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loop唔停】治癒短片真治癒?心理學家:共鳴感令人紓緩

1 : GS(14)@2017-06-10 13:31:51

近年出現許多有趣短片,都被廣泛形容為「治癒」短片。



網上的有趣影片多不勝數,近年不少人以「好治癒」形容某些影片。治癒一詞原本在日本興起,用以形容一些女性藝人或動漫。現在用法廣泛,凡是讓人獲得平和或安慰感覺的影片,都會被稱之為治癒影片,有人甚至在短片下留言「我可以坐着一整天重複觀看這段影片」,可見這類影片的吸引力。



我們在街頭訪問了一些年青人,他們覺得「治癒」的影片內容種類各有不同,有人喜歡看貓狗,有人喜歡看清理黑頭,有人喜歡看箒喱搖晃。思健心理諮詢中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趙思雅指出,這詞用得氾濫,「看完一些短片覺得開心、搞笑、可愛,網民都會以這個詞形容(治癒),但以心理學來說,這個詞語並不存在,而這些也不是治療性的片段。」



臨床心理學家趙思雅指,所謂的治癒感在心理學上並不存在。

Instagram用戶sand.isfying分享動力沙(kinetic sand)的各種玩法,吸引30多萬追蹤者。


聽電視 獲暫時紓緩感

那為甚麼我們會特別投入看這類型的短片呢?趙思雅把影片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日常生活上的小細節,例如是切生果,小心翼翼地把番茄切成薄片,「平時生活都會看到這些情境,但我們沒有留意到細節,這些片段着重並放大細節,共鳴感令人覺得紓緩。」第二類重複性較高,例如是重複轉動的陀螺,「看着這些片段我們不需要思考,腦部運作可以休息,正如下班回家看電視,未必會留意電視劇的內容,但聽着電視的聲音就有種暫時的紓緩感。」第三類為可愛片段,通常圍繞動物或小朋友,讓觀眾獲得一種快樂的感覺,暫時把壓力忘卻。趙思雅提醒所謂的治癒只是紓緩和注意力分散,並不是真正的減壓方式,如果真的有壓力,一定要找出來源,並對症下藥。記者:鄧天蔚攝影:劉永發、徐振國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09/200494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138

超過80條短片參展第一屆台美電影節將開鑼

1 : GS(14)@2017-07-02 14:19:30

近年來,美國的亞洲意識逐漸抬頭。很多亞裔人士都不願再當別人眼中「沈默的一群」,希望透過更積極的行動向主流社會發聲。在很多不同的方式中,電影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透過影像與故事的結合,讓人能在短時間內了解特定的主題與文化。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有鑑於此,洛杉磯台美菁英協會決定舉行第一屆「台美電影節」(Taiwanese American Film Festival),除了要讓大家更了解台灣文化外,也希望透過這個平台,讓更多的台籍優秀影視人有發聲的機會。而主辦單位也收到極大迴響,吸引了超過80條短片參展。「我們在挑選這些影片的時候十分困難,因為數量真的很多」,講到本次審核的影片,資深荷李活製片施惠馨(Roxy Shih)依舊十分激動。她表示,刻板印象中台灣電影多半與家庭價值有關,似乎在題材上比較單一,「但這次讓我看到台灣電影的潛力,不論是科幻片或恐怖片,都在名單之中,而這也讓我看到了未來的遠景」。施惠馨說,近年來她透過各種不同的影展結交了很多優秀的台籍影藝人士,也讓她發現了心中深藏的台灣魂,「發現其他的台裔導演時,由於這種共同的根源,感覺一下就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人對於相同根源真是很有共鳴的」!施惠馨說,台灣的移民歷史比起其他族群短了許多,所以即使是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對於故鄉的連結仍然十分強烈。如果能看到第二代移民的創作,其實是很令人感動的。她希望透過影展,能夠讓大家更深入看到底「台灣人」的文化與影響在哪裏。她也強調,台灣在荷李活的人才其實很多,但多半還是處於幕後,但其實「台灣人甚麼都可以做!不需要畫地自限,也可以走向幕前呀。」在荷李活演藝資歷已超過10年的馬佳孝(Anthony Ma),就是少數在螢幕上能看到的台裔面孔之一。曾參與演出人氣美劇《Scandal》的他,本身也是一位傑出的編劇以及導演;對於亞洲演藝人士缺乏話語權的情形,馬佳孝有十分深刻的體悟。「亞裔演員要在荷李活生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馬佳孝表示,自己在荷李活已經打拼了10年,但直到不久之前,人們才開始重視亞洲族群的權益。「當時有許多以亞裔為主的影展開始出現,而他們真的幫助我建立許多自信」。馬佳孝認為,即使到了今日,美國人還是以他們的刻板印象來看待亞洲族群。透過這樣的一個影展,可以替大家開了扇門,讓所有的台籍影視人有一個發聲的機會。當被問到「華裔」與「台裔」的認同問題,馬佳孝說,中台之間其實沒有太大的不同,但是細微之處還是有所差異。「台灣更像是一個大熔爐,有日本文化的歷史,也是中國各地文化的結合,這樣的背景讓台灣發展出獨樹一格的文化底蘊」。身為一個在洛杉磯成長的第二代台灣人,馬佳孝曾歷經了很多認同以及背景的掙扎;他也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讓大家看到台灣族群的獨特與不同。他感性的向記者表示,「我也許無法代表所有的台裔族群,但我至少能真實的以一個二代台籍移民的角度,告訴大家我們到底是誰」。想看看台灣影視人優秀的作品與創意嗎?千萬不要錯過「台美電影節」!時間:7月8日地點:The Downtown Independent,251 S Main Street, Los Angeles, CA90012聯絡電話:323-401-5785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2/200764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88

逾80部片入選亞裔電影節短片記錄唐人街老飯店最後一天

1 : GS(14)@2017-07-29 03:23:50

鼓勵亞裔美國人投身電影業的紐約亞美國際電影節(AAIFF),今年踏入第40屆。80多部入選電影陣容鼎盛,焦點作品包括被譽為「台灣之光」、贏得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獎的《日常對話》,及香港獨立電影經典《香港製造》4K修復版等。影展執行總監胡少華(John Woo)表示,今年申請參展作品達600多部,「被挑選出來的,皆有絕佳故事及製作水平」。駐紐約記者:鄭柏齡全美最大型、專注亞裔電影作品的「紐約亞美國際電影節」,於7月26日至8月5日登場。香港著名導演陳果1997年拍成的《香港製造》,今年推出4K修復版;該部講述香港1997年政權移交前的人心惶惶、被譽為香港「獨立電影經典」的作品,將於7月28日在亞洲協會舉行美國首映。除《香港製造》外,今年初為台灣贏得首個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獎的《日常對話》,被選為焦點作品;電影由台灣名導侯孝賢任監製,內容為導演黃惠偵與同性戀媽媽的親身家庭故事,7月29日將在亞洲協會舉行紐約首映,黃惠偵與製片李嘉雯將出席映後座談。影展執行總監胡少華對《蘋果》表示,今年申請參展電影作品多達640部,大會最終僅選出20部長片、63部短片參展,「申請數量較去屆多一倍,不知道是因為影展踏入第40屆,還是舉辦地點回到亞洲協會的關係」。他續指,最終入選作品皆精益求精,「現今每個人都有攝影機、剪接用電腦,免費音樂、甚至演員,拍電影變得容易。入選作品皆有最好的故事」。由於入選短片數量眾多,大會今年特別劃出10個短片獨立放映單元。華裔年輕導演陳錫豪靠作品《The Last Tip》入圍「Changing Chinatown」單元,紀錄片拍下「新蓮香飯店」在曼哈頓唐人街屹立70多年、最終敵不過貴租而結業的最後一個工作天。陳錫豪指,「華埠慢慢高檔化(gentrify),餐廳、商店一間接一間結業、被趕走,電影反映華埠現況」。作為亞裔電影工作者,他歡迎美國有不同平台放映亞裔作品,但「發聲平台有很多,但要獲得主流社會認同,仍然有點難度,希望未來數年情況逐漸改變」。/p>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27/201032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907

Uber短片諷刺亞洲人 一日塞車一個鐘

1 : GS(14)@2017-11-04 15:33:13

【明報專訊】唔少地方嘅政府都收緊咗對call車軟件嘅規管,搞到Uber近年生意難做,陸續退出歐亞多個市場。不過唔好以為咁就會打沉Uber,小琴發現,Uber最近搞咗個都幾特別嘅品牌活動,用紙盒代表車拍咗條片,營造道路擠迫嘅場面,帶出Uber嘅「共乘概念」有幾重要。

搵位泊車花26分鐘

Uber條片叫「Boxes | 釋放城市潛能」,片長1分20秒,已經擺咗喺YouTube畀公眾隨便睇。據聞Uber請咗200個茄哩啡拍,地址就揀咗喺泰國曼谷街頭,片入面嘅臨記圍住個大紙盒扮揸車,不過條街就係因為太多「車」,搞到個情况就好似玩碰碰車咁。

唔好以為Uber為咗宣傳而誇大咗交通問題,事實上,Uber委託調查發現,住喺亞洲嘅人平均每日都塞足52分鐘車,搵位泊車又嘥多26分鐘,相信香港嘅揸車人士更加有同感。

[小琴密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645&issue=201711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648

內地短片平台「快手」 傳下半年港上市

1 : GS(14)@2018-01-28 14:38:18

【明報專訊】有消息指,內地短片社交平台「快手」即將完成新一輪融資,涉約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料估值達180億美元(約1404億港元)。據了解,今次快手獲騰訊(0700)及紅杉資本加碼投資,同時快手正進行IPO前期準備工作,料最快下半年在香港上市。

快手平台與Instagram類似,平台依賴用戶產生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可以上載影片及進行直播,內地《財經》報道稱,目前直播為快手最大的收入來源,並包括廣告及遊戲等。

獲騰訊紅杉資本加碼 最新融資78億

報道又稱,快手上一輪融資是在2017年3月完成,當時由騰訊領投提供約3.5億美元(約27.3億港元),完成後快手估值約30億美元(234億港元)。受惠於快手在每日活躍及註冊用戶出現高速增長,只是10個月時間,快手估值上升5倍。

根據快手官方數據,2017年3月快手日活躍用戶為5000萬,總用戶量達到4億人;2017年11月,快手再次披露數據,其日活躍用戶翻倍,超過1億人,總用戶量逾7億。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54&issue=201801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3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