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與樂視成立合資公司的廣汽 緣何放棄絕對控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383.html

傳統車企與互聯網企業,誰顛覆誰?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238.SH,下稱“廣汽集團”)與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下稱“樂視控股”)一起交出答案: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

6月8日,廣汽集團、樂視控股和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眾誠保險”)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這三家企業按照45%、40%和15%的股比共同投資的大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聖科技”)在廣州正式成立。大聖科技項目首期投資14億元,首次註冊資本金為2億元。

早在2015年7月31日,廣汽集團就發布公告,董事會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廣汽集團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項目的議案》,同意廣汽集團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項目實施,建設包括整車電商平臺、車生活平臺、車聯網平臺和創業投融資平臺等四大平臺。現在,此項目發生的變化是,廣汽集團對投資方進行調整,項目資金來源由廣汽集團及投資企業出資調整為由廣汽集團、樂視控股及眾誠保險三方共同出資。

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今天在發布會上表示,合資三方將充分利用廣汽的線下汽車全產業鏈,樂視的線上內容、渠道、流量,以及眾誠在專業汽車保險服務及風險管理上的優勢,打造最值得信賴的修車、用車、買車、租車換車一站式平臺,構建開放共享的汽車互聯網生態圈。

廣汽集團方面指出,在大聖科技項目的股比上,廣汽集團主動放棄絕對控股地位,這一舉動體現出廣汽開放的姿態和與互聯網深化合作的決心。在未來的股權結構中,大聖科技將繼續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根據廣汽發展規劃,未來將逐步把部分業務運營職能註入以車生活、整車、車聯網和互聯網創投為核心的下屬子公司中,形成大聖科技與各業務板塊子公司聯動的架構,並根據業務的特性尋找能形成協同效應的外部合資方,不斷吸收外部的資本和資源,激活企業活力。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廣汽集團雖然在大聖科技直接控股45%,但另一股東眾誠保險也屬於廣汽集團旗下的企業,加上間接控股,廣汽集團依然是大聖科技的實際控制人。在眾誠保險股權結構中,廣汽集團、廣州零部件以及廣汽商貿分別持有20%的股份。而廣汽集團在廣州零部件以及廣汽商貿兩家企業中又各持股51%和100%。

有業內人士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廣汽集團表面上主動放棄大聖科技的絕對控股地位,存在幾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性是大聖科技很快進行新一輪融資,不排除樂視增資或其他企業註資,未來股比存在較大變數。還有,打造汽車+互聯網生態圈尚處於摸索階段,投資有風險,廣汽集團公開是以參股而並非絕對控股的身份,這樣可攻可守可退,大聖科技首次註冊資本金僅為2億元,由此可見無論是廣汽集團還是樂視,對本次聯手打造汽車生態圈還是比較謹慎,還處於試探階段。

目前,這個廣汽集團牽頭打造的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項目只有廣汽一家車企,樂視尚未有汽車產品投產,加上大聖科技的股權結構暗藏玄機,其生態圈的開放性遭到質疑。

廣汽集團執行董事、常務副總經理馮興亞今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未來不斷通過融資等方式,將以最開放的心態鏈接資源,大聖科技將不會局限於廣汽旗下品牌,而是會向所有汽車主機廠、零部件企業以及經銷商開放,不會局限於特定資本方,而是向全社會投資人開放,實現共贏。而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全球副董事長丁磊認為,汽車產品只是這一平臺上的要素之一,打造未來交通生態圈才是重點。

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丁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72

廣汽與樂視合作了:聯手建汽車互聯網生態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120.html

未等到本周三舉行“+互聯網”聯合發布會,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238.SH,下稱“廣汽集團”)就忍不住先“劇透”:將與樂視牽手打造汽車互聯網生態圈。

6日晚,廣汽集團發布第四屆董事會第25次會議決議公告,拋出重磅消息,該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關於調整廣汽集團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項目的議案》,同意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項目調整投資方,調整後項目首期投資仍為 14億元,首次註冊資本金為2億元,項目資金來源由廣汽集團及投資企業出資調整為由廣汽集團、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及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首次2億元出資, 其中廣汽集團出資9000萬元,持股 45%,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出資8000萬元,持股40%,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出資3000萬元,持股15%。

其實,早在2015年7月31日,廣汽集團就發布公告,董事會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廣汽集團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項目的議案》,同意廣汽集團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項目實施,建設包括整車電商平臺、車生活平臺、車聯網平臺和創業投融資平臺等四大平臺。

而作為勇闖造車領域的“門外漢”,樂視則曾挖過廣汽集團的墻角,其中去年出任樂視超級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的高景深,在加盟樂視超級汽車項目之前曾是廣汽豐田高管。但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在今年3月23日廣州市政府召開關於共謀廣州電動汽車提速戰略會議上,廣汽總經理曾慶洪拉上了加入樂視不久的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丁磊、青島特銳德董事長於德翔等一幫玩生態圈的人,討論未來汽車的發展。

曾慶洪在這次會議上指出,解決困擾當前絕大多數城市的擁堵、汙染等交通發展難題,需借助“智能+網聯+綠色出行方式”方案,智能網聯電動車則是該方案的最佳載體。廣汽集團未來將努力打破封閉的產業思維,圍繞電動汽車產業構建生態系統,創新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智能化車載產品的“汽車共享出行”交通業態新模式。

距廣州市政府召開的這次會議不足三個月,作為國內第六大汽車集團的廣汽集團就迅速調整原有生態圈投資方,成功邀請到樂視加盟。樂視擁有內容、渠道、流量、運營等多方生態體系,並在推進造車計劃。而此次三方合資中,另一出資方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則是廣汽集團控股子公司,擁有汽車保險服務及風險管理等方面經驗。三方結盟,被認為或從汽車電商領域開始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84

廣汽集團謀變:密推新項目及人事大換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435.html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238.SH,下稱“廣汽集團”)在“十三五”規劃元年加足馬力,正推進新一輪變革,包括人事調整以及加快資本運營等。

日前,廣汽集團與互聯網企業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大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期投資14億元,首次註冊資本金為2億元,推進互聯網生態圈項目實施。與此同時,廣汽集團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另一項重大項目。廣汽集團日前公告顯示,該企業在第四屆董事會第 25 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廣汽豐田 281B 項目的議案》,同意合營公司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281B 項目的實施。項目總投資約 15.26億元(約 24770 萬美元),資金來源由股東增資 8257萬美元(約 5.08億元人民幣),其中廣汽集團按股比增資 4128.5萬美元(約 2.54億元人民幣),其余資金企業自籌解決。

值得註意的是,這一項目與此前多個投資項目有所不同,采取以代碼來命名。廣汽豐田內部人士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這個項目應該是保密信息,所以用代碼來代替,具體內容,除相關項目負責人外,廣汽豐田內部其他人也了解不到有關情況。

除了秘密投資一些重大項目,廣汽集團以及旗下子公司正醞釀新一輪的人事大調整。第一財經記者從廣汽內部人士獲悉,其中,現任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郁俊將調往廣汽乘用車並出任總經理一職,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吳松則將升任廣汽集團副總經理兼任廣汽乘用車董事長,而廣汽本田副總經理鄭衡將接替郁俊出任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現任廣汽乘用車副總經理的袁小華調往廣汽本田,出任副總經理一職位。

據上述內部人士透露,上述人事調整,目前尚未發布正式的調令,但在集團內基本已確定,按照任免流程,具體的人員調整需要先在集團內部進行公示後再發布,預計這一輪高管變動將在今年7月1日左右完成。

這輪人事變動,在今年4月北京車展期間已現端倪,當時與廣汽本田新任總經理佐藤利彥一同出現在媒體采訪環節的並非郁俊,而是鄭衡。有接近廣汽集團的業內人士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廣汽集團高層調整的消息在廣汽集團內部已傳了一陣時間,郁俊從合資企業調往自主企業很正常,廣汽集團對自主板塊格外重視,吳松帶領著自主車企廣汽乘用車總算是熬出來了,晉升在預料之中,而其騰出的位置,由同樣是具備很強市場拓展能力的郁俊來接替。目前,廣汽集團人事調整處於微妙階段,接下來不排除還有更大的調整。

就在2013年,廣汽集團進行一場堪稱中國汽車界最密集的高層換防,時任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馮興亞、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姚一鳴等高層皆調回廣汽集團,廣汽本田原副總經理郁俊接替姚一鳴擔任廣汽本田執行副總,廣汽豐田原副總經理李暉接替馮興亞執掌廣汽豐田。一年後,廣汽集團再一次進行人事大調整,其中原廣汽豐田副總經理鄭衡被調任廣汽本田副總經理。目前,廣汽集團將再次發動人事調整,主要集中在旗下廣汽本田和廣汽乘用車兩家企業,崗位涉及調整的吳松、郁俊以及鄭衡等高管,皆以銷售見長。上述接近廣汽集團的業內人士稱,廣汽集團近年來一改以往相對保守的形象,要成為國內領先的汽車集團,廣汽集團必須加快改革的步伐。

廣汽集團此前多次人事調整,為廣汽集團帶來活力並推動該集團前行。2015年,廣汽集團連同合營聯營公司實現汽車產銷127.39 萬輛和 129.97 萬輛,同比增長 4.54%和 10.86%; 其中自主品牌傳祺實現銷量19.51 萬輛,同比增長61.64%。該集團2015年合並營業收入約 294.18 億元,同比增長約 31.43%;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約 42.32 億元,同比增長約 32.48%。今年1~5月,廣汽集團銷量為59.51萬輛,同比大增29.07%,其中合資企業廣汽本田依然是廣汽集團旗下銷量最高的企業,同期銷量為22.39萬輛,同比增長14.15%,而該集團旗下自主企業廣汽乘用車則實現137.31%的高速增長,銷量達12.86萬輛。

目前,作為國內第六大汽車集團的廣汽集團,正推進“十三五”規劃的“1513”( 即1個目標、5大板塊、1個重點、3大突破)戰略實施,力爭“十三五”期末完成汽車產銷量達240萬輛,鞏固和提升自主品牌實力,加快落實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推動整車和零部件研發、制造升級、商貿和金融服務業結構優化,培育和布局大交通領域等戰略新興產業,欲全方位提升綜合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08

廣汽集團因媒體報道收到上交所問詢函

廣汽集團8月15日晚間發布公告,因媒體刊登了“莊股廣汽”的報道,稱公司實際可流通的A股疑似被驕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驕龍資管”)旗下的資管產品控盤,公司於8月15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監管一部的問詢函,要求公司核實並披露相關情況。

根據問詢函,上交所要求公司向驕龍資管核實並披露:媒體報道涉及的驕龍資管產品是否存在一致行動關系;上述資管產品是否與公司其他股東存在關聯關系或者一致行動人關系;上述資管產品是否與曾出現在公司十大股東名單的自然人股東魏兆琪、王雲、張本存在關聯關系或一致行動人關系;驕龍資管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最新持股情況及其資金來源。

此外,上交所要求公司核查並披露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以及上述兩者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是否與驕龍資管及其一致行動人存在投資、咨詢、資產管理等方面的利益關系。

另外,問詢函還要求公司核查並披露自2015年以來是否曾接待驕龍資管的調研或來訪,並向投資者充分揭示相關風險因素,包括但不限於:公司A股實際可流通股本的特殊性、A股與H股的溢價率、同行業比較情況;同時要求公司於8月17日之前披露,並以書面形式回複上交所。

附公告全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379

廣汽集團回應莊股報道:資管產品非驕龍資管發行

針對廣汽集團疑被驕龍資管旗下資管產品控盤一事,廣汽集團回應上交所問詢函稱驕龍資管產品系由不同的基金公司分別發行,每個資管產品各自獨立運行,業務隔離。但公司系上述基金公司聘請的投資顧問。此外,公司高管與驕龍資管及其一致行動人不存在投資、咨詢、資產管理等方面的利益關系。

驕龍資管在問詢函中表示,經核查,媒體報道涉及的驕龍資管產品不是我司發行,系由不同的基金公司分別發行,每個資管產品各自獨立運行,業務隔離。我司系上述基金公司聘請的投資顧問。

此外,廣汽集團也在問詢函中表示,經公司自查並向全體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核實確認,本公司及本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與驕龍資管及其一致行動人不存在投資、咨詢、資產管理等方面的利益關系。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在“驕龍系”(指驕龍資管及與其關系密切的相關方)的控盤下,A股市值已逾千億規模的廣汽集團愈發體現出莊股特征:公司股價無視大盤漲跌長期處於高位橫盤狀態,且大部分時間內日成交量極小,在今年3月份甚至有數個交易日的單日成交額僅有一千多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23

廣汽集團上半年實現凈利增長127.49%

廣汽集團8月26日發布半年報,該集團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約為 214.29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 87.15%;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約為 39.81 億元,每股收益約為 0.62 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 127.49%。

報告稱,期內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自主品牌廣汽乘用車產銷量持續高速增長,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132.84%和143.47%,傳祺 GS4 成為自主品牌的明星產品;合營企業漢蘭達、繽智、自由光等車型持續熱銷,帶動整體銷量增長,促使業績穩步提升;受自主品牌及合營企業銷量的提升,產業鏈上下遊的金融服務、汽車部件及商貿服務等配套業務也相應擴大,促進業績增長。

董事會建議向全體股東派發中期股息為每10股0.8元(含稅)的現金紅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099

廣汽集團:定增150億加碼主業 廣州政府旗下多家企業認購

廣汽集團10月31日晚間發布定增預案,公司擬以20.23元/股向匯垠天粵、廣州國發、廣金資產管理的廣金優選3號基金、廣州輕工和穗甬控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7.41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0億元,擬用於投入新能源與前瞻技術、工廠與車型和關鍵零部件方面的10個項目。公司股票將於11月1日複牌。

根據方案,其中匯垠天粵擬以60億元認購29658.92萬股,廣州國發、廣金資產管理的廣金優選3號基金擬各以30億元認購14829.46萬股,廣州輕工、穗甬控股擬各以15億元認購7414.73萬股。鑒於公司獨立董事李舫金同時擔任廣州金控的董事長,且廣金優選3號基金系由廣州金控的控股子公司廣金資產擔任基金管理人,廣金優選3號基金此次認購構成關聯交易。發行完成後,廣汽工業集團預計持股比例為54.41%,仍為公司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仍為廣州市國資委。

募投項目方面,新能源與前瞻技術項目包括技術研發、研究院一期及二期基地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約68.77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64億元。項目將圍繞純電驅動汽車的產業化突破相關技術,建成混合動力車型平臺、插電/增程式車型平臺、純電動車型平臺、互聯智能車型平臺等四大車型平臺,完成一批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整車開發及量產等。

廣汽集團表示,此次募投項目覆蓋了從研發到生產的全過程,涵蓋了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等多品類。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完成及募集資金項目投入後,公司得以進一步加強自主品牌體系建設,拓寬產品譜系,加快延伸產業價值鏈。公司將通過提升研發能力,進一步鞏固核心競爭優勢,力爭在新的產業價值鏈中快速搶占領先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11

廣汽三菱中外股東闖入“平權”時代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1/1096779.html

盡管合資車企基本上是按中外雙方各占50%股份成立,但外方一直以來牢牢掌握“話語權”,無論是品牌、技術還是產品導入皆是由外方來掌控。

不過,中方在近年隨著技術等方面成長迅速,開始謀求與外方平等的地位。

在本屆上海車展上,廣汽集團帶來多款新品參展,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SUV祺智的身份較為“特殊”,該款新車不僅是廣汽三菱的首款新能源汽車,還是從廣汽集團導入到廣汽三菱進行生產制造的首款車型,廣汽三菱因此成為首個由中方股東方導入品牌和技術的合資企業,這意味著中國汽車合資企業進入新的階段。

廣汽三菱是由廣汽集團、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三方合資經營的中外合資企業,合作年限30年,註冊資本19.47億元人民幣,其中廣汽集團持有50%股權、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持有30%股權、三菱商事株式會社持有20%股權。去年,三菱汽車因排放造假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陷入經濟困境,日產汽車以2370億日元收購三菱汽車34%股權,從而成為後者單一最大股東。而作為三菱汽車在華的合資企業,廣汽三菱的發展備受關註。

因新品導入較慢,廣汽三菱去年上半年在華銷量暴跌,之後隨著歐藍德於去年8月國產上市,帶動銷量逐步回升,去年銷量為5.59萬輛,微跌0.76%。不過,廣汽三菱這位曾在去年拖了廣汽集團整體增長後腿的“差等生”,今年第一季卻迎來報複性增長,累計銷量達2.6萬輛,同比增長429%, 成為廣汽集團旗下銷量增長最快的車企。中外股東方為提升廣汽三菱銷量,做出許多努力,並不斷深化合作。就在今年2月,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造訪三菱汽車,與三菱汽車董事長卡洛斯·戈恩進行了交流會晤。這是暨三菱汽車首席運營官特雷弗?曼恩於1月份來訪廣汽三菱與廣汽集團之後,廣汽集團與三菱汽車高層的第二次會晤,加快推動平等互利的深入合作。而祺智的導入意味著廣汽三菱的股東方合作已經超越了資本或技術等的層面,進入了技術+品牌層面的合作階段。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上海車展媒體溝通會上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祺智用的是GS4PHEV的平臺,廣汽集團這兩年在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電動車對外講的少,做了很多工作。三菱汽車方面覺得這個車型在這個平臺上開發是比較合適的,於是他們選擇導入到廣汽三菱生產。至於其他合資公司未來是否導入廣汽集團的產品,則由對方自願選擇。目前,合資公司已經進入到比較理性導入和選擇產品的階段了,另外,隨著廣汽品牌這幾年的發展,消費者對廣汽品牌的認可度和價值感和合資的品牌相比,越來越接近了。

繼去年廣州車展對廣汽豐田、廣汽三菱換標、加入廣汽集團“G字 ”標識之後,廣汽集團在本屆車展上進一步在品牌方面有大動作,發布品牌的全新戰略規劃,正式啟動全方位品牌升級行動,將通過技術升級、產品升級、產業升級,不斷提升廣汽的品牌力。掛著“G字 ” 標識的祺智闖入廣汽三菱產品陣營,意味著廣汽三菱的股東各方步入平等、合作、共贏的發展新階段。

與此同時,三菱汽車在核心技術方面也更加開放。一直以來,發動機技術都是三菱的核心技術優勢。就在上月底,廣汽三菱發動機工廠已開工,預計2018年下半年正式投產。發動機的國產化,顯現三菱汽車加碼中國市場的決心。廣汽三菱副總經理杜誌堅談到,一個整車廠如果沒有發動機,那意味著核心成本不可控,新開工的發動機廠到明年下半年能達到15萬臺的規模,將大大降低廣汽三菱的采購成本,為未來進一步提高企業效益以及提升品牌打下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48

廣汽第一季業績亮麗(十一)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7-05-01

廣汽(2238)於上周五公布2017年第一季業績(根據中國會計準則編製,未經審計),純利38.3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攀升99%,遠超市場預期。相信分析員稍後會陸續調高公司未來的盈利預測,因而帶動股價上升。

廣汽第一季整體汽車銷量45.7萬輛,同比增長38%,遠高於行業平均單位數的增長。自主品牌「傳祺」表現尤其突出,期內銷售12.2萬輛,同比急升67%,收入169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66%。受惠規模經濟效益,經營利潤同比大幅攀升166%至18.6億元人民幣,經營利潤率則從去年同期的6.9%增加到11%。

投資收益2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主要來自合營公司的良好表現。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及廣汽菲亞特克第一季銷量分別為14.4萬、11.2萬及5.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8%、13%及76%。

經營現金流強勁,同比增長154%至34.9億元人民幣。

我很初步的估算,保守地假設廣汽未來3季的每季純利只有第一季的7成,即每季純利26.8億元人民幣(38.3*0.7),則2017年全年純利118.7億元人民幣(38.3+26.8+26.8+26.8),較2016年純利62.9億元人民幣多出89%,並明顯高於市場綜合盈利預測的84億元人民幣(數據來源:路透社)。把該純利(118.7億元人民幣)除以公司的發行股數64.7億股,得出2017年預測每股盈利1.84元人民幣,折合2.07港元。

現價12.1港元,預測市盈率只有5.8倍(12.1÷2.07),遠低於歷史平均的9.7倍,估值偏低,我會繼續持有,並考慮適當時機增持。

P.S. 廣汽A股(601238)股價25.5元人民幣,折合28.7港元,較H股股價12.1港元高出137%,似乎國內的投資者十分看好廣汽的盈利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18

中國車企欲收購FCA 東風長城吉利廣汽為潛在買主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17/1139313.html

20170815115336135.thumb_head

據美國《汽車新聞》8月14日消息,中國一家知名汽車制造商的代表於本月向菲亞特克萊斯勒(FCA)提出了至少一次報價,欲以略高於市場價值的溢價收購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據消息人士稱,仍因價格不夠高而遭到拒絕。

同時,還有多個消息透露,其他大型中國汽車制造商的高管也在對收購FCA進行調查,包括上周與美國零售集團代表就潛在收購進行會議。據一位消息人士稱,FCA高管已經前往中國,與長城汽車進行會面。而上周,中國代表團出現在FCA位於密歇根州奧本山的總部。

中國企業受到來自政府的壓力,需要通過收購外國公司實現在境外的業務擴張。 FCA是一個完美的收購對象,因其首席執行官塞爾吉奧•馬爾喬內(Sergio Marchionne)專註於精簡汽車制造商的業務以吸引買家,並采取一系列大膽舉措,例如退出小型車和轎車市場,調整公司的生產線。

目前,尚不清楚到底是哪家或哪些中國汽車制造商正在尋求收購FCA。不同的消息來源指出東風汽車、長城、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或目前FCA在中國的合資夥伴廣汽集團都有可能參與收購。但還不清楚哪家或哪些公司有可能堅持到底,取得成功。

FCA以及四家中國汽車制造商都未表態。但如果出售繼續進行,FCA旗下品牌Jeep——曾屬德國,最近由意大利/荷蘭接手——可能很快就會歸中國所有。

據一名消息人士稱,任何出售都可能涉及到FCA的高利潤品牌Jeep和Ram,以及克萊斯勒、道奇和菲亞特,但不包括瑪莎拉蒂和阿爾法-羅密歐。據匿名消息人士稱,這兩個品牌將會像法拉利一樣被剝離出來,以最大程度提高Exor的回報。Exor是由阿涅利家族(Agnelli family)控制的控股公司,擁有克萊斯勒的控股權。

兩年以前FCA就在尋找潛在的買主,為什麽近期才吸引了至少一個潛在中國買家的興趣?答案是:FCA的全球網絡和產品,尤其是Jeep和Ram,符合中國政府設定的投資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