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1.6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8.8%。其中,出口6.14萬億元,增長5.5%;進口5.49萬億元,增長12.6%;貿易順差6498.1億元,收窄31%。
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53萬億元,增長8.6%。其中,出口1.34萬億元,增長3.2%;進口1.19萬億元,增長15.6%;貿易順差1565.1億元,收窄43.1%。
一般貿易快速增長且比重提升。前5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6.84萬億元,增長12.7%,占我外貿總值的58.8%,比去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48萬億元,增長10.7%;進口3.36萬億元,增長14.9%;貿易順差1177.1億元,收窄45.8%。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3.09萬億元,增長1.7%,占26.5%,下滑1.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95萬億元,增長0.3%;進口1.14萬億元,增長4.3%;貿易順差8002.9億元,收窄4.9%。此外,我國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1.27萬億元,增長17.2%,占我外貿總值的10.9%。其中,出口3998.6億元,增長19.7%;進口8652.6億元,增長16%。
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場進出口均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高於整體。前5個月,中歐貿易總值1.7萬億元,增長7.3%,占我外貿總值的14.6%。其中,我對歐盟出口9976.2億元,增長4.4%;自歐盟進口7061億元,增長11.8%;對歐貿易順差2915.2億元,收窄10%。中美貿易總值為1.57萬億元,增長5.3%,占我外貿總值的13.5%。前5個月,我與東盟貿易總值為1.49萬億元,增長11.9%,占我外貿總值的12.8%。其中,我對東盟出口8114.5億元,增長10.4%;自東盟進口6796.6億元,增長13.7%;對東盟貿易順差1317.9億元,收窄4%。中日貿易總值為8382.9億元,增長4.5%,占我外貿總值的7.2%。其中,對日本出口3754.1億元,增長0.8%;自日本進口4628.8億元,增長7.8%;對日貿易逆差874.7億元,擴大53.6%。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3.21萬億元,增長11.1%,高出全國整體增速2.3個百分點,占我外貿總值的27.6%,比重提升0.6個百分點。海關統計顯示,我國與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7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進出口增長較快。今年前5個月,我國與上海合作組織其他7個成員國進出口6363.1億元,同比增長10.3%,高出同期我國整體外貿增速1.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4130.9億元,增長6.5%;進口2232.2億元,增長18.2%。前5個月,我與俄羅斯貿易總值為2605.2億元,增長18%,其中出口1173.8億元,增長12.2%;進口1431.4億元,增長23.2%。
民營企業所占比重進一步提升。前5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4.52萬億元,增長11.7%,占我外貿總值的38.9%,比去年同期提升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9萬億元,增長7.8%,占出口總值的47.2%;進口1.62萬億元,增長19.3%,占進口總值的29.6%。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4.95萬億元,增長4.3%,占我外貿總值的42.6%。其中,出口2.56萬億元,增長2.2%;進口2.39萬億元,增長6.6%。此外,國有企業進出口2.11萬億元,增長13.8%,占我外貿總值的18.1%。其中,出口6766.5億元,增長9.4%;進口1.43萬億元,增長16%。
機電產品出口增長,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前5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3.61萬億元,增長7.9%,占出口總值的58.8%。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1.59萬億元,增長8.6%;機械設備1.09萬億元,增長10.6%。同期,服裝出口3510.5億元,下降9%;紡織品3052.3億元,增長3.1%;家具1358.6億元,下降2%;鞋類1161.5億元,下降11.8%;塑料制品1057.8億元,增長2.8%;箱包666.5億元,下降7.9%;玩具506.4億元,下降3%;上述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1.13萬億元,下降4.1%,占出口總值的18.4%。此外,鋼材出口2849萬噸,減少16.3%;汽車44萬輛,增加26.1%。
鐵礦砂、原油和天然氣等商品進口量增加,大宗商品進口均價漲跌互現。前5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4.48億噸,增加0.7%,進口均價為每噸455.1元,下跌15.8%;原油1.9億噸,增加8%,進口均價為每噸3099.3元,上漲15.6%;煤1.21億噸,增加8.2%,進口均價為每噸553元,下跌7%;大豆3617萬噸,減少2.6%,進口均價為每噸2728元,下跌6.9%;天然氣3480萬噸,增加36.4%,進口均價為每噸2509.7元,上漲13.3%;成品油1427萬噸,增加12.4%,進口均價為每噸3629.6元,上漲10.7%;初級形狀的塑料1328萬噸,增加14.1%,進口均價為每噸1.11萬元,下跌3.2%;鋼材563萬噸,減少0.7%,進口均價為每噸8059.8元,上漲10%;未鍛軋銅及銅材215萬噸,增加16.7%,進口均價為每噸4.74萬元,上漲9.3%。此外,機電產品進口2.43萬億元,增長14.7%;其中汽車46萬輛,減少2.7%。
7月26日,ST長生晚間公告稱,近日查詢銀行賬戶獲悉,公司及長春長生名下主要銀行賬戶和募集資金賬戶被凍結,上述賬戶的凍結對公司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將產生重大影響。
24日,長生生物公告稱,公司股票自2018年7月26日開市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公司股票簡稱由“長生生物”變更為“ST長生”。
據公告,隨著狂犬疫苗事件的持續發酵,導致長春長生其他產品生產和銷售受到重大影響。長生生物表示,本次事件將會對公司 2018 年下半年業績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同時由於本次違規事項,預計對未來公司疫苗銷售將存在一定的阻礙,對未來經營業績也將產生重大影響,影響程度尚不確定。
ST長生今日複牌並實施風險警示,開市即跌停,報11.16元,跌幅5.02%。自7月16日起,ST長生連續8個一字跌停,8個交易日,市值累計蒸發130.42億元。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多少有些誇大其詞的言辭引導下,美歐貿易休戰的消息迅速被演繹成了一起陰謀論式事件:在這種敘事方式中,美歐“珠胎暗結”建立零關稅貿易區並力拉日本入夥,而世界貿易組織(WTO)將從此形如虛設。
而當籠罩在這份美歐協議上的迷霧散去,其顯露出的文本事實,卻幾乎與上述猜測截然相反:此次美歐協議的四項核心合作原則包括了“三零(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增加美對歐盟能源貿易出口”、“降低美歐雙方貿易障礙(就標準進行對話)”以及“對WTO進行改革”,在建立零關稅貿易區方面,美歐之間僅僅是達成了有限共識;而雙方表述和立場最為接近的恰恰是在“對WTO進行改革”這一訴求上,且其指向性非常明顯,即談判聚焦於WTO規則的更新,種種跡象表明在此方面日美歐已達成共識。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研究部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亦指出,在貿易戰之中,可以說這可能是最為核心的事情,即貿易戰的最終目標即為規則鎖定。
值得註意的是,就WTO規則更新進行談判的內容,僅是歐盟團隊拿到華盛頓的三項建議中的一項,很明顯,此次在歐方希望力推的WTO爭端解決機制(DSB)改革和推進開放的諸邊(Plurilateral)主義談判方面,美歐並未達成共識,但歐盟已經成功鎖定了未來的討論空間:就WTO改革,歐盟分別同中美建立了高級別工作組。
當地時間7月25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特朗普(右)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雙方將致力於消除關稅和貿易壁壘,避免當前一觸即發的貿易戰。視覺中國圖
歐盟推動WTO改革向美表誠心
在事後複盤中可以看到,這並不是一次組織有序的談判。到目前為止,美歐談判已過去近一周,而雙方甚至都沒有發布統一的會後文件。
除去特朗普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7月25日發布會上的講話實錄,美方也僅在白宮網站上發布了一份名為《特朗普總統開啟了同歐盟的新互惠貿易關系》的事實清單,歐盟則在其網站上發布了一份美歐共同聲明(註:為統一出處,以下引用的聲明語句均來自於歐盟發布的聲明)。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采訪求證和文本對比後發現,上述三份材料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相較於特朗普的發言,美國和歐盟各自在其網站發布的兩份文件,在大豆與天然氣的采買、取消汽車關稅及鋼鋁關稅等方面的言辭均更為謹慎,立場也更為保守,承諾少、願望多;然而,雙方在“WTO規則改革”方面的用詞卻達成了高度統一,且歐盟對推動WTO改革表現得十分積極主動。
不過,就如前文所述,在此次美歐磋商中,歐盟實際上拿出了三項建議,第一,改革WTO爭端解決機制;第二,更新WTO規則以面對21世紀的挑戰;第三,改善組織的日常工作(在談判中推動開放的諸邊主義談判方式)。
此次,美歐雙方率先鞏固了在第二條建議方面的共識。歐盟貿易委員馬姆斯特羅姆在赴華盛頓之前,曾詳細闡述了歐盟對於目前WTO體系不滿的原因及歐盟中意的改革方向,在更新規則方面,她表示,歐盟加強了與日本、美國之間的三方合作,這種合作方式除了可以給三方一個增強WTO規則的機會之外,還可以向美國表明“他們的貿易夥伴對於改革是認真的”這一態度。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在推動WTO規則改革方面,歐美日在WTO層面及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等場合均維持著統一戰線,歐美日三方並在今年5月底達成了“美國、日本和歐盟貿易部長三方會議聯合聲明”,然而,由於彼時全球貿易沖突危機重重,這份指明歐美日在WTO規則改革方面聯合立場的聲明,在喧囂聲中被大部分人所忽略。
這並不是歐美日第一次發表就WTO問題的聯合聲明,實際上歐美日三國貿易部長此前曾兩次進行會談,討論補貼和國企同競爭環境之間的關系,並曾同意聯合采取多項初步行動,作為制定更嚴格產業補貼規則的基礎。
彼時三方均認為,應當明確並改進WTO現行的產業補貼規則,以確保新加入的發展中國家成員無法規避這些規則的使用。
比如,在2017年12月WTO部長級會議後,日美歐就曾發表三方聲明,稱將增強協作,以消除其他國家產能過剩等問題帶來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上述5月底的這份最新三方聲明,則表明美日歐在共同立場方面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即三方在規制技術轉讓、產業補貼等方面達成一致。三方表示計劃在2018年底之前開展各自的內部行動,以便在此後不久展開談判,且必須確保主要的貿易夥伴們參與這些未來的談判。
在此次美歐的聯合聲明中,雙方確認了上述立場並形成兩項共識。首先,在WTO規則改革的內容方面,美歐雙方表示:“將推動在知識產權盜竊、強迫技術轉移、產業補貼、國企制造的(經濟)扭曲以及過剩產能方面的改革。”
其次,為了落實這一立場,美歐雙方宣布,“立即建立一個執行工作組”,成員將包括“最緊密的顧問”。值得註意的是,與美歐聲明中其他言語不詳的“希望”、“想要”等用詞相比,這個“立即(immediately)”一詞在短短的聲明中十分顯眼。
崔凡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WTO規則改革的問題上,美國在推進,歐盟提供了方案,此次雙方成立了聯合工作組,算是進了一步。
WTO規則改革內容方面,則可以參考今年5月31日發布的“美國、日本和歐盟貿易部長三方會議聯合聲明”。崔凡認為其重點在於,三方很可能在明年就要發起產業補貼與國企競爭規則的談判,且保證關鍵貿易夥伴參加。
在WTO中貿易量最大是美中歐日,而在上述議題方面,美歐日三方態度一致。崔凡表示,美歐目前達成的共識是停戰,美日之間雖然存在著嚴重分歧,但也有可能遲早會達成一致。
崔凡解釋說,考慮到今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面臨黨內選舉,此外,日本接下來包括國會在內還將進行一系列的選舉,因此,目前日本對美國進行讓步的難度很大,不過,美日遲早會在今明兩年中達成某種意義上的停戰。
WTO總部大樓 視覺中國圖
美國需停止阻撓WTO法官的任命
美歐之間既有統一立場和“表決心”,亦存在著嚴重分歧。在此次歐盟團隊帶到華盛頓的三條建議中,有關WTO爭端解決機制改革方面,目前還看不到雙方拿出破局方案的前景。
近日,同WTO關系密切的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Stiftung)發布了一份題為《重振WTO的多邊管理》的報告(下稱《報告》),報告回溯了爭端解決機制的緣由和目前沖突焦點所在。
《報告》指出,許多國家加入WTO的一個關鍵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和“激進的美國單邊主義”之間的沖突。自1995年以來,這些國家的目的已經實現了,美國一直借助WTO的法律框架來挑戰其他國家的貿易行為。此外,在WTO框架下,(貿易)小國也可以成功挑戰(貿易)大國的政策,這證明該機構的制度是有效的,但這這一成就並非意味著所有國家都對此制度感到滿意。
《報告》指出,美國對上訴機構的職能就表現出了十分的不滿:在美國奧巴馬政府2016年的決定中,該政府就曾經反對重新任命上訴機構成員,而特朗普政府則延續並發展了這種做法,目前已經阻止了所有的新成員任命。
WTO爭端解決機制下設的上訴機構常設7位法官,因美方阻撓開啟新法官甄選程序,目前上訴機構的正式法官僅剩4人。按照規定,上訴機構處理每個案件至少需要3名法官。即使有4~5名正式法官,在實際工作中也會因為合法性問題,難以處理案件。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上訴機構的一位法官斯旺森(Shree Baboo Chekitan Servansing)的任期即將在今年9月30日結束,如果斯旺森不能連任,從今年10月開始,上訴機構將僅剩下3位正式法官。屆時如果上訴大法官不夠用,那麽各方也就無法實現上訴。WTO最重要的仲裁體系也將陷入名存實亡的癱瘓狀態中。
馬姆斯特羅姆在此前也對此表達了強烈不滿,她表示,為使各方可以遵守WTO規則,必須確保WTO的有效性。
換言之,基於歐美日可以推動規則改革,若不存在執法能力,那麽規則又有何意義?
她指出,在此背景下,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解決上訴機構目前的危機,而美國需要中止其對法官任命的任意阻撓行為。
馬姆斯特羅姆還表示,歐盟也意識到上訴機構並不完善的現狀,並願對其工作進行改革。她認為,該上訴機構應當更加透明、更加可靠。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最近一次在7月20日的WTO爭端解決機制例會上,美國再次拒絕了開啟新法官甄選程序的建議。
一位日內瓦貿易官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南非、歐盟等國家均在會議上對美方此舉表達了反對意見。洪都拉斯則拿出了一份有關爭端解決機制下上訴機構功能的建議,這其中重點討論了美方關心的法官任期合法性問題。
目前的麻煩也就出在上訴機構上。按照WTO爭端解決機制的工作流程,通常在爭端解決機制下建立專家小組,專家小組將在限期內於爭端解決機制的會議上通過“反向一致”原則提出裁決報告。隨後,如某一當事方向爭端解決機制正式通知表示將進行上訴,則進入上訴程序。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程大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造成上訴機構癱瘓是美方有意為之。
WTO具有三大功能,即談判功能、政策審議和爭端解決。目前,WTO的談判功能實際上是處於停滯狀態,多哈談判並沒有進展;政策審議就是撰寫報告,還在運行;而WTO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爭端解決機制。
程大為認為,若因美方通過阻撓人事任命的方式,造成了WTO爭端解決機制的實質性癱瘓,此舉是很惡意的。一方面,這阻礙了中國使用爭端解決機制的可能性,因為若上訴機構癱瘓,就算走到上訴這一步,也沒有法官進行審理;另一方面,這已經對世界貿易體系造成了實質性損害。
改造WTO談判:開放式的諸邊主義未來
誠如程大為所說,目前WTO極其重要的功能之一——談判功能實際上也停滯了。
自經歷了西雅圖會議(1999年)的失敗後,美國感覺到在一個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組織中想要投票,其決策過程太困難。程大為表示,為此,美方開始選擇更多轉向雙邊和區域自貿協定。
在此方面,歐盟也有自己的看法:正如歐盟內部存在雙速歐洲一般,WTO成員在談判方面也不一定非要做到步伐一致。
馬姆斯特羅姆也指出,WTO需要適應世界變化。首先目前WTO談判的方式存有局限性,歐盟渴望改革。
“一次又一次,因為少數國家追求狹隘而自私的利益,(談判)進程受挫。”而由於WTO協商一致的規則,又無法對此現狀作出改變。”她指出,在歐盟看來,成員應自由地以不同的速度發展,從而在不同的時間完成談判並符合標準,且在去年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部長級會議之後就應用了這一方法,並在電子商務、國內服務規則和投資便利化方面得到了很大進展,“希望將這種方式能被納入世貿組織系統中”。
前述《報告》亦在此方面表示:“考慮到協商一致將繼續是WTO的工作原則,(那麽就)不應阻止WTO成員方的一些集團,通過開放的諸邊倡議在具體問題上尋求合作。”
《報告》認為,在諸邊倡議方面,各WTO成員方可以利用兩套機制來進行合作:關鍵群體協議 (CMA) 以及WTO第二章第3條下的諸邊協議(Plurilateral Agreements)。近年來通過CMA,WTO成員方成功地在信息技術協議 (ITA)和達成一項基本電信協議方面有所斬獲,且後者還是有關服務領域的。而CMA的一個主要特點是,WTO相關成員方可以就貿易規則進行談判,且該貿易規則只適用於簽署這些規則的國家,但其福利必須在最惠國待遇基礎上擴大到所有WTO成員之上,包括那些不參與談判的WTO成員方。
不過,考慮到CMA這樣的特性,該談判方式也就限於那些不怎麽會出現“搭便車”現象的貿易領域。
諸邊協議則不同。《報告》指出,簡而言之,諸邊協議並不會將談判成功擴大到所有WTO成員之上,為此是否要將諸邊協議納入WTO也需要WTO各成員方的共識,為此對於諸邊合作而言,在那些需要降低貿易成本的領域則更有空間。
無論如何,通過美歐對話,目前的WTO僵局有可能被打破。崔凡表示,若積極應對,世紀性貿易戰有可能轉化為世紀性的貿易規則談判。
開放的諸邊主義的確是推動WTO的改革的較好方式,特別是關鍵群體協議如果能定得比較合適的情況下。崔凡表示,需要觀察的是,美歐是否會在其中放入一些令人難以接受的條款和較低的關鍵多數標準,為此我們也要有所考慮。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7月26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美國、歐盟是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和貿易夥伴。如果美歐能夠通過對話協商解決貿易上的分歧,能夠順應全球化潮流,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這不僅符合他們雙方的利益,對世界來說也是好事。“當然,我們也希望美歐有關努力和舉措符合多邊貿易規則,比如非歧視原則等。”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英偉達當地時間8月16日盤後發布第二季度財報,實現營收31.2億美元,比去年同比增長40%,每股收益達 1.76 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91% 。財報業績大部分指標好於預期,數據中心、遊戲、汽車等多個業務收入創新高。
其中遊戲業務部門增長依然強勁,實現收入18.1億美元,同比增長52%,所占收入比例超過一半。
不過,英偉達預計下一季度收入將達到 32.5 億美元,略低於分析師預期,受此影響,財報發布後,英偉達股價盤中一度下跌6%。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師Mitch Steves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我們認為遊戲需求會因產品轉型,即新的圖靈架構而出現一些疲軟。”
除了傳統的遊戲芯片業務以外,近年來,英偉達在人工智能芯片方面發力,數據中心業務增長強勁。第二季度,數據中心業務收入為7.6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83%。
今年第二季度,由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發布的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 Summit 采用了 27000 個英偉達的GPU,而基於全球超算 500 強最新名單,全球最快的 7 個超級計算機中有 5 個采用了英偉達GPU。該名單中有超過一半的新計算能力由 英偉達 GPU 提供。
另一方面,英偉達的汽車業務收入為1.61億美元,同比增長13%,也高於預期。但加密貨幣相關業務收入僅為1800萬美元,對公司貢獻幾乎可忽略不計。
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勛表示:“我們的 AI、遊戲、專業視覺和自動駕駛等平臺均取得增長。各行各業計算需求與傳統計算極限之間逐漸擴大的差距,推動了我們的增長。”
英偉達在本周發布了全球首款光線追蹤GPU圖靈,它完善了 NVIDIA RTX 平臺的功能,實現了計算機圖形行業40年的夢想。“圖靈是自我們在十多年前推出 CUDA 以來在計算領域的最大進步,是一次巨大的飛躍。”黃仁勛表示。
英偉達還在財報中公布了上半年的資本回報情況。今年上半年,公司共計向股東回報了 8.37 億美元,其中以股票回購方式回報了6.55 億美元,以季度現金紅利方式回報了1.82 億美元。今年整個財年,英偉達計劃通過進行中的季度現金紅利和股票回購方式總計向股東回報 12.5 億美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今年4月以來,美債的主要持有國就開始大幅堅減持美債,引發市場關註。最新數據顯示,6月,中國(境內)持有美國國債環比減少44億美元,但仍為美債最大海外持有國;日本保持第二,但總持有量降至六年新低;土耳其更是繼俄羅斯之後,不再是美債主要持有國家。
近期美國財政部8月15日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6月中國(境內)所持美國國債規模降至1.18萬億美元,而其他新興市場的變化引人關註——俄羅斯5和6月都不再是美債主要持有國,但巴西超越愛爾蘭成為第三大美債持有國,總額為創紀錄新高的3000億美元。TIC定義的“美債主要持有者”最低門檻為300億美元。5月時,土耳其持有美債排名第31位,總額為326億美元,這代表土耳其6月減持了至少26億美元或8%。
更值得關註的是,近期5年期和10年期美債期貨的空頭頭寸否分別創下了新高,這似乎也在體現市場對美國經濟形勢尤為樂觀。“不排除俄羅斯和土耳其減持美債是處於政治因素,但也可能是通過拋售美債換取美元,進行外匯幹預。”某國有中資大行美債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交易人士普遍對於TIC報告尤為關註,上述交易員也表示:“主要是看大的變化趨勢,比如今年5月時,10年期美債收益率觸及3.12%,就是以幾個國家聯合減持作為主要驅動因素。”不過,國際資金仍然凈流入美國,買方市場下,龐大的配置需求仍對於美債形成支撐。
新興市場減持美債
整體來看,6月海外投資者凈買入美國國債93億美元,持有總額6.21萬億美元。從收益率變動看,6月的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基本持平,月初為2.857%,6月14日觸及2.94%,月末回落至2.862%。而5月時,10年期美債收益率曾創近七年新高。國際資本凈流入的情況,也代表海外投資者對美國資產需求保持強勁。
盡管幾大新興市場國家開始大量減持美債,但中國對美債的持有量始終處於上下波動的狀態。3月時,中國(內地)的美債持倉曾創五個月新高,4月有所回落,5月重新增持美債12億美元,持倉規模曾創今年僅次於3月的年內第二高;到了6月,盡管中國環比減少44億美元,降至1.18萬億美元,仍穩坐美債最大海外持有地區席位。
排名第二位的仍是日本,其但6月環比減持184億美元,降至1.03萬億美元,為六年新低。今年3、4和6月日本均減持美債超過100億美元。
繼俄羅斯之後,土耳其不再是美債的主要持有國的原因,各界就其背後原因也眾說紛紜,首先就是兩國在外交方面與美國交惡,因而拋售美國資產。
8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言將對土耳其進行大規模制裁,原因在於土耳其將美籍牧師布倫森從2016年10月拘押至今,美國多次要求釋放無果。這也導致土耳其里拉當日暴跌近20%;美國政府於8月8日宣布對俄羅斯施加新制裁,稱俄方對俄前情報人員謝爾蓋·斯克里帕爾及其女兒“使用化學武器”。
“政治因素也可能存在,但始終無法被證實。也有部分國家是出於美元需求來拋出美債。”上述交易員對記者表示。
今年年初,也有媒體傳出“中國考慮減緩或暫停增持美債”。不過,此後外管局予以否認,並表示,“與其它投資一樣,外匯儲備對美國國債的投資是市場行為,根據市場狀況和投資需要進行專業化管理。無論是對外匯儲備自身還是對所參與的市場而言,中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部門都是負責任的投資者。”
此外,上述交易員也對記者提及,減持美債也可能與調整資產配置有關,“俄羅斯從4月開始一直在拋美債,這和匯率關系不大,感覺就是轉移資產配置方向了。” 俄羅斯今年1月時持有美債1267億美元,到5月不再是主要持有者時,根據推測,今年前五個月的減持比例至少為967億美元或76.3%。此前俄羅斯曾位列美債前十大持有國名單。
此次,巴西超越愛爾蘭成為第三大美債持有國,總額為創紀錄新高的3000億美元。在前十大美債海外持有者之中,6月愛爾蘭和瑞士持倉也環比減少了13億和69億美元,其他國家或地區持倉均增加。此前被海外視為中國持美債離岸中介的比利時,在6月持倉依舊排在第12位,與5月排名持平,當月持倉增加了42億美元,少於上月增持129億美元。
美債空頭頭寸創新高
轉視美債交易市場,近期另一大變化備受交易人士關註——美債期貨空頭頭寸創新高,尤其是5年期和10年期美債。
這一情況似乎在反應市場對於美國經濟前景十分樂觀。美國二季度經濟增速(4.1%)為2014年三季度以來最佳,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第三高增速。不過,當日收盤,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報2.958%,較前跌0.14%,該收益率在今年2月一舉突破3%後就失去了動能,持續盤踞在2.9%附近。
“2年期美債收益率總計在2018年上行了70bp,市場價格也反映了年底前美聯儲將再加息40個基點,此外,黃金期貨的空頭頭寸也創下了新高。”渣打全球宏觀策略總監羅伯遜(Eric Robertsen)對記者表示。但在他看來,盡管預計短端利率會持續上行(主要反映美聯儲持續加息),但仍然認為如10年期國債的長端利率很難持續攀升,今年年底收益率曲線會持續平坦到0的程度。
“對於美債也不必要過於悲觀。盡管空頭頭寸創新高,但情緒到達極端時也可能反轉,從近期國債發行的積極認購情況來看,市場對於美債的需求仍然十分巨大。“澳洲安保資本(AMP Capital)基金經理納埃米(Nader Naeimi)對記者表示。
納埃米也提及,“這仍是一個‘買方市場’,全球養老基金、資管巨頭有巨大的配置需求,而其不論何時都對美債有天然的巨大需求,因此也可以看到,過去二十年,美債收益率整體呈現普遍下行的態勢。”
2016年7月6日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32%%的歷史低點持續攀升180個基點,眼下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似乎在面臨一個重要的技術頂部。“如果從當前約2.86%的水平持續跌破2.82%,那麽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下挫,這可能會為嚇壞此前的美債空頭。”羅伯遜對第一財經稱。
矛盾在於,一方面市場似乎對美國極度經濟樂觀,另一方面長期美債收益率又在不斷下行,也有基金經理開始擔憂,新興市場的溢出效應以及關稅可能造成的滯漲會否導致美聯儲考慮放緩加息。自3月末以來,新興機場股指跑輸標普500指數近20%,這是2015年中期以來的最差對比。當時,新興市場在4個月內大跌32%。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8月24日晚,九鼎集團(430719.OC)和九鼎投資(600053.SH)雙雙發布半年報,九鼎集團以5.99億元歸母凈利潤暫居新三板盈利榜榜首,保險取代PE成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富通保險上半年貢獻了九鼎集團85%的盈利,與此同時,九鼎投資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27%。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受監管要求、宏觀經濟環境以及二級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投資機構業績表現不佳,行業以持幣觀望為主。
自3月複牌以來,九鼎集團和九鼎投資股價持續走低,股權質押融資空間越來越小,九鼎急需新的籌資渠道來彌補資金缺口,推動富通保險上市和轉讓九州證券或許是有效的辦法。
PE下、保險上
8月24日晚,九鼎集團和九鼎投資雙雙發布半年報,九鼎集團以5.99億元歸母凈利潤暫居新三板盈利榜榜首,但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已經不再是PE業務。
九鼎集團的私募板塊九鼎投資上半年營業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15%,而歸母凈利潤僅有9640萬元,同比降幅達27%。公司去年就已經遭遇利潤下滑,全年盈利3.3億元,同比接近減半。
拯救九鼎集團業績的是富通保險,香港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2016年被九鼎集團耗資百億元全資收購。其剛剛並入版圖,就成為九鼎最主要的盈利來源。
富通保險上半年僅保費就收了20.9億元,占九鼎集團營業總收入的四成,歸母凈利潤5.12億元,占集團總盈利的85%。今年3月,富通保險還拋售了9億港元的股票,在利息收入和債券收入都在下滑的情況下,給公司帶來8.55億元投資收益。
按照九鼎初衷,富通保險能提供源源不斷的保費收入,將為公司擴大投資規模帶來大量廉價的資金。
不過,九鼎集團的投資規模不增反減。截至6月底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3.35億元,較去年同期萎縮了96%。九鼎投資上半年新增私募投資10億元,僅為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
事實上,整個國內股權投資行業都處在濃重的觀望氛圍中。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投資總額為5800億元,同比下降10.7%,在經歷五年的爆發式增長後,首次下滑。
“資管新規雖然暫停實施,但是所有人預期立刻調整過來,覺得現金很寶貴。”私募行業分析師陳偉對第一財經表示,“另外,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登陸美股和A股的科技類公司上市後表現看,頻頻出現市值腰斬,也會影響投資情緒。”
他告訴記者,從14年到17年股權投資行業處於疾速擴張期,募資環境十分寬松,但隨著監管轉向,宏觀經濟預期不會明顯增長,投資機構紛紛選擇保住現金流以求存活,更多是在攢錢看項目。
九鼎投資在中報里指出:“在IPO市場審核‘嚴緊硬’的態勢及‘減持新規’影響下,股權投資基金IPO退出總量顯著下滑,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價差紅利縮小,隨著二級市場估值中樞下移,一級市場整體競爭更為激烈,估值水平被逐漸推高,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價差進一步縮小。
報告期內,九鼎投資管理費收入為0.64億元,管理報酬收入為 2.76億元,主要來自減持帝歐家居(002798.SZ)、絕味食品(603517.SH)、歐普康視(300595.SZ)、博士眼鏡(300622.SZ)等上市股權。上半年,九鼎投資共有7個投資項目完全退出,其中上市減持退出4家。
公告顯示,截至目前,九鼎投資管理的股權基金實繳總規模345億元,累計投資314億元,上市退出項目累計62家,綜合IRR為34%。
距離中報披露的截止日期只剩一周時間,已經披露的新三板PE機構寥寥。上周披報的VC浙商創投(834089.OC)營收同比腰斬,上半年錄得4300多萬元,歸母凈利潤為2300多萬元。
周五發報的掛牌私募證券基金思考投資(831896.OC)虧損較去年放大,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7700余萬元。公司表示,監管對資管產品去杠桿、規範資金池和去通道化的要求,以及二級市場波動,都會影響到公司基金產品的凈值和收益。
騰挪現金或需清理資產
8月6日,剛剛九鼎投資的850萬股解除質押後,九鼎的實控人又將其1500萬股繼續質押給中信信托,同時,還把掛牌主體九鼎集團的1.31%股權質押給南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盡管擁有了富通保險,九鼎集團依然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
九鼎集團合並報表的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為-61.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40%,除了九州證券退還40億元投資款,仍有20多億元籌資活動現金凈流出。
實際上,九鼎集團自2015年11月在新三板完成的100億元定向增發後,就不再有大額的股權融資了。2015年底,證監會叫停了PE在新三板掛牌和定增。去年,九州證券拋出300億元pre-IPO融資方案,但最終未能成功。
萬得資訊顯示,九鼎投資控股股東已將公司72%的股權質押出去,九鼎集團53%的股權也處於大股東的質押狀態。
不過,今年3月九鼎集團在新三板複牌以來,九鼎投資和九鼎集團股價都是一路走低。九鼎投資從3月份的最高點28.99元每股跌至目前14元附近,可能已經低於強制平倉線。九鼎集團轉為集合競價交易後,股價最低跌倒過0.79元,目前股價在1元每股,總市值僅為150億元。
陳偉認為,由於接到窗口指導,上市公司股票暫時沒有大量強平的風險。但是繼續質押難以填補九鼎資金需求,由於保費只能小部分用於私募股權投資,因此九鼎可能需要清理手中的資產來應對定增投資者退出的壓力。
今年3月23日,九鼎集團董事會發表《致股東的信》,表示到去年底,公司總部視角的實際負債為約160億元。從賬面凈資產看,資產負債率為38%,以公允凈資產看,只有24%。
面對定增進入的股東,九鼎集團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吳剛在複牌前的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股東沒有爆倉風險,基本上所有產品的優先劣後都已經達成了解決方案,或者產品延期,或者由劣後份額承接優先份額。
他透露,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相關工作,將盡快推進富通保險在香港上市。控股子公司光通信器材商優博創預計將在2019年獨立申報IPO。公司旗下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借貸寶也將於兩年內在香港上市。
今年2月,九鼎集團公告稱已和山東高速(600350.SH)約定,由後者買下九州證券19%的股份,並進一步成為九州證券的控股股東,交易有待監管部門批準。據媒體報道,九州證券此前定增失利與該筆交易有關。
中報顯示,九州證券上半年營業收入4億元,凈利潤1.67億元。通過處置子公司股權,九州證券報告期投資收益達3.8億元,同比增長74%。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4樓提及
不就是把現有的董事做個列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