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相爆片】父子檔拍戲 老友達明傍實吳鎮宇帶囝囝MK槍戰
1 :
GS(14)@2016-08-20 11:41:49吳鎮宇自導自演的電影一連數日在旺角銀行中心對開的行人專用區取景,不過早前就發生過有人高空擲物,又有人攔阻拍攝,最後要差人到場,總之多災多難。前日鎮宇的新戲繼續在旺角開工,今趟就順利很多,郭小姐透過本報「爆相爆片」拍到鎮宇在鬧市拍開槍戲的鏡頭,搞鬼的是槍聲是由現場工作人員即場配音,鎮宇做開槍的反應,相信在後期製作時會補上火光及真槍聲。郭小姐表示前晚11時許她在行人專用區演員用作休息的帳幕內,見到鎮宇、鎮宇囝囝Feynman、老友張達明及谷德昭在內休息。
■鎮宇拍開槍戲時靠現場工作人員即場配音,引得途人大笑。
■張達明(右)與谷德昭(中)到旺角探班為鎮宇打氣。
■直到凌晨時分,拍攝現場仍有超過二百多人圍觀。
二百人圍觀
未正式埋位時,現場已有超過二百名圍觀者聚集。當鎮宇步出帳幕時,圍觀者都把握機會紛紛舉機拍攝。劇情先是講述持槍的鎮宇,身後有幾名同樣持槍的外籍人跟隨。鎮宇一臉殺氣步向一名打扮花俏的男子,其後他做樣連開數槍,槍聲則由現場工作人員「砰!砰!砰!」配音,花俏男就隨着「槍聲」做中槍反應,每次停機後鎮宇跟在場人群都忍不住發出笑聲。鎮宇及囝囝Feynman以父子檔上陣拍戲,Feynman打扮似足迷你版的鎮宇,全程由老竇及工作人員傍實,鎮宇不時都會教囝囝做戲。
■古仔昨透露拍戲時亦曾遭人掟水彈。攝影:仇志德
此外,古天樂昨於柴灣為日本健康食品拍攝廣告,提到日前吳鎮宇劇組在旺角街頭拍戲時遭滋擾,古仔謂曾經遇過有人掟水彈,幸好他並不在場,他說:「大家都唔會知意外發生,大家小心啲。」採訪:李森、羅慧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20/19743103
銀杏館十載風雨路 老友記:我哋尋回樽鹽
1 :
GS(14)@2016-09-07 23:55:552016-09-03 iM
銀杏館是香港首間聘用長者為主的餐廳,它成立至今10年,為超過2,000位長者提供就業機會,如侍應、清潔、助廚等,有超過八成的職位都是由長者擔任,給予他們工作機會去自力更生之餘,亦給予長者工作的尊嚴和安全感。
銀杏館在3年前進駐饒宗頤文化館,辛苦做開荒牛,帶旺饒館,3年後卻因約滿不獲續租,引起關注。踏入9月,饒館離別在即,不少人不捨饒館結業。幸得不少好心人的協助,銀杏館將在今年底內,在太古和油麻地開分店。
銀杏館經營社企10年,經歷不少風雨,由最初的涼茶舖,轉型為小餐館,到今日在餐館內設銀髮士多,又有自家農場、銀杏到會,業務愈做愈廣,就讓銀杏館的行政總裁麥敏媚(麥姑娘)和我們一一道來。
銀杏館饒宗頤店是香港政府「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首批活化項目,以非牟利的形式去經營餐飲的業務,銀杏館饒宗頤店在3年間由最初水靜鵝飛,變得有聲有色。然而,在饒館最初經營的頭半年,曾蝕6位數字,對一間社企來說,這段時期絕對過得不容易。
饒館開幕曾蝕6位數
麥姑娘指出,餐飲業最艱難是開荒時期,她憶起當初饒館的生意,更是慘不忍賭。「由於銀杏館在美孚的饒宗頤文化館內,並非地舖,亦不是隨便行街就會見到的餐館,所以當初都好靜,人流自然不多。日頭行過,都仲光猛,可以慢慢搵路,一到夜晚,呢度黑沉沉咁。」饒館位處的地段偏僻,如非附近的街坊,要到美孚饒館食飯亦要經過一番摸索和四處問人,才能夠找到。
饒宗頤館在2013年聖誕節開幕,聖誕節一向是餐飲業的高峰期,但饒館的生意卻寥寥可數。「我仲記得我們那時都有學人地推出聖誕大餐,但呢度咁靜,仲邊有人同我們訂?」聖誕和新年過後,更是餐飲業的淡季,「我們呢度又新、又靜、又淡」,生意自然非常差,在開業的頭半年更是蝕了6位數字。
「我們足足捱到2014年的9、10月,等到中秋旺季,靠大家一個傳一個,生意才慢慢改善。」麥姑娘坦言,銀杏館作為一間社企,並無廣告宣傳的費用,單是靠客人的口耳相傳、銀杏館的口碑和媒體的報道,才令更多人認識銀杏館。而「溫的風」長者樂隊駐場演唱,亦有助「帶旺個場」。
「溫的風」樂隊,取其英文Wonderful的諧音,樂隊由10多位的長者組成,他們平均歲數是68至69歲,有的曾經是音樂人,年輕時從事音樂相關的工作;亦有的是熱愛音樂的長者,他們年輕時專注工作,無暇玩音樂,年老後重拾興趣,重新拿起結他去唱歌。這隊溫的風樂隊,每晚在饒館駐唱,吸引不少Fans一邊食飯,一邊聽歌。麥姑娘指出,「溫的風樂隊成立,可以提供多幾個工作機會俾長者之餘,我們亦發現有不少長者鍾意唱歌,但難以搵到知音人聆聽。在這裏就可以滿足他們,亦可以賺到少少錢,寓工作於娛樂。」
把盈利回饋長者福利
銀杏館由2006年在中環開設第一間意法餐館,發展至今已經踏入第十個年頭。在開餐館之前,或者有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銀杏館最初是賣茶葉蛋和涼茶起家。「在12年前,我們在黃大仙有一間非牟利的社區中心,設有長者抑鬱症支援熱綫服務,我們發現有部分的長者,因擔心退休後的前路和生計而有抑鬱症。而中國傳統思想認為,有工作就無咁容易胡思亂想,所以我們在社區中心劃一個小角落,讓長者賣茶葉蛋、涼茶、糕點等。」這間小小的涼茶舖試行一段時間後,麥姑娘發現不少長者重燃生活的動力,較以前活得開心快樂,故他們萌生起開餐館的念頭。他們本住「營商創福利」的理念,透過營商賺錢,將盈利回饋在長者福利事業。
現時銀杏館4間餐館提供100至110個職位予長者,他們可以擔任侍應,負責落單、捧餐,甚或成為助廚,有餐飲業經驗者,時薪達40至60元。麥姑娘指,不少的長者都十分有責任感,亦有豐富的人身經驗和工作經驗,處事較為成熟,解難能力亦相對較佳。加上他們工作紀律高,絕對不會出現無故請假的情況,上班更會非常準時和早到。「雖然他們有時記性無咁好,原則性較強,有啲固執,要多花時間和心思溝通,但佢哋的工作態度好好,一係唔做,一係就要做到最好,非常敬業。」
善用長者優點建「客情」
長者的工作能力較年輕人低,銀杏館經營上,有時或要聘用多幾位長者,成本自然大增。對於平衡長者就業機會和維持餐館的服務質素而言,麥姑娘亦有一套的方法。「我一般都用Problem solving的方法,有啲本來係唔好的事,都可以變成優點。雖然我們人手上請多啲人,Manpower支出大,但相對上我們可以更善用人力資源。」銀髮士多的設立,讓長者侍應在空閒時幫忙收銀,亦可增加營業額。
麥姑娘認為,長者最精采的就是他們的經驗,運用得宜,更可以帶動業務。「饒館主打耆菜,即懷舊菜,當中有中餐,亦有西餐。有不少時候,長者都可以給予有用的建議,為餐館提供多幾款的新菜式之餘,亦可以提供傳統的做法。就以羅宋湯為例,我們的長者可以提供傳統羅宋湯的煮法,亦將羅宋湯的故事講俾我們聽。」
雖然長者年紀大,記性較差,有時少不免會落錯單,但麥姑娘指出,當長者誠心向客人道歉,又會承諾將食品盡快送上,這份補足可以令客人感受到他們的用心。「我們的牛扒、羊架未必係最好食,但我們有的是客情。我們的長者同事會熱情咁招呼客人,他們會記得客人有冇幫襯過,思考到底自己有冇嘢可以幫到佢,從而令客人享受每一道菜式。」
近年轉型攻健康素食
銀杏館經營十載,餐館菜式由最初的意法菜,轉為中菜、素食。麥姑娘笑言,最初經營意法菜,只是誤打誤撞。「我們第一間餐館的前身是做意法菜,後來我們發現西餐有好多菜式,對老人家來講比較複雜,所以慢慢轉為做我們熟悉的中菜。我們一直本住希望客人食好啲,健康啲,加上有自己的有機農莊,近年都有2間分店轉為素食館,而我們每間分店亦有素菜餐單提供。」
銀杏館經歷眾多的風風雨雨,一路走來,麥姑娘都見證着。她認為,銀杏館未稱得上是一間成功的社企,但社企有各自的社會任務,必須做到持續發展。若以社企自居,單靠市民的同情心去幫襯,這樣的發展是不健康。「一間餐館,菜式要有特色,亦要向客人交代,如果社企的菜式好難食,市民只係會幫襯一次。」她認為社企要堅守自己的社會目標,即使營運上遇到困難或市道轉差,亦不能夠輕易放棄。「我們當銀杏館係一盤生意咁樣打理,亦會將長者員工放在首位,團隊上下一心,一齊去做呢間社企。」
雖然銀杏館饒宗頤店在本月底結業,幸得不少有心人的幫忙,銀杏館在今年底將會在太古和油麻地開分店,太古店以精緻的懷石中菜為賣點,油麻地則開平民冰室。「我們希望在油麻地做更多的地區服務,以接近成本價去出售家常便飯予弱勢社群和露宿者。」
長者侍應:我鍾意做嘢!
孔叔是銀杏館饒宗頤店的員工,負責落單、捧菜等,雖然他加入饒館只有短短9個月,但他十分熱愛這份工作。饒館結業在即,他亦十分不捨。「好無奈,我們都好唔捨得,我覺得客人好似自己的屋企人,但他們會唔會跟埋我們去其他地方,都唔知道……我覺得呢度好似鬧市中的綠洲,好無奈我們唔可以繼續喺呢度。」孔叔表示,饒館結業後會先放一個長假。縱然他已經71歲,但仍熱愛工作,雖然家住深水埗,他期望在10月底能被派往太古店繼續工作,只因太古店較油麻地店早開幕,他表示希望可以盡快在銀杏館工作。「我鍾意做嘢,每日返5個鐘都唔辛苦。」
【假日散心】「老友記」網上鬧廢青 首個設關愛座的展覽
1 :
GS(14)@2016-09-17 17:53:36當打工仔忙到一頭煙,社交網站出現一幅外籍長者悠然自得在田園準備嘆茶圖,圖中配字竟是:「未食lunch呀?我飲緊下午茶呀!」不禁嬲到想打爆Mon,然後再睇一幅:「今日天氣咁好,你哋返工一定好開心箒!」口中叫佢哋睇路,心中好想爆粗,不是對長者不敬,只是抒發對現實不滿而已。
這個facebook專頁叫「老友memes」,在立法會選舉後翌日(9月5日)成立,結集大量外籍長者逍遙相片,配上大量惡搞絕核字句,表達長者食住花生嘲諷年輕人的態度。例如長者傾向支持建制,年輕人傾向撐泛民或本土派,兩者政見不同,呢班「老友記」話:「你睇班後生又上網叫春,咪又係要養我哋。」、「一票不投你班垃圾廢青。」言詞辛辣,廢青如我頓時被嚇到毛管戙。新鮮出爐的港姐冠軍馮盈盈之前在網上用粗口評政治,呢班潮爆「老友記」都新鮮抽水:「你年少時講過粗口,依家老人院唔L收你喇!」盡顯憤怒老友記討厭粗口、愛站在道德高地責罵年輕人少不更事。專頁短短一星期已獲得過萬粉絲。以為他們憤世嫉俗,想得罪全世界後生仔女,他們最近想跳出網絡,本周日辦一個聲稱是「全港首個設關愛座」的展覽「老友memes人生勝利展」,展出25至35幅作品,聲稱部份作品更從未在網上曝光,離奇歡迎廢青、憤青攜同老友記一同參觀,這是另類的跨代共融嗎?真是用心良苦。至於版主是何方神聖,為何成立專頁,他們一概拒絕透露,淨係話自己:「老喇,個樣唔見得人,手手腳腳都謝晒皮。」而回覆記者短訊打字「打足十幾個鐘」,至於電話訪問,他們想低調,就表示:「你由班老友記自生自滅喇。」老友memes人生勝利展日期及時間:9月18日12:00nn-6:00pm地點:葵芳大連排道金豐工業大廈二期21樓M室「遊花園」費用:全免查詢:facebook專頁「老友memes」記者:梁慧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打工仔搏殺之際,悠閒外籍婆婆氣定神閒嘆下午茶,廢青們打爆mon也不能發洩心頭之怨。
這張惡搞圖,諷刺老友記只愛蛇齋餅糭,不看政綱投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7/1977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