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4-15 工作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k0p9.html

   今日黃金暴跌,網上說的原因千奇百怪,光怪陸離。

   忽然想起鬱金香泡沫破滅的故事,傳說,鬱金香泡沫的破滅始於一個水手將一個名貴鬱金香種子當做洋蔥頭沾鹽吃掉了。從而引發投機客的恐慌性拋售。在泡沫的頂峰,人們往往已經意識到了泡沫,但是參與博傻遊戲的人,依然不願意退出遊戲,他們依然在等待一個藉口。

   這種藉口,可能是極其牽強而且無厘頭的。但是對於投機客而言,這已經足夠了。

    試圖解釋這個導火索是怎樣觸發泡沫的破滅,是沒有太大意義的。這就是一個藉口,破滅的伏筆,早就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埋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95

2013-4-17 工作記錄 Jo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k40x.html
開始讀《偉大的博弈》,非常的有趣,對華爾街、對美國的歷史有了不同的認識與感觀,傑斐遜主義與漢密爾頓們的爭鬥(《貨幣戰爭》中幾近完美的傑斐遜是我對這位美國總統的唯一認識),荷蘭人的商業精神(之前提到荷蘭似乎腦子裡就只有鬱金香泡沫),與紐約在金融領域一較高下最終敗北的費城,人性的貪婪與自律。。。怎麼說呢,讓文科生的我感覺有重溫高中歷史的感覺,準確地說應該是金融史,但卻非常的生動有趣,今天只讀了前兩章,明天繼續。

翻譯部分:

Most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the early 1970s, on the other hand, regarded business value as of only minor relevance when they were deciding the prices at which they would buy or sell. This now seems hard to believe. However, these institutions were then under the spell of academics at prestigious business schools who were preaching newly-fashioned theory: the stock market was totally efficient, and therefore calculations of business value and even thought, itself were of no importance in investment activities. (We are enormously indebted to those academics: what could be more advantageous in an intellectual contest whether it be bridge, chess, or stock selection than to have opponents who have been taught that thinking is waste of energy)

20世紀70年代,大多數的機構投資者卻認為商業價值在他們決定買入或賣出的價格時是最無關緊要的因素。這似乎難以置信。然而這些機構卻受知名商學院所提出的理論的蠱惑,其理論為:股票市場是完全有效的,因此對公司價值的計算對於投資毫無用處。(我們非常感激這些學者:無論是橋牌,象棋還是選股方面還有什麼能讓我們更加有利的,當對手被告知思考是一種精力的浪費。)

Through 1973 and 1974, WPC continued to do fine as business, and intrinsic value grew. Nevertheless, by yearend 1974 our WPC holding showed loss of about 25%, with market value at $8 million against our cost of $10.6 million. What we had thought ridiculously cheap year earlier had become good bit cheaper as the market, in its infinite wisdom, marked WPC stock down to well below 20 cents on the dollar of intrinsic value.

1973和1974年,WPC繼續表現良好,內在價值不斷增長。然而,1974年我們持有的該公司的股份卻出現25%的損失,相對我們一千多萬的成本而言,市值只有八百萬。我們在一年前認為極便宜的東西變得更加便宜了,因為市場以它無限的智慧使得WPC的股價比起內在價值下降20%。

You know the happy outcome. Kay Graham, CEO of WPC, had the brains and courage to repurchase large quantities of stock for the company at those bargain prices, as well as the managerial skills necessary to dramatically increase business values. Meanwhile, investors began to recognize the exceptional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 and the stock price moved closer to underlying value. Thus, we experienced triple dip: the company's business value soared upward, per-share business value increased considerably faster because of stock repurchases and, with narrowing of the discount, the stock price outpaced the gain in per-share business value.

你可以預知令人快樂的結果。Kay Graham,WPC的CEO,有智慧與勇氣在折價基礎上回購公司大量的股票,這也是一種大幅提升公司價值的管理技巧。同時,投資者認識到公司優異的經濟基礎,隨後股價逐步趨近其內在價值。因此我們享有三重好處:公司內在價值飆升,每股價值則因為回購上升的更快,而由於較小的折價,股價的表現超出公司價值的增加。

We hold all of the WPC shares we bought in 1973, except for those sold back to the company in 1985』s proportionate redemption. Proceeds from the redemption plus yearend market value of our holdings total $221 million.

我們持有在1973年購入的所有WPC股份,除了那些在1985年公司按比例回購的部分。贖回股票所得加上市場價值增加帶來的年度收益總數為兩億兩千一百萬。

If we had invested our $10.6 million in any of half-dozen media companies that were investment favorites in mid-1973, the value of our holdings at yearend would have been in the area of $40 $60 million. Our gain would have far exceeded the gain in the general market, an outcome reflecting the exceptional economics of the media business. The extra $160 million or so we gained through ownership of WPC came, in very large part, from the superior nature of the managerial decisions made by Kay as compared to those made by managers of most media companies. Her stunning business success has in large part gone unreported but among Berkshire shareholders it should not go unappreciated.

假如我們在1973年年中擁有一千萬的投資於6個媒體公司當中的任何一個,股票現在的價值將會是4到6億元。我們的數以將遠超過市場的表現反映出媒體業優異的表現。而我們通過持有WPC股票而獲得的額外的一億六千萬則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源自Kay做出的本質優於其他媒體業經營者的管理決定。她驚人的商業成功雖然沒有被大篇幅報導但Berkshire的股東卻不該忘記。

Our Capital Cities purchase, described in the next section, required me to leave the WPC Board early in 1986. But we intend to hold indefinitely whatever WPC stock FCC rules allow us to. We expect WPC's business values to grow at reasonable rate, and we know that management is both able and shareholder-oriented. However, the market now values the company at over $1.8 billion, and there is no way that the value can progress from that level at rate anywhere close to the rate possible when the company's valuation was only $100 million. Because market prices have also been bid up for our other holdings, we face the same vastly-reduced potential throughout our portfolio.

我們對Capital Cities的購買(後面部分會敘述)使我不得不在1986年離開WPC董事會。但是我們打算無限期持有WPC股份只要FCC允許。我們預期WPC的公司價值將會以合理的速度增長,因為我們知道管理層不僅有能力而且以股東為核心。然而市場現在對公司的股價超過18億,公司的價值很難再以當初市值僅為一億美元時的速度成長。也因為我們其他主要的持股股價大多已經被哄抬上去,所以我們的投資組合很難再像過去一般具有成長潛力。

You will notice that we had significant holding in Beatrice Companies at yearend. This is short-term arbitrage holding in effect, parking place for money (though not totally safe one, since deals sometimes fall through and create substantial losses). We sometimes enter the arbitrage field when we have more money than ideas, but only to participate in announced mergers and sales. We would be lot happier if the funds currently employed on this short-term basis found long-term home. At the moment, however, prospects are bleak.

你會發現我們在年底持有一大筆Beatrice的股份。這是一種短期套利的持有方式,事實上,只是存放貨幣的場所(儘管不是完全的安全,因為有時候)交易也會發生問題而導致巨大的損失)。我們有時候參與套利當我們手頭現金寬裕的時候,但也只參與那些已經宣佈的併購以及購買案。如果現在短期內被如此利用的資金能夠找到長期的歸宿,我們將無比的高興。然而目前前景是慘淡的。

At yearend our insurance subsidiaries had about $400 million in tax-exempt bonds, of which $194 million at amortized cost were issues of Washington Public Power Supply System (「WPPSS」) Projects 1, 2, and 3. discussed this position fully last year, and explained why we would not disclose further purchases or sales until well after the fact (adhering to the policy we follow on stocks). Our unrealized gain on the WPPSS bonds at yearend was $62 million, perhaps one-third arising from the upward movement of bonds generally, and the remainder from more positive investor view toward WPPSS 1, 2, and 3s. Annual tax-exempt income from our WPPSS issues is about $30 million.

到年底為止,我們的保險分公司大約持有4億美元的免稅債券,其中大約有一半是華盛頓公用電力系統(「WPPSS」)的123期債券,我已經在去年詳細介紹這一頭寸,並且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不願在有結果前進一步公開公司的買入或賣出策略(與我們在股票上的策略一致。)年底我們在WPPSS債券上實現的收入為六千兩百萬美元,也許三分之一來自於債券價格的普遍上漲,剩餘的則來自更加積極的123WPPSS債券投資者。每年來自WPPSS的免稅收入大約是三千萬美元。

Capital Cities/ABC, Inc.
資本城/ABC公司

Right after yearend, Berkshire purchased million shares of Capital Cities/ABC, Inc. (「Cap Cities」) at $172.50 per share, the market price of such shares at the time the commitment was made early in March, 1985. I've been on record for many years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Cap Cities: think it is the best of any publicly-owned company in the country. And Tom Murphy and Dan Burke are not only great managers, they are precisely the sort of fellows that you would want your daughter to marry. It is privilege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m and also lot of fun, as any of you who know them will understand.

年後,Berkshire以每股172.5美元買入三百萬美元的資本城/ABC公司股票,這一價格是1985年三月初承諾的。我已經追蹤注意資本城的管理層很多年:我認為其是這個國家上市公司中最優秀的。Tom Murphy和Dan Burke不僅是偉大的經理人,而且是那種你會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的一類人,跟他們一起合作是在是我的榮幸,也相當愉快,如果各位有誰認識瞭解他們將會理解我的想法。

Our purchase of stock helped Cap Cities finance the $3.5 billion acquisition of 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ies. For Cap Cities, ABC is major undertaking whose economics are likely to be unexciting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This bothers us not an iota; we can be very patient. (No matter how great the talent or effort, some things just take time: you can't produce baby in one month by getting nine women pregnant.)

我們的股票購買幫助資本城能夠獲得35億收購美國廣播公司的資金。對於資本城而言,收購ABC是一大項目,其效益在近些年可能不會太好。但這不會使我們煩惱;我們會非常有耐心。(不管多麼有才能或者多麼努力,很多事需要花費時間:就算你讓9個女人同時懷孕,但是也不可能在一個月生出小孩。)

As evidence of our confidence, we have executed an unusual agreement: for an extended period Tom, as CEO (or Dan, should he be CEO) votes our stock. This arrangement was initiated by Charlie and me, not by Tom. We also have restricted ourselves in various ways regarding sale of our shares. The object of these restrictions is to make sure that our block does not get sold to anyone who is large holder (or intends to become large holder) without the approval of management, an arrangement similar to ones we initiated some years ago at GEICO and Washington Post.

作為我們信心的證據,我們簽訂了一向不同尋常的協議:在一定期間內,Tom,作為CEO(或者Dan,如果他接任CEO的話)將代我們執行股票權利。這項協議是Charlie和我提出的,而不是Tom提出的。我們也限制我們在賣出股票方面的各種途徑。這些限制是為了確保在沒有管理層的支持時我們的股票不會被賣給那些持有更多股份的股東(或者是想成為大股東),同我們一年前與GEICO和華盛頓郵報簽訂的協議類似。

Since large blocks frequently command premium prices, some might think we have injured Berkshire financially by creating such restrictions. Our view is just the opposite. We feel the long-term economic prospects for these businesses and, thus, for ourselves as owners are enhanced by the arrangements. With them in place, the first-class managers with whom we have aligned ourselves can focus their efforts entirely upon running the businesses and maximizing long-term values for owners. Certainly this is much better than having those managers distracted by 「revolving-door capitalists」 hoping to put the company 「in play」. (Of course, some managers place their own interests above those of the company and its owners and deserve to be shaken up but, in making investments, we try to steer clear of this type.)

因為巨額股票交易經常造成溢價,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我們制定這樣的限制條款損害了Berkshire的利益。我們的觀點則剛剛好相反。我們認為對這些公司而言長期的經濟前景,同時也是對我們股東,會因為管理而大大提升。有這樣的條款,一流的經理人與我們形成同盟,可以將其精力完全投入到企業經營上而從長期來看最大化股東價值。這當然比讓這些經理人因為股東的進進出出而分心。(當然有些經理人將其利益放在公司和股東利益之上,他們應該被炒,但是在投資的時候,我們會儘量避開這類經理人。)

Today, corporate instability is an inevitable consequence of widely-diffused ownership of voting stock. At any time major holder can surface, usually mouthing reassuring rhetoric but frequently harboring uncivil intentions. By circumscribing our blocks of stock as we often do, we intend to promote stability where it otherwise might be lacking. That kind of certainty, combined with good manager and good business, provides excellent soil for rich financial harvest. That's the economic case for our arrangements.

今天企業的不穩定性是股權過分分散所導致的一種不可避免的結果。大股東隨時可能出現,通常滿花言巧語但實際卻不懷好意。憑藉我們所持有的股票我們想要提升可能缺失的穩定性。這種確定性,再加上優秀經理人以及良好的業務,將提供給我們一塊財務的沃壤。這就是我們在經營上的安排。

The human side is just as important. We don't want managers we like and admire and who have welcomed major financial commitment by us to ever lose any sleep wondering whether surprises might occur because of our large ownership. have told them there will be no surprises, and these agreements put Berkshire's signature where my mouth is. That signature also means the managers have corporate commitment and therefore need not worry if my personal participation in Berkshire's affairs ends prematurely (a term define as any age short of three digits).

人性的一面同樣重要。我們不希望我們所喜歡和敬服的經理人,在歡迎我們的投資後,會在一覺醒來擔心是否會因為我們成為大股東而發生什麼意外。我曾告訴過他們不會有意外,而這些協議使得我做出的承諾變成Berkshire的簽字。這些協議使得這些經理人有了來自公司的承諾,因此不用擔心因為我個人在Berkshire的任職過早的結束。(是說我活不到百歲。)

Our Cap Cities purchase was made at full price, reflecting the very considerable enthusiasm for both media stocks and media properties that ha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nd that, in the case of some property purchases, has approached mania). it's no field for bargains. However, our Cap Cities investment allies us with an exceptional combination of properties and people and we like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size.

我們以全價購買資本城的股票,反映出媒體股票以及媒體業在近幾年的蓬勃發展(在一些公司的股票上表現的幾近瘋狂)。這不是一個存在折價的領域。然而我們資本城的投資卻與優秀的資產和管理層相結合,而且我們很高興能夠有機會大規模的投資。

Of course, some of you probably wonder why we are now buying Cap Cities at $172.50 per share given that your Chairman, in characteristic burst of brilliance, sold Berkshire's holdings in the same company at $43 per share in 1978-80. Anticipating your question, spent much of 1985 working on snappy answer that would reconcile these acts.little more time, please.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奇怪為什麼我們以172.5美元每股的價格購買資本城的股票,因為你們形象光輝的董事長,在1978-80年間以每股43美元的價格賣掉該公司的股票。想到這些問題,我花了很多的時間想到一個即刻可以解釋這些行為的答案。所以請再給我多一些的時間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03

2013-4-17 工作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k40o.html
 

期中考試,上課,看書。

    在論壇上發了幾張關於宏觀經濟的走勢圖。

    但是博客上沒法發,那就改天再發了。

   說一點點感想。

1、從標準普爾的歷史走勢來看,標準普爾的走勢基本和EPS的走勢差不多。盈利才是股價的根本,此言不虛呀。

2、10年期國債的到期收益率與3月期國債的到期收益率的利差,可以作為標準普爾的領先指標。領先12個月。

其原因我暫時沒有想明白。可能是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的息差升高時,正好是企業的盈利開始回升的時候。

因為企業投資基本借入的是長期資金,企業盈利擴張,企業才會借入長期資金,這會抬高長期利率,擴大長短期利率的息差。在不久之後,企業盈利的回升,又會帶動股價的回升。

  隨手一寫,沒有查閱相關文獻,這是自己拍腦袋的一個解釋。暫且放在這裡吧。日後再修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04

2013-4-18 工作記錄 cece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kpbe.html

  上午整理首都機場基本信息,情況真不好啊,越來越發現深圳機場的標竿地位。

 今天把預製裝配式房屋和山岸社的東西暫且結了。預製裝配式房屋在日本的發展情況已經弄清楚,至於具體構造方法和制度規定,還要再問問是否有翻譯的必要。看山岸社看的,我都快走火入魔了,實在很想去看看他們的生活情況,於是沒控制住,查了國內的一些優美城市,果然有人際關係和諧的地方,很想移居過去,於是,很衝動地看了交通、教育、醫療、經濟等具體介紹,還把機票查了查。哎,衝動就是幼稚,有些事情就是不能做。按部就班地生活也很幸福,可是為什麼不能勇敢嘗試一下呢?淡定。。。

 接下來準備把大和房屋的有價證券報告書整理一下,因為很久沒有看日語報表,很多科目的翻譯都忘了,明天要從頭複習一遍,反反覆覆地做、看才能變成自己頭腦中的東西。

  珠寶的品牌弄完了,這周彙總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83

2013-04-18 工作記錄 Jackie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kpdi.html

按照計劃,看巴菲特的信,整理財經,外加做CFA的課後題。

1958年

老巴是在1957年正式開始合夥公司的經營的,但是老巴寫的信最早只能找到1958年的。

在本年的信中,巴菲特首先說明了股票市場的價格主要是受到投資者情緒的影響,投資者的持股期限受到投資者對可以輕鬆、快速獲利能力的預期的影響。受影響的僅僅是股票的價格或被低估的程度,而股票真正的內在價值是不受這些情緒或預期的影響的,老巴看的是內在價值的折價程度,而不是所謂的股價的波動。

1958年公司最大的持倉是新澤西的一個信託公司,老巴買入時保守估計內在價值為125美元,由於其一直都不分紅,被投機者拋棄,股價跌到50美元。該信託總資產為5000萬美元,大股東是一家銀行,持股25.5%;由於暫時的個體原因,導致該銀行併購這個信託公司一直沒有成功。老巴說這家公司是三個因素的合體:(1)Very strong defensive characteristics; (2) Good solid valuebuilding up at a satisfactory pace and, (3) Evidence to the effectthat eventually this value would be unlocked although it might beone year or ten years.

老巴最終持有12%的股權,成本均價51美元。由於該股票的成交量並不活躍,由於其買入股價被抬高至65美元,至此老巴不再買入或賣出。老巴說在下半年,其發現了一個更好的投資機會,因此將該股票以80美元全部賣出。新的投資將佔到合夥公司總資產的25%,而信託公司是佔到10%~20%。儘管由於新投資的股票的被低估程度要低於信託公司,但是由於老巴是第一大股東,在價值修復的時間上有更好的優勢,說白了就是老巴要採用自己的手段進行價值修復。

由於本年產生大量的資本利得,這是偶然現象,所以業績還需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

老巴希望可以增加套利型投資的比例,但是合適的機會很難找到;其說可以通過買入大量的幾隻被低估的證券可以構建套利型投資。並且這將導致合夥公司的收益在熊市跑贏市場平均水平,在牛市僅能達到市場的一般化水平。

最後這段話,沒有理解。

首先,對於買入低估證券構建套利類投資的方法不是很清楚;

其次,為什麼增加套利類投資會導致相對業績出現這樣的變化呢?

 

1959年

老巴闡釋了道瓊斯指數的一個缺陷,就是其僅僅是市場一個不完全代表,或者錯誤的代表。比如,在1959年,像鐵路平均指數、公用事業平均指數都是下跌的,並且當年下跌股數對上漲股數為710對628,許多投資公司的業績都遠不及道瓊斯指數;但是道瓊斯卻是大幅上漲的。但是這個最主要的目的是說明道瓊斯指數是很難被打敗的。

I would rather sustain the penalties resulting fromover-conservatism than face the consequences of error, perhaps withpermanent capital loss, resulting from the adoption of a 「New Era」philosophy where tree really do grow to the sky.

總體淨收益是由年初年末的市場價值水平決定的,並經過對合夥人的資金支付以及獲取進行調整。而不是基於當年實際實現的收益計算的。

去年提及的那個新的投資機會,也是一家投資公司,其持有30~40只優質的股票;在去年其佔到合夥公司總資產的25%,今年就增加到了35%!老巴是其第一大股東,並且第二、第三大股東都宣佈是巴菲特的一致行動人,基本上相當於巴菲特絕對控股。剩餘65%的資產都是套利類或價值低估類的股票。

第一次提及了稅收的影響,就是內布拉斯加的一個無形資產稅(對幾乎所有證券的市場價值徵收4%的稅收)。

至於去年的一個疑問,為什麼相對業績會出現如此的變化?根據老巴今年的話語,原因應該是,其選擇的股票只是部分與市場的形勢是隔絕的,也就是說相對獨立於市場的走勢。

但是根據低估證券構建套利類投資者的方法仍然不是很清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84

2013-4-19 工作記錄 cece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kq8s.html

  下載了香港機場的年報,沒有整理完。陳總建議先把廈門機場、美蘭機場看看。

 下午開會,非常充實,思路明確很多,感覺眼前有點光明了。大家一起討論、分析、理清線索,在一個個看似非常「幼稚簡單」的問題下,如何摒棄想當然的毛病,如何能思考得全面,非常有難度,這是一個思考習慣問題。今天的新聞週報整理沒有弄完,珠寶彙總還沒有做,雖然積累了這些問題,但我覺得收穫非常大,之前對深圳機場總有一種畏懼的心理,現在發現要做的要想的越來越多,為什麼它好,好在哪裡,其他機場不好在哪裡,等等,回答起來不能再是roe好了。在腦子裡面反覆畫樹狀圖,效果真的比較明顯,現在做的練習題太少了,基本上沒有,所以今後要給自己點壓力,抓緊起來。

 下周工作主要就是大和房屋公司情況,有時間對比積水房屋情況,大和在中國有一些項目,在哪裡,賣得如何,毛利如何等,都要仔細找找,努力在下周結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85

2013-04-19 工作記錄 Jackie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kq8z.html

1960年

再次說明道瓊斯指數是很難被打敗的,只是業績表現剛好與去年的情況相反。在今年把去年提及的佔總資產35%的投資公司的持股賣出了。

1960年最大的事蹟就是Sanborn Map公司:

首先是SanbornMap的簡介:該公司提供全美所有城市的詳細地圖,並且每年進行更新、每20或30年之後進行重新印刷,其更新的成本僅為100美元。由於其主要客戶是火災保險公司,因此老巴詳細闡述了公司在消防栓、主要街道的詳細程度。在過去75年的經營中,SanbornMap公司幾乎是處於壟斷的地位,並且幾乎不會受到經濟衰退、也無需多少銷售能力,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初,一些保險公司共同推出了「Carding」政策(一直沒有查到這個carding到底是怎樣運作的),以應對SanbornMap公司的高額盈利。這使得其地圖業務的稅後利潤由20世紀30年代末的超過50萬美元下降至1958年和1959年的低於10萬美元,Carding政策的影響可謂非常大。

由於SanbornMap公司幾乎不需要任何的資本支出,因此在20世紀30年代初,其進行了大量的證券投資,一度在250萬美元左右,大約一半債券、一半股票。

再次闡述了為什麼要買SanbornMap公司:(1)在1938年道瓊斯指數在100-200點波動,此時SanbornMap公司的股價為100美元/股;而在受到Carding影響後,1958年道瓊斯指數在550點左右,此時SanbornMap公司的股價僅為45美元/股。(2)需要注意的時,同一階段SanbornMap公司的證券組合的價值已由20美元/股增長至65美元/股。也就是說,在1938年,投資者給地圖業務的估值是80美元/股,而在1958年對地圖業務的估值為-20美元/股。(3)Sanborn公司都為保險行業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實際價值的信息。再現他們這麼多年收集的詳細信息將會花費上千萬美元。儘管保險公司實行了「carding」政策,但是超過5億美元的火災保費都由製圖公司承擔。然而,出售、包裝Sanborn公司的產品和信息的方式這麼多年並沒有改變,而且最終這種慣性反映到了公司的盈利中。(4)由於證券組合帶來的利潤豐厚,使得管理層的眼睛被矇蔽了。分紅在過去八年中已經削減過五次,儘管我不可能找到任何關於削減工資或者董事和委員會成員費用的建議記錄。正式這些不利因素使得投資者不再那麼信任SanbornMap公司。(5)對於董事局的構成:除老巴外,有14為董事,其中9位是保險公司的人,持有46股股票;1位是公司的律師,持有10股;1位是銀行家,持有10股;2位是公司的高管,持有300股;原董事長的兒子,但是原董事長的夫人持有15,000股;需要注意的是有兩個集中持股的股東:一個是券商(都是分散的小投資者),持有10,000股、另外一位是直接持股人,持有8,000股;但是兩者的想法與老巴是一樣的,就是將SanbornMap公司持有的證券組合從公司中剝離出來。最後老巴收購了24,000股股票。

剝離證券組合的方案:為了防止投票戰(這個是為什麼呢?沒想明白)、防止時間延誤導致的證券組合價值的波動,最終的方案是想要置換資產的投資者進行一股股票置換對應證券組合的方法。

最終有72%的股票,1600個股東中的50%選擇參與該方案,即置換股票為對應的證券組合。SanbornMap公司留下125萬美元的政府和市政債券作為儲備基金,並且消除了約100萬美元的資本利得稅。(後面的看懂了,置換證券組合相當於回購股票,這個是不收取資本利得稅的、而前面那句就沒看懂了,為什麼要留下作為儲備基金呢?是老巴只想要其股票、不想要債券?還是政府的規定呢?)

這是老巴在早年慣用的手法,通過控股一家公司、或者能夠構成重大影響,然後再用自己的手段,包括清算不良業務、置換優質資產等手段,達到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86

2013-4-17 工作記錄 LHQ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agdj.html

今天上午弄了下報戶口、分析師評分表等雜事,下午去聽了某家諮詢公司談對於服裝行業的理解,與之前研究運動品牌的得出的結論比較一致,但增加了一些細化監測指標以及流程再造的內容,具體明天上午整理下會議記錄。後面騰出時間把港股和NIKE這幾家年報再跟蹤一下,週期相對較長,對於理解整個行業還是挺有幫助的,而且是老家的企業還是挺有親切感的。晚上看了下論壇上關於地級百貨坪效的討論,自己也盤算了一下,感覺有些數據需要有個譜,甚至是準確記住的,這樣會加快思維上的聯想速度,就像以前學數學,有位老師喜歡讓我們去記公式以及一些速算法則,可能會有點覺得死記硬背,這些東西很多考試會提供的,但是記住的、跟你自己臨時去查所帶來的思路和感覺是有很大差別的,要實現lollapalooza效用需要將檢查清單爛熟於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88

工作壓力太大,希望早點能達到財務自由(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452

恭喜讀者相信如有機會和你面談大家更會有進益。人生四十經歷起起跌跌,當然曾經歷負資產、失業,自己生意亦不會一帆風順,能克服起跌,於四十歲累積到筆算可觀的資產,確是可喜可賀。

 

讀者成功之道在於自己爭氣,於失業時沒有氣餒,懂得打逆境波外,太太支持尤其重要。以太太每年1.15mil之收入,有條件為家庭快手累積現金,實現筆者在早前提及,讀者亦在來文有所引用的平均投資法。前文可見本BLOG「樓市下平均投資法」。樓原本是很難「平均買入」的,你無可能買個廚房就唔買廁所,權宜方法係反細些少SIZE既單位埋手,最好自己資金夠,比50%首期報明是投資用途,該單位租約即可用於下次借錢時作收入証明,於多間物業投資者很有幫助。

 

 

另外開立有限公司戶口作樓宇買賣絕對有好處,首先是稅項問題,如遇有心買家可將現有物業放入「另一個殼」,即另開公司及注入物業,將樓宇買賣轉作公司股份交易,省回不少印花稅。另外讀者持有幾間劏房,唔好彩招惹麻煩事上身不為奇,劏房內的租客,不是「唔該」兩句便交租的更有人提取政府房屋資助,好心就比當中一半你交租,但係租單就要你寫到足去CLAIM錢。再唔係,個租客去坐監走佬,你都唔知清唔清佢房入面D野好。油尖旺當地有不少地產公司,係專幫你解決呢種「租務糾紛」,亦可以幫你收埋租。總之攪劏房,都係由買間屋苑樓學收租開始,一步步步學起。

 

但亦不全全部租客是咁可怕,現時不少單身女子要求獨住單位,對自住房要求亦頗高。所以你出本錢去收間屋劏得靚D租客質素自然好些。講返MJ7間樓加埋總值一千八百六十萬,距離第一個上岸價二千萬仲有些少距離。點解二千萬可上岸其實點先可享受無憂生活,每人也有不同定義,惟二千萬勉強夠你成立一個家庭信託,每年為你製造八十萬收入,食息唔食本了。當然信託會收管理費,亦會幫你將收入與通賬掛勾每年提升。讀者現在先四十才,還有機會為自己資本增值,不過諗起佢仲有些少就先達二千萬第一保險線,不禁想起將劏房分拆之法。大家有冇留意近日不少鋪王、資深炒家均將自己物業分拆出售將大鋪拆細再分開賣係一個快速令物業「再增值」之法,只宜旺市適用。翻查記錄在樓市上一高潮,不少業主將彌敦道原本是酒樓的鋪位改裝成商場出售,求在旺市搵多一桶金。可以選擇其中物業去附近地產問下價,再叫律師睇下能否分契,拆裝成每百萬一個套房,肯定有價有市。鴨寮街一個分契單位可以叫到五千幾蚊呎,仲有大把人追價。

 

 

劏房及分契樓都有法理依據,請大家不要誤會本文談及是違法之事。傳媒不斷報導局長議員經營劏房,只是其劏房劏得不及格,或道德上之指控而矣。供甩按揭的樓房可先查下能否分契,當然要單位門窗位置充足才可完成間房之事。由於食盡細價樓升浪,五年來樓房投資總回報已達一倍(100%)如單計用作按揭上會的首期作投資本金,回報可達數倍,租金回報過10%,未來還有上升空間。未來幾年物業市場始終要靜,建議花些少時間在股票債券投資學問,讀者亦會同意,只靠買香港樓「單腳」,未能使自己投資組合長勝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61

2013-4-21 工作記錄 Aline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kro9.html
今天講了寧波港,還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子公司中參控股公司的數據還要整理下,總資產淨資產等,這個要計算集裝箱業務和鐵礦石業務的周轉率等。二是在計算未來資本支出的時候還要再整理下所有港區未來規劃中的碼頭泊位情況,同時要注意公司股權、債權融資的可能,以及未來資本支出的時間安排等。另外還有一些沒有搞明白的地方,比如大榭招商公司的集裝箱淨利潤變化年度差異較大等,需要再核實。

還有三個房地產公司的年報更新。
這三個公司都是負債率很高,80%左右,這是行業特徵吧,尤其是保利,上市前只有9億的淨資產,而現在到了400多億,多次股權融資。當然負債中有很大一筆是預收賬款。所以房地產公司是用了股民、銀行和老百姓的錢在搞暴利。在自己賺翻了的同時,也被政府揩了一大筆油,22%左右的土地增值稅。況且國內銀行的利率又不是很便宜,銀行也樂得賺這個錢。中國海外倒是賺了便宜,國外融資財務費用佔比只有3.6%,而萬科和保利得到8%、9%。看萬科的近五年的樓面地價平均在2700-3000塊錢,也說明了萬科的重點在從一線城市逐步轉移到三線,而保利的平均樓面地價一直在漲,這說明公司是從小地方做起來的。而萬科的這個不到3000的樓面地價,再加上3000左右的建安成本,而與平均1.1萬的房價的差額,就是公司、銀行和國家分的利潤了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