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嘉誠繼續拋售內地房產資產 30億元南京樓盤待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302

經買方證實,李嘉誠領導的長江實業集團旗下ARA基金(ARA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正出售南京新街口最繁華地段的國際金融中心大廈(IFC),該大廈估值約為30億元人民幣,近期交易已在交割。 觀點地產網報道,接盤買家江蘇本地企業三胞集團新聞發言人鄒衍已確認這一收購事件,但具體交易價格尚不明確。 據了解,南京國際金融中心位於有“中華第一商圈”之稱的南京新街口西南角,總建築面積10.9萬平方米,於2009年5月啟用。其以220米的高度成為“新街口第一高樓”。 而賣家ARA基金為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的附屬公司,是一家設立在新加坡的亞洲房地產基金管理公司。 至此,今年下半年李嘉誠已不下6次拋售內地及在港資產。 今年11月下旬媒體報道,在將近一周時間內,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二度出售在港資產,兩次共套現12.8億港元。 當月初,李嘉誠旗下長和投資再度減持5%的長園集團股份,今年以來合計已拋售1.3億股。 不過,李嘉誠本人於今年9月、10月、11月在多個場合澄清不會從內地和香港撤資。 11月下旬,李嘉誠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列舉數據反駁撤資傳言: “長和系”去年毛收入約4300億港元,而本年度投資海外(新西蘭和荷蘭)兩個基建項目動用的資金只有80億,所占比例不足2%。 在香港貨櫃碼頭項目的投資已經有40億港元。這怎能說是“長和系”撤資? “長和系”在香港出租物業包括長江集團中心、華人行、和記大廈、中環中心等,總面積大約有380萬平方呎;國內北京、上海等地出租物業總面積有500萬平方呎。 這兩地出租物業總市值加起來至少1700億港元,這些物業都不會賣。而外國出租物業與之相比,只有0.5%。 接受《南方周末》專訪時,李嘉誠又說: 我一定不會“遷冊”,長和系永遠不會離開香港。不過規模的大小是另一回事,我有百分之百的責任保護股東的利益。 但李嘉誠當時也指出,香港內地房價太高,投資有風險: 香港地價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趨勢。內地房地產過去持續上漲,往往以高於市值的價格也無法投得土地。 內地政府部門都說要對房地產進行打擊,價格太高。不聽他們的話,還可以聽誰的話? 現在價格的確漲得太高,一般老百姓買不到,投資地產的公司也有危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46

經歷五年來最慘烈拋售,新興市場領導人出面維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077

經歷了五年來最慘痛的一周後,新興市場的領導人們開始采取行動試圖緩解外界的憂慮,避免引發更大範圍的市場動蕩。 如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在央行為了保住外匯儲備放棄幹預匯市導致比索創出12年最大跌幅後,阿根廷宣布放寬此前堅持的貨幣管制,允許購買美元。 盡管土耳其央行在周四宣布進行約30億美元的市場幹預,但土耳其里拉仍然在周五創出新低。 路透的報道稱多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央行在周五對市場進行了幹預來維護其貨幣匯率,這其中包括印度、臺灣和馬來西亞。 在幹預市場之外,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報道,俄羅斯再度放寬了盧布交易區間,將盧布匯率浮動區間調整為33.35-40.35,原為33.30-40.30。  然而這些措施收效甚微。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俄羅斯盧布和南非蘭特對美元的匯率都在周五下跌超過1%,後兩者創金融危機以來新低。盧布對歐元的匯率創出歷史新低。 Danske Bank的新興市場首席分析師Lars Christensen接受路透采訪時認為: 我認為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央行采取行動,他們試圖去控制市場的拋售...但他們不太可能穩定住匯率。 如果你是一個新興市場投資者,你可能會感到自己的倉位有巨大的壓力。 數據顯示投資者們正在逃離,今年以來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已出現40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出。據EPFR的數據顯示,截止至1月22日的一周里就有24億美元的資金流出。 債券基金今年以來也有10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出。 目前新興市場的局勢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新興市場貨幣的下跌潮已從此前有巨額經常賬戶赤字的脆弱國家向韓國和波蘭這樣相對健康的經濟體蔓延的趨勢。歐洲的股市也受到波及。 土耳其副總理Ali Babacan試圖淡化里拉的下跌,他表示這是由於美聯儲收縮QE和近期的政治動蕩造成的市場波動,土耳其央行正采取必要措施來應對這一局面。他堅稱土耳其有著強勁的財政實力來抵禦市場波動。 而墨西哥財長Luis Videgaray在達沃斯論壇上接受路透采訪時也表示當前的市場動蕩不會對墨西哥造成大的影響。 Videgaray表示新興市場明白當美聯儲收縮其刺激措施時,新興市場將在2014年迎來波動。但他表示:“我不認為墨西哥比索市場存在流動性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52

James Saft:新興市場現在需要的是華爾街大拋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513

路透專欄作家James Saft認為,正在竭力擺脫市場拋售威脅的新興市場現在需要一場大拋售,不過那得在美國發生。 Saft的道理很簡單:華爾街如果沒有大跌,美聯儲很可能按計劃繼續削減QE的規模,本月底的FOMC會議就可能決定每月購買資產的規模再減少100億美元。 美聯儲縮減QE會加大新興市場的壓力。近來新興市場的貨幣和證券已經蒙受損失,投資者越來越沒有興趣分辨哪些新興市場確實實力較弱、哪些更穩健。 當然,最近美國股市已經因新興市場疲弱和美國自身經濟數據表現好壞參半有所回落,比去年12月美聯儲宣布開始縮減QE時的水平更低。 但幾乎沒有理由認定美聯儲會立即改變縮減QE的立場。何況這次是伯南克最後一次以美聯儲主席身份出席的FOMC會議,更不可能出現這樣的轉變。 從另一方面看,美聯儲轉變對QE的態度會立即緩解新興市場的融資與市場環境,但這會使美聯儲失去信譽,特別是在去年9月和12月兩次讓投資者意外的情況下。 對新興市場而言,美聯儲縮減QE起的作用正好和推出QE相反,是負面作用:全球貨幣供應收緊,投資者追求更好的回報,著重於信譽度。南非、土耳其和印度這類新興市場國家的融資難度也就更大。 所以,新興市場希望美聯儲認識到他們的困難處境。 花旗駐紐約外匯策略師Steven Englander在報告中指出: 美聯儲強調,對美國有利的對全球都有利,可這根本不能說服美國以外地區的人相信,美國國內也沒多少人相信。 唯一的問題是,美聯儲能否找到一種說辭,同時也強調美聯儲擔憂溢出和態度依然不明確的風險。 法國興業銀行駐倫敦新興市場策略師Benoit Anne評論: 現在我們處於全面啟動的金融傳染模式,這意味著相關性會讓可怕的形勢全面爆發。 花太多時間設法了解何時才身處嚴重的市場危機毫無意義。眼下就是拋售一切。 Saft指出,這對發達市場的投資者可能是個教訓。 由於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央行投放海量流動性,投資者對風險的分辨能力下降。 那些弱小的新興市場因此得到充足的時間重組及改革。有些新興市場確實行動了,但很多都還沒有這麽做。 新興市場現在發生的可能不足以影響全球增長,而隨著美聯儲繼續退出QE的腳步,發達市場很可能以後也落得新興市場這步田地。 比如發達國家的房產領域,從信用市場的跡象判斷,他們屆時就會承受融資壓力。 關鍵要觀察美國的利率。利率上升時,不論杠桿高的借貸者還是單戶家庭的出租房屋,所有企業與投資持續負擔債務的能力都會減弱。 去年夏季,美國市場發生拋售,美聯儲可能就是因為那樣的市場反應暫停了縮減QE的計劃。 如果今後幾個月美國也開始發生大規模的風險資產拋售,就像新興市場今天這樣,美聯儲也可能中止縮減QE,或者調轉方向。 但無論如何,美聯儲應該不會及時給予新興市場大量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63

巴菲特買入高盛增持GE 拋售Dish Network和葛蘭素史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626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本周五對外發布的一份最新13F文件資料顯示,巴菲特已購進部分公司股票,包括高盛、GE和格雷厄姆控股集團,但拋售了衛星電視運營商Dish Network公司股票,還出售了制藥業巨擘葛蘭素史克股票。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開資料顯示,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拋售了超過50萬美元的衛星電視運營商Dish Network公司股票,出售制藥業巨擘葛蘭素史克股票。 此外,巴菲特購買了國際廣播及有線電視提供商Liberty Global PLC 股票,增倉GE公司股票至超過1000萬美元,增加建築材料商USG集團股票至3480萬美元, 增倉華盛頓郵報的母公司格雷厄姆控股至105萬9684股。 2月13日,據FT報道,巴菲特有意以價值11億美元的格雷厄姆控股公司股票為代價,換回後者所持有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份以及一家公司的控制權,若交易無法達成,則考慮增持格雷厄姆控股股份。 根據伯克希爾哈撒韋周三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13D/A文檔,雙方正在就此事進行磋商,如果置換協議討論無果,伯克希爾哈撒韋將考慮增持格雷厄姆控股股份。格雷厄姆控股隨後發表聲明證實此事,並強調還未有協議產生。 據路透報道,伯克希爾·哈撒韋去年四季度選擇購進高盛股票1263.1531股。巴菲特在金融危機期間通過購買優先股為高盛註資50億美元,外加部分期權。上一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通過行使該部分期權正式持倉高盛股票。 巴菲特投資高盛回報豐厚。根據當年的協議,除期權之外,高盛必須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優先股每年支付高達5億美元的股息紅利,換句話說,高盛每秒鐘都要為巴菲特支付15美元。2011年3月,高盛回購了這些優先股。華爾街見聞當時介紹,巴菲特用這些優先股一共賺取約12.7億美元。再加上24.3億美元的期權收入和5億美元的提前贖回等費用,巴菲特最初的50億美元已接近翻倍。 目前,高盛總市值為742億美元,股價為163.72美元,市盈率為9.8,市銷率為2.4,股息收益率為1.30%。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當年的協議,巴菲特本次購買高盛的行使股價為每股115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46

俄羅斯央行砸錢救市 拋售100億美元苦撐盧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874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交火危機持續沖擊著金融市場,俄羅斯央行開始大規模拋售美元並大幅加息,即便如此“土豪”,俄羅斯央行還是沒能阻止盧布創下歷史新低、股市暴跌。 俄羅斯央行今天至少拋售了100億美元,占其外匯儲備的2%左右,以對盧布提供支撐,成為市場中唯一賣出美元的參與者。路透社引述VTB資本的交易員Mikhail Paley透露,“今天市場上拋售了大概110億美元,其中100億美元左右都來自俄羅斯央行。”當然俄羅斯央行還有足夠多的彈藥——近5000億美元的黃金外匯儲備。 華爾街見聞今天早些時候曾介紹,在市場劇烈波動的壓力下,今天俄羅斯央行宣布將基準利率從5.5%大幅上調至7%。 俄羅斯央行在加息聲明中並未提到烏克蘭,而是稱加息的舉動意在適應近來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防止通脹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周末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局勢緊張程度升級,引發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強烈譴責。周一俄羅斯股市和匯市均遭遇暴跌,美元對盧布漲2%左右達到36.41,歐元對盧布也漲了1.2%至50.10,兩項數據均創下歷史最高點。同時,俄羅斯股市今日暴跌11%左右,為2008年11月以來最大跌幅。 俄羅斯央行今天面對市場波動似乎在不斷地采取大動作,據路透社引述交易員透露,盧布每下跌2-3戈比(Kopeck),俄羅斯央行就會拋售10億美元來支持盧布。 荷蘭國際集團(ING)交易員Pavel Demeschik透露,“俄羅斯央行在行動的時候非常公開,很明確,央行成了市場上唯一一個拋售美元的參與者。如果不是因為俄羅斯央行多次救市,今天盧布肯定已經跌到37.5了。” 俄羅斯央行還有足夠的彈藥來進行類似的大手筆拋售,其黃金外匯儲備多達4925億美元。 巴克萊銀行交易員Artem Argetkin感嘆道,“市場在拋售俄羅斯的一切資產。” 俄羅斯經濟副部長 Andrei Klepach則表示,預計市場的“歇斯底里”會逐漸平息。這種歇斯底里終究會過去,但具體何時結束還很難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88

俄羅斯央行拋售黃金可能震動全球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891

兩天前,美國與歐盟分別宣布了凍結數名俄羅斯、親俄派烏克蘭官員及克里米亞領導人財產等制裁措施,並警告可能進一步行動。而如果俄羅斯央行搶在西方嚴厲制裁以前拋售黃金,有分析人士預計可能會震動全球黃金市場。 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Michael Haigh本周在報告中提到上述俄羅斯拋售的潛在風險,但又認為俄羅斯央行不可能為彌補制裁產生的石油收入減少而拋售黃金: 我們預計他們不會這麽做,或者說沒這必要。他們有沒有可能為了支持自身需要賣黃金?當然可能。那就會震動整個黃金市場,就像塞浦路斯的影響那樣。 以上Haigh所指的塞浦路斯影響是,去年4月外媒曝出塞政府為應對債務危機出售4億美元黃金儲備的傳聞。雖然塞央行發言人後來否認此事,但這一傳言已經導致金價4月12日與15日連續兩個交易日跌近14%。 因此Haigh說,從未聽說哪家央行會為了籌資拋售黃金儲備,即使塞浦路斯去年傳出那樣的消息也並未得到官方證實。 世界黃金協會(WGC)本月公布數據顯示,以黃金儲備而論,俄羅斯是全球第八大黃金持有國,持倉1034噸,約占儲備總規模的8.3%。去年俄羅斯凈買入黃金約77噸。 今年2-3月,俄羅斯黃金儲備減少0.5噸,以現貨黃金每盎司1367美元估計,一噸黃金價值約4390萬美元。即使出售一噸左右,許多黃金投資者也會覺得微不足道。 截至本月12日當周,美聯儲托管外國機構美債持倉暴跌1045億美元。市場猜測,可能是俄羅斯為防備美國制裁,更換美債托管方或直接拋債,也可能是俄羅斯為提振盧布拋美債。 不管俄羅斯是否確實出於以上兩種原因拋售美債,有關專家認為,除非俄羅斯大量減持黃金,否則也不會有什麽實質影響。 為多家央行提供投資黃金咨詢服務的投資顧問George Milling-Stanley向美國《國際財經時報》(IBTimes)表示: (俄羅斯拋黃金)可能稍微傷害市場情緒,但我認為不會有實質影響,除非俄羅斯大量拋售。 Milling-Stanley稱,過去數年,俄羅斯一直是全球前二十大黃金買家之一,自前蘇聯快要解體開始,俄羅斯就在購買,持續了二十多年。 Milling-Stanley認為黃金比美元和歐元更可靠、更堅挺,所以: 即使是制裁,無論可能有多重,我也很難相信他們會真正拋黃金。我倒覺得他們可能想拋手上的一些美元。 貴金屬交易商GoldCore預計,俄羅斯甚至可能要求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方以黃金支付,但外部因素才可能產生那種情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75

地產風波蔓延 香港豪宅遭拋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872

隨著房地產信貸的收緊,不少中國富豪面臨資金緊張的壓力,為此不少人紛紛出售位於香港的豪宅。 路透社報道稱,為盡快變現,他們願意承受8折的折扣幅度。“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把房子盡快賣出去”。 其引述房地產中介稱,目前香港市場上待售的房屋中接近三分之一為中國大陸人士所擁有,這比一年前要高出兩成。其中許多售房者願意在平均售價的基礎上下浮5%-10%,還有人願意讓利20%,目的是為了盡快出清。 今年年初開始,房地產增長出現疲態,國內金融機構開始逐步收緊了對地產企業的貸款。而日前興潤置業35億債務違約的出現更是加劇了市場緊張情緒。 高力國際的住房銷售部執行董事Ricky Poon對路透社表示, 一些銀行要求這些豪宅的所有人償還貸款,所以他們需要出售房產收回資金。由於受到銀行的巨大壓力,他們願意減價出售。 而過去幾年,房地產一直是中國富有人群最青睞的投資品。他們也被認為是推高香港房價的“罪魁禍首”。 2010年前後,香港房市特別火熱,售價3000萬港幣到6600萬港幣的豪宅非常受歡迎,不少樓盤在開盤第一天就能賣掉三分之一。2012年三季度,香港銷售的豪宅中有43%被大陸富豪搶下。 為打壓房產投機,抑制房價過快上漲,2012年10月,香港政府規定非港籍人士在香港買樓需要支付15%的"買家印花稅",如果三年內把房子出手,還需要支付一筆10%到20%不等額外的印花稅。 香港政府對豪宅的打壓更嚴厲,去年2月其宣布對價值200萬港元以上房產交易實施加倍印花稅,開放商在去年上半年的住房銷售降到2008年下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寫過相關文章) 美銀美林曾預計,因政府遏制香港房價,且市場預期利率上升,香港房價至多將下跌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78

俄首富拋售蘋果Facebook 投資阿里巴巴和京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375

俄羅斯首富Alisher Usmanov也對阿里巴巴、京東產生了興趣,為此他甚至放棄了蘋果和Facebook的股票。 昨天美國和歐盟宣布了對俄羅斯的制裁,今天Usmanov的顧問就表示其投資方向由美國轉向中國。對蘋果公司和Facebook的投資其實回報頗為豐厚,Usmanov為何在這樣敏感的時期放棄,也引發了一定的猜測。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俄羅斯首富Usmanov的一位顧問透露,他已經賣出了蘋果公司和Facebook的股票,並投資於中國阿里巴巴集團等科技公司。 Usmanov旗下名為USM顧問有限責任公司的資產管理負責人Ivan Streshinskiy表示,“目前對中國公司的投資占其國外互聯網投資總額的70-80%,阿里巴巴、京東等公司都很有潛力。” 60歲的Usmanov通過一系列收購建立起了他的鐵礦石帝國,並成為了俄羅斯首富。去年他買入了1億美元蘋果公司股份,但於今年初拋售,同時他還在逐步減持Facebook的股票。 “我們希望對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投資能夠有不低於對美國公司投資的回報率。” 上個月各機構對阿里巴巴的估值平均達到1530億美元,上周末阿里巴巴宣布選擇赴美上市,預計這將成為近兩年來最大規模的IPO。 Usmanov在對蘋果的投資中也賺了不少,去年3月他宣布購入了蘋果股票,那時至今蘋果股票累計上漲23%,但今年初至今,蘋果股價下跌6%。而早在2009年Facebook上市之前,Usmanov就投資了這家社交媒體公司,但並沒有投票權,2012年Facebook上市,過去12個月間其股價翻了兩倍多,目前市值172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92

杭州部分高端樓盤現對折拋售 別墅賣出公寓價 lomycat

http://xueqiu.com/9479303194/28961695
房子最近不怎麼景氣啊。先是杭州大降價;接著南京、寧波、常州、長沙、哈爾濱等二線城市相繼爆出樓盤促銷的消息;然後是成都降了5000;又是海南房子打6折⋯⋯這節奏⋯⋯



     (轉自每經 徐傑)「6388元/平方米,成就杭城真正的獨棟別墅超性價比之王!6388元/平方米,成就杭城獨棟銷冠!湖光山社對折清盤鉅惠!搶到賺到!」最近,在浙江杭州工作已有7年的劉先生不時接到樓盤優惠銷售的電話和短信,但這條「別墅賣出公寓價」的短信卻讓他印象尤為深刻。

  他隨後致電售樓處瞭解到,上述樓盤位於被稱為杭州後花園的臨安青山湖,這裡高端休閒物業集聚,而短信中的湖光山社樓盤,按照6388元/平方米的單價,一棟400平方米的單體別墅總價目前只要300萬元,較於此前售價,「相當於打了對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從德信·北海公園引領杭州樓市馬年首降後,房價水平接近一線城市的杭州目前超過20個樓盤緊隨降價,而這股降價潮已衝擊到別墅、排屋等高端物業市場。如今,這些豪宅由前幾年的蓬勃發展轉為無人問津,降價、低開、特價房等各種促銷手段,層出不窮。

  豪宅去化遇阻

  資料顯示,湖光山社主要物業由排屋和獨棟別墅組成,主力戶型為326~370平方米的排屋和400~600平方米的別墅,項目總佔地約800餘畝,開發規劃分為五期,目前已經開發到二、三期,一期房源已交付使用。

  4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購房者身份致電湖光山社售樓處,據銷售人員介紹,上述銷售單價為6388元/平方米的房子,總價為305萬元,相當於一套普通公寓的價格,但屬於項目推出的特價房,只有一套。

  不過,該銷售人員透露,儘管只有一套,但該項目獨立別墅的售價目前已降至7000元/平方米,此前的銷售均價在12000元~13000元/平方米,「相當於打了五、六折」。

  對於上述價格調整,4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電話聯繫採訪了開發商,相關銷售人員稱,目前是清盤價格,「基本上打了對折」,是3月份開始決定的。

  湖光山社的舉動或只是當前豪宅市場的一個縮影。據浙江杭州臨安一季度房地產業數據顯示,一季度以來,臨安城區板塊的銷售面積佔總銷售面積的70.35%,豪宅林立的青山湖板塊銷售面積佔比只有9.25%。

  從房源類型成交的情況來看,該區域一季度公寓房共成交692套,別墅成交僅19幢。商品房住宅中,多、高層住宅成交均價6341.85元/平方米,別墅成交均價10087.42元/平方米。

  有市場分析稱,國家此前出台的限購限貸政策,導致近兩年來房產市場持續低迷,再加上今年春節之後杭州城區颳起的「降價風暴」給樓市帶來了春寒料峭的打擊,杭州幾個大盤大幅降價對臨安區塊的房產市場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現在房產市場的需求正悄悄地由大戶型向中小戶型轉變,區域分化突出。青山湖板塊持續低迷,前幾年青山湖板塊蓬勃發展,近幾年無人問津,效益已降低至鄉鎮板塊的地步。」浙江媒體《錢江晚報》一篇有關臨安樓市目前狀況如是描述。

  除湖光山社外,同一青山湖板塊的廣州頤和地產青城山語間項目也出現大幅打折銷售,目前在售的450~600平方米准現房獨棟別墅,可享受均價5800元/平方米,總均價290萬元/幢,而且還贈約350平方米精裝庭院。「原來平均單價在10000元/平方米,相當於打了58折。」現場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

  對此,全球知名房產諮詢機構世邦魏理仕杭州分公司董事總經理馬英樞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上述位於自然景觀優美的青山湖,遠離於杭州主城區的豪宅,從居住屬性講,並不作為購房者的第一居所,在當前房地產形勢下,面臨著需求減少,庫存去化的壓力。

  浙江省內一業內人士則稱,對開發商而言,在高端物業市場如此消沉,且在資金和庫存雙重壓力下,只有通過降價走量的方式來吸引購房者,試圖刺激極其有限的市場需求。

  市區稀缺豪宅降價促銷

  理論上講,坐落於城區優勢位置的豪宅,在眼前房地產嚴峻形勢下,雖難言升值,仍應具備保值屬性,但當前也呈現較為悲觀的一面。

  3月6日,濱江集團(6.58, 0.01, 0.15%)(002244,SZ)位於杭州市區稀缺地塊的豪宅項目武林壹號推出1號樓共166套房源,起價1500萬,折算單價約5萬元/平方米,而該項目2013年的銷售均價一度超過7萬元/平方米。

  統計數據進一步顯示,2013年,武林壹號共售出68套,合同金額17.47億元,銷售均價約為7.36萬元/平方米,而在2014年第一季度,共售出37套,合同金額6.99億元,銷售均價已約為5.80萬元/平方米。

  不過,降價帶來了銷量增加,1號樓開盤當日即吸金14億元,另據杭州透明售房網顯示,截至4月23日,總共166套已銷售44套。

  此外,降價促銷的市區豪宅還包括九龍倉地產旗下的君璽項目,以起價37900元/平方米低價首開入市,據當地媒體披露,截至目前,180套房源已去化6成。

  近日,世邦魏理仕杭州分公司所發佈的 《2014年杭州一季度房地產市場回顧》(以下簡稱 《市場回顧》)報告顯示,該季度杭州高檔公寓平均價格報每平方米41048元,環比微降0.1%。

  對於杭州市區的豪宅市場,馬英樞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這些位置稀缺的豪宅作為購房者的第一居所,從第一季度市場數據來講,目前高端住宅市場價格表現仍較為穩定。

  不過,馬英樞亦認為,如果市場觀望心態持續加重,開發商出於去化壓力和資金回籠需求,不排除出現價格鬆動,而降價幅度將取決於開發商的現金流需求、營銷策略,以及項目的市場定位、營銷週期等。

  同時,從認籌、預定到最終簽訂正式合同,有一定的時間滯後性,類似於武林壹號、九龍倉君璽等項目價格下調,能否進一步影響目前高端住宅市場價格下探,有賴於日後公佈的第二季度房地產交易數據。

  市場購買力減弱

  事實上,降價、低開、特價房正成為目前杭州樓市高端物業市場的關鍵詞。

  除上述樓盤外,4月初,雅戈爾(6.89, -0.01, -0.14%)地產位於杭州城西的西溪晴雪悅公館推出特價房10套,戶型面積為180平方米,折後均價在14500元/平方米左右,而此前均價為2.2萬~2.6萬元/平方米。

  同樣,4月初,華元集團宣佈三個項目大幅降價清盤銷售。其中,高端項目玉榕莊降價後,300~400平方米的聯墅均價為8880元/平方米,較於此前成交均價11557元/平方米,降幅不少。更有業界人士指出,相比玉榕莊別墅當初拿地樓麵價5183元/平方米,此次調整簡直是「虧本買賣」。

  此外,高端物業降價還出現在杭州西湖區之江國家風景區的錢塘梧桐燕廬項目,目前在售的315~350平方米的排屋總價在1000萬~1500萬元/套,現在變為了1000萬元左右,銷售人員向記者證實,價格降了約200萬元/套,而該開發商錢塘房產為杭州知名的地產商之一。

  浙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永太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別墅、排屋等高端物業的價格確實在下跌,實際上,與普通住宅巨量的供應庫存相同,別墅等高端物業的供應量同樣也不少。

  日前,國際知名物管機構戴德梁行公佈的數據顯示,2013年杭州高端公寓與別墅新增17.2萬平方米,存量從2005年的45.6萬平方米升至2013年的459.1萬平方米,8年間增長10倍;同時,杭州高端公寓成交均價從2009年的3.26萬元/平方米漲至4.35萬元/平方米,年均增幅7.5%。

  不過,《市場回顧》顯示,一季度杭州個別樓盤降價所引起的市場震盪,使得購房者觀望心態加重,發展商推盤有所放緩,杭州住宅銷量出現明顯回落。

  數據顯示,杭州主城區整體住宅市場和高端住宅市場的一手房成交量同比分別下跌57%和66%。

  王永太認為,此前,浙江通過製造業等實體企業經營積累了豐厚的財富,大量的資金進入樓市購買豪宅,但如今,整個經濟形勢以及浙江區域經濟不容樂觀,豪宅房產投資已大受影響,同時,作為主要購買力的浙江企業主的財富快速積累階段已經過去,這些因素都影響到市場購買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61

無視政策利好 李嘉誠持續大手筆拋售內地物業資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096

李嘉誠又要拋售物業資產了。

中國房地產企業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周二公告稱,擬透過附屬公司泛海控股國際以近40億港元價格,收購和記港陸逾七成股權,出讓人為亞洲首富李嘉誠控股的和記黃埔旗下兩間全資附屬公司。

公告顯示,泛海控股國際擬出資不少於35.56億港元(相當於每股0.5556港元)但不多於38.3億港元(相當於每股0.5984港元)價格,收購和黃兩附屬公司合計持有的和記港陸71.36%股權。目前相關各方周一已簽署諒解備忘錄,正就合作事宜進行洽商。

和記港陸主要在中國內地從事物業投資及賺取租金收益。

另一則消息稱,李嘉誠持股7.84%的新加坡房地產基金亞騰資產管理(ARA)接近完成洽商出售上海黃浦江西岸虹口區的盛邦國際大廈。

該物業是位於虹口區四川北路商圈的上海盛邦國際大廈甲級寫字樓,高31層,總面積為56859平方米。其中,B1至5樓為商業,6至31層為寫字樓。

該樓原名福海商廈,自1994年建成以來,曾經三度流拍、兩次轉手,2008年金融危機中倒閉的雷曼兄弟也曾做過盛邦國際的業主。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按照知情人士透露的交易信息,盛邦國際此次的售價為15.4億人民幣,持股不到8%的李嘉誠將從此筆交易中獲益近三千萬。

ARA是由現任行政總裁林惠璋與長實共同出資成立。成立時林惠璋為ARA第一大股東,控股36.45%,而長江實業為第二大股東,持股ARA 13.87%。

新加坡公司Straits Trading以2.38億美元從林惠璋和長江實業手中購買了總計20.1%ARA的股權。交易完成後,林惠璋退居第二,而長江實業為ARA排行第四的投資者。長實目前只持股7.84%,為第四大股東。

近兩年,李嘉誠父子開始大量在香港和內地拋售房地產物業。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內李家父子拋售的樓盤價值已達250億元。

此前,李澤楷的香港盈大地產以72億港元賣出北京盈科中心,長江實業子公司出售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寫字樓,並出清已持股多年的的長園集團股權。

今天的最新消息顯示,李嘉誠已將和記黃埔旗下的兩家全資附屬公司以近40億港元的價格出售,收購方為中國房地產企業泛海控股。

與其不斷賣物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氏父子已經很久沒有新增房地產項目了。據專註於房地產領域的微信公眾號及第行,李嘉誠已經兩年沒有在大陸拿地了

此前,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就曾評論稱:“李嘉誠等有國際影響力的人物開始拋售中國房地產資產,會影響很多精明投資者對市場預期的判斷,帶動部分精明者加速拋售中國房地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