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號店時代落幕:走完磨合期 為何卻難逃邊緣化困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14/165121.shtml

1號店時代落幕:走完磨合期 為何卻難逃邊緣化困境?
俊世太保 俊世太保

1號店時代落幕:走完磨合期 為何卻難逃邊緣化困境?

一號店落寞的真正原因,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所處的電商競爭大環境。

來源 | 俊世太保(ID:lijun_taibao

文 | 李俊

淡化1號店其實早在預料之中

盡管京東很快回應稱這是雙方合作後進行差異化運營的體現,但被人發現“與合並易迅時的說法如出一轍”,逐漸變得“有名無實”的1號店似乎正宣告落幕。

201305141049492519

在2016年完成對1號店的收購之後,關於京東和1號店之間的合作外界並不多見,反倒是京東與1號店原有的擁有者沃爾瑪之間在供應鏈和O2O方面進行了較多的合作協同。沃爾瑪在此後則不斷增持京東股票,目前擁有其12.1%的股份,成為京東第三大股東。

對於1號店本身,更像是京東與沃爾瑪戰略合作的添頭,而京東也借助這次的收購清除了一個B2C電商領域的強勁競爭對手,避免後院著火。眾所周知,1號店的優勢在於商超品類,但隨著網上商超大戰爆發,1號店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京東對標天貓超市時的馬前卒,兩者之間的協同作用出現了大幅下滑。

因此,在經歷了1年多整合未果後,從京東的角度來看,1號店的核心價值就是商家資源了,本次京東和1號店最大的調整其實就是“將1號店的第三方商戶轉移到京東的POP平臺上。”

而從大趨勢來看,電商競爭正在呈現出寡頭化的特點,在天貓與京東之外,其他電商平臺如果是做大而全的方向已經很難有生存空間。盡管1號店和京東業務側重點不同,但兩者都屬於自營B2C電商,在供應鏈、物流,甚至是用戶層面都有著諸多重合,因此這也成為了京東淡化一號店的核心內在動力。

商超戰略性收縮背後的犧牲者

不過一號店落寞的真正原因,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所處的電商競爭大環境,那就是商超市場成為了京東和天貓直接交鋒的第一線。

f329509580e79d2_size524_w2400_h1600

為了提升消費者的購買頻次,京東將目標瞄準了快消品和生鮮市場。而在2016年初,劉強東更是豪言“我們要在三年內結束商超之戰,成為中國不僅僅是線上的,也包括線下的商超絕對第一。”

不過如今來看,結果似乎並沒有像劉強東預想的那麽順利。隨著天貓超市從江浙滬開始北上北方市場,甚至直搗京東大本營北京,京東已然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在2016年8月,京東完成對1號店收購後不久,天貓超市就曾宣布未來一年啟動“雙20億計劃“投入商超大戰;為了應對天貓的壓力,京東聯合1號店宣布投入10億在華東、華南地區,目的也顯而易見——阻擊天貓。

京東此時的目標非常明確,起家於上海的1號店在華東地區有著不錯的影響力,這可以成為京東超市深入該地區的尖刀。但在天貓不計成本的投入下,最終結果卻是1號店不僅沒有阻止天貓進軍在線商超市場,反而還讓自己陷入了市場份額持續下跌的窘境。

2017年對於京東來說是痛並快樂著的一年,一方面股價屢創新高,另一方面業務的增長也已接近天花板,商超市場成了京東未來的破局的關鍵,但同時這也成了其防線被攻破最薄弱的一環。隨著天貓以新零售的態勢進軍北方市場,京東既有的北方優勢市場也開始承壓。一個標誌性的關鍵節點就是“上季度天貓的GMV增速超越了京東”。

對於京東而言,收購1號店的戰略目的不僅並沒有實現,甚至在線上商超原本的優勢市場中也一定程度上開始受到了來自天貓的沖擊。戰略性收縮,將主要精力放在與天貓超市在北方的攻防中已迫在眉睫。此時1號店品牌存在的價值可以說已微乎其微。

從易迅到1號店,看京東投資的姿態變化

其實1號店並非京東第一家收購後陷入落幕悲劇的公司。在此之前,京東便在2014年通過與騰訊的交易,獲得拍拍、易迅、QQ網購等騰訊旗下電商業務。但就在1年後的2015年11月,京東便宣布關停C2C電商平臺拍拍網。

易迅名存實亡

而曾經一度與京東在部分地區拼到“一日三送“的易迅,由於與京東業務較高的重合度,如今雖然未正式關停,但也早已轉型所謂的“電商媒體化”,陷入被雪藏的境地。更早之前,2010年3月,京東就曾收購韓國SK集團旗下電商網站“千尋網”,此後開開停停,最終在電商大戰中銷聲匿跡。

2012年1月,京東收購日韓風尚類B2C平臺“迷你挑”,但此後更是陷入了兩家公司之間的口水仗和法律糾紛,最終落得不歡而散的結局。2014年1月,京東收購特價酒店預訂App今夜酒店特價,雖然酒店業務最終被停止,但加入京東的兩位創始人鄧天卓和任鑫卻一度得到重用,不過後者於2015年獨立創業,鄧天卓則一度掌管京東的O2O業務,並擔任京東副總裁,只是在2016年底後就再未在公開場合代表京東露面了。

如今回顧京東的並購投資歷史,成功案例並不多見,這種現象並非偶然。一方面,京東仍處於長期虧損狀態,在2017年才稍有緩解,對於被納入京東生態的項目,如果不是處於京東戰略的核心位置,很難得到有效的資源支持。

另一方面,這種支持不僅僅是資本層面,還有流量層面,電商是移動互聯網流量生態的重要終點,但更是流量消耗者。京東雖早已是中國電商市場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但通過京騰計劃拿到騰訊投資和微信流量入口後,京東仍要依靠京條計劃、京度計劃、京奇計劃等,花費大量成本從外界獲取流量。京東沒有像阿里形成那樣龐大的文娛生態,並沒有形成流量富礦,何況去給其他平臺賦能。

因此所有京東收購的電商平臺,最終都難逃被京東消化的命運,而這可能也是它們最好的出路了。而反倒是像達達這樣,與京東並沒有直接競爭關系的公司,被京東收購47%股份,並與京東到家整合的項目,成為了京東生態體系內重要的一環,承載起了如今為京東連接線上與線下的任務。

因此我們看到近年來京東在收購層面的案例也越來越少,投資成為了京東的主要資本操作手段,對於騰訊和沃爾瑪這樣的巨頭,京東積極地接受對方投資,以期能夠達成戰略合作;對於什麽值得買、達達這樣的項目,則是通過投資達成生態上的合作關系,形成協同效應。

對於京東而言,1號店更像是一種思路的轉變,構建有協同效應的生態才是收購的最終目的,而收購後如果不能夠實現有效地整合,或者帶去更多的資源支持,那麽收購的意義便也不複存在了。但問題是,對於京東而言,它在絕大多數時候更關註的,反而是對手——天貓。

1號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23

經濟發展 港人反被邊緣化? 施慧雅

1 : GS(14)@2012-08-24 11:15:2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2_ek2a1.htm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提到,中國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對香港的意義重大。若香港可以將這個機遇好好把握,對香港經濟未來的增長應有幫助。當然,香港面對的隱憂之一,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可能有愈來愈難追上時代洪流之感慨。隨覑愈來愈多的過江龍來港,以及內地富戶和能人南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難免有逐漸被邊緣化之感。這是一個社會和政治的問題,若處理得不好,可能會成為香港社會未來的一顆計時炸彈。
相關分析
港優質資產 恐輾轉落入外人手
若香港成為了一個可食「大茶飯」的地方,這對香港自然可帶來經濟益處。不過,若香港成為了一可食「大茶飯」的地方,自然亦會引來一些食「大茶飯」,或希望食「大茶飯」的人。香港的優質資產和資源十分有限,在僧多粥少的情下,香港不少的優質資產,自然會輾轉落入外人的手上。在從前,是有一定的本地人是以可擁有半山豪宅,或甚至進駐南區山頂,作為奮鬥目標,但在今天,好些人已再不對這種希望存有什麼幻想。事實上,今時今日,若不是已有一層樓在手,要在市區買入一個細單位也不是易事。在這情下,不少本地人對未來感到徬徨和擔憂,是可以預期和理解的。
想深一層,就算經濟發展了,若社會上大部分的人都因此而感到擔心和不開心,這又是否值得呢?這些問題都令人思之惘然。一時之間,慧雅想到,我們今天不少人將古代部族對一些事物的膜拜視為無知的表現,但我們其實又比他們進化了多少?
施慧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23

促港人別搞政治「搞搞震會被邊緣化」

1 : GS(14)@2015-07-21 02:37:24

成思危與香港頗有淵源,除了曾經在香港讀書,生前還多次到訪香港。他2007年訪港時(圖)表示,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戰,若然港人不自強,整天搞政治,「搞搞震」,不去搞經濟,香港一定會被邊緣化。成思危又呼籲,香港應該按他的名字辦事,要「居安思危」。成思危年少時隨父親遷居香港,曾經在香島中學求學,在2011年訪港期間,他以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在晚會上發表演講,當時他表示:「香港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到現在還保留着更換智能身份證前那張粉紅色的身份證呢。」



三次參與釋法

成思危一直關注香港的發展,分別在1999年、2004年和2005年,曾就香港的居港權、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和任期問題,三次參與釋法。他當時強調,每次人大釋法都很慎重,香港有些人曲解《基本法》,甚至歪曲中央的意思,又強調《基本法》規定人大對《基本法》有解釋權。成思危又曾對香港的前途表示擔憂,他在2007年訪港時特別提醒港人,不要再事事政治化,並特別以廣東話說出「搞搞震」三個字,說明香港會面對被邊緣化的後果:「如果你整天在那搞甚麼政治、搞那個,花了很多精力,搞那些事兒,搞搞震。你不去搞經濟,必然會被邊緣化。」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13/192176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472

國民黨大老訪港談大選︰再失利恐邊緣化

1 : GS(14)@2016-11-26 13:50:54

國民黨大老四處外訪爭取僑民支持之際,該黨首席副主席詹啟賢昨日在本港出席論壇時指,國民黨面臨黨內矛盾、無權無勢的窘局,一旦下屆總統選舉再次失利,隨時會進一步被邊緣化,故此正推行改革,以贏回民眾的尊重。被問到國民黨往後選舉有否勝算,他說:「一定會比現在好,因為不會比現在壞!」詹啟賢昨應台商總會邀請,出席在本港舉行的專題演講,題目是「國民黨的挑戰與機會」,在香港城市大學執教、前行政院長江宜樺也到場。


未透露會否角逐黨魁

詹表示,國民黨正面對內憂外患,包括九合一及總統選舉落敗,喪失行政及立法權;黨內人事出現矛盾、心結;基層民眾認為與國民黨有距離;不少領導幹部幾年來因選舉離開國民黨,令黨內面臨斷層危機。他認為,國民黨假如4年後無法重奪政權,邊緣化危機更加嚴重,目前正推行改革,包括吸納年輕人投身政黨、地方黨部主委將來將由直選選出。而黨產問題,詹說國民黨已通過政綱,未來黨產一切依法行事,而歸屬該黨的黨財扣除開支後將全部捐出,「我們清清白白從頭做起」。此外,早前是孫中山誕辰150周年,黨主席洪秀柱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不約而同聲稱,該黨是孫中山繼承者。詹認為,孫中山是國民黨永遠的總理,大陸方面對孫的主張,在天下為公的大前提下無衝突。據稱,國民黨將提前選黨主席,被《蘋果》記者問到會否考慮角逐黨主席,詹笑答:「我是副主席,她(洪秀柱)是主席,主席優先」。他指已有人表達出選意願,但無透露其身份。■記者廖智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6/198460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047

任志剛:下個金融風暴更厲害 籲香港做大國際金融中心免邊緣化

1 : GS(14)@2017-05-27 08:50:18

【明報專訊】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昨日就香港回歸20周年發表感想,認為香港回歸後在貨幣穩定及金融安全方面取得不俗成績;但他警告導致1998年及2008年兩次金融危機的問題未解,下一個風暴正在醞釀,但相信香港可應對。他又寄語香港要做大做強國際金融中心,否則將被邊緣化;金融監管亦可更彈性。

明報記者 陳子凌

任志剛表示,香港取得的貨幣穩定及金融安全成績不俗,因為在1982年至1987年期間經歷不少金融動盪,政府頻繁「救火」,到1988年以後逐漸改善金融體系「防火」,令香港日後能夠更有效應對金融衝擊。因此雖經歷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1年科網爆破、2003年SARS及2008年金融海嘯,但在貨幣穩定及金融安全上仍然良好。

不過,任志剛同時亦指出,過去20年有成績不代表未來亦然,需要「居安思危」,因要面對的問題並不簡單,也沒先例可循。一方面,在貨幣穩定上不能自滿,因本港資金融通,在不可以外匯管制下,出入香港的資金只會愈來愈多,會否去到難於處理及令風險提升的規模,這些都值得研究。

港應能安然渡過危機

金融安全方面,亞洲金融風暴的起因是金融全球化下資金流竄,令大鱷對港元有機可乘;2008年金融海嘯是以華爾街為首的炒賣投機文化作祟所致,但這兩個問題至今未解決,例如美國總統特朗普便有意放寬投行限制,量化寬鬆後全球尚有4萬億資金尋找機會。他直言,過去兩次危機剛好相隔10年,實不希望「每10年一次」,即2018年再爆危機,但萬一出現,風暴將更厲害。不過他認為,本港銀行體系健康,如新危機爆發,只要沿用2008年金管局的臨時措施,給予銀行體系充足資金支援,相信也能抵禦。任志剛補充,不認為下一個風暴的源頭在中國,多數是來自資本帳開放的經濟體。

中國非下個風暴源頭

任志剛亦寄語政府,未來當思考香港在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方面是否可再進一步,因為內地與海外終有不經香港、直接交易的一天,應趁香港仍是重要角色時,將流動性及市場規模做到一個不可或缺的程度,避免日後被邊緣化。此外,他認為金融應當服務於經濟,當局可研究有否增加監管彈性的空間,如對複雜、炒賣的投行活動嚴格監管,對於簡單傳統的金融服務有所放寬,例如開戶難問題。

(回歸20周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65&issue=201705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14

陳德霖:港難被邊緣化

1 : GS(14)@2017-06-21 07:44:18

【明報專訊】內地正逐步推進資本帳全面開放,香港被「邊緣化」之說甚囂塵上,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他的看法剛好相反,香港不但不會被邊緣化,反而會成為內地資本帳開放、和國際接軌的重要跳板,但亦表示香港不能吃老本,因為競爭者不只是內地城市,而是全亞洲。

內地愈開放資本帳 港角色愈重要

陳德霖回顧香港回歸二十年金融發展表示,現時內地資本帳管制尚未完全開放,與香港並非直接競爭,即使內地資本帳全面開放,香港也不會失去競爭優勢,因為內地資本帳愈開放,資金流通愈多,香港的中介角色就愈重要。

現時內地外資直接投資中,香港佔比超過一半,去年內地對外直接投資1700億美元,五、六成資金都透過香港到海外投資,顯示了不論是外資進內地或內地資金走出去,都利用香港作跳板。

他表示,香港在國際市場有優勢,內地開放資本帳需要搭橋跟國際接軌,香港絕對會是重要的接點,只要不自滿,繼續提升人才、法律和監管制度軟實力,前景仍然大有可為。而且當內地金融體系完全對外開放,香港一定會多做內地顧客生意,可以各取所需。

盈富進貢外匯基金2000億 增抗險能力

陳德霖又提及,當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政府將買入的股票通過盈富基金回流市場,現時外匯基金5000多億元的累計盈餘當中,有2000多億元是由於盈富基金上市累積而來,令外匯基金規模更大,有更高的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

他又稱,金管局去年成立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協助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基建投融資,而為響應國際社會大力打擊洗錢和恐怖分子活動,金管局已經增加負責反洗錢的人手,由2012年4月《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金融機構)條例》(AMLO)生效前的10人,增加至現時的35人。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153&issue=201706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96

國策透視 :中紀委再邊緣化

1 : GS(14)@2017-10-30 00:10:27

五年前的十八大,習近平以總書記身份初次亮相,當時講話殺氣騰騰,「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黨面臨着許多嚴峻挑戰,尤其貪污腐敗、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之後中共黨內大清洗,無數高層以貪腐名義落馬。清除反對勢力後,到今日的十九大講話,習近平的語調已經非常溫和,未來五年的施政方針將是「與人為善」,一切講和諧,最終為他在二十大冧莊做鋪排。習近平五年前的十八大講話,主要講反貪腐;到今日的十九大,則主要講小康社會,重點已完全不同。對於反腐,只是以一句「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輕輕帶過。最重要是,之前猛打老虎的王岐山,在得罪完所有大佬後,已完成歷史任務,換上以擦鞋上位的趙樂際。在中共史上,中紀委從來不是權力核心部門,只不過王岐山過往五年轟轟烈烈打貪,才能令中紀委受到外界矚目。趙樂際之前做過組織部長,該職位是專門提拔幹部,到處結善緣,相信之後工作亦以修復之前極度緊張的黨內氣氛為主。習近平前五年和後五年的施政重點,將截然不同。之前是整頓黨內,之後為營造連任,可能將以派糖、派錢為主。投資者可能要適應一套新遊戲規律。黃尹華
http://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26/201951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4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