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理論x人性化 2015年04月09日

1 : GS(14)@2015-04-12 18:13:55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59208\r\n\r\n人類與動物的溝通和了解,過去一直靠賴動物行為學(ethology),這門由多名著名學者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引證的學說,是現今具可信性的動物理論之一。行為學具備研究數據佐證並有多年發展歷史,科學家把實驗所得結果作出分析,再類分成不同的行為層面,是一門有系統及論證基礎的學說,與前文提及的傳心術相比,自然較具說服力。\r\n文:wing 圖:黃文山\r\n\r\n要了解寵物,我們通常先從行為入手,例如無故不進食,我們便會推想是生病所致,而動物行為學正正是針對這些行為下註解。現職愛護動物協會(SPCA)犬隻訓練師的Lily,曾處理過許多寵物行為問題個案,同時亦開班教授主人,以理論為基礎了解牠們,「行為學家過去就動物不同行為做過許多針對性實驗,是一門有科學實證的理論,而坊間盛行的傳心術較似animal communication,同樣是了解行為成因,但其實與行為學理論重疊。」她指,要理解動物從來沒有捷徑,科學家花心思、精神去驗證,就是希望能更準確地與動物溝通,就連犬隻訓練員這門職業,亦是科學研究的催生品,「科學家曾經就動物對人類指令的反應進行實驗,他們在房間內放置兩隻倒放的杯,其中一隻蓋住食物,房內有一人坐在杯前,注視著蓋有食物的杯,結果證實,狗隻會按人類眼神分辨出哪隻杯有食物。」\r\n\r\n尊重天性\r\nLily表示,行為學理論涵蓋層面廣,除以分析角度指出成因外,亦解釋了牠們與大自然如何互相影響、並存,令我們可以理論為基石,就個別背景等其他因素作深入了解,她解釋,行為學是先找出構成行為的普遍因素(可有多個),再從多個可能成因中找出正確答案,她舉例說:「狗驚的時候會出現幾種反應,例如逃跑、攻擊對方、吠叫,又或者企咗喺度呆咗。如果單憑行為學中的animal behavior來看,逃跑是生物天性,怕對方襲擊令自己受傷,減低生存機會;而攻擊則較少出現,個別狗隻可能因為有相似經驗,因為主動攻擊而成功保護自己,所以選擇攻擊,多數出現於流浪狗身上。」她指,一般動物的學習周期在4個月大以前,主人在這時期的習慣,對寵物日後的習慣有莫大影響,因此,要得出更準確的結論,便要進一步了解動物成長背景。\r\n\r\n了解動物世界\r\n在許多寵物問題求助個案中,Lily笑言大部分是主人的投訴,而且問題通常是對寵物期望過高,又或者對動物世界缺乏了解所致,「我在SPCA教授的課程,主要透過介紹動物世界架構,讓主人知道牠們的Fixed action pattern,即是天性。狗隻的行為會因著品種及上一代的行為習慣而有所差別,如有些狗對於保護自己重視的東西意識很強,例如食物,我們稱為food guarding,其他問題亦包括動不動就吠等。許多主人認為這些是行為問題,但對動物世界來說很正常,只是你要牠配合人類生活,才變成問題,於是人就用自己的語言來跟牠們說no等。曾經有個client投訴狗狗不斷在花園挖窿,挖爛晒啲花,其實因為牠以前是流浪狗,習慣出去搵食物再挖窿收埋,佢無法即時由流浪生活調節過來,如果主人只是不斷責罵甚至打,隨時造成狗狗有壓力問題。」她認為,寵物不可能聽懂人類語言,錯誤的溝通方式,只會令吠叫甚至攻擊人類的行為愈來愈嚴重,要真正解決問題,主人必需要有同理心了解動物生存模式,才能以教導方式令牠們配合,建立一個與動物共融的空間,這樣才是動物行為學中的「溝通」。\r\n\r\n應對寵物行為\r\n動物的肢體語言分許多種,大至咬人小至眨眼,統統都是牠們對周圍環境的回應,但有時候某些舉動會令主人感到不耐煩,Lily認為只要用對的方式加以教導,便毋須對牠們責罵甚至喝打。\r\n\r\nSituation 1:Begging for food\r\n假如動物經常在主人吃飯時站在腳邊等食物,最好是由day 1開始就不要餵,即使食物掉在地上也要馬上執起,否則就會養成習慣,尤其是狗隻。\r\n\r\nSituation 2:撲向主人身\r\n有些狗隻天生熱情,喜歡撲向主人,有些主人會摸牠頭並著牠不要跳,但正確方法應該是扭轉身或者馬上停止接觸,要牠知道行為不對,主人必需ignore,不要對其行為draw attention。\r\n\r\nSituation 3:影相唔望鏡\r\n有些狗狗天生愛影相,對鏡頭很敏感,但亦有些會無法長時間凝視一個方向,如果要狗狗完成這個動作,只要將狗糧握於掌心,將手提高,狗狗自然會望向同一方向;而這種食物引誘方式,亦可用於要狗狗做其他動作,例如轉圈等。\r\n\r\n解讀body language\r\n動物同人一樣都有情緒,但要知道,就要考主人觀察力,事關牠們的喜怒哀樂全用身體語言表達,就連毛髮豎起都代表一種情緒狀態。\r\n喜 - 眼仔碌碌+毛髮平伏+肌肉放鬆+擺尾速度快+耳仔疊起\r\n怒 - 毛髮豎起+身體向前傾吠叫+口張開露出大牙+尾巴向上\r\n哀 - 身體捲曲+吠叫聲變得愈來愈小+耳仔向下垂\r\n驚 - 邊退後邊吠叫+肌肉繃緊+擺尾速度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531

樓價的周期理論 周顯

1 : GS(14)@2016-01-16 10:40:09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9569


如果按照樓價的周期理論,一個周期大約是二十年左右,其中三分之二是上升期,三分之一是下跌期,中間可能會因為經濟波動,有短暫的調整,但調整期不會超過一年。有時候,調整並不代表樓價下跌,因為成交量下跌,也是調整的另一種方式。因為樓價的交易成本很高,而凡是交易成本高的資產,當下跌時,會先跌成交,再跌價格。

但在某些牛市的調整,成交下跌了一段時間,市場迅速吸收了,也回復了上升的動力,於是價格繼續上升,這形成了其價格是上升/平穩/再上升的現象,表面看來,價格好像直升上去,但這並不是事實,皆因人們往往忽略了在樓市中,成交下跌和價格下跌,至少在某程度上,是等價的。

在先前的一段日子,豪宅的成交已經冰封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真正大動特動的、大升特升的,只是細價樓而已。但是,細價樓的單價遠遠不及豪宅,一間豪宅的價格,往往是十間細價樓以上。因此,如果只算到樓市的成交量,其實,樓市已經「下跌」了好一段時間。

豪宅和細價樓是不同的兩個市場﹕在熊轉牛的升市時,豪宅會先升,原因很簡單,一個地方的經濟好轉,首先得利的,會是老闆,繼後才是員工。皆因公司多賺了錢,加租金、加薪水等等,有著延後效應,是過幾個月,甚至是一年之後的事,所以,有錢老闆先賺,有升豪宅先升,這是不易的硬道理。
樓價的升跌有周期,當到了升市的尾聲,最後一浸是升細價樓,例如九七年的嘉湖山莊。

反過來說,當跌市時,細價樓的價格會企得最穩,因為公司縱是少賺了錢,甚至是虧本,也不會立即裁員,由於勞工法例的所限,也不能夠隨便的去減薪水,所以,當經濟逆轉時,老闆是最先感受得到,員工則是後知後覺,而且越是低薪,越是「感覺遲鈍」。而且細價樓的買家,往往是市場消息最不敏感的一群,皆因獲得市場消息,需要成本,也需要知識,而這兩方面,中低收入人士的水平通常比較低。

再者,細價樓的需求彈性比較低,因為從無殼蝸牛到上車,是從無到有的過程,是很心急的,但是中產階級的換樓,五百呎舊樓換成七百呎新樓,則只是改善生活環境的「升呢」,有本錢去等待更佳的樓價。不消說的,富豪們住在豪宅裏,買樓收租,作為長期投資之用,更加是比普通人更有耐性去等待。所以,當樓價走到最後一程時,便是炒細價樓,這是一個公認的理論事實,也因此,在一九九七年時,最後一浸炒的樓房,是嘉湖山莊。

總括而言,房地產市場之所以難玩,是因為它的一個周期太長,超越了一個人的正常等待時間,一個地產代理,或是一個炒家,在二十多歲入行,要四十歲後,才見識到一個完整的周期完結,才能夠獲得足夠的市場智慧。但在這段時期,他將會見識到太長的升市/跌市,令到他們變成了「羅素的雞」,誤以為每天清早有食物是天經地義的事,誰知有一天,沒有吃到食物,反而被主人扭斷了脖子。

簡而言之,在一個周期,大約有五年至七年的時間,是適合買樓的,即是在跌市完前兩年,或在升市開始後的五年之內,才是買樓的最好時機,而一個人的一生,也許只會活到過三次的樓市周期,買樓之難,正是在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284

民主理論大師撐雷動計劃

1 : GS(14)@2016-03-19 22:06:22

【本報訊】社會就爭取民主的手法有不同主張,權威學者、美國史丹福大學政治及社會學教授戴雅門(Larry Diamond)認為,港人應先重奪議會話事權,增加與中共談判籌碼,呼籲泛民政黨以推動民主為大前提,於9月立法會選舉協調合作,與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提出的雷動計劃不謀而合。他擔心採取暴力抗爭或爭取港獨有如向北京「送禮」,促使北京進一步收緊香港自由。



指爭港獨如向京送禮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在史丹福大學修讀碩士時的導師戴雅門接受本報專訪,他主張泛民陣營進佔立法會,增加與中共的談判籌碼,概念與戴耀廷提出的雷動計劃相似。戴雅門昨接受本報訪問時稱,事前並不知道有雷動計劃,他是根據本港的情況,及研究民主過渡經驗而得出有關建議,認為是合邏輯的策略。他指出,政黨在必要時進行協調有其重要性,引述智利上世紀近90年代,有賴不同立場的政黨合作,在公投中獲過半票數,推倒當時獨裁政權。他認同如何協調是一大困難,勸喻泛民各黨要退一步思考優先次序,「究竟是去加速民主的進程,還是計算個人最大利益」。對於本土主義抬頭,甚至主張武力抗爭,戴雅門稱明白他們代表社會某種聲音及情緒,但採取暴力有如向北京「送禮」,令北京有藉口將爭取民主打造成反中國,進一步收緊香港自由。他提醒主流泛民應與他們保持距離。戴雅門指中共在立場強硬的習近平領導下,香港很難獲得高度自治。但他稱中共存在經濟及民生等種種深層次問題,目前的管治手法是不能持久的;如沒有改變,或在10年內倒台,「能再維持20年的機會很低」。因此,港人現時應開始準備,採取更有效的策略,向內地推廣民主法治;相反,爭取港獨並非出路,猶如玩火。他認為在可見將來,港獨不會獲國際社會支持,亦不能達成推動香港及中國民主的目標。■記者歐陽子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9/195361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41

影響薪酬制訂計劃合約理論雙傑奪經濟學獎

1 : GS(14)@2016-10-11 08:11:42

■瑞典皇家科學院公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名單。路透社



【諾貝爾經濟學獎】學校和監獄應該公有還是私有?老師薪金應該固定還是與表現掛鈎?管理人員薪酬應有多少是花紅和認股權?這些問題都涉及合約設計。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兩名在美國任教的經濟學家獲得,評審指兩人創建的合約理論新工具,對於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合約與制度,以及合約設計中的潛在缺陷別具價值。



瑞典皇家科學院昨宣佈由英國出生的哈佛大學教授哈特(Oliver Hart),以及芬蘭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霍爾姆斯特倫(Bengt Holmström)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兩人將平分800萬瑞典克朗(717萬港元)獎金。評審指出,「現代經濟是由無數合約結合在一起」,包括股東與高級管理層、保險公司與車主、公共機構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由於這些關係常會帶來利益衝突,合約必須有恰當設計,以確保各方採取互利的決定。而兩位得主創建一個全面的框架,分析合約設計眾多不同問題,如高層管理人員的績效薪酬、保險自付額和公共部門私有化等。


靠股價與薪酬掛鈎不公

股東為經理制訂薪酬架構,往往遇到的問題是想提供誘因讓經理努力工作,但又未能完全觀察到經理的工作,如何在風險和誘因取得平衡,這也是合約理論中一大基本問題。霍爾姆斯特倫1979年提出的「資訊內涵原則」(informativeness principle),指出最好的合約是將薪酬與所有反映表現績效的資訊掛鈎。舉例說,經理的表現雖影響公司股價,但股價亦受經濟大環境等其他因素影響,簡單將薪酬與股價掛鈎,往往是獎勵運氣多於實力;較好的掛鈎機制,是公司股價相對於同行業或同類公司的股價表現。他進一步指出,如果經理的工作績效越難觀察,薪酬就應少些跟表現掛鈎,高風險行業會傾向較多給固定薪酬,環境較穩定的公司則較多與表現掛鈎。他之後將這套分析用於更現實的情況,如以升職作獎勵和像教師那些涉及多方面表現的工作。


「剩餘權力論」緩締約爭議

哈特在1980年代中,則在「不完全合約」(incomplete contract)的分析做了大量工作。由於締約雙方不能預見合約履行期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出現這些狀況時由誰話事成合約關鍵。哈特的理論是分析如何分配這些合約未列明情況的控制權,即「剩餘權力」,可得出最優化結果,對於研究產權、金融合約、私有化、公司管治以至憲法都有用。美國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經濟學家肖勒指出,兩位得主對企業制訂行政人員薪酬影響極大,「現代所有薪酬計劃都是依據他們的研究」。2008年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亦指兩人得獎實在實至名歸,稱自己得知結果後第一個反應是「他們不是早已得獎了嗎?」諾貝爾獎網站/美聯社其他諾貝爾獎公佈日期13/10周四 文學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1/197972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518

陳茂峰:淺談諾貝爾經濟學獎契約理論

1 : GS(14)@2016-10-18 08:06:58

【明報專訊】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美國哈佛及麻省理工教授Oliver Hart和Bengt Holmstrom兩人,以肯定他們在契約理論(contract theory)的貢獻。兩人雖然分別來自英國和芬蘭,但都是在美國讀博和教研。自二次大戰後,美國手執當代經濟理論牛耳,美國學者囊括諾貝爾經濟學獎,是順理成章的事。

契約理論是研究組織(例如企業、政府)或個人(股東、管理人、僱員和代理人)在制定雙方契約時,如何平衡供求關係、尤其是動機與激勵制度的關係等問題。簡單點說,立契雙方掌握信息的程度和能力不一樣,考慮的利益也不同,不一定處於對等地位,契約理論研究的就是如何設計一個帕累托最優(Pareto optimal)契約。契約理論不是單一理論,而是一套圍繞契約的「經濟與法」的分析框架。契約理論可以應用在產權設計、員工薪酬設計、管理要員激勵制度、保險賠償安排、公營事業私有化考慮等等問題,不是不着邊際的理論。

公營事業私營化 減成本損質素

契約理論源於公司理論。公司理論是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高斯(Ronald Harry Coase)在1937年論文〈The Nature of the Firm〉提出的。這篇文章和理論,是現代公司財務學(corporate finance)的基石之一。其實公司就是一籃子契約所構成的組織。公司理論的研究,包括產權理論(張五常教授談得很多)、代理理論、交易成本理論等。契約理論是研究這幾個理論的其中一個方法。Hart和Holmstrom兩名學者的著作,不少是談代理問題(尤其是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不完全信息和信息不對稱的經濟學研究。

契約理論的推導,都是很枯燥的數學運算。但從契約理論推導的一些政策建議,頗為出人意表。例如公營事業私營化,只能減省經營成本,卻會犧牲服務的質素(註1)。因此像把監獄交給私營公司管理,囚犯紀律會更差、虐待問題更嚴重。今年中國重點發展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伙或合營,又稱公私協力),相信是沒有參考過契約理論。又例如美國僱主主導的退休計劃401(k),不及政府主管的計劃更能照顧打工仔退休準備(註2)。Hart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建議規管「大得不能倒」的大型金融機構方法,是借用管理孖展理念,以市場對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s,CDS)定價來決定對該金融機構的財務充足要求(註3)。

Hart及Holmstrom在1987年把契約理論整理成書,名為《The Theory of Contracts》。此書可以在網上免費下載。有興趣了解諾獎理論者,請自便。

註:

1. 參考Wendy N. Epstein的2013年論文〈Contract Theory and the Failures of Public-Private Contracting〉。

2. 參考Bubb, Corrigan & Warren的2015年論文〈A Behavioral Contract Theory Perspective on Retirement Savings〉。

3. 參考Hart與Zingales在2009年的文章 〈To Regulate Finance, Try the Market〉。

[email protected]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61&issue=201610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482

MH370機長可能係英雄新理論:避免墜鬧市改航線

1 : GS(14)@2016-11-16 05:47:10

馬航MH370客機離奇失蹤逾兩年,至今仍未尋回,失蹤原因亦未明。有專家懷疑機長扎哈列(Zaharie Ahmad Shah)是刻意將客機墜落南印度洋,但一名航空愛好者就認為他其實是「英雄」,推斷客機當時起火,扎哈列為免客機墜落人口密集地區,故意偏離航線。吉爾伯特(Michael Gilbert)花了18個月調查MH370的保養、飛行記錄,發現MH370出事前擋風玻璃的除霜裝置著火或失靈風險明顯上升,推斷稱:「有關裝置起火,便能解釋為何應答機信號及衛星通信連接中斷。」他認為扎哈列是見客機起火,再加上機艙內氧氣洩漏令火勢加劇,決定偏離航線改飛檳城,「我相信他是選擇了眾多機師在發生意外時的決定--將飛機駛離人煙密集的地區。我相信MH370飛到最後燃料耗盡……在現時搜索範圍約200公里外的地方墜落。」美國航空安全顧問考克斯(John Cox)表示,吉爾伯特的推斷雖然沒有實質證據支持,但也值得考慮,因為他調查很仔細。2014年3月8日,馬航MH370客機由吉隆坡飛往北京途中,與地面失去聯繫,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共239人全部失蹤。英國《每日郵報》/《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6/198358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805

【2016神級理論】五大網民熱門搜尋 扑嘢論贏晒!

1 : GS(14)@2017-01-02 01:07:21

10月份游蕙禎在出席大學會談時,以男女沒有房間「扑嘢」來比喻青少年缺乏住屋空間,從而引起網民熱烈討論。(資料圖片)



香港雅虎於近日發表了「2016年度十大熱門搜尋神級理論」,以網民的搜尋字眼次數來釐定,從而得出以下結果:第一位扑嘢論(游蕙禎)10月份游蕙禎在出席大學會談時,以男女沒有房間「扑嘢」來比喻青少年缺乏住屋空間,從而引起網民熱烈討論。游蕙禎瞬間成為風雲人物,她的相片更成為演藝圈以外最高人氣搜尋圖片之首。



梁振英建議在中環設立岸邊泳棚,讓上班族午飯後游泳20分鐘,亦可花45分鐘午飯時間來釣魚,令網民直插堅離地,更釀成國際笑話。(資料圖片)

第二位午飯游水論(梁振英)特首梁振英於3月份曾倡議可在IFC附近位置建立現代化岸邊泳棚,並設立釣魚區,指在中環的上班族可以在午飯後利用剩餘的45分鐘坐在岸邊釣魚,或者游泳20分鐘等等。離地言論隨即被網民大插,連外國媒體亦有所報導,批評不合理。



黃翠如面露笑容向前線消防員致敬的照片被轟,她隨即刪走該照片,解釋是很害怕粗口留言。(網上圖片)

第三位粗口論(黃翠如)黃翠如於6月尾響應「向前線消防員致敬」行動,上傳自拍照片於社交平台向消防員致敬。由於黃翠如面露笑容拍照而被網民狠批不尊重殉職消防員,她隨即刪走該照片,解釋是很害怕粗口留言。



電視節日《沒有起跑線?》中,憑一句「贏在射精前」震驚了整個網路的怪獸家長Irene表示就連生小朋友也需計好出生日期。(資料圖片)

第四位贏在射精前論(屯門媽媽Irene)6月播出的電視節日《沒有起跑線?》中,憑一句「贏在射精前」震驚了整個網路的怪獸家長Irene表示就連生小朋友也需計好出生日期,從而計算入名校的起跑線,所以夫妻性行為中男方的射精時間亦盡在計劃之中,被網民批評價值觀歪曲,連洗三日板。



立法會議員鄺俊宇的寫作由於經常使用逗號而被網民取笑,仿鄺體亦在網絡相繼湧現。(資料圖片)

第五位逗號論(鄺俊宇)立法會議員鄺俊宇的寫作由於經常使用逗號而被網民取笑,仿鄺體亦在網絡相繼湧現,網上更有不少改圖指「逗號很累,但逗號不說」以嘲諷其文筆。



記者:吳業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1/198831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966

遼寧號派籌 凌晨3時排隊 市民撲空有人斥安排差 圍解放軍理論

1 : GS(14)@2017-07-05 03:34:31

■遼寧號參觀門票昨午開始派發,逾400名市民一早在中環軍營外排隊。夏家朗攝



【本報訊】即將訪港的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本周末及周日兩天開放予公眾參觀,公開派發2,000張門票,大批市民前晚起通宵冒雨排隊。門票昨午起正式派發,惟解放軍早於清晨6時派籌,令不少早上才到場輪候的市民撲空,有向隅市民鼓譟,斥安排混亂;但有95歲老翁留守至最後一刻,成功領取最後一張候補門票。記者:何家朗 李詠希



■多名昨早才到中環軍營的市民未能領取籌號,與解放軍理論。

■自稱95歲的黃伯取得最後一張候補門票,但指美中不足是無法跟太太一齊參觀。

遼寧號2,000張參觀門票昨午1時起於中環、槍會山及石崗軍營免費派發,每人最多領取兩張。其中中環軍營共派發800張,數百人冒雨通宵排隊,解放軍早於清晨6時便派發約400張籌號。不少早上才到場的市民未能取籌,圍着解放軍理論及詢問派飛安排,有人一度鼓譟。在場的警員不時以擴聲器要求未有籌號者離開,但仍有約10多名市民在旁等候候補門票。昨早8時到場的軍事迷王先生稱,不知道6時派籌,故未能成功取票,大感失望,「本身就好想上航母睇吓」。他批評官方留待最後一刻才公佈派飛安排,令他不知所措,「應該早啲講,咁我就唔使白行,同埋又咁大雨」。7時到場的中六學生薛先生亦未能取籌,斥官方太遲通知,但認為遼寧號值得參觀,故會輪候候補門票。而凌晨3時多便開始排隊的陳女士未能取籌,情緒激動,斥解放軍未有預留足夠門票派發。


實名登記 不能炒賣

解放軍駐港部隊新聞發言人姜波表示,中環軍營共約300名排隊市民未能拿到籌號,解放軍已盡力安排,並已感覺到市民的熱情,但參觀人數是經過研究安排,名額或日數不會再增加。他又說,由於門票實名登記,不擔心出現炒賣。遼寧號一票難求,取得2號籌的市民范小姐早於前晚9時半已到場排隊。她稱遼寧號是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又適逢回歸20周年,希望見證歷史,即使要通宵排隊亦值得。由於中環軍營433個籌於下午4時已完成取票,有籌號未有出現領取門票,故尚餘共12張門票供現場過百名沒有持籌的市民即場領取。


95歲翁獲最後候補票

下午1時才到場的95歲黃先生留守至最後一刻,成功取得最後一張候補門票,他表示,雖然感幸運,但有一張門票,未能帶同妻子一同參觀。遼寧號訪港吸引大批市民參觀,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遼寧號訪港的魅力不在於其船堅炮利,而是其身為中國第一艘航母,以及首次對外開放便選擇了香港。從政治文化而言,可視為中央對港人隆重的政治待遇,目的是提升港人對中國的感性認識,普通老百姓一般會對軍備好奇,因此母艦到訪容易營造出歡迎氣氛。他指,即使其他地方軍艦到港,同樣一展親民和軟性推銷,因此感覺是中央想拉近與港人的民心,多於展示軍備的威嚇姿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4/200782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828

【理論vs實踐】起爐邊個勁?物理博士大戰起爐聖手

1 : GS(14)@2017-10-09 00:05:47

中大物理系博士湯兆昇(左)與燒烤場起爐達人黃陸駿(右)對決,究竟誰勝誰負呢?



前年我們找來中大物理系博士湯兆昇,教大家BBQ起爐必勝法。今次他不單止講理論,更與每日在燒烤場起爐40個的「起爐聖手」黃陸駿對決,看看誰最快成功起爐。未開始之前,湯博士再解釋他的起爐理論:「第一,是要有空氣,空氣內有氧氣才可以燃燒;第二,是要有燃料,燃料就是炭,但炭有個問題,就是它不能輕易燒着。」所以我們需要放一些易燃物在下面,例如炭精,才可以慢慢將炭燒着,「空間也很重要,炭下面有空間會令空氣流動,扇風時就有更多氧氣走入空間助燃。」湯博士說。講就頭頭是道,不知道實踐起來又會怎樣,想知道究竟博士贏,還是起爐達人贏?立即去片。



我們準備了兩份一式一樣的材料及工具:炭、炭精、打火機、手套、紙皮,等兩位各就各位後就開始計時。

兩人起爐手法相似,勢均力敵。

場地提供:大尾篤燒烤皇記者:黃子卓攝影:蕭志南、徐振國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05/201729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