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烏克蘭、波蘭與立陶宛三國國防部長簽訂了成立一支三國聯合維和部隊的協議。上周烏克蘭總統爆出,俄羅斯總統普京聲稱兩天內可占波蘭等五國首都。新的威脅迫使波蘭等東歐國家迅速為自身安全采取行動。
在波蘭首都華沙簽署的這一協議規定,烏克蘭、波蘭和立陶宛將分別投入545人、3000-3800人和150-350人加入上述聯合防衛隊,該部隊指揮部位於波蘭東部第一大城市盧布林(Lublin),部隊成員仍留駐各自常駐地。
組建上述防衛隊旨在增強三國的協作及信心,加強地區安全,將在三國一致同意的情況下加入聯合國的國際行動。到今年年底,三國將簽署協議解決聯合防衛所有相關的技術問題。
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烏克蘭國防部長Valeriy Heletei評價組建聯合防衛隊的行動稱:
“面對新的挑戰,這是有效實踐協作的範例,也是和泛歐安全新的組成部分。”
Heletei上述“新的挑戰”令人不免想到俄羅斯對北約發出的最新威脅。四天前,德國媒體《南德意誌報》報導,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向歐盟委員會透露,普京在與他對話時威脅,俄軍有能力兩天內攻占東歐五國首都:
“如果我願意,俄羅斯軍隊在兩天之內不僅可以占領基輔,也可以出現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愛沙尼亞首都)塔林、(波蘭首都)華沙或(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
據稱,普京還警告波羅申科不要過於依賴歐盟,稱可以通過與歐盟的雙邊關系施加影響,“在歐盟理事會層面上影響並封鎖決議”。
除了烏克蘭,上述相關四國目前都是北約和歐盟成員。若上述言論屬實,就是普京首次威脅侵犯北約和歐盟成員國,任何俄軍侵入上述東歐五國首都的威脅對西方國家領導人來說都是嚴重的警報信號。
此後普京的發言人Dmitry Peskov稱上述傳聞為“謬傳”,說這與此前“普京說兩周內拿下基輔”的傳言一樣都是失實報道。
盡管俄方否認,上述普京講話仍引起東歐一片嘩然。此前就有報道稱,將近4000俄軍正在向靠近烏克蘭本土的克里米亞地區集結。上月波蘭外長Radoslaw Sikorski曾警告,俄羅斯已準備好施壓烏克蘭或入侵烏克蘭。
愛沙尼亞外交部長Urmas Paet表示:“烏克蘭危機顯然已改變歐洲的安全形勢。”波羅申科說:“歐洲戰後安全機制已不再奏效了。世界需要重新審視其安全體系。”(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烏克蘭軍方宣布將從東部沖突地區撤軍,重型武器將被轉移至緩沖帶區域後方。盡管在烏克蘭政府和分裂武裝在9月初達成停火協議之後小規模沖突依然不斷,但是主要地區的局勢有緩和的跡象。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認為近期小規模的沖突是由於部分“不聽指揮”的團體所造成,整體的和平進程不會因此發生改變。烏軍方發言人Andriy Lysenko表示,將重型武器轉移至緩沖帶區域後方的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而分裂勢力高級官員Andrei Purgin則表示烏軍的撤離顯得井井有條。周一頓涅斯克當地政府在其網站上表示局勢依然緊張,不過整體已經處於平穩狀態。
自三月烏克蘭地緣沖突爆發以來,已經造成3200人死亡和8000多人受傷。超過275000人流離失所,大約341000人逃離烏克蘭,其中300000多人湧向了俄羅斯。(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北約稱俄軍已大批撤離烏克蘭,烏克蘭危機有緩和跡象。但俄羅斯總統普京並未放松對北約的威懾。近日俄羅斯遠東地區軍演規模罕見,出動海陸空部隊共逾15萬人。同時,代號為“快速三叉戟”的北約軍演正在烏克蘭西部進行。俄羅斯選擇此時遠東“舞劍”,警示北約的意圖明顯。
北約組織的媒體主管Jay Janzen中校發布聲明稱,烏克蘭境內的俄羅斯常規軍明顯撤離,仍留下了一些俄軍。從北約的評價來看,俄軍撤離是有助於烏克蘭政府與分裂武裝順利履行停火協議的好消息。但俄羅斯與北約對壘的火藥味仍未減少,說烏克蘭危機即將結束為時尚早。
本月19日起,為期六天、代號“東方-2014”的俄羅斯遠東軍演拉開帷幕。此次軍演規模驚人,共有4000輛裝甲車、632架飛機、84艘艦船參加,共計15.5萬俄軍參與,人數超過許多主權國家全國兵力。俄新社報道稱,俄羅斯國防部長Sergei Shoigu昨日表示,此次軍演的頭號任務是“展示俄軍的備戰等級已經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此次軍演雖在遠東地區,不少參與部隊卻是從4000公里、甚至6000公里外的西部調遣而來。新華社采訪的軍事分析專家杜文龍指出:
“這種舍近求遠的方式實際上顯示了俄軍強大的機動能力。普京想告訴北約國家,這種能力完全可以放在西部使用,‘我可以讓北約國家、讓周邊國家感到異常恐懼。我的攻擊縱深不是你們想象中的幾百公里。而是橫跨歐亞大陸的距離。’”
遠東軍演的地點是“很有戰略威懾層面的選擇,在這個地區的演練活動肯定是劍指美日。”
聯系到上周烏克蘭總統爆出普京聲稱兩天內可攻占東歐五國首都的消息,不難發現,遠東軍演釋放了俄羅斯也可能將東部軍隊迅速調往西部的信號,6000公里都是可打擊範圍。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北約的軍演從16日持續到26日,地點接近烏克蘭與波蘭的邊境,將有200名美國軍人以及1110名來自烏克蘭、阿塞拜疆、英國、加拿大、德國、波蘭、挪威、羅馬尼亞、西班牙等國的人員。
本月初,俄羅斯宣布本月進行有關遠程武器的大演練,預計有4000余名俄羅斯現役軍人和約400支技術部隊參與,其中包括航空技術部隊。當時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外媒評論稱,俄方選擇北約威爾士峰會前發布軍演消息,指向意義明顯。
本月5日閉幕的北約威爾士峰會上,與會領導人就出臺“戰備行動計劃”和組建一支“尖鋒”快速反應部隊等達成一致。該快速反應部隊由數千精銳士兵組成,部署在東歐地區,將任命一位司令長官、設置一個指揮中心,並將得到北約空軍、海軍和特種部隊的強有力支持。
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強調,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北約都會有效保護自己的所有成員國,向“潛在的侵略者”發出明確的信息,即
“如果你有意攻擊其中一個北約成員國,你將要面對整個北約組織”。
而就在上周,德國媒體《南德意誌報》報導,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向歐盟委員會透露,普京在與他對話時威脅,不僅是烏克蘭首都基輔,俄軍也有能力兩天內攻占波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和羅馬尼亞五國首都。
除了烏克蘭,上述相關五國目前都是北約和歐盟成員。若上述言論屬實,就意味著普京首次威脅侵犯北約和歐盟成員國,任何俄軍侵入上述東歐五國首都的威脅對西方國家領導人來說都是嚴重的警報信號。
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面臨新的威脅,波蘭等東歐國家不得不迅速為自身安全采取行動。昨日烏克蘭、波蘭與立陶宛三國國防部長簽訂了成立一支三國聯合維和部隊的協議,預計合計投入4500人左右,旨在增強三國的協作及信心,加強地區安全。(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雙方緊張局勢有所緩解,投資者們押註俄羅斯股市反彈,資金正以半年來最快的速度湧向俄股ETF。
彭博數據顯示,截止9月23日,僅8天時間就有1.83億美元流入俄羅斯股市ETF(Market Vectors Russia ETF),是自3月以來最長時間的連續流入。該ETF每份價格昨日上漲2.3%,至23.98美元,這使得俄羅斯2月吞並克里米亞半島以來該ETF的跌幅縮減到1.9%。
該ETF及彭博俄羅斯-美國股票指數雙雙上升顯示越來越多的資金押註烏克蘭危機將和平解決,因政府軍和親俄武裝的停火已經維持了20天。北約一位高級外交官近日稱,烏克蘭暴力沖突級別下降,俄羅斯從烏克蘭大規模撤軍,表明近幾個月以來烏克蘭沖突首次出現緩解。
Daniloff Capital投資研究總監Ilya Kravets表示,“北約一直以來都是對俄羅斯嚴厲批判,但現在他們都承認俄羅斯正在撤軍,這顯示沖突沒有惡化,有和平解決的希望。俄羅斯顯然在釋放積極的信號。”
本周三,俄羅斯MICEX指數連續上漲兩個交易日,但市盈率依然只有5倍左右,是所有新興市場中最便宜的。
HighTower’s Kelly財富管理董事總經理Leo Kelly表示,“普京遲早要面對烏克蘭的現實,要不就撤軍,要不就看著經濟陷入大規模衰退,如果他選擇撤軍,則俄羅斯股市大幅上行可期。”
此外,投資者對俄羅斯的樂觀情緒也在債券市場體現出來。
時隔兩個月,被周三俄羅斯首次成功拍賣出價值100億盧布(2.61億美元)的的2023年到期國債。該筆國債的收益率為9.37%,雖然較通常的收益率要高一些,但考慮到最近動蕩的市場,文藝複興資本的經濟學家Oleg Kouzmin認為這已經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此前,因受到西方國家制裁,金融市場信心不足,俄羅斯已經連續9次取消了國債拍賣。(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烏克蘭國內戰亂局勢緩和之時,烏克蘭危機還在讓歐盟面臨能源供應受幹擾的威脅。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昨日警告,如果歐盟繼續將俄方出口的部分天然氣再向烏克蘭出口,就會幹擾俄方向歐盟供應天然氣,暗示有中斷供應的風險。
Alexander Novak向一家德國媒體《德國商報》(Handelsblatt)表示,進口天然氣的轉口行為是不可接受的,
“簽署的協議並未有任何轉口的條款約定。我們希望歐洲合作方尊重過去的協議。這是唯一能保證天然氣不會中斷的方法。”
傳出Novak上述言論後,市場避險情緒立即高漲。昨日3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跌為負值,一度跌至-4.1基點,歐洲股市普遍收於日內低位。
Novak的上述講話的確讓市場意外。與上周接受奧地利報紙采訪時的表態相比,他這次的表態簡直是三百六十度大變臉。當時他說,俄羅斯今年冬季不會為了避免歐洲將天然氣轉手送往烏克蘭而限制向歐洲出口天然氣。
自今年6月中旬俄烏天然氣談判破裂以來,俄羅斯天然氣生產巨頭Gazprom就切斷了對烏克蘭供氣。歐盟為免影響自身天然氣供應,一直充當調停角色,希望俄烏就天然氣價格達成一致。
如果俄羅斯“斷氣”,哪些歐盟國家會最受傷?
英國《金融時報》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歐洲統計局和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數據制作了以下圖表,它展示了部分歐盟國家對俄羅斯進口能源的依賴度。
不過,眼下歐盟天然氣儲備充足,還能幫助歐盟在幾個月後的冬天免受俄羅斯的影響。這也是華爾街見聞本月初文章提到歐盟能加大制裁俄羅斯力度的一個原因。
如彭博本月初公布的下圖所示:紅色區域代表的歐盟28個成員國天然氣儲存量升至最高水平,歐盟成員國的天然氣儲備已達到創紀錄的高峰,所以對俄羅斯出口天然氣依賴度降低。
但正如當時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的,歐盟的安全過冬計劃有幾大變數,其中之一就是:如果今年冬天出奇的冷,天然氣需求大增,歐盟要怎麽辦?
英國的天氣預報網站GavsWeatherVids預測認為,這次正在成形的厄爾尼諾以中央地帶為核心,它可能比以東部為核心的 厄爾尼諾給歐洲帶來更寒冷的冬天。2014-15年冬季,歐洲的氣溫可能比正常時期低2-3度,中歐與北歐可能面臨嚴冬,英國與愛爾蘭的冬天也會更冷。
本月初天然氣基礎設施企業的協會Gas Infrastructure Europe(GIE)數據顯示,歐盟的存儲量達到創紀錄的757億立方米,存儲倉庫91%的存儲空間已裝滿。但花旗指出,如果寒冬降臨,存儲水平可能大幅下降,一下子耗盡存量。
而即使能熬過這個冬天,如果天然氣供應問題持續到明年春季又會怎樣?屆時德國企業會不會需要能源?(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西方媒體曝光的普京致歐盟信函內容顯示,普京要求就修改法條參與烏克蘭與歐盟的貿易協議談判,威脅如烏克蘭執行現有貿易協議,俄羅斯政府將“立即采取適當的報複措施。”這是俄羅斯極力阻止烏克蘭融入歐盟和北約的最新跡象。
在寫給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的信中,普京表示,希望就修改上述名為“聯盟協議”的貿易協議展開三方會談,因為俄方認為該協議將傷害本國經濟。普京警告,若烏克蘭為更好地配合歐盟法規而對本國法律做出任何改動,俄方都將視為其必然招致報複的違約行為。
普京在這封落款日期為9月17日的信中寫道:
“我們仍認為,只有系統地調整聯盟協議,充分考慮到給俄羅斯與烏克蘭經濟關系以及給整個俄羅斯經濟帶來的風險,才會讓我們維持俄羅斯與烏克蘭現有的經貿合作。”
此前歐盟已做出讓步,將上述貿易協議的執行時間推遲到2015年12月31日,即推遲15個月。但普京在以上信函中指出,俄羅斯政府認為,應徹底凍結該協議的進程,直到滿足俄方提出的法條修改條件為止。
普京並未詳細說明可能采取何種報複措施,但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此前表示,上周他已下令限制烏克蘭出口商進入俄羅斯市場。目前這些措施還未生效。俄羅斯能源部長則是在昨日警告,若歐盟繼續將俄方出口天然氣再向烏克蘭出口,有被俄方中斷供應天然氣的風險。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自上任以來就將實現與歐盟融合作為其總統任期的核心目標。俄羅斯政府強烈反對烏克蘭向歐盟靠攏的傾向,試圖讓烏克蘭留在自己的經濟影響範圍內。
波羅申科昨日公布包括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和司法改革等措施在內的計劃,旨在讓烏克蘭做好準備,到2020年向歐盟提出加入的申請。這意味著,即使面對普京的威脅,他也不願推遲修改律法。
同在昨日,歐盟外交官開始評估是否應中止對俄制裁。一名北約外交官稱,俄羅斯常規部隊大多已撤離烏克蘭,而且最近烏克蘭政府軍也與親俄的民間武裝交換了戰俘,這些都是俄羅斯首次鄭重對待緩解烏克蘭局勢的信號。
但一些歐盟外交官向英國《金融時報》透露,歐盟下周依然不可能撤銷任何對俄制裁措施,以德國為首的歐盟主要成員國認為,俄羅斯在確保緩解烏克蘭危機方面還做得不夠。(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周四指責稱,俄羅斯想用天然氣作為武器征服烏克蘭,想在這個冬天把我們凍死。
理亞采紐克昨日在聯合國大會期間接受路透社采訪時稱:
他們想要凍死我們。這是俄羅斯的目的,和他手中的另一張王牌。所以,除了軍事冒犯和針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外,能源成了他們另一個殺手鐧。
俄羅斯的最終目的是在烏克蘭組織和策劃另一起冷戰式的沖突。
今年6月,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以烏克蘭政府未能支付天然氣款項為由,切斷了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亞采紐克擔心,今年冬季(使用高峰)該國天然氣供應可能會不足。
當地時間本周五,歐盟委員會將在柏林討論一個解決俄烏天然氣供應問題的臨時方案。
不過,亞采紐克表示,這里並沒有涉及各方的正式談判。盡管他表示,有幫助烏克蘭獲得額外天然氣的計劃“將是對我們有幫助的。”
彭博新聞社今日消息稱,在中間人歐盟的協調下,俄羅斯和烏克蘭接近達成初步天然氣供應協議,以確保俄羅斯在接下來的6個月持續為烏克蘭供應天然氣。
《紐約時報》報道稱,俄烏雙方有望於下周通過這項協議。
歐盟能源事務專員Guenther Oettinger對彭博新聞社表示,若協議最終達成,烏克蘭將在年底前為俄羅斯先前輸送的天然氣支付31億美元的價款,俄羅斯則將繼續為烏克蘭供應至少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以供對方在漫長寒冷的冬季維持工廠運轉,並滿足居民的取暖需要。
周五,烏克蘭和俄羅斯能源部門官員在德國柏林舉行談判,歐盟作為中間人身份參與。Guenther Oettinger還補充說,雙方的國家領導人必須在協議上簽字。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介紹,通過烏克蘭境內輸氣管道進入歐盟的俄羅斯天然氣占歐盟總需求的15%。早在今年5月份,歐盟就開始以中間人身份積極協調烏克蘭和俄羅斯,以保持天然氣輸送管道的通暢。但俄烏三輪對話曾在6月宣告失敗,俄羅斯隨即停止為烏克蘭供應天然氣,並稱對方尚拖欠45億美元價款。按照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俄羅斯國有企業Gazprom的說法,這筆應付賬款目前已增加到53億美元。
根據協議,烏克蘭將在未來六個月購買的俄羅斯天然氣價款為385美元/立方米(約合10.9美元/百萬英熱),且必須預先支付。該價格正是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OAO Gazprom)提出的最終報價,也是歐盟國家中的最高水平。
《紐約時報》報道援引Guenther Oettinger言論稱,歐盟將為烏克蘭申請國際基金組織(IMF)貸款作擔保,以幫助該國償付債務。預計將於10月底發放一筆20億美元的初始資金,並將在12月底前再發放11億美元。
天然氣一直被國際社會視為俄羅斯打壓烏克蘭的有力武器。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及,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周四指責稱,俄羅斯想用天然氣作為武器征服烏克蘭,想在這個冬天把我們凍死。(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德國總理默克爾昨日警告,歐盟與美國要做好心理準備,有40年歷史的東德這個先例,在烏克蘭問題上與俄羅斯的對峙可能是漫長的過程。同日,烏克蘭政府軍遭到與親俄武裝達成停火協議以來最重大死傷,威脅要中止停火。
默克爾在與芬蘭總理Alexander Stubb共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關於俄羅斯的立場,目前我沒有發現任何變化。我來自前東德,我們需要40年才捱過東德那個時期。回顧歷史,有時必須做好長期打算。如果堅持我們的要求還有意義,就不要四個月以後再提要求。”
Stubb也同意默克爾的看法,認為烏克蘭國內沖突不會很快解決,“我們要著眼於長遠的形勢。”
昨日,烏克蘭政府的軍方發言人 Andriy Lysenko稱,過去24小時,政府軍有9人遇害,27人負傷,這是9月5日與親俄武裝簽署停火協議以來最慘重的傷亡。聯合國估計,迄今為止,已有3500人在烏克蘭國內戰亂中身亡,至少61.5萬人被迫背井離鄉。
烏克蘭智庫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Policy Studies的內政部門負責人Iaroslav Kovalchuk認為,據該組織現在觀察,停火形勢很不穩定,即便如此,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還需要停火,以便10月26日議會選舉順利舉行,俄羅斯也需要停火安撫西方,避免進一步制裁。
同日,德國駐美國大使Peter Wittg表示,過去沒人預計普京會做出能讓我們回到冷戰年代的重大決定。但普京在烏克蘭的政策毀掉了眾人的信任,讓外界重拾信任是個挑戰。(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華爾街日報》,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周二表示,烏克蘭必須支付39億美元,俄羅斯才會恢複供應天然氣。
由於烏克蘭方面未能按照俄羅斯要求的價格支付天然氣費用,從六月中旬以來,俄羅斯就已經對烏斷氣,並改為預付款制。
烏克蘭方面表示,如果Gazprom保證不提價,那麽烏方願意支付此前俄羅斯提供的天然氣的款項。烏克蘭希望使用2013年底普京與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商定的折扣價格每千立方米258.5美元支付,而不是485.5美元。
Novak表示,烏克蘭方面必須首先償還20億美元已使用天然氣的款項,並預付19億美元。
烏克蘭和俄羅斯上周在柏林舉行了會談,雙方初步商定只要烏克蘭在年底前償還31億美元債務,俄方就可以恢複供應天然氣。不過僅限於冬天的幾個月,而且價格要高於平均水平。
由於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已經停止,並且通過匈牙利轉運的天然氣也被斷,烏克蘭今年冬天將面臨嚴重的能源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