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食大茶飯 4萬都殺 周顯

1 : GS(14)@2015-01-27 15:25:1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有一名朋友,想當金融中間人,賺大錢,食大茶飯,於是,她找到了一宗生意,就是有一家上市公司想借幾億元,當然了,這其中有覑很大的難度,因為抵押的資產不夠「秤」,否則這名債仔去找匯豐銀行就可以了,何必去找中間人呢?

這名朋友找到一名親戚,這人據說和外國的基金十分熟悉,說很有把握可以問基金借到這筆大錢。但是,要找外國的大基金去借錢,必須依正手續去辦,幸好這個親戚懂得寫計劃書,以向外國基金申請這筆借款。世上並沒有免費午餐這回事,要請這個親戚寫計劃書,自然要花錢啦,收費只是8萬元,先付一半4萬元。相比起借6億元這筆大錢,這當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錢啦。

就在這時,那名朋友同我談起了這件事,我的回應是﹕「我可以寫擔保,這宗所謂的deal,結果就是你的親戚的目的,就是為了賺取4萬元。」

她驚說﹕「纒!這可不是騙人嗎?」

我說﹕「這不算是騙呀,你親戚的確認識那些基金,也的確是寫了貸款計劃書,亦的確是把計劃書交到基金的手上,但是那些基金不批准,又有什麼法子呢?」

她說﹕「那我應該怎麼辦?」

我說﹕「這很簡單,若那個親戚把2萬元分給你,你便繼續把這場戲演下去,若他不付錢,那就要告吹。」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508

兩套投資策略 帶挈散戶食「小茶飯」 黃國英

1 : GS(14)@2015-04-15 17:28:06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1893\r\n上周談到,Research Affiliates的許教授,提出了三個要點,去分辨一條「發達天橋」,是否只是挖掘統計數據的產物,還是有其可信度。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提供天橋和背後證據者,是否相對獨立,和具備足夠的技術去研究。\r\n \r\n巴菲特有謂:「別問你的理髮師,你是否需要剪髮。」舊時的決勝因素,多由不涉商業,搞學術者研究所得,再被勤力的「用家」發掘,經歷時間沉澱,較為見效。相比之下,現時券商競爭環境異常劇烈,為求搶生意,多會標奇立異。只要有客要,一日一條「天橋」也要焗住作出來。這樣基於生意誘因產生的點子,實際功效要打折扣。\r\n \r\n第二步就是那項因素本身,要有經濟上、市場上或風險上的背景,不能純粹因為歷史數據中常常出現,或兩項數字間有關聯性,便當作因果關係操作。假設有人提出一種交易方法,是四月第一個星期三買入指數,持有兩個月,過去三十年有八成機會賺錢,卻不能提供背後任何可能的原因,那麼屬於單純數據挖掘的機會便很大。\r\n\r\n \r\n\r\n「小茶飯」策略最適合散戶,其一是平均注碼買入所有指數股。\r\n \r\n就當過了頭兩關,第三關就是實證支持。或問:通常提出理論、公式者,多多少少已有數據支持,還需要甚麼實證?數據挖掘的「奧妙」,就是只剪選某一特定時段,以期能夠得出支持一己結論的證據。\r\n \r\n作為認真的用家,不能求其照單全收,而要作縱向、橫向的比較。縱向比較,就是觀察同一市場同一方法,不同時間的表現,包括理論發布前較久的一段時間、發布後至現在,甚至現時可以模擬或極小注執行,得出全貌。橫向比較,則是跨市場的比較,例如條件相若的不同國家。如果理論、公式真的行得通,在縱向、橫向的比較中,表現不會大幅轉差,甚至效果完全消失。謹慎的用家會設法,多方測試某一理論的強度,例如隨意小幅更改公式中的參數,看看得出的結果會不會離行離列。模式愈一致,在未來繼續生效的可能性,便又稍稍看高一線。\r\n \r\n有幸過關的策略中,其實有一類最適合散戶操作,姑且稱之為「小茶飯」。小茶飯者,大投資機構知而不能吃也。例如有兩項策略,是有故事也有實證,在很多市場也見過:一是平均注碼買入所有指數股,不按市值比重,長期而言可望跑贏大市;一是短線炒動力,強者愈強。但有效歸有效,眾機構只能遠觀,因為它們體形龐大,轉身困難。\r\n \r\n試想像達利奧般的「金融藍鯨」,要美國國債級或外匯市場才能容身,若然走去玩非市值執貨,只會未曾買齊已炒起,沒有任何好處。更有甚者,如果被人發現策略,知道定時定候會有資金流入,人家也會買定高沽給你,非但效應消失,反而更會蝕章。但一般人配置的金額有限,蚊型股也動不了半分,即使策略已廣為人知,還是可以從容動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637

萬南 二五中環 青島控股按樓食大茶飯

1 : GS(14)@2016-09-04 21:49:22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318145&search=1

啱啱政府公布私人樓宇售價連續攀升4個月,證明揸磗頭真係大有錢途,可惜好多上市公司揸咗一籃子物業只識收租,未有好好發揮磚頭嘅功效。但最近萬南發現青島控股(499)有料到,公布將太古城在內嘅一批總值8億幾嘅物業按畀銀行,套現咗一大筆錢,以備新嘅發展機會食大茶飯。
可能有人話上市公司要錢,大可伸手供股集資啫,但咁做會降低每股盈利,小股東未必Like,更何況而家按揭息口咁低,今個星期銀行更互相劈價,平到推出H加1.4釐按揭計劃,絕對係唔借呻笨格局,難怪有高人話青島控股財技頂呱呱,識得利用市場平錢幫公司錢搵錢。再睇公司大股東係青島市政府直屬投資公司,底子夠雄厚,市值卻只得區區5億,至於股價呢排已經築底企穩,中短期走勢不俗。
2 : Clark0713(1453)@2016-09-04 22:46:28

499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496

操盤手札記:基建三寶食大茶飯

1 : GS(14)@2016-10-20 08:04:39

劇集《律政強人》剛大結局,飾演律師嘅方中信與廖啟智鬥奸,教曉大家識玩法律有幾重要!而現實世界就上演《律政強袁》——律政司袁國強申請緊急司法覆核,阻止立法會新科主席讓青年新政兩名議員再次宣誓。呢場立法會鬧劇仲未煞科,買定花生吧!《寒戰II》中周潤發鬧:「你而家係司法干預立法!」我知律政司屬行政機關,唔係司法機構,司法機構之首係終審法院首席法官。不過律政司此舉都係行政機關擺法庭上枱,向立法會施壓,破壞三權分立!講番財經,中國第三季GDP一如預期,按年增長6.7%。數據無驚喜,無藉口炒作。恒指昨跌89點或0.4%,收23304,50天線危危乎;主板成交545億元,連續3日不足600億元。近日北水南下大減,不利港股後市,不過隨着深港通漸近,北水有機會重臨。人民幣自10月1日納入SDR以來,兌美元滙價持續下跌,在岸價(CNY)及離岸價(CNH)均曾跌破6.74關,創6年新低。自舊年8.11滙改後,已經係第四波貶值。喺人民幣持續貶值下,積極接海外定單嘅基建股如中交建(1800),卻可受惠。據內地媒體報道,發改委加快審批項目,7月、8月合共批覆12個基建項目,涉資2,849億元人民幣,絕大多數係交通基建。財政部亦發佈第三批PPP示範合作項目,總投資達1.7萬億元人民幣。嘩!基建股呢勻食大茶飯喇!基建三寶之中,中交建、中鐵建(1186)、中鐵(390)上半年嘅毛利率分別為12.1%、11.3%、9.5%;純利率分別為4%、2.2%、1.9%,以中交建賺錢能力最強。據彭博綜合券商預測,中交建2017年預測PE為6.4倍,低過中鐵建嘅7.5倍及中鐵嘅8.3倍,估值最低,有追落後空間。三股昨創一個月高位後回吐,中交建收8.58元,10線升穿20天線,出現黃金交叉。不過,高位仍有回吐風險,宜先睇定再撈底。割柑人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0/198061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838

操盤手札記:騰訊小程序大茶飯

1 : GS(14)@2017-01-06 02:06:31

踏入2017年,環球股市喺首個交易日都紅盤高收。不過,港股昨日先行回吐,收22134,跌15點,主板成交連續兩日都係500億元左右,反映投資者仍慎審。後市要睇中外大勢,特朗普本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中美關係陰霾密佈,遏制港股上升動力。特朗普主義講白啲就係自私主義,喺國際層面就係貿易保護主義。特朗普係生意人,慣於喺任何關係中搵槓桿,早前就以台灣為槓桿點,打「台灣牌」向中國施壓;佢亦擅長談判,為求達成交易,唔會一步不讓。中國對美順差問題,可望經談判解決,貿易戰未必開打。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喺美元強勢下,人民幣陰乾式下跌,基本上已可冚牌,債務危機或一觸即發。人幣兌美元舊年大幅貶值6.4%,今年隨時跌穿7算,外儲亦隨時跌穿3萬億美元。為咗保滙率、保外儲,阿爺收緊境內個人購滙申報程序,嚴禁境外買保險、買樓、炒股。雖然滬深港通唔受影響,但港股通淨流入並無即時大增,大媽愛股騰訊(700)喺港股通則有吸資。事實上,騰訊確係值得留意:一、廣告方面,騰訊新聞、騰訊視頻、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賬號等廣告收入持續增長;二、手機遊戲方面,舊年6月收購Supercell,成為增長引擎;三、微信將於本月9日推出「小程序」。小程序嘅功能可促使用戶集中喺微信用App,毋須去App Store搵App,掃二維碼即可取得資訊或服務。簡言之,係無App嘅App。一來,可成為企業由線下走到線上嘅捷徑;二來,好似蘋果嘅App Store同Apple ID咁,可將微信變成WeChat OS,與蘋果嘅iOS、Google嘅Android鼎足而立。微信公眾號超過2,000萬,隨着小程序問世,勢必進一步擴大版圖。騰訊將於3月22日派成績表,據彭博綜合券商預測,料按年多賺35%。該股舊年9月23日喺220.8元見頂,回調三個月後,12月23日喺179.6元見底回升,呢兩日見回吐,昨收189元,可候180元附近吸納。割柑人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5/198865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454

姬蒂領軍搭地鐵食大茶飯

1 : GS(14)@2017-02-02 02:34:18

由兩大金像影后姬蒂白蘭芝(Cate Blanchett)和姍迪娜布洛(Sandra Bullock)領軍的「女版盜海豪情」《Ocean's8》昨日首次公開劇照,8位女盜賊(左起)姍迪娜、姬蒂、Rihanna、Mindy Kaling、Awkwafina、海倫娜寶咸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安妮夏菲維(Anne Hathaway)及Sarah Paulson齊集於紐約地鐵車廂中,電影預計明年6月上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201/199138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989

投資一周:食大茶飯靠呢隻

1 : GS(14)@2017-04-28 02:09:45

很多人都知道,我在2017年的第一心水股票是太陽世紀(1383),那天去國福樓吃飯,那位泊車仁兄都買了,連說多謝。我最親密的戰友,很多都買了這股票,也依從我的策騎指示,並無沽出,加碼的就有不少。由於近日升勢太急,也有一些友人來電,問應不應該take profit。我的答案是:「隨你鍾意喇,不過我本人,就必定一股不沽嘞。」查實他的開車,是從2月17日公告「不具法律約束力諒解備忘錄/有關越南綜合度假村項目/提供顧問及管理」開始,至於上星期的升幅,相信是因為它在上周三宣佈的「授出購股權」而引起。按照財技分析,第一站始終要等到越南項目落實,才叫做到站,如今第一站未到,中途撳鐘落車,咪好笨?讀者一定會問:既有第一站,咁第二站呢?答案是:這些大茶飯嘢,通常在注資之後,都會集資一次或以上,否則炒作又有何意義呢?無理由要飛掉集資這第二站啩?我相信,到達這一站時,股價會比現在翻一番,即是1.5元左右,大約是一百億市值。至於打後的站數,就是它改名為「太陽城」,即是洗米華旗艦的名稱,這不免令人憧憬,洗先生可能把澳門的核心業務,分批注進去。如果劇情真如預料,估計太陽城年純利是數十億元,這股票就是幾百億元市值了。周顯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6/200014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638

魚樂無窮:超爆供股大茶飯

1 : GS(14)@2017-05-18 02:06:00

耀科(143)今年初宣佈2供1,每股供股價0.17元,上星期供股結果出籠,原有股東合共有87%供股,賽果合理,但超供部份卻爆到七彩,錄得超額認購21倍,相當於近百億元資金搶供,非常罕見,超供部份分配比例最後只得0.58%,少得可憐。點解耀科供股反應咁熱烈?一切要從賣殼說起。2015年底,耀科獲中信集團旗下中信國安垂青,收購53%股權,每股作價0.11615元,交易於2016年初完成。簡單講講中信國安背景︰業務範圍包括電訊、能源、物業開發及管理,以及資產管理,去年總資產1,900億人仔,收入1,009億人仔,一句講晒︰巨無霸央企系列!耀科易主後一直未見動作,今次供股似乎係轉捩點,事關集資所得將收購金鐘物業作總部用,完成後勢必大展拳腳,亦解答了文首點解供股咁爆嘅疑問。還要留意的是,供股貨出籠後跌至0.2元水平即見強烈反彈,相信原因有兩個︰第一,供股者惜售股份,第二,向隅者瘋狂搶貨。咁又係嘅,市值廿億港紙未夠,注資空間大到唔敢想像,應該沽定買,答案已寫在牆上。



唐牛
http://www.fb.com/tongcow88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6/200224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225

雲籌網略:比特幣+放毒勒索 = 最新跨國大茶飯

1 : GS(14)@2017-05-28 10:33:29

電腦勒索病毒WannaCry在全球大規模爆發,逾150個國家遭受攻擊,病毒針對Windows系統的漏洞,有超過20萬部的電腦被「綁架」。勒索病毒能將電腦所有文件全部加密,威脅用戶交付折合約300美元的比特幣(BitCoin)贖金,拯救「人質」,若3天內不交贖款就會翻倍,更稱一星期後,「人質」會被自動「撕票」。顧名思義,這個病毒令全球中招者真的「想哭了」。然而,這個全球肆虐的WannaCry,與大家司空見慣的病毒不同,罪魁禍首竟是美國國安局(NSA)研發的黑客攻擊武器「永恆之藍」(EternalBlue),據稱NSA本身打算利用此工具作監控及蒐集情報的用途,但在4月時,被黑客組織Shadow Brokers於維基解密公開,之後出現神秘的不法之徒,利用「永恆之藍」製作這款超強勒索病毒。其實黑客利用病毒途徑勒索的手法,自2013年開始變得非常猖獗,例如CryptoLocker、TorrentLocker等,他們將電腦文件惡意加密敲詐用戶,勒索錢財。這次黑客要求以比特幣支付贖金,試圖令當局難以追蹤流向。以後這類病毒的目標,通常是存有高價值文件的政府內部系統、商業企業、醫療機構、廠商、學校等,中招用戶為求能夠盡快拯救「人質」,都會選擇乖乖遞交贖金。只不過這次Wannacry全球無差別攻擊,實行「有殺錯無放過」,根據監測網絡風險的美國顧問公司Cyence估算,今次WannaCry造成的網絡災難,全球經濟損失約80億美元。黑客從尖端研究所拿走相關技術及漏洞後,配合一系列商業流程,一條龍自動化作業放毒,這門勒索生意,如今已逐漸形成完善的跨國產業。以WannaCry為例,貼心提供28種語言:英、中、日、俄、德等,保證人人都能看懂說明文件;還配合方便快捷的付款方式,用戶選擇網上支付的話,淘寶甚至有專門商家可以幫到你;台灣的用戶還能在「全家便利商店」購買比特幣。操盤的黑客們還精通各種零售商業模式,搞個勒索都提供多元化的優惠活動,利用人貪小便宜和需要安全感的心態,讓他們可以搶先使用解密程式,在付款前免費解密一個檔案;不但如此,又搞限時優惠,讓用戶能在電腦中毒5天內,以半價支付贖金。這群黑客還非常「人性化」,遇到講價高手更是有趣。話說早前有用戶中了另一勒索病毒ThunderCrypt,他大膽向黑客「講價」,令贖金一減再減,達到滿意的價錢。黑客唯一條件就是用戶需在論壇發文,證明遭病毒勒索是能藉由付款解決,等同要求用戶幫忙口碑宣傳;這幫「綁匪」甚至有人情味到接受用戶的求情,一名台灣網民因付不起贖金,希望黑客手下留情,豈料這幫「綁匪」竟然釋放人質,贈送免費解密程式。事後各國安全網絡專家眾說紛紜,有認為是美國國安局(NSA)策劃的一場網絡戰爭演習,也有指可能是北韓黑客升級變種攻擊,但似乎唯一能達成共識的就是今次事件與之前的黑客勒索手法大異。中國政府就巧妙地利用事件大肆加速推進網絡安全法執行,要求所有外國企業把所有服務器都放在中國。無論如何這次事件對世界網絡安全議題投下了一個重磅炸彈,各國安全機構怎麼對應,好戲估計在後頭。無謂君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28/200358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281

投資一周:揭新晉莊家食大茶飯伎倆

1 : GS(14)@2017-07-01 09:30:56

■周顯指出,這次細價股災,F君的損失是票面值和傳銷網絡,輸錢的只是買了其股票的股民。 資料圖片





周二,多隻細價股暴跌,其中19隻股票跌了三成以上,蒸發市值480億元。一個多月前,「股壇長毛」David Webb點名50隻不能沾手股份,很多傳媒均報道過。事緣在2015年,Webb持有多年的「隆成」(1225)突然賣殼,轉手後連番供股,令到Webb輸了過千萬元,遂發表了這份「復仇報告」,把關連的網絡揭露出來,矛頭直指近年風頭最勁的年輕莊家F君。對於這份研究報告,我寫過幾篇評論,第一,當日曾有中間人搭路,問及講和的可能性,誰知F君以一貫不妥協的作風回應﹕「車,使乜講數?供死佢咪得囉。」第二,50隻不能沾手的股份,F君真正控制的,不到20隻,其他只是友好持有,但命中率已然很高了。如果要評價F君的作風,我會說很像以前的黑社會電影,那些很出位的新晉,目空一切,不把舊規矩放在眼內,即是由譚耀文飾演的那一種。他不斷的挑戰證監會的權威,例如說,新股全配售第一天上市的升幅,不停由他打破新紀錄,細價股的最高市值,居然可以超越五百億元。以前的莊家,如果證監找上門,應付手法是找最好的律師,花錢打官司,你吹得我脹咩?但他這一派的做法,是買賣全不出面、全用人頭,來信打回頭、找上門不開門,出事後暫避內地,甚至索性改一個假名,就是絕到這個地步。但毫無疑問,在這幾年來,最成功的莊家就是F君,據知,他控制的股票,已經到達了40隻以上,這是前無古人的數字,皆因這雖有協同效應,但也極難操作,很多莊家在控有十多二十隻殼之後,發現了操作困難,反而要把數目減持,畢竟,每一隻殼每月的基本支出,至少要數十萬元,如果是40隻殼,就是甚麼也不做,每月單是「點鼓油」,已經要八位數字,這還未算利息和孖展支出。
F君的秘密武器,是有一隊在內地的傳銷隊伍,出售股票,因而做到股價的長升長有,正是祖國有13億人口,即是無數的購買力。然而,傳銷有窮盡時,13億人口也不全買股票,再者,這兩年中國的經濟也不太好,總之,F君的銷售網絡支撐不了他今日的龐大王國,近月來開始發生了資金困難,因而再也沒有了當日的「屢創新紀錄」的豪氣。
David Webb的報告,成了最後一根稻草。有趣的是,內地股民特別相信《蘋果日報》和David Webb,那些傳銷批發商見到這段報道,一傳十、十傳百,漸漸出現了恐慌……這些高市值股票,只消有幾個人沽出,已經足以觸發骨牌效應了。但如果大家認為,David Webb復仇成功,恐怕並不全對。與股票共存亡的古典莊家作風,已經不存在了,賣10元股票、放5元進口袋、拿餘下的5元去炒高股價,才是時下的流行做法。據我所知,股災之後,並沒有大股東被斬倉,控制性股權出售。換言之,輸錢的只是駁腳,大股東元氣未傷。至於隆成的附屬公司貝格隆證券,雖然持有首20跌幅榜中的18隻,其中4隻持超過10%或以上,但證券公司的持有股票必然通過FRR,只有主動斬客戶倉,用不着被逼斬倉。另一個例子是一間關聯公司QPL(243),出售了漢華專業服務(8193)、美捷匯(1389)及中國集成(1027),共虧損7,483.8萬元。我認為,作為上市公司的QPL,借孖展的機會率並不高,因此也沒有斬倉的必要性。所以我的意見是,這些關連的公司非但沒有被斬倉,反而先發制人,沽出股票,套回部份現金,把損失減至最低。這是精明的決定。總括而言,這次的細價股災,F君的損失是票面值和傳銷網絡,輸錢的只是買了其股票的股民,主要是內地人,以及他在香港的親信,至於本地散戶,由於他的股票成交太疏,並沒有太多人買過,反而在大跌反彈之時,本地散戶撈底博反彈贏錢的,倒有不少。至於F君,這幾年的操作,至少賺了幾十億元,縱然周二那天輸了不少,也只是獲利回吐而已。周顯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mailto:[email protected]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9/200724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1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