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宣佈退出大部分大宗商品業務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684 週四,德意志銀行宣佈,不斷加強的監管壓力對其大宗商品業務的利潤形成衝擊,將關閉全球大部分大宗商品業務。
德意志銀行是大宗商品業務的五大金融機構之一,是大宗商品業務的重要參與者。它是迄今以來撤離大宗商品業務的最大市場參與者。此次德意志銀行撤出大部分大宗商品業務,突顯了銀行在原材料市場的衰退地位,以及新監管要求給銀行業帶來的挑戰。此前,瑞銀也退出了大宗商品業務,但其市場份額不大。
關閉大宗商品業務最主要的原因是沃克爾規則。美國四大監管機構將於12月10日對此進行表決,嚴格限制銀行對沖。此外,大宗商品業務對銀行資本佔用高,整個商品板塊價格下挫,導致收益下滑,也是德意志銀行撤出的原因。
德意志銀行稱將退出能源、農業、工業金屬和紡織品交易業務,保留貴金屬交易和大宗商品指數團隊。

據知情人士透露,預計該決定將影響到紐約、倫敦、休斯敦和香港共200名僱員的工作,部分員工會被分配到德意志銀行其它業務組,部分員工會被辭退。
此前,其它大型銀行如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均考慮出售現貨市場的大宗商品業務,包括現貨市場的交易、運輸和儲存。德意志銀行不是現貨市場的市場參與者。
德意志銀行稱,關閉大宗商品業務不會實質性影響到銀行的利潤。
易居「聯姻」騰訊 宣佈分拆樂居赴美上市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840據易居中國微博消息,3月10日,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宣佈旗下全資子公司樂居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樂居)已向美國證監會遞交招股書,計劃首次公開募股。同日,樂居控股有限公司與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2007年在紐交所上市。2008年,易居中國與新浪合資成立新浪樂居,開始房地產互聯網業務。2009年,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將旗下克而瑞信息諮詢業務與新浪樂居合併,成立中國房產信息集團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12年,易居中國對中國房產信息集團完成併購,樂居也成為易居中國的全資子公司。
據悉,樂居目前集合了電子商務、在線廣告和二手房掛牌服務等業務,旗下擁有新浪樂居、樂居購房網等互聯網端口以及「口袋樂居」、「裝修錢管家」、「口袋樓書」等多款移動互聯網應用。
互聯網概念更容易獲得高估值
根據官網公告顯示,樂居計劃進行首次公開募股。代表其普通股的美國存托憑證屆時將在美國一家主要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此次IPO計劃中將要發行的美國存托憑證數量待定,易居可能出售其擁有的部分樂居股份。
此外,樂居與騰訊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開發基於房地產移動電商的相關軟件和工具。騰訊將授權樂居在微信平台上批量開通房產項目公開賬號。樂居同意將微信支付解決方案成為樂居用戶在微信平台進行房地產線上線下(O2O)電子商務的默認支付方式。雙方還將探索還多的合作機會,包括但不限於微信、QQ即時通信服務、騰訊微博、QQ空間以及騰訊旗下的其它網上產品。
據《北京商報》報導,一位不願具名的易居工作人員透露易居分拆樂居的意圖,「在所有業務板塊中,來自互聯網電商的增速最為迅猛,現在資本市場上互聯網概念比房地產概念更容易獲得高估值,因此將電商板塊分拆上市,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該人士稱,同樣是在紐交所上市的搜房網去年總營收6.374億美元,略低於易居。然而搜房網目前在資本市場的估值已經達到了75億美元,而易居市值只是前者的1/3,只有21.6億美元。「其實兩家公司做的事情幾乎是一樣的,但是投資者就喜歡搜房網,是因為搜房網打的是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家居網絡平台的旗號,而易居則定位於房地產輕資產概念公司,這是易居在分拆上市前夜傍上騰訊的主要原因。」
另據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消息,滬上一位互聯網傳媒行業分析師表示,從易居的動作來看,很明顯是看到了在線房地產網站概念的可塑性,與騰訊合作可以迅速佈局其移動互聯網市場,在房地產O2O領域搶先佔據先機。
同時聯手新浪微博和騰訊微信
據新浪樂居內部人士處介紹,新浪樂居將推出樂居房產移動電商1.0平台,該平台將同時聯手新浪微博和騰訊微信兩大移動互聯網入口。
樂居房產移動電商1.0平台以「移動售樓處」為核心,通過移動互聯網兩大入口,向潛在客戶推送樓盤項目介紹、營銷節奏、看房優惠等信息。借助大數據,使開發企業更加瞭解客戶需求,進一步增加意向用戶轉化率。
「新浪樂居是想從O2O上發力。目前,微博和微信是移動互聯網端流量最大的兩個超級入口。」一位互聯網行業人士表述,與微信合作是明智之舉。
此外,易居中國在公告中表示與騰訊的合作計劃,「從騰訊近期對搜狗、大眾點評、京東的投資風格來看,騰訊會投資樂居不無可能。」上述互聯網傳媒分析師認為。
不過,目前新浪是易居第一大股東,而去年阿里巴巴以5.86億美元佔據新浪微博18%的股份,且阿里巴巴有權繼續增持到30%,成為新浪微博第一大股東,未來樂居如何處理與新浪及騰訊的關係備受關注。
萬洲國際昨夜突宣佈暫停IPO 原集資額高達53億美元 腦力乘以體力
http://xueqiu.com/9591501658/29047376萬洲國際昨夜突宣佈暫停IPO 原集資額高達53億美元
2014年04月30日 08:06:11來源: 大洋網-廣州日報
原定昨日招股的年內全球最大IPO
昨日夜間,因市場需求低迷,原定於昨日公佈招股定價的中國豬肉食品企業萬洲國際(0288.HK)突然宣佈暫停赴港IPO,該公司旗下擁有「雙匯」等知名品牌。
在一份最新聲明中,該公司證實全球發售不再進行,理由是「市況轉差且近期市況大幅波動」,但感謝投資者對它的興趣以及在全球發售期間給予的支持和「積極回應」。
原集資額高達53億美元
在運作了兩週後,萬洲國際此番赴港IPO折戟沉沙顯然是出乎市場的意料。
萬洲國際原計劃發售36.55億股股份,以每股8港元至11.25港元招股,擬募資292億港元至411億港元(合53億美元),可能成為一年來全球最大的一宗IPO交易,其中國際認購部分已經結束,中國香港公開發售部分時間為自4月15日至4月22日,並計劃於4月22日確定發行價,4月29日公佈配售結果,4月30日於香港聯交所開始交易。
上週宣佈縮減集資額
隨後,因為市場低迷,萬洲國際在4月25日晚間發佈消息表示,縮減全球發售的規模至原計劃的三分之一,發行價不變,IPO規模從原定的53億美元降至最多18.8億美元,並決定延長招股至4月29日,5月8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此外,高管的巨額獎勵、高負債率、收購美國肉商後是否有協同效益等,都成為萬洲國際IPO中讓外界議論紛紛的話題。
(金霽)
微軟宣佈史上最大規模裁員 1.8萬員工被裁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4647月17日,全球軟件巨頭微軟公司發佈公告稱,為精簡機構與整合諾基亞手機業務部門,公司將在今後一年削減1.8萬個工作崗位,約佔微軟全球員工總數的14%。這將是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裁員。
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17日在發給員工的公開信中表示,大約1.25萬名被裁員工來自諾基亞設備和服務業務部門。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這是微軟公司39年歷史上的第二次大裁員,之前一次是2009年衰退期,該公司裁掉了5000個崗位。這次裁員,是主要針對今年4月收購的諾基亞業務。收購諾基亞業務後,微軟的員工總數由9.9萬人擴大至超過了12.7萬人。
據悉,微軟將在今年年末完成此次裁員計劃的絕大部分工作,並和要被裁減的員工支付遣散費用及在他們尋找新工作時提供幫助。預計這會給微軟帶來11——16億美元的稅前開支,其中包括7.5——8億美元的遣散費及相關補貼,以及3.5——8億美元的與資產相關的費用。
《金融時報》稱,這次大幅裁員標誌著,在經受多年嚴重虧損後,微軟正收窄其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雄心,降低了其對移動設備市場的注重,包括蘋果(Apple)主導的最有利可圖的智能手機板塊,以及曾使諾基亞成為移動通信代名詞的「功能手機」板塊。
微軟首席執行長的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及諾基亞前首席執行長、目前擔任微軟執行副總裁的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在發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均提到要特別關注windows phone智能手機市場,並表示諾基亞今年春才新推出的手機Nokia X2及此前的Nokia X系列手機將放棄Android系統,轉向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已發佈的手機產品併入Lumia部門。
納德爾於今年2月執掌微軟帥印,此前表示將採取重大計劃對公司進行重組,並將會把微軟未來的重心放在移動設備、云計算和軟件開發上。
分析師們表示,這位新任微軟老闆相信,微軟超越其智能手機領域跟班角色的最佳機遇,在於在發展中世界出售新的廉價手機系列。CCS Insight分析師本•伍德(Ben Wood)表示:「蘋果和三星(Samsung)已霸佔高端手機領域。」
小米發佈會當天,魅族宣佈完成首輪超20億融資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2/144328.html上述人士透露,魅族新一輪融資意味著將有能力全面對抗小米,同時內部也正推行股權激勵計劃,從一家民營家族企業向社會公眾公司轉型。
業界一直認為魅族無法鎖定人才,導致其一直無法競爭過小米。魅族稱,此次融資的主要目的是加強營銷和研發,其次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京滬深人才到魅族工作。
今年4月,黃章本人曾表態稱魅族本輪融資在30億以上,力圖爭奪低端市場。對於黃章說所的爭奪低端市場,據魅族內部人士介紹,魅族將要改變之前一年一款機型的策略,下半年將使用新的產品線,並推出4款4G手機,其中有已經確認的MX4,和MX4 Pro,後續兩款價位不明,但很可能有低端版本。
此外,魅族內部股權激勵計劃已經開始,工作五年以上以及定級為P5(含)以上員工都有份,目前第一批員工已經拿到了股權和行權方式,並簽訂了保密協議。
此次魅族發放的股權分為歷史貢獻股和未來貢獻股兩種,5年內每年可兌換20%,所有股份與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持有股份同股同權,但不允許員工私下交易。
1983年11月8日: 建生國際(0224)宣佈找適當時機轉營工業

建生國際(224,前身建生實業)已故董事總經理吳仲燦指出,目前工業樓價低,使工業發展處於健康,故現在正在找機會找資於電子及電話機生意方面,不過現時尚未有具體計劃。
他指出,該公司一向政策是分散投資,海外業務均為地產業務。近期因為不能控制美國紐約—家酒店的控制性權益,故陸續把股權出售,目前僅餘5%,該收益約1,000多萬美元收益會入帳。
至於香港物業方面,公司與家族公司發表大埔仔之計劃,會於1986年至1990間完成,但因香港地產業不景,會計劃延遲發展。
至於航運方面,1984年之航運業和1983年比較會較差,主要因為業務未有完全復甦。
該公司1983年盈利為1,008萬,1982年為4,156萬,換算幣值,我相信和近年幾年盈利約3.6億至8億之間不遠。
該公司資產值雖強,但因有大量發展計劃,派息較少,且近30年間,供股5次,發紅利輪1次,完全善用上市公司價值,但也算對股東不差。至少在虧損時,願意把部分虧損資產私有方式,並大派特別股息以應付,且在報告時列明原因。這種公司,應該予以正面評價。建生國際(224,前身建生實業)已故董事總經理吳仲燦指出,目前工業樓價低,使工業發展處於健康,故現在正在找機會找資於電子及電話機生意方面,不過
現時尚未有具體計劃。
他指出,該公司一向政策是分散投資,海外業務均為地產業務。近期因為不能控制美國紐約—家酒店的控制性權益,故陸續把股權出售,目前僅餘5%,該收益約1,000多萬美元收益會入帳。
至於香港物業方面,公司與家族公司發表大埔仔之計劃,會於1986年至1990間完成,但因香港地產業不景,會計劃延遲發展。
至於航運方面,1984年之航運業和1983年比較會較差,主要因為業務未有完全復甦。
該公司1983年盈利為1,008萬,1982年為4,156萬,換算幣值,我相信和近年幾年盈利約3.6億至8億之間不遠。
該公司資產值雖強,但因有大量發展計劃,派息較少,且近30年間,供股5次,發紅利輪1次,完全善用上市公司價值,但也算對股東不差。至少在虧損時,願意把部分虧損資產私有方式,並大派特別股息以應付,且在報告時列明原因。這種公司,應該予以正面評價。
http://www2.hkej.com/instantnews/articlePrint/id/405716
44歲的吳繼煒出身房地產世家,美國名校畢業後,卻拒絕父親安排回港接班,走了一條艱辛的創業路。今天他的房產私募基金---基滙資本掌管資產85億美元,談判對手已是李嘉誠、李澤楷;競爭對手已是黑石、凱雷,連平安保險也找他在英國買樓。吳繼煒對《信報財經月刊》說:「很多富二代、富三代沒法青出於藍,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由於長輩太保護!」
吳繼煒的父親吳仲燦,是地產投資公司建生國際(00224)創辦人,母親吳汪靜宜則是德昌電機(00179)主席汪穗中的胞姊。1999年去世的吳仲燦,在吳繼煒眼中是一名徹頭徹尾的「虎爸」。「11、12歲的時候,已要求我讀《華爾街日報》;要求在飯桌上就一些財經新聞進行討論。」吳繼煒在美國出世後,2、3歲至16歲都在香港度過,在這段父子相處最多的時間,這一幕留下很深的印象。
1970年吳仲燦創立建生國際,作為長子的吳繼煒畢業後回港接手似乎天經地義,不過他不想走父親鋪下的路。這個決定曾經令父親很生氣。「如果我一畢業就返來,是我需要他;如果我做出成績才返來,則是他需要我,他需要我,才會平等對待我。我那時想,爸爸還這麼年輕,是否真的很需要我幫手呢?」
於是,他選擇從頭做起,第一份工是在美國一間名為Kennedy Wilson、專做地產的投資銀行。
「很多時第二、第三代為何不太成功呢?不是本身的能力不夠,而是第一代對他們太保護,迫使他們在庇護下成長,在生命中最黃金的二、三十年缺乏發揮的機會。到你五、六十歲真正接班時,沒有經過真正的磨煉,怎會有信心和經驗去負起傳承的重擔呢?」吳繼煒說。
2002年科網泡沫爆破、2003年沙士,香港房地產正陷入低谷,吳繼煒看準時機,回流與投行合作投資物業。2005年,更說服曾在高盛工作的弟弟吳繼泰一起在香港成立基滙資本,專門從事地產投資,現時主要投資在大中華地區及美國。
吳繼煒很慶幸當日走一條自己選擇的路。近期,基滙突然備受市場關注,是由於當長實(00001)、和黃(00013)、電盈(00008)這些大公司相繼拋售內房時,基滙卻毅然接盤。去年底,基滙旗下基金出資4.736億美元收購廣州荔灣區西城都薈,賣方是和黃和長實。
與李嘉誠、李澤楷等強大的談判對手討價還價固然不易,但吳繼煒自信基滙的優勝之處在於傳統的核心價值及現代財技的結合。很多基金都是「輸錢是投資者、贏錢歸自己」,基滙卻反其道而行。「每當開拓一個新市場時,我們會先投資自己的錢。試驗成功後,才會向投資者推介。」
1986年11月7日: 伊人置業(0271)宣佈削減面值

伊人置業(0271)宣佈把股本減值,由1元面值減少至50仙,以抵銷累計虧損,方便派息和未來發行新股。主席詹培忠表示,該公司減股本面值是切合實際環境需要,現在尚安排法庭聆訊以安排認可股本減值日期。現時已和其他財團洽談賣盤,但尚未有結果。
當時,公司業務為物業收租、投資證券收息,股本為4,272萬股,除了把股本減值至50仙,減值2,136萬元外,還減值資本溢價368.6萬及資本儲備減少約800萬,以取消公司之累計虧損,並把註冊資本增至5,000萬,為未來發行新股增加空間。
後來,公司宣佈把股權售予韋理,易名亞洲證券,之後注入華人置業(127)股份及地產等,後來購入華光地產等,龔如心成為第二大股東。因併入華光地產,成為物業集團。後來,韋理新婚,故退出公司經營,售予聯合系,聯合系後又出售予力寶,力寶和龔如心爭奪上市公司股權,最終龔如心失敗。力寶曾想把股權售予中翹電訊(138)麥兆棠,最終亦把股權售予戴小明。戴小明亦引入中外運等國企,但後來戴小明失勢,公司漸歸沈寂。
近年,龔如心逝世,紅山半島亦可陸續出售,公司價值釋放,戴小明也把股權重新售回聯合系天安(28),近期天安也陸續購回股份,不知其意欲如何?
1986年2月6日:愛美高宣佈削減股本

1991年3月6日: 明輝發展(0165)主席兼行政總裁宣佈未來大計
莊寶為藝員莊思明和莊思敏父親。明輝發展非現在的明輝國際(3828),後獲光大集團借殼上市,易名光大明輝,現為光大控股。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