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論-中聯石化(346)、大同集團(544)
為實踐諾言,對此不作評論,只作描述。
關於這家公司的歷史: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9&searchtext=%E4%B8%AD%E8%81%AF&Submit=%E6%90%9C%E5%B0%8B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03/LTN200908031298_C.pdf上次澄清公告稱,本次收購不會對主席及其連繫人士股權受到影響。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14/LTN20090814603_C.pdf
公司宣佈向大股東購入Best Project Holding Limited,該公司在7月19日成立,持有前文述的中美能源95%股權,作價48億,持股權則為許先生、景先生及獨立第三方持有67.1%、16.7%及16.2%股權。
本次作價其中25億是以每股90仙發行2,777,777,777股支付,其餘23億是以無息可換股債支付,換股價亦是90仙,又可換2,555,555,555股。
許先生購入股權的成本是20.7億,本次攤佔67.1%股權,值32.21億。
保證產量、營業額、承包費如前公告述。
為甚麼要3億現金,是因為景先生要買新礦。
完成及可換股債兌換後後,許先生及連繫人持股量增至74.17%,較之前51.98%更多。
特別要留意的是,前兩個公告,我沒說甚麼東西,不會作出評論。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9/LTN2009072900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07/LTN20090807277_C.pdf
可謂是Best Project。
某專欄繼續推股票。
變身轉型好對象今日推介大同集團(544),已連升3日,噚日高收8.8仙,再升1.5仙,升幅20.5%,成交大增 到約5億股,追貼6月中大升時的5.9億股,當時股價由4仙起步,短短6日內衝上10.8仙,升幅170%。大同集團急升後,市值仍只唔夠3.7億元,業 務又單純,可塑性極高,係唔少大戶夢寐以求的變身或轉型好對象。6月中的一次急升,不會無因,今次升勢再起,相信變身時機已成熟,日後升幅亦係可大可小。
6月8日,中國星減持7億股予一家Bingo Chance Limited,令其成為公司大股東,每股轉3.3仙,相信大家知道金仔和中國星的關係。
股東名稱 | 作出披露的原因 |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 每股的平均價 |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
Bingo Chance Limited | 101(L) | 700,000,000(L) | HKD 0.033 | 700,000,000(L) | 16.79(L) | 08/06/2009 |
China Star Entertainment Limited | 102(L) | 700,000,000(L) | HKD 0.033 | 0(L) | 0.00(L) | 08/06/2009 |
Elite Plan Investments Limited | 101(L) | 700,000,000(L) | HKD 0.033 | 700,000,000(L) | 16.79(L) | 08/06/2009 |
Wulglar Wai Wan | 101(L) | 700,000,000(L) | HKD 0.033 | 700,000,000(L) | 16.79(L) | 08/06/2009 |
China Star Entertainment Limited | 115(L) | | | 700,000,000(L) | 16.79(L) | 09/05/2008 |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14/LTN20090814606_C.pdf
今日,公司批8.3億股,每股6.8仙,集資淨額5,519萬。
估計,應該是有新物品可以買了,但是澳門的都要小心。
You can't forecast mania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5547
正所謂任何方法都有可能成功,只要嚴格遵守那方法就可以了。
我做的是我認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當然我亦會時常買錯股票、高追咗、睇錯 咗。時常發生的是,業績公布前,認為業績應該好過預期而買進,但開出來卻是差於預期;或者掉轉,以為悲觀預期而賣出,但不料開出來卻是甚好成績。這是股票 投資人時常會發生的問題,最重要是清楚明白自己也會時常犯這些問題。自己知道自己為什麼做一個交易和做了什麼,不斷修正自己的做法。
玩牌的名言是:Tight is right。盡量只在贏面大時下注,減少損失的機會。
很多情況是你根本無法知道贏面是有多少。 例如企業的前景看好,究竟有多好?好到什麼估值才是合理。或者更進一步,一些股票,在30倍P/E時已覺得貴;但過了兩個月,它升到50倍P/E,認為是 離譜;再過多三幾個月,它再升到80倍P/E,O嘴。大家都知道它前景很好,但 80倍 P/E 代表什麼是木宰羊。這種情況好特別,你說它估值瘋狂必定會下跌,但你不知道它會什麼時候回復正常,你不可以沽空它,因為它隨時可能再升多兩三倍才下跌;但 同時你買入它又會有很高風險,因為它有可能在你買入後就下跌。
Don't participate in mania. Just stick to things that have some predictability. You can't forecast mania.
參與無法預計的東西是賭博,我們是做投資,不是賭博。
恐懼 百萬倉 - Start from One Million
From
http://philipleung168.blogspot.com/2009/08/blog-post.html
升咗咁多, 又一路加貨, 計計數自己都有啲心虛. 見人地日日咁走, 21200 大关前又行人止步, 都咪話唔驚.
波 幅易食, 但通常睇番記録都覺自己傻仔. 跌落去梗係唔会高興, 但仲有現金係手唔係買平啲嚤, 如果而家唔係高到升唔番去. 想大注汁都撈埋, 一升上去又變做傻仔了, 当然不做就賺唔到啲差價啦. 經過呢几年, 真正值得食既真係無几多次, 零四年一次, 零七年尾第二次同埋零八年十月个次囉. 熊市头尾或牛头調整急跌当然食得過, 但十个怕且都無一个食到呱, 其他更小波幅怕且更难食了, 起碼對我係囉. 食到当然开心, 但更多既就係沽過籠, 升番又唔憤氣去買回, 跟住就同市場拜拜囉, 呢几个月見唔少啦.
个市一日未升 穿三萬二嚴格嚟講都未算係牛市, 但我就几肯定咁講, 而家全持貨既投資者差不多实跑贏九成以上玩票者(我未做得到), 当然能利用往后調整者梗係醒啲, 但本人上年玩都咁大都只係食到餸头餸尾, 跟住啲波幅都係讓賢好過囉, 反正大部份人既風險胃納應該係提高而唔係去炒, 百萬倉己經做咗示範啦, 正常人都几难接受, 或者覺得只係紙上談兵, 但出面倉不知死咗几多, 自己呃自己同埋順便騙旁人既又几多个, 如果連自己都唔信, 都唔知信邊个好囉.
个啲話要等跌破一萬先買, 佢地真係賺得到嗎? 个時咪又轉睇六七千囉, 食到啲小小小反彈又如何? 怕且咁黑仔开口中最尾都係个啲超蟹頑固者賺得多過呢啲口水尾囉.
做事 百萬倉 - Start from One Million
From
http://philipleung168.blogspot.com/2009/08/blog-post_13.html
做一件事, 容易既可以變難, 難既亦能變易.
如果大 方向已啱, 咁即係執行既問題而已. 最易混淆係手段當目的, 忘記初衷, 只糾纏於細節. 每一个主張必有人反對, 如个个應酬, 即係乜都唔駛做啦. 咁就共識下大方向先囉, 怕且都反唔到呱. ok, 既然咁樣唔得, 咁得唔得先, 唔啱, 你地不如講吓点做到先. 磨吓磨吓点都有啲嘢呱, 怕且再無籍口拖落去囉.
去行一个山, 有啲人著住隻拖鞋都爬到上去, 有啲左傾右傾擺哂陣, 虛咗幾年都係得个桔. 與其計吓有幾難, 不如望住大方向, 諗吓点兜路走下一步好過囉.
与供货商“谈不拢” 山东如意或放弃ITAT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14/20090814025754672.html
每经记者 卢肖红 发自深圳
以“拯救者”身份登场的山东如意集团进驻风雨飘摇的服装连锁商ITAT,却因货款问题惹 来了1000多名供货商的集体反弹。据供货商昨天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山东如意集团已向供货商发声明表示不托管ITAT。记者向山东如意集团总部求 证,却得到公司目前不会对此作出回应的答复。
“11日上午,山东如意集团发了个声明,称如意集团不托管ITAT,只成为 ITAT的供货商。”据供货商之一、安徽合肥好运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谭先生说。记者向ITAT一位尚在职的人士求证,该人士表示:“如意给供货商开了两个 条件,一是货款3年内付清,二是债转股,谈不拢就不接手。”该人士透露,如意没有承诺货款以及目前供货商的存货问题,所以和供货商谈不拢。
供货商反映,山东如意集团已经控制了ITAT深圳总部,并对各分公司人员进行任免,派出山东如意400人监管门店,同时替换分公司总经理。不过,如意集团不让供应商退货,也不对寄售商品负责,不愿恢复及时结算系统,这让双方很难协商。
据称,在山东如意集团发表声明后,不少供货商觉得解决问题无望,遂向深圳警方报案,福田区相关部门也已介入调查。目前,ITAT总部已乱作一团,不过也有部分员工没有离开。“现在是无事可做,但是总得有个说法啊,工资也没拿到手。”
“自去年9月份至今年4月,ITAT超过4亿元的销售款消失了。”供货商张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ITAT拖欠供货商的款共3亿元,若按货款占销售额的70%计算,销售款将超过4亿元。
公 开资料显示,ITAT曾获得风投共1.2亿美元的注资,第一轮蓝山资本投入了5000万美元资本融资;第二轮融资中,摩根斯坦利,蓝山资 金,CITADEL按3:3;1的比例投入7000万美元股权融资。假如全部用于ITAT的日常开支,那么从去年9月起,ITAT所获得注资已全部花完。 去年ITAT上市受阻,无法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或许给了ITAT最致命的一击。
人长久被转手 鲁冠球农业“梦碎”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14/20090814025749652.html
每经记者 黄清燕 发自上海
日前,杭州市临安人长久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长久)在浙江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挂牌价为1636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人长久公司注册资本1700万元,公司经营山核桃系列产品,土特产的加工、销售和山核桃林地种植开发。
对于转让原因,人长久方面解释为“由于相关特殊原因,公司出现了经营资金链断裂的严重困难。为此,公司股东会于2009年1月16日作出:解散、清算本公司的决议。”
据知情人士透露,万向集团在人长久上的投入将近两千万。根据拍卖公告,人长久的固定资产起拍价为208万元,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起拍价为149万元,而商标的起拍价则为19.7万元,生物性资产的起拍价为218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隶属于万向集团的人长久是万向集团掌门鲁冠球“农业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鲁冠球为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而创办人长久,经过几年的发展,人长久在行业内处于龙头地位,曾被列为浙江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
“这几年,经营山核桃已经不赚钱了。”据了解该行业的人士介绍,近几年,在美国山核桃的冲击下,国产山核桃的价格一路走低。“人长久在前几年市场份额还可以,这几年渐渐落后。”
鲁 冠球一直对农业情有独钟,但却屡屡受挫:上世纪70年代,当万向还只是一个经营农具加工的小企业的时候,鲁冠球便开始帮周边每一个村办一个企业,结果难有 盈利;80年代,万向办起了“农业车间”,后因竞争不过个体养猪专业户而宣告失败;90年代,万向搞起了“创汇农业”,养鳗鱼并深加工出口,最终以巨亏近 2亿元收场。
此后,鲁冠球依然坚持发展农业,组建了万向三农集团。
打造“中国最受欢迎的球队” 杨家诚拟再购46.44%伯明翰股份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14/20090814025749572.html
每经记者 孙嘉夏 发自上海
港商杨家诚成为英超第一位真正意义上华人老板的憧憬,正一点点地实现。杨家诚旗下上市公司泓锋国际(02309,HK)昨日证实,公司已就可能进行的要约收购,与伯明翰俱乐部董事会展开接洽。
英 国媒体透露,杨家诚已经准备以7000万英镑的价格,收购伯明翰俱乐部约46.44%股份。2007年,杨家诚已收购了伯明翰29.9%股份,成为这家俱 乐部最大的单一股东,但却从未在董事会谋得一席之地,俱乐部仍旧操控在另两大股东萨利文和戈尔德兄弟手中。
富豪钟情英超球队
作 为当今世界第一联赛,英超俱乐部早已吸引不少国外富豪的注意。杨家诚对英国足球的兴趣也由来已久,2006年1月,杨家诚开价1.2亿英镑,收购当时还在 英冠联赛中的雷丁队;2006年3月,杨家诚又开价5000万英镑,试图收购维甘竞技;在2006年4月,杨家诚开出3000万英镑的价格,尝试收购谢周 三,但上述交易最终并没有成功。
2007年6月,伯明翰俱乐部的两大股东萨利文和戈尔德兄弟同意转卖股份,随后杨家诚通 过泓锋国际,收购伯明翰29.9%的股份。伯明翰俱乐部当时发表声明称,萨利文和戈尔德兄弟分别向杨家诚转让了14.81%股权,其他部分小股东转让了 0.28%股份。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声明显示,杨家诚收购的代价总计约2440万英镑。股权转让完成后,萨利文和戈尔德兄弟通过旗下的公司,分别继续持 有伯明翰23.22%的股权,杨家诚则成为俱乐部最大的单一股东。
此后,萨利文和戈尔德兄弟希望杨家诚继续全面收购俱乐部,不过杨并未有所动作,并提出安排英国知名球星麦克马纳曼和同为泓锋国际董事的中国国家队前任队长范志毅一起进入俱乐部董事会,此举遭到萨利文和戈尔德兄弟的反对,并最终被驳回。
全面收购谈判进行中
作 为大股东却从未真正完全掌控俱乐部,杨家诚决定全面收购这家老牌球会,他计划拿出7000万英镑,分别收购萨利文和戈尔德兄弟持有的23.22%股份,共 计46.44%股权,一旦收购协议达成,杨家诚的持股比例将超过76%,成为绝对控股方。据英国媒体披露,杨家诚已与萨利文达成协议,和戈尔德兄弟的谈判 则仍在进行中。
泓锋国际昨日证实,公司已就可能出现的要约收购,和伯明翰俱乐部董事会展开接洽,但现阶段还没有提出任何要约收购,伯明翰俱乐部则在官网发布声明,称泓锋国际的全面收购行动正在展开,声明显示,此次出售俱乐部股份,主要是因为资金问题。
杨 家诚在2007年收购伯明翰时,曾表示将把伯明翰打造成“中国最受欢迎的球队”,并希望引入中国球员,以增加人气,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杨家诚也表示, 购买伯明翰股权是“出于兴趣”,但他同时坦言“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显然,杨家诚的行为也有财务上的考虑,在新赛季重新升回英超后,伯明翰已经能获得一 笔数千万英镑的电视转播费,而英超在中国国内也将重新回到开路电视进行转播,杨家诚此时提出收购意向,显然将吸引大量英超迷的目光。
发型师“出身”的神秘港商
除了上市公司泓锋国际外,外界对杨家诚的经历知之甚少,各界对杨家诚是否有实力玩转英超俱乐部也始终存有质疑。
这位香港富豪16岁时即到伦敦求学,回港后成为一名发型师,但有香港媒体报道称,当时杨家诚的生活并不如意,曾遭银行及法院追债。此时,杨家诚已开出了自己的发型屋,但真正翻身则来自于股市上的大捷。
2004 年底,杨家诚买入的奥玛仕(00959,HK)入股知名的希腊神话赌场,股价随即飙升,据称杨家诚当时获利近亿元。此外,杨家诚在能源、房产领域的投资均 收益颇丰,为自己掘下了第一桶金。在投资之外,杨家诚始终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他曾担任香港澎马流浪俱乐部主席,当时的主教练即是范志毅。
百丽出售运动品牌Fila予安踏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14/20090814025655713.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术业有专攻,在鞋类产品占据着较大市场份额的百丽国际(01880,HK)对于运动品牌的经营毕竟还 是不太拿手。日前百丽与安踏 (02020,HK)分别发布公告宣布,双方已经签订了相关协议,据此,百丽将其持有的运动品牌斐乐(Fila)出售给安 踏。
据了解,此次百丽出售的业务包括FullProspect85%的权益及其香港零售公司100%的权益。 FullProspec作为Fila中国商标的持有人,主要从事在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地区的Fila产品的行销及分销,而香港零售公司主要从事Fila产品 在港澳地区的零售业务。据悉,安踏就收购两公司股权及向其提供贷款总计的应付金额最多将不超过6亿港元及5000万港元。
Fila 品牌于1926年由Fila兄弟在意大利BIELLA创立。上世纪70年代,为配合多元化策略,拓展在当时前景一片广阔的运动服装业务,并先后开发了网 球、滑雪、游泳、高尔夫球、爬山,直至近期新增添的篮球及足球装。如今的Fila以其产品优良用途广泛及设计新颖而赢得美誉,产品行销巴黎、罗马、美国、 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百丽集团在2007年下半年通过成立FullProspect购入Fila业务,借以巩固市 场地位。然而,经实践后发现,在中国开发国际运动服饰品牌所需的特定技术和经验,与该集团在中国开发鞋类品牌和管理运动服饰分销网络的经验有一定差异。相 关财务数据显示,该业务在截至2008年年底为止的年度里不但没有实现盈利,反而亏损了3218万港元。因此,百丽认为短期内难以达到其初期目标。另外, 近期经济的不景气更加加剧了该问题的严重性,因此百丽决定将Fila业务出售,以集中力量发展并加强集团本身的鞋类业务。
而 对于长期在运动品牌经营业务上占据优势的安踏来说,接盘Fila业务对该公司或为有利。安踏认为,中国运动服装市场有几大增长潜力,而Fila品牌为全球 知名的运动服装品牌,定位于高端的细分市场。安踏董事会考虑利用收购FullProspect集团,购买位于香港、澳门及内地的Fila中国商标,为该集 团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拓展其覆盖至中国的高端市场。
泰山石化出售油轮 割肉套现1.67亿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14/20090814025655856.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泰山石化昨日宣布,公司已与买方订立备忘录,据此买方同意以总计1.67亿港元 (2140万美元)的价格向泰山石化购买一艘建于1987年载重吨为261068吨的单壳超级油轮。
泰 山石化是中国以至亚太地区的石油物流与海事服务的供应商,集团也在中国及东南亚策略地点自设陆上及岸外储油设施,包括在马来西亚水域的浮动仓储,为往来印 度洋及太平洋的商船提供服务。自2007年10月起,集团还经营造船设施,并正在中国泉州开发其修船设施,务求成为亚洲最大型的修船厂之一。
泰 山石化表示,公司继续致力推行增长策略,将业务转型,集中力量发展船坞及陆上油库业务,而董事会正积极考虑进一步出售其船队。该公司认为上述出售事项是一 个大好商机,有利集团出售该油轮套现,而就此产生的流动现金可供该集团作其他部署之用,包括用于未来投资、偿还债务及其他企业用途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泰山石化出售油轮纯属 “割肉套现”行为。该油轮截至7月底为止的账面净值为3880万美元,出售事项将令泰山石化出现一项未经审核亏损,约为1760万美元(约1.373亿港元)。
在出售事项完成后,泰山将会拥有八艘近岸油轮及营运六艘超级油轮(其中三艘为集团所拥有,而其余则为租用),以作海上油库用途。在出售事项完成后,泰山石化的船队总载量将约达165.6万载重吨。
柳传志迈向巴菲特的一小步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7/HTML_VUMSJGJDA6N9.html
巴菲特如此描述价值投资:希望你不要认为自己拥有的股票仅仅是一纸价格每天都在变动的凭证,相反我希望你将自己想象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对这家企业你愿意无限期的投资,就像你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合伙拥有的一个农场或一套公寓。现在,联想控股以及柳传志则向“巴菲特”迈出了正式的一小步:物美。今年6月,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从联想控股的角度讲,未来会有些产业是愿意长期持有的。”联想控股层面未来的架构,与复星“会有某些相似性”。“靠朋友、中介甚至媒体介绍”的机会主义打法,不是联想系的风格。柳传志在迈出一小步后,将如何系统迈向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联想控股将如何试水直投,如何循序渐进?又会对哪些行业感兴趣?什么样条件的企业会被纳入其核心业务?我们对于“联想系”近两年来的观察,以及对联想投资、弘毅投资、联想控股相关负责人的数次采访,或许在此可以提供一些猜想的空间。联想系PE舰队“联想之星”项目则正式把联想控股直投业务推向了前台。2009年7月联想之星一期结业,联想控股投资了其中的两个项目,虽然资金量比较小,不如投资物美那样轰动一时。2008年末,吴亦兵出任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一职,联想控股的直接投资计划就已经呼之欲出。柳传志在前次接受本报采访时也明确表示,在重返联想集团董事长岗位之前的重要工作,就是在和吴亦兵进行交接。吴亦兵原来是麦肯锡的全球资深董事、亚太区并购整合业务总经理。在联想集团并购IBMPC业务时,他就以麦肯锡顾问的身份经历了联想谈判和收购的全过程。此后吴亦兵借调联想集团,先后担任过联想集团首席整合官、首席战略官、首席转型官兼首席信息官。“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养的是猪,到时候肯定要卖。联想控股这边则是既养儿子又养猪。”如果有潜力成为联想控股的核心业务的,“可以买回来长期持有”;如果进一步能找到合适的人,也不排除“培养成联想控股的一个分支”。“ 控股做直投,也是一步步来的。”柳传志说。2000年开始联想控股就以联想投资为平台切入VC,2003年又做了PE基金弘毅投资。目前联想投资所投公司 超过80家,弘毅也投了23家企业。“他们一做好,给了我一定的想法。”柳传志说,“他们都投了一些很好的企业,为什么我们不能留?”联想 控股自此也从旗下这两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LP(Limited Partners,有限合伙人,一般是投资人)进一步跨越到了所有者的角色。“控股本身就有直接投资能力”,柳传志说,此后联想控股层面就形成了控股作为 航空母舰,而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以护卫舰姿态出现的PE直投战队,覆盖了从种子期到并购的所有产品线。猜想一:投资倾向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这是联想的风格。2001年,联想投资成立之时,内部就“做VC还是做孵化器”形成了分歧,因为联想两样都没有做过。在最近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联想投资执行董事刘二海问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8年前,互联网泡沫破灭时,哀鸿遍野。那时你居然要做联想投资,为什么?”朱立南回答说,创业企业一般都缺钱、缺经验、缺资源,而“联想还好,这些都具备”。于是联想投资最终定位VC。联想所熟知的TMT领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联想投资的主要投资方向。尽管早在2002年联想投资就开始尝试做一些非IT行业投资,但比例直至其四期基金才与TMT领域投资不相上下。但在有意无意之间,柳传志已经透露出了对其他一些特殊行业的兴趣。“金融是好行业,在中国还有巨大空间,应该往里进入。”他认为环保、能源则是另一个好机会。理由很简单,“中国未来肯定是能源消耗大国,核能之外的其他清洁能源也肯定有机会。”现在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行业,“中国要跳脱出组装环节”冲动使得纵向的产业链也充满了投资机会。医药健康领域或许也是联想控股直投的目标领域。“像医院这样的医疗组织;医疗器械;保健体系建设,只要国家下决心,市场规模是非常大的。”柳传志说,能否形成具象的消费支撑,则还要看国家体制改革、国家初始投入情况。而显然柳传志基于互联网的一些新兴商业模式也非常有兴趣。“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现在到了所有互联网模式开始结果子的时候了。”他认为互联网在行业内渗透之后,会产生巨大的商业效应,比如电子商务。淘宝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其2008年的交易额上千亿。猜想二:小碎步向前?对于直投业务,联想控股一以贯之地审慎乐观。去 年下半年其内部开始考虑做直投,是基于“联想投资和弘毅业务都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了”。而2002年也有过这样的一次讨论,当时联想控股决定做PE投资。当 时“基于国企重组、国退民进,为早期Buyout释放了机会”。但是是以联想投资为载体,VC和PE一起做,还是另起炉灶?最终决定找赵令欢筹建弘毅投 资。经历当时决定的朱立南说,“我当时的想法,联想投资做VC只有2年多时间,对这个行业的规则还不了解。”而VC和PE的基础知识和具体投资都不一样。时机未到而贸然猛进,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联想投资和弘毅的发展过程,也注定了联想控股对直投的资金投入不会是爆炸性的,很可能是以5年为周期,进行先期试水。联想投资的一期基金只有3500万美元;以并购为主的弘毅一期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美元。而2008年联想投资的四期基金规模超过4亿美元,弘毅去年新募的美元基金逼近14亿美元,同时又拿到了社保20亿元成立了一只5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此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说:从柳总的角度看,他是恨不得放更多的钱进来的。“但最开始的基金有探路的性质”,谁也不知道结果如何。而无论是联想投资还是弘毅的一期基金,全部来自联想控股。柳传志不希望拿别人的钱练手。柳传志“摸着石头过河”的风格,在联想投资从“草莽”走向成熟就是最好的印证。对光桥的投资犯错,令柳传志记忆犹新,“我们自己违反了投资纪律”,联想投资向这个企业投入了基金总规模的1/10,结果亏了20%。“只有事实摆在面前时,才最有震撼力。”但建立起如同联想投资、弘毅的“系统打法”需要时间,这种在内部组织结构上形成不同垂直小组,在1-2个合伙人带领下对选定的人做具体的投资分析的方法是否适合控股做直投,也需要摸索。猜想三:人为重?联想控股的直投,是否也会延续联想系投资的原则,“先找好人,再看好事”?在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CFO王能光看了,联想投资看重的是“事为先,人为重”。即不追求短期套利,更看重基本面和中长期发展潜力,强调核心团队的上进心和事业心,记忆社会责任感。“联想的标准不是能做好业务的就是好团队,而是要创业团队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命。”尽管所覆盖的投资阶段不同、投资重点领域也不尽相同,但弘毅的定位和联想投资相差并不大。“弘毅的定位,就是要他们投资的企业,都是巴菲特喜欢的企 业。即使弘毅退出了这企业依然很好,这样的企业弘毅才能投。”柳传志说。而在投资物美的新闻发布会上,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也说,即使2007年弘毅也没有 去追Pre-IPO的企业。“对企业家的要求,如果是投了以后,将来要成为联想控股的核心资产的,那要求肯定是高的。”柳传志说,“非得联 想集团、联想投资、弘毅投资的人一样,这就是我们选择的标准。”而在一开始,“最起码我们看到的主要方面不能有重大缺陷。”而对于孵化器企业,“就没有那 么高的要求了。”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