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東京現場》軟銀總裁、日第一夫人搶站台 這場新創派對 如何吸金140億

2016-05-23  TCW

20人籌辦團隊,月薪不高、老闆還鼓勵員工離職去,為何還能籌辦出全球最大、最high的非營利創業活動Slush?

五月中,日本東京郊區幕張國際展覽館被布置成超大型夜店,日本首相夫人安倍昭惠、軟體銀行總裁阿優拉(Nikesh Arora)和各國新創團隊,像搖滾明星般陸續登台。

擁擠昏暗的台下,軟銀社長孫正義的胞弟,工合娛樂創辦人孫泰藏手裡拿著啤酒,對《商業周刊》記者說:「人們來到這裡,心理狀態會變得跟平常不一樣,變得很正向、積極又開放,這有利於建立關係,甚至是創造奇蹟。」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非營利創業活動Slush的亞洲會場。創造隔絕商場環境的酷炫派對氛圍,是Slush有別於其他創業競賽活動的特色。孫泰藏正是把Slush引進日本的推手。年初被鴻海旗下創投基金投資的VR廠商Fove,就是去年的季軍。今年冠軍,由台灣團隊SkyREC獲得,這是台灣第二年奪冠。

Slush源自芬蘭,它兩天內吸引一萬五千人飛到冬天的北歐,創造逾一百四十億融資金額,約略同於去年台灣新創事業獲得的投資總額,是吸金規模全球前三大的創業活動。創辦人胡亞南等人在讀大學時,目睹諾基亞帝國殞落,整個芬蘭陷入愁雲慘霧,但一句「去他的,我們辦得到」,他們決心舉辦Slush,振興芬蘭新創生態。〇八年開始時只有四百人參加,現在每年光是新創企業就有一千六百多家與會。

非營利是Slush與其他創業活動最大不同。別人一張票價動輒一千歐元起跳,它只要三分之一,收入和贊助皆投入隔年活動。正職支薪成員僅二十人,以亞洲Slush為例,每名正職月薪不超過新台幣八萬元,剛好符合日本平均月薪標準。

「我們確保不會有任何人從這個活動中飽私囊,」Slush共同創辦人胡亞南告訴本刊記者,非營利讓Slush得以吸引眾多大咖投資人和講者前來。

「低薪確保不會有人一直賴在這個位子上不走,並且確保來籌辦的人都是真正有熱情,這有助於促進流動性。」亞洲Slush執行長梭尼嫩說。

不同於其他組織希望核心成員留下來,Slush反其道而行,幾位創始成員,紛紛離開Slush 幕前工作,各自創業。例如胡亞南現在正忙於做一個KTV App,梭尼嫩也計畫出去創業,因為「待太久,年輕人會沒有機會嘗試。」

撰文者李欣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45

全球科技界迎來今年最大IPO Line宣布東京紐約兩地上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745.html

6月10日,日本即時聊天軟件運營商Line在日本股市收市後宣布將於下個月在東京和紐約兩地上市,公司將在東京募集資金超過10億美元,這項IPO將不僅成為日本今年以來規模最大的IPO,而且也是今年全球科技企業最大規模的IPO。

據彭博社報道,Line公司宣布,將於7月14日在紐約上市,7月15日在東京IPO。該公司將在東京募集1127億日元(約合10.5億美元)的股份。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Line將於東京和紐約各發行1300萬和2200萬新股。東京證交所和紐交所均已在周五批準了Line的IPO,此次IPO預計也將使得Line的估值超過50億美元。

彭博統計數據顯示,這將是今年以來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企業IPO。2016年,即使有超過160家企業上市,募資總額10億美元,但還沒有一家科技類企業通過IPO募資超過1.5億美元。

不過,50億美元的估值比起Line在2014年夏天首次考慮在東京IPO時的估值幾乎低了一半,當時的IPO估值超過100億美元,隨後公司兩度推遲IPO。估值縮水一方面表明了投資者對市場的胃口大不如前,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公司在擴增用戶基數和開拓新市場方面面臨的挑戰。

Line為韓國公司Naver所持有是目前日本最流行的即時聊天軟件,功能類似與微信。憑借饅頭人、可妮兔、布朗熊等萌萌的表情包,Line火爆亞洲多地。用戶可以免費打電話或者發送即時訊息。其它盈利還來自於衍生品、遊戲和廣告的收入。近幾年來,Line還將業務擴展到流媒體音樂服務以及打車服務等。

Line三分之二的活躍用戶分部在日本、臺灣、泰國和印度尼西亞。不過對於這家每月活躍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億左右的即時聊天軟件運營商而言,如何擴大用戶規模引發業界擔憂。Line過去一年美國市場的新增用戶僅1300萬。盡管如此,2015年Line的全年收入仍然超過1000億日元。

為了產生新的收入來源,今年3月,Line又宣布推出一系列新服務,比如低價移動運營商服務,以及擴大手機支付等等,使得用戶數據變現。Line在亞洲最大的競爭對手微信的每月活躍用戶數量為6.5億。而在美國市場,Facebook旗下WhatsApp的每月活躍用戶更是高達10億。

Line的CEO出澤剛(Takeshi Idezawa)一直致力於塑造該公司在亞洲即時聊天市場的領導地位。而此次IPO也與這一計劃相一致。

然而,Line此時上市的時機頗具挑戰性,因為當前市場環境並不理想。今年以來,日股已經下跌超過13%,日本今年IPO數量同比暴跌75%,總計募資僅15億美元,創2009年以來最低。Line的上市反響可以說是對日本投資者信心的一種試探。

另一方面,Line的IPO也將成為繼去年11月份日本郵政上市以來的最大一單IPO。去年11月,日本郵政IPO募集資金120億美元。而今年日本市場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IPO是日本地產投資信托公司LaSalle Logiport REIT,今年2月,LaSalle Logiport募集資金超過9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626

東京大學教授講述親歷的房產泡沫:新宿工作室價格曾一天翻一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060.html

在當下,房地產市場牽動著每個人的神經。

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人會問,房價還會繼續漲嗎?這樣漲下去,房地產市場會不會崩盤?想買房的人最想知道該何時入手,投資客想知道選擇何時離場才能賺得最多……每個人都希望有人能準確回答這些問題。

事實是,幾乎沒人能夠準確預測市場,否則歷次全球經濟危機就不會發生。盡管如此,我們仍可以從曾經的房地產危機中吸取教訓和獲取觀察的角度。

1991年日本房地產大泡沫在空前瘋狂後轟然崩潰,隨後陷入失落的二十年。作為東京大學的教授,田村清彥在宏觀審慎政策的討論中頗具聲望,尤其指出人口因素對房地產泡沫及金融危機的關鍵影響。他也曾親歷1991年東京的房地產危機,同時近二十年來保持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註。在6月11日舉行的北大匯豐商學院舉行的留美學者經濟年會上,田村了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

田村清彥表示,房價上漲是不可持續的,長期看來,房價取決於買房者的預期、土地生產率以及政府的長期政策,比如央行貨幣政策,通貨膨脹率等(金融政策對樓市十分重要)。

日本的房地產泡沫是政府捅破的

第一財經: 近一年來,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高漲,很多人拿目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1991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前夕相比,您對此怎麽看?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原因是什麽?

田村清彥:近幾年,中國房價上漲的速度確實比較快,甚至快過東京。我可以跟你們分享一下東京過去的經歷。1991年時,身處東京的人並不認為自己處於泡沫之中,甚至連政府也不這麽認為。很多學者當時認為,房價高漲有很多原因來解釋,並不一定是泡沫。但在我看來,房地產價格上漲是不可持續的,何時結束才是難以回答的問題,我們可以解釋很多過去發生的事,但並不善於預測未來。

在上世紀70、80年代,日本經濟增長迅速,城鎮化影響下,一些中心城市的房價快速增長,金融機構管制放松,出現了很多新的金融工具,導致信用擴張。日本的情形跟中國和韓國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日本的銀行和很多大公司關系密切,比如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之間,就像韓國的壟斷財閥,是一種政府和企業的結合體,掌控了日本商業。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日本和美國簽訂了廣場協議,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這讓很多日本企業的出口遭遇了瓶頸,日本政府需要刺激國內需求。

當時東京政府想要把東京打造成一個像倫敦和紐約一樣的金融中心,所以出臺了很多刺激性的宏觀經濟政策,日本央行大幅寬松助漲了資產泡沫。

因為日本政府和財閥關系密切,迫使日本銀行降低利率。當時銀行在為金融自由化和市場化做準備。在金融自由化之前,幾乎所有日本公司的資金來源都來自銀行,但市場化之後,這些大企業現在有了新的資金來源,很多資金流入資本市場。銀行發現高利潤時期已經過去了,需要開拓新的利潤點。銀行就瞄準了房地產市場。消費者可以通過房屋抵押貸款向銀行借錢,尤其是一些民營的中小企業(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和如今中國的情況很像)。抵押貸款很容易,這引發了一些投機行為,當時賺錢最快的方法就是投資房地產。

中小企業向銀行借錢需要有一定的資產作擔保,但是中小企業的信用並不高,唯一能夠證明信用的方式就是房地產。這就使房地產成為了一個很好的投資領域,泡沫就這樣形成了。後來,銀行不再接受房地產作為抵押,於是就出現了影子銀行。

可以比較一下中國和日本的情形,有很多相似之處。當時在日本,人們對房地產投資十分瘋狂,東京新宿的工作室價格在一天之內能夠翻倍,今天你買,明天他買,價格高漲,並且形成了一種連鎖效應。股市的高峰在1990年,而房價的高峰在1991年,在這兩年間,資本從股市迅速轉移到了樓市,股價急速下跌,房價迅速上漲。

人們對房地產增長的預期很高,將土地神化,東京房價遠超普通人的承受力。東京市民就給政府施加壓力,讓政府遏制這種房地產泡沫的蔓延。政府調整了土地收益稅,對房地產貸款和土地交易采取嚴厲管制,貨幣供應增速大幅下滑,對影子銀行做出監管措施。這場房地產泡沫實際上是政府捅破的。

對日本樓市來說,1991年是一個轉折點,在那之後人們認為東京無法成為像倫敦和紐約那樣的國際金融中心,於是對樓市的預期下降,需求減少,房價應聲下跌。因此,我認為房價上漲是不可持續的,長期看來,房價取決於買房者的預期、土地的生產率,以及政府的長期政策,比如央行的貨幣政策,通貨膨脹率,等等(金融政策對樓市是十分重要的)。

房價取決於人們對未來的預期

第一財經: 2015年6月,中國股市大跌,很多錢都湧入房地產市場,一些人對於房價預期仍然看漲,政府對於房地產市場態度也很謹慎。您怎麽看?

田村清彥:是的,這種情況不止是在中國,在韓國、新加坡都很常見。政府其實是想要限制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但真正的問題在於人們的長期預期,政府無法改變普通人的預期。

還有一點就是投資全球化。近幾年,深圳的投資者可能不全來自深圳,也可能來自北京,或者其他城市。這樣就會在全球形成一種多米諾效應,加拿大會有中國的投資者,美國也會有俄羅斯的投資者。樓市的大部分人都是投資者,而不是剛需。這里面還有一種市場的內在聯系,市場經濟活動是短期的,但長期看來它的影響可能會擴大。投資者會考慮在全球的哪個城市投資,可能是深圳,可能是東京,可能是倫敦,並且他們的決策有可能會改變,這樣他們的資產分布在全球不同地方,就會對沖風險。但是長期看來,全球的市場都是相互聯系的,形成一種連鎖效應。

第一財經:您認為中國人口增長率下降,對於房地產市場會有怎樣的影響?

田村清彥:生育率降低在亞洲其他地區也普遍存在,比如,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究其原因,其實並不是因為政府的計劃生育政策,而是個人選擇和社會因素決定。在日本,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齡是25到30歲,但這個年齡逐漸上升,現在大概在35歲左右,因為女性一旦進入職場,就不願輕易離開事業,因此人口增長率就下滑了。巴西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在巴西婦女一生平均會生1.89個孩子,但1990年時期大概會生6個(世界平均水平大概是2.2個),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如果人口增加了,人們對房屋的需求也會增加,那麽實際價格也會上升。在現實中,其他條件並不非不變,所以房價就很難預測。如果人口下降了,住戶也會下降,那麽我們就不需要那麽多房屋。中國的戶口限制對房價也有影響。房價其實取決於人們對未來的預期,這是預測房價的基本因素,也是構成泡沫的一部分。

第一財經: 中國一線城市情況是這樣的,少數人囤積了很多房子,但有些人一套房子都沒有,房地產分配不均的情況有所發生。對此您怎麽看?

田村清彥:政府或許可以多建一些保障房,來滿足這些人的需求。如果政府能夠提供條件相對不錯的保障房,並且提供一些補貼,或許能夠改善這種分配不均,雖然這種政府幹預某種程度上確實擾亂了市場。

相關閱讀

哈佛大學“中國通”教授:中國房地產沒有日本那麽大的泡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52

東京大學教授講述親歷的房產泡沫:新宿工作室價格曾一天翻一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060.html

在當下,房地產市場牽動著每個人的神經。

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人會問,房價還會繼續漲嗎?這樣漲下去,房地產市場會不會崩盤?想買房的人最想知道該何時入手,投資客想知道選擇何時離場才能賺得最多……每個人都希望有人能準確回答這些問題。

事實是,幾乎沒人能夠準確預測市場,否則歷次全球經濟危機就不會發生。盡管如此,我們仍可以從曾經的房地產危機中吸取教訓和獲取觀察的角度。

1991年日本房地產大泡沫在空前瘋狂後轟然崩潰,隨後陷入失落的二十年。作為東京大學的教授,田村清彥在宏觀審慎政策的討論中頗具聲望,尤其指出人口因素對房地產泡沫及金融危機的關鍵影響。他也曾親歷1991年東京的房地產危機,同時近二十年來保持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註。在6月11日舉行的北大匯豐商學院舉行的留美學者經濟年會上,田村了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

田村清彥表示,房價上漲是不可持續的,長期看來,房價取決於買房者的預期、土地生產率以及政府的長期政策,比如央行貨幣政策,通貨膨脹率等(金融政策對樓市十分重要)。

日本的房地產泡沫是政府捅破的

第一財經: 近一年來,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高漲,很多人拿目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1991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前夕相比,您對此怎麽看?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原因是什麽?

田村清彥:近幾年,中國房價上漲的速度確實比較快,甚至快過東京。我可以跟你們分享一下東京過去的經歷。1991年時,身處東京的人並不認為自己處於泡沫之中,甚至連政府也不這麽認為。很多學者當時認為,房價高漲有很多原因來解釋,並不一定是泡沫。但在我看來,房地產價格上漲是不可持續的,何時結束才是難以回答的問題,我們可以解釋很多過去發生的事,但並不善於預測未來。

在上世紀70、80年代,日本經濟增長迅速,城鎮化影響下,一些中心城市的房價快速增長,金融機構管制放松,出現了很多新的金融工具,導致信用擴張。日本的情形跟中國和韓國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日本的銀行和很多大公司關系密切,比如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之間,就像韓國的壟斷財閥,是一種政府和企業的結合體,掌控了日本商業。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日本和美國簽訂了廣場協議,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這讓很多日本企業的出口遭遇了瓶頸,日本政府需要刺激國內需求。

當時東京政府想要把東京打造成一個像倫敦和紐約一樣的金融中心,所以出臺了很多刺激性的宏觀經濟政策,日本央行大幅寬松助漲了資產泡沫。

因為日本政府和財閥關系密切,迫使日本銀行降低利率。當時銀行在為金融自由化和市場化做準備。在金融自由化之前,幾乎所有日本公司的資金來源都來自銀行,但市場化之後,這些大企業現在有了新的資金來源,很多資金流入資本市場。銀行發現高利潤時期已經過去了,需要開拓新的利潤點。銀行就瞄準了房地產市場。消費者可以通過房屋抵押貸款向銀行借錢,尤其是一些民營的中小企業(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和如今中國的情況很像)。抵押貸款很容易,這引發了一些投機行為,當時賺錢最快的方法就是投資房地產。

中小企業向銀行借錢需要有一定的資產作擔保,但是中小企業的信用並不高,唯一能夠證明信用的方式就是房地產。這就使房地產成為了一個很好的投資領域,泡沫就這樣形成了。後來,銀行不再接受房地產作為抵押,於是就出現了影子銀行。

可以比較一下中國和日本的情形,有很多相似之處。當時在日本,人們對房地產投資十分瘋狂,東京新宿的工作室價格在一天之內能夠翻倍,今天你買,明天他買,價格高漲,並且形成了一種連鎖效應。股市的高峰在1990年,而房價的高峰在1991年,在這兩年間,資本從股市迅速轉移到了樓市,股價急速下跌,房價迅速上漲。

人們對房地產增長的預期很高,將土地神化,東京房價遠超普通人的承受力。東京市民就給政府施加壓力,讓政府遏制這種房地產泡沫的蔓延。政府調整了土地收益稅,對房地產貸款和土地交易采取嚴厲管制,貨幣供應增速大幅下滑,對影子銀行做出監管措施。這場房地產泡沫實際上是政府捅破的。

對日本樓市來說,1991年是一個轉折點,在那之後人們認為東京無法成為像倫敦和紐約那樣的國際金融中心,於是對樓市的預期下降,需求減少,房價應聲下跌。因此,我認為房價上漲是不可持續的,長期看來,房價取決於買房者的預期、土地的生產率,以及政府的長期政策,比如央行的貨幣政策,通貨膨脹率,等等(金融政策對樓市是十分重要的)。

房價取決於人們對未來的預期

第一財經: 2015年6月,中國股市大跌,很多錢都湧入房地產市場,一些人對於房價預期仍然看漲,政府對於房地產市場態度也很謹慎。您怎麽看?

田村清彥:是的,這種情況不止是在中國,在韓國、新加坡都很常見。政府其實是想要限制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但真正的問題在於人們的長期預期,政府無法改變普通人的預期。

還有一點就是投資全球化。近幾年,深圳的投資者可能不全來自深圳,也可能來自北京,或者其他城市。這樣就會在全球形成一種多米諾效應,加拿大會有中國的投資者,美國也會有俄羅斯的投資者。樓市的大部分人都是投資者,而不是剛需。這里面還有一種市場的內在聯系,市場經濟活動是短期的,但長期看來它的影響可能會擴大。投資者會考慮在全球的哪個城市投資,可能是深圳,可能是東京,可能是倫敦,並且他們的決策有可能會改變,這樣他們的資產分布在全球不同地方,就會對沖風險。但是長期看來,全球的市場都是相互聯系的,形成一種連鎖效應。

第一財經:您認為中國人口增長率下降,對於房地產市場會有怎樣的影響?

田村清彥:生育率降低在亞洲其他地區也普遍存在,比如,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究其原因,其實並不是因為政府的計劃生育政策,而是個人選擇和社會因素決定。在日本,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齡是25到30歲,但這個年齡逐漸上升,現在大概在35歲左右,因為女性一旦進入職場,就不願輕易離開事業,因此人口增長率就下滑了。巴西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在巴西婦女一生平均會生1.89個孩子,但1990年時期大概會生6個(世界平均水平大概是2.2個),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如果人口增加了,人們對房屋的需求也會增加,那麽實際價格也會上升。在現實中,其他條件並不非不變,所以房價就很難預測。如果人口下降了,住戶也會下降,那麽我們就不需要那麽多房屋。中國的戶口限制對房價也有影響。房價其實取決於人們對未來的預期,這是預測房價的基本因素,也是構成泡沫的一部分。

第一財經: 中國一線城市情況是這樣的,少數人囤積了很多房子,但有些人一套房子都沒有,房地產分配不均的情況有所發生。對此您怎麽看?

田村清彥:政府或許可以多建一些保障房,來滿足這些人的需求。如果政府能夠提供條件相對不錯的保障房,並且提供一些補貼,或許能夠改善這種分配不均,雖然這種政府幹預某種程度上確實擾亂了市場。

相關閱讀

哈佛大學“中國通”教授:中國房地產沒有日本那麽大的泡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20

首位女性當選東京都知事 曾任防衛大臣

據日本媒體報道,因舛添要一辭職而舉行的東京都知事選舉31日進行投計票,前防衛相小池百合子(64歲)擊敗了自民黨、公明黨和守護日本之魂黨推薦的前總務相增田寬也(64歲)以及民進黨、共產黨、生活黨和社民黨推薦的媒體人鳥越俊太郎(76歲)等候選人,首次當選東京都知事。小池也是首位女性都知事。自民黨全力支持的增田落敗,對於安倍政府來說可謂受到了重挫。

小池百合子

小池在東京都內的事務所表示“感謝大家的支持”,同時表示決心稱“將推行前所未有、見所未見的都政”。

東京都知事即日本東京行政執行官,主要負責與處理東京都大小事務,如中國北京市市長一職。

小池在未獲得自民黨推薦的情況下宣布參選,自民黨上次因東京都知事選舉而陣營兩分是在1999年。小池在選戰中批評東京都議會最大黨團自民黨及自民黨東京都支部聯合會“僅憑一部分的意見作出決策”等,可以預想其就任知事後與議會之間的對立。

小池提出“東京大改革”的口號,強調徹底的信息公開及削減知事薪酬。她采取了巧用媒體的宣傳戰術獲得了無黨派人群的支持,除自民黨方面外還有來自民進黨、共產黨的支持者,十分廣泛。

曾任首位女性防衛大臣

小池百合子1952年7月15日出生於日本兵庫縣,1977年畢業於埃及開羅大學,大學畢業後做過多年阿拉伯語翻譯,後來改行到日本電視臺和東京電視臺做節目主持人。

20世紀90年代初期,小池百合子初涉政壇。1992年,小池首次當選為參議員。1993年,小池當選為眾議員,之後連任5屆。在加入自民黨之前,小池還先後加入過新陣線黨、自由黨和新保守黨等黨派。

在小泉擔任日本首相期間,小池曾連任兩屆環境大臣,貴為日本內閣在職時間最長的女性閣僚,一度被譽為“小泉內閣一枝花”。

安倍任內,2007年07月04日就任日本防衛大臣,為日本擔任防衛大臣一職的首位女性。

(綜合來源:共同社、中新社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64

東京都新知事小池百合子正式上任 欲挽回政府信譽

據日媒報道,在日本東京都知事選舉中首次當選的小池百合子本月2日赴都政府走馬上任。她從都選舉管理委員會接過當選證書並第一次坐上知事辦公室座椅,表示“感到責任重大”。女性就任東京都知事尚屬首次。

據報道,小池在對職員訓話時提到東京都政府的決策過程,表示“何時誰對什麽在哪以何種方式作出決定?希望通過信息公開,挽回都政的信譽。”

小池百合子

當地時間上午9點半左右,小池在東京消防廳樂隊演奏的奧林匹克進行曲的旋律聲中抵達政府大樓正門,受到了約千名職員的鼓掌歡迎。

現場還有身穿小池的選舉色調綠色服裝的支持者。小池同副知事及支持其選舉活動的都議員等握手後,笑容滿面地收下了女職員遞上的纏繞著綠色絲帶的百合花束。

小池在就任東京都知事之前曾對都議會表示:“為實現有利於都民的政策,希望開展合作。”然而在選舉中她屢次指責最大黨團自民黨的幹部。自民黨都議會議員團幹事長表示“在如何與其相處方面還是白紙一張”。

在前任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辭職後,曾是自民黨眾議員的小池在未獲日本自民黨支持的情況下參選。與該黨推舉的增田寬也競爭,導致自民黨選舉陣營分裂。

但不僅是無黨派人士,就連自民黨的支持者也將選票投給了小池,使小池大勝增田。小池因參加都知事選舉而自動喪失了議員職位。

小池百合子現年64歲,曾經是一位電視臺的新聞主播,在小泉內閣時代,她出任防衛大臣,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防衛大臣。她在擔任防衛大臣期間曾經主張核武裝日本。雖然她是自民黨議員,但是,此次參加東京都知事選舉,未能獲得自民黨的支持,最終作為獨立候選人參選。由於她較高的知名度,並且政策綱領也符合選民的要求,因此支持率一直領先。

(綜合自中國新聞網、央廣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325

要學里約走省錢路線?日本擬縮減東京奧運會成本

繼“花小錢辦大事”的里約奧運會後,下一屆奧運主辦城市日本東京也要走“節儉風”了。

據共同社9日報道,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與2020年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組委會主席森喜朗在都內舉行上任後的首次會談,雙方就削減奧運會運營成本達成了一致。

森喜朗在會談後表示:“削減成本是好事。我們一直都在考慮盡可能少花錢、進行精簡。”

據悉,日本奧運相丸川珠代也將調整日程與小池會面。東京都、奧組委、中央政府三方就重審會場建設等費用分攤的框架達成了一致,小池表示,要盡快並謹慎地推進。

東京不願意“燒錢”,相比之下,里約則是沒錢可燒。2012年,巴西經濟陷入蕭條。GDP增速從10年巔峰時期的7.5%,驟降至0.9%,2015年甚至進入負增長。2009年申奧時開出的139.2億美元支票,巴西再無力兌現。

此次里約奧運會成本大幅削減,開幕式從最初的1.139億美元預算,被削減至5590萬美元,不足倫敦奧運會的十二分之一。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的研究顯示:相比於倫敦和索契奧運會,里約奧運會的預算回落到歷屆奧運會的平均水平。

縱觀歷屆奧運會,運營成本的最高紀錄是俄羅斯索契冬運會,高達218.9億美元,其次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成本為149.6億美元。而早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成本也高達96.9億美元。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本為68.1億美元。

以上數字資料源自2016牛津奧運研究,不計機場、鐵路和公路的投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38

王毅將訪日 中日韓外長23日起在東京會談

據共同社17日報道,正在協調日程的日中韓三國外長會談擬於本月23日和24日在東京舉行。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了該信息。三國外長上次在日本會談是2011年3月。

報道稱,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計劃赴日出席會談。這將是王毅就任中國外長3年多來,第一次訪問自己曾經擔任過多年大使的國家。日方希望利用此次會談的機會改善日中關系,從而在9月上旬於中國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實現首相安倍晉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首腦會談。

據政府相關人士透露,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主持的三國外長會談將商討在朝鮮核及導彈開發問題上展開合作,並加強日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締結談判等經濟領域合作。

此外,岸田還將與王毅和韓國外長尹炳世分別舉行會談。

據日本新聞網報道,訪日期間,王毅外長將會見日本政府高層,就進一步改善日中兩國關系問題交換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823

安倍20日將赴里約出席奧運閉幕式 或為東京奧運會造勢

據共同社19日報道,為了出席里約奧運會閉幕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20日下午從日本啟程前往巴西。

報道指出,此舉旨在展示舉國上下為成功舉辦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而努力的姿態,同時也可能意在作為下屆奧運會舉辦國的首相在閉幕式上發揮影響力。安倍將於23日回國。

據悉,安倍將於當地時間21日上午到達里約熱內盧。目前正在協調其與日本代表團的隊長、女子摔跤選手吉田沙保里等會面並慰問選手、教練及工作人員。

此後預計安倍將與國際奧委會(IOC)主席巴赫會談,確認為順利舉辦東京奧運會展開合作。當地時間21日夜晚,安倍將出席在馬拉卡納體育場舉行的閉幕式。屆時東 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也將到場,出席里約市長向下屆奧運會舉辦地交接奧運會旗的儀式。

在閉幕式前,安倍還計劃與住在里約市的日本人、日裔人士及里約日本商會相關人員等約90人交流懇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65

馬里奧+任意門!日本AR新技術引領東京奧運展示(圖)

在馬拉卡納球場舉行的2016里約奧運會閉幕式上,日本東京作為2020年奧運會舉辦地,在11分45秒的展示環節中,著名卡通遊戲形象超級馬里奧的水管連通了里約和東京!

在東京奧運會的表演中,首先表達了東京奧運的謝意,各國語言的"謝謝"投影在馬拉卡納體育場中心。

之後,最引人註目的就是卡通元素的出現和運動項目的剪影表演兩個環節。哆啦A夢用水管將東京和里約兩個城市連接起來,而另一位卡通明星超級馬里奧則通過水管由東京到達了里約!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扮演成日本任天堂著名遊戲角色超級馬里奧,並利用場地中央設置的“管道”出現在馬拉卡納體育場中央, 展現日本AR新技術。繼而拉開東京奧委會8分鐘表演的序幕。

之後的剪影表演環節,33項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舉行的項目,都用剪影的方式投映在場地上,強大的視覺科技讓一切美輪美奐,有50名舞者配合投影起舞,將表演推向高潮。

最後"See you in Tokyo "伴隨著焰火出現,充滿日本特色的2020東京奧運會表演結束,讓我們對四年後的東京奧運有了新的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4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