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3/2NMDAwMDE5NzA2NQ.html
由鸿海一家独大的苹果代工体系,正在悄然改变。
苹果在其日前召开的秋季发布会刚公布一系列新产品,台湾地区代工业界就迫不及待地讨论起各自的蛋糕与份额。
据台湾地区《电子时报》报道,预计销量最大的iPod touch4由广达代工,而iPod nano 6与iPod shuffle分别由鸿海与英华达代工,新一代apple TV预计仍然由鸿海代工。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新的代工体系中,苹果正在有意识地分散自己的代工订单,并以此从各家台资代工厂获得最优惠的条件。与此同时,苹果近期加大了零部件的采购厂商范围,并借此加快了iPad等热销产品的出货速度。
鸿海不再一家独大
目前,苹果产品的主要组装厂是台湾地区厂商鸿海和广达,大部分产品由这些厂商位于中国大陆的工厂生产。
其中鸿海主要负责iPhone、iPad以及部分iPod产品的组装,广达则负责苹果笔记本电脑imac、桌面型电脑以及iPod touch的组装。鸿海所代工的苹果产品约占苹果营收比重的55%至60%,是苹果产品最大的收益者。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受益于苹果的订单,鸿海明年将获得全球“电子制造服务业”(EMS)过半的市场份额,去年这一数据为44.2%。
不过,鸿海一家独大的情况显然不是苹果愿意看到的,近期苹果的代工分配体系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今年6月刚刚从华硕分拆出来的和硕正成为苹果订单的新赢家,目前和硕刚刚获得苹果iPhone4 CDMA版本的订单,并有传言称和硕正在积极争夺iPad和imac的代工。
IDC(台湾)个人运算经理江芳韵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尚未从华硕分拆的和硕曾与苹果有着长期的合作,为苹果代工笔记本电脑等产品,这为和硕拿到苹果的新订单打下了基础。
“但后来人们发现华硕品牌的一些产品,经常能看到苹果的影子。”江芳韵指出,这让苹果怀疑和硕将一些苹果的设计数据泄漏给了华硕,并开始对其大规模撤单。
不过,当今年6月份华硕与和硕正式分家后,情况发生了好转,分家后,分得代工业务的和硕的订单数量迅速上升,并拿下了苹果iPhone4 CDMA版的订单,预计明年第一季出货美国。
与 此同时,近期鸿海正在大规模地内迁,或许也不是苹果愿意看到的。“近期有消息传出来,苹果并不希望鸿海的生产线内迁。”台湾地区元大证券分析师张文慧指 出,目前苹果产品全球出货量增长迅速,这些产品在鸿海的深圳工厂的生产目前很稳定,苹果担心大规模的迁厂会让自己的供应出现问题。
张文慧分 析道,鸿海的新工厂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完成建设、生产线调试、工人培训工作,在新工厂建成初期,工厂的良率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些都可能造成苹果产品 供应的不稳定,因此,苹果并不希望富士康过快地将工厂内迁。她预测在富士康内地新工厂产能上来之前,深圳工厂很可能不会立马缩减规模。
低价抢单担忧
在苹果的订单开始分散后,让台湾地区代工业头疼不已的低价抢单问题,已经高悬于各大代工厂商的头顶。
在眼下各大国际电子厂商陆续缩减代工订单的时候,只有苹果还在源源不断地抛出代工大单,让所有和苹果沾点边的台资代工厂都开足马力生产,这让苹果成为所有代工厂商重点争夺的对象。
在 此之前,一向关系良好的鸿海和广达,就曾因争夺苹果订单“大打出手”。2009年初,广达负责iPod touch业务的资深副总裁Max欧被鸿海挖走,并从广达一口气带走了数十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当时,广达董事长林百里就放出话来,对这些跳槽去鸿海的人 “永不录用”。
据称郭台铭曾经亲口承诺林百里,鸿海不会跨入笔记本电脑代工,而广达也一直是鸿海笔记本电脑连接器最大的客户,双方关系一向十分和睦。
在此之后,广达又把鸿海已经到手的苹果mac book笔记本电脑订单抢了回来,并直接导致了鸿海数位产品事业群总经理蒋浩良被撤换。
IDC(台湾)个人运算经理江芳韵这样分析台湾代工企业之间的压价现象:因为世界主要笔记本代工商都集中于台湾地区,因此厂商之间非常容易探听到对方的代工价格,为了抢回订单,最后几大厂商争相压价,容易形成恶性竞争。
相比之下,在同样代工盛行的面板产业,全球几大面板厂分散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各大厂商彼此之间探听底价并不简单,反倒可以维持较高的利润。
备战圣诞季
苹 果日前将iPad平板电脑的发货时间缩短至24小时,意味着此前遇到的制造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当前,用户只要从苹果官方在线商店订购iPad,无论是 Wi-Fi版还是3G版,苹果都将在24小时内发货。而在此前的几个月内,消费者在订购后必须要等上7天至10天才能发货。
张文慧指出,此前iPad产量偏低是因为一些零部件一直缺货,“苹果的产品对生产工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在iPad面世初期,许多零部件工厂的良率上不去”。
“目前iPad上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各大零部件厂商已经练兵了大半年的时间,零部件工厂的良率已经提高。”张文慧分析道,目前各大苹果零部件厂商产量增长很快,供货稳定,因此苹果得以大大缩短ipad供货时间。
在此过程中,苹果扩大了零部件的采购范围,有更多的零部件厂商为苹果供货,这进一步加快了苹果产品的出货时间。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凯蒂·休伯蒂(Katy Huberty)日前表示,苹果已将其iPad平台电脑的产量提升至每月200万台,并有可能在第四季度将出货量提升至300万台。
事实上,欧美传统的圣诞销售旺季即将到来,各大代工厂已要求上游零组件厂商提高备货量,以备战正在到来的出货高峰期。
|
||||||
早陣子,風塵僕僕,兩星期內走遍新加坡、北京、上海及深圳。由香港到北京的飛機上,看到一篇有關「蘋果皮」的報道,只要套上iPod,立即可變身山寨版iPhone。 發明者是一個30歲不到的內地年輕人,創意無限。 有 機會到深圳,抽空到華強北路,發覺不少與「蘋果皮」概念相似的產品,售價400至800元人民幣,思前想後,決定不買,主要原因是對山寨機發出的輻射及電 池顧慮。山寨及冒牌生產是內地的強項,這其實與幾十年前日本人相像,通過reverse engineering加以改良,成為當今的電子大國,中國會否步其後塵,拭目以待。 京滬律師知識產權生意旺 今次在上海、北 京,碰到不少律師,他們最賺錢的生意,都是知識產權、侵權等事務。中國雖然與歐盟及美國簽訂保護知識產權協議,但被歐美指執行不力。根據歐盟的數字,去年 進入歐盟27個國家的冒牌產品中,64%來自中國,其中包括90%的鞋,81%的電子產品,及72%的服裝以及日用品。 今年初,中國政府打壓秀水街市場及淪為笑話的綠霸事件,都是做一場大show。 除了各式各樣冒牌貨品,讀者可有察覺,上海的浦東機場、北京首都機場,及深圳機場的設計和外貌,與香港機場十分相似,堪稱山寨版香港機場。 |
|
||||||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上週受訪時,表示看淡未來10年經濟,並將鴻海年成長率由30%減半為15%;相反的,郭台銘的弟弟、正崴集團董事長郭台強,近日動作頻頻,先是入主記憶模組廠勁永,8月底,又以中影董事長身分宣布,將砸10億元投資國片。 本刊調查,生產連接器起家的郭台強,還拿下蘋果專賣店Studio A 兩岸三地的設立權,下半年登陸開店,將與哥哥郭台銘的「賽博數碼」在大陸市場正面交鋒,兄弟競爭將白熱化。 郭台強小檔案 年齡:57歲 學歷:中興大學法律系夜間部 家庭:已婚,妻羅玉珍,育有2女1子 經歷:鴻海精密總經理、工商建設研究會理事長 現職:正崴精密、中影董事長 八 月底在「投資台灣」招商說明會上,郭台強以中影董事長身分表示,將投入十億元成立影視創投,以投資電影為主。事實上,早在四年前郭台強以妻子羅玉珍名義, 斥資近三十億元買下中影後,就開始布局電影產業,他還投資導演魏德聖以「霧社事件」為題材的《賽德克.巴萊》,上週才剛殺青。 進軍影視 兩樣情 近 來,郭台強意氣風發,他主導的正崴集團,旗下包括正崴、崴強、維熹等上市櫃公司,預估今年集團營收上看六百億元,每股盈餘超過三元,稱得上科技業績優生。 市場人士表示:「正崴惦惦吃三碗公,這幾年積極朝向『微笑曲線』二端布局,上游整合零組件,下游布局通路,成效逐漸浮現。」 郭台強對外大談投資拍片計畫之際,哥哥郭台銘卻是兩樣情。年初,郭台銘身陷員工跳樓自殺風暴,忙著滅火,上週又表示,鴻海集團未來營收成長目標將腰斬,由原有的每年平均三○%降為一五%,顯現事業正面臨瓶頸。 事實上,三年前郭台銘也曾一頭熱,喊出要投資百億元、開拍百部電影,他首部投資影片《白銀帝國》票房表現不佳,讓郭台銘不得不重新審視影劇產業,評估後認為投資電影的風險太高,因此二○○七年十二月時,悄悄將轉投資的精緯電影公司解散。 爭取蘋果 正崴贏 郭家兩兄弟在電影產業一退一進,隨著雙方集團規模成長,在事業上出現短兵相接競爭態勢。不只如此,兄弟倆在兩岸三地通路上,也將正面交鋒。鴻海集團旗下的賽博數碼,跟年底即將登陸的正崴集團旗下的蘋果專賣店Studio A,將正式開戰。 本 刊調查,郭台強打算大啃「蘋果」,鴨子划水與對方建立關係。正崴去年五月取得蘋果零售通路商Studio A五一%股權,今年六月進一步取得蘋果在上海、江蘇專賣店設立權,不僅直接登陸販售蘋果電腦、iPod以及周邊商品,並看好中國頂級消費市場,納入 iPhone 4、iPad等最新商品,甚至未來不排除與日本等先進國家同步販售新一代的iPod。 更令市場法人注意的是,鴻海爭取年餘的中國Apple Store以及維修服務部分,原本可望於第四季時授權給鴻海,日前也傳出變化,可能改由正崴出線,顯見正崴在通路布局策略上深獲蘋果認可,未來正崴與蘋果在中國的合作,可望持續深化。 兩岸通路 大郭慢 郭 台銘、郭台強兄弟在通路較勁,已非頭一遭。今年四月,郭台銘親自出馬,擠走正崴、創見的「T3聯盟」,順利標下「台北秋葉原BOT案」,隨後郭台銘宣誓大 舉進軍,訂今年為「通路元年」,推出「萬馬奔騰」、「飛虎郵購」等多項計畫,但目前僅賽博數碼與敢創展店進度較快,萬馬奔騰只開店二家,預估明年效益才會 爆發。 郭台強投資Studio A後,未大肆張揚,這一年來在台北、高雄悄悄擴充,已超過三十個點;海外布局部分,Studio A香港第一家店面已成立,而中國部分,Studio A第一階段也會在上海及江蘇設立據點,初期目標訂為十家。郭台強指出,明年底兩岸三地分店數將可達到一百家店。 此外,正崴今年上半年還入股 「彩虹3C」為通路品牌的虹優科技,目前在台灣擁有北中南二十四個實體門市,並與加盟商組成「3C Online服務聯盟」的網路購物平台。今年七月,正崴入主勁永,正式卡位DRAM模組領域,同業分析:「這與正崴後續發展彩色電子書、3G手機等有密切 關係。」 二年不到,正崴光是在台灣地區,就已超過五十個通路據點,速度上略勝鴻海一籌。由於賽博數碼與Studio A,今年底都將在上海展店,引發外界質疑市場重疊、等著看好戲的心態。對此郭台強表示,鴻海與正崴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郭 台強解釋:「鴻海的萬馬奔騰計畫,是藉由員工返鄉創業、設點,達到開店數『遍地開花』成效,而正崴在通路布局策略與鴻海有所區隔。Studio A是將國際品牌包裝成科技產品當中的LV精品路線,初期先鎖定蘋果電腦產品,未來再將成功經驗複製到惠普(HP)、索尼(Sony)、戴爾(Dell)等 客戶上,量身訂做適合的品牌專櫃,所以不會正面衝突。」 怒聲飆罵 弟出走 郭台強解釋得謹慎,與他很「敬畏」大哥有關。郭台銘一九七四年創立鴻海,三年後,二十二歲的郭台強進入鴻海,從基層做到總經理,但兄弟個性迥異,郭台銘霸氣、郭台強謙沖溫和,逐漸在事業上產生歧見。 鴻海老臣就說,郭台銘喜歡游泳,一個人挑戰自己的極限;而郭台強則愛爬山,不僅是自己爬,還喜歡一群人一起,這也反映在二人管理風格的不同。郭台銘管理公司時樣樣要求數據,屬下有功勞,絕對不吝於獎勵,但一旦沒達成目標,被罰站聽訓也是司空見慣。 但郭台強卻不同,雖然也重視績效,但因平日與部屬互動時很親切,只要郭台強臉上失去笑容,屬下就知道該檢討了。但在郭台強擔任鴻海總經理時,郭台銘曾多次把郭台強叫到董事長辦公室訓話,聲音大到外頭都聽得見,這讓郭台強很受傷。 為避免打壞兄弟關係,郭台強選擇離開待了二十二年的鴻海,到正崴擔任總經理。那時候正崴只是一家年營收十七億元的小企業,甚至創立之初,還要跟鴻海分租共用土城老廠房。 一九九七年郭台強單飛,正式接掌正崴,郭台銘還將鴻海不方便做的客戶訂單,轉介給正崴,像當時鴻海已接獲SONY PS2遊戲機訂單,本身不方便再接微軟Xbox訂單,郭台銘就推薦微軟去找正崴。郭台銘曾說過:「留給正崴的都是賺錢的事業。」 貴人兄長 敬又畏 郭台強就這樣帶領正崴從連接纜線開始做大,陸續接獲微軟、蘋果、摩托羅拉(MOTOROLA)、諾基亞(NOKIA)等訂單,逐漸轉型為無線通訊、消費電子整合大廠。然而,過往兄弟情深,卻也因事業競爭受到考驗。 ○八年五月,郭台強找上全球最大IC設計廠高通(Qualcomm)發展電子書,雙方合資成立高強光電,發展新一代顯示器Mirasol面板技術開發與量產,並在桃園龍潭設立四.五代面板廠。在正崴與高通合作後,據傳郭台銘還曾對高通表示:「為什麼不找我?」 郭台強對郭台銘是既尊重又敬畏,他說:「哥哥是我一生最大的貴人。」「他給我空間,讓我有機會來正崴扛起責任,這是對我的肯定。」隨著正崴企業版圖持續擴展,兄弟間的競爭不可避免的不斷出現,商場如戰場,將考驗二人的智慧與雅量。 郭台強事業版圖 |
|
||||||
賈伯斯的一個決定,意外讓一家苗栗的玻璃加工廠翻身,並成為郭台銘的關鍵武器。 iPhone第一代推出前夕,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拿出放在口袋裡的測試機發現,手機表面被磨得亂七八糟,絲毫無法呈現畫面的精緻感,緊急通知研發團隊解決;東找西尋,沒想到,答案就藏在苗栗銅鑼的正達光電。 技術:台灣首家 連虧兩年,今年終獲利 做出iPhone最表面那層玻璃的,就是鴻海集團持股四二%的正達光電。 簡單說,用手指「指揮」手機或是iPad,觸控面板就是傳達手指指令最重要的媒介,而最表面那層玻璃要做到像嬰兒皮膚的細緻,卻又要有鑽石般的堅硬,這就 是正達產品的魅力所在。在iPad和iPhone帶動下,在觸控面板上使用強化減薄玻璃將成趨勢,總經理江嘉斌指出「目前客戶追單不斷,產能很緊。」 元大研究分析,包含蘋果觸控面板供應商宸鴻、勝華科技、鴻海集團的奇美電、友達旗下的達虹,觸控面板廠幾乎都跟正達提貨。這讓正達自去年十一月來,每月營收年成長都超過兩倍,上半年終結過去兩年,每年虧損至少一億四千萬元的命運,轉虧為盈。 正達母公司是做建築玻璃,到了第二代,主修光電產業的董事長鍾志明,藉由面板玻璃的切割和研磨跨入科技業。簡單說,正達的前身就是將玻璃切割研磨再送到面 板廠,附加價值不高。從傳統玻璃要進入面板的領域,為了追趕技術和面板世代(編按:指面板的尺寸越來越大),成立之初一直燒錢,讓正達的股本從八十九年到 九十三年,四年膨脹了四倍。沒想到,投資加速,賠錢的金額也一直擴大。 又要追趕技術又要提升品質,等於一邊跑高速公路一邊換輪子,虧損最嚴重是九十三年,營收不到四億,虧了四分之一的股本,約一億四千萬元。正達最大的問題就是,傳統產業不瞭解電子業規格的高標,造成良率低和退貨問題。 九十四年鍾志明到橫濱看展,他看到展示的手機和筆電很多都是用減薄的強化玻璃,直覺輕薄會是趨勢。現在手機逾兩成都使用減薄玻璃,但是這在當時才剛萌芽,市場不大,採用薄化玻璃的手機也只有摩托羅拉的V3。因此,正達成為台灣首家投入的廠商。 機會:鴻海入股 良率提高,做蘋果生意 這也是鴻海投資正達的主因。握有蘋果訂單的鴻海,預知蘋果日後產品必定需要減薄玻璃,正巧錸德因為投資正達長年獲利不理想而降低持股,九十六年鴻海透過旗下創投順勢入股,也帶給正達一個切入蘋果供應鏈的機會。 蘋果要開發手機,需要一個超薄的玻璃,厚度只有○‧三釐米,幾乎和紙一樣。 算了良率和利潤,江嘉斌開出比一般產品高兩倍的價格,原本以為會被回絕,沒想到對方卻答應了,他說:「這次換我緊張了。」 觸控面板因為必須多次按壓和磨擦,玻璃減薄後還要經過強化、拋光和清洗,面積越大越難做,施加在玻璃的壓力、溫度,拋光的材料,甚至玻璃運送的速度,都會影響良率,算起來有上百種組合。 九十八年良率還在個位數徘徊,眼看著交貨時間步步逼近,鍾志明擔心到打聽好出爐時間,早上六點不是去吃早餐,而是到工廠等看玻璃有沒有破,每天都睡不好。 副總經理黃敏書形容其難度,切入減薄技術,從○‧七釐米到○‧五釐米只花半年就成功,但是要從○‧五釐米減到○‧三釐米,花了一年多才成功,終於在今年四月份,將良率提升到可以獲利的水準。 每次玻璃出爐都會拍照,並記錄缺陷,緊盯每一道製程,用科技業的標準做產品。 他最深的感觸是,一點小疏忽都會影響品質,舉例來說,他們發現玻璃的新鮮度也會影響後續客戶加工,江嘉斌形容,「玻璃有毛細孔是會呼吸的,」如果先切好過一陣子,再送到客戶做加工,很容易因為老化而破損,後來正達就學會,一定等到要出貨才切割。 遇到金融海嘯,當科技業裁員縮減開支,正達反倒將九十七年的研發費用拉高到占比營收一一%,金額比前一年提高了二‧七倍之多,算算過去兩年,每月一開門就是虧損一千多萬元,即便如此,仍不動搖要深化技術。 「反正訂單也不多,正好練兵,」江嘉斌說,同時花了一年時間通過所有觸控面板廠認證,才在今年觸控面板商機起飛時搶下先機。 根據手機業者估算,如果直接跟玻璃廠買超薄玻璃,價格比給正達加工後更貴,加上日本大廠康寧才剛研發這種超薄玻璃,成本比較貴,因此正達的優勢至少可維持兩年,這也是正達的價值所在。 郭台銘投資時,不在乎正達七年虧損達三億八千萬元,找到這門關鍵武器,隨蘋果產品大紅大紫;從最傳統到最前衛,正達也終於在玻璃工業轉型中立下了一個好典範。 |
|
||||||
全球代工龍頭,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一句,「未來鴻海營收成長減半,蘋果產品營收也彌補不了PC產品的下滑。」 如果說,龍頭都得屈服於後電子時代,科技產業成長減緩的事實,那麼代工龍頭一低頭,所牽動的背後整體電子供應鏈大地震,恐怕更令人擔憂。 技術追不到……蘋果、三星自行研發,台廠難切入 平板電腦iPad的出現,成了這個大地震的震央所在。一家今年營收超過三百億元的光電大廠財務長,最近逢人就問這個問題:「以前的小筆電 (Netbook)最少還得用到1G的DRAM,現在iPad一口氣降到256MB,……如果平板電腦變成主流的話,台灣廠商獲利不就一直往下降?」 答案,比你所想的更恐怖。 「平板電腦用的DRAM屬於低功耗的Mobile DRAM,與一般的PC DRAM規格技術不同,」拓墣產業研究所半導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陳蘭蘭指出,這個東西,現在只有三星、爾必達等國外大廠具備大規模生產出貨能力,其中三星更 在市場中占有五成以上絕對主導優勢,而台廠僅南亞科一家今年開始投入研發。 換言之,不是獲利下降,而是根本沒有切入機會。近年來在手持電子產品上扮演重要角色的NAND Flash(儲存型快閃記憶體),同樣是三星的天下。 過去台灣廠商把重點放在技術較成熟、隨機讀寫速度快但容量小的NOR Flash(編碼型快閃記憶體)上,「這樣賺錢比較快。」仕橙3G教室技術總監陳俊宏說,但三星卻寧可忍受虧損,投入研發,結果製造出速度快又可達到 16G、32G高容量的NAND Flash,從而主導了平板電腦的市場。 因此,過去投入大量資源研發,致力打造智慧型手機等手持裝置一條龍產業鏈的三星,因為掌握了最關鍵的技術,是到目前為止,唯一可以做出足以與iPad相提 並論的平板電腦Galaxy Tab,一上市就獲得美國三大電信業龍頭青睞,搶著拉攏它對抗蘋果,當中的零組件,台灣業者根本沾不上邊。 這意味著,蘋果與三星的崛起,幾乎壟斷了平板電腦裡的關鍵零組件,過去依賴Wintel(微軟加英特爾)架構的台灣PC零組件業者,面對平板電腦這個未來高速成長,目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美日韓大廠吃乾抹淨。 「現在或許看不出差異,因為筆電與PC市場還在持續增長……,但一個是高速成長(指平板電腦),一個已經進入低速緩坡(指筆電與PC),」一家國內金控投顧副總經理提出警告,台灣電子產業的競爭力已經隨著產品的改變快速流失。 根據高盛的報告,過去兩年紅透全球,被視為是刺激筆電市場成長最強力道來源的小筆電,去年出貨量約三千四百萬台,今年原本預計可以再成長二四%,達到四千 二百萬台的樂觀數字,在iPad問世以後,立刻出現明顯的衰退,成長率大幅下修到七%,全年預計只有三千六百萬台的量。 拆解一台iPad與小筆電,這個恐怖的秘密就藏在其中。 零組件用不到……不裝軸承、光碟機,需求縮減 面對平板電腦只剩下一片觸控玻璃的輸入介面,許多傳統筆電的零組件用量不是大幅縮減就是整個消失。 以軸承(Hinge,或稱樞紐)為例,這是連接螢幕與底座、讓筆電「腰桿挺直」的必要零件,全世界有超過七成的筆電軸承是台灣製造。若根據高盛的報告,明年有一千一百萬台小筆電會被iPad等平板電腦所取代,這就等於讓台灣少了七百七十萬組出貨量的生意。 光碟機也是一樣。過去被視為是筆電的重要儲存裝置,在網路通訊越來越發達,所有資料都往雲端上走的趨勢下,新的手持式裝置已不再需要仰賴這種外接式工具,相關廠商只能固守既有的PC陣營,對於平板電腦只能望洋興嘆。 台灣搶到的……缺主導權,只能爭低利潤零組件 至於被所有分析師力拱的iPad概念股,除了觸控題材之外,台灣能搶食到的,就只有電池、PCB(印刷電路板)、被動元件、驅動IC等利潤相對低的非關鍵 零組件,「扣除掉製造與組裝,這些加起來不過占總成本的一五%,」陳俊宏說。而且,每一塊都有諸多競爭者,不像三星在關鍵零組件上還能擁有絕對主導性的優 勢。 「仔細算算就會發現,搞了半天大家吃的不是蘋果,而是用蘋果皮榨出的果渣泥,」筆名「總幹事」的投資部落客黃國華在其新書《鈔票的重量》中毫不留情的批評。 面對一個由蘋果加三星所帶動的、快速興起的全新市場,台灣的零組件供應商已無法像過去一樣,坐在原地等著接訂單,如果繼續停留在過去賺製造採購錢的思考上,沒有把腦袋跟著轉過來,恐怕就只能跟著Wintel一起沉淪。 延伸閱讀:平板電腦關鍵肥肉,外商才吃得到項目:NAND Flash 功能:啟動開機與儲存資料 供貨廠商:三星、東芝 成本占比:11.4% 項目:觸控模組 功能:控制觸控功能 供貨廠商:德州儀器、三星 成本占比:11.25% 項目:Wi-Fi/藍芽晶片、3G晶片 功能:無線上網 供貨廠商:博通、英飛凌 成本占比:9.5% 項目:CPU與晶片組 功能:處理與運算 供貨廠商:蘋果設計,三星代工 成本占比:7.5% 項目:Mobile DRAM 功能:記憶資料 供貨廠商:三星、爾必達 成本占比:2.8%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MoneyDJ理財網 |
||||||
|
||||||
去年,《今周刊》專訪正達,它只是一家月營收不到一億元的玻璃加工廠;今年,再訪正達,卻已是一家月營收逾三億元,單月出貨高達五萬片的觸控玻璃廠。 在關鍵兩百天裡,究竟它是如何成功拿下蘋果訂單,且讓Google聞名前來?
撰文‧賴筱凡 九月二日,在苗栗縣銅鑼工業區裡,一名打扮輕便,只著簡單襯衫、牛仔褲的年輕人,正在公司裡忙著接待國外來的客人;這是他近期少數能停留在台灣的時間,因為在大陸的工廠正如火如荼地擴產,他是鴻海轉投資子公司,正達國際光電的董事長鍾志明。 難得現身的鍾志明,在招待客人的空檔,簡單用一句話談了他對正達大躍進的看法,「多虧大客戶與鴻海的幫忙。」不喜居功的鍾志明,今年才四十歲出頭,卻深獲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青睞,他沒有什麼成功的祕訣,追隨父親鍾榮華而繼承家中的玻璃事業後,就是挽起袖子帶頭衝,在正達一度處於倒閉邊緣時,始終沒有放棄。 受金融海嘯影響,去年訂單大幅縮減,在最關鍵的兩百天裡,鍾志明帶領正達員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研發嘗試,直到蘋果點頭,把iPad與iPhone 4訂單雙雙給了正達。
一看瑕疵就知道問題
挑戰○.四釐米的不可能 隱身在苗栗縣銅鑼工業區的正達,沒有金碧輝煌的大廳擺設,更沒有雄偉的大樓建築,不明所以的人一定會好奇,一家股本只有十五億元的公司,做的是玻璃加工,哪來的本事奪得所有人都垂涎的蘋果訂單?也讓鴻海、宏達電爭相投資? 答案很簡單,正達掌握的正是觸控面板最上游的關鍵領域:ITO導電玻璃。 時間回到去年六月,那是金融海嘯餘波蕩漾的時節,原本寄望Windows 7能點燃觸控風潮,卻被金融海嘯冷水一潑,訂單量銳減。「那時候沒有擴產計畫,更別說有訂單壓力。」正達總經理江嘉斌回憶,雖然狀況已不像二○○四年連一張訂單都沒有那般慘烈,但也讓正達在去年虧掉一.五七億元。 那是一段各大電子廠都勒緊褲帶過生活的日子,連面板二虎友達、奇美電,也合計大虧逾一五○億元,正達的表現並不比別人優異,但幸運女神卻挑上它,選在這時候降臨。 「他們要我們減薄,做出○.四釐米的玻璃。」江嘉斌口中的「他們」,就是選中正達的「幸運女神」——蘋果。 這對於正達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玻璃一做薄就容易破,更何況是要挑戰跟隱形眼鏡厚度一樣薄的○.四釐米,薄度不到過去他們做一釐米玻璃的一半。
已居蘋果供應鏈關鍵地位 下一步 要讓出貨量再倍增而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從製程到設備,都必須遵照客戶的指定。」過程中任何一個要素的更動,都可能造成品質變異。 但他們還是得做,別無選擇。 光電背景出身的鍾志明仔細研究了一遍又一遍,「可以做,有機會。」過去十四年來,正達已從家用玻璃轉型投入工業玻璃,減薄與化強是正達的兩大強項,在○四年的谷底,正達都撐過來了,現在「幸運女神」已捧著訂單上門,只要能突破研發瓶頸,沒有道理不做。 於是,正達開始動了起來,他們得先從把玻璃厚度減薄至○.五釐米做起。在開始研發的前兩個月,蘋果甚至還派人到正達的廠房裡駐點,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盯,就是為了確保每個細節都在掌控中;郭台銘常掛在嘴邊的那句「魔鬼藏在細節裡」,正是最佳的寫照。 然而,頭兩個月都沒有良品產出,幾乎要把研發人員逼上絕境,「就算薄度已做到○.五釐米,可是只要進到洗片機後有刮傷,就不合格。」蘋果完美的要求,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蘋果執行長賈伯斯更是以挑剔的審美觀聞名,如果賈伯斯將iPhone 4放到口袋,拿出來卻是一片刮傷的鏡面,追求完美的賈伯斯怎麼可能忍受。 為了要不停嘗試,正達的產線幾乎沒有停過,有的時候玻璃出爐時間在半夜,鍾志明也會要求員工把做出來的玻璃留下來讓他看,即使一出爐就破了,他也得看過碎片。「他是做到光看碎片就知道怎麼破的。」在江嘉斌口中,從小就與玻璃為伍的鍾志明,對研發投入的程度之深,是其他研發人員難以媲美的境界。 當時,鍾志明所堅持的信念只有一個:「等到不會破的時候,就有機會。」不過,問題又來了,因為即使玻璃產出時沒破,卻可能在冷卻後熱脹冷縮,隔日一早只見滿地碎玻璃,「這表示良率還不夠好。」江嘉斌說,為了讓玻璃薄度達到○.四釐米、不刮傷、不碎裂,正達不斷嘗試,反正因為訂單少,生產線空著也是空著,直到所有問題都解決的那一刻,已經是兩百天過去了,他們才算真的拿到這份由蘋果掛保證的訂單。 成功擠進蘋果供應鏈窄門後,正達成為蘋果的觸控面板供應鏈上游,不論勝華、宸鴻、奇美電的觸控面板,都得向正達下單拿ITO玻璃,完全發揮了位居產業鏈關鍵地位的效用,更讓已投資三年都還沒賺到錢的郭台銘,揚眉吐氣。 然而,正達並未以此為滿,不論是在iPad或iPhone 4,正達做的都僅只是觸控面板裡頭的那一塊導電玻璃,最外層保護用的玻璃卻仍握在藍思、富士光學等外商手上。 「不是正達沒有能力做那一部分,我們已經在努力。」江嘉斌話講得保守,但拆解iPad與iPhone 4後會發現,最外層的玻璃其實只要多了噴漆、開模等手續,而這些玻璃加工對正達來說,絕非難事。 於是,正達開始加緊腳步投入研究開發,雖單靠這一塊導電玻璃,就已讓正達這家玻璃加工小廠起飛,成為鴻海鞏固蘋果訂單的重要堡壘,但正達若要持續壯大,就得朝搶下外層玻璃的方向挺進,對蘋果的出貨也將馬上倍增。 如今,正達不僅在苗栗與深圳有生產線,奇美電加入鴻海陣營後,正達也順勢租下奇美電的廠房,打造六代線規模的玻璃加工生產線,甚至鴻海於重慶布下重兵後,正達也將隨之前進成都,力挺奇美電執行長段行建要拿下觸控面板第一的決心。
蘋果掛上保證 Google陣營也找上門有了蘋果訂單掛保證,讓有意加入平板電腦戰局的Google陣營,也找上門,可見正達已不是昔日苦蹲苗栗的玻璃加工小廠。 當去年正達首次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他們把目標放在積極轉盈,當時正達興櫃股價只有三十元,每月營收不到一億元,現在每月營收超過三億元,正達股價自然也倍增至七十元,受到市場高度矚目後,鍾志明仍舊謙虛:「我們還沒成功。」因為對鍾志明而言,正達在還沒轉盈、對股東有交代前,他都還要更努力。 話畢,鍾志明轉身離開,他得馬上趕赴深圳生產線坐鎮,為股東衝出最大利益。正 達 Profile 成立:1996年 董事長:鍾志明 總經理:江嘉斌 資本額:15億元 主要業務:生產導電玻璃,減薄、化強等玻璃加工 近3年營收表現: 讓賈伯斯買單 請你跟我這樣做 1.展現實力 從0.7釐米到0.3釐米,用研發實力證明他們可以。
2.絕不鬆懈 研發專注度高,連董事長都親自緊盯產線。
3.高度配合 台灣、大陸兩地產能全開,就為支援蘋果訂單。 |
|
||||||
全球排名第五的石英元件廠晶技,沒有龍頭光環,更沒有比別人強的議價能力,卻能擊敗前四大日廠,讓蘋果將其從二線供應商提升至一線,晶技靠的不是別的, 正是他們要落實到 每一位員工骨髓裡的「S」級客戶服務。
撰文‧賴筱凡 攤開蘋果概念股中,晶技向來是榜上有名的台廠,它做的不是頂貴的零組件,而是一顆新台幣幾十元的石英元件;更不是全球前三名的石英元件廠,而是排行老五的石英元件供應商;但晶技卻有本事從原來蘋果的二線供應商,擠到一線供應商的位置。讓蘋果願意買帳的最重要關鍵,不是別的,正是晶技的「S」級客戶服務。
摸透大咖客戶的需求
提供S級專屬服務 一踏進坐落在桃園縣平鎮工業區靜僻鄉間,台灣最大石英元件廠晶技的辦公室大廳,會發現總經理室就設置在一旁,身著簡單的白襯衫,晶技總經理林萬興端著茶杯就這樣走了出來。他這周輪到在台灣上班,台灣、大陸都設有工廠的晶技,讓林萬興與哥哥、晶技董事長林進寶得兩頭跑,一周在台灣、隔周就在寧波廠辦公,未來還得將戰線拉到重慶去,因為他們的重慶新廠正如火如荼地在興建。 有別於目前全球前四大石英元件廠的保守,向來以謹慎著稱的晶技,居然選在此時擴產,大舉在浙江省寧波市與桃園縣平鎮市分別增加二十四條及十條生產線,如此轉變的關鍵,就在金融海嘯衝擊下,四大日商無一倖免地出現虧損,唯獨晶技當時的謹慎策略起了作用,讓晶技去年營收持續向上成長至七十七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賺進二.七五元,今年甚至要挑戰突破百億元關卡。而讓晶技得以一枝獨秀的,正是林萬興引以為傲的「S」級客戶服務。 所謂「S」級客戶,意即超級(super)客戶,能夠表列在晶技「S」級客戶名單的,都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廠,諸如蘋果、宏達電、華為等,都在這「S」級客戶之列,不僅每個客戶有專屬的專案負責人(account manager),二十四小時都得待命,有時像蘋果這般超大咖客戶,林萬興更是自己跳下來盯,從設計研發、生產、交期,都要以「S」級客戶的需求為第一優先。 通常「S」級客戶都會有未來一年的產品藍圖(roadmap),提供給供應商每一階段的訂單預估,「可是你不能期待每件事都會按照產品藍圖走,尤其產品上市後,訂單預估更是隨時都在變。」像是iPad、iPhone 4今年上市以來,全球熱銷到缺貨,供應商更是被追著跑,不只產能要跟上、交期都要更靈活。 這就是「S」級客戶最難伺候的地方,你永遠都無法預料到下一刻他會開出什麼要求。
掌握品質 才能談服務 具備S級研發 領先客戶「所以,對付『S』級客戶,你就要有total solution(完整解決方案),要有各種配套。」理論上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很不容易,以蘋果為例,下面負責代工組裝的ODM廠太多,iPhone 4與iPad在鴻海組裝,但MacBook、iMac等產品卻是廣達代工,產品設計的階段要與蘋果窗口接洽,到生產階段卻要與代工廠合作;面對龐雜的客戶結構,林萬興須將負責「S」級客戶團隊的每位工程人員,都訓練到有獨立作戰的能力。 因為,晶技的客戶分散在各大不同領域,有的是NB廠,有的是智慧型手機客戶,還有近年積極開拓的車用市場。供應給NB廠的產品還算穩定,頂多是NB功能增加,規格大同小異;但智慧型手機的規格更多,要整合的功能也更多樣,以晶技一周送往客戶的樣品就高達一、兩百款來說,每位工程師都要能站到第一線去面對客戶。 不過,這對三年前的晶技來說,要架構起如此龐雜的客戶服務系統,根本就難以辦到,「那時候工程師不夠,什麼都不能做。」對比在二○○七年以前,晶技還只有七十位工程師,近三年來,晶技大舉招聘人員,現在光是工程師就有兩百位,就是為了建置出更完善的客戶服務系統。 若要服務好所有「S」級客戶,勢必得砸下大量人力成本,「我們的策略很明確,就是八十、二十策略,力求八○%的營收來自前二十大客戶。」林萬興說,這樣規畫的用意,就是希望能火力全開,聚焦在「大咖」客戶的身上。 另一方面,晶技也得在研發上扎根,「要是沒有好品質為前提,根本不用談服務。」所以,晶技不斷地在新產品上推陳出新,將石英元件越做越小,晶技目前雖然不是全球第一的石英元件廠,但是在研發工作上卻從不鬆懈,而研發關鍵只有一個,「你得去看客戶要的是什麼。」營運高彈性 無懼突發危機搶S級訂單 「扮豬吃老虎」所以,林萬興從來不等客戶開口,像蘋果這樣走在消費電子流行尖端的廠商,要的東西一定要是最新的,包含產品趨勢走向小型化,給蘋果的產品一定要是最小的、精密度最高的,唯有滿足蘋果這位「S」級客戶的各類需求,除了讓晶技的產品跟上蘋果的腳步,將質量做到最好外,還得要有最具彈性的交期。 「一直從2520、2016到1612(石英元件規格),他們要什麼,我們很明白,都是先開發起來等他們。」林萬興得意地說,消費電子生命週期短,如果等到客戶開口再開始研發,一定跟不上「S」級客戶的腳步。 不過,並不是每件事都盡如人意,像蘋果要求的1612,就不是晶技每條生產線都能適用量產,因此,在林萬興的腦袋裡,隨時都有一套計畫可應變,「雖然無法每條產線都能做1612,可是我的產線可以改,這就是配套,萬一『S』級客戶要求超出forecast,我就要有計畫來配合調整。」對於訂單大增帶來的問題,被林萬興稱之為「happy problem(快樂問題)」,比起品質不佳帶來的問題,訂單暴增要產能,顯然是相對快樂的問題,「別人不一定有這麼正面的心態,很多同業聽到客戶要pull in(拉貨)時,第一反應是『沒辦法』,要pull out(砍貨)時,一定大呼『不行』。」但晶技不一樣,這些問題看在林萬興眼中,都有很好的解決方式。 笑稱自己處在「弱勢產業」的林萬興說,唯有這樣做,「S」級客戶的訂單才會源源不絕地湧進,全球排行老五的晶技也才能打敗日廠,成為擄獲蘋果青睞的石英元件廠。 晶 技 Profile 成立:1983年
董事長:林進寶 總經理:林萬興 (右圖) 資本額:29.67億元 主要業務:石英元件及石英振盪器 近3年營收表現 讓賈伯斯買單 請你跟我這樣做 1.以客為尊 獨創「S」級客戶服務,一切都以蘋果為第一優先。
2.保持彈性 隨時準備20%產能的彈性, 全力支援蘋果出貨。
3.研發領先 研發永遠跑在前面,抓住蘋果要什麼。 |
|
||||||
新普法說會上,談到下半年景氣,新普董事長宋福祥說,好在有蘋果的iPad來彌補NB市場的衰退。 由於NB電池價格持續下滑,未來成長可能都需要依靠iPad等新產品來挹注。 本身也是蘋果迷的宋福祥,用過蘋果產品之後,對未來充滿信心。
撰文‧黃智銘 我們和客戶都簽有保密協定的,蘋果的東西我不能多談,但是以消費者來說,用過蘋果的產品之後,我懷疑誰能和它競爭。」新普董事長宋福祥邊說邊從他辦公室桌上拿出一台iPhone 3GS,最近他才加入蘋果一族的行列。
不靠低價搶單 躋身iPad最大電池供應商宋福祥說,「這麼好看、好用的東西一定把其他對手打死。」事實上,早在宋福祥成為蘋果一族前,他就已在業績上成為「蘋果迷」,投入全副心力來爭取這家成長最快的客戶訂單。 新普過去搶單從來就不是靠低價,因為擅長生產流程管理,所以總是可以替客戶安排約三成的彈性產能。另外新普自己設置國家檢驗等級的實驗室,所有客戶新產品都可以在新普內部測試,加速上市的時間。 時間拉回到一年以前,一批訪客在宋福祥帶領下,參觀新普位於江蘇省常熟市的新廠,當時訪客都對整座工廠有近半生產線空置感到訝異,訪客都猜測新普一定是拉到大客戶,大訂單即將到手,才會預留這些產能來應付客戶需要。面對大家的詢問,宋福祥堅持不肯透露半點訊息,直到後來產品上市答案才揭曉,原來這都是為了大客戶蘋果保留的產能;而這張大訂單就是今年四月起,蘋果最熱賣的iPad產品。 事實上,新普與蘋果的合作可以追溯到PowerBook時代,當時新普負責這款高階商用電腦的電池訂單,而對手順達則拿到商機較大的消費機種iBook電池訂單。在蘋果NB電池訂單分配上,新普數量原本遠遠不及順達。在一次法說會上,當新普被質疑在蘋果訂單上不如順達,但沒多久,宋福祥就陸續透過私募,引進了蘋果最重要的兩大NB代工廠──廣達與鴻海,並成功切入蘋果消費機種供應鏈。 同時,新普更全力配合蘋果的需要,蘋果為了預防旗下產品電池起火事件再度發生,決定將全系列NB產品改採鋰聚合物電池,而不是主流的鋰離子電池。當時,這種鋰聚合物電池沒有標準產品,所以對電池模組廠的設計能力是一大考驗,如何在有限空間,讓最多鋰聚合物發揮功效,才能滿足現在對於NB長效使用的需求。 這時,新普重金投資的實驗室就發揮了強大功能;如果沒有一座高標準的檢驗實驗室,客戶對於新開發的產品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認證。新普大舉縮短認證時間,對客戶來說就是提高生產流程效率,幾次機種轉換之後,新普就開始超越對手,成為提前出貨的第一選擇供應商。 這樣的服務精神今年陸續獲得豐厚的回報,首先是在蘋果產品中最大量的MacBook上,新普不但打破過去由順達一家獨吃的局面,今年甚至可望成為蘋果最大NB電池供應商。 在iPad部分也是如此,雖然平板電腦看似平凡,規格、技術上也都屬於低階技術,但過去之所以其他品牌的平板電腦都宣告失敗,無法做到輕薄、長效能就是兩大關鍵因素。新普的團隊費盡心思,最後終於在iPad輕薄的體積中,塞下能維持十小時運作的電池容量。
吃苦當吃補 不以此為限 放眼動力電池除了技術、規格之外,iPad開發的最大問題是,還要面對蘋果的「任性」,這才是對當時所有iPad供應商的最大考驗。iPad這項產品歷經二年的開發,原來蘋果有意在去年初就推出,但為了追求完美,上市時間一再延宕,直到今年第二季才登場。這期間,新普還是讓產能及開發人員待命。宋福祥說,等待絕對是值得的,接蘋果訂單也等於是練功。有了這些經驗,現在幾乎所有有意推出平板電腦的廠商都找上新普。 儘管飽受蘋果「淬煉」,宋福祥仍十分佩服蘋果精神。「他們每次推出的產品,就是要在市場上引發一場革命。」所以,為了效法這種精神,新普這幾年也把重心從NB慢慢轉移到動力電池上。宋福祥說,他看好中國市場會是電動車最快普及之處,而動力電池,是他未來十年最重要的事業。 新 普 Profile 成立:1992年
董事長:宋福祥(右圖)
資本額:15億元 主要業務:NB電池、動力電池 近3年營收表現 讓賈伯斯買單 請你跟我這樣做 1.彈性生產 幫蘋果準備好額外的產能。
2.快速測試 投資成立國家等級檢驗實驗室, 加速產品上市時間。
3.強強連手 結合代工大廠鴻海、廣達,打群架搶訂單。 |
|
||||||
當你的老闆變成嚴厲的「賈伯斯」,當你的客戶變成追求完美的「賈伯斯」,你如何讓他甘願從口袋掏錢買單? 台積電前人資長李瑞華,用台廠搞定蘋果的精神,淬煉出你我必學的三堂課,讓人人都能搞定心中的「賈伯斯」。
撰文.賴筱凡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的老闆是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如果你的客戶是賈伯斯,如果你的保單、產品是要賣給賈伯斯,你有沒有自信搞定他? 千篇一律的黑色上衣、牛仔褲,戴著銀色金屬框眼鏡,這就是賈伯斯,鮮明的個人特色,再簡單不過,就如同他對蘋果產品設計的要求,但賈伯斯對產品內容、細節卻吹毛求疵到極點。然而,在一台iPad成本中占不到二○%的台灣廠商,總能用最好的服務、最尖端的技術、最有系統的管理方式,讓賈伯斯願意買單。 所以,只要你能複製台廠的精神,強化台廠爭取蘋果訂單的每個細節,通過「蘋果的淬煉」,人人都可搞定賈伯斯。 看在台積電前人資長李瑞華眼中,台廠的精神絕對可以落實到每個人,曾在通訊大廠朗訊工作過的他,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相中,從朗訊挖角到台積電,至今在台灣、大陸大學裡開課,不但熟知跨國企業文化,更了解兩岸人才素質差異。
第一課:隨時待命
讓你的客戶滿意到閉嘴 像蘋果之於台廠這樣的關係,其實並不局限在科技產業,凡是競爭激烈的產業,金融、傳產也都會面臨到相同的國際競爭,因為在全球化的框架下,跨地區、跨文化的競爭,當你行經許多國家,感受也就越強烈。「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滿足客戶的每個需求,不然,就得把位置讓出來。」看遍各國人才,李瑞華很明白,只有讓客戶滿意才是王道。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或許你得二十四小時待命,就為了不漏接客戶的任何一通電話;或許你得從台灣飛到大陸去,就為了解決一個零組件不相容的問題;或許你得放棄所有的休假,就為了客戶只有周末有空開戶、聊保單、看房子。 所以,「蘋果的淬煉」第一課,沒有訣竅,就是讓你的客戶滿意地閉嘴。
第二課:敢於不同 受制上游 反創出特有模式在不到二○%的淬煉裡,能擠進這個贏者圈的供應商,大部分生產的不是獨創零組件,也沒有像三星一家獨大的議價能力,他們多數隱身在小工業區裡,卻都能搞定他們共同的大客戶賈伯斯,靠的就是差異化。 「除非你往更上游發展,要不然你就得做出差異化。」站在李瑞華的觀點,身在職場的每一個人,如果你拿不出比別人更好的能力,你就得想辦法同中求異,舉例來說,每一位基金理專銷售的幾乎都是相同的產品,你能不能提供更特別的服務?這就是差異化的致勝關鍵。 對於蘋果這些供應商來說,他們做到的正是在各方面的差異化,你可以在研發實力上投資,讓產品良率比對手好,你可以在服務、交期上,做到讓蘋果更滿意,「最不得已的情況下,沒辦法做出差異性時,才考慮cost down(殺價)。」所以,今天如果你的老闆是賈伯斯,你能不能在十個同事之中,做出你的差異性,即使是最基本的文件格式,甚至是簡報時的風格,凸顯出差異性,如何能擁有更特殊的差異能力,讓台廠搞定賈伯斯的精神再演進。這就是「蘋果的淬煉」要教的第二課:差異化。
第三課:智取而不力敵 work hard不如work smart 正達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不斷努力嘗試學習,任何事都是有可能,放到每個人身上,其實就是要你多用腦袋思考,如何才能靠著不斷學習推進,讓自己工作得更聰明。 「其實台灣人的特點是刻苦耐勞,但世界運轉到二十一世紀,大陸靠著work hard(努力工作)已經追上來,台灣人得work smart(聰明工作)。」李瑞華說,隨著大陸經濟起飛,用勞力來賺取報酬,台灣人已經不能與大陸人匹敵,台灣人必須要像歐美人一樣,學會如何用智慧來工作。 「力拚」的年代已經過去,台灣靠著勞力加工創造一九七○年代的經濟奇蹟,但現在後有追兵,大陸苦學的精神,絕對不比台灣差,台灣人得學著「智取」。 「別人要來搶我們的飯碗是很正常的事,你必須學會的是搶更高階的飯碗。」從李瑞華的角度看,大陸廉價勞力的競爭性已經大大提高,光是從近幾年來,大陸科技廠急起直追,就可見到端倪。 因此,在這場世界級的競爭開賽下,你必須把每位客戶、每張訂單、每位主管,都當成追求完美的賈伯斯,用台廠「蘋果的淬煉」精神,找出自己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因為這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而不是短暫的百米賽跑。」你必須將心態、體力都調整到最佳狀態,就像晶技將服務「S」級客戶的思想,深植進每名員工的骨髓裡,確實貫徹台廠「搞定賈伯斯」的精神,才有機會在這場競爭中勝出。 |
|
||||||
正當iPhone4在中國熱賣而一度缺貨,一款能把iPod Touch變成為iPhone的﹁蘋果皮520﹂,則搭上這趟順風車,已經開始進行全球預售。這款在網路上暴紅的產品,是顛覆性創新,還是山寨模仿? 撰文‧林宸誼 在中國的十一黃金周,位在廣東深圳的天虹商場,擠滿人潮;許多人圍在手機攤位前,目不轉睛地看著老闆像變把戲似的,把原本聽音樂用的蘋果iPod Touch,裝進一個黑色套子,然後在螢幕上按了幾下,沒多久就傳來了客服人員甜美的聲音:您好,需要什麼幫助。讓蘋果迷簡直不敢相信,iPod Touch竟然成了能打電話的iPhone! 因iPhone太貴想出的創意關鍵就在﹁蘋果皮﹂,外形類似手機的保護套,裡頭配有內置的通訊模組,具有SIM卡槽、聽筒、麥克風、電池與天線;除了沒有 鏡頭、不能上網外,其他功能與iPhone一樣。 ﹁蘋果皮520﹂的原創者,是一對來自深圳的二十多歲兄弟;弟弟潘泳是主要的技術開發者,哥哥潘磊則負責宣傳推廣。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不等﹁蘋果皮520﹂上市,山寨版的﹁蘋果皮﹂早已經充斥在深圳的電子商場與淘寶網;光在淘寶網上,就有三百三十個賣家,宣稱代理或是 預訂﹁蘋果皮520﹂的資格;這個被中國網友封為﹁最具創意的『山寨』﹂,也被﹁山寨﹂了。 ﹁我以弟弟的創意為榮。﹂潘磊表示,潘泳從小到大就是個破壞狂,不管是電視機、電風扇,甚至是電腦、DVD播放器,都被拆解過,然後又裝了回去。 ﹁第一次接觸電腦是在初中。﹂潘泳說,當時做生意的父親給他買了一台電腦,從此就迷上網路遊戲。高二時因為遊戲帳號被盜,﹁一怒之下決心要當駭客。﹂一年 多之後,就能輕易改變網咖的計費系統,也就是說可以上網而不用交錢,﹁結果當然沒被發現。﹂潘泳搔了搔頭不好意思地表示。 潘泳表示,大學時最大的夢想,就是能擁有一台iPhone手機,﹁但價格太貴。﹂他曾在淘寶網上買了一台二手iPhone,用不到一周螢幕卻壞了;接著他 上eBay向一名美國賣家購買,沒想到卻被騙走人民幣兩千多元。 大學剛畢業的潘泳,在深圳一家電子公司找到一份工作,某一天經過電子商場,發現櫥窗裡的iPod Touch,從外觀到功能,與同期推出的iPhone相差無幾,唯一的差異是不能通話和發簡訊,﹁如果把這兩項功能補上,不就可以當成iPhone使 用?﹂潘泳把這樣的想法告訴哥哥潘磊,潘磊除了支持,還鼓勵潘泳不妨買個iPod試試。 二○○九年四月潘泳花了人民幣二千多元,買了一台十六G的iPod Touch水貨,還從二手市場買來電烙鐵等工具,開始他的實驗;然而學軟體出身的他,連電路圖怎麼畫,甚至電阻、電容都弄不明白,就靠著一點一點自學完 成。讓潘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拿電烙鐵焊接時一不留意,燙到左手大拇指,他趕緊沖水降溫,但還是起了一個大水泡,整整持續了兩周才消失。 ﹁所有資訊都在網上搜的,沒有買一本書。﹂潘泳表示靠Google找到不少國外的工程師幫忙,而這些工程師也透過通訊軟體,毫無保留地傳授,幫他解決不少 技術難題。 只是白天既要上班,晚上下班後又要編寫軟體,尋找各種材料,潘泳索性在○九年十二月把工作辭了,搬到姑父的舊倉庫專心研發。在廣東江門的哥哥潘磊,不時會 到深圳看看潘泳的狀況,後來拒絕不了弟弟的請求,決定與弟弟一同創業。 ﹁光是買零件就花好多錢。﹂潘磊表示,大部分電子零件因為都不零賣,他們只好一打一打地買,像是買一個電阻,就要花上十倍的價錢,﹁這段時間投下去的錢, 至少超過人民幣十萬元。﹂潘泳表示,這些錢都是他和潘磊在工作時存下來的,不夠,只好再跟家裡借。 還沒量產 仿冒品搶先上市今年七月,﹁蘋果皮﹂大部分技術難題已經解決,可以進行通話和發簡訊的功能。兄弟倆決定試探一下市場反應,製作了六十九秒影片放在網路上, 引發熱烈討論;兄弟倆因為憂心﹁是否侵權﹂而沒有量產時,山寨版的﹁蘋果皮﹂,卻搶先一步在市場流竄。對這樣的結果,潘泳表示﹁很生氣但卻無可奈何。﹂﹁ 我們還是希望產品走上正途。﹂潘磊苦惱地說,除了請美國一家公司代為申請專利,也諮詢過不少律師,但沒有人能告訴他們明確的答案。 有國外媒體從美國專利與商標局公開資料上查到,蘋果公司早在今年年初,註冊了一項名為﹁附件接收器﹂的設備專利,主要內容是通過附件為iPod Touch增加電話功能。擅長智慧財產權的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陳世杰指出,如果蘋果公司早已向中國申請﹁附件接收器﹂專利註冊,潘氏兄弟恐怕會涉及侵 犯蘋果公司的專利。 細心的潘磊為了保護弟弟,這位二十五歲的男孩,把所有對外公開的資料都寫上了自己的名字,﹁如果蘋果真要告我們,我也認了,只希望不要傷害我弟弟。﹂潘磊 淡淡地表示。 十一黃金周,潘磊與潘泳已經從深圳回到老家河南信陽;心裡卻還掛念著﹁蘋果皮﹂,從開始到現在,他們還沒有從中賺回一塊錢,因為山寨產品早已經搶先開賣。 看來蘋果皮的商機再大,兩兄弟徒有創意,恐怕目前還很難吃到口! 潘 磊 出生:1985年 現職:衍生科技負責人 學歷:河南黃河科技學院裝潢設計系 經歷:室內設計公司 潘 泳 出生:1988年 現職:衍生科技研發 學歷:河南黃淮學院軟件開發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