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揶揄黃之鋒:有人在外地坐十幾年冤獄謝偉俊「扣留十幾個鐘好巴閉?」

1 : GS(14)@2016-10-10 16:08:07

■黃之鋒昨出席城巿論壇,與學生合照。王子俊攝



【本報訊】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日前赴泰國遭拒入境,被扣留12小時始遣返回港,質疑剝奪其合法權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葉國謙出席港台節目《城市論壇》時,表明拒絕以其人大身份為黃之鋒與中央交涉跟進事件。保安局表示,當局必須尊重其他地區,按其法規進行出入境管理和所作出的決定,不會亦不應作出干預。記者:張文鈴黃之鋒昨日出席《城市論壇》時向葉國謙質問,他被扣留時不許與外界聯絡,認為是剝奪持有特區護照人士的合法權益,要求葉以人大身份與中央交涉跟進事件。葉則斷言拒跟進,認為每個國家入境都有其安排,更揶揄他「唔知你而家會唔會仲係有啲恐懼,喊呀,好怕咁嘅心情」。葉國謙指,不認為當時黃之鋒生命受到威脅,對黃用「扣留」字眼作形容表示質疑,「我相信喺嗰一段時間,泰國入境處官員係處理緊,如果你就話失咗自由呀、人權呀,我覺得描述唔係合適」,更指黃對自己被扣原因「心知肚明」。惟他只承認泰國政府在處理事件上有改進空間,但強調只是泰國政府問題,而非特區政府的事。



■謝偉俊

黃:保安局無聯絡

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則反駁,黃之鋒持有特區護照,列明中國政府要求外國軍政機構給予持證人所有便利及保護,但葉國謙身為人大代表,卻表明不理會中國國民,難怪令市民反感及「乞人憎」。他形容內地用其外交影響力,限制黃之鋒活動猶如軟禁他在港,質疑內地不能以黃在港活動,封殺其全球活動,此舉是影響一國兩制。立法會議員謝偉俊表示,黃之鋒受過教訓要小心,但對黃指港府沒有提供幫助,謝竟稱:「有港人(在外地)冤枉坐十幾年(港府)都冇濟於事,唔好以為扣留十幾個鐘好巴閉?」他更多次抨擊黃指,「唔好過份夜郎自大……你返咗嚟啦嘛,要跟返程序做嘢,唔可以咁自大,要全世界答覆你」。他認為今次只是個別事件,是泰國執法人員做法出問題,「畀你打電話就乜事都冇,呢啲係當地低級官員嘅低級錯誤,唔好上綱上線話係國家層面、國際關係」。黃之鋒稱從泰國返港至今,保安局無與他聯絡,保安局局長黎棟國亦無任何回應,要求黎公開回應和向中國外交部要求與泰國外交部交涉,又指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已去信要求與黎會面。保安局回覆指,上周四接獲有關信件,將會按既定程序回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10/197962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326

嚴泰雄妻子流產去外地散心

1 : GS(14)@2016-10-28 06:24:25

曾演出韓片《初戀築跡101》的42歲男星嚴泰雄,今年8月捲入性侵案,事後警方證實嚴泰雄無性侵嫌疑,但因原告在按摩店任職,警方就以涉性交易起訴嚴泰雄。事件爆出後,嚴泰雄的妻子尹慧珍宣佈懷有第二胎,但她心情似受事件影響,接受傳媒訪問時傷心痛哭,昨日韓國方面更傳來壞消息,指尹慧珍三周前不幸流產,現時她已到外地旅行散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28/198141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861

明年須收集外地客稅務資料港銀稅務新指引不利內地客開戶

1 : GS(14)@2016-11-21 23:54:31

【本報訊】內地走資恐再多道閘!為打擊環球逃稅,香港與各國將實行共同滙報準則(CRS),銀行等金融機構明年1月起收集外地客稅務資料,包括內地客等,並最快於2018年進行自動交換資料(AEOI),分析指內地客透過地下渠道走資,來港購買壽險等投資產品訊息,在CRS框架下將無所遁形,銀行亦傾向提高內地客開戶門檻。記者:周家誠



香港及中國均承諾於2018年進行首次資料互換,而香港暫時僅與日本、英國兩地簽署雙邊協定。不過金融機構亦準備就緒,大部份非香港客戶,明年開始須向金融機構申報稅務居住地,預備日後進行自動交換資料。有與銀行合作的會計師指出,銀行因新例合規成本增加,以及在規避風險原則下,有誘因提高內地客開戶門檻。



■銀行等金融機構明年1月起開始收集外地客稅務資料。 資料圖片

將與內地稅局交換資料

所謂CRS,實際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推出的國際指引,參與主權國家及地區超過100個,以提高稅務透明度及打擊跨境逃稅。以內地客為例,2017年起來港銀行開戶、買保險等,將要提供稅單,機構於2018年開始,將每年一次把客人財務賬戶、結餘、所得利息等資料呈交本港稅局,而本港稅局往後與內地簽訂雙邊協議後,資料將會移交內地稅局,分析認為,措施有助打擊資金非法逃離,金融機構未來亦會審查已存在的外地客。德勤中國稅務總監陳復新表示,假設內地人來港買投資性壽險,涉及賺取利息,在CRS下中國稅局將得悉資料,亦有機會徵收增值稅。他又指,CRS要求下,銀行將要提升內部系統、監控、合規等,對銀行而言屬負擔,有誘因提高門檻,不接受低端外地客開戶,有中資行亦曾諮詢會計師意見,不過相信對大型銀行影響較大,「賺幾多錢都好,一單監控做得唔夠好,就會抵銷盈利」。


提高銀行合規成本

羅兵咸永道稅務高級顧問王銳民認為,CRS屬於「全球版FATCA」,將令銀行手續更加繁複,除了要確定現有客戶是否非香港居民,亦要確定新客戶的稅務居住地,「條例無話唔畀外地人開戶,但如果銀行覺得風險高,成本多過利益,衡量利益之後就唔會做」。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稅務委員會主席何耀波指出,CRS無可否認令銀行合規成本提高,例如電腦系統、表格、前線員工培訓等,不過是否令銀行開戶更加困難,則屬銀行商業決定,估計不會有大影響。金管局發言人表示,已提醒銀行在實施新規則的同時,亦須公平待客,與客人進行清晰溝通,須在切實可行合法的範圍下盡量減少對客人所帶來的負擔。現時滙豐、星展香港亦有在網頁提醒客戶CRS實行在即。保監處亦向保險公司發出通函,要求他們向客人簡介稅務交換資料帶來的影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1/198404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75

開支10年增3倍 豪待外地成員教資會開13個會 機票花1,180萬

1 : GS(14)@2016-11-24 07:30:10

■教資會被指開支10年間暴增,涉事秘事長安禮治仍在位。何頴賢攝



【本報訊】審計報告揭示,教資會的會議開支在10年間暴增逾3倍,又斥巨資招待該會非本地成員,例如豪花逾1,180萬元公帑為214名非本地成員買商務客位來回機票,並以平均每晚1,830元訂住高級酒店。教資會辯稱,獲邀學者的級數與款待規格相稱。立法會議員質疑教資會款待規格較外訪港府高官還要高,極不合宜。記者:周婷教資會負責資助及監察本港八間大學,審計報告揭發該會在管治、行政及管理各項補助金上問題叢生。教資會及轄下研資局、質保局總會議開支,由2005/06年度的390萬元,增至2015/16年度1,620萬元,增幅達3.15倍,教資會稱是因非本地成員人數及會議次數增加。在涉事年份教資會秘書長及主席分別由安禮治及鄭維新擔任,安仍在位而鄭已卸任。審計署就此針對審查2014/15及2015/16年度共30項會議開支,當中非本地成員來港住宿開支為440萬元,涉及5間高級酒店的2,402個房間晚數,實際每日房價介乎1,430元至3,300元,即平均每晚須1,830元。審計署質疑,教資會無書面證據顯示何以一再揀選該5間高級酒店,以及為何較便宜酒店不適合。



採購機票無按規則招標

另外,教資會秘書處一直為所有非本地成員提供商務客位來回機票,以便來港開會,但個別高開支的機票採購項目,未有按《物料供應及採購規例》公開招標,秘書處又多次分批買機票,減低效益。以2014年8、9月的13個學科評審小組會議為例,共214名非本地成員獲安排來港評審本港大學的研究質素,相關機票開支高達1,180萬元。除此以外,根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最新資料,教資會及轄下的研資局、質保局目前共有126名非本地成員,每名成員均可獲該局批出每年68,600元至141,000元不等酬金;而非本地成員來港會議期間,教資會亦為每名成員提供按日津貼1,080元。教資會回應指,為非本地成員提供跟地位相稱的酒店住宿水平屬恰當,又指每張機票應視作個別項目,故毋須招標。



學者:一般不看重機票住宿

浸大教育學系副系主任陳茂釗指教資會近年致力邀請國際級學者加入,多為海外學府院長或系主任級,按照其級數而體面地發出邀請,屬無可厚非,即使委員之間級數不同,也不方便提供差別待遇。陳近年曾於日本廣島大學校任訪問教授,他直言,獲非本地院校或機構邀請時,對方一般會先說明住宿、機票等安排,至於有否額外津貼則視乎活動性質,但他相信大部份學者不太看重,「如果學者覺得嚟到呢個地區,係有意義嘅,我懷疑大部份我認識嘅人,都唔會太緊張個offer(住宿及機票安排),反而係緊張,我究竟畀到呢個地區有幾大嘅貢獻同價值」。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指出,現時教資會款待非本地成員,規格比個別政府高級官員外訪時接受的待遇還要好,極不合宜,要求教資會從速檢視;現時只有首長級薪點第4級(等同各決策局副秘書長)或以上公職人員公幹時才可坐商務客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4/198439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738

外地留學 培養出運動熱情

1 : GS(14)@2017-02-11 18:29:13

【明報專訊】現年52歲的洪丕正,年輕時也是運動健將,不過作為渣打馬拉松的「搞手」,跑步並非他的強項。中學時代他主要玩田賽項目,尤其愛擲標槍,曾經參加學界比賽,「獎牌已經找不到了,但參與體育比賽,為的是強身健體,也為了培養團結、不放棄的精神」。

大學時到美加升學,洪丕正當年玩的是北美四大運動,籃球、棒球、欖球和冰上曲棍球,通通去嘗試,體育成為他融入當地生活、認識新朋友的渠道。直至現在,他仍然較喜歡球類活動。

1992年他回流香港,覺得香港與外國最大的分別在於社會對體育的熱情。在北美,星期六是各種學校的比賽,星期日大家則聚首看職業比賽。在英國,周末的主要活動是看英超,「但在香港,周末除了飲茶,只有跑馬和打麻將才是最主要的活動」。

港漸建運動文化 冀更多凝聚平台

然而,近年他看到港人有明顯的變化。「天還未光,整個地鐵站擠滿做熱身的跑手,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標」。他笑說,這就是他21年來堅持贊助馬拉松的原因。香港的國際體育盛事,暫時就只有渣打馬拉松和7人欖球賽,他期望日後能有更多能夠凝聚香港人的平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666&issue=201702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189

【外地出事】華仔醫療機返港

1 : GS(14)@2017-06-23 02:58:27

藝人到外地拍攝,不時需要長途跋涉或接觸有危險性的「挑戰」,增添意外風險。


洪天明【玻璃傷面】

1996年跟鍾慧儀及楊玉梅到菲律賓拍攝旅遊特輯,三人乘座三輪車在斜路超越前車時失控,兩女被拋出車外,洪天明面部被玻璃所傷要縫50針。



S.H.E任家萱

S.H.E任家萱【爆炸燒傷】

2010年10月跟俞灝明在上海拍攝爆炸場面時,因爆破師早了按掣,她走避不及受傷,全身超過一半面積皮膚被燒傷。



陳美詩

陳美詩【沖繩車禍】

2011年10月跟朱慧敏到沖繩拍旅遊特輯時,連人帶車衝落斜坡,事後孫耀威在微博上載車禍現場相片,並暗示無綫刻薄藝人。


劉德華【墮馬骨裂】

今年1月在泰國郊區拍攝廣告,從馬背摔落地,盆骨撕裂。華仔隨即被送往當地醫院,再乘搭SOS醫療專機返港,於養和醫院留醫近兩個月接受治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22/200641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612

專訪內地首個醫生集團 引入外地醫生 顛覆睇病模式

1 : GS(14)@2017-07-03 03:11:55

2017-06-21 NM
內地看病難、看病貴,為扭轉弊端,廣州有醫生突破舊制,成立醫生集團,名為博德嘉聯(下稱博德),去年取得全國首張醫生集團營業執照,震動內地醫療界。創辦人之一、肝膽外科醫生謝汝石於深圳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醫生集團要革新睇病模式,從而改變醫療行業格局;此外,外地醫生可透過醫生集團進入中國巿場,集團現時已有一名美國骨科醫生加入,有香港醫生亦表示感興趣。先行者還引來創投資金注目,近月獲來自香港前財政司司長、現南豐集團行政總裁梁錦松牽頭成立的創投公司新風天域入股,初步會投入逾10億元(人民幣,下同)於深圳興建醫院,預計最快明年啟用。謝汝石表示,選擇跟香港公司合作,期望引入醫療管理,這正是內地缺失的一環。

去年博德獲全國首張醫生集團營業執照的消息,吸引全國傳媒蜂湧到創辦人謝汝石及林鋒工作的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當時正返回醫院的謝汝石收到醫院電話:「主任着我馬上到院長辦公室,說醫院辦公室全是記者。」其後排山倒海的報道,令醫院名字在網上出現多達150萬條,未計微信和微博,空前的宣傳量實屬意料之外。

醫院睇病弊端重重

如此哄動,皆因此舉打破內地醫生幾十年來不准私人執業的限制。過去醫生須持有專業牌照,及在認可醫療機構內註冊才可執業,自己開診所幾乎不可能,因為規條繁複極難獲批,因此大部分醫生只能受僱於醫院,並以公立醫院為主流,「內地的醫生就一直被『禁錮』在醫院內。」博德創辦人之一、肝膽外科醫生謝汝石於深圳接受本刊專訪時如此形容。

內地睇病模式也因此以醫院為本,即先選醫院,掛號後再揀醫生。由於人人都想找最好的醫生,教授或專家(級別較高的醫生)自然「搶手」,但謝汝石指:「甚麼病也找專科,我在醫院門診所見,有80%的病人根本不需要看專家。」醫生因為是受薪,逢症必看,結果有醫生每天要看幾十個症,每次僅數分鐘,診症質素低是意料中事。

多勞亦不一定多得,內地醫院制度一視同仁,病人向專科求診,醫院同樣只收10元,這也解釋了為何人人都要找專科。謝汝石又指,即使是大手術,需要動用8名醫護人員,醫院收費亦僅千多元,診金養不起醫院,惟有靠賣藥、做身體檢查賺錢,「醫療人員的勞動力不值錢。」苦讀成醫,價值卻無法體現。

10年拓獨立執業路

來自醫生世家的謝汝石,祖父是極受鄉民尊重的大夫,令他自小立志要當醫生。他如願考入廣州中山大學醫科,畢業後在大學的醫院工作幾十年,深感醫生在體制中的被動及「看病難、看病貴」的弊端,「我想改變睇病模式。」他參考香港養和醫院以至美國梅奧醫院(Mayo Clinic),認為醫生集團是出路。簡而言之,就是把醫生巿場化,獨立執業,利用自己的醫術、醫德吸引客人,扭轉病人看病找醫院不找醫生的模式。

要打開新頁,謝汝石已走了10年。2007年他參與成立醫院的影像檢驗中心,打破醫院設施只服務本院病人的界限,開放給其他小醫院使用,成為內地首間第三方獨立診斷中心。除了把該項服務巿場化,他還構思在中心上層設診症室,把醫生集中起來,上層看症、下層檢驗,可惜「我們有想法,但未有政策。」醫生進駐未能成事。2011年,他工作的醫院擴建,床位數目大增,病人數目一下子未追上,他首創開放公立醫院病床及設施,讓其他醫生過來巡房及做手術,為醫院帶來新病人。這些經驗讓他摸索出醫生為本的運作模式。

政府交涉難關重重

成立醫生集團的契機,是2015年3月醫改新政容許醫生多地點執業,不再局限於一間醫院。謝汝石馬上聯同腸胃腫瘤醫生林鋒,在一間私營體檢中心開設醫生工作室,成為醫生集團的雛型,二人成為創辦人。

醫生工作室要獨立運作,關鍵是拿到工商註冊營業執照,但根本無從申領,因為執照列明的業務並不包括醫生集團。「內地要突破這幾個字是很艱難的,要很多部門協調和批准,甚至要立法。」謝汝石透過省衞計委向中央衞計委交建議書,3個月後官方文件才出現醫生集團一詞,「醫生工作室或集團的名字,可說是我們推動出來的。」但重重難關之下,仍無法取得執照。當時他有不少在深圳政府工作的學生和師兄弟建議他到深圳辦理,而當地政府亦尋求醫療業突破,於是他們把醫生集團總部從廣州遷到深圳,在各方協調下,終在去年3月8日於深圳前海領得全國首張醫生集團的營業執照。

獲梁錦松基金入股

引來傳媒注目,也引來創投資金。集團首輪融資2,000萬元來自內地創投公司,今年更獲來自香港的創投公司新風天域入股,並計劃在廣東省建3間醫院,初步投資額達10億元,其中位於深圳巿的一間預計最快明年落成。新風天域由香港前財政司司長、現南豐集團行政總裁梁錦松牽頭成立,謝汝石形容跟梁錦松一拍即合,「我們見面20分鐘,我告訴他我們的計劃、醫院及診所在廣東如何布局。」對方便「扑鎚」決定入股,梁錦松向他表示當年做財政司司長,跟內地簽署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讓香港醫生可返內地執業時,已有類似想法。

謝汝石指選擇新風天域合作,是希望引入香港家庭醫療、醫療流程管理及國際化接軌的經驗,其中醫療管理正是內地最缺的一環,因為醫院院長屬任命官員,醫院是行政主導,執行政府指令,他直言:「內地資本開出的估值好過梁生,最高的開到5億元。」但他指錢不是他們最大的考慮,「老實說,我們這個年紀,創業對我們來說不是很大意義,反而想改變醫療格局及服務模式,讓醫生更有尊嚴去睇病,病人也能好好得到治療。」他認為要把事情辦成,「是需要外來力量幫助,不單是錢。」

延攬香港醫生加盟

現時集團已有32個專科、逾百名醫生加入,謝汝石透露包括一名在美國執業、專科做髖關節手術的骨科醫生,有香港醫生亦向他表示感興趣。香港醫生早在2005年因CEPA而獲准於周末在廣州祈福醫院註診,當時由現任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骨科醫生牽頭北上,但計劃並不成功,謝汝石認為原因是港醫「水土不服」,沒有內地同行的轉介網絡,「你過來做是很孤立的狀態,醫生要有地緣,長時間累積病人,在內地你又無法自己開診所。」他續指,若病人有較多問題要找人接手或做手術,在香港可以去私立醫院,但內地人只能去公立醫院,病人自然選擇直接去公立醫院。他表示醫生集團已做好管理及支援工作,亦提供圈子網絡,將來開設診所及醫院後,只要有病人預約,香港醫生便可過來看症。

外地醫生內地看診的收費,謝汝石表示要待雙方商討,他認為深圳中產的消費力跟香港差不遠,願意支付較高醫療費。現時集團的內地醫生診金由500至2,000元不等,比公立醫院多至少50倍,「但我們沒有不必要的檢查和藥物,現時內地醫藥費藥物佔50%,檢查佔20%到30%,診金不足20%。我們的收費是要醫生回歸醫術,去服務病患賺錢。」被問到終極藍圖,謝汝石坦言希望把醫生集團的模式做好,然後複製到全國,這將要走一段更漫長的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740

港女子職業電競隊 銳意進軍國際 女子賽與外地差距窄 市場具發展潛力

1 : GS(14)@2017-08-04 05:40:07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陳茂波2月公布《財政預算案》時,提出研究推廣電子競技,發展電競產業隨即成為熱話。6月時李嘉誠基金會舉辦「香港競XP」,旅發局在今日至星期日(8月4至6日)首次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辦「香港電競音樂節」,更有一眾世界高手參賽較量,令電競氣氛持續升溫。有港商認為,男子電競方面,香港已落後太多;反而在女子電競方面,全世界都處於發展初階,相信本港有力佔一席位。

明報記者 薛偉傑

香港電競總會會所上月舉行開幕禮時,請來女子職業電競隊Stinga進行表演賽,Stinga是近1年本港的第3支女子職業電競隊。據行內人表示,現時本地的女子職業電競隊,比男子職業電競隊更多。

成立Stinga的JengAh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張焯然表示,在香港成立女子職業電競隊,是考慮到在男子電競在歐美、韓國、中國內地、台灣等市場,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職業化制度、行業平均水準及市場生態都較優勝,香港已落後相當多。相反,女子電競在全世界仍處於初階,全球未有職業聯賽,香港現時才起步,仍有機會與其他地方一拼。

電競觀眾「陽盛陰衰」 冀吸女觀眾

張焯然又稱,根據行業數據,電競觀眾的男女比例約8比2,向來屬於「陽盛陰衰」;但若從好的一面看,就是女觀眾有很大增長潛力。該公司決定在香港成立女子職業電競隊,其中一個目標是希望開拓女觀眾,而且是放眼全世界,並不局限於香港。

張焯然曾經在Google工作3年半,當中有1年多時間,是留意亞洲國家和地區的YouTuber如何發展,然後將有關經驗轉告給本港的YouTuber,甚至為他們提供培訓,協助打造個人品牌;因此,他有信心可以將這一套應用於電競女選手。他又認為,香港女士同時懂得中文和英文,可以看得懂或參與更多遊戲比賽的直播;而且電競行業不像球類活動,不需要很大的練習場。

每日訓練10小時 專人分析數據

此外,張焯然認為,女子電競隊較易吸引注視,但Stinga的幾名隊員,絕對不是花瓶,在英雄聯盟遊戲的香港女玩家當中,每個隊員排名都是數一數二。該公司觀察過她們的排名,以及參加業餘電競比賽的成績,再邀請她們面談,確定有志成為全中國的冠軍,才在6月底將她們組成Stinga。

她們組隊之後,只集訓了3日,即參加李嘉誠基金會舉辦的香港競XP,在英雄聯盟女子賽中打入四強。在爭入決賽時,Stinga遇上成立差不多1年的香港首支女子職業電競隊PandaCute。說起這場比賽,張焯然仍忿忿不平,指Stinga在遊戲初段一直領先,只是組隊時間太短,默契不足,後段才輸給對方。

現時,Stinga的隊員每周訓練5日,每日10小時;若臨近比賽,更會加操至每周訓練6日。不過,他強調,訓練不是「死練」,而是相當科學化,會考慮保養視力和體能。在每日訓練的10小時當中,只有6小時是真正打機;餘下4小時,由遊戲分析師解讀和分析每名隊員數據、其他電競隊數據,以及由教練制定策略,另會做運動如每周打拳兩次,以及透過外展活動來建立默契等。

Stinga參考外國和中國內地、台灣的做法,除教練之外,亦有遊戲分析師。該隊的遊戲分析師「老星」表示,他的工作就像分析棋局一樣;翻看及研究各地大量英雄聯盟比賽,從中找出適合Stinga的戰術。在比賽之前,他亦會分析對手習慣、戰術、開局及弱點等。

由於本港電競比賽太少,Stinga將會積極參加兩岸四地和東南亞的比賽。至於收入來源方面,張焯然稱,公司已和Stinga隊員簽了經理人合約,可以全權為她們接洽工作和商業活動。除出場費、比賽獎金外,隊員可以參加各種商演、直播打機、拍攝廣告,以及推出各種周邊產品,創造收入。簡單來說,就是將她們當成運動員兼網紅般經營。

洽廣告商演 當運動員經營

現時,Stinga隊員平均月薪約1萬餘元,張焯然估計,每個月有1至2次比賽或商演活動,公司就可以收支平衡;現時已經有一些廣告商和直播平台正在接洽中。

張焯然希望,社會不要帶着有色眼鏡來看電競行業,很多人認為打機好的人一定是讀書差,但他本人已經是例外,讀中學時他每日都打機幾小時,但仍能考入中文大學商學院,畢業後獲Google聘用。至於Stinga幾名隊員,有一人已讀完大專高級文憑,另有一人是IVE學生,其餘幾人全部完成中六課程。他笑言,今年本地商界對電競行業的關注增加,若他年輕10年,也有可能放棄讀大學,改當職業電競選手。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57&issue=201708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459

Hea富生活:外地買樓攻防術

1 : GS(14)@2017-12-10 23:52:04

剛剛完成兩天外地樓市課程,同學反應令我鼓舞,因為本人是同樣以投資者身份,跟他們分析外地樓盤的優劣。講真,有好嘢又點使拎去外地賣,這一點我是一直堅信的真理,所以看外地盤時我總滿是戒心,用盡批判性思考來看待每一個盤。看多了自然心水清,因為市面上的外地樓盤破綻實在太多,隨手都可指出三五個。舉個例,樓盤周遭環境荒蕪一片,樓書和銷售員可說成為「未來的市中心」,距離CBD八、九公里又話「鄰近CBD」,土地供應不斷的偏遠地區變成「世外桃源」或「下一個倫敦」,極難賣出的地段就會設有「保證回報」等等。外地買家一般沒有實地考察,多了美好的幻想及假像現金流,的確比較容易扑搥。云云大海之中值得投資的樓盤實在少於十份之一,好的外地樓盤銷售員比例亦相近。所以我分享的內容差不多七、八成都是如何分辨壞盤,負面居多,跟一般一面倒唱好的展銷會有點分別,因為我的投資理念跟打功夫一樣:未學進攻,先學防守。畢菲特的投資格言也是不要輸掉你的本金X3,不要被一些表面看似很優惠的糖衣吸引而中招。

保證回報不要盡信

太陽底下無新事,笨實亦是次次新,連街知巷聞的吸血劏場,昨天亦有一班小業主中招。唉,劏場輸錢史由二十幾年前開始,次次都上報紙電視,但每隔幾個月,又有新場的中招個案出現。一個貪字,往往令人看不到風險及歷史,銷售員的甜言蜜語,總比一個投資怒漢的忠言更容易入耳。有一位讀者問我:「如果我本金不多,只有一注錢,對外地樓又不熟悉,心中害怕,應該如何決擇呢?」我回答他:「驚就乜都唔好買!」聽落好似好寸,但這確是我肺腑之言,如果你將僅餘的一注資金,買入你一個不熟悉而且不安心的資產,你應該睡不安寧,晚晚發惡夢。就算五年後,這資產真的升值,這五年所受的精神折磨與壓力,應該賺幾多錢也補償不了,加上日常生活壓力,值得嗎?但我亦相信,有一天這位朋友踏進一個展銷會,遇到一位說話動聽的銷售員,拿出金光閃閃的保證回報,他就會輕鬆自在地落下他那一注錢,希望不要給我說中。阿們。郭釗
http://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7/202373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143

外地人掃豪宅 BSD按月倍增 三大辣稅上月涉56億破紀錄

1 : GS(14)@2018-07-12 07:52:33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157&issue=20180712
【明報專訊】樓市熾熱,政府辣稅大豐收。稅務局最新統計顯示,6月三大辣稅,即針對境外及公司客的買家印花稅BSD、雙倍印花稅DSD、額外印花稅SSD,全月總稅收達55.68億元,按月急升六成外,更創4年來稅務局定期公布三大辣稅按月稅收新高。其中BSD收益逾17.18億元,按月大升一倍。有學者認為,樓價升幅跑贏徵稅幅度,辣稅已失去效力。

明報記者 林可為、甘潔瑩

港府於2014年7月開始,定期公布三款辣稅的按月宗數,以及涉及稅款收益。最新公布的6月三大辣稅總體收益,高達55.68億元,除相對5月錄得的34.65億元、按月升61%外,亦屬有紀錄4年來,稅收最強勁的單一月份。資料顯示,三大辣稅總體稅收對上一次衝破50億元關口,於去年12月錄得,當時錄得金額為53.28億元。

6月BSD物業涉340宗 成交額逾百億

辣稅分類方面,以針對境外買家的BSD最受市場注視。雖然上月涉BSD的物業成交宗數錄340宗,相對5月錄得的405宗,按月跌16%,惟涉BSD稅款高達17.18億元,相對5月錄得的8.58億元,按月上升達100%,亦是有紀錄以來最高紀錄。若以BSD稅率佔物業成交價15%計,推算6月與BSD有關的物業交投總額近115億元,與主要發展商在港1年的賣樓銷售總額相差無幾。以340宗計,折合平均每宗樓價更高達3400萬元。

住宅涉DSD稅款逾28億創紀錄

至於6月涉稅款最多的屬DSD,錄得稅款38.05億元,按月升48%,為今年DSD稅收最強勁一個月;值得一提的是,6月涉住宅成交的DSD稅款,錄得28.06億元,除比5月錄得的14.92億元,按月升88%外,亦為有紀錄以來最高數字。另外,6月涉DSD成交共3905宗(包括住宅及非住宅),按月升4%。SSD方面,與BSD相似,同樣呈宗數跌,稅款卻上升,6月SSD稅款錄4460萬元,按月升4%,為今年最強勁月份;宗數方面,6月涉SSD成交60宗,按月跌5%。

學者:樓價急升 辣稅已失效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辣稅已經失效,在本港樓市前景仍看俏下,境外買家預計香港未來的樓價升幅,將跑贏辣稅幅度,故願意支付辣稅入市。正因為香港樓價可望進一步攀升,預計將可繼續吸引境外買家、特別是內地客來港置業,不排除未來辣稅收益將月月創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7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