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智慧:收到上海市第一人民中級法院發來的《應訴通知書》

大智慧8月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本公司”)於2016年8月3日收到上海市第一人民中級法院(以下簡稱:“法院”)發來的民事訴訟的《應訴通知書》及相關法律文書。

根據《應訴通知書》顯示,法院已分別受理268名原告訴本公司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其中71名原告起訴公司,197名原告起訴公司和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附公告全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46

大智慧:收到法院《應訴通知書》 公司股票有退市風險

大智慧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16年8月5日收到上海市第一人民中級法院(以下簡稱:“法院”)發來的民事訴訟《應訴通知書》及相關法律文書。

根據《應訴通知書》顯示,法院已分別受理65名原告訴本公司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其中63名原告起訴公司,1名原告起訴公司和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1名原告起訴公司、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北京中同華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共涉及經濟損失688萬元。

同時,公司還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根據中國證監會《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尚不能排除公司股票退市風險。請投資者註意風險,理性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806

中證協:免去張長虹理事職務 此前任大智慧董事長

據中證協網站消息,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章程》,經第五屆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張長虹不再擔任中國證券業協會理事職務。

此前,證監會於7月22日通報了對大智慧2013年虛增利潤的處罰決定,對此前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張長虹等14名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3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罰款;同時對張長虹等5名責任人員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7月24日晚間,張長虹辭去董事、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10

大智慧:為保殼轉讓大智慧財匯70%股權獲上交所問詢

大智慧10月3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於今日收到了上交所下發的《關於對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資產出售事項的問詢函》。上交所要求公司補充說明公司出售大智慧財匯股權的原因,並指出,大智慧財匯凈資產為6953萬元,本次股權轉讓整體估值為19.97億元,增值率2752.86%,要求公司請補充披露本次交易的定價依據和相關估值的測算過程。

上交所稱,公告顯示,本次交易對方華信資本目前資產凈額為負,且其母公司華信證券總資產為9.05億元,要求公司結合交易對方的財務狀況,核實交易對方的資金安排、是否具備履約能力,以及交易對方若無法按期支付時公司的應對措施及其影響,並充分提示相關不確定和風險。

公司2016年10月29日發布了《關於轉讓子公司部分股權的公告》,稱擬轉讓全資子公司上海大智慧財匯數據科技有限公司70%股權,交易對方為上海華信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上述股權交易作價為13.98億元。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已累計虧損7.47億元,公司預計本次將實現股權轉讓收益約為12-13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13

華信證券14億收購大智慧財匯 大智慧業績能否“逆襲”?

大智慧(601519.SH)於近日發出一紙近14億元的股權轉讓交易公告,接手方為上海華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華信證券”)全資直投子公司,這筆交易被稱為目前國內證券行業最大的互聯網大數據業務投資,意在打造互聯網券商新生態。

10月28日晚間,大智慧公告稱,擬將全資子公司上海大智慧財匯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大智慧財匯”)70%股權以及與該等目標股權相關的股東權利和義務轉讓給上海華信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華信資本”),股權轉讓價格合計為13.976億元。此次交易完成後,大智慧持有大智慧財匯30%的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大智慧財匯是大智慧於2011年2月所收購,主打金融數據庫、金融大數據終端、證券風險預警系統、金融資訊系統解決方案等核心產品。截至今年8月31日,大智慧財匯資產總額為1.66億元,負債總額9693.66萬元,凈資產為6953.02萬元;今年1-8月份實現營業收入5006.27萬元,凈利潤2209.78萬元。

此次的交易對手華信證券則為一家全牌照證券公司,而目前整個證券行業正經歷全面的互聯網化變革。華信證券總裁陳燦輝表示,未來雙方將在證券開戶、交易、互聯網金融以及理財頻道運營等方面深度戰略合作。

根據華信證券的戰略,目標是打造為資本交易型投行。在業內看來,這是券商傳統中介服務型投行的升級,也是券商全面市場化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

根據此次交易的安排,在股權轉讓協議所述交割完成的前提下,在2016年12月31日之前,華信資本應向大智慧支付股權轉讓款的25%。這意味著若成功交易,大智慧在今年內將獲得逾3億元的股權轉讓款。

而就在大智慧公告此次交易事項的同時,該公司也披露了三季度業績數據,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17億元,同比增長19.32%,而凈利潤則虧損7.47億元,同比下滑457.71%。這意味著此次股權轉讓交易對大智慧2016年度業績或將存有較大影響。

大智慧也在公告中表示,如果本次股權轉讓在2016年年內完成,該事項可能對公司2016年度損益帶來重大影響,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公司合並報表中股權轉讓收益約為12億元至13億元。

目前此次交易已經獲得大智慧董事會審議通過,但是董事會審議中有點小插曲,並非全票通過,該公司獨立董事原紅旗投了棄權票。“交易合約的內容很簡略,從中無法判斷出售上海大智慧財匯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股權對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的影響。”大智慧公告中如是稱原紅旗棄權的原因。

大智慧官方的解釋則為,本次股權轉讓後,該公司將進一步聚焦加新型移動互聯平臺的轉型和建設,有利於為該公司互聯網平臺建設提供充分的資金保障,有利於改善該公司財務結構。

值得註意的是,10月31日晚間,大智慧公告稱,就資產出售事項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證所”)的問詢函。上證所要求大智慧補充說明出售大智慧財匯股權的原因,並指出,大智慧財匯凈資產為6953萬元,本次股權轉讓整體估值為19.97億元,增值率2752.86%,要求大智慧補充披露本次交易的定價依據和相關估值的測算過程。

上證所同時稱,依據公告,本次交易對方華信資本目前資產凈額為負,且其母公司華信證券總資產為9.05億元,要求大智慧結合交易對方的財務狀況,核實交易對方的資金安排、是否具備履約能力,以及交易對方若無法按期支付時公司的應對措施及其影響,並充分提示相關不確定和風險。

根據大智慧公告,此次股權轉讓的成交金額超過大智慧最近一期經審計總資產30%,該事項尚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並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590

大智慧再遭59名自然人起訴索賠

大智慧11月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於10月31日至11月4日收到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來的民事訴訟的《應訴通知書》及相關法律文書。根據《應訴通知書》顯示,法院已受理59名原告起訴公司和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索賠金額合計609.81萬元。

7月26日曾披露大智慧虛增約1.2億元利潤被證監會罰款60萬元,經查,大智慧通過承諾“可全額退款”的銷售方式提前確認收入,以“打新股”等為名進行營銷、延後確認年終獎少計當期成本費用等方式,共計虛增2013年度利潤1.20666億元,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相關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大智慧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14名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3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罰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34

一年大手筆“打賞”主播14億 大智慧去年再虧逾17億今起“戴*ST”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02/1100364.html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編輯 文多

如若是中國股市的老股民,對中國炒股軟件的發展歷史恐怕都能如數家珍。從早期的錢龍軟件一枝獨秀,到中期的海融、指南針等“百家爭鳴”,再到之後大智慧、東方財富、同花順、通達信等“大浪淘沙”。

這期間,大智慧(601519,SH。今日即5月2日起變為“*ST智慧”)通過收購研發等,開發出了如今普及最廣的炒股軟件形態。然而時移世易,在上市6年後,大智慧如今卻面臨連續兩年虧損,首度“戴帽”的窘境。

業績陷入泥潭

據大智慧近日公告稱,鑒於公司2015年度和2016年度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公司股票交易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據悉,公司股票簡稱將自5月2日起變為“*ST智慧”。

財務數據顯示,大智慧在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由盈轉虧,虧損4.47億元,到2016年則虧損17.6億元,同比下降293.3%。合計算來,自2011年上市6年來,大智慧有一半的年份在虧損。

大智慧業績的頹勢,或許與證券行情軟件整體的表現不無關系。

公開資料顯示,炒股軟件類企業2016年度的業績大多有一定程度下降。比如東方財富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3.5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6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1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1.39%。益盟股份2016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72億元,較上年度下降22.53%,凈利潤為1.76億元,較上年度下降47.23%。

但行業景氣度似乎並不能成為大智慧業績的全部理由,畢竟同行們仍有大量的盈利,這與大智慧的持續虧損有明顯差距。

作為曾經的行業大佬,大智慧緣何“單獨”陷入了窘境?

其實,從營收來看,大智慧去年實現收入11.31億元,同比還上漲了72.82%。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大智慧2016年業績巨虧的原因主要有多個方面。其中包括,視頻直播社交平臺虧損較大,因證券虛假陳述被訴存在預計負債,員工持股計劃確認股份支付費用上億元,計提各類資產減值準備合計達計4940.43萬元。顯然,除了視頻業務的虧損外,各種“經營外”的因素也對公司的業績沖擊很大。

直播業務“燒錢”超16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上市之時,大智慧選擇了加大基礎投入,實施產品和服務體系全面升級。公司在數據系統、技術系統、核心資源及服務體方面加大投入,由於這個投入是以人力為主的投入,大大增加了即期成本。這些投入的確提升了公司的數據及服務水平,但在行業景氣度不高的背景之下,並沒能給公司帶來相應的業績回報。

與此同時,大智慧向互聯網券商轉型的步驟也遭遇失利。

早在2014年8月,大智慧便透露出將重組湘財證券。2015年1月,大智慧披露具體方案,公司將斥資85億元收購湘財證券100%。同時,將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7億元。2015年4月,上述重組方案獲得並購重組委審核有條件通過。

然而,在此關鍵時刻,因信息披露涉嫌違反證券法律規定遭證監會立案調查。這導致原本應該很快就能拿到手的正式批文遲遲未到,反而是在2015年11月等來了《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2016年3月,大智慧宣布,鑒於重組相關的股東大會決議因逾期已經失效,且重組面臨的障礙基本無法消除,公司決定撤回申請文件並終止相關事宜。

在重組失利後,大智慧很快找到了新的寄托。時值直播浪潮風生水起,大智慧便啟動了“視吧”直播業務。據公告,“視吧”靠著大智慧的資源優勢,曾在2016年9月成為直播行業排名第三。但在風光的背後,很大程度依托於大智慧的“燒錢”。

據2016年年報披露,大智慧去年對“視吧”業務在廣告宣傳、市場推廣、從業人員配置、系統開發維護、平臺網絡運行成本和主播勞務報酬等方面進行了巨量投入。其中,主播勞務報酬總計發放13.96億元,廣告宣傳投入總計2.1億元,因視吧APP充值慧幣而產生蘋果、財付通、支付寶充值渠道手續費1100萬元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註意到,“視吧”啟動後,曾邀請了大批明星助陣。其曾搞過一個“7·7紅包節”,邀請現代華爾街風雲人物吉姆·羅傑斯、經濟學者李大霄、量化交易大師安德烈·昂格爾、胡潤百富榜創始人——胡潤等諸多財經大咖參與直播;此外,徐崢、王子文等娛樂明星也曾成為“視吧”的座上賓。

與巨大的投入相比,大智慧此類業務的收入則要低了很多。據公告稱,“視吧”主要收入來源僅為用戶的充值。2016年,公司總計確認“視吧”收入僅5.53億元,導致該業務報告期內嚴重虧損。

曾幾何時,大智慧股票市值一度逼近700億元關口。伴隨著業績的持續低迷,公司股票市值也是嚴重縮水。

截至“五一”小長假前最後一天收盤時,大智慧股價報收於4.79元,股票單價甚至低於在新三板掛牌的益盟股份(14.05元/股)。大智慧總市值僅為95.21億元;而同花順目前的市值為304.50億元,東方財富更是高達473.97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41

大智慧戴帽、東方財富業績下滑,金融信息行業和股市比熊?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845&summary=

大智慧戴帽、東方財富業績下滑,金融信息行業和股市比熊?
小七
2017-05-16

觀三家A股上市的金融信息服務公司,大智慧最令人擔心,要靠直播平臺業務打“翻身仗”的可能性看來微乎其微。“互聯網券商排頭兵”東方財富雖因業績下滑遭機構減持,但還暫時沒有誰能撼動這位新“一哥”的地位。而從一而忠的同花順加碼人工智能,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句話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趕在2016年年報披露截止日期前,4月28日,*ST大智慧(601519)公布了全年業績:凈利潤虧損幅度擴大到-17.60億元,虧損規模是2015年的近4倍(表1)。



作為國內知名炒股軟件發行商的大智慧,這兩年的狀況似乎比中國股市行情還要糟糕。此前的財務造假不僅需要面對接踵而至的監管處罰、高管被迫離職和投資者訴訟等一系列問題,而且還與湘財證券失之交臂。原本眾人期待的“互聯網證券第一股”光環瞬間破滅,其股價在兩年時間里從35元/股的高點一路下行至4元/股左右。


同樣被陰霾籠罩的還有創業板權重股東方財富(300059):基金代銷情況不理想導致業績下滑,機構持續減持……


而就在4月中,隨著深圳財富趨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被叫停IPO審查,同樣身為行情軟件的“通達信”的上市之路再次告吹。根據其招募說明書中公布的數據,其毛利率比競爭對手同花順(300033)還要高,但5年3次嘗試,卻依然沒有“修成正果”。


金融信息服務行業歷經23年的發展,在市場先驅的帶動下,形成了新的中堅力量。但目前國內從事金融信息服務的數百家公司中,掛牌上市的不過6家,且都是2000年之後成立的公司。其中A股上市的有3家,新三板掛牌的有3家(表2)。可見,在市場見證牛熊洗禮的同時,金融信息服務行業本身也在持續不斷地洗牌。



如今,它們的市場表現集體示弱,這是否意味著金融信息服務行業周期性洗牌的時間點到了?


大智慧的“智慧”去哪了?


大智慧2016年業績發布後,引起了不少媒體的熱議,焦點都集中在其砸下重金請人直播從而引發巨虧上。這點確實不假,但如果把時間軸拉長,不難發現,作為大智慧主營的金融信息服務項目中,PC端業務和券商綜合業務的毛利率,在2013年之後都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



業務收入下滑可以怪行情不景氣,成本增加又是什麽原因?



先來總結一下大智慧上市後為了提升業績都做了哪些努力。首先就是接連不斷的外部並購,可以說,大智慧剛一上市就同步開啟了“買買買”模式(表5)。根據Wind數據顯示,大智慧自上市以來有記錄的並購項目就有15項,其中有11個項目完成收購,涉及總金額達6.59億元。


從被收購企業的類型來看,除了與大智慧自身主營相關的金融軟件開發公司,試圖通過收購海外金融信息公司布局海外市場股票行情外,還涉及互聯網彩票、貴金屬期貨交易等業務。



這其中,動靜最大的一次莫過於2014年出資85億元對湘財證券的收購。結果也已了然:財務造假+業績巨虧,大智慧夢碎“互聯網券商”。 

除了外部並購,大智慧擴張的另一方式是開設子公司拓展新業務。大智慧旗下子公司和聯營企業的數量是幾家上市的金融信息服務公司中增長最快的,增長速度最快的2013年實現了150%的增長,既包括了做化工貿易的深圳前海博盈石油化工投資有限公司,還包括了做視頻直播的上海視吧傳媒文化有限公司和視吧(深圳)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圖1)。



但是這兩招的效果其實並不理想。首先,並購和成立子公司帶來了大量的人員增加,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的需求也隨之上漲。對並購公司內部重組所清退的人員也要支付相關的費用。導致的結果就是各項成本持續飆漲。


而新業務的營收情況並不樂觀,2013年買入的互聯彩票公司大彩網在2014年創造了5259.08萬元的營收,虧損1248.75萬元。還沒等到豐收期的到來,2015年1月互聯網彩票被全線叫停,大彩網的營收萎縮至只剩下63.35萬元。無奈之下,大智慧以1000萬元的價格將31%的大彩網股權折價出售,自己仍然保留49%,同時還有忍受每年過千萬的凈虧損。


而這兩年重點布局的視頻社交平臺“視吧”更是進一步把大智慧拖進了虧損的深坑之中。其中,發放給諸如吉姆·羅傑斯、李大霄、胡潤等大咖以及徐崢、王子文等娛樂明星的主播勞務報酬總計就達13.96億元,廣告宣傳投入總計2.1億元,因視吧App充值慧幣而產生蘋果、財付通、支付寶充值渠道手續費1100萬元等。


根據大智慧2017年1月發布的2016年業績預告,“視吧”直播平臺2016年的預計虧損高達11億元,公司全年凈利潤虧損預計達到-16.8億元至17.8億元。


難道大智慧這麽多子公司,就沒有業績好的嗎?


有是有,但大部分實現盈利的子公司,都在近幾年相繼被賣掉去填補虧損的主營業務。早期並購的公司,基本只剩下了從事港股業務的阿斯達克網絡信息有限公司,它也是目前一眾子公司中最賺錢的(表6)。



如果“賣子求生”會上癮,那麽大智慧算是重度成癮。2016年10月29日,伴隨三季報,大智慧還發布了一份子公司的股權轉讓公告。公告披露大智慧將以13.98億元轉讓上海大智慧財匯數據科技有限公司70%的股權。若大智慧能在2016年順利獲得這近14億元的轉讓收益,那麽公司不僅手持大量現金,更能在今年實現財務扭虧而不被ST。


但問題接踵而來。首先大智慧財匯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的凈資產只有7000萬元,但大智慧給出的估值將近20億元,憑什麽來支撐如此高的溢價?


其次,根據大智慧披露的公告顯示,交易對方華信資本2015年的資產凈額為負,且其母公司華信證券總資產為9.05億元,哪里來14億元支付這筆股權交易呢?


盡管在收到上交所問詢函之後,大智慧還極力做了一番解釋。但不出大部分人的意料,由於華信資本支付股權轉讓的錢遲遲沒有到賬,大智慧也無法做股權交割。直至2017年1月23日,大智慧發布“關於收到華信資本《關於商請解除<股權轉讓協議>的函》”的公告,正式宣布此次股權轉讓失敗。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沒了,也使得2016年大智慧業績虧損基本板上釘釘。


東方財富:互聯網券商排頭兵的拋物線


不同於從一開始就做炒股軟件的大智慧和同花順,東方財富以財經門戶起家。當年主要的門戶網站如搜狐、新浪和網易都有經營多年的財經頻道,而專業的財經門戶網站也有和訊、金融界和證券之星“三大金剛”。作為“後生”的東方財富網要面對的是一個“前有狼,後有虎”的市場環境。


東方財富網的創始人沈軍是證券行業中的老江湖、國內第一批註冊證券分析師,在各大財經媒體都以“其實”為筆名發布評論,是當年頗具影響力的財經大咖。


正是由於沈軍對互聯網與金融市場有著深刻的理解,東方財富在創立的十年間,通過“股吧”將社交引入門戶積累了用戶,創立“天天基金網”搶占基金第三方代銷的先機,以及通過並購通信證券,布局互聯網證券業務,實現了業務的“三級跳”。


尤其是當2013年11月騰訊與國金證券宣布合作的消息公布之後,媒體就以大標題互聯網“入侵”券商宣布又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無論是用戶積累、信息技術、行業相關性,沒有哪個行業比金融信息服務提供企業更適合做券商業務。只是此前受制於監管、券商進入的門檻和牌照等因素,金融信息服務企業與券商業務之間仿佛隔了一道玻璃墻,能看得見,但摸不著。所以,一旦這個玻璃墻出現了口子,所有人都會鉚足了勁往里擠,包括大智慧、螞蟻金服、京東都紛紛傳出收購券商的消息。


2015年2月7日,東方財富停牌,籌備資產重組事宜,擬作價40億至45億元,收購同信證券100%股權。4月16日,東方財富的股票複牌後,連續拉了11個漲停。


據統計,2015年1月至5月期間,東方財富的股價從31.94元/股一路高歌猛進,最高達到179.03元/股,上漲了460%,率先成為創業板首家市值超過千億的公司。同時也代替大智慧,成為金融信息服務行業龍頭企業。


作為互聯網券商而集萬千榮寵於一身的東方財富,怎麽業績也出問題了?


往大了說,是互聯網證券這個子行業沒有達到大家的預期。這就好比一個普通出身的小夥子把追求多年的白富美娶回家之後,發現白富美的各種缺點慢慢原形畢露,多年的美好印象也逐漸化為泡影。率先“吃螃蟹”的東方財富,必定受累其中。


可為什麽互聯網證券的這把火沒能持續火熱下去呢?


首先,證券產品是所有金融產品中最早連接互聯網的,多年來一直進行著自主優化,所以證券行業留給互聯網改造的空間機會並不多。一般券商業務中除了開戶之外,其他業務基本上早就實現互聯網化,剩下的機會主要在獲客、幫助投資者降低學習與操作難度等場外工作,互聯網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而傳統的信貸、保險、理財等原本交易大部分是在線下,通過互聯網可以把大量的線下交易搬到線上,提高效率。


其次,從用戶的角度來看,證券市場領域的相關服務因為門檻低且競爭十分激烈,傳統券商和互聯網券商的開戶成本和傭金率基本相差無幾。而證券行業對於高端客戶的服務並沒有太多的特色性,主要是提供更低的傭金比例和操作上的一些建議。不像理財、消費金融、保險等領域,還有很多機會和場景可以挖,存在通過技術和網絡平臺降低服務門檻的機會。


不僅如此,證券行業還有明顯的周期性,牛熊轉換對於用戶活躍度影響非常大。當處於熊市時,拓展新用戶很困難,存量用戶的活躍度也會下降很多。互聯網證券本身的價值也就隨之下降。


只能說夢想和現實是存在差距的,東方財富在完成了“三級跳”之後遇到了市場的“引力”,2016年業績同比出現了近20%下滑。伴隨著市場對互聯網證券前景的看淡,出現一定數量的機構減持也就不難理解了。


從其收入構成來看,下滑最嚴重的是上年度實現了高增長的基金代銷業務,由於2016年整體市場的不景氣以及第三方銷售同業競爭的壓力,相關業務營收出現了64.35%的負增長。證券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的增長比較搶眼,但均是建立在2015年低基數的基礎上(表7)。



同花順:從一而忠 加碼人工智能


A股上市的三家金融信息服務公司中,同花順的業務變化最小,一直專註於金融信息服務,除了在上市之初收購了浙江國金投資資訊有限公司,之後就再無其他的並購事項。2015年以前,同花順的增值電信業務(付費軟件)一直占主營業務收入的70%以上。


2015年上半年,同花順也加入到第三方基金代銷的行列當中,基金代銷業務的收入占比迅速增值,主營業務占比超過30%,成為第二大主營(圖2)。



同花順在金融信息業務方面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過免費平臺實現用戶規模的擴大,再通過付費增值服務實現用戶流量的變現。


2008年,同花順率先布局移動端,推出兼容當時市面幾乎所有智能手機的移動客戶端,並通過大力促銷快速搶占市場。同時,其還將金融信息業務細化,拆分成不同的模塊做成產品出售,模塊的價格從60元一年到近萬元一年不等,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實際需求,像搭積木一樣去購買相應的服務。


正是由於降價策略,2009年至2013年間,同花順的手機金融信息服務費收入用始終呈現滑落態勢,毛利率更是從92.71%滑落至77.57%。這種犧牲換來的是手機註冊人數的飆升,為後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同花順網上行情免費客戶端的日平均用戶約900萬人,周活躍用戶數約為1300萬人。2016年12月易觀千帆證券服務類應用App排名中,同花順以2990.48萬人的月活5.4%的同比增長,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大智慧1318.72的月活用戶,要比同花順少了一半多。


2016年同花順的業營收實現了同比增長20.23%,除了因為前面提到的基金代銷業務穩住了陣腳,還得益於在2015年市場好景時攢下了的巨額預收款項,這些款項逐步在2016年變現成收益計入財報中。扣除這部分款項,其業績還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表8)。



對於像同花順這樣以付費炒股軟件為主營的公司來說,持續運營的關鍵在於,如何讓現有客戶在到期之後繼續續費,同時開發更多新的付費用戶。而這其中的核心就是付費軟件的功能是否讓投資者的整個投資過程變輕松,甚至實現“傻瓜式”投資,有效找出市場中被低估的投資標的,對存在風險的標的作出相應提示。這也意味著同花順需要從單純的金融數據提供商向決策系統服務商轉型。


在2016年年報中,同花順明確指出將會加大對雲計算、金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FinTech重點項目方面的投入,構建金融財經知識圖譜,采用語義分析、自然語言理解、語音識別等技術,著力開發人工智能產品,改善人機交互的模式,以最快的速度響應投資者的提問,幫助其進行投資決策。從其與東方財富和大智慧的研發投入對比上就能看出同花順的決心(表9)。



同花順在2016年設立了人工智能資產管理子公司,與泰達宏利基金公司合作成立泰達宏利同順大數據基金。該基金在2016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以17.3%的凈值增長在425只靈活配置型基金中排名第三,領先上證指數近30個百分點。


目前同花順的人工智能類產品主要是股票投資決策,尚停留在便利投資行為的水平,算法的智能化程度還有待數據長時間的反複驗證。另一方面,開發人工智能類投資產品,也將同花順自身的競爭對手從共原有的東方財富和大智慧等,擴充到包括非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如螞蟻金服、京東金融,以及獨立第三方類智能投顧平臺、傳統金融公司,這顯然又是一場硬仗。(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55

黃國英﹕有大智慧不如乘勢

1 : GS(14)@2017-10-08 22:01:08

【明報專訊】較早前應港交所之邀,到安徽合肥作投資推廣活動,出席人數較預期更熱烈,一個較二線的城市,但出席者竟達400多人,較香港的一個投資講座場面還要大,實在是有點意料不到。隨着市况的升溫,市場中又會流傳着不少傳奇故事,這些故事不單會為投資者提供了茶餘飯後的話題,更有可能推動投資者入市的熱情,當意向成勢,就會有滾雪球的效應,因此各式講座漸漸出現熱熾的升溫,是情理之中,絕對不值得奇怪。

那天當地證券行帶來了一個大客戶來赴會,就親證了一個「股海傳奇」。這名投資者一砸就是10億元買入融創(1918),結果短期內就賺了六成,即是賺了六億。看起來數字很驚人,但觀圖論勢,其實這位「精明」的投資者也未算得上是早着先鞭!其實只算是中後期才出手,但銀碼的震撼力巨大,就會令與會者的心潮頓起波瀾!當這類「美事」在市場中廣泛流傳,就會令投資者出現亢奮、就會出現推動市場的動力!數個月前在深圳,也是同樣的場景、同樣的形式、同樣的內容,但氣氛就明顯地沒有這一次那麼熱烈。一個二線城市和一個一線特區,兩者在短短數個月間的區別,雖不致有如天壤,但差別卻是十分明顯,說明投資市場中,投資氣氛是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大局,投資界的名言﹕「有大智慧不如乘勢」,就是這個道理。

港股獲利故事刺激 北水見獵心喜

內地的投資機構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內地的投資者,僅有0.5%的投資者有參與過港股通,這說明了內地投資者需要有50萬的資本才可以參與港股買賣,其實門檻頗高。內地投資者數量多但注碼小,因此就算有「經綸之手」想「渡江天馬南來」,其實亦非易事。但凡事總有兩面,反過來說,如果真的有某種情况驅動,可以令內地的投資者投資到港股通中的人數增至2%,那就不可同日而語了!炒賣講究氛圍,市場中有真的獲利故事持續出現,「獵食者」就會由伺機而動變成空群出動,「北水」有天會浩蕩南來,就並非癡人說夢。可以預期港股對內地投資者會漸漸產生吸引力,而其影響力,亦應該會與時俱增。恒大(3333)、融創等神話之後,難保會再擴散到吉利(0175)或其他的股份,因此如人心南向,未來港股走勢就會變得樂觀,是不用贅言的了。

A股的問題是「深圳的創業板」太貴,雖然已經經歷了大跌,但若計算財務比例,仍是高不可攀。其他的主板中,卻是傳統舊經濟的天下,這些公司的經營方式及業務,投資者已經有目共睹,又根本很難買得下手。香港市場在這些方面雖然及不上美國,但單有一隻騰訊(0700),就已經可以截然不同,內地投資者對一些二線產業,亦是可以接受和有憧憬的。

深創板買不下手 憧憬港二線產業

內地的投資者對港股的觀感是「現在式」,但對內地A股的定義卻是「過去式」,因此港股漸漸地就會形成對內地投資者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現在內地的參與者的基數太低,只要迎風乘勢,再加上如果有「神話」相助,「羊群效應」一旦出現,就極可能會波瀾壯闊,展望未來,港股前景有望審慎樂觀。

碧桂園物管業務積少成多

投資市場中,如想博大霧,就要在新興產業中去發掘和尋找,某些行業如果至今仍然未有顯著龍頭出現,仍然處於群雄割據的亂局的話,就最適宜去尋寶了,但過程卻一定是十分痛苦。因為通常是仍然未有盈利基礎,加上互相毆鬥、互相併購,到某一天才能有強者出現來一統天下、壟斷市場。這些情况的出現,必然要經歷漫長的血與火的洗禮,才有真命天子的出現,投資者要在芸芸競爭者中慧眼識英雄,不單要有過人的洞悉力、更要有過人的信心和毅力,否則極可能就會「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個人會看好物業管理相關行業,例如碧桂園(2007)過去瘋狂賣樓,銷售額由1000億變成5000億元人民幣,落成後入伙始終需要管理,而且這些地盤外人是很難進入競爭,慢慢地這些細眉細眼就有可能成為龐然巨物,而且長做長有,前景有可能是無可限量。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財經節目《e線金融網》)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24&issue=201710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