相講解講辭內容,之後國會就各項議題展開辯論。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歷史上皇室和國會曾關係不和,英國君主為安全起見,會抓來一名國會議員當「人質」困在白金漢宮才前往國會,這項傳統沿用至今。英國廣播公司/美國有線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2/200645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5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