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間,烤鴨第一股全聚德(002186.SZ)連續發出5份公告,聲稱,7月8日,董事長王誌強、總經理邢穎、董事會秘書施炳豐、董事張冬梅因工作變動原因向公司董事會申請辭職,董事會秘書施炳豐先生的辭職申請,董事長王誌強、總經理邢穎仍保留董事職務,董事會秘書施炳豐仍留任副總經理。對於公告中提及因工作變動的辭職原因,有分析師猜測是為全聚德母公司首旅集團為“備戰”此前針對麥當勞中國特許經營權的收購。
今年3月,麥當勞宣布其將在亞洲主要市場引進戰略投資者,以充分釋放市場的發展潛能,並進一步推進公司的未來發展。而麥當勞所說的亞洲主要市場是指中國市場(包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及中國臺灣)。
麥當勞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消息放出後,吸引了多家公司參與競購。第一財經記者6月23日從三胞集團獲悉,該集團確定參與此次麥當勞的競購,而且三胞集團並非一家“孤軍奮戰”,其將聯合數家相關企業一起競購。有傳言稱,與三胞集團聯手的包括首旅等,三胞集團對該消息不予置評。
公開資料顯示,首旅集團是北京的大國企,旗下擁有共有80多個餐飲品牌,除了傳統的京味餐飲、滿漢全席和涮肉,還有特色西餐廳等國際美食。其中就包括國內很多老字號餐飲,例如全聚德、東來順,以及豐澤園、仿膳等等,據不完全統計,全聚德門店達到80家左右;“東來順”品牌累計開業門店據稱已達到200多家。
並購經營麥當勞必須有餐飲管理運營經驗,具有資本運作、財務管理經驗。據外媒消息,麥當勞目前已經收到幾份收購提議,有意買家包括北京首都旅遊集團(Beijing Tourism Group)、三胞集團(Sanpower)、和中國化工集團(Chem China),價值約30億美元。作為交易的一部分,麥當勞將為買家提供期限20年的盟主特許經營協議,但同時設置了條件,阻止一些私募股權公司參與收購。而全聚德這幾位老總正好組合成一個管理運營團隊,具有資本、財務、管理等經驗。如此興師動眾,或許首旅集團勢在必得。
對於目前市場傳聞及分析,麥當勞中國公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的確在引入戰略投資者,但對於那些投資者參與競購暫時還不能透露,同時對於外界的傳聞我們無法做任何點評。
食品行業研究專家李誌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方面,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巨頭在中國發展多年已經賺得盆滿缽滿,同時也到了轉型的關鍵時期,過去簡單地將海外的模式搬到中國來的做法已經無法滿足中國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需求。在他們心中,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品牌形象已經不及老一輩心目中那樣“高大上”,他們對餐飲有這更高的訴求,甚至很大一部分在遠離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洋快餐,認為屬於“垃圾食品”。
不僅如此,這幾年食品安全事件屢有發生,麥當勞、肯德基也屢屢被卷入,也加劇了麥當勞、肯德基轉型的壓力。
“麥當勞或者肯德基下一步亟需轉型,扭轉形象,但單靠自己是很困難的,需要尋找強有力的戰略投資者幫助扭轉形象,完成轉型,並分攤風險。”李誌起表示。
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下稱“三權分置”)再次被中央提上重要議事日程。這在土地改革進入深水區的背景下,格外引人註目。
根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下稱《意見》),並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這是中央再次以文件的形式,對“三權分置”予以確認。
這意味著,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之下進行“三權分置”,將成為未來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綱領。
在逐步形成“三權分置”格局方面,《意見》要求,完善“三權分置”辦法,不斷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充分發揮“三權”的各自功能和整體效用,逐步完善“三權”關系,形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平等保護的格局。
“三權分置”為制度創新提供空間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大量農業人口轉移到城鎮,農村土地流轉規模不斷擴大,土地承包權主體同經營權主體分離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意見》指出,現階段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三權分置並行,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創新。
此外,“三權分置”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展現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持久活力,有利於明晰土地產權關系,更好地維護農民集體、承包農戶、經營主體的權益;有利於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加快放活土地經營權是本次《意見》的亮點之一。《意見》提出,賦予經營主體更有保障的土地經營權,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關鍵。土地經營權人對流轉土地依法享有在一定期限內占有、耕作並取得相應收益的權利。在依法保護集體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的前提下,平等保護經營主體依流轉合同取得的土地經營權,保障其有穩定的經營預期。
《意見》還鼓勵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等多種經營方式,探索更多放活土地經營權的有效途徑。
需要說明的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此前召開會議時已經為“三權分置”定調,要求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郭曉鳴曾解讀稱,以前也提出過穩定所有權、搞活經營權、放開使用權,但並不明確。此次提出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將為今後土地流轉過程中更多的制度創新提供空間。
守住“四不”
《意見》對完善農地“三權分置”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尊重農民意願、守住政策底線、堅持循序漸進、堅持因地制宜。更值得關註的是,要守住政策底線中的“四不”——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
這“四不”之前也多次見諸決策層的報道中,被業內解讀稱,“三權分置”成為新一屆政府推動土改的綱領,但是並不意味著要否定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制。中央深改組組長習近平也曾指出,現階段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既要考慮農業,也要考慮農民。
當然,中央在《意見》也提到要“循序漸進”,要充分認識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長期性和複雜性,保持足夠歷史耐心,審慎穩妥推進改革,由點及面開展,不操之過急,逐步將實踐經驗上升為制度安排。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樊明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行制度約束下,“三權分置”有其合理性,但是也需要警惕中國出現“新型地主”。他認為,這一設計從農村的局部來看,不失是一個解決小農經濟問題的方案,既可使得農村土地適度集中實現一定程度的規模經營,也不改變現行土地制度而讓對土地集體所有制有特別偏好的政府為難。但是,從宏觀來看是存在問題的。
他分析說,如果從農村土地分離出來的勞動力到城鎮就業後落戶成為一般的城鎮居民,則可能出現這樣的情形:現在中國的戶籍農民估計有65%,如果將來保留10%的農民種田(保守估計),這就意味著有55%的城鎮人口至少擁有農村的土地承包權,他們要憑借這種土地承包權獲取地租和其他利益。
“這就意味著,將來有55%的城鎮居民是居住在城里的‘地主’,每年要到農村來收地租。”樊明說,農業本不是高盈利行業,如果占人口10%的農民向這個國家的一半以上的人繳地租,中國的農業將退回到佃農經濟。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農民是自耕農,尤其是農業發達的歐美國家,而中國的農民基本是佃農,佃農存在明顯成本上的劣勢,中國的佃農要想與世界上的自耕農在統一的國際農產品市場上競爭困難很大。
據農業部網站21日消息,近日,農業部在重慶舉辦土地經營權入股試點經驗交流活動,研究部署土地經營權入股試點工作重點,下一步將突出以土地經營權直接註冊公司等試點關鍵內容,確保明年6月完成試點任務。
2015年3月份,農業部發布土地經營權入股試點方案,在黑龍江樺南縣等7個地區展開試點。
據農業部介紹,7個試點縣(市、區)按照中央精神和試點方案狠抓落實、大力推進,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了一批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龍頭企業、合作社,探索了試點工作的推進機制,形成了入股主體的聯結機制,建立了股份組織的運行機制,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性成果。
農業部要求,各地要準確把握新形勢,抓住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政策機遇,解決入股試點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提升入股操作規範性和參與各方的積極性。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突出以土地經營權直接註冊公司等試點關鍵內容,確保明年6月完成試點任務。
12月18日消息,據韓聯社報道,韓國關稅廳下屬免稅店經營權審查委員會17日公布對新增3家免稅店項目的審查結果,“流通三巨頭”樂天、現代和新世界成功中標。由此,繼去年7月(第1輪)和11月(第2輪),第三輪免稅店經營權“大戰”告一段落。
樂天免稅店世界大廈店在關門6個月後重獲新生,而中標企業中唯一一家沒有經營免稅店經驗的流通企業的現代百貨商店在幾次“補考”後終於“及格”,而經營免稅店達24年的SK實業和HDC新羅則黯然退出免稅店行業。
與此同時預計此次結果公布後將掀起不小的後續風波,因為在野黨和公民團體均指責競標商涉嫌卷入“總統親信門”並且要求停止審查,但是關稅廳不顧指責與要求,強行公布審查結果。
此前據韓聯社報道,去年7月24-25日,樸槿惠與三星、現代起亞汽車、LG、樂天等7名大企業總裁進行單獨面談,但坊間猜測,樸槿惠席間可能請求財界人士為Mir財團和K體育財團的成立提供具體幫助。 隨後“樸槿惠政府親信弄權幹政案國政調查特別委員會”在韓國國會舉行第一輪聽證會,就“親信門”進行真相調查。 樂天集團會長辛東彬等九大企業掌門人均出席了聽證會。
今年3月,企劃財政部放寬免稅店設立審批條件後,4月29日,關稅廳決定在首爾新開4家免稅店。然而,關稅廳發布的免稅店經營權招標公告沒有貫徹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投標商進行減分評估的政府新規,被批評為大企業集團大開方便之門。
據溫州市政府官網消息,日前溫州市出臺《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提出新增出租汽車經營權實行期限制,全部實行無償使用,並不得變更經營主體。該意見於2017年2月1日起試行。
該實施意見提出要改革經營權管理制度,新增出租汽車經營權實行期限制,全部實行無償使用,並不得變更經營主體。對於現有的出租汽車經營權未明確具體經營期限或已實行經營權有償使用的,采用過渡辦法,在過渡期原規定的政策保持不變。
鼓勵巡遊車經營者、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即網約車平臺公司)通過兼並、重組、吸收入股等方式,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實行公司化經營,實現新老業態融合發展。鼓勵巡遊車企業轉型提供網約車服務。鼓勵巡遊車通過電信、互聯網等方式提供運營服務,推廣使用符合金融標準的非現金支付方式。鼓勵個體經營者或經營權證所有人共同依法組建一定規模的公司,實行組織化管理。
同時,溫州市還將全面加強出租車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接下來,我市會把出租汽車綜合服務區、停靠點、候客泊位等服務設施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解決出租汽車駕駛員在停車、就餐、如廁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在機場、車站、碼頭、商場、醫院等大型公共場所和居民住宅區,劃定巡遊車候客區域。加快推進天然氣加氣站、快充站(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的建設,為發展新能源出租汽車夯實基礎。
意見還提出將規範網約車的經營行為,規範拼車、順風車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