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饒戈平一地兩檢建議 被轟開壞先例

1 : GS(14)@2016-03-15 15:16:42

【本報訊】高鐵撥款在建制派聯手下監粗通過,但最為港人擔心的一地兩檢問題仍未知如何落實,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饒戈平昨為一地兩檢鳴鑼開道,指內地人員來港執法只是執行出入境和海關的內地法律,故不違反《基本法》,具體做法是由兩地政府就一地兩檢商討一份協議,交由人大常委會決定。泛民炮轟饒戈平的建議開壞先例。法律界立法會議員郭榮鏗質疑:「係咪以後簽個協議,人大通過就得?」民主黨劉慧卿也指,若任由人大決定屬亂做一通,會令香港的一國兩制一鋪清袋。



指不違《基本法》


港人擔心高鐵實施一地兩檢,容許內地官方人員在港執法。饒戈平昨在北京指,將來高鐵西九站若實施一地兩檢,是在車站內特定範圍實施內地出入境和海關法例,不是實施整體的內地法律,因此不會違反《基本法》,毋須將內地相關法律納入《基本法》附件三的做法來處理。他認為兩地政府先可商討一份協議,再交由人大常委會決定。被問到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會否凌駕《基本法》?饒指:「《基本法》就是人大自己決定的,人大怎麼能凌駕《基本法》呢,很多決定都由人大決定。」他指不應將問題政治化,又指深圳灣實施一地兩檢就是先例。一旦列車行駛期間出現違法行為,饒戈平指,要列車停駛是不現實做法,若南下列車,即使已進入香港境內,都應該由車廂內的內地人員執法:「在一個動態過程發生的話,有沒有可能把火車停下來,然後在香港叫一批人上來?這個不現實。」港澳辦副主任周波昨北京被問到如何處理一地兩檢時指,特區政府和內地有關部門正在商討,希望盡快能夠談妥。律政司發言人回覆,饒戈平提出有關一地兩檢的意見是特區政府研究方向之一,另一方向是把相關內地法律納入《基本法》附件三。當局現階段沒有具體方案,重申不會放棄研究任何在法律上符合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實際可行方案。■記者姚國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4/195287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975

誠哥一年一地?

1 : GS(14)@2016-09-17 15:19:49

【明報專訊】早前李嘉誠(圖)在長實(1113)業績報告指「於目前物業市場周期性階段,物色具合理回報之地產投資項目殊不容易」,未幾卻在上周以19多億元投得九肚山地皮,成交價較巿場預期高出約三成,那是誠哥對後巿看法已改變,還是樓巿真的可看好?

長實土儲遠遜新地

說實在的,早前有中資機構以每呎約7000元投得油塘地皮,那誠哥以每呎8000元買入九肚山地,相比之下,誠哥買的地怎能說「貴」?而根據德銀的統計,長實在各主要地產商之中,其去貨比率(出售單位佔動工地盤的比例)為最高(圖1),其要補充土地儲備的需要也較強,而事實上自2012年投得馬鞍山地皮後,長實2013年沒有在香港買入任何地皮,而在2014年和2015年也只各自投得一幅巿建局和港鐵地皮,而且金額都不大,似乎每年一地便算,算是「應酬」,免得數年之後,可能會出現冇樓賣的情况。

德銀:私宅料供過於求

誠哥每年一地,以至買入九肚山地皮以前,長實在香港的土儲跌至只有700多萬方呎,相對之下,新鴻基地產(0016)在香港的土儲卻接近5000多萬方呎,相差約6倍,大家便可看到兩家發展商對後巿取態的分別!雖然誠哥買地,隨即被代理以之唱好後巿理據,但德銀發表的研究報告,認定香港樓巿長升長有的遊戲已完結,主要原因是由現在至2020年的私人住宅新供應平均可維持在1.8萬個單位以上,而香港過去10年平均每年的吸納量僅約1.1萬多伙,即未來新供應會超出需求六成以上,該行預測香港的私人住宅空置率在2015的3.7%已見底,到了2020年將升至5.6%(圖2),如此樓價焉能不向下調?

人口增長放緩 上車需求減

德銀又指出,香港人口於2006至2015年這10年的平均年增長率為0.8%,現已降至0.7%(圖3),人口增長減少,自會壓抑對住宅的而求。另外,根據德銀的統計,香港在1997年的人口中位年齡不足35歲,現已升至接近45歲(圖4),大家可想想,隨人口年齡老化,香港人買樓上車的需求也會減弱。

最近兩位新當選的立法會議員朱凱迪和姚松炎,都是長期着眼於香港的土地和房屋供應,未知他們成功入局,會否刺激政府加快搵地起樓的動力,若然,或會成為香港未來樓價受壓的一個新因素。

中資買寫字樓 市場主要動力

國際物業顧問萊坊的2017年《全球城市報告》指出,雖然租金回報率低和價格高企,中資機構過去數年於香港購入整座寫字樓的趨勢持續增加。這情况同樣於其他物業價格上升和面對回報率下跌的門戶城市出現,而展望將來,內地中資企業來港進駐將會成為市場需求主要的動力來源。

據萊坊統計,2016年首6個月,內地企業合共投資29億美元於香港購入寫字樓(即約224億港元,佔全港寫字樓投資交易金額64%),該行指受惠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和一帶一路等政策,內地資金以香港作為投資首站或投資海外市場之跳板的情况將陸續上升。

憧憬中資客 買大業主股

當然,一般人難以買入整幢寫字樓以待中資客吸納,卻可以考慮買入擁有整幢商廈收租的大業主股票,比如早前傳出獲數百億元洽購的中環中心,其大業主是長實地產。又如「四叔」的恒基地產(0012)亦剛落實向獨立第三方,以43.68億元出售上環金龍中心,物業總建築面積為15.6萬平方呎。集團預計,出售金龍中心交易會在12月1日完成,預期交易會為集團進帳19.96億元盈利。

[陸振球 樓市解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93&issue=201609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140

專訪.Package.劉鳴煒 “特首戰一地花生" 青年出路不止大學

1 : GS(14)@2016-10-05 05:39:07

2016-09-24 iM

要數近年最紅的富豪之後,「成個Package都好」的華人置業(00127)主席劉鳴煒應是首位。

自從他在2012年為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參選特首助選,他的蹤影不再局限在報章娛樂版,去年當上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正值社會熱烈討論青年問題,難上車、向上流、對政府不滿等等,劉鳴煒都一一探討過,也表達過自己的想法,結果得來的評價是:太離地。連他都自嘲,在Facebook提到青年事務委員會的交流團時,以「離地航空」模擬了一張登機證。

富二代是不是原罪?劉鳴煒接受本刊的「Full Package」訪問,從特首選戰、經濟發展、樓價、青年出路,再談到他最近看的書,回答問題時,他顯得更深思熟慮,用字謹慎,但言語間,也流露出他對世事「貼地」的分析。

劉鳴煒Profile

35歲

學歷: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法律學士及博士、倫敦經濟及政治教學學院法律碩士

現職:華人置業(00127)主席兼非執行董事

曾任職工作:曾於倫敦高盛和Longview Partners工作

公職: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智經研究中心副主席、海洋公園董事局副主席、中央政策組策略發展委員會非官方委員、扶貧委員會非官方委員、城市大學校董會成員

政治篇:特首戰「現已一地花生」

立法會選舉過後,另一場選舉焦點落在明年3月26日舉行的特首選舉,現任特首梁振英自2012年上任後,惹來不少劣評,無論是建制派或民主派都有人反對他連任,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更明言下任特首人選是「ABC(Anyone But CY)」。

近日政壇已傳言滿天飛,梁振英會否競逐連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或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哪一人或兩人會否在短期內辭職選特首?曾因「偷步買車」下台的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會否捲土從來?不時暗批梁振英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又會不會為「打破悶局」而出選?

數數手指,距離特首選舉不足200日,當日誰會站在台上,將會愈見明朗化,目前為止,以梁振英與曾俊華的「較勁」最白熱化。在上一屆特首選舉中,為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出任競選辦公室副秘書長的劉鳴煒也是未來特首的熱門人選,但他斷言今屆只會做旁觀者,不再為他人助選,一於坐定定剝住花生睇戲。

問:iM記者 劉:劉鳴煒

問:下一屆特首選舉,你會為任何候選人助選嗎?

劉:這個選舉我打算做一樣嘢,食花生。我諗食花生的體驗會比自己親手做好。不是因為怕辛苦,而是試過一次,經歷過第一次的體驗,不覺得有特別需要再做多次,第二是,既然現在我是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我覺得不太適宜偏離中立的定位。

問:你預期今屆特首選舉會不會比上一屆更加激烈?

劉:好難講,其實最好睇是前期,一些疑似候選人仲拉吓筋、熱吓身,但又不是出來選,因為這班人的數目會多過正式報名的人,所以現在已一地花生殼。從現在到年底12月最好睇,12月至明年3月,我覺得劇本或多或少已定下來。

問:對下屆特首有沒有期望?

劉:我個人很悲觀的,所以無乜期望,反對人士反對的是制度,有個在他們心目中很乞人憎的人物,只是令個反對更反對,換個成日笑哈哈、人緣好的,妥協空間可能多些,但反對派不會完全妥協、完全接受一個非民選產生、中央委任的特首,他們反對的是制度,所以任何在現有機制產生的特首,「基本待遇」都是一樣。

誰人上任都有紅色底綫

問:梁振英上任後,有很多批評聲音,你有甚麼看法?

劉:如果純粹講政府的民生、就業、產業政策,不是有太多人反對,似乎現在的磨擦點是在政治或(特首)性格,或者關係上的磨擦。有人話,特首只是效忠中央,我幾肯定的是,邊個做特首都一樣,是要揹一個包袱,今日其他疑似候選人有一個ABC光環,但如果他朝有一日,那些人做了特首,一樣是中央委任,一樣有些原則性的底綫,在一些有一條紅色底綫的課題上,立場是會與中央,甚至與梁振英一致,到時候,今日有個光環的政客,都會被傳媒、網民、市民鬧到扒喺度,這是不會改變的,很多磨擦和問題不是來自一兩個人,亦不是換一個特首可以解決。

問:與之前幾屆政府比較,很多人認為梁振英上場後,社會的磨擦特別大,你是否認同?

劉:可以咁講的,但是,之前政府要處理的民生問題會不會少些?或者這一屆要面對上屆留下來的問題呢?磨擦、民望或者整體如何睇特首,不是單看他的言行,而是要同時考慮當時的歷史、社會經濟背景,更加重要的是,要考慮當時的國家由邊個管,發展到甚麼情況,正在搞甚麼,即是要評價特首、政府或立法會也好,不能夠單看一個個體,而是要看整個Picture。比較兩屆的政府是可以,但不是apple to apple。

特首前哨戰上映

元朗橫洲公屋發展項目鬧得滿城風雨,政府向鄉事派「摸底」的做法備受質疑,但事件的焦點,卻落在特首梁振英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疑似特首選舉前哨戰。

日前傳媒揭發橫洲發展工作小組竟由特首出任主席,但事後他又說,具體工作則由曾俊華任主席的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執行,曾俊華即晚發聲明指自己未曾出席發展小組的會議,亦沒有決定分階段進行計劃,同時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發聲明指自己未有參與兩個小組。

外界一面食住花生,一個睇住高官們「互傳射波」,可笑又可悲。翌日,梁振英和曾俊華與一眾官員開記者會解釋橫洲事件,席間兩人的交流、眼神、說話全部被視作揭開特首選戰戰幡的重要一章。

梁振英在記者會上一如以往,面對挑戰性的問題繼續笑笑口回應,在記者會尾聲,他才罕有主動回答有記者問他與曾俊華是否不和的問題,他一度哽咽說:「我哋做出嚟的成績(覓地建屋),粒粒皆辛苦。」坐在旁邊的曾俊華則全程木無表情,問到他是否同意梁振英的決定時,他以英文回應:「You always agree wih your boss.」當梁振英用英語提到三司會議為「The threeC meeting」時,在美國讀書的曾俊華不禁愕然地望一望梁。無論桌面上兩人是和,還是不和,市民各有演繹。

經濟篇:旅業老本盡 房屋先搞資助房

現屆政府或特首梁振英的表現,被認為是近年社會怨氣的源頭,劉鳴煒認為,特首由中央委任,在一些設有紅色底綫的議題上,無論是任何人當特首,立場定必與中央一致。記者隨即想起國民教育、政制改革,甚至是香港大學副校長任命事件、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一帶一路」一系列政策等,全部被質疑只為配合內地主旋律。社會不斷產生磨擦,與現屆政府要執行來自中央的「任務」又有沒有關係?「你可以咁講,亦有些東西不是刻意做出來。」

問劉鳴煒認為梁振英政府有甚麼處理不當的事情,他靜默深思了足足20多秒,「有兩三個課題可能是上一屆與前一屆慢慢累積下來,但要今屆找數或揹鑊的問題,包括教育、旅遊和青年。」他特別提到,旅遊業如何影響香港近年的政治和經濟。

港滙吸引力減旅客轉移

2003年沙氏後,內地放寬遊客來香港,數以萬計的內地遊客開始湧來香港,名店、珠寶店、藥房、手信店滿街都是,爆買的內地大豪客隨處可見,旅遊業界都主攻內地遊客生意,「一路都沒有人嘈,今屆政府嘈起來,是因為多了旅客來香港?他們的行為改變了?我不相信中央或政府刻意放些遊客來迫死香港人,然後整到上街示威,這個可以說是放寬旅遊政策太成功的一個負面後果,這不是一個政治任務,而是當時香港和國家的情況與現在不一樣,現在內地旅客買得起幾百蚊一罐奶粉,或者一年來香港廿次。」

香港一直有購物天堂之名,但身兼海洋公園董事局副主席的劉鳴煒認為這個「老本」吸引力已大不如前,內地遊客數目亦漸減,業界也應該反思,香港的旅遊業應如何走下去。「我們食老本太耐,甚麼購物天堂,是用價格贏其他人,這個優勢已削弱好耐,這幾年才更加顯現,以價錢低去吸引遊客來香港,我覺得已經很Out-dated(落伍)。」在滙率因素影響下,問題更形顯著,因與美元掛鈎的港元,近年隨美元變得強勢,周邊地區的滙率大跌,港元相對貴起來,遊客情願到日本、韓國旅行購物,「在全球化的經濟下,購物或多或少變成一件商品,商品就只是睇價錢,我要掃LV手袋,哪裏便宜就去那裏,其實這樣是很不受控制。」

說旅遊業要轉型,劉鳴煒不是第一人,他也不諱言自己有點兒「馬後炮」,「想做一個好似倫敦、紐約或東京的城市,全年365日都受歡迎,一年去幾次的旅遊目的地,只能夠講體會和體驗。香港是有條件的,這方面我們是遲了,但總好過不搞。」他所指購物之外的賣點,包括行山、文化、藝術和博物館等香港現有的資源,「將來可能有更多,例如博物館和文化(指西九文化區),這些是應該多做一點推廣,一味話購物,吸引遊客的穩定性太低。不是說要炒曬現在的零售員,但現在沒有人來購物,是因為日圓太便宜,東京Starbucks仲便宜過香港,政府都幫不到的。」

以往遊客拖住行李喼在街上「橫行」,很多香港人都怕了他們,現在遊客減少,如果走上街頭問香港人,你最不滿意的社會問題是甚麼?相信很多人會說樓價高。

應以資助房屋解決供應

根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去年9月達至樓價高點的146.92,其後慢慢回落,今年3、4月一度回落到127.5,但之後樓價回升,最新指數已回升至136.57。

「核心問題真的是供應,而解決供應是解決房屋、樓市問題的最佳方法,現屆政府搶地已經狼過以前的政府,但始終未如理想,應該更加果斷、更加進取去谷高供應。」

翻查自2012年起的政府賣地紀錄,賣出的住宅用地數目不斷減少賣,由2012/13年度的22幅土地,減至2016/17年度的11幅,賣地所得金額減半,「大量增加土地給發展商,但每次只能少量供應,因為沒有可能一次過推出來整冧個市,我覺得政府解決市民房屋問題的重點,應放在資助房屋,因為政府與發展商的計算完全不同,可以平賣平租。」

雖說政府在公私營市場雙管齊下,但似乎實際成效不大。翻查資料,公屋實質建屋量按年計並沒有顯著增長,2012/13年度為1.3萬多個,2015/16年度稍增至1.4萬多個;私營房屋落成量則由2012年的1萬多個,增至去年的1.1萬多個,今年首7個月為8,728個。

青年篇:用票箱洗禮證明信念

從2014年的雨傘運動開始,年輕人成為社會熱門話題,霎時間,社會對年輕人的期望看似很高,他們的一舉一動和想法,不時被討論或批評,例如坐港鐵沒有讓座,呻一句生活艱難,都隨時被指捱不了苦,但劉鳴煒有不同看法,「今日做年輕人比20年前、30年前更難,很多老一輩說他當年乜乜乜,你們年輕人乜乜乜,我成日有一句說話:老一輩千祈不要將自己的經驗、體驗,用作批判年輕人。同樣道理,很多年輕人覺得老一輩的說話唔啱聽,我都同年輕人講,不要攞你的一套去批判他們的說話或想法。這是雙向的,互相尊重大家不同的生活和經驗。」

另一邊廂,雨傘運動之後,參與政治或社會議題的年輕人愈來愈多,招來不少批評他們「搞搞震」的聲音,其中由不少學民思潮和學聯前執委合組的政治團體「香港眾志」,至今仍未獲批公司或社團註冊,卻捧出了歷屆最年輕的立法會議員、仍然在學的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他今年只有23歲,連同今屆多位當選的80後、90後立法會議員,議會注入前所未有的年輕活力。

留在街頭如欺騙支持者

曾說過自己無意從政,包括當立法會議員或問責官員的劉鳴煒,在訪問中不止一次向年輕政客「挑機」,「如果你覺得你的一套理念啱晒,不如用票箱的洗禮,去證明或否定你那一套。」他拒絕評價個別年輕政客的表現或能力,但認同愈來愈多年輕人參政是好事,「當你有議席、有票,就不止有發言權,你更有談判權、談判影響力,當你有這些影響力的時候,甚麼都有可能。」立法會選舉前,劉鳴煒在Facebook張貼自己的心水名單,鼓勵年輕人參選的他,眼光似乎麻麻,只貼中民主黨許智峯和公民黨楊岳橋兩人,其他大部分當選的年輕議員都沒有被他「貼中」。

當然,不是所有年輕人都有能力參政,有能力亦未必得到選舉主任的批准參選,劉鳴煒則鼓勵年輕人投票表態,「沒有能力、時間、興趣參選的,又覺得政局很灰,沒有代表到你的,議會有35個直選議席,如果真是有很多人覺得不滿,如果個個都去投票,是可以來一個政治地震。」劉鳴煒直言在香港爭取民主和普選,始終有制度上的局限,但年輕人必須踏出第一步,「留在街頭社運的地步,其實呃緊自己和支持者。」

政策諮詢未反映真需要

雨傘運動之後,有很多意見提倡政府應重視青年聲音,政客亦開始強調自己有年輕人工作的政績,甚至提出政府應制定一套青年政策,「世界上是有青年政策,亦有影響青年的政策,後者是13個政策局的所有政策,公屋優先排隊、增加大學資助學位等都是影響青年的政策。外國的青年政策幾一致,是一套理念原則,年輕人應該如何成為成年人,作為不同政府部門制定政策的參考。」

劉鳴煒不認同以歲數作為年輕人的定義,因為在不同層面如教育、房屋,年輕的定義都不一樣,「最關鍵的共通點是,年輕人會經歷一些第一次的轉變,例如中學升大學,畢後第一份工,這些轉變處理不好,將產生很多負面問題和後果。青年工作應該是好好處理這些轉變,政府或社會都沒有好好討論這問題。」

不過,現在有很多影響年輕人的政策諮詢,亦未必能真正反映他們的想法,劉鳴煒認為年輕人需有一定的表達渠道,「但很多時候,有人嗌得大聲過他們,變成很多噪音。」

翻查歷史,在港督衛奕信年代,當時的青年事務委員會曾提議成立青年政策,但被政府否決,「這幾年,大家關注青年課題,我不希望是忽然關注,整個經濟轉型中,年輕人透過不同渠道、事件,反映他們有些怨氣或忿怒,所以香港是時候討論,為甚麼香港沒有、外國的是如何、是不是有需要青年政策等。」

青年出路不應只得學歷

劉鳴煒試過走入地區,跟社工到屯門「執仔」,遇上一個南亞族裔的年輕人,令他至今印象最深刻。「好得意,他們一直叫我阿Sir,有少少……捧高了我的地位,平日其他人最多叫我劉生、劉主席、Ming Wai(鳴煒的英文叫法),未試過阿Sir。」記者訪問時沒有告知他,很多年輕人習慣稱呼社工為阿Sir,比自己年紀大的「探訪者」亦然,「不過印象深刻是一個南亞年輕人說,他的成績不好,家人想他做建築搵錢,他不想,問我點算好,那一刻我幾……有少少啞了,有種很無能為力的感覺。」

年輕人的無力感,劉鳴煒未必能貼身體會,但與年輕人對話、從政策的研究,他看出經歷多年教育改革後的今天,香港的教育政策都是導向學生讀大學、做文職,「起碼不方便或不鼓勵其他出路。」

記得董建華年代,以增加大專生比例為目標,結果辛辛苦苦獲得大專或以上學歷的年輕人,變成「一街都是大學生」之一,「現在出現的問題是,香港年輕人的整體學歷愈來愈高,但起薪點愈來愈低,是我們黑仔?還是校園和職場的供求錯配?」

踏出社會,人工升幅與通漲不成比例,特首梁振英經常叫年輕人北上發展,劉鳴煒認為未嘗不可,「很多年輕人對北上發展依然抗拒,但始終這是幾有效可解決出路、無乜升職機會、收入一般等問題的渠道。到海外或一帶一路國家發展,都是香港的未來,當然,願不願意試是個人意願,重點是應考慮一切可行方案。」

個人篇:鐵人意志 練就從政耐力

出席公開場合或每天返華置辦公室,劉鳴煒總是西裝示人,但左手手腕上是始終如一的膠錶一隻,年初到電台接受訪問,他穿的西裝更是補縫過的,不似外界對一般富二代的印象。顯然他的心機不花在外觀上,或者他寧願多花時間訓練做「鐵人」。

劉鳴煒說過夢想成為全職三項鐵人運動員,現實中他卻要處理大量公務,不可能投入大量時間訓練,但他仍堅持不時參加各地的三鐵比賽,單車、馬拉松等單項比賽也經常見其蹤影,「三鐵是全身運動,亦不易弄傷自己,這類運動叫Endurance Sports,即是考耐力,不只是身體耐力,亦考意志力,我鍾意這樣被挑戰。」他承認自己喜歡挑戰,包括當上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他都視之為一種挑戰,早已練好一份心理耐力接受被人鬧,「我不會視為針對我個人的,所以一聲吞下去,被鬧兩句就受影響,咁樣你就輸了。」

年輕人缺乏理財教育

去年接受傳媒訪問時,劉鳴煒的「睇少啲戲,去少啲日本」儲錢買樓論,就被鬧至全城熱談,斥他「離地」不食人間煙火。事後他再三重申,他希望帶出儲蓄的理財理念,「正正香港一般人的人工不太高,生活價格貴,樓又超貴,理財就變得更重要,而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想將來,不要想明天。」

青年事務委員會早前發表年輕人理財態度的調查,發現香港年輕人與其他發達國家的一樣,理財知識只是「麻麻哋」,「問題是其他地方將理財納入教育課程,香港基本上沒有理財教育,推廣理財由不同官方機構做,他們有沒有協調?可能都沒有。」

如今劉鳴煒會「貼地」說,明白有些人被迫每月花光人工,因此對月光族的理財教育不是儲錢,而是小心借貸公司。

完全政變手冊

【好書推介】擔任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前,劉鳴煒已是政府智庫組織「智經研究中心」的副主席,對公共事務有濃厚興趣,至今唯一仍堅持每周閱讀的是《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最近他又正在看一本政治書,「不是極力推薦,是一本專教人搞政變的手冊,《Coup d'É tat:A Practical Handbook》(完全政變手冊),三分二似是社會學、政治學論文,三分一是如何搞政變。這本書好睇是頭一部分,為甚麼會有政變?為甚麼一個大國家,有十幾萬軍隊,只要操控3,000人就搞得成一個政變?參與政變的人的誘因是甚麼?」這本早於六十年代出版的書,今年再出第二版,但劉鳴煒認為書中提及的「教學」並不適用於發達地方,包括香港,「因為發達國家通常有很成熟的Institution(制度)去抵抗政變,這本書所說的比較適合第三世界國家,政府的制度、法治、政界都不成熟不穩定才適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033

【樓盤廣告】香港一地皇宮同凡爾賽宮 考起的士司機

1 : GS(14)@2016-10-17 08:09:56

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為解構近年樓盤名稱。



香港樓愈起愈細,不過樓盤名就愈改愈豪,越見獨立不凡,但就名不符實又越改越似。專家說以前的樓盤名雖然老套,但易記又直接,多少估到樓盤的特色。近年新作如2010年屯門落成的「南岸」、2011年落成的旺角「形品.星寓」、2013年落成灣仔的「尚匯」、2015年的九龍城「御.豪門」、等,問了十個的士司機,過半數都表示「唔知喺邊。」或「未聽過。」司機蕭先生還說近來樓盤名越見文雅,有時甚至唔識讀;更有司機把各區有「南岸」二字的樓盤混淆,大呻:「鬼知咩!」

舊時樓盤名 平實直接易記


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於2011年曾對樓宇名稱做過研究,他謂以前的樓名相對老套,但勝在夠直接:「自從美孚新邨之後,陸續有大型屋宇落成,如沙田第一城、太古城等。70年代比較多用『新邨』二字,例如黃埔新邨。」當時政府大舉發展新市鎮,而太古城,是首個擁有室內商場的私人屋苑,廣告中強調單位實用面積達85%,有自己的商場、運動場、小花園,以「城」字起名,給人自給自足小城鎮的感覺,一切講求實用不浮誇。


會所潮流興起樓盤講豪氣


80年代地鐵通車,大大改變了香港人的生活模式,樓宇賣點講求交通方便,用字趨向優雅表示品味,如「中心」、「廣場」等。及後90年代至千禧年,會所潮流興起,莊太量就說:「以前的馬會、香港會會所入場門檻高,是上流社會的玩意,除了有錢,更需要有人脈才能享有這些會所權利。屋苑自設會所後,中產人士可以藉此享受到以前享受不到的設施,市民對住的要求反而沒有那麼大,追求豪華的比較多。」但為何樓宇面積愈來愈小,但會所愈建愈大?他解釋:「《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於2013年落實前,市民買樓的價格會包括會所等公共空間。但發展商起樓時可獲得一定的百分之五樓面豁免,所以新樓盤的會所會愈來愈大,但買家要真金白銀付的建築面積就越多。」地產商多強調豪華靚會所多於住宅,在名字上亦以「豪氣」為主調,常用皇室字眼,如御龍山、海逸豪園、皇府灣等等,用豪氣會所吸引你,但間屋,免提。及後有條例規管,就收歛了一些。


千禧年代最騎尼 日文英文樣樣有


近年的樓盤名字,則多了用門號表示,如溱岸8號、壹號雲頂等,莊太量笑指:「號碼令人有錯覺以為你住單幢式豪宅的感覺,像淺水灣道的豪宅就以號碼命名,但現在的樓盤又完全不是那回事。」也許針對年青上車戶,莊太量還覺得在樓宇名愈改愈「潮」標奇立異,卻令人不明所以:「都會噔的『噔』字不是中文是日文,聽落沒有甚麼意思。Yohotown又沒有中文名,不方便老人家記。有些甚至奇怪到用『。』的符號,可能引入互聯網概念,吸引年輕買家。但從名字上完全不能知道有關樓宇的資訊。」他認為,樓盤起名都有些條件與依據:「樓宇名稱很重要,首先不能翹口,難讀難記。現在常見的樓宇用字本就不多,起名時卻愛用兩個字的名字,組合不多,所以重覆性高。」例如「南岸」一詞,香港仔和屯門區的樓盤都有,容易撞名。「二來不可以太潮,買家不全是年輕人,可能年老的人買,未必接受得到樓盤名太難記難讀。所以我建議用三個字,更易能表達到樓盤的位置和級數就最好。最慘是的士司機,樓盤名稱太相似或太奇怪,聽完都唔知喺邊!」香港樓盤常用名字:七十至八十年代新邨:美孚新邨、黃埔新邨、南豐新邨花園:世界花園、康怡花園、城市花園中心:沙田中心、好運中心、香港仔中心八十至九十年代城:第一城、太古城、東港城、帝堡城、麗港城廣場:沙田廣場、新達廣場、新城市廣場三期九十年代至千禧年灣:皇府灣、浪濤灣、海典灣、帝琴灣、柏景灣、貝沙灣半島:海怡半島、藍灣半島、紅山半島千禧至今皇帝系列:海逸豪園、御龍山、御皇庭、御景峰雙字系列:翠林、海珏、瀧珀、盛世、君珀、懿峰、曦巒、尚匯霸氣系列:君臨天下、凱旋門、爾登豪庭、新港豪庭、太子匯、擎天半島、天璽符號系列:譽.港灣、形品.星寓、御.豪門、溋玥.天賦海灣、奧柏.御峰、寓.弍捌號碼系列:壹號雲頂、窩打老道8號、書院道8號、農圃道18號、畢架山一號、何文田山一號記者:鍾藹寧攝影:梁志永、徐振國


的士司機顏先生指現時樓盤名稱太過相似而容易混淆。

莊教授平常會閱讀不同年代的則王,內容充份反映了樓盤名字演變。


太古城廣告:強調樓宇實用,名字平實。

都會噔的「噔」字本身是日本漢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17/198029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464

「特朗普崩盤」沒出現 市場一地眼鏡碎

1 : GS(14)@2016-11-13 11:20:48

【明報專訊】美國大選舉行前夕,全球投資者皆視特朗普為超級大的「黑天鵝」,多個分析員或投資銀行都估計,倘若特朗普當選,天下會大亂,股市首當其衝「無運行」,美股將大跌20%;受到避險情緒升溫影響,金價會升穿每盎司1300美元甚至1400美元水平。不過特朗普「爆冷」入主白宮,卻只對初段的亞洲交易時段掀起了一陣「驚嚇」,未有發生全球崩潰事件,一眾投行中人都一地眼鏡碎。

選前有預測美股會大跌20%

摩根士丹利Michael Zezas在內的分析師在美國大選第一場辯論前表示,市場並不認為特朗普最後會贏得大選。他們認為,特朗普既有動機也有機會在其執政初期實行稅收和貿易改革,這些問題都會對市場產生影響,更可能會給市場帶來類似「英國脫歐」的影響。不過大摩當時又稱,如果特朗普最終當選,風險市場一開始會因為巨大的不確定性受到影響,但一段時間之後,當意外刺激變得明顯,市場將可以恢復。

宏觀經濟諮詢公司Macroeconomic Advisers在大選前亦預測,特朗普當選將會導致美股急劇下滑,跌幅將達8%,抹掉今年以來的所有漲幅,原因在於他的經濟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包括對美國兩大貿易伙伴中國和墨西哥的威脅。

金價累跌4% 5月新低

另外,在列根總統時代當過預算管理局長,其後在華爾街打滾20年的斯托曼(David Stockman)則認為,無論是希拉里或特朗普二人誰當選,美股都會爆發災難,估計會暴跌25%。

現實歸現實,特朗普當選後,美股三日累計上升3%破頂;反觀金價則累跌4%,見5個月新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105&issue=201611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262

收市閒情:一地都係染紅商廈

1 : GS(14)@2016-11-16 05:44:19

「大劉」劉鑾雄登七份頭版,大字標題講明早於2014年同呂麗君手已分。作為花生友嘅,最關注個銀碼。嘩!呂麗君收到20億元,「她現在已是超級富婆」。20億元係咩概念?係接近五分一幢「美國萬通大廈」,sorry,大家以後要改叫「中國恒大中心」。2014年華置(127)以天價125億元將美國萬通大廈賣畀恒大地產(3333)。正所謂嫁咗出去嘅女,就等如撥出去嘅水。大廈自然跟新買家姓,華置銷售及租務部最新發信件,話自今年12月1日起,華人置業集團位於「美國萬通大廈」嘅通訊地址,將會改為「中國恒大中心」。你話我崇洋都係咁話,你約個客上你office傾嘢,「你office喺邊呀?」「美國萬通囉!」你諗到咩?灣仔甲級商廈!而家改名啦,你話「喺恒大中心」。恒大少咗啲霸氣,冇咗個海景,問題唔太大嘅。咁聽埋英文,「My office is located at China Evergrande Centre」。輸晒,輸在原本個英文名好型叫「Mass Mutual Tower」。兩年前,大劉同呂麗君以及美國萬通大廈講分手。兩年後今日,前者要登報割席,後者亦改名重新出發。自從美國萬通大廈單刁後,就為香港商廈染紅之路揭開序幕。會德豐分別喺上年同今年,先後沽走One Harbour Gate西座及東座,買家又係中資。相信大家香港人都好體會到,中國人買嘢,最緊要係威。我買得你全幢,個名我話事。One Harbour Gate呢個名有意境?但意境可以當飯食嗎?所以西座已改名為更能突然買家精神嘅威武名字,就係「中國人壽中心」!至於東座,亦理所當然地要「祥祺中心」。大家都知,中資有唔少任務喺身,有啲係要走資;有啲就要幫阿爺做嘢,嚟香港插旗。That's why點解佢哋落香港掃貨,都係話要天價,甚至係癲價。嚟緊香港商廈易手成交,相信陸續有來。至於中區大廈名,我諗唔使到2047年,「中資」牌頭嘅商廈一地都係。至於「中環中心」呢個名,唔知幾時會成為歷史?千頌C
http://www.fb.com/winbigwok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6/198348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770

倘無一地兩檢 梁愛詩:炸咗西九總站 泛民炮轟霸王硬上弓

1 : GS(14)@2017-05-18 02:11:07

■梁愛詩昨指一地兩檢不會違反《基本法》。陳善南攝



【本報訊】超支不斷、耗資近千億元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有望於明年第三季通車,但一地兩檢問題仍然未解決,不少港人擔心公安在香港西九總站執法。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昨為一地兩檢護航,指高鐵若不能做到一地兩檢,倒不如把整個西九總站「炸咗佢」再規劃,反問屆時如何向港人交代已花費的800多億,批評反對者阻住香港發展。有立法會議員反斥梁愛詩霸王硬上弓,威嚇港人。記者:姚國雄



梁愛詩昨於電台節目指高鐵一定不可以兩地兩檢,否則發揮不了作用。她指,如果西九總站做不到一地兩檢,之前投入的資源便是白費:「你即係要炸咗佢重新再做一個」,反問屆時政府如何向市民交代白花了的800多億元。



斥港人抗拒因誤解內地


她力撐高鐵對香港很有用,因為將來高鐵由香港進入內地後,可以駁通南亞或歐洲:「對香港嚟講係好有用。」她指出,《基本法》沒有提及高鐵問題,但過去廿年,也有很多事情《基本法》是沒有提及,既然高鐵有好處,不明白為何不可以做一地兩檢,指法律不是用來阻住發展:「我哋同其他國家都可以有協議,點解我哋同內地唔可以有協議,將個檢查區域放喺香港裏面呢?所以法律係為人服務,唔係用嚟阻住發展。」她又指有人對一地兩檢衍生的跨境、越境執法問題過慮:「攞啲理由出嚟,去阻住香港發展」,並稱現時西部通道也是採用一地兩檢,由香港人員在內地執法,完全沒有問題,「點解同一個模式唔可以喺西九(總站)嚟落實?」她認為只要兩地政府有協議,最終一地兩檢的法律條文可做到不會違反《基本法》,問題只在於港人「要定唔要」高鐵。對於港人抗拒一地兩檢,是因為不信任內地,梁認為是誤解和標籤化引起誤會:「成日講三權分立、行政主導、司法獨立等等,好多時都係唔了解個情況。」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表示,梁愛詩發晦氣提出「炸掉西九總站」明顯是用粗暴及威嚇的方式,霸王硬上弓,營造米已成炊的局面,逼香港人「硬食」一地兩檢,接受一個違反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做法。他又指,泛民過去提出不同方案解決一地兩檢問題,但政府全以技術上不可行否決。林強調,民主黨及泛民黨派一直警告政府,高鐵一地兩檢的問題必然會違反《基本法》第18條(即除列於《基本法》附件三的全國性法律外,其餘不在香港實施)及第22條(即中央機構不能干預香港事務),衝擊一國兩制,批評政府與建制派堅持硬推一地兩檢,政府更「拍心口」稱可以解決問題,又曾向市民及立法會承諾,會考慮兩地兩檢的做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15/200218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319

孫仔地鐵狂踢爺爺嫲嫲摵腳皮一地都係

1 : GS(14)@2017-05-21 00:59:04

教育孩子十分重要!內地一名網民周二(16日)在微博上發佈的這段影片,就值得家長們注意了,只見片中一對祖父母帶着兩三歲的孫兒搭地鐵,而小孫兒全程不斷踢祖父,又捏他們的耳朵,兩人卻沒有制止。之後,鏡頭又拍下了祖母當眾除掉鞋子搣腳皮,令人看得惡心不已。據悉,此事發生於四川成都地鐵2號線車廂上,全程被同車的女乘客拍下。據該名女乘客稱,她上車後到第二個站時,這祖孫三人便上車了,祖父母各坐一邊,孫兒就站在他們中間的座椅上,踢打及掌摑祖父,還擰祖父母耳朵,見祖父另一邊的乘客走了,孫兒還繞過祖父,踩到另一邊。之後祖母打開保溫杯,用蓋子裝水給孫兒喝,他沒喝完,就將水直接灑在車廂地上。那個祖母後來還一直徒手搣腳皮,並將腳皮丟到車廂內。女乘客說:「當着我的面,你讓我甚麼感受!」好不容易等到祖孫三人下車,女乘客一看地上,真的是滿地皮!而同車乘客當時沒有一人出聲制止。對此,成都地鐵工作人員表示,此乃乘客自己的行為,「我們也只能轉發一下微博,你看我們乘警也轉發了,只能是呼籲大家文明乘車」。不過,影片引起了網民圍觀,紛紛表示孩兒從小沒教育好,慣壞了,這樣下去長大了更不得了:「用不用我來幫忙教育教育?」「根正苗紅,這是那家教育的貨?」「現在的家長有幾個懂的真正的教育孩子的,真是堪憂」。一手video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0/200275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755

一地兩檢安排或周內公佈

1 : GS(14)@2017-07-06 23:40:22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昨早出席答問大會,被經民聯議員梁美芬問及高鐵香港段一地兩檢及通車安排時,指政府最快或一個星期內,對外介紹高鐵帶來的好處,暗示政府即將公佈高鐵一地兩檢安排,又表明不想將一地兩檢變成一場戰爭,強調高鐵香港段要達致乘客方便,一地兩檢必不可少。


陳帆:不想斬件式公開

林鄭月娥昨日表示,一地兩檢安排相當複雜,而且有一定敏感性,故會在擬訂好方案後才一併公佈,最終方案必定符合《基本法》和有足夠法律基礎,現時不希望以「擠牙膏」方式去講解。梁美芬追問如何打「民意戰」時,林鄭指近年太多抗爭,「大家好疲倦」,但她希望一地兩檢不是一場戰爭。新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被問到一地兩檢何時出台時,指特首已稱相關工作到了晚期,有信心盡快完成,但一地兩檢涉及敏感、複雜議題,希望有一個整體性公佈,不想斬件式公開,因為整件事情涉及香港人及執法問題,希望大家有多一點耐性,並信任特區政府。被追問公佈時間表時,陳帆未有明言,只稱高鐵希望能在2018年第三季開通,因此工作是緊迫的。陳帆又指,處理高鐵一地兩檢是「非常硬嘅硬仗」,政府一星期內會將高鐵整體規劃、運作、對巿民的影響、帶來的方便等,透過電視宣傳片向巿民作宣傳推廣。■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6/200806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114

今答問大會 議員追問一地兩檢

1 : GS(14)@2017-07-07 02:28:17

【本報訊】林鄭月娥今日將首次以特首身份到立法會,出席立法會特首答問大會。民主、建制派議員除了想就一地兩檢等政治問題提問外,亦想林鄭交代房屋、青年事務、安老等民生議題;而多個團體已計劃今日到立法會外向林鄭請願,要求林鄭擱置小三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現稱BCA),以及落實全民退保。宣誓就任後第5日的林鄭,今早將到立法會出席首次特首答問大會,相較梁振英就任後4個月才到立法會出席答問大會,顯然要予人感覺她較梁振英更想改善行政與立法關係。


房屋政策亦為焦點

不少打算今日向林鄭提問的議員,均計劃就不少市民關注的政治及民生議題向林鄭提問。專業議政、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姚松炎指,會提問有關港人最關心的房屋問題:「林鄭喺選舉時話要推港人首置上車盤,我會想問吓佢上任後嘅落實情況。」公民黨黨魁楊岳橋指,中國外交部指《中英聯合聲明》不具任何現實意義,他想請林鄭就此表達特區政府的立場;又指她何時會落實把防賄條例未涵蓋的條文涵蓋至特首,其他想提問的範疇包括中聯辦角色、一地兩檢等。民主黨今日擬派出涂謹申或尹兆堅提問,涂指會把握機會提問一些需由林鄭親自表達其政治價值觀的問題,但具體問題未能透露。至於建制派方面,擬提問的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則指,打算提問有關房屋、青年、安老範疇的問題。經民聯議員梁美芬則指,想請林鄭交代有關高鐵一地兩檢的問題。除了立會議員,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亦會趁林鄭今日到立會,在立會外請願,要求林鄭落實社會共識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而反對BCA的家長聯盟及一眾團體亦會到立會請願,要求馬上擱置今年的BCA。■記者姚國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5/200796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