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王生活專訪 細股專家 陳承龍 「買樓?不如買的士!」

1 : GS(14)@2015-01-02 09:50:38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60407&search=1
上回提到細價股和殼股炒賣專家陳承龍如何賺到自己的「第一桶金」,途中波折重重,更曾輸得體無完膚,但亦令陳承龍悟出自家一套投資小貼士。陳承龍說由年少氣盛的小伙子到成家立室,成為一家之主,當中的投資心態的確改變了。




陳承龍說,經過「科網股」泡沫爆破一役,心態已開始慢慢轉變,再到成家立室,有了自己的小朋友,負擔亦隨之增加。許多父母會替子女買教育基金,陳承龍說他從來不信這些基金,他信自己。陳承龍說與其信基金,不如信自己的投資眼光。「老實說,股票市場每日上上落落,炒股不是最穩健的投資,買資產才穩健。」提起買資產,相信大家都會想起買樓收租或炒賣,但陳承龍不認同。陳承龍指出,炒賣樓宇不是他的那杯茶,他買的是─的士牌。
「論使費,買的士牌絕對比買樓平得多,稅項和雜費又高,制肘又多,但的士不同,首期可做7成上會,更可以立即『落地』,替你賺錢。」陳承龍續說只付160至170萬元首期,且可以立即出租,變相是你的租客(司機)幫你供車和的士牌。另外,由於政府限制的士牌數目,換句話說市場的供應有限,但需求會增加,所以有很大的升值潛力。有見及此,陳承龍在女兒出生前,與中學同學合資購買的士牌,以作他們子女日後的「讀書基金」。
股市跟政治息息相關,近日「佔中」事件好像在港暗暗掀起一陣移民熱,問到活在股壇的陳承龍會否考慮移民,他說將來可能會,自己很喜歡澳洲,但投資移民的入場費很費,自己又不是專才,所以現時不想這事。陳承龍笑言,「如果當地請荷官,可算是專才,我會考慮的!」
為未來舖路 興趣也要保值
很多男士都會有一些私人珍藏,陳承龍也不例外,他的收藏品之一是名表。「表是保值的!」陳承龍表示,他第一隻勞力士購於11年前,當時以2.6萬元購入,現在二手價也達3、4萬元,至少也賺了「戴」,所以表是絕對有其收藏價值,不單靚,還會升值,陳承龍笑言,將來沒錢,可拿藏表去典當。
除了收藏名表,陳承龍說他很喜歡海上活動,在國外看到人駕駛帆船,覺得很好玩、很有型,回港後便考了船牌,每逢夏天,均會出海玩。陳承龍笑說,「女兒出生前,喜愛周未與太太買支酒和小食就上船出海,就這樣便『hea』了一個下午。」將來,待女兒長大些便會與她一同出海,享受父女家庭樂。

Profile
陳承龍,細價股和殼股的炒賣專家,在本港各大報章均有專欄。十多年前,機緣巧合投身財經新聞行業,當時正值金融風暴,眼見財經新聞經常出現在A1,認為財經是很Pro的東西,入了行,轉眼間就做到現在。現為DBC數碼廣播電台的財經台主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51

在創業和買樓之間 周顯

1 : GS(14)@2015-02-25 10:21:24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0505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芳齡是秘密,根據目測和她的口供所透露,大約是三十歲左右吧。她在一間中型公司工作,月薪,也是根據猜測,估計是三萬元至四萬元之間,有幾十萬元的積蓄,偶然有投資股票,有輸有贏,以她的股票知識,應該不可能把這筆本錢快速增值。

她有一個固定的男朋友,打的是政府工,月薪估計是五萬元左右,她認為男友每月可以儲蓄兩萬元左右,手頭應該有大約一百萬元的現金。他也有炒股票,不過輸多贏少。然而,以三十出頭的年紀,有這個收入,縱使不能算是鑽石王老五,最少也是黃金老五,不愁找不到女人了。

男友和家人同住,沒有和她同居。她也搬離了家,和友人同租一個單位,租金不便宜,要三萬元。幸好,她並不需要另付家用給家人,自給自足就可以了。



創業和買樓可能是年輕人兩大理想,但選擇了其一,就很大機會要放棄另一樣了。

我聽完這個案的詳情,第一句是:「妳應該和男友同居,這可以增加快樂,減少支出。」

她的回答是:「但男友不想這麼快,我也想多點自由。」我立即說:「以你們的年齡,他能等,你不能等,再不嫁他,市場行情便要貶值了。妳最佳的策略,是快點和他結婚,然後兩人合力,去買一個單位。」

她點頭說:「我當然想獨自擁有一間房子,但沒有法子之下,兩人聯名擁有一間,也是次佳之選。」

我冷冷的說:「如果妳買了房子,還嫁不出去,這就是妳的姑婆屋了。」

她說:「我還有一個願望,就是想跳出公司,自己創業。」

我細問了她的工作詳情,分析之下,居然覺得還有值博率。這種創業計劃,我一年聽上超過一百個,可行者百中無一,她的計劃居然被我認為可行,也算是異數了。計算之下,創業的成本也不高,二百萬元有找。

我問她:「如果在買樓和創業之間,妳會先挑哪一樣?」

她說:「創業。」

「那你即是放棄買樓了。」我說:「所以,買樓的事,妳根本不用再提。」

她想了一想,點頭說是。

然後,我問她一個問題:「為了創業,妳可以犧牲多大?妳能不能搬離現時的居住環境,搬回家中,和父母同住?」

她呆了一呆,不用我說下去,馬上明白了:「你說得對,我為甚麼想不到這個問題?」

我說:「就是了,在創業的初期,最忌兩面作戰,如果妳又要交租,又要生活,還要努力去創業,公司的資金又不足,這是會把妳拖垮的。妳在創業之前,必須先把生活的成本壓縮至最低,讓自己可以甚麼都不用想,可以專心創業,才有可能成功。」

其實,她的最佳策略,還是和男朋友快點結婚,萬一創業失敗,還可以有男朋友可以倚靠,但今時今日,在香港這個女多男少的社會,女人要結婚,又談何容易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93

英40歲以下首置人士買樓八折

1 : GS(14)@2015-03-03 01:53:44





正當香港金管局上周再推辣招遏樓市,打亂不少首置人士上車計劃之際,爭取在五月大選中連任的英國(圖)首相卡梅倫,提早在今日推出新置業計劃,向四十歲以下首置人士提供八折買樓優惠,爭取年輕選民支持。英國目前平均樓價為二十一萬八千鎊(約二百六十萬港元),政府透過免收各種徵費,變相提供多達兩成優惠,協助四十歲以下首置人士,購買在未充份利用土地或荒廢工商用地所建物業。合資格人士今日起可向當局登記,假如受助後五年內出售物業,需償還資助。為吸引地產商參與,英國政府將放寬相關土地的使用規則,目前有四十五間地產商有意參與。當局希望未來五年可興建十萬間上車屋,但相比每年三十萬間住屋需求,只是杯水車薪。今次計劃原定七月出台,外界認為卡梅倫為大選提前「派糖」。英國《獨立報》/《星期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02/190601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151

買樓先結婚? 準新人看法不一

1 : GS(14)@2015-03-26 00:59:09





【本報訊】「先買樓、後結婚」抑或「先結婚、後買樓」,準新人有不同看法。計劃明年十一月結婚的余小姐及盧先生,已於尖沙嘴的酒店訂酒席,昨主要到婚禮展物色婚紗及婚禮甜品等。盧先生稱,早於數年前已在屯門購入約三百萬元的單位,「始終有個住所比較好,結婚都係形式,請朋友、親戚大家開心食餐飯,買樓比較長遠就要早啲計劃定」。任職文員的準新人陳先生和鍾小姐則指,早於兩年前在酒樓訂了二十五圍酒席,今年十一月尾舉行婚禮,花費約二十二萬元,「酒席都使咗十六、七萬」。



「嫁老公唔係嫁層樓」


陳先生指婚後打算與父母同住,笑言會繼續努力儲錢,待日後有經濟能力才考慮置業,鍾小姐坦言:「你係嫁個老公,唔係嫁層樓呀嘛……你鍾意佢就鍾意佢,唔會因為佢有冇樓而嫁畀佢」。■記者黃靜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3/190864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936

理財第一波:儲錢買樓要量力而為

1 : GS(14)@2015-03-29 13:28:11









有年輕人因為儲錢買樓而傷害了身體,因為天天吃麵包的緣故,將來即使有了物業,卻沒有好的身體,沒法好好地享受,甚至要付上沉重的醫藥費。根本把畢業後十年要置業定為目標是錯中之錯,置業是人生中最大的一項投資,用十年時間來開展(指儲蓄首期)實在是難為了當事人。有人指出香港在回歸後的薪酬水平其實是差不多,若計入了通脹的因素,有些工作的薪金其實是下調了。另一方面,樓價的升幅卻不成比例,若不計清楚負擔能力便置業,隨時會有破產的危機。金管局收緊對細價樓的按揭,做法無可厚非,可以減少對金融系統的風險。對市民來說,置業的難度高了。有些人為了置業,找來了親友作擔保。近日討論得較多的是一位只有萬多元月薪的人,購入了500萬元的單位,顯然是沒有計算自己的負擔能力,當宏觀經濟下滑時,他將會沒頂。想知道自己每月需要儲蓄多少才達到目標,而自己又沒有足夠的數學知識去計算,可以參考投資者教育中心網頁的計算機,那裏有多款工具可供選擇。要儲蓄100萬元作首期,年回報5%,每月要儲6,440元,才可以在十年內達標,收入只有萬七元能否儲蓄此款項很成疑問,而且在購入了以後也要供款,負擔絕對不輕。要親友作擔保,是把風險轉嫁給別人,做法不可取。可以考慮的方法是把儲蓄期延長,再積極一點來投資,如利用15年而每年有回報6%,每月只需儲3,439元,15年後便有100萬元。你亦可以利用二人之力來儲蓄,那便事半功倍。李兆波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329/190934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06

居屋真人Show 買樓唔使租

1 : GS(14)@2015-04-21 01:58:47

恭喜晒你啊!超過十萬人抽新居屋2160伙,咁都畀你抽中兼等5月揀樓,好過中六合彩。但要成功上車有個安樂窩,抽中只係第一步,當你以為計掂晒數,坐定「粒六」安心上會等收樓入伙,咁你就錯喇!首期預算幾多?揀咩嘢單位?壓力測試過唔過到?供款入息水平符唔符合?等等…我哋誠邀抽中讀者上嚟《蘋果動新聞》居屋真人show,我哋有齊各方面專家幫你,包括按揭上會、契約文件、驗樓等等諮詢。
Send個email嚟以下網址:mailto:[email protected],我哋等緊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20/191190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21

為子買樓結婚大媽攜百萬開戶炒股

1 : GS(14)@2015-05-05 01:21:39

中國大媽無奇不有。內地股市持續牛市,北京一名婦人趁五一假期前最後一個股票交易日,身攜100萬元(人民幣.下同)現金,在證券公司開戶口,她為了幫兒子買樓結婚,準備入市炒股票。大媽數錢照(圖)近日在網上熱傳,網民笑稱:「大媽,還收乾兒子嗎?」名為「獨立的八爪魚」的網友透過微博爆料,上周四(4月30日)在證券公司排隊辦理業務,看到大媽正在數鈔票,準備開戶炒股。他說:「沒見過這麼帶現金炒股的,這可是百萬現金。」



瞞着家人傾盡積蓄

一名自稱大媽鄰居的網友發微博揭秘,該大媽聽親戚說,最近股市火爆能賺錢,為給兒子買樓結婚,於是瞞着家人將所有積蓄「晒冷」炒股,她還向親戚朋友借了幾十萬元。不少網友驚呼︰「這是史上最土豪的百萬現金大媽!」不過,大媽炒股原因孰真孰假無從稽查。北京《法制晚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504/191349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148

買樓無望 港青求開心 寧「炒散」拒做長工

1 : GS(14)@2015-05-26 17:09:10

【晴報專訊】新世代工作觀不再只求穩定,有人力顧問指港青短工族趨增,大專生也「炒散」,但有副學士畢業生打散工三至四年,欲轉長工卻被拒。有社工稱,部分港青自覺「反正做極都唔會買到樓」,不如賺夠錢先見識世界。
八十後旅遊Blogger Lala雖非散工族,但找工首要條件是有十日以上年假,儲夠錢便出發旅行,「我嘅人生唔應該畀層樓綁住!每個月儲幾千蚊,點儲到層樓返來」,倒不如外出闖蕩增廣見聞,至今已去過十個國家。
安俊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年輕人都喜歡趣味性工作,約三年前出現「遊戲測試員」職位,只需「全天候打機,看看遊戲有沒有問題」,加上時間夠彈性,即使時薪只約五十至一百元,仍「一百人爭一個位」。
大專生自視大學生 不打基層工
周透露,認識部分「散工王」有大專或大學學歷,但主要是遙距課程學位或副學士。他們認為自己有大專學歷,不願做基層工作,但應徵大學學歷工作時,僱主未必願意聘請,故便先做散工,最後卻難找回長工。她指去年曾有二十五歲副學士畢業男生,因性格內向,難找長工,當了三至四年散工,包括展覽場地助理及推廣員等,兩年間任職超過十份工作,其後有感不可再浪費光陰,要求周介紹工作,但已沒有僱主願意聘請,周說:「我都幫佢唔到。」
努力捱仍難上樓 不如及時行樂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鄧良順認為,上一代年輕人,目標可能是買樓養家,生活安穩,但現時年輕人因面對不少社會壓力,如樓價高昂,覺得「反正做極都唔會買到樓,不如及時行樂」,加上年輕人注重私人時間和娛樂,因此轉為做「散工」,「搵夠就走。」
鄧曾見不少「散工」年輕人完成一份長工後,拿到薪水便去旅行,「時下年輕人喜歡去看看這個世界,去旅行玩完就回來再賺錢。」他認為,近數年抱持這種想法的年輕人愈來愈多。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陶兆銘認為,現時青年工作價值觀是「搵夠就去發展興趣、見識世界」,此屬全球趨勢,但不代表他們懶惰、無毅力。不過周綺萍提醒,「做一年散工,已好難轉正職。」
心態變 打兩年工即去工作假期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會長李志明指,現今青年工作心態更重視工作生活平衡。他指,金融、零售行業極需人手,但時間不穩定,「年輕人會認為工作與期望有落差。」
另外,不少年輕人希望多見識世界,故打一、兩年工便辭職去工作假期。而本港就業模式轉變,市場上多短期及兼職工作,故畢業生未獲聘前會打散工。但李志明提醒,年輕人不宜長期打散工。
青協督導主任鄧良順補充,不少人趁三十歲申請年齡上限前,辭職參與工作假期,他不少同事亦這樣做。此外,樓價高企亦影響年輕人工作心態,「儲極都儲不到首期」,寧願用收入做想做的事。

https://hk.news.yahoo.com/%E8%B2 ... 7%A5-224634127.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93

上深圳買樓 港男帶446萬現金被截皇崗海關3個月破36宗同類案

1 : GS(14)@2015-06-06 08:33:05

【本報訊】香港樓市「升到癲」,不少港人轉移目標北上深圳買樓投資,令近年港人北上置業再度出現小高潮。但不時有港人搬錢北上時不諳法律,被內地海關扣罰。深圳皇崗海關近日又查獲一名港人攜大額現鈔入境,所攜446萬港幣被截獲,面臨處罰。皇崗海關稱,最近三個月已查獲36宗同類案件;今年查獲同類案件總值逾4,000萬人民幣。



深圳皇崗海關指,關員6月3日在口岸小車入境現場查驗,發現一名香港男子乘坐粵港兩地牌七人車,在車尾箱中的大行李箱內裝有未申報的446萬港元現金。該港男稱該批錢是帶往深圳購買房產。皇崗海關稱,這是近三個月來查獲的第36宗貨幣案,也是最大的一宗。今年以來皇崗海關查獲此類案件的總計案值,折合人民幣逾4,000萬元。該案目前仍在調查中。去年2月,皇崗海關曾查獲一名港客隨身攜帶500萬港元入境,被罰款處理。當時該港男用兩個普通購物袋,塞滿千元大鈔,提着兩袋現金施施然入境。被查獲後稱錢是準備到深圳買樓用。皇崗海關指,那是2013年以來他們查獲數量最大一宗超量攜帶外幣入境案。



只可攜兩萬人幣出入境


內地對人民幣現金及外幣出入境有嚴格管制,規定中國公民出入境、外國人入出境,每人每次攜帶的貨幣限額為人民幣2萬元,外幣現鈔折合5,000美元。港人透過中銀向內地匯款,只能匯入同名戶口,且限額為每日2萬人民幣。不少港人遂透過本港兌換店匯款,多數兌換店雖不收手續費,但會賺取兩地匯率差價。部份港人冒險攜巨款入內地,一旦確認違反內地法規,將被處以攜帶貨幣5%至20%數額的罰款。香港樓價不斷飆升,部份港人改為北上深圳買樓。有地產代理向《蘋果》記者透露,日前一名40多歲港人欲以300萬港元以下購買一個住宅單位,半投資半自住,但在港選擇有限,遂以156萬元人民幣(約196萬港元)購入福田御景華城花園中層一個約480方呎單位,呎價約4,083港元。代理指天水圍嘉湖山莊約440方呎兩房單位樓價逾360萬港元,上水及粉嶺大型屋苑更要逾400萬元,改到深圳買樓更實惠。因深圳限購令未解除,港人只可在當地買一個住宅物業,最多七成按揭,利息由5.5厘起,樓價雖較低但買家所需資金亦不能太少。近年本港發展商賣劏房式新盤單位,以樓價細、呎價高作為定價標準,雖然入場費不高,但只能買得約200方呎的蚊型開放式單位。因此有港人購買深圳新盤,如羅湖新世界四季御園,有香港買家以265萬元人民幣(約332萬港元)購入約750方呎單位,相若銀碼在港只能購入元朗新盤尚築約240方呎無間隔劏房式單位。港鐵深圳龍華區新盤天頌有三至四成買家為港人。美聯中國部營運總監兼華南區董事總經理王書權稱,過去三個月該行平均每月有20至30名港人到深圳買樓,主要入市400萬元人民幣以下的單位。中新社/《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06/19174395
2 : FEEL(1305)@2015-06-06 22:12:06

透過中銀匯款至內地,每日限額為8萬人民幣,並非2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692

料快加息 加按買樓要小心

1 : GS(14)@2015-07-17 16:45:1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17/news/ec_ecv1.htm


【明報專訊】讀者Kenneth於2010年置業結婚,當年盛行HIBOR按揭,不經不覺5年內已供了超過兩成樓按,樓價卻已飛升一倍!夫婦倆(同是35歲)是專業人士,收入穩定,眼看每月盈餘佔收入逾四成,遂醞釀多買一層物業作收租用,讓資產「錢搵錢」,但現時流動資金作首期卻不足,遂興起加按套現這個念頭,但加按不能維持HIBOR,負擔亦增加不少;手頭上資金和每月盈餘又可怎樣增值,達致買樓收租目標?

圓收租夢 流動資產需280萬

Kenneth期望多買一個物業作收租,但有以下疑問:

1. 要多少資產用作首期及其他置業必需開支,才能起動?

2. 如不加按,以儲蓄支付首期,時機何時才成熟?

3. 如將現時物業加按套現,將承受什麼風險?

4. 如真的要套現,哪時才是最佳時機?

若不選擇加按 達標需5年

由於計劃買入的是第二個物業,按揭成數最多為五成,假設他買的物業價值400萬元,那他要支付200萬元的首期,另加4.5%雙倍印花稅(DSD)18萬元,物業代理佣金4萬元,連同其他雜項,總支出約230萬元,除此以外,他們還要預留9個月的生活費儲備(連同新置物業的供款)約50萬元,所以Kenneth需有280萬元流動資金才能啟動他的「收租公」大計。

既有穩定入息,Kenneth可以預留20萬元現金作儲備,其餘30萬元現金及每月盈餘3.4萬元可投入地區及已發展市場股票、國際債券等投資組合(目標平均年回報6%),連同現時之藍籌股票(為簡單說明起見,目標也是假設平均年回報6%),預計5年後就能累積至280萬元。

但若希望盡快落實,也可將現物業加按至樓價六成(即264萬元),即可套現129萬元,但要放棄HIBOR並增加每月供款額至約1.4萬(假設20年還款期,按息2.15厘),沿用以上思路(每月盈餘減至2.8萬元),預計2年後就能達到目標了。

加息期樓價跌 套現效力減

加按有什麼風險?相信現時仍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套現後若能增值得宜,應可抵消多付的利息(跑息差),只是放棄了超低息可能覺得「蝕底」了!但筆者認為真正的風險在於:

1. 香港快進入加息周期(極大可能年底前開始),供樓支出將增加;

2. 同步供兩個物業時(每月供款近2.4萬元),若夫婦其中一人失業了,或經濟逆轉、銀行加息令租金收入不足以供樓,又或不幸遇上租霸,就真正考驗他們的財政抗逆能力了。所以買第2個物業前,那50萬元應急儲備必不可少。

至於何時是最好的加按時機?我看就是這一刻,要加按就要在未加息、樓價未跌前做好,且一進入加息周期,樓價跌的機會很大,那時套現的效力可能縮小。

鄺翠玲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鄺翠玲 理財信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4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