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克強:2017年中國GDP料增6.9%

1 : GS(14)@2018-01-15 02:26:32

【明報專訊】有內地媒體引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延續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整體形勢好於預期,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增長6.9%左右。

據《新華社》報道引述李克強稱,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見多年來的最低位;進出口扭轉了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財政收入、居民收入和企業效益明顯好轉;債市、股市、樓市平穩運行,外匯儲備持續增加,企業槓桿率穩中有降。中國經濟表現良好,關鍵在於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着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

今公布出入口數據 料貿易順差收窄

中國本月18日將公布多項全年經濟數據,包括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外界預期,內地去年第四季GDP按年升約6.8%,較第三季的6.9%跌約0.1個百分點。

值得留意的是,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出入口數據,外界預期,去年12月出口按年增加10.8%,較11月的12.3%放緩;去年12月入口按年增加15.1%;較11月的17.7%減少,內地貿易順差料為2352億元人民幣,較11月的2636億元人民幣收窄。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54&issue=201801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655

李克強今讀工作報告 料港股影響微

1 : GS(14)@2018-03-06 03:41:35

【明報專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於今早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市場將聚焦與經濟相關着墨,包括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否維持6.5%。不過,有分析員估計,根據往績兩會對資金流影響不大,憂慮美股波動對港股影響反而更大,一旦美息抽升,港股或需下試30,000點關口。

李克強昨日出席全國政協經濟及農業聯小組討論,共同出席的還有快將退休的人行行長周小川,以及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等。李克強會上提出三個優化,首先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及創造力;其次優化創新營商環境,包括發揮人力資源優勢,促進新產業成長,壯大新動能;以及優化經濟結構,着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升級轉型。

外電:傳今年中國預算赤字率定3%以下

至於將於去年中國經濟增長超出預期,達到6.9%,但市場普遍估計,今天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仍會設在6.5%左右;要關注的是,去年GDP超預計,其中較大因素是淨出口對GDP貢獻由2016年的拖累0.7個百分點轉為去年的貢獻0.6個百分點,但近期中美貿易關係趨緊張,隨時爆發貿易戰可能,或會影響淨出口的全年表現,令今年經濟增長添壓。

此外,日前外電引述消息指,今年中國的預算赤字率或會設在3%以下,如屬實,將是2016年以來首次低於3%,也是2012年以來首次降低預算赤字率,顯示中國利用中央赤字補貼地方財政的力度或將有所回落。

今日將是兩會開幕後首個交易日,銀河證券業務發展董事羅尚沛指,近期道指上落波幅大,令港股避險情緒較高,恒指短線有機會穿30,000點以下至29,600點水平。近年兩會的主題政策對股市的影響日見減弱,相關行業反應不明顯,故相信兩會對港股影響有限。但因近日美國政策令全球貿易關係緊張,如若中方在兩會期間回應相關消息,則或重挫美股及港股表現。

銀河證券:恒指短線或跌穿30000點

麒麟金融集團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曾永堅亦稱,港股整體仍跟隨美國走動,因兩會帶動的資金流向不明顯,但A股維穩對港股的抗跌力仍有支持。

同時,曾永堅表示,值得留意兩會或提出金融領域改革的消息,若中央明確表明「出手」整改金融體系管理,內險及信託企業等將作拋售,對港股帶來消極的影響。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39&issue=201803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259

國策透視:李克強的三條答題

1 : GS(14)@2018-03-19 05:02:05

每年人大閉幕的總理記者會是兩會高潮。以筆者體會,李克強缺乏溫家寶時的那種吟詩作對的氣勢,整體用力過猛,反而給人底氣不足感覺,上任以來的表現一年差過一年。3月20日人大閉幕,李克強又再開記者會,今年應該會被問三條敏感的經濟問題,如果應對失當,將對金融市場帶來波動。但筆者對李克強屆時表現並不樂觀。說到底,決策權並非由他話事,要答得好是勉為其難。第一條問題,中美貿易戰,特朗普已擺好陣勢,中方會如何應對?貿易戰實質是心理戰,雙方如玩話事啤般互相鬥大。至今中方的回應還是打太極,但到總理記者會,一些實質性的措施包括會否減持美債等,應避無可避。不過以李克強的弱勢,反而可能更易令外界看到中方的底牌。
CDR將是另一條避無可避的問題。中證監的表態迫不及待,顯示新經濟回A股已是一項政治任務,而非市場化行為。但實質上阿里、騰訊(700)等巨企並不缺水,回A股要被中證監管,興趣應不會大;內地股民則擔心抽血效應。所以CDR表面是好事,但卻是一個敏感的議題。第三條問題,銀監保監合併後,中國的金融監管方向如何,將如何收緊,至今官方還沒有公佈。李克強屆時的解畫,亦值得關注。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9/203360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0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