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算不算超值-香港通訊國際控股(248)


公司其實也是一家不務正業的公司,公司是開鋪頭賣手提,另外也有些通訊業務,但是他們用經常拿的錢去炒樓,但多少都賺到一點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21/LTN20080721512_C.pdf

以 三月的現金推算,公司現金達約1億元(已扣除之後買兩個物業後淨額),但尚未計他們所擁有淨價值六千多萬(可能樓價、股價跌了,另外有約一千萬衍生工具負 債,亦面臨跌價風險)的金融資產及物業,且無負債公司只是現金值二毛錢,另假設,物業跌價三成後,金融資產跌價五成,大概折合一毛多一點,以現價一毛二, 價值也不錯。

公司每年都派一仙息,以現價折合8厘,亦無甚抽水紀錄,表現也可以。

本業,我倒不奢望他會做得好,但是公司的價值不錯,無亂發新股紀錄,算是可以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8

史玉柱瞄上五粮液:脑白金战术能否玩转黄金酒-四通控股(409)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216/08285640787.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663

開源控股收購日鋼核心資產中國第二富豪杜雙華再戰江湖

2009-01-19  經濟觀察報


就在中國第二富豪杜雙華入主開元控股一個月後,1月初,開源控股(01215,HK)頻頻發佈停牌公告,稱公司將公佈非常重大的收購事宜。

1月16日,開源控股再次複牌時,杜雙華已將把日照鋼鐵(簡稱“日鋼”)部分資產注入到開源控股。

由於目前日鋼與山東鋼鐵集團(簡稱“山鋼”)正在就重組開展前期盡職調查,究竟注入的是否為日鋼旗下資產,杜雙華此舉到底意欲何為?一直專注于實業經營、從未涉足資本市場的杜雙華再度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資本圖謀

2009年1月6日,開源控股(01215,HK)發佈公告稱,公司將公佈非常重大收購事宜,同時公司股票于當日暫時停止買賣。

1月2日,開源控股曾對這項重大收購描述道,“本集團現正與一名非本集團關聯人士就一項收購進行磋商。”“該收購項目一旦落實,可能構成本公司非常重大的收購。”

恰恰一個月前,2008年12月2日,開源控股對外公告,經過第二次增持後日照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大股東杜雙華以9.83%的持股比例,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頻頻波動的股價和接連發出的公告,都預示著開源控股即將迎來一場大的變動。諸多變動紛紛指向隱藏在幕後位居胡潤百富榜第二的大富豪——杜雙華。

1月16日,停牌8天、一度引起業界諸多猜疑的開源控股(01215,HK)終於複牌,並將收購的真相公佈——公司以52億港元的價格收購從事鋼鐵業務的香港譽進發展全部權益。

開源控股之所以斥巨資收購,是因為香港譽進發展間接擁有日照型鋼30%、日照鋼鐵30%及日照鋼鐵軋鋼25%權益。這些合營企業均為日照鋼鐵集團旗下主要營運公司。根據公告,2007年,上述三家公司的利潤總額超過50億元。

由於2008年杜雙華通過兩次增持已購進了開源控股9.83%的股權,此舉被業界理解為杜雙華欲借重組實現實體資產的資本化。同時,開源控股表示,將以增發新股的形式支付收購代價,公司將以每股2.6港元的發行價定向增發20億股。

開源控股是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投資控股公司,主要從事熱能供應及物業投資,前稱為國新集團。2008年6月,開源控股收購了國內最大的城市供熱企業——天津市供熱發展有限公司49%股權,並托管5%股權,開始進軍國內熱能供應行業。

由於山鋼重組日鋼已經進入盡職調查階段,失去日鋼的控股權對於杜雙華來說只是早晚的事情。杜雙華也需要重新定位,另辟財源。而開源控股近一個月內眼花繚亂般的變動讓業界似乎看到了這位富豪未來的出路。

短短一個月內兩次增持,杜雙華就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杜雙華剛剛涉足資本市場便有了不俗的表現——受到接連而至的利好影響,開源控股股票大漲。截至2009年1月6日,杜雙華所持7億股已經賬面盈利85.6%,約7490萬港元。

然而,山鋼重組日鋼的開始,引起了業界人士的猜疑——如果日鋼的核心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山鋼的重組只恐將會受阻。

山 鋼董事長鄒仲琛表示,對於日鋼的盡職調查已近尾聲,正式的重組談判尚未開始。杜雙華的資產注入與重組日鋼無關。而日鋼派駐開源控股的董事薛健也告訴本報記 者,此次開源控股只是收購了公司股東的股權,日鋼與山鋼的重組肯定會進行下去。但他也表示,上述三家公司是日鋼集團最為核心的三個生產企業,將來與山鋼具 體重組的對象究竟是哪些資產,現在還暫未涉及。

東山再起的契機

日照鋼鐵董事長杜雙華在1月16日的聲明中表示,“本人深信此 次合作一方面將日照鋼鐵推進國際的資本市場舞台,使國際投資者對日照鋼鐵關注,對日照鋼鐵進一步擴展海外資源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與胡翼時先生合作,在鋼 鐵業的基礎上,可在其他領域共同發展,尤其是開源控股已涉足的熱能公用事業。”

杜雙華旗下有著衆多鋼鐵企業,雖然日照鋼鐵集團盈利能力最高,在業界有著“印鈔機”之稱,但杜雙華卻是依靠著鋼管的生產攫取了第一桶金。開源控股作為一家以城市供熱為主的公司正是以鋼管為主要原料。

衡水京華制管公司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企業生產的焊管大多數銷售給了城市供暖、供水和煤氣企業。

開 源控股方面則表示,在2008年6月底之前,公司主要從事物業投資業務,過去幾年一直虧損,至2008年上半年,公司虧損達到7935萬港元。為改善經營 業績,公司一直在內地物色合適的投資目標。在去年上半年進軍天津供暖市場之後,公司進一步認定未來發展工業的策略方向。

蘭格鋼鐵網經濟分析師房榮榮認為,杜雙華此前與開源控股公司主席胡翼時相識很可能是基於鋼管業務。作為雙方為數不多的共同點之一,杜雙華很有可能把鋼管生產業務注入到這家香港的上市公司,在融資的同時也為所剩的鋼管製造產業搭建一個資本平台。

這恰巧正與此前媒體報道相吻合,“知情人士稱,如果洽談成功,日鋼與開源控股也是資產的合作,還不能談及對開源控股主業的改變。”

早 在1993年,杜雙華創辦了京華焊管總廠,此後杜雙華整合了旗下衡水京華制管有限公司、唐山華岐制管有限公司、山東萊蕪京華焊管有限公司等6家制管企業成 立了京華創新集團,一度達到了年產300萬噸焊管、150萬噸熱鍍鋅管的規模,居亞洲同行之首,產品占全國市場份額25%以上。

蘭格鋼鐵網經濟分析師房榮榮認為,鋼管產業作為杜雙華的第二大產業,在日鋼被山鋼重組後,杜雙華急需重新整合、構建。雖然鋼管與日鋼的鋼板利潤相比較低,但在經濟危機中卻是最為穩健的一塊業務。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08年國內焊管市場跌幅僅有37%,為鋼材跌幅最小的品種。

實業家收購上市公司通常是為了借殼、資產置換,進而將其作為融資平台。無論杜雙華將來要涉足任何領域,充足的資金都是必不可少的首要條件。

山東省政府一位高層官員對記者表示,“未來雙方將以股份制的形式合作,以山鋼為主,將日鋼納入到國有體系內。”這也意味著,杜雙華或許無法從重組中獲得現金流,通過入主開源控股、利用資本市場融資以圖東山再起,就顯得尤為重要。

2009-01-19  AppleDaily

股場放大鏡:開源蛇吞象交易難明


 

上 周五一隻毫不起眼的三四線股開源控股(1215)復牌,一度急升7成,惟收市升幅收窄至僅14%。開源早前停牌,其後公佈以52億元收購一間分別持有內地 日照型鋼3成股權、日照鋼鐵3成股權及日照鋼鐵軋鋼25%股權的譽進發展全數股權,公司透過以每股2.60元配售20億股方式支付。這單交易在本地傳媒報 道甚少,最多只見簡訊一則。

以10倍溢價發股收購

以上周五收市價計,開源市值僅18.86億元,卻以「蛇吞象」方式收購值 52億元的鋼鐵廠資產,本來已經夠奇,更奇之處,是股份發行價較停牌前股價有超過10倍溢價。以高價發股而淨收股份不收現金,不知道鋼廠賣家是如何盤算 的?這家鋼廠在港名不見經傳,交易不受重視,但在國內卻受到眾多傳媒追訪,因日照鋼鐵集團是內地著名企業,而賣家杜雙華是內地民營鋼鐵大亨,去年身家估計 有350億元,在內地「胡潤百富榜」排名第2位,僅次於國美電器(493)大股東黃光裕。至於日照鋼鐵2007年生產能力達1100萬噸鋼,利潤超過50 億元人民幣(下同),今次收購代價是以2007年底止純利15.98億元,PE 3.3倍作收購。收購完成後,日照鋼鐵集團的控股股東及相關人士將持有開源29.7%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據SDI資料顯示,杜雙華早於去年11月已 在場外購入4.4億股開源,每股作價0.125元,應是早作部署要借殼香港上市,惟仍未解開用高價收股票之謎。這單交易太多難明之處,要詳細了解,只好睇 內地報章追蹤報道。歐陽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01

英之見:滙控股東輸得不值 黃國英


2009-01-22 AppleDaily


 

香 港股民熱情無法擋,U盤硬接過千萬股滙控(005)。如果一心分段吸納,倒不如開個網上戶口買滙控ADR,那邊以5股為一個單位,400股可以分足80次 買,而且在下跌途中,ADR價格通常低香港2元以上,就算要交股息稅,也至少在收足年半股息後才開始會蝕底。自己不建議買滙控,基本因素今非昔比,難望再 有大升空間,雖然如此,寧願自己看錯。滙控在香港並不是單單一隻藍籌股,而是價值投資的精神象徵,繼續崩堤,會令人信心盡毀,證券行、交易所以至財經演員 的前景,一併會被拖累,身為行業一分子,絕不希望出現這情況。順道奉勸專職主持的股評人,切勿幸災樂禍,建議歸建議,態度則應該持平,否則既令人討厭,亦 有機會自食其果。其實滙控的股東,是輸得相當不值,跌浪的起源,是各國政府陸續出手拯救當地的銀行。原本滙控是管理最好的銀行,一下子競爭對手變成國家撐 腰,實力大增,那時候資金才逐漸撤出滙控。假如故事的發展,是傳統的汰弱留強,滙控股價應該仍在高位。今次事件,是完全示範政策風險,擁躉最初是沒有揀錯 股,可惜環境改變得太勁。

造淡應揀奢侈消費股

不想再追擊滙控,感情上及值博率上都不應該,造淡的目標,比較吸引的應是奢侈品 消費股,金融股大崩堤,對有錢人的打擊最大,今次的負面財富效應是不容忽視。在香港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在美股則不妨追隨高盛的建議,攻擊名牌Polo Ralph Lauren(RL),應該有甚大機會跌破去年的低位。雖然上周金融股下跌時,市場相當鎮定,但下一個概念,應是金融股摧毀信心及心情所帶來的後遺症,陸 續會有周邊行業受累,RL不外只是先頭部隊,類似例子應陸續有來。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目前持有滙控(005)電 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0

管仲連購入兩儀控股控股權(94)


From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21&t=5051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8003_C.pdf

多 倫多上市公司嘉漢林業宣佈購入公司有55,000,000股股份及本金總額約21,600,000美元(相等於約168,000,000港元)之可換股債 券,嘉漢林業之股權增加至佔兩儀已發行股本約20%。嘉漢集團於收購事項後所持有之可換股債券佔未償還可換股債券總額約89.6%。

他們收購的目的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056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2248_C.pdf

點解會是管仲連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 ... 1_ek1c.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4

上市公司無錢賠-金界控股(3918)


今日生果又有好新聞:
金邊贏大錢賭場稱無現金兌換籌碼 叠碼仔代客入稟追1268萬




 

【本 報訊】上巿公司金界控股(3918)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經營的唯一合法賭場Nagaworld,發生「叠碼仔」代賭客向賭場追討籌碼數事件。一名叠馬仔聲稱 陪賭客往Nagaworld賭錢,贏得163萬美元(折約1,268萬港元),惟賭場稱沒有足夠現金,令賭客未能即時把籌碼兌現,只好把籌碼寄存賭場,至 今仍未清付。該叠碼仔聯同另一人昨入稟高等法院,追討該筆款項及利息。

曾經多次追討不果

原告何建聲及張斌(譯音)沒有律師代 表,親撰入稟狀,控告被告Nagaworld Limited。居住鴨脷洲公屋的叠碼仔何建聲(40歲),昨拒絕向記者披露另一原告張先生的身份。何對本報表示,去年10月他陪同包括一名中國籍人士等 共10多名賭客,往金邊被告賭場賭錢。行程三日三夜,專攻百家樂。該中國籍賭客贏得最多,達100萬美元。何續指,他在臨離開前欲將眾人所贏籌碼兌現,惟 賭場以沒有足夠現金為理由,僅兌現了約10萬美元,聲稱餘額163萬美元,要一星期後才能領取。賭場亦發出一張「存碼紙」,證明他寄存了籌碼。

金邊唯一合法賭場

然而,他回港後屢次追討不果,去年12月他親往金邊查問。惟對方聲稱賭場韓國籍負責人不知所終,要先聯絡上以了解清楚,故拒絕作出任何安排。何表示,他只為賭客追討所贏賭款,存碼紙現正由律師行保管。

資料顯示,Nagaworld是一幢綜合式酒店,有8層高娛樂城及14層高酒店大樓,合共設有508間酒店房、逾170張賭枱及200多部博彩機,是現時柬埔寨首都金邊唯一合法賭場。

金界控股的賭場經營牌照有效期為70年,由1995年至2065年,當中首40年可在金邊巿方圓200公里範圍內,擁有獨家賭場經營權。現時,賭場主要客源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越南,亦正積極拓展中國巿場。

上半年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825/LTN20080825436_C.pdf

 

流動資金、財務資源及資產負債水平
於二零零八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有現金及銀行結餘總額約46,700,000美元(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約56,200,000美元)。

.....

 

於二零零八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並無任何未償還借貸(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零美元)。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Citigroup Inc. 101(L)
25,298,880(L)
  114,333,659(L)
5.53(L)
04/02/2009
Citigroup Inc. 102(L)
25,298,880(L)
  89,034,779(L)
4.30(L)
03/02/2009
Citigroup Inc. 101(L)
114,185,659(L)
  114,333,659(L)
5.53(L)
26/01/2009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103(L)
33,000,000(L)
HKD 0.950 171,534,800(L)
8.29(L)
15/01/2009
Chen Lip Keong 123(L)
33,000,000(L)
HKD 0.950 1,266,785,104(L)
49,263,993(S)
61.24(L)
2.38(S)
15/01/2009
Evo Capital Management Asia Limited 101(L)
207,895,652(L)
  207,895,652(L)
10.03(L)
01/12/2008
Structure Investments, Ltd 101(L)
207,895,652(L)
  207,895,652(L)
10.03(L)
01/12/2008
CarVal GVF GP L.P. 103(L)
55,948,233(L)
  308,359,490(L)
14.86(L)
03/11/2008
Chen Lip Keong 136(L)
130,545,875(L)
HKD 0.000 1,299,785,104(L)
49,263,993(S)
62.70(L)
2.38(S)
03/11/20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23

金利豐力量-德信控股(313)、泰德陽光(30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20/LTN20090220384_C.pdf

泰德陽光公佈配售1.11億股後再按配股後股數2供1,再發行2.78億至3.33億股,每股6.5仙,集資約3,000萬。

包銷商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20/LTN20090220082_C.pdf

陳志遠先生,42 歲,持有工商管理(榮譽)學士學位及公司管治與董事學理學碩士學位。彼為香港會計師公會及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並為英格蘭及威爾斯特許會計師公會會員。

陳先生為執業會計師及於財務管理、企業融資及企業管治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陳先生現為江山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95)之執行董事以及中科環保電力有限公司(股份代號:351)、香港體檢及醫學診斷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397)、上海策略置地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64)及奇峰國際木業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228)之獨立非執行董事。陳先生原於二零零六年五月出任新時代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66)之執行董事,並已於二零零六年十月起調任非執行董行。彼於二零零五年八月至二零零九年一月為澳瑪娛樂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959)及於二零零七年七月至二零零八年九月為中國網絡教育集團有限公司(前稱「乾坤燭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份號:8055)之執行董事、亦於二零零四年九月至二零零五年十月為黃金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031)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70

口心不一致-匯創控股(8202)(更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1212/GLN20081212027_C.pdf

去年十二月,公司宣佈向大股東購入大中華媒體23%股權,作價4,338.4萬元,以發行無息可換股債支付,換股價6.38仙,完全兌換後,可換得6.8億股。

如購入大中華媒體的23%價值4,338.4萬元的話,整家公司的價值約在1.88億,而在交易完成後,大股東尚持有26.08%的股權,可以再賣給公司套現一筆,但是不是物超所值呢,我們一起看看。

公告稱,大中華媒體子公司正向TDI Transportation Displays International Limited收購深圳市泰迪亞廣告有限公司,但須待中國有關機關批准,即是收購尚未完成。

另外深圳市泰迪亞和公司管理的酒店簽訂協議,讓深圳市泰迪亞有獨家權利,在外牆及內部之廣告位製作及展示所有廣告項目。

這就是這家管理公司和浙江和祥集團達成的協議,大股東也從中沽出1,700萬股,套現幾百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22/GLN20080522001_C.pdf

另外,大股東投放了多少錢進大中華媒體呢?

公告稱:


於二零零八年九月三十日,大中華媒體之賬目內有結欠黃國聲先生款項8,358,234港元,列為董事提供之貸款。


目標集團於二零零八年九月三十日之未經審核綜合資產淨值為7,371,427港元。

另公司在前年二月成立以來,盈利約613,628港元。

可以算出,大股東約在公司投入約1,170萬港元 (7,371,427-613,628) x 49.32%(原本持股) + 8,358,234),然後在上市公司取回4,338萬,已經賺取了3,200萬,另尚有大半未沽,以比例計算約值4,964萬,即是潛在獲利達8,100萬,若計算股價上升(現時股價8.2仙,換股價6.38仙,以6.8億股計算,又多賺1,237.6萬)帶來的獲利,收益更達9,300萬。

以市盈率計算,收購公司的P/E約307倍(43,384,000 / 23% / 613,628),以兩紙未發展概念(獨家廣告權利及收購公司合同),價值當然是見仁見智。

前兩天,有幾份報紙有寫鱔稿,做公司專訪,以下是新報的新聞:

【新 報記者高卓炎報道】匯創控股(8202)剛完成收購大中華媒體23%股權,公司已引入先進的「環球之星」(大型圓球型展示體)技術在內地應用。集團執行董 事黃國聲昨日說,收購大中華媒體後,公司可涉足酒店內外牆廣告及新型媒體業務。同時,大中華媒體已經與《人民日報》落實協議,將在內地九個一線城市發展環 球之星,初步目標是在每個城市三個地點設置,估計未來的收入,將有逾半來自環球之星。匯創控股昨日股價收報0.08元,下跌0.006元(6.97%), 成交額205.9萬元。年初至今,該公司股價已累計上升33.3%。


 

集團主席黃婉兒昨日接受訪問時說,雖然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惟公司對環球之星的發展前景 相當樂觀。因為中央積極刺激內需,而環球之星不單止可吸引人流觀看,更可將該地方成為旅遊點。現時內地正在整頓戶外媒體範疇,不少發光二極管 ( LED ) 顯示屏都被拆掉,令內地戶外媒體沒有足夠發展空間,相信可為環球之星帶來商機。

黃國聲說,「環球之星」是一種高質素充氣式顯示屏幕,可於球體外層及內層表面放映高解像度全天域視頻或激圖像,提供360度獨特環迴體驗。它曾應用於香港旅遊發展局舉辦之香港明珠激光匯演。集團副主席黃祐榮說,今年公司希望將經營酒店的數目增至10間。

看他們盛讚這盤生意如何有前景的同時,我們可以看看是不是真的這樣好。


近來持股所見,大股東是在不斷減持,上文的黃小姐減持2,400萬股,陳先生多次減持又沽出了4,000萬股,大家都在套現,你信他們的實際行動?還是信他們的說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陳志樂 104(L)
16,500,000(L)
HKD 0.093 78,300,000(L)
4.85(L)
18/02/2009
陳志樂 104(L)
11,700,000(L)
HKD 0.074 94,800,000(L)
5.87(L)
16/02/2009
黃祐榮 136(L)
    238,082,596(L)
14.74(L)
23/01/2009
黃祐榮 104(L)
    238,082,596(L)
14.74(L)
23/01/2009
黃婉兒 136(L)
    241,392,597(L)
14.94(L)
23/01/2009
黃婉兒 104(L)
    241,392,597(L)
14.94(L)
23/01/2009
陳志樂 104(L)
12,300,000(L)
HKD 0.091 106,500,000(L)
6.79(L)
13/01/2009
黃祐榮 136(L)
24,300,000(L)
HKD 0.061 238,132,596(L)
15.19(L)
02/01/2009
黃祐榮 136(L)
24,350,000(L)
HKD 0.061 238,082,596(L)
15.18(L)
02/01/2009
黃祐榮 103(L)
24,300,000(L)
HKD 0.061 238,132,596(L)
15.19(L)
02/01/2009
黃祐榮 103(L)
24,350,000(L)
HKD 0.061 238,082,596(L)
15.18(L)
02/01/2009
陳志樂 103(L)
20,000,000(L)
HKD 0.060 118,800,000(L)
7.58(L)
16/12/2008
City Beat Holdings Limited 102(L)
50,000,000(L)
HKD 0.060 55,000,000(L)
3.54(L)
08/12/2008
陳志樂 101(L)
50,000,000(L)
HKD 0.060 98,800,000(L)
6.36(L)
08/12/2008
黎耀強 102(L)
50,000,000(L)
HKD 0.060 58,000,000(L)
3.73(L)
08/12/2008
City Beat Holdings Limited 104(L)
30,000,000(L)
HKD 0.087 105,000,000(L)
6.75(L)
02/12/2008
黎耀強 103(L)
30,000,000(L)
HKD 0.087 108,000,000(L)
6.95(L)
02/12/2008
City Beat Holdings Limited 101(L)
135,000,000(L)
HKD 0.087 135,000,000(L)
8.69(L)
28/11/2008
林兆燊 136(L)
    103,380,500(L)
6.65(L)
28/11/2008
林兆燊 104(L)
    103,380,500(L)
6.65(L)
28/11/2008
黃祐榮 136(L)
    262,432,596(L)
16.89(L)
28/11/2008
黃祐榮 104(L)
0(L)
  262,432,596(L)
16.89(L)
28/11/2008

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216/GLN20090216044_C.pdf


剛剛在幾日前,公司宣佈出售美國一蚊型上市公司予大股東家族,作價100萬,錄得虧損6,000多萬。

這家公司肥了大股東,高價賣出資產予公司,低價買回資產予自己,逐步損害了上市公司的價值,建議都要小心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06

复星重组天钢计划因难取控股权搁浅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309/02145946808.shtml


  国内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复星集团参与国有钢铁企业的整合遭遇变数。昨天记者获悉,由于其他股东的股权发生变化,复星在去年6月签约参与国有企业天津天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钢”)的增资重组目前已搁浅。

  重组国有企业难以实现控股和有效管理,也是目前民营钢铁企业重组面临的最大问题。

  难以取得控股权

  去年6月,复星国际(2.21,-0.05,-2.21%)发 布公告称,旗下复星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与天钢及天津民营企业奥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奥新”)订立合资经营合同,重组后新成立的天津钢铁集团,注册 资本从30亿元增加到80亿元,其中,天钢集团出资38.8亿元, 占48.5%;复星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出资38亿元,占47.5%;天津奥新出资3.2亿元,占4%。

  天钢成立于1999年,是天津的老国有企业,主要品种有中厚板和棒线材。复星参与天钢的重组,被认为是复星继南钢联之后的另一力作。

  据记者了解,重组合同已经签署超过半年,但新的合资公司至今没有注册成立。复星高层昨天告诉记者,主要原因是日前天津奥新将所持4%的股权出售给了天钢,这样,将要成立的天津钢铁集团就从三家股东变为两家,而且天钢集团从相对控股变成了绝对控股52.5%。

  “股权转让并没有事先征得复星方面的同意,复星认为新天钢的法人治理结构就存在一定缺陷,而且天津奥新退出后,复星未来通过购买其他股东的股权增持天钢的可能性也消失。”上述高层透露。

  “当时天钢的管理层并没有公开表示异议,但在6月协议签署后,对方却以评估价格偏低为由要求重新评估。”上述高层告诉记者,对于天钢的评估是2007年做的,当时钢材价格没有2008年6、7月高,这也是天钢要求重新评估的一个原因。

  而双方的僵持持续到9月后,市场发生了急剧变化,钢材价格直线下滑,复星也不再急于组建新公司,由于拖延,评估一年的有效期也已经过期。

  复星的高层透露,由于市场陡转,复星也希望对天钢的资产重新进行评估,另外对于天津奥新与天钢的股权转让,复星方面也不能接受,因此双方仍在沟通,希望能够达成一致。

  难获控股权

  不过此时复星再次参与天钢的重组,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阻力。据记者了解,在刚刚通过的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天津钢管与天铁、天钢、天津冶金公司区域内的联合重组。天津冶金公司内部高层昨天也告诉记者,天津市内钢铁企业的重组会很快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周前,两大民营钢铁巨头复星集团和建龙钢铁刚刚把所持宁波钢铁的股权转让给宝钢集团。建龙钢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宁波 钢铁的控股股东为国有钢铁企业杭钢集团,与民营股东在理念和决策方式上有很多不同,而民营钢铁企业在重组国企过程中很难拿到控股权,因此复星决定退出。

  由于预计钢铁业还没有见底,复星已经放缓了投资新的钢铁项目的步伐,将目标转向价格走低的资源类矿业,并开始到境外寻求合适的矿山资源和矿山企业进行收购,希望得到控股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83

雜憶(謝王小姐或/及其支持者)-多金控股(628)、輝影國際(630),補遺


(1)王小姐


次日補記:

事情已解決。


在我發文的30分鐘內,有一位匿名的adam 小姐/先生,是王小姐本人/友好/支持者,給了我這網。我會誠懇的替她再賣一次廣告,大家多多看,我也會多多發光發熱,為該blog的問題出力的。


網址是
http://wangyayuan.blog.cnstock.com/


看她的東西,又學到一些東西。

我有個朋友和她都是上海來香港的人。他性格總有點喜歡短炒的,他告訴我很多股市的東西,亦告訴我的操盤技術太差。

這兩個人在我的股票生涯上給我指導,謝謝。


(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10/LTN20090310405_C.pdf


換人、賣樓


公司以1,000萬港元賣出香港一物業,此外又委任兩位董事。


此外又委任一執董、一非執董。


執董的履歷如下:


梁先生現年39 歲,從事公司秘書、會計及財務管理工作逾十年。彼為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及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彼於二零零七年四月加入本公司擔任公司秘書兼財務總監。梁先生亦自二零零七年七月起擔任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創業板上市公司采藝多媒體控股有限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非執董履歷如下:


李先生現年40 歲,從事核數及會計工作逾十六年。彼為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及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於二零零五年十二月至二零零七年九月期間,李先生曾任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創業板(「創業板」)上市公司環球工程有限公司之執行董事,並由二零零八年十一月起擔任創業板上市公司寶利福控股有限公司之執行董事。


不明不緊要,之前寫過一篇連環供股、收購的文章,主角就是..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4484


看來這家公司已經走上不歸路,大家小心。


(3)缺水賣肥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10/LTN20090310463_C.pdf


上市第十三年的輝影國際宣佈,基金認購公司主要業務、上市公司子公司的可換股債共1.77億港元,可換股債利率方面按期12厘,逾期則14厘,若完全兌換,可按EBITDA的達成率換得不少於30%、不多於49%的子公司股權。

故事要由2003年講起:


今次故事的主角,Martin Currie China Hedge Fund應在多年前有多於5%,但少於10%的股份,但在2003年4月1日開始,披露界線由10%,降至5%,所以要披露他持有的6.01%股份,後經數度增持及股本的調整,持股量增至7%左右。

Martin Currie China Hedge Fund Limited 110(L)
2,448,000(L)
  21,540,000(L)
6.01(L)
22/07/2003
Martin Currie China Hedge Fund Limited 110(L)
18,792,000(L)
  19,092,000(L)
5.33(L)
01/04/200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2/LTN20070622009_C.pdf


在2007年,公司向Martin Currie China Hedge Fund發行7,800萬的債券,年息10%,年期3年。若過期,利息則增至12%,同時以上述提及該子公司的資產作擔保,另外向他們以零代價發行3,120萬的認股權,每股認購價0.554元,完成行使後該主角股權增至11.7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21/LTN20090121115_C.pdf


在2009年1月,公司已為這次發行債券出諒解備忘錄,詳情如上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11/LTN20090211339_C.pdf


2009年2月初,公司以盡力配售基準(不是全面包銷基準)配售8,000萬新股,每股0.3元,扣除佣金後集資約2,300萬。


到昨天就發出上述的公告。

這家公司未到期就已經要把可換股債的面額增加1億元,利息又增加了,可見這張債券是PIK性質,以債養債,但好像在服毒藥。另外又要集資2,300萬,加上包銷商不肯上身,可見包銷商對他們的信心如何。


由此可見,他們的財政問題可能不少,為了可有更多流動現金,連這樣苛刻的條件也接受,這1億還不夠,又要多集資2,300萬,真的可能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情況會出現。

現時,大股東持股約25%。我覺得以子救母、金蟬脫殼也是一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