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David Webb籲壹傳媒派息

2012-10-25  NM




今年初,已傳出壹傳媒(282) 出售台灣業務的消息,公司股價屢次出現「異動」。上週三,集團正式宣布出售台灣媒體業務,作價近四十七億港元。翌日復牌,股價急升四成,為沉悶的報業股所 少見。近排,這類細價股借賣殼或出售業務消息炒上炒落,時有所聞,散戶「心郁郁」想搭「順風車」,不論長揸定短炒,首要考慮賣盤後「有冇得分」及其往後的 賺錢能力,以免「搭錯車」。

上週三,壹傳媒宣布,與已故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後人、中信金控大股東辜仲諒簽訂意向書,出售台灣的媒體業務,包括當地的《蘋果日報》、《爽報》、《壹週 刊》及壹電視,作價四十六億四千萬元。公告指,辜仲諒已支付一成訂金,待下月中簽訂正式協議及十二月中完成交易後,分階段支付尾數。壹傳媒上週四復牌,股 價隨即被炒上,全日暴升四成至一元五毫八,成交額高達一億四千萬元;本週一收市仍報一元五毫,屬近年高位。

淨現金$1.6

手持壹傳媒股票,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直言壹傳媒主席黎智英(Jimmy)「賣到好價」,「收購價十分合理,在談判桌上,Jimmy取得一個最佳的價錢!」事實上,壹傳媒已發行股本二 十四億股,按四十六億元作價計算,單是台灣業務,每股已值一元九毫,賣價遠超壹傳媒現時市值。翻開壹傳媒年報,截至今年三月底,總負債為二十一億元,其中 銀行貸款合共為十億一千萬元,若成功以高價將台灣業務脫手,壹傳媒將成為一間淨現金公司。David Webb即時「計數」,瑯瑯上口道︰「銀行貸款十億幾,手持現金七億三千萬,淨負債約莫兩億九千萬。今次賣盤所得四十六億現金,扣除淨負債,留番四億做流 動資金,仲有四十億剩,計落每股淨現金有一元六毫,比現時股價還要高,應該當特別股息派出去。」不過,David Webb稱,特別股息能否「袋袋平安」,很視乎大股東黎智英的意向,「如果佢選擇揸住筆錢唔派出去,變咗有個不明確因素,股東唔知佢會點用筆錢。 Jimmy搞蘋果速銷同壹電視都損手,散戶好難無掛慮,若果佢再搞其他新業務,銀紙好快『消失』!Jimmy揸住壹傳媒七成四權益,收咗錢大可以自己搞, 好似王維基將城市電訊賣盤,攞錢嚟搞電視業務。」

回歸香港市場

是次賣盤撤出台灣市場,最大的「喜訊」莫過於賣走壹電視「斬纜」。二○一二年年報顯示,香港和台灣的報章、雜誌及印刷業務是集團的「搵錢機器」,佔收入九 成八,貢獻盈利四億九千萬元。但自二○一○年十二月底,台灣壹電視啟播,電視及多媒體業務的投資一直「有出無入」,頻頻「燒錢」,三年來,虧損合共十七億 元,蠶食了大部分利潤。今次一併把台灣《蘋果日報》、《壹週刊》等印刷業務出售,日後壹傳媒將依賴香港單一市場,收入及盈利無可避免會「縮水」。一二年 度,港、台兩地的報紙和雜誌業務合共盈利四億九千萬元,假設六成來自香港、四成來自台灣,即本港業務盈利二億九千萬元,仍屬有利可圖。按八倍市盈率計,本 港業務價值二十三億元,每股值九毫六。一名基金經理稱︰「肥佬黎係一個好叻嘅人,佢知道撐唔住就識得收,等於當年佢賣佐丹奴一樣,如果佢繼續做,大陸個市 場係無得玩。」

壹電視最燒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01

評David Webb 的 Cashing up with Next Media (為壹傳媒(0282)計數)

(註: 謝謝鉛筆小生、bonbon2468的提醒,筆者無持有此股。)

David Webb 在2012年10月26日 發出這一篇文章,在之前一日的壹周刊都有一篇David Webb對該項收購的建議,但如果要看得清楚明白他意思,還要看這篇原文。在此文章中,他稱他已持有壹傳媒股份。但我卻不認同他的計算方式。在此先談談David Webb 說過些甚麼,筆者再作一個總結。

(1) 原文簡譯


在2012年10月15日,壹傳媒有限公司(壹傳媒,282)簽訂兩項有關可能出售本集團台灣印刷及電視業務之意向書,包括台灣蘋果日報及台灣壹周刊予辜仲諒。印刷媒體價格為160億台幣(42.43億),電視媒體價格為15億台幣(3.98億),合計為175億台幣(46.41億)。

在2012年3月31日,壹傳媒淨借款為2.88億,加上此項出售所得的現金,會使手上現金增至43.5億,並計上期間的現金流出。當中或許有一些交易費用,但這並不重大。我們假設這些附屬公司是並不包括負債的。

現在發行股數為24.12億股。在2012年9月30日,這兒合共有4,868.4萬股購股權並無行使,較2012年3月30日的4,586.4萬股略為增加,平均行使價為1.067元。另外,還有一項在2007年的被邀請參與的「新股份認購及融資計劃」,是當行使購股權後,提供3年貸款認購股份期權的計劃。除100萬股外,這計劃於2012年11月7日會終止,另外因購股權行使價為2.12元,所以我們可以忽略之。這100萬股的行使價為2.49元,並在2013年2月24日到期。

所以當所有購股權行使後,會帶來約5,200萬,使現金餘額增至44億元,股份數目則增至24.61億股,即每股現金約1.79元。

壹傳媒無現金需要,剩下的生意是賺錢的香港媒體生意,包括原來的蘋果日報、壹周刊,以及持有香港的固定資產,包括於將軍澳的總部,所以可以保持一定的借貸。

在2011年,持有壹傳媒74.05%的大股東黎智英注入1億美元(7.76億元)購入動畫業務,而這項業務是虧損且有負債淨額。他在12年前在蘋果速銷失敗虧損約1億美金亦為人所熟知,他亦是一位善良的金主,為香港的泛民主派提供資金。以上的因素可以使我們認為他是決定重新注重香港核心市場,而跟隨著他的股東,可以通過他出售台灣的業務來保障他們的權益。

如果台灣的交易完成,以昨(25)日的收市價1.56元計算,壹傳媒是以現金的折扣價出售。我們預期大部分的現金以特別股息分發,所以投資者有機會免費取得其香港的媒體業務。但亦有以下股價向下的風險:
  • 交易不能完成,我們注視的這真是不幸地,大約有20%的機會交易不能成功。這交易看來出價公平合理,辜先生也拿到一項戰略性資產- 一份讀者廣泛的報紙。就算他退出,這價值也會體現出來,而其他人也有興趣。
  • 黎先生或許會繼續保留資金,並投入資金於虧錢的生意,例如當我們大部分人都減少收看時間的時候,並投入多於時間於網上及網絡視頻下,加入高度競爭的的香港電視媒體生意。但是,我們認為黎先生已經在台灣電視市場,所以他應該和香港電視市場保持距離,不像另一位種類差不多的企業家城市電訊(1137)的王維基。黎先生是一位對社會輿論更敏感的人-他不想因投入新生意,而不向股東分派股息,導致對他有壞的印象。所以這是他以收購動畫業務,而不以向股東集資的方法,向台灣電視業務投入資金。

如果黎先生真的有興趣投入新生意,他應該用派息所得的錢自行投資。所得的44億股息,按他持有74%的股權計算,大約也有32.5億股息讓他去玩。意向書會在2012年11月17日變成正式合約,並在2012年12月17日完成。這應是一個對黎先生及其股東們快樂的聖誕節。

(2) 評論

筆者認為,David Webb的現金估值基礎有一些問題。根據這篇文章,David Webb 並無計算其盈利,只就其所持現金著眼,所以筆者也就現金上討論一下。

在現金上,我相信David Webb 漏計以下事項:

(1) 練台生的賠償                                                                                                                          因當初練台生以14億新台幣(3.71億)表達購入壹電視意向時,付出了1.4億的訂金,所以取消收購時需賠償雙倍訂金。

(2) 壹電視的虧損
上年,壹傳媒全年虧損11.68億元,而出售是在10月16日完成,所以壹傳媒亦應需佔這6個半月的虧損,約6.327億元。

(3) 財產交易所得稅
在台灣進行財產交易,需要繳交這項所得稅,假設這項交易在台灣境內進行,以交易作價減台灣的非流動資產19.21942億計算,獲利約27.191億元,以適用稅率20%計算,即需交5.438億元,這金額也許只有高估,或許稅項一概免除,但為保守計,亦以該5.438億元作為稅項撥備。

(4) 台灣借的銀行貸款                                                                                                                      根據壹傳媒年報,估計4.45億元是向台灣銀行借貸,但出售時這項貸款或許不需償還,所以亦不應計入負債,所以可以加回現金中。

計及以上各項因素後,壹傳媒的現金數量如下:

另外,在交易後,壹傳媒仍可保留在台灣的固定資產,據各方估算,金額約60至70億新台幣(約15.91億至18.86億),而在帳面上,這部分物業因為屬於經營資產,故每年作折舊,並未作估值,在2012年3月的金額約7.1億元,所以或許在改列為投資物業後約獲得8.81億元至11.76億元的特殊利潤,因在出售這項業務後仍會出租予辜仲諒,所以會有新增租金收入,以台灣商業地產的年租金回報率3%計算,每年仍可有約4,773萬至5,658萬的租金收入,對業績也有正面影響。但由於爽報及未來虧損業務不能確定,加上報紙銷量正在減少,所以香港報紙銷售的利潤仍是不太明朗,但相信仍可保留過往一半的利潤,約2億元,所以一年利潤大約可能保持約2.5億左右,每股大約10仙,剩餘業務市盈率約2倍,是否便宜,請各位看官自行判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84

Webb still here - 隆成金融(1225)

昨日,黃國英在am730 一文指出:

「雖然事不關己,但作為一個行內人,目睹股壇長毛David Webb於隆成(1225)之上慘敗,感覺非常不舒服。隆成大比例供股不久,又來一次合股然後再供,遇著無良上市公司,的確是無底深潭。」

報導指出:

「由曾經持股逾8%或7693.8萬股,最新相信已消失於隆成的主要股東名單之內」

黃國英先生的回覆,經筆者向其員工盧志威詢問了一會,大概有一定了解,相信是一種關於「你需要攻定還是守的犧牲」,筆者也認為難分高下。至於關於黃國英先生一文的其他論據是否對,或者有人提及他的炒法的出路,如果筆者有機會,筆者會作另一文的探討,或者會利用一位我承認是我寫的作家之口寫出來。

至於該報導,相信那記者經驗十分淺,根據筆者找到的蛛絲馬跡:

1. David Webb 持股愛用Unnamed Investors Participants 持有,根據供股當日紀錄,股份的確增加了接近4倍,相信他有參與供股。

2. 披露上雖然並沒有說明增持紀錄,但根據證監會的說法:

例子1: 當某大股東的持股量由5.9%增至6.2%,由於他的股權跨越了6%這個整數百分比,所以必須作出披露。但是,若他的股權由6.1%增至6.9%,因沒有跨越任何整數百分比,所以毋須作出披露。

所以David Webb 的股權在供股後的百分比,仍然維持8%沒有變化,所以不需披露。

故此David Webb 仍然持有隆成金融的股票。他對這一系的研究見諸這兒,筆者相信他本人不會打無把握的仗。

明知照供會有危險,但筆者卻相信他一定有後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078

Webb still here - 隆成金融(1225)

 

昨日,黃國英在am730 一文指出:

 

「雖然事不關己,但作為一個行內人,目睹股壇長毛David Webb於隆成(1225)之上慘敗,感覺非常不舒服。隆成大比例供股不久,又來一次合股然後再供,遇著無良上市公司,的確是無底深潭。」

 

報導指出:

 

「由曾經持股逾8%或7693.8萬股,最新相信已消失於隆成的主要股東名單之內」

 

黃國英先生的回覆,經筆者向其員工盧志威詢問了一會,大概有一定了解,相信是一種關於「你需要攻定還是守的犧牲」,筆者也認為難分高下。至於關於黃國英先生一文的其他論據是否對,或者有人提及他的炒法的出路,如果筆者有機會,筆者會作另一文的探討,或者會利用一位我承認是我寫的作家之口寫出來。

 

至於該報導,相信那記者經驗十分淺,根據筆者找到的蛛絲馬跡:

 

1. David Webb 持股愛用Unnamed Investors Participants 持有,根據供股當日紀錄,股份的確增加了接近4倍,相信他有參與供股。

 

2. 披露上雖然並沒有說明增持紀錄,但根據證監會的說法:

 

例子1: 當某大股東的持股量由5.9%增至6.2%,由於他的股權跨越了6%這個整數百分比,所以必須作出披露。但是,若他的股權由6.1%增至6.9%,因沒有跨越任何整數百分比,所以毋須作出披露。

 

 

所以David Webb 的股權在供股後的百分比,仍然維持8%沒有變化,所以不需披露。

 

故此David Webb 仍然持有隆成金融的股票。他對這一系的研究見諸這兒,筆者相信他本人不會打無把握的仗。

 

明知照供會有危險,但筆者卻相信他一定有後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50

支持David Webb 對明輝國際的派息建議

湯未生之前已經提及了明輝的故事

「2007年10月,明輝國際(3828)招股上市,正值「港股直通車」狂潮,指數創31,988點高位。當年兩位主要創辦人程志輝和程秋松表現純樸,用心經營酒店一次用品生意,總部仍在實而不華的屯門工業區。資料可見,2007年營業額8.46億元及盈利1.26億元,實為小而美企業,且當時處淨現金情況。在天時地利人和情況下,財技人士輕描淡寫把一盤小生意變一家上市公司,市值達17.88億元,公司成功集資逾4億元上市,大股東套現逾1億元,使創辦人們進入另一個世界。

上市後,企業開始慢慢改變,體會到財技的重要,不甘心一嘗過大時代多姿多彩的氣氛,覺得平凡就是落後,土氣覺得開始難以接受。2009年底終於不甘寂寞,開始大展拳腳,投下重金購入上環新紀元中心物業作為總部,流連於中環時間增加。

管理層以為可兼顧財技和實業,但似乎有部分人不認同。2010年初,其中一位主要股東程秋松悉售股權退出公司。不久,即以2.5億元收購中國零售業務,又開始香港零售業務、進入酒店洗滌業務。在憧憬下,成功炒高股價及集資,公司似進入高峰。但短短2年間,中國零售業務管理層退出,業績大跌,同時陷入官非,香港零售及洗滌業務也持續不振,幸而本業穩固,不致虧損。2012年,公司管理層似乎醒悟,把公司遷至遠離中環的長沙灣,並引入和本業有利策略投資者,同時把虧損業務收縮終止,但仍未能止住頹勢,去年更因中國零售業務的商譽減值,錄得上市以來第一次虧損。

但是,公司又開始有動作,除了於荃灣購入億京商廈作為總部,同時把新紀元廣場物業以高價脫手予財技高手蔡朝暉和張德熙、以及由莊偉忠擔任行政總裁的康宏環球(1019)持股逾14%的泰加保險(6161),又擴展銷售予酒店產品數量,開拓新商機。

在出售物業前,本年上半年業績因重估已創新高,全年利潤也有望新高。同時,在出售物業及派息後淨現金也達到5.4億元,折合每股76仙,以物業淨套現金額2.52億元計算,相信有足夠能力派發逾30仙的大額特別股息。

同時,公司進行新的獎勵計劃,容許其在市場上購買股權授予員工,為股價給予足夠支持。未生希望,老闆在嘗過財技和實業不可並行之下,專注本業,派高股息,才能搞好股價。儘管大股東持股不多,但也為股東作個榜樣。程志輝鎮長,未生不會阻撓你,希望你可以本著良心上路吧。」

今日Webb 對明輝的的公開信發出了,但之前他已經勸公司發放超過30仙的股息,但並沒有成功,於是他不斷增持股權,據CCASS估計,他應該持有約9.9%的股權了,於是他說如果管理層不就範,他會增持到超過10%,除了提出派息動議外,並會委任新的董事局成員去改組管理層。

筆者大概利用偉哥的文章,摘錄要點如下:

「1. 基於公司目前資金充裕,故此要求將出售物業所得的2.63億現金全數派發特別股息予股東,相當於每股特別股息0.352元;

2. 指出公司過往將資金投入“副業”的結果都是失敗收場,故此不應將資金再投入副業;

3. 支持公司9月底公佈的採納股份獎勵計劃,即是在市場買入股份作為獎勵給員工以吸引及挽留目標人材,而且基於目前股價遠低於資產淨值,故此不應再發認股權或者新股去攤薄現有股份的權益;」

正如偉哥稱,他已和Webb 聯繫,並指出:

「Please ask each shareholder to independently tell the Board of Directors what he/she thinks about my letter and the issues it raises. Investors can e-mail to the Board c/o the Company Secretary Henry Keung (he is also a director). The more voices the better. His address is: [email protected] Feel free to send a copy to me. I can use Google Translate if it is in Chinese.”

希望持有此股的網友們可以響應行動,以電郵向公司管理層反映我們的意見,包括:

1. 我們支持的Webb意見及將可能採取的一切行動,包括但不限於召開特別股東大會去表決派發特別息及委任代表我們的董事;

2. 我們希望公司將出售物業所得的2.63億元現金全數以特別股息形式派發予股東;

3. 我們希望公司日後專注發展主業,不要再參與其它非核心業務;

4. 在目前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我們希望公司可以提升每年的派息比率至80%,與股東分享公司經營的成果。

大家在發送電郵給公司管理層後,如方便的話也請轉發一份給DAVID WEBB(中文或英文都可以),其電郵地址是[email protected],並且可以的話也告知WEBB你持股的數量,以便DAVID WEBB計劃可能採取的任何行動。 希望明輝國際的小股東可以鼎力支持,向公司提出建議及爭取我們應有的權益。 」


筆者會於今天前把這文章E-mail 轉予Webb Site及公司方,希望他們考慮我們的建議。

據筆者所知、所悉及所信,筆者現持有超過20萬股明輝,壇主亦持有30萬,我認識的朋友們應該持有約200萬股,相信佔股權約0.3%,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此動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00

向David Webb 致敬

過去一週最火紅的本地市場新聞,除了瑞聲科技(2018) 被沽空機構狙擊,是David Webb 週點名五十間「不該持有的股票」。筆者向來較少關注創業板,被點名的23間主板公司中,大概認得5間屬於「避之則吉」類別。讀者又認得多少間呢?

David Webb 的文章附上一張五十間公司的「千絲萬縷關係圖」,清楚列出各間上市公司的相互持股狀況。他說部份公司的股價顯然有泡沫,而證監會又曾發出「股權過度集中」的警告(筆者認得幾間公司,正正因為股權太集中),但持股的上市公司漠視風險,堅持不放售泡沫股票。David Webb 認為這些上司公司並非以股東的利益為先,而是有其它算盤(other plans)。


David Webb 的文值得細看。他除了點出來龍去脈,更提出潛在漏洞 - 未來上市公司可能透過SPC (segregated portfolio companies) 持股而不必再披露實質投資。但相互持股的披露很重要 - 例如今次點名的50間公司,他估計是「一致行動」人士。儘管表面是上市公司獨立的投資決定,但多間上市公司同時「相中」並投資名單中的股票(香港大概有2000 間上市公司),按David Webb 的說法:如果不是「一致行動」人士,那就是非比尋常的巧合。("If the corporate are not acting in concert then it is an extraordinary coincidence that they have picked many of the same stocks in which to invest.")  他更建議證監會細看這網絡。

近幾年港股市場確是越來越多「操控」的情況,尤其多次發生公司股價同日登上10大升幅和10大跌幅榜。公眾經常在財經新聞看到「貨源歸邊」、「搭棚」、「介紹形式上市」等字詞,又見到財務平平無奇的公司股價走勢凌厲,嘩然的同時卻未必會翻查持股狀況。這次David Webb 公開「不應持股」的名單,對小股民非常實用,真正造福股民。

文章之外,David Webb 的網站還有很多寶藏 -數據非常齊整完備,表達方式又清楚,還要免費讓公眾使用。筆者真心敬佩他的為人 - 不怕得罪人提醒小股民,並無償公開自身的研究和數據處理成果。若然夠耐性細心,可以從中發掘投資機會。股市是鱷魚潭,不時發生吞噬小綿羊的情況。David Webb 持續揭發問題,半幫助半督促監管機構執法維持秩序,香港人真的要多謝David Webb.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68

新 Webb 26之漏網之魚(更新及增加)

「新Webb 26」牽連出一批以華融(2799)為核心的上市公司網路。據本報向David Webb查詢,他在文中已指出考慮到複雜性(complexity)及可識別性(legibility),所以只能將網路的部份披露。據明報報導,他指出尚有20間公司牽涉其中,關係包括入股、放貸及投資可換股債券等。但David Webb並無披露有關股份名稱。

從港交所上市公司披露及多項檔,從種種角度找出當中的漏網之魚,估計逾80只。

華融現時持有華融金控(993)51%股權,其前身為蔡朝暉作為主要股東之天行國際。蔡朝暉現時通過Brighten Path持有國際娛樂(1009)之控股股權。華融投資(2277)曾於20176月認購Brighten Path 價值4.23億元、利息8%債券,但根據股權披露,債券已於20186月贖回。其在2015年曾入股大慶乳業(1007)股權並成功重組並收購從事國內「輝哥火鍋」業務,易名龍暉國際,現時持有6%股權。最近他正籌備將旗下聯合金融(Head & Sholders Financial Group)上市。 

2011年,紀曉波輾轉購入持天行國際之佳元40%股權,並擔任行政總裁,在2013年退任,20147月把佳元股權出售。另紀曉波早於2010年藍鼎國際前身嘉輝化工時注入LED業務之賣方,作價4億元,以3.35億現金及6,500萬可換股債券支付,且在20125月已全額贖回,退出公司。但在紀曉波出售約1年,兩者均巧合地分別出售予華融及仰智慧。紀曉波現時持有博華太平洋(1076)股權。仰智慧除持有藍鼎股權(582)外,亦持有華夏健康產業(1143,前中慧國際)股權。另外藍鼎(582)曾持有保集健康(1246,前毅信控股)股權,後已出售,但保集健康仍持有華夏健康產業股權。華夏健康產業亦有操隆兵和何笑明之身影,兩者亦見於Teamway International(1239,前稱金寶寶)煜榮集團(1536)

再者,民生銀行(1988)持有民銀資本(1141)外,亦與其他民生銀行股東如劉永好的南方希望、東方集團、複星集團(656)等持有民商創科(1632,前稱膳源控股)劉永好家族於香港持有希望教育(1765)東方集團則持有聯合能源集團(467)

另外部份股東在華融金控易手前後也有在華融金控出現。其中,王培海在2014年曾利用華能投資名義購入2.7億股,據稱王培海為巨人集團史玉柱的代名人。中國泛海控股掌舵人盧志強也在20156月購入相同數目的股份。但盧志強已於201512月出售股份,王培海也在20167月至8月間已出售股份至低於5%水準。中國泛海控股為香港兩間上市公司中泛控股(715)中國通海國際(952)的控股股東。民銀資本亦向傅軍放貸,現時其持有東嶽(189)新絲路文旅(472)新華聯資本(758,前莊勝百貨)

民生銀行部份股東同時組成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現控股民生金融(245)中民築友智造科技(0726)上置集團(1207)億達中國(3639),持股包括中國網路資本(383)新宇環保(436)啟迪國際(872)中國智慧能源(1004)中原銀行(1216)魯証期貨(1461)開易控股(2011)青島銀行(3866)華星控股(8237)等。

另外,亦有部份相同股權連上蔡朝暉也成立了雲鋒基金,雲峰基金於2015入股瑞東集團(376,前萬勝證券、亞洲電訊媒體),易名雲鋒金融,現在正以131億收購萬通保險亞洲中。瑞東集團前由「低調殼王」高振順持有,現時他已入主品牌中國(863),現時仍持有光啟科學(439,前英發國際)先豐服務(510)國美金融科技(628)IDG能源(650)京東方精電(710)歡喜傳媒(1003,前21控股)拉近網娛(8172,前中國星文化產業),並重新入股中國生物科技服務(8037,前銳康藥業),以及已在「Webb 26」中超人智能(8176,前稱EDS Wellness)

其中,拉近網娛(8172,前中國星文化產業)前由永恆策略(764)持有,永恆策略曾持有中國星(326)持有,後於2015年出售。超人智能被入主前亦由永恆策略為大股東。永恆策略現時持有中國智能健康(348)8%股權,而永恆策略收購中國智能健康(348)持有之環球大通集團(8063)之股權,環球大通投資(905)和環球大通集團管理層有一定重疊。最近亨泰(197)亦認購中國智能健康(348)1.2億可換股票據,若完成換股,會成為公司之最大股東。其餘如冠軍科技(92)先豐服務集團(500)文化地標(674)歡喜傳媒(1003)智城控股(8130)香港資源(2882)也是屬該網路。

另外,天元錳業獲早年獲華融支持下迅速壯大,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電解錳生產基地。其備經營生產及銷售硫酸業務獲於2015年獲注入百靈達國際(2326)2016年華融更入股該公司,後易名新源萬恒。同年,天元錳業購入City e-solution(557),轉營醫療,並易名天元醫療,同時入股至卓國際(2323),後易名港橋金融,20175月,又收購康大食品(834)201612月及201712月,天元錳業通過自身及港橋金融名義分別入股華融國際(993)及華融投資(2277)

港橋金融除了和華融合組「一帶一路」基金外,亦曾希望協助重組A股上市公司中弘控股但失敗,中弘控股因連續20日未達人民幣1元或遭除牌,現時控制兩間香港上市公司中璽國際(264,前卓高集團)開易控股(2011)

同時,中國粵首環保(1191,現稱中國中石金融)最初曾獲華融認購擴大後股本51%新股,但最後無疾而終。最後由港橋金融接手,股權類似港橋金融,業務也和華融國際、華融投資及港橋金融相似,除認購天元錳業旗下天元金融之基金,華融國際也給予貸款該公司。

華融國際及華融投資通過貸款、認購可換股債券及成立基金為多個財團提供資金。

其中,華融國際曾向高銀金融(530)加拿大基金持有的光匯石油(933)、持有華信金融投資(1520),前時尚環球)及大生農業金融(1103,前稱上海棟華)的華信集團、從事貸款擔保融資業務的鼎豐集團(6878)星美控股(198)及旗下星美文化(2366)禹州地產(1628)中軟國際(354)、貝森金融(888,前路訊通)、海航為主要股東之香港航空、A股上市公司廣匯汽車等公司提供資金。而華融投資則向先機企業(176)凱華集團(275)科通芯城(400)嘉年華國際(996)珠光控股(1176)進行投資。

海航現時在香港持有東北電氣(0042)航基股份(357,前美蘭機場)海福德集團(0442,前稱KTL)CWT International(0521,前稱首長科技、海航實業集團)香港國際建投(0687,前稱泰升集團)順客隆(974)旅業國際(1626,前稱嘉耀控股)海航科技發展(2086,前龍傑智能卡)8家上市公司,廣匯汽車持有香港上市的廣匯寶信(1293,前寶信汽車)。而嘉年華國際由資本高手景伯孚控股,除此以外,他亦持有物聯網業務之仁天科技(885)企展控股(1808)。最近企展控股正在收購太平保險(966)旗下太平證券50%股權。

最後,在「Webb 26」中,僅有豐盛控股(607)、卓爾控股(2098)及衍生集團(6893),但實際上該網路亦包括中國賽特(153)中國高速傳動(658)建發國際(1908)南京中生(3332)密迪斯肌(8307)。另外平安證券(231)持股之King Focus,除由張振新控股之中新控股(8207)及弘達金融控股(231)外,尚有廣澤國際(989)大股東崔新瞳,另外根據Bontias 對沽空中新報告,其中一宗交易出售的賣方更涉及一家準備上市公司名仕達控股

另外,「Webb 26」亦遺漏一些部份上市公司持有的股權,包括興業太陽能(750)旗下的興業新材料(8073),以及首控集團(1269)剛分拆並由其管理基金持有的博駿教育(17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403

David Webb 特約: 證監會調查華瀚(587)主席及行政總裁並凍結了他們帳戶

David Webb 指出,他喜歡做資料拼湊的工作,用以測試其系統的質素。2月15日,證監會向三家經紀行發出限制通知書以凍結與涉嫌市場失當行為有關的客戶帳戶:

「該等客戶帳戶與一家上市公司涉嫌在多份公告、年度業績及年報內披露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財務資料有關,而該等資料相當可能會誘使他人進行交易。」

這些公告並無提及在2019年1月30日的這3張通知,均於15日發出憲報公告。雖然以上公告並無提及牽涉的上市公司或客戶,我們都可以告訴他們是誰:

這些通知指出:

「該等公告與 在 2015 年進行的某些集資活動有關,而該上市公司從中籌集了合共 3,814,551,000 港元。」

「負責披露虛假或具誤導性資料的受疑人為兩名屬該上市公司高級管理層的人士。」

「該兩名人士亦涉嫌藉由在英屬處女群島(BVI)註冊成立並由二人全資 擁有及控制的公司,挪用了 258,500,000 港元,而此筆資金屬於該上市 公司在 2015 年透過集資活動籌集所得的部分款項。」

「公司 A 是其中一家收取了部分涉嫌被挪用的資金的 BVI 公司。」

在其中一個經紀,金利豐證券有限公司,公司A在2018年10月22日擁有兩個保證金帳戶,該等帳戶內持有合共約 20.59 億股該上市公司股份,而證監會估計該等股份約值 10.91 億港元。

該等公告亦指出,公司A也在海通國際證券有限公司擁有兩個保證金帳戶,另外「其中一名有關人士亦在該指明法團設有一個保證金帳 戶」,截至 2018 年 11 月 30 日,該等帳戶的現金及證券結餘合計為 220,179,168.78 港元。同時,於長江證券經紀(香港)有限公司亦有一個保證金帳戶,截至2018 年11 月19日, 該帳戶內證券的價值為 63,613,964 港元。

基於以上事實,David Webb 告知我們:

1. 這上市公司是華瀚健康產業控股有限公司(587)。在2015年2月2日,該公司發行可換股債券,集資淨額6.2億,同時在4月28日,又進行2供1股,集資淨額3,194,551,000元,合計集資3,814,551,000元,和憲報公告指出相符。

2. 華瀚因並未於期限前發佈2016年6月30日全年業績,故在2016年9月27日暫時買賣。停牌前價格是每股0.53元,和證監會「估計」20.59億股價值10.91億股的每股價格相符。證監會同時在2018年11月20日發出指令,勒令其停牌。華瀚指出的證監會憂慮,方向「主要有關本公司2012年6月30日起所刊發的年報。」

3. 公司A為Bull's-Eye Limited

4. 這兩名個人為張岳,華瀚的創辦人及主席,及鄧杰,華瀚的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分別持有68.62%及31.38%的Bull's-Eye Ltd。

5. 在最後一張披露(2016年9月9日),Bull's-Eye Ltd持有華瀚的2,142,202,643 股份 (29.86%)。金利豐在中央結算的戶口(結算系統)顯示出2018年11月22日擁有1,986,014,295股份,和憲報公告提及的數字略少,肯定因為其他股份有重複抵押用作借款或並非於中央結算。

我們留意到可換股債券的兩名認購者合計認購6.2億可換股債券,分別各3.1億,分別由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939)全資附屬及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799),這亦都在我們留意的其他原因。

華瀚自2015年12月31日後並未刊發任何業績。我們並未能推論出指控如何虛假或具誤導性。

證監指出調查尚在進行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119

David Webb 的價值投資秘笈

1 : GS(14)@2010-07-06 23:05:07

http://hk.biz.yahoo.com/100618/364/3typ3.html     
6月 18日 星期五 17:35 更新

【華爾街日報】由於經常批評富豪圈內的暗箱交易﹐香港公司治理倡導者大衛‧韋伯(David Webb)成了廣為人知的股市牛虻。但他對另一件事的熱情卻沒有多少人瞭解:價值投資。

韋伯曾擔任香港交易所(新聞 - 網站 - 圖片)(Hong Kong Exchanges & Clearing Ltd.)的獨立董事﹐他現在一邊用自己的錢購買自己精選的股票﹐一邊從事公共服務活動。

去年﹐由香港大亨李澤楷領導的香港電信運營商──電訊盈科(新聞 - 網站 - 圖片)有限公司(PCCW Ltd.)的股東投票贊成以21億美元出售這家公司。韋伯將其中的違規行為公諸於眾﹐導致香港監管者對此事進行調查。上訴法院支持了證券監管者的上訴﹐終止了電訊盈科的私有化計劃。

韋伯一直在推動要求香港上市公司必須每季度匯報一次財務狀況﹐而不是每半年上報一次。但至今尚未成功。

作為一名投資者﹐今年44歲的韋伯十分專注於香港的小盤股公司。他在接受採訪時說﹐可把他的投資方向形容成“價值加治理”。

具體地說﹐就是一絲不苟地梳理公司上報給證交所的文件﹐對這家公司的業務和現金流進行評估﹐同時調查公司董事和股東的政治人脈。他認真地追蹤這些公司已披露及未披露的細節。

韋伯說﹐他的投資和倡導活動之間有許多交集之處:好的股票都留給自己投資﹐而有問題的公司﹐他會在自己的網站Webb-site.com上向公眾和監管者指出來。

網站上滿是有關香港上市公司的負面信息和分析。近期的一篇文章譴責手機公司晨訊科技集團從事與核心業務無關的活動──在中國東北的瀋陽市購買房地產 ﹐並且在交易完成後四個月才向股東披露此事。公司回應稱曾在瀋陽做過業務﹐對這座城市很瞭解﹐並且鑒於利率較低﹐進行與核心業務無關的投資是配置剩餘現金的好辦法。

另一篇文章指出﹐中國蒙牛乳業公司首席執行長楊文俊列出的工商管理碩士學歷來自一所信譽不佳的函授學校。在牛津(新聞 - 網站 - 圖片)大學(Oxford University)學習過的韋伯喜歡通過追蹤假學歷﹐把誤導性的信息披露和一些人的心虛都晾曬於光天化日之下。蒙牛方面對此拒絕置評。

韋伯不投資固定收益產品﹐也很少買海外股票﹐因為他相信﹐全球各個市場都是高度相關的。他說﹐香港的就夠我慢慢研究了。韋伯一直是持有大約30只股票﹐並專注於那些沒有被大投行研究人員跟蹤、市值更小的股票。

年底恆指料走低

在被問到如何看待今天的市場時﹐韋伯說﹐他相信﹐隨著利率抬升、內地樓市泡沫破滅、銀行壞賬增加﹐到今年結束時香港恒生指數(Hang Seng Index)將大幅走低。他說﹐在恒生指數中權重達38.6%的中國三大國有銀行﹐將在未來三年因金融危機期間放出的天量貸款而蒙受巨額貸款損失。

韋伯說﹐銀行上市前﹐北京方面在對它們進行改革時清理了不良貸款﹐“但沒有清理不良銀行”。

另一只不被韋伯看好的股票是騰訊)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他說﹐騰訊是除了內地銀行以外被高估得最嚴重的恒生指數成份股﹐市淨率超過了21倍﹐以過去一年的收益率來計算﹐市盈率約為50倍﹐而股息收益率僅為0.24%。

曾做過投行的韋伯說﹐我認為他們的商業模式並不像市場認為的那樣可持續﹐這或許是他們正在囤積現金的原因。

韋伯說﹐目前他還沒有替別人管理財富的打算。韋伯說﹐我喜歡我現在的生活﹐在公益活動方面和家人身上想花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而如果對股東承擔起信托責任﹐這一切都會發生改變。

撰稿﹕華爾街日報Rick Carew
2 : danchan(4059)@2010-10-10 03:24:51

THX
3 : GS(14)@2011-01-02 15:16:19

2010-12-30 HT
Webb買包浩斯 作聖誕禮物   

  雖然再沒有聖誕股推介,「股壇長毛」David Webb卻靜悄悄買聖誕禮物。據聯交所權益披露,David Webb於12月23日(上周四),以每股均價3.104元增持包浩斯(00483)24萬股,使總持股量達到1,809.2萬股,約佔公司5.03%權益。

23日增持 持股突破5%

  David Webb自1999年起兼任「股壇聖誕老人」,於每年12月初在網站上薦股,多年來「送」過愛高集團(00328)、成謙聲匯(02728)及順龍控股(00361)等股份。Webb所到之處,股票表現良好,最後一次推薦的愛高,翌日曾大升23%。但David Webb於前年宣布「金盤洗手」。

  根據聯交所數據,David Webb現時持有逾5%股權的股票有6隻,總市值約4.445億元(見表),當中4隻為過往公布的「聖誕禮物」。當中,他於2003年推薦亞倫(00684),公布當日股價為1.58元,而昨日收市價則為3.47元,幾乎翻倍;但他亦有「敗筆」,例如2006年的順龍。

包浩斯:雙方未有接觸

  David Webb今次偷偷入場增持,連包浩斯的管理層都不知道。包浩斯財務總監李建昌向本報表示,昨日才得知David Webb增持,而雙方至今都未有直接接觸。但他表示,雙方會於新年後安排一次會面。

  至於為何選擇包浩斯,David Webb未有回覆本報。但李建昌透露,受惠消費暢旺,包浩斯於聖誕期間的同店銷售有不錯增長,當中以香港增長最勁。

  另外,包浩斯於港澳、台灣分別開設10間自營店的目標,都已達到;公司亦於10月、11月加快了在上海的開店速度,相信到明年3月,總數能達到45至50間。

  作為本地零售股的代表之一,包浩斯半年來「升升不息」。該股昨日收報3.08元,升3.36%,而該股價較今年6月30日,已累升近1倍。

  市場早先憂慮,本地零售股是否已升至盡頭,但David Webb此時高追掃貨,似乎又給未來表現投下信心一票。
4 : glassfund(802)@2011-01-30 15:09:24

3樓提及
2010-12-30 HT
Webb買包浩斯 作聖誕禮物

  雖然再沒有聖誕股推介,「股壇長毛」David Webb卻靜悄悄買聖誕禮物。據聯交所權益披露,David Webb於12月23日(上周四),以每股均價3.104元增持包浩斯(00483)24萬股,使總持股量達到1,809.2萬股,約佔公司5.03%權益。

23日增持 持股突破5%

  David Webb自1999年起兼任「股壇聖誕老人」,於每年12月初在網站上薦股,多年來「送」過愛高集團(00328)、成謙聲匯(02728)及順龍控股(00361)等股份。Webb所到之處,股票表現良好,最後一次推薦的愛高,翌日曾大升23%。但David Webb於前年宣布「金盤洗手」。

  根據聯交所數據,David Webb現時持有逾5%股權的股票有6隻,總市值約4.445億元(見表),當中4隻為過往公布的「聖誕禮物」。當中,他於2003年推薦亞倫(00684),公布當日股價為1.58元,而昨日收市價則為3.47元,幾乎翻倍;但他亦有「敗筆」,例如2006年的順龍。

包浩斯:雙方未有接觸

  David Webb今次偷偷入場增持,連包浩斯的管理層都不知道。包浩斯財務總監李建昌向本報表示,昨日才得知David Webb增持,而雙方至今都未有直接接觸。但他表示,雙方會於新年後安排一次會面。

  至於為何選擇包浩斯,David Webb未有回覆本報。但李建昌透露,受惠消費暢旺,包浩斯於聖誕期間的同店銷售有不錯增長,當中以香港增長最勁。

  另外,包浩斯於港澳、台灣分別開設10間自營店的目標,都已達到;公司亦於10月、11月加快了在上海的開店速度,相信到明年3月,總數能達到45至50間。

  作為本地零售股的代表之一,包浩斯半年來「升升不息」。該股昨日收報3.08元,升3.36%,而該股價較今年6月30日,已累升近1倍。

  市場早先憂慮,本地零售股是否已升至盡頭,但David Webb此時高追掃貨,似乎又給未來表現投下信心一票。


如果見 David Webb 增持逾 5%, 即時高追, 那就賬面損錢了! 現在又跌回他最近公佈增持的24萬股的入價, 未想到 2011年買咩的或許可以留意下!
5 : New comer(7338)@2011-03-12 08:39:38

不知大家對David Webb現時持有逾5%股權的股票有甚麼看法:

0125.HK新興光學
最新價: 3.500

0328.HKALCO HOLDINGS
最新價: 3.580

1225.HK隆成集團
最新價: 1.370

2728.HK成謙聲匯
最新價: 0.680

0684.HK亞倫國際
最新價: 3.750

0483.HK包浩斯國際
最新價: 2.920
6 : GS(14)@2011-03-12 12:56:54

看法都是業務穩定、派息穩定咁,其實無甚麼好解釋
7 : GS(14)@2011-03-12 12:57:04

我自己有328
8 : New comer(7338)@2011-03-12 22:25:42

今日發現原來0483.HK包浩斯國際即係BAUHAUS ... 賣時裝那間 ~
9 : GS(14)@2011-03-13 09:34:10

8樓提及

今日發現原來0483.HK包浩斯國際即係BAUHAUS ... 賣時裝那間 ~


不是嘛,我知道好久了,堡獅龍是Bossini,漢登是Hangten,佐丹奴都唔識就幫唔到你
10 : financela(10110)@2011-05-02 11:24:08

佐丹奴是中菲古代一個很出名的妓女
11 : New comer(7338)@2011-05-02 11:40:56

哦 .. 嘩 .. 咁你都識 ~ smileysmiley
12 : GS(14)@2011-05-02 15:01:01

10樓提及
佐丹奴是中菲古代一個很出名的妓女


黎先生想東西真是不同常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9%94%E8%BE%BE%E8%AF%BA
13 : johnchengyk(5022)@2011-05-24 18:39:08

Webb哥都好像持有幾間(已)破產的上市公司.
14 : GS(14)@2011-05-24 20:50:54

13樓提及
Webb哥都好像持有幾間(已)破產的上市公司.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 ... el&src=MAIN&lang=ZH

1195、723、643...
15 : natng(15344)@2011-08-24 12:39:15

5樓提及

不知大家對David Webb現時持有逾5%股權的股票有甚麼看法:

0125.HK新興光學
最新價: 3.500

0328.HKALCO HOLDINGS
最新價: 3.580

1225.HK隆成集團
最新價: 1.370

2728.HK成謙聲匯
最新價: 0.680

0684.HK亞倫國際
最新價: 3.750

0483.HK包浩斯國際
最新價: 2.920



應該重有927?
16 : GS(14)@2011-08-24 19:26:48

yep, 927
17 : Wilbur(1931)@2011-08-25 13:43:22

n年前乜都唔識跟佢買1228

最後輸到仆街斬左

跟住老闆賣殼升到bambam聲

佢老X smiley
18 : GS(14)@2011-08-25 21:48:05

呢隻野正一金仔玩,金仔野多數都有唔正經的售後服務....

他成日買到殼野,723、645都是傑作,1063大家有眼睇
19 : derek777(35201)@2013-04-09 13:26:52

新成員0057.hk 震雄
5.01%

震完又沉過。
20 : GS(14)@2013-04-10 00:04:32

19樓提及
新成員0057.hk 震雄
5.01%

震完又沉過。


過陣就買
21 : Roykwok(40137)@2013-06-20 02:39:04

過幾日328愛高
公布全年業績,唔知大家點睇呢?
小弟上星期已入貨,價位1.61-1.63
22 : GS(14)@2013-06-20 22:16:54

21樓提及
過幾日328愛高
公布全年業績,唔知大家點睇呢?
小弟上星期已入貨,價位1.61-1.63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6469
23 : hoyin86(39556)@2014-07-18 22:17:38

留個名先,
Webb哥啲股都唔係隻隻中。

但最近幾隻都有人跟炒然後艇貨不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041

IFAC Webb, other key business leaders interviewed by IFAC (Webb, 其他主要商業領袖IFAC訪問摘錄)

1 : GS(14)@2010-08-08 13:49:36

http://www.ifac.org/frsc/


See Theme 3: Business reporting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investor.

請看主題3: 透過投資者角度去看財務報告
2 : GS(14)@2010-08-08 13:50:19

http://web.ifac.org/download/3.2 ... e-of-King-FINAL.pdf

摘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2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