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假鹽流入17省市外觀真假難辨 監管漏洞亟待填補

加工現場查獲假鹽240箱,總計假冒食鹽逾35噸,更有不明數量的假鹽已售出……因使用工業用鹽偽造食用碘鹽並進行售賣,石家莊市民曹某近日被依法批準逮捕。

近幾年來,廣東、浙江、江蘇、河南、山西接連曝出假鹽、毒鹽大案,貴州甚至查出“牲畜用鹽賣給人用”。記者梳理發現,國內的假鹽案件至少可以追溯至1994年,層層監管為何難擋假鹽泛濫?

假冒食鹽35噸被查 專業包裝外觀真假難辨

今年4月12日,石家莊市公安局、石家莊市鹽政管理處聯合偵破了一起工業鹽冒充食用碘鹽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曹某後被檢察機關以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逮捕。

石家莊市橋西區檢察院檢察官秦昕介紹,曹某最開始只是將從他處批發來的私鹽,放在自己攤位上銷售,在嘗到甜頭後,專門從山東購置了成袋的工業用鹽以及印有“中鹽河北鹽業專營有限公司”“河北省著名商標”“海晶”“綠色碘鹽”等字樣的包裝袋、包裝箱,更買來封包機、打包機等工具。

根據公安機關對曹某的訊問,黑窩點已售的“食鹽”分為3種:第一種在包裝上最接近群眾常購買的食鹽,每箱32元、50小袋,而鹽業公司出產的同規格食鹽每箱82元;第二種是每袋30斤的中包裝,含10小袋,每小袋3斤;第三種是每袋50斤的大包裝,含10小袋,每袋5元,出廠價僅為28.5元。

警方和鹽政部門在現場搜查發現,半成品工業鹽共計13.5噸,成品包裝鹽多達240箱,合計查獲假冒食用鹽35噸。這半年間,更有數量不明的假鹽流向了普通市民的餐桌。

業內人士指出,工業鹽包括亞硝酸鹽和含有亞硝酸鹽的工業氯化鈉等,成人攝入0.2-0.5克亞硝酸鹽即可引發中毒,攝入3克即可致死。

利潤高達十余倍 假鹽流入17省市

記者梳理發現,有關假鹽的案件報道至少可以追溯到1994年。近3年各地公開報道的假鹽刑事案件有數百起,涉及至少17省市。其中,2015年江蘇警方破獲的案件中有超過20000噸假鹽流入北京、天津、山東等地。為何近幾年各地制售假劣食鹽的違法犯罪不斷擡頭、愈演愈烈?

——造假成本低,利潤巨大。記者了解到,市場上工業用鹽每噸售價只要400元左右,劣質工業用鹽的價格更低,相比之下,食用鹽每噸市場售價超過4000元。單在石家莊工業用鹽制假售假一案中,制售假鹽每噸的利潤高達9倍,此前貴州曝出“牲畜用鹽賣給人用”案件,部分假劣食鹽的利潤可達20倍。

——制售門檻低,原料易得。秦昕介紹,制假分子在破舊庫房里對袋裝的工業鹽拆分後,先用塑料桶進行大致稱量,再用封包機和外觀精美的“食用碘鹽”包裝袋進行包裝。專家表示,目前市場上用於假冒食鹽的主要是精制工業鹽、畜牧鹽,也有用於飼料添加劑和印染助劑的鹽類。雖然工業鹽由鹽業公司統一管理經營,但購買渠道暢通,很多化工商貿公司都有賣。

——多窩點多模式制假,呈現團夥化、規模化趨勢。在哈爾濱警方破獲的案件中,嫌疑人擁有6個分散在多處的制假、包裝和倉儲窩點。而在廣州警方查獲的案件中,制假團夥采取“速戰速決”的加工模式,收取訂單當天進貨,深夜加工包裝,即時出貨,並且20多天就轉換一次制假窩點。

——產銷“一條龍”,涉及地域廣。在2015年涉及7省市的特大以工業鹽冒充食鹽案中,涉案團夥不僅通過傳統的分銷網絡和互聯網售賣,更勾結長途客運司機將假鹽銷往外地。多起假鹽案中,假鹽整體包裝條噴碼、安全標誌一應俱全,除了袋側的折印外,與正規食鹽外觀無異,消費者幾乎無法分辨。

22年難治假鹽泛濫 監管漏洞亟待填補

業內人士指出,22年難堵假鹽上餐桌的背後,是亟待填補的監管漏洞。

據介紹,飼料添加劑氯化鈉用於生產飼料和養殖牲畜,屬農業部門主管,而根據《食鹽專營辦法》《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的規定,畜牧鹽又屬食鹽專營的範疇。多頭管理往往造成市場監管上的漏洞。

據石家莊鹽業部門負責人介紹,除了多頭管理,劣質鹽尤其容易脫離監管。“對於那些不宜食用的普通工業鹽,即不是以亞硝酸鈉為主要成分、小劑量就能致死的鹽類,國家對其管理更為‘寬松’,多數流向了農村、鄉鎮地區的市場。”

相關人員向記者表示,《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將於2017年1月1日起實施,取消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只能銷售給指定批發企業的規定、取消對小工業鹽及鹽產品進入市場的各類限制,放開鹽產品市場和價格等,這些重大改革措施即將落實,食鹽業競爭將會加劇。要警惕生產、經銷商為增強價格競爭力,降低質量標準。

業內人士認為,要從源頭上保障食鹽的質量安全,還須實行更高標準、更加嚴格的食鹽生產管理。目前食鹽生產標準相對較低,為適應社會對衛生、環保等方面的要求,要按照與其他食品一樣甚至更高的衛生標準來規範食鹽生產。

據悉,目前石家莊一案仍在進一步偵查中,檢察機關將繼續引導公安機關偵查取證,依法從嚴從快打擊涉鹽違法犯罪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37

樂視收購錘子傳聞被否,不管真假都應理性對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8/158237.shtml

樂視收購錘子傳聞被否,不管真假都應理性對待
楊壹圓 楊壹圓

樂視收購錘子傳聞被否,不管真假都應理性對待

雖然傳聞已經被否,但不管真假,我們都應理性對待。

本文作者:楊壹圓

今早,我看到了這樣一條傳聞:樂視將在控股酷派後並購錘子科技。而該消息來自一位手機圈人士。

對此,錘子科技CEO羅永浩上午通過微博予以否認,他回應稱是假的。但羅永浩並沒有針對傳聞有進一步回應解釋,而錘子科技官方依舊未作回應。

在傳聞中,主要包含三部分信息。

1.樂視並購錘子科技

2.堅果品牌出售給阿里巴巴

3.羅永浩入職樂視控股出任首席戰略營銷官

昨晚,在樂視酷派發布會後,老羅在轉劉江峰微博時說了這麽一句話:“放下手里心愛的土豆,茄子和辣椒,抖落一身的菜葉子”。

這句話很耐人尋味,對於謠言,羅永浩此前通常的做法是直接公開否認。但此次傳聞出現後,羅永浩並未予以否認,他在淩晨更新了微博,簡短的寫道:睡了。

這進一步引發了外界猜測,因為根據羅永浩的個性,他此前多次公開強調:如果條件不允許說真話,那也應該守住底線不說假話。

而錘子科技的投資方對此表示,不方便談論,一切以錘子科技官方聲明和回應為準。

從錘子科技產品進展方面也可以從側面看出,當前錘子科技正在面臨挑戰。而今年6月底,i黑馬也曾獨家爆出羅永浩將部分股權質押給力阿里巴巴,如果按照傳言,把堅果品牌單獨出售給阿里巴巴,只能說有可能。

如今已經8月,相比去年此時堅果發布已時過1年,雖旗艦機T3被屢次曝光機身圖,但實際進展方面也沒有任何消息。

有的人可能會問,不是阿里巴巴入股錘子科技了嗎?怎麽會出來樂視。我認為,老羅和阿里巴巴可能屬於借貸關系,並非投資關系。

但從目前看,無論結果怎樣,對錘子對老羅都是一件好事。

酷派依托樂視打生態,樂視依靠酷派打手機

酷派在本月5號剛剛宣布和樂視的聯姻。

原酷派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郭德英辭去其董事會職位,擔任名譽董事長一職,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將擔任酷派董事會主席以及提名委員會主席。

除賈躍亭之外,酷派集團執行董事還有蔣超、劉弘以及李斌。

事實,在5日晚間公布的人事變動之前,樂視和酷派已經完成了股權交割,即樂視成為酷派的第一大股東。

6月17日晚,酷派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Data Dreamland與買方達成股權交易協議,Data Dreamland將出售公司11%的股份,交易金額為10.47億港元。買方持有酷派集團17.90%的股份,交易後將持有公司28.90%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隨著樂視成為第一大股東,酷派將轉型互聯網生態硬件公司。

樂視酷派締造的生態手機戰隊,將增強樂視在手機行業的話語權。保守估計,樂視+酷派2016年智能手機總銷量在5000萬~6000萬,2017年銷售量有望突破1億。

這也意味著“中華酷聯”的手機地位將正式解體,以華為、樂視、OPPO、小米組成的“華樂歐米”格局在逐步形成。

過去十年,電信運營商成就了酷派,但對運營商的依賴,阻礙了它真正跨過2B與2C之間的鴻溝。

但隨著逐漸興起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各路圍攻,各大傳統手機廠商也“迫於壓力”開始采用多品牌戰略。例如華為、中興,他們利用原品牌與運營商繼續保持合作,而用各自子品牌榮耀和努比亞去打互聯網品牌。

在移動互聯網盛行的當下,酷派作為傳統手機廠商,面臨著巨大的市場壓力,同時運營商補貼驟降,也成為壓倒酷派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雙重環境下,酷派只能尋找一個合適的契機,以回歸資本市場。

其實,酷派是打算盤的高手。

最初,酷派借助了周鴻祎推出奇酷手機的聲勢,造就行業輿論氛圍,再通過這種聲勢向樂視索要更多的投入和資源。

酷派一直都知道,如果光靠周鴻祎,在手機市場上的增速不會太明顯,得到的利益甚至逐漸減少。

而樂視不一樣,畢竟樂視擁有強大的資本資源、社會資源、內容資源,一旦與樂視成功的在一起,酷派將會使酷派短期的收益大於360短期所能帶來的收益。用通俗的話來說,酷派就是想套現走人。

或許大家還有印象,在360剛剛發布奇酷手機後,酷派在6月份將其18%的股份以3.52億美元轉讓給了樂視網,此時,樂視網已經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

作為行業競爭對手以及相關的協議內容,周鴻祎怒火中燒,在朋友圈憤怒的說“被人捅了刀子”,隨後,360在今天發布公告,宣布其日前已書面通知酷派,要求酷派按照股東協議內容,購買360在雙方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中所持有的全部49.5%的股權,總價約14.85億美元。

在這場商戰中對於酷派來說,有樂視這條大腿抱著,想怎樣就怎樣,對於周鴻祎來說,是一個挺郁悶的結局。真是不擇手段非豪傑,不改初衷真英雄。

眾所周知,在手機廠商中被提及最多的詞便是“生態”二字,而本次酷派正式歸入樂視後,也將會隨樂視一起開玩兒生態。

再次之前,把生態玩兒的淋漓盡致的則是小米。

2014年,小米開始啟動圍繞“系統+硬件”的智能家居布局,此後推出小米生態鏈,意在打造一家“百貨企業”式的全生態鏈。 

雷軍曾說,我原來是別人生態鏈的組成部分,今天我要做平臺廠商,關鍵就是在生態鏈,沒有生態鏈的支持根本做不起來。 “硬件的競爭從來就是多維競爭,不是多賣一個電話少賣一個電話,而是全生態鏈的競爭,這是一切的基礎。” 

可見,生態型公司的崛起昭示了一種不同的競爭規律的到來。 

互聯網模式還能是主戰場?

昨天,樂視酷派聯合舉行新品牌的首款手機發布會上,錘子科技CEO羅永浩到場支持。

而這首次引發了外界猜測,但錘子科技官方當時給出的回應是:羅永浩出於個人友情原因到場支持,不代表錘子科技官方。

其後,前金立手機設計負責人袁炫華發微博表示:“唉!工具被小吃收購了,這不科學,我寧願它是糧食。”這位微博上以錘子支持者著稱的設計師還對該事件表示“心碎”、“憤怒”和“不理解”。

在發布會中,樂視聯合創始人、酷派集團執行董事劉弘表示,樂視、酷派將實行雙品牌戰略。在專利資源、產品資源、研發資源和生態資源上,甚至供應鏈資源上進行密切的協同,在協同化反的同時,也將有足夠的獨立性、獨立的創新。

“樂視+酷派將在今年完成5000-6000萬的手機銷量,達到行業前四;2017年樂視+酷派將實現上億銷量目標,打造手機行業發展的里程碑,與華為+榮耀、OPPO+VIVO形成行業前三的新格局,形成“華樂歐米”的全新產業格局,有望與華為+榮耀角逐行業第一,並加速手機產業進入互聯網生態時代。而步入互聯網生態的酷派也定下新目標,在五年內酷派銷量過億,酷派手機重回行業第一,酷派集團市值過千億。”

當然,這都是劉弘對於未來的預期與設想。

我們很難想象一家互聯網公司,在這麽短期內做出高銷量,小米在經歷了行業洗禮之後也僅僅勉強的座上行業老大的位置。

但在IDC剛剛公布的2016 Q2手機出貨量顯示,前三名分別是華為、OPPO和vivo,小米則排到了第4位。

對於小米來說,可能眼下遇到最大的麻煩是互聯網手機這種商業模式的破產。 而對於酷派來說,眼下最大的麻煩可能是運營商渠道這種商業模式的破產。

譬如,互聯網電商模式遇到天花板,微博粉絲眼球經濟已過時,雷軍習慣使用的微博和小米社區活躍性不能與以往相比,而小米在芯片等核心領域仍然缺席。 

在印度遭遇愛立信的訴訟,而遲遲打不開歐洲和美國的大門,自身產品卻不斷出問題。重視電商,輕視線下渠道和服務建設,讓小米背腹受敵。 

錘子+樂視=?

之前,我曾經講過,手機廠商分為天地派之分,天派即以互聯網手機廠商為代表,下沈到傳統中,例如:小米、360手機、樂視、錘子、中興、努比亞。而地派則以傳統手機廠商為代表,加互聯網營銷模式,例如:華為、魅族、VIVO、OPPO、酷派、小辣椒、金立。 

對於“天派”企業而言,融資是第一競爭力,快速擴張。 在虧損狀態下做大市場,而後登陸資本市場上市,逐漸把虛做實。

這類企業在短時間內可以成為風口上的豬。如小米、360手機、錘子等企業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但天派企業,生存和發展環境要講究天時、地利和人和,良好資本環境、強大創業團隊以及市場競爭,都是天派企業的必備因素。 

而對於地派企業而言,它們更多的是創富者。例如華為、oppo、vivo、魅族等。因為這類企業要麽是傳統行業中已經積累了財富、技術和經驗的企業,要麽就是即有實業基礎又有互聯網工具的企業。 

地派創業者的法寶在於,它們擁有技術、資本,而且高度垂直。在互聯網的滋養中,在天派創業者面臨落地困難時,地派企業反而會如魚得水。所以,這造就了兩種模式的發展,也造就了自己獨特的一面。但無論如何,每種模式都要有自己核心的條件。 

“互聯網+傳統”的模式,要求廠商具有足夠的粉絲影響力或粉絲互動溝通能力,而大可樂不具備這種能力,對於資金的支持也是必備的。 

相反,“傳統+互聯網”模式,必須擁有自己的產品,包括自己的研發團隊,以及供應鏈。這種模式的特點,必須要有極強的供應鏈優勢,同時還要有足夠強的渠道能力。 

而在低利潤時代,只有出貨量很大的企業才能生存。想生存的手機廠商,要麽渠道有優勢,要麽設計有長處。 

在手機行業互聯網化的進程中,只要參與其中的廠商都或多或少接受了洗禮與重生,但以成敗論英雄角度。

所以,這也是為何錘子會選擇在樂視收購酷派完成後進行合並,因為如果不合並,樂視仍然屬於“天派”的互聯網企業,它是沒有任何硬件上的積累,唯有能夠“吹”下去的營銷模式。但對於互聯網企業最大後,一定是要下沈到線下傳統中的。

而酷派則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獨到優勢。

因為你們不要忘了,酷派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失敗了,但實而他的積累很“厚實”。

因為酷派的品牌,之前主要要面向3種渠道。

運營商:品質要過,盡量低價拿貨。

零售商:賣相好,利潤高。

電商:品質過,價格透明。

不同渠道投放不同的品牌,在設計、制造、營銷、定價等各個環節盡可能地順應渠道特點。

如果錘子真正的加入樂視,對於老羅和錘子都是好事,因為在營銷和生態上有樂視的幫助,而在硬件制造和渠道上則有酷派的幫助,所以這是一件何樂而不為的事。

並且,昨天在酷派和樂視的發布會上,酷派一直都在提這四個字“工匠精神”,相信了解老羅的人都知道,這正是老羅一直所提倡的理念。

酷派集團新任CEO劉江峰也表示,很多人認為現在手機市場是紅海、血海,但仍有一些人能看到一片勃勃生機的新藍海。酷派作為傳統手機行業的代表,二十多年來堅持技術路線、工匠精神。

從他的話語中可以聽出,酷派也一直在秉承著“工匠精神”這四個字,不知道這究竟是巧合,還是另有隱情。

如果,錘子搭上酷派和樂視,那麽錘子將在軟硬實力方面有顯著提升。

前幾年,錘子一直想通過提升自己的軟硬實力,但這麽長時間過去了,錘子在此方面並無太多建樹。如果搭上樂視這家大互聯網公司和酷派這家大硬件公司,今後就具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畢竟,從軟件能力來講,樂視擁有海量的內容資源,而酷派擁有大量資深工程師,以此能夠彌補錘子的短板,想必也是其夢寐以求的。而樂視的內容玩法大家都清楚,他會將錘子變得和酷派一樣,讓他們不再只是一家單純造手機的公司。

其實,在利益至上的商場中,幾方都是各取所取。酷派看中了樂視的軟實力,而錘子看上了樂視的軟件資源和酷派的硬件資源。
 


酷派作為本土一個知名的手機品牌,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作為制造商的實力得到了業界認可;

2.心無旁騖地專註智能手機,產品主打高端市場,毛利率高;

3.專註技術研發,並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廠。
 


在研發方面,目前酷派在國內擁有專業技術人員超過2000人;在渠道上,酷派線下500多個直銷店;在專利方面,目前累積專利總數多達6000多件,海外專利申請也已經超過500項。
 


這些,無疑都將成為錘子並入“樂酷”新型組合體以後的“紅利”,而一旦合並,樂視的整個商業鏈條和生態鏈將迅速膨脹。

手機廠商抱團取暖時代來臨

可以預見,今年已經有兩家互聯網手機企業死亡——大可樂和iuni。

我曾斷言,今年一定是手機廠商的合並年和死亡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抱團取暖。如果你不抱團,那麽等待的只有死亡。

自2015年下半年起,互聯網手機紅利在快速衰退,而衰退主要表現在為低端產品退位與渠道回歸。 那些年的“小米們”絡繹不絕,如今大都煙消雲散,難言成功。 

現在,我們拋開高端機,來說以千元機主打的低端品牌,例如紅米、魅藍,幾乎我們無時不刻都能關註到這些廉價機的發布,就連小米的低端機就足以讓人眼花繚亂,加之產品線魚目混雜,已然不是當年全新品牌與風頭無兩的顛覆者。 他們面對著不能舍棄的低端消費者群體,只好快速叠代著,希望能從這部分消費者口袋里榨取更高利潤的糟糕策略。 

從長期來看,今年智能手機市場將不再是增量市場,而是存量市場,眾多智能手機企業將分食蛋糕陷入到搶奪競爭對手份額的戰鬥中,也會有很多中小手機企業由此不得不退出市場,智能手機市場的產品集中度會大幅提高,剩下來的企業也將繼續為生存而戰。

如今,智能手機已活躍了近10年,從功能到設計到不再屬於創新時代,急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性的創造,如果僅僅是在當前樣式樣的修修補補,再集中起來燒火取暖也很難抵禦嚴寒來襲。所以,在資本的退燒的當下,抱團取暖才是最好的結局。

雖然傳聞已經被否,但不管真假,我們都應理性對待。

樂視 智能手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012

雄安概念股滿月考 真假龍頭待甄別

雄安概念龍頭的模樣正在一點點清晰起來。

經歷了近一個月的炒作,雄安概念板塊個股的走勢逐漸體現出差異性。此前一度被瘋狂追逐、被視為可能是此輪行情“龍頭”的華夏幸福等個股,並未表現出行情的持續性。反觀此前不被特別看好的冀東裝備,卻成為“黑馬”,目前領跑雄安概念板塊。

這種情形同樣出現在上海自貿區的概念行情中。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上海自貿區行情啟動後的龍頭之一外高橋曾在一個月時間獲得約3.75倍的漲幅,但至今漲幅卻不到40%;而當時不甚突出者,卻在中長期的較量中勝出。

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經理也註意到這種現象。“上海自貿區概念股中,當年短期漲得最差的幾只個股,中長期來看,都比龍頭公司漲得要好,這個現象非常值得我們關註。”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對比自貿區概念炒作

4月1日,建設雄安新區的“千年大計”刷爆眼球,二級市場趨之若鶩。不過,令市場頗為意外的是,這次對概念股的操作並未持續太久。以華夏幸福、榮盛發展、京漢股份等為代表的龍頭股在集體停牌後並未延續強勢,隨後紛紛迎來下跌。

看似波瀾不驚的雄安概念,表面下也有暗流湧動。此前不被十分看好的機械設備及環保類個股“異軍突起”,漲幅遠超地產、水泥等前期熱門。

Wind統計顯示,雄安概念股中,4月1日至5月2日漲幅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冀東裝備、創業環保和先河環保,其次是青龍管業、韓建河山、首創股份,也只有這六只股票期間漲幅超過八成。

而前期炒作猛烈的京漢股份、榮盛發展、華夏幸福等在一波連續漲停後“改弦易轍”,股價連續下跌。至5月2日,其漲幅分別是51.6%、38.9%和38%。此前一度被視為可能是“龍頭”的華夏幸福,至5月2日漲幅遠遠落後於先前不被市場特別看好的冀東裝備。

並且,同樣是“雄安概念股”,也有多只股票4月1日至5月2日獲得負漲幅,其中中國動力、首開股份和金鴻能源跌幅居前。

這一現象也出現在資金對上海自貿區的炒作中,但自貿區的時間周期顯然拉得更長。

上海自貿區的炒作從2013年8月23日開始,第一波炒作基本持續了一個月,到2013年9月25日。其間,外高橋、上港集團、陸家嘴的漲幅均超過1.5倍,尤其是外高橋,漲幅高達375%,而到現在,外高橋的漲幅則回落到只有不到40%。

反而是當初不被特別關註的愛建集團、錦江投資,2013年8月23日至今的漲幅都把外高橋遠遠甩在了身後。

“在上海自貿區的炒作,龍頭外高橋漲了3倍多,並且它的持續性最好,一直不打開。打開之後,經過換手,又持續上漲,真的是最具人氣,也最獲得大家共識和認可的,它才能有這樣的表現。但是,那是2013年8月份到9月間的事,到現在也是3年半的時間了。”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分析稱。

“作為當時的龍頭,它連封了十幾個漲停板,有300%多的漲幅。但是到現在的漲幅只有40%左右。也就是說,在上海自貿區概念炒作的相關受益公司當中,它的漲幅是倒數的。當初那麽聚人氣,說明是最確定性的受益的標的,最後卻發現它的漲幅只有40%,排在了倒數。”該公募基金經理進一步說道。

第一財記者統計發現,回過去看,上海自貿區主題獲得市場關註啟動到現在,板塊內公司平均漲幅約在1倍;同時回顧上海自貿區受益的公司,當時漲幅倒數後五名的公司,當時時點至今的平均漲幅也超過了100%。

龍頭待甄別

一度是雄安概念龍頭熱門備選的華夏幸福、冀東水泥等,並沒有持續連續漲停行情,並在停牌後連續調整。

”短期還是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不能通過短期的股價表現來判斷哪些公司是真的雄安概念股,哪些公司是偽的雄安概念股。因為短期是有資金因素在里面的。”對於後來冷卻下來的一些熱門概念股,華南一位私募投資總監則如此表示。

而在多位受訪人士看來,短期的資金越集中,未必代表當時篩選出來的標的就是未來的龍頭。

“並不能因為短期已經集中了,就剩了3只、5只還在天天漲就重點關註或者重點追入這些公司。”該華南私募總監表示,還是要從中長期去看,雄安新區建設中真正受益的公司。

這也和上述北京公募基金經理的想法不謀而合。如果單單關註短期的漲跌,就像自貿區的炒作中,短期看龍頭是外高橋,但中長期去觀察,卻非如此。

“很多歷史規律都會給後續投資提供借鑒。從這個角度來講,上海自貿區的投資思路值得雄安這個主題去借鑒。”上述北京公募基金經理說。

不過他也認為:“雄安又有自己的特點,首先,中央對它的定位確實是高,無論是行政級別,還是中央、國務院批準設立,能與它類比的只有浦東和深圳,定位非常高。”

從雄安新區目前報道出來的規劃面積來看,起步區達到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200平方公里,遠期的控制面積2000平方公里。可以看到,如此的面積將有非常大的投資額,也會是非常長的建設周期,基建成為主題炒作投資的首選。

近兩日來,華夏幸福、冀東水泥、京漢股份等個股再次受到資金青睞,5月2日,冀東水泥上漲9.22%,龍虎榜上榜遊資凈買入約2500萬。

“不過,即便是與基建相關的公司,從研究的角度來講,有些公司也未必真正受益於雄安新區的概念,有些是蹭概念的偽雄安概念股。”該北京公募基金經理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也認為,中央對雄安的定位是貫徹新發展理念下的創新發展的示範區,在雄安新區確實有利於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利於創新發展的相關舉措、政策、思路,都有可能為區域外的相關的行業、公司、地區的建設所借鑒。“從這個角度來講,未來受益於雄安發展的地區、行業、公司將非常廣泛。”

另外,市場較為統一的認識是,隨著政策和規劃的出臺,會給雄安主題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相關政策確實會對很多具體的行業產生比較明確的影響,很多上市公司又是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的公司。從政策到公司,第一,我們是關註確定性對這家公司的影響。第二,我們也會根據研究和判斷,對於確實是有比較大的可能性受益於雄安建設開發的相關政策的公司,會重點關註。”上述北京公募基金經理也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586

註意了!變相醫藥廣告,專家無論真假都違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508

(人民日報/圖)

6月23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針對“醫藥廣告表演專家”事件,部署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查處。工商總局表示,發揮整治虛假違法廣告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已與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食藥監總局、衛生計生委、中醫藥管理局、公安部等成員單位專題研究,各部門將依據各自職能依法調查處理。工商總局將及時公布查處結果,回應社會關切。

估計劉洪濱作為虛假廣告“表演專業戶”,她的職業生涯可以歇菜了。但是,人們對這位“演員”的憤怒之火卻無法平息,對她背後的黑色產業鏈和利益鏈感到擔憂。

“這回真是開眼了,電視上有名有姓有單位的專家,居然是扮演的!這麽騙人咋就沒人管,如果哪味藥吃出人命,她是不是要負主要責任?”北京一位“朝陽群眾”感到不解,廣告里的“醫學專家”,真實身份怎麽認定?真的可以找演員來“扮”嗎?

還有不少群眾表示看不懂:虛假廣告到底是怎麽界定的?電視里賣假藥坑害消費者,肯定是虛假廣告;那如果是真藥好藥,用“假專家”來忽悠消費者,是不是也算虛假廣告?虛假廣告是誰制作的,怎麽就能電視上一再播出?

麻辣財經“辣妹”第一時間采訪有關部門和專家,得出的結論是:這個廣告不是一處違法,而是多處違法!而且從違法嚴重程度上看,“假專家”這一條還不是最大問題。

以介紹養生知識等形式,變相發布醫藥保健品廣告就是違法

“這些都是省臺播的節目,專家看著挺有來頭,有些還有患者分享療效,我當然容易信了。”哈爾濱市市民張雅蘭就曾看著節目買了治療糖尿病的藥。省級電視臺信用背書,健康養生節目沒標明“廣告”具有迷惑性,知名專家的身份自帶權威光環……這套組合拳下來,足以讓很多普通觀眾信以為真。

業內人士介紹,一些養生節目實際上是藥廠請媒體制作公司拍攝的廣告,以“專題片”的形式購買地方電視臺的時段播出。那麽,廣告能不能拍成“專題片”在電視上播放?答案是:不可以!

2015年實施的新《廣告法》明確規定,電視臺不得以介紹健康、養生知識等形式,變相發布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

“無論專家真假,無論專題片是否標明‘廣告’,這種變相醫藥廣告就違法。”中央財經大學法學教授劉雙舟強調,節目是節目,廣告是廣告,不能把廣告“包裝”成介紹健康、養生知識的節目,在電視里播出。

“消費者看到養生節目里推薦藥品或保健品,提到功能療效,就要提高警惕。在一些養生節目中,有虛假身份的‘專家’推薦藥品、保健品,承諾不存在的療效。這些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就構成了虛假廣告。”劉雙舟說。

真專家也不能給藥品、保健品代言,冒充的專家就更離譜了

2014年至2017年,劉洪斌以“苗醫傳承人”“北大專家”“蒙醫後人”等身份推薦多種藥品、保健品。很多人不解,專家可以在廣告里為藥品、保健品代言嗎?真專家、假專家的身份由誰來鑒定?

說專家之前,咱先弄清楚啥叫廣告代言人。廣告代言人是指廣告主以外的,在廣告中以自己的名義或者形象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老百姓最熟悉的廣告代言人,就是演藝明星或體育明星,洗發水、香水之類的,差不多全是明星代言;也有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企業家,比如王石、董明珠等,為自己企業或其他企業產品代言。

“新《廣告法》的一大亮點,就是對廣告代言做了具體規定。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不得利用廣告代言人作推薦、證明。也就是說真專家也不能給藥品、保健品代言,冒充的專家就更離譜了。”劉雙舟說。

無論真專家還是假專家,代言藥品、保健品都是違法的!所以,也就不存在對“專家”身份真實性認定的問題了,反正都在“不得”之列。

如果出現了違規代言行為,將面臨什麽處罰?依據《廣告法》,在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和保健食品廣告中作推薦、證明的;為其未使用過的商品或者未接受過的服務作推薦、證明的;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在廣告中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

上面這個條款是針對“代言人”的,可是人們的擔心又來了:這位“劉洪濱”只是個群演,並不是幾百萬元出場費的大明星。有媒體報道,這位群演拍一場“廣告戲”報酬只有2000元,就算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罰款也沒幾個錢,能剎得住虛假廣告的歪風嗎?

大家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自從劉洪斌被曝光以來,一些媒體又爆出多位“醫藥廣告表演專家”,網友戲稱“著名虛假醫藥廣告表演藝術家”。目前,虛假醫藥保健品廣告已經形成了灰色產業鏈,藥廠作為廣告主,雇傭影視制作公司等廣告經營者拍攝廣告,再到電視臺發布,影視制作公司負責請主持人、專家、觀眾、患者等。

那麽,這個鏈條上各方責任該如何界定? “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也是首要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明知或者應知是虛假廣告的,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劉雙舟認為。

也就是說,冒充專家代言是違法行為,但虛假醫療廣告的病根,是在廣告主身上!

依據《廣告法》,對發布虛假廣告的廣告主,最高可以處以廣告費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或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醫療機構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除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罰外,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吊銷診療科目或者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治理虛假醫藥保健品廣告,沒有法律空白卻有監管空白

新《廣告法》2015年開始實施的時候,被稱為“史上最嚴廣告法”,對虛假廣告、醫藥保健品廣告、廣告代言等均給出了明確規定,並不存在法律空白。但為什麽2015年以後,“劉洪斌們”還能活躍在各大衛視呢?

“整個虛假廣告鏈條上的參與者都有利可圖,存在動機。特別是近年來,互聯網廣告發展迅速,傳統電視廣告份額降低,一些地方臺的生存壓力加大,給這類廣告以一定的生存空間。”劉雙舟說。

整治醫藥保健品廣告,涉及多個監管部門。比如,藥品、醫療器械和保健食品廣告需要經過食藥監局等部門的審批才能投放,工商部門負責對發布的廣告進行監管。變相的醫藥保健品廣告,通常以訪談節目、養生保健節目的形式播出,這些虛假廣告帶有隱蔽性,給監管部門識別和監控帶來了難度。

《廣告法》很嚴,但執法不嚴,可能是導致虛假廣告亂象的一個重要原因。醫藥保健品,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必須要嚴起來!“消費者如果受到虛假違法廣告侵害,要保存好購買小票等證據,向工商部門或消費者協會舉報,身體受到傷害的還可以申請民事立案。”劉雙舟說。

(來源:人民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973

真假槓桿投資

不知何解,魔術師最近的資產配置系列文章中,多了讀者問魔術師有無做,或幾時會做槓桿。凡槓桿者,孖展借貸融資也;想當年在雙龍閃時代(見舊文《憶苦思甜「雙龍閃」》)之後,魔術師實在未彈此調久矣,事關做孖展始終係雙面刃,風險無端倍增,好端端的實在毋需咁搏。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12

德龍資本李春陽:投區塊鏈項目需先甄別真假再區分好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22/167021.shtml

德龍資本李春陽:投區塊鏈項目需先甄別真假再區分好壞
區塊鏈捕手 區塊鏈捕手

德龍資本李春陽:投區塊鏈項目需先甄別真假再區分好壞

所有的投資最終都將回歸理性。

來源 | 區塊鏈捕手(ID:iqklbs)

作者 | 李曌

一 市場現狀

區塊鏈捕手:為什麽現在區塊鏈技術有這麽多人關註?

李春陽:首先,區塊鏈作為一個價值互聯網的底層技術,對現有信用體系的沖擊會很大,它和信息革命、工業革命是一個量級。

區塊鏈集合了分布式數據存儲、加密算法、共識機制等技術,讓兩個陌生的人可以依靠這套系統建立彼此的信任,而不是像原來的一樣,依靠一個比較強大的第三方去進行背書,比如說政府、銀行或是大企業。它構建的就是一個價值的互聯網,對標的是互聯網底層TCP/IP協議,和互聯網傳遞的是信息類似,在區塊鏈里傳遞的是價值。

其次,如今區塊鏈技術受到這麽多人關註,也和比特幣的價格的迅速增長和造富效應有關。尤其從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這一波大牛市,一直漲到現在這個程度,別說是很多新人沒有預料到,就連2013年、2014年那會兒就進入幣圈的人,也沒有想到會有今天。

區塊鏈捕手:目前來看區塊鏈投資的泡沫和風險主要來自於哪里?

李春陽:現在區塊鏈技術屬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各種各樣的區塊鏈相關項目都冒出來,魚龍混雜,有一些項目直接打著區塊鏈的幌子去非法集資,這是目前最大的泡沫。所以你首先得甄別真假,然後在真的項目里區分好壞。

區塊鏈捕手:甄別真假的關鍵點在哪里?

李春陽:主要關註兩個點,一是看他要做的這件事靠不靠譜,利用區塊鏈技術要解決的是什麽實在的問題。比如比特幣類比貨幣可以進行儲存、交易;以太幣能夠用於智能合約,是一種協議代幣;再比如為解決比特幣及以太坊一些問題而發行的代幣;或者直接做一個應用也可以,用於解決征信、保險等問題。

第二是看團隊。一定要去見團隊,有的人你和他一聊就知道,他可能根本就不懂區塊鏈,就是用區塊鏈概念在忽悠、圈錢。而我們要找的是踏踏實實做事、技術功底紮實的團隊。

拿我所投的Lisk來舉例,它是一個完全寫在JS里的去中心化的應用解決方案,目前已經成功運營了兩年。

首先,Lisk采用主鏈+側鏈的架構,可支持無數個應用,支持無數條側鏈,且不會因為側鏈過多而導致主鏈區塊膨脹以及交易擁堵,具有無限擴展性;其次,Lisk的主鏈采用DPOS機制,支持高頻交易,並發量高;再次,Lisk使用的是JavaScript語言,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開發人員和社區基礎,開發者不需要學習新的開發語言就可以直接上手。

因此,Lisk成功地解決了以太坊面臨的系統擁堵、容易癱瘓、並發量低,以及開發者需要學習新的開發語言(Solidity)的問題。

其次,Lisk的團隊做事非常紮實,CEO Max Kordek帶領團隊兩年來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據CryptoMiso的最新數據,Lisk在過去一年GitHub代碼更新頻率排名中獲得第三名,說明團隊確實是在踏踏實實做事。

今年2月,它將會推出SDK,屆時會有大量的Dapp基於Lisk開發而出,它的生態系統將更加繁榮。

區塊鏈捕手:打著區塊鏈幌子非法集資的項目,能否舉一些案例?

李春陽:我簡單舉一個例子,有一些企業抱團組成一個圈子,他們對接各種各樣的資源進來,然後發幣,你就可以用幣在這個圈子里做很多事。發完幣後賣礦機,但你需要用人民幣買他們的礦機去挖礦,挖的礦又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賣,但一個一兩千成本的礦機賣給你幾萬塊錢。他們自己做了一個小的幣圈,把各個環節都做了,從挖礦、交易所、到最後幣的應用。但他所謂的資源都是生拉硬套上去的,毫無價值。

再比如,我前段時間見一個海外網紅做的項目,他告訴我他要做一個區塊鏈上的阿里巴巴,但聊天時發現他連主鏈、側鏈是什麽都不知道。關註點都不在具體怎麽實現目標,一張臉寫滿了兩個字:「圈錢」。

區塊鏈捕手:泡沫的破滅會在什麽時候發生?

李春陽:現在VC和PE圈,都在等這一輪泡沫的破滅,破滅之後行情差,他們可以來收拾殘局。但我覺得可能不會那麽快就來。

現在這個市場很瘋狂,熱度驚人,但如果你要和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相類比,你會發現整個區塊鏈的市場還是不大一樣的。互聯網是從美國開始擴散到全球,每個國家發展程度不一樣,當時中國公司參與進去的也並不多,但區塊鏈的發展完全是全球性的,它在各個國家此起彼伏,大家都在同步發展。

所以如果非說區塊鏈是一個泡沫的話,那絕對也是比互聯網大得多的泡沫,你要等它吹得夠大,最後破滅,那還得且等。

二 經驗和教訓

區塊鏈捕手:投資區塊鏈項目的節奏是什麽樣的?

李春陽:傳統VC做投資,做完研究和分析後,能把這行業的競爭格局很明顯地畫出來,然後能按圖索驥去找企業。但是現在區塊鏈的項目發展特別快,還在不停創新,每天出的項目特別多,而且7×24小時一直在交易,變化也特別快,投資節奏要比過去傳統VC投資項目快得多,決策的時間也要短得多。

現在區塊鏈的發展還處於一個初期階段,類比互聯網發展的初期,只要有人跳出來說要做一個.COM的網站,它就能拿到錢。現在和那會兒是比較像的。這里面魚龍混雜,到底誰能跑出來,確實不好說,但是通過研究分析,判斷出哪些企業能夠大概率跑出來還是可以做到的。所以這個階段得稍微撒網撒得面寬一點,不能就只押一兩個。

區塊鏈捕手:在二級市場輸錢的人多為散戶,這樣的邏輯放在投資發Token項目上,也是適用的嗎?

李春陽:賺到的錢是對你在某個時間點上對這個項目判斷的一個回報。一個項目十分便宜的時候就能看到它的價值,了解這個團隊,也認可它未來發展的方向,項目後來也確實是按照你的期許那樣去發展了。那後來它的價值增長,就是對你當時判斷的一個很好的回報。

有的人賺不到很有可能是因為他沒看明白或根本不相信,或者他比較急功近利,追漲殺跌,不願意去長期地持有。如果這麽做,可能會賺一些快錢,但賺不到大錢,遇到大跌的時候,很容易就會被甩出去了,所以不建議沒有風險承受能力的普通大眾進場。

區塊鏈捕手:在區塊鏈項目的投資當中吸取到最大的教訓是什麽?

李春陽:剛開始的那會兒看不太明白,膽子也不夠大,錯過了很多比較優質的項目,這是我吸取到的比較大的教訓。但凡覺得還是有一些機會的,還是要敢於去深入研究,不要被以往的經驗束縛住。

我是2015年底、2016年初開始去看區塊鏈的項目,那會兒國內只有一家機構叫分布式資本在All-in區塊鏈。我在開始接觸、理解區塊鏈這個概念後,發現它未來的前景非常好,然後我把它就作為內部很重要的一個方向去研究。

我把能找的、能見的、能聊的這些國內外項目都找出來,然後一一去拜訪他們。那時候區塊鏈領域最好的一個項目叫Circle,是美國的一家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支付公司,海外的許多知名基金投了它,國內的基金IDG、百度投資、分布式資本也投了他們。

我當時拿到了它400萬美金的額度,那會它還是一個股權投資的項目,並不是現在這種區塊鏈投資的形式。投委會也覺得這個項目還不錯,但就是下不了決心,最後就錯過這個機會了,之後機構也陸續錯過了非常多好的項目。

三 新型VC

區塊鏈捕手:最近天使/VC/PE們也紛紛開始從質疑變成觀望,甚至開始試水區塊鏈投資,怎麽看待他們在心態上發生的變化?

李春陽:每件事物的發展都有這麽一個過程,剛開始大家都看不懂,自然就會去質疑。許多人一提起比特幣,首先想到的是比特幣用於藏汙納垢的事情,認為早晚是要被封殺的,他並沒有深入去理解比特幣背後區塊鏈技術的意義在哪里。

一方面,2017年整個區塊鏈迎來了大牛市的行情,很多優秀的公司成長得特別快,機構們開始發現自己錯過了許多好項目,看到別人在短時間內獲得了超高的回報,十分眼紅。

另一方面,投資人與創業者雙方的地位發生了變化,這種極大的落差對他們的刺激很大。2016年這些區塊鏈的相關的公司還是願意和VC聊的,機構還有機會投火幣、比特大陸等,但是到了2017年,他們就不願意理你了。首先是融資的速度和效率比以前快,他們不是非得要VC的錢;其次,和你聊完你也看不懂不投,他懶得去教育你。

區塊鏈捕手:這些變化會給股權投資帶來什麽影響?

李春陽:股權仍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融資方式,但融資流程及退出的時間也急劇縮短,它會催生區塊鏈領域的新一代VC出現。

區塊鏈捕手:目前這些新一代VC都有些什麽類型,他們之間競爭和合作哪一個是常態?

李春陽:其實和傳統VC/PE是一樣的,大家之間不存在真正的競爭,更多的都是合作。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VC/PE或天使機構轉型,這些機構有自己的一套穩健打法,不太參與二級市場;另一類是掌握大量幣圈資源多,能夠打通各個環節,打法會比較生猛。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同的創業者也會根據自己的特質去選擇適合的投資人。

區塊鏈捕手:如果機構要投資區塊鏈的項目,現在最好的辦法是什麽?

李春陽:首先要邁出第一步,脫離原來VC/PE的思維束縛,去投一個區塊鏈的項目,先把腳邁進去,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再去學習。大家現在缺乏的就是成功的案例,投一個賺一些錢,膽子就會大起來。可以效仿區塊鏈交易所的一些做法,將基金分為主交易區和創新區,創新區可以拿幾百萬、一兩千萬的金額,去投幾個區塊鏈的項目。

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然後再發揮自己的優勢。我們VC/PE最擅長的就是運用一套價值投資的理念,去分析研究項目。用同樣的方式方法去研究區塊鏈項目,然後敢於去投資這些好項目,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如果不邁出第一步,可能永遠都不敢,從而錯過了投資區塊鏈的機會。

區塊鏈捕手:最後,請給區塊鏈領域的投資人分享一個建議。

李春陽:我很看好區塊鏈這個行業,區塊鏈是值得去下重註投資的方向,一定要盡早地參與進來,但要堅持價值投資。幣圈的人可能不大相信這種理念,他們短期內賺一些錢是可以的,但未來越來越多項目出來的時候,他們點石成金的那套玩法就不再適合了。

雖然這個市場現在很火熱,回到價值投資上還需要時間,但最後一定是有價值的項目才能得到市場上的認可,價值不斷地增長,市場也會給它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

所有的投資最終都將回歸理性。

區塊鏈 VC PE 李春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494

真假「打醬油」 李碧華

1 : GS(14)@2012-01-04 23:19:4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89&art_id=15949445

政客,是一些身心構造特殊的非常人。 EQ低一點,臉皮薄一點,體質弱一點,笑容尷尬一點,自尊強一點,個性自我一點,胸襟狹窄一點……都不可能晉階,只徘徊於政棍、政痞、政 A( A貨)邊緣。
所以你我都沒資格。
民建聯廿週年紀念慶典,自家人熱鬧。英英不請自來,突然現身還與其中成員握手。一眾十分錯愕。
人家主席面對鏡頭冷道:「我也覺得好突然,呀?他為什麼來不清楚,事先也不知道會出現。這兒是公眾地方,也很難阻止其他人來。」之類之類。
很明顯,他是「其他人」不在邀請之列,自己黐埋嚟主人完全不知但也不能說不准許。「愕然加淡然」,並非燃燒的「燃」,談不上過門都是客。
至於熱臉孔貼冷屁股者說法是:「我路過,見到周圍插晒旗有活動,所以進來。我會一個一個爭取選委提名票。」
一方手執百多張票,一方聲稱「路過」順便求票。一方靜待上級命令,一方聽候主子發落。皆不敢輕舉妄動。
都是一群沒有自己的傀儡。還不如真正「路過,打醬油」的你我快活。

  (李碧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126

中門大開:真假團派

1 : GS(14)@2012-04-26 00:44:1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2791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964

胡孟青:真假高息

1 : GS(14)@2012-07-24 12:48:05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7%E9%AB%98%E6%81%AF
內銀股的股息率已升至5至6厘甚至更高,但僅可歸類為因股價跌而造成的高息假象,以往所謂Artificial Yield股份,均未必屬基金大戶吸納對象。反觀房產信託基金表現,起碼少一項政策對寫字樓、商舖物業租務市場的制約,投資者對置富(778)、泓富(808)、匯賢(87001)、陽光(435)及冠軍(2778)等一眾房託的收入與盈利增長較內銀更有信心,派息同樣係6厘左右,資金還會否堅持只剩餘往績息率作賣點、卻隨時因股價於短短一、兩個交易日的下跌、已可令全年股息回報泡湯的溫總眼中曾享暴利的內銀股?
上周市場避險氣氛本稍降溫,但常用作為入市參考指標的美國10年長債息率,最高僅升至1.52厘左右水平。觀察外圍市況,之前一輪美國量寬憧憬所製造的升市動力,正開始減退,要賭政策推動的反彈市,可能要等到9月,反正希臘與西班牙都不約而同要面對9月大限將至,等美國出手也應在秋季。有趣是,美股今年表現仍突出,但升市動力已由科技股轉為具防守性的大市值股份,卡夫、迪士尼、強生、沃爾瑪等,股價已升至52周新高。無獨有偶,這幾隻股份原屬高股息,但資金續追捧,預期股息回報亦將降至3厘或以下,難道全球股市,正進行一幕又一幕的Yield Destroying?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33

Central Blogger 中環博客 - 禤中怡 真假盈警 (2012年07月25日)

1 : GS(14)@2012-07-25 10:17:01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3841&d=18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