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交所:持續優化業務規則建設 夯實一線監管制度基礎

2月27日,據深交所網站消息,近日,深交所完成了第十二次業務規則清理工作,並向市場發布了第八批廢止業務規則目錄,廢止業務規則20件,包括已被修訂、上位法規依據已廢止以及因業務發展不再適用應予廢止等情形。本次清理後,現行有效業務規則共161件。所有業務規則均在深交所網站“法律/規則”欄目公開並實時更新。

業務規則是交易所築牢市場穩定防線的基石和切實履行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的基礎依據。深交所一直致力於構建內容透明、層次清晰、形式統一、適應多層次業務發展的業務規則體系。2016年重點推進以下各項業務規則建設工作:一是針對市場監管的熱點難點,繼續豐富行業信息披露指引,相繼出臺停複牌業務、上市公司+PE合作模式備忘錄,快速跟進市場發展變化;二是配合新一代交易系統上線,全面梳理交易類業務規則,提高市場效率;三是修訂會員客戶高風險證券交易風險警示業務指引,逐步推動“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監管模式落地,強化市場交易一線監管;四是嚴防金融風險,加強公司債券存續期信息披露監管和債券質押式回購風險管理,完善分級基金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五是規範引領發展,紮實做好深港通相關業務規則建設和協議簽署工作,保障深港通的順利推出和平穩運行。

深交所有關負責人強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穩中求進”作為2017年工作的總基調。劉士余主席在2017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反複強調交易所要切實發揮一線監管職能,將防範市場風險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面對資本市場運行內外環境更趨複雜的新局面,深交所將繼續完善業務規則制定、修訂、清理評估工作的長效機制,不斷增強業務規則的前瞻性、協調性和透明度,為交易所更好地履行一線監管職能夯實制度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193

同力水泥股東減持比例誤報 被深交所發關註函

深交所2月27日下發對同力水泥的關註函,要求對股東天瑞集團在減持過程中出現的短線交易行為情況進行核實,對天瑞集團披露的權益變動報告書中,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公司股票數量與深交所市場監察數據存在明顯差異等情況進行解釋說明,並盡快對前期信息披露情況予以補充更正。

深交所市場監察數據顯示:同力水泥股東天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17年2月15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賣出公司股票37000股,並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買入公司股票100股的情況,構成了短線交易行為。同時,在其買入你公司股票100股後,於2月15日、16日、22日、23日連續通過大宗交易賣出股票4431.9萬股。

而公司2月18日、2月24日披露的《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2月15日通過集中競價賣出數量為36900股”,其披露的2月15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你公司股票數量與我所市場監察數據存在明顯差異。同時,根據天瑞集團2月24日披露的《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其在2月22日減持你公司股票2369.24萬股,減持比例 4.77%”。而當日,同力水泥披露完成非公開發行股票2158.27股等相關情況,發行完成後總股本達到 49638.1983 萬股;而根據披露《新增股份變動報告及上市公告書》,“該部分增發股份將於該批股份上市日的前一個交易日日終登記到賬”,因此在該日天瑞集團減持過程中,你公司原總股本仍為變動前的數量。以此為計算依據,天瑞集團當日減持股份的變動比例約為4.99%。

就上述問題,深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同力水泥對以下幾點作出書面說明:1、核實天瑞集團在2017年2月10日至2月23日的交易中構成的短線交易情況,收回其所得收益,並及時履行相關信息披露義務。 2、請天瑞集團就其上述信息披露涉嫌存在不真實、不準確和不完整等情形予以必要的解釋說明,並盡快對前期信息披露情況予以補充更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196

深交所:中小板公司交出滿意答卷 2016年平均凈利同比增32.56%

據深交所28日消息,在穩中有進的國內經濟環境下,中小板上市公司辛勤努力、開拓創新,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17年2月28日前,834家公司均披露了年度業績快報或年度報告。2016年,中小板公司實現平均營業收入35.92億元,比上年增長17.81%,實現平均凈利潤2.72億元,比上年增長32.56%。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小板公司繼續積極推進自主創新、轉型升級、優化結構,凈利潤增長率創出近五年的新高,展現出中小企業強大的經濟活力和良好的發展態勢。

在16大行業中,農林牧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建築業、制造業等12個行業2016年度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公司家數占比最多的制造業凈利潤同比增長39%,遠高於2015年制造業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在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附全文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作為我國廣大優秀中小企業群體的代表,在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促進產業整合和結構優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穩中有進的國內經濟環境下,中小板上市公司辛勤努力、開拓創新,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17年2月28日前,834家公司均披露了年度業績快報或年度報告。2016年,中小板公司實現平均營業收入35.92億元,比上年增長17.81%,實現平均凈利潤2.72億元,比上年增長32.56%。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小板公司繼續積極推進自主創新、轉型升級、優化結構,凈利潤增長率創出近五年的新高,展現出中小企業強大的經濟活力和良好的發展態勢。

在16大行業中,農林牧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建築業、制造業等12個行業2016年度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公司家數占比最多的制造業凈利潤同比增長39%,遠高於2015年制造業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在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中小板作為培育行業龍頭和領軍企業的搖籃,聚集了一大批細分行業優秀公司,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引導作用,超過六成的公司實現收入、利潤雙增長。2016年,中小板營業收入、凈利潤實現增長的公司分別為641家和604家,占比分別為77%和72%,實現收入利潤雙增長的公司528家,占比63%。2016年,中小板54家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44家公司凈利潤超過10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18家和19家,越來越多的中小板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平臺做優做強,逐步成長為優質藍籌企業。中小板凈利潤前30名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金融、計算機通信、設備制造、醫藥等領域,實現平均營業收入201.81億元,同比增長21%,實現平均凈利潤26.32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海康威視、比亞迪、順豐控股、歌爾股份、老板電器、新和成等20家公司凈利潤增幅超過了20%。

中小板成為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超過7成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這些公司凈利潤增長率超過板塊平均水平。中小板有647家高新技術企業和249家戰略新興產業企業,堅持創新發展、重視研發投入,實現技術升級、產品升級、服務升級,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5%和39%,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中小板並購重組活躍,整體態勢良好。中小板公司深耕主業,圍繞產業整合開展並購重組,實現產業鏈拓展、轉型升級,同時,一些行業標桿企業通過重組加入中小板,對板塊整體業績提升產生積極作用。2016年,78家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平均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7%和149%,遠高於板塊平均水平。活躍的並購重組,優化了資源配置,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提升了公司業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26

深交所:2016年創業板營收和凈利增速達5年最高

3月1日據深交所官方微博消息,截至2月28日,創業板603家上市公司均披露了年度業績快報或年度報告。

2016年創業板603家公司年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052.7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4.46%;合計實現凈利潤932.1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15%。,2016年創業板公司合計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皆達到近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凈利潤增速5年來首次超過營業收入的增長速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682

深交所:綠色資產、PPP證券化可視情況縮短反饋時間

3日據深交所網站消息,為推動資產證券化業務開展,根據相關規定,深交所結合市場共性問題與政策動向,制定資產證券化業務問答。此次修訂距離最近一次修訂僅僅時隔半年。

據介紹,此次修訂新增融資租賃類、應收賬款類、公用事業類、入園憑證類、保障房類、商業物業抵押貸款類基礎資產的評審關註要點;明確分期、同類項目申報要求;明確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工作流程和要求;完善對掛牌條件確認申請材料的要求,增加管理人和律師盡職調查內容要求;明確對財務報告有效期的要求;明確召開證券持有人會議及變更管理人應履行的程序要求;優化收益分配、信息披露業務流程;更新固收專區業務辦理地址及使用指導;添加完善相關文件模板。

對於符合條件的綠色資產證券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等,且項目及申報文件質量優良的,本所可以視情況縮短出具反饋意見的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34

深交所:緊盯年末“突擊創利”,嚴防嚴管利潤操縱

據深交所6日官方微博消息,在年末突擊進行重大交易,是一些公司借以扭虧摘帽、規避連續虧損戴帽、暫停上市以至退市的常用手段。針對這一現象,深交所在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期間進一步強化了對年末資產出售、重大資產重組等交易事項的監管力度,密切關註會計處理合規性、高溢價變賣資產、關聯方潛在利益輸送等利潤操縱行為,把依法從嚴全面監管的要求落到實處。

一是密切關註會計處理合規性。對*ST公司、連續虧損公司通過變更會計處理獲得業績“逆轉”等行為從嚴監管。某公司連續兩年虧損後,2016年前三個季度仍虧損。2016年12月份,公司籌劃轉讓所持全資子公司30%的股權並預計獲得2.23億元轉讓收益。根據會計準則,相關差額應當計入所有者權益,而非確認為投資收益,深交所就此連續向公司發出三份關註函,要求公司在業績預告中充分提示該項投資收益確認尚存在不確定性及存在被暫停上市風險,對會計處理的合規性進行說明,同時要求會計師、律師、財務顧問進行核查,發表明確核查意見。

二是密切關註高溢價變賣資產。對變賣資產借以扭虧為盈從而摘帽或避免戴帽等行為從嚴監管。如某連續兩年虧損公司憑借年末比同年認購價溢價10倍的價格轉讓資產實現第四季度業績“逆轉”並由此避免暫停上市,深交所就此發函要求公司說明交易標的資產價格確定的依據、合理性及公允性、交易對方高溢價購買該資產的商業邏輯、交易對方資金來源等,並要求會計師對上述事項進行核查。

三是密切關註關聯方潛在利益輸送。對通過關聯交易可能進行利益輸送等行為從嚴監管。某公司2014年、2015年連續虧損,且2015年期末凈資產為負,公司面臨暫停上市的風險。公司第四季度通過公開掛牌轉讓相關資產實現扭虧為盈。深交所在審核中發現,標的資產競得者為公司關聯方,就此發函要求公司就標的資產掛牌價格高於評估值的原因、公開掛牌要求受讓方的資格條件、交易從掛牌到成交整個過程的合法性、會計處理的合規性等方面進行說明。

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上市公司涉嫌利潤操縱及相關會計處理問題,近期已發出問詢函、關註函、監管函等各類函件34份,要求相關公司詳細說明資產交易作價的定價原則及公允性,高溢價出售資產商業邏輯的合理性,會計政策變更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會計處理的合規性,並要求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發表專項核查意見。同時,向年審會計事務所和年審會計師共發出提請關註函58份,通報深交所對相關公司關註的重要會計問題,要求在2016年年報審計中予以重點關註,並鄭重提醒嚴格遵循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勤勉盡責,審慎設計和實施審計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確保審計質量。

下一步,深交所將持續強化一線監管職責,著力改進提高一線監管能力,密切關註,積極應對,快速反應,進一步加大對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關註和問詢力度,視監管需要向有關會計師事務所發出年報審計提請關註函,強化風險提示,督促勤勉盡責,保證審計質量。對年報事後審查中發現的上市公司及中介機構的違規行為,將一查到底,嚴肅處理,把依法從嚴全面監管的要求落到實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39

韶能股份再回深交所問詢:不認定姚振華為收購人

韶能股份7日晚發布關於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註函之二回複的公告,經核查,招商證券及中信協誠的律師認為,姚振華不適用《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六條相關規定,不認定姚振華為上市公司的收購人。

公告稱,本次收購前,前海人壽分別於2015年7月28日及2015年8月8日披露《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前海人壽通過在深交所證券交易系統集中競價交易買入韶能股份,占韶能股份總股本的5%和10%。前海人壽於2015年8月14日披露《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前海人壽通過深交所證券交易系統集中競價交易買入韶能股份,占韶能股份總股本的15.00%,成為韶能股份第一大股東。

韶能股份董事會、股東大會通過的發行股票議案發行對象未包括姚振華,姚振華未以投資者身份簽訂本次收購的相關認購協議,廣東省國資委的批複文件中認購對象為前海人壽及鉅盛華,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報送及披露相關材料均認定前海人壽及鉅盛華為收購人並獲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因此,招商證券及中信協誠的律師認為,本次收購的收購人為前海人壽及鉅盛華。

3月3日下午,深交所向韶能股份發出關註函,要求公司說明三個問題:1. 是否不認定姚振華為上市公司的收購人;2. 補充核查保監會對於姚振華禁入保險行業十年的處罰是否涉及上市公司及收購人的信息披露義務;3. 結合問題1和2的補充核查結論,進一步說明保監會對於前海人壽的行政處罰可能對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產生的影響。此外,監管部門要求韶能股份在3月7日前報送說明材料。

而在2月27日,前海人壽受到保監會行政處罰後的第3天,深交所就曾對韶能股份發出了關註函,要求公司核實保監會對於前海人壽的處罰是否涉及公司、收購人前海人壽和一致行動人深圳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鉅盛華”)的信息披露義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533

深交所:推動信息披露規則體系建設 推進創業板公司監管

為貫徹落實2017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精神,紮實推進依法全面從嚴監管,進一步完善分行業信息披露規則體系,日前深交所發布了創業板LED產業鏈、醫療器械行業信息披露指引。此前,深交所已先後發布了創業板廣播電影電視、生物醫藥、光伏、節能環保、互聯網遊戲、互聯網視頻等8個行業指引。

本次發布的創業板LED產業鏈、醫療器械指引,符合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新形勢下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創業板定位服務於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已經突破600家,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新興產業公司。以LED和醫療器械行業為例,目前創業板從事LED產業鏈相關業務的企業已達11家,從事醫療器械業務的企業已達21家,這些企業在業務模式、盈利方式等方面具有鮮明的行業特點。然而,由於缺乏契合行業特征的信息披露標準,這類上市公司在業務模式、核心競爭力、特有風險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不夠充分,投資者難以有效地對行業狀況和公司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分析和比較,信息披露規則體系需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本次制定創業板LED產業鏈、醫療器械行業指引過程中,深交所堅持“公開透明、市場導向”原則,積極吸收廣大投資者的合理建議。在初稿完成後,深交所共向2,107名中小投資者發出調查問卷征求意見,邀請國內證券公司多位資深行業分析師參與指引的制定,並向創業板11家LED 公司、17家醫療器械公司先後兩輪征求意見。深交所對各方反饋意見進行了認真研究分析,采納了其中部分意見建議,使得指引更加貼近上市公司實際情況,適應廣大投資者需求。

結合行業特點,LED產業鏈指引細化了以下方面的披露要求:一是行業格局和公司競爭力,便於投資者閱讀和理解公司及所屬行業基本情況;二是能夠充分展現LED行業特征的產品關鍵技術或性能指標,如封裝產品的綜合良率、顯示屏產品的像素間距等;三是公司主要產品的產銷量數據以及銷售模式;四是公司主要海外出口地的行業政策、匯率或貿易政策是否發生重大變化;五是LED節能合同、以LED顯示屏換取廣告權益合同的核心條款等。

醫療器械指引則對以下方面的披露要求進行了明確:一是公司所擁有的醫療器械註冊證的數量、類型及臨床用途等信息;二是公司主要醫療器械產品的生產銷售情況,生產采購模式和銷售模式;三是公司特定商業模式的有關情況;四是按照重要性原則披露產品研發和註冊進度;五是主要產品註冊證、行業政策等發生重大變化時,公司應及時公告說明相關情況。

下一步,深交所將持續穩步推進創業板上市公司行業監管,以創新型、成長型企業作為切入點,研究行業特點、總結監管經驗,充分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不斷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加快相關指引發布進程,積極推動行業信息披露規則體系建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356

深交所:2016年中小投資者比例顯著降低

深交所3月15日消息,據《2016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2016年中小投資者比例顯著降低,77%的受訪投資者證券賬戶資產量在50萬元以下;新入市的投資者中,超過9成投資者的證券賬戶資產量低於50萬元。與此同時,投資者平均證券賬戶資產量顯著增加,為51.4萬元,較2015年增長14.2萬元。

以下為調查報告主要內容:

此次調查系深交所自2009年以來開展的第8次年度調查活動。調查延續了歷年的跟蹤調查內容,主要涉及投資者知識水平與受教育程度、信息獲取、風險偏好、交易習慣、投資策略、教育需求等多個方面,同時增加深港通影響、2017年投資者信心和資本市場風險因素預判的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使用問卷調查研究方式進行,受訪對象為調研地區年齡在18-60歲,並且在過去12個月進行過股票(深市、滬市)交易的受訪者。樣本收集按照證券賬戶的地理分布狀況,采取分層抽樣的方式,最終取得調查樣本共計5628個,涵蓋全國32個省級行政區域(不含港澳臺)的254個大中小城市。

有關調查結果摘錄如下:

一、從投資者結構看,2016年投資者結構仍以中小投資者為主,但相比2015年,中小投資者比例顯著降低,平均證券賬戶資產量顯著增加。

1.2016年,證券市場仍以中小投資者為主。調查顯示,77%的受訪投資者證券賬戶資產量在50萬元以下;新入市的投資者中,超過9成投資者的證券賬戶資產量低於50萬元。

2.與2015年相比,2016年證券賬戶資產量在50萬元以下的受訪中小投資者所占比例下降了7.4個百分點;受訪投資者的平均證券賬戶資產量為51.4萬元,相比2015年增長了14.2萬元。

二、從投資知識和投資決策依據看,投資者投資知識水平相比去年有所提高,但存在區域差異,投資決策主要依據網絡類媒體和技術指標分析,其中手機網絡類媒體占比排名從2015年第二位上升至首位,呈快速發展趨勢。

1.2016年受訪投資者的投資知識客觀評價得分平均為63.1分(滿分為100分),較2015年的平均得分58.8分有所提高。從投資者知識客觀評價的區域差異看,7大地理區域平均得分最高為華東地區64.7分,最低為西北地區60.2分,投資者對投資知識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區域差異。

2.2016年受訪投資者的投資信息渠道結構相比2015年發生了較大變化。調查顯示,2016年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渠道集中在“手機上的網絡類媒體”(43.3%)、“依據股票價格走勢、成交量變化等技術指標分析”(40.4%)和“電腦上的網絡類媒體”(40.3%)。其中,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蓬勃發展,使用手機網絡類媒體渠道的投資者比例較2015年上升2.4個百分點,依據技術指標分析的投資者比例較上年下降9.3個百分點,手機網絡類媒體首次超越技術指標分析,變為投資者首選的投資信息渠道。

3.從投資者投資信息渠道的動態變化看,2016年依據金融機構研究報告和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做投資決策的投資者比例有所上升,而依據技術指標分析、投資研討會和熟人推薦的投資者比例有較明顯下降。

三、從投資行為來看,2016年投資者交易頻率、持股集中度普遍較高,但相比2015年兩者均有所下降,且有近5.5成投資者表示經常使用止損策略,反映出投資者理性投資和防範風險的意識有所增強。

1.調查顯示,2016年受訪投資者的交易頻率均值為5.6次/月,51.4%的受訪者至少每周交易一次,交易頻率普遍較高;相比2015年的平均交易頻率5.9次/月,交易頻率有所下降,投資者交易行為趨向穩健。

2.2016年受訪投資者中持股支數在3支以下的投資者占50.3%,這部分投資者持股數較集中;受訪者平均持有5.1支股票,較2015年股票投資者平均持有4.3支股票有所增加,反映投資者通過持有多只股票來分散風險的意識有所增強。

3.在股票下跌時,54.4%的受訪投資者經常使用止損策略,而45.6%的受訪投資者幾乎沒有使用過止損策略,與2015年相比,由於2016年股市行情相對比較平穩,經常使用止損策略的投資者比例下降了4.5個百分點。

四、從投資風格類型來看,長期價值投資者占受訪投資者比例約兩成,追漲型投資者占四成,相比2015年,投機性較強的短線交易投資者和追漲型投資者比例有所下降,投資者投資風格更趨於理性。

1.2016年受訪者的投資風格分布較為平均,趨勢投資者占25.8%、短線交易投資者占23.4%、部分長線/部分短線交易者占21.8%、長期價值投資者占21%,其中,投機性較強的短線交易投資者較上年降低了2.7個百分點。

2.從另一個投資風格維度看,2016年受訪者中,偏向追漲型的投資者占42.8%,低於偏向抄底型的投資者占57.2%。相比2015年,追漲型投資者占比下降了6.2個百分點。

五、從投資盈虧原因看,投資者虧損的主觀原因來自自身投資經驗、投資知識不足等因素,客觀原因主要來自頻繁交易、過度集中持股、追漲殺跌等投資行為偏差。

1.從投資虧損的主觀原因來看,對於2016年投資股市虧損的受訪投資者,自己認為導致其虧損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自己的投資經驗不足”(51.1%),“自己的投資知識不足”(45.9%),“經濟形勢的變化”(34.5%)和“市場操縱行為嚴重”(30.1%)。

2.從投資虧損的客觀原因來看,主要原因在於投資行為偏差,表現為止損策略平均使用率較低、追漲行為和短線交易人數比例較高、閱讀上市公司公告及參加投資者教育活動的投資者比例較低。這與盈利投資者投資行為存在著顯著差異。具體情況如下表:

六、回顧2016年,近六成以上投資者對新推出的投資者保護舉措表示認可,對深港通的推出反應較為積極。

1.對於2016年中國證監會等相關單位新推出的多項投資者保護舉措,近6成以上投資者均表示認可。受訪者認為最有效的三項舉措依次是“設立欣泰電氣虛假陳述先行賠付專項基金”(65.5%),“集中開展IPO欺詐發行和信息披露違法專項執法行動”(64.2%)和“優化投資分紅回報機制”(63.7%)。

2.對於深港通的開通,調查顯示,超半數投資者認為對深市是利好,超四成的投資者表示願意投資港股市場,並且這部分投資者對深港兩地市場交易規則差異的掌握程度較高,針對調查涉及的8項交易規則差異,平均掌握比例為77.2%。而不願意投資港股市場的投資者表示,不投資的最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港股市場,擔心投資風險”(59.9%),其次為“不了解深港通相關交易規則”(41.9%)。

七、展望2017證券市場,投資者情緒總體為中性偏樂觀,認為定向增發解禁高峰是股票市場最大的風險因素,認為“從嚴把關IPO質量”是增強持股信心最有效的舉措。

1.對於2017年股市,調查顯示,投資者情緒總體保持中性偏樂觀。57%的受訪投資者態度對股市前景保持中性態度,28.2%的投資者對股市前景傾向樂觀,僅有14.8%的投資者對股市前景傾向悲觀,樂觀投資者比例顯著高於悲觀投資者。相比2015年,悲觀情緒投資者比例有所減少,中性情緒投資者有所增加。

2.對於2017年股市可能面臨的8種風險因素,受訪投資者普遍較為擔心。70%的投資者認為“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解禁將進入高峰期”有可能會造成A股市場下跌,其次分別是“金融市場去杠桿,流動性緊張引發市場下跌”(67.6%)、“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66.5%)。此外,房地產調控、企業去產能、中小創高估值以及特普朗新政等國際政治經濟沖擊,也是投資者較為關心的風險因素。

3.對於2017年證券市場哪些舉措有助於提升持股信心,調查結果顯示,投資者最期待的四項舉措分別是“從嚴把關IPO質量”(72.2%)、“規範大股東減持行為”(71.5%)、“規範再融資制度”(71.4%)和“嚴格退市制度”(70.7%)。此外投資者還認為,“加強並購重組監管”(69.3%)、“養老金重入市‘提速’”(67%)、“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落實”(66.3%)也是提升市場信心的重要舉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33

深交所發布調整融資融券標的證券範圍

3月17日,據深交所網站消息,深交所發布調整融資融券標的證券範圍的通知,標的股票總數量不變,按照加權評價指標從大到小排序選取新增調入的標的股票。

以下為全文:

關於調整融資融券標的證券範圍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為促進融資融券業務健康長遠發展,優化標的證券結構,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2016年修訂)》(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有關規定,本所決定建立融資融券標的證券(以下簡稱“標的證券”)定期評估調整機制,每季度末對標的證券進行評估並視情況實施調整。現將本次調整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本次融資融券標的股票範圍的調整維持425只標的股票總數量不變,以優先保留現有標的股票為基本原則,綜合考慮市盈率、上市公司及市場情況等因素,並依據《實施細則》第3.2條規定,按照加權評價指標從大到小排序選取新增調入的標的股票。調整後的具體名單見附件1。加權評價指標的計算方式為:

加權評價指標=2×(一定期間內該股票平均流通市值/一定期間內深市A股平均流通市值)+(一定期間內該股票平均成交金額/一定期間內深市A股平均成交金額)

二、本次融資融券標的交易型開放式基金範圍的調整依據《實施細則》第3.3條規定,並綜合考慮基金類型等因素進行,調整後的具體名單見附件2。

三、各會員單位應當高度重視,認真做好本次融資融券標的證券範圍調整的業務和技術系統準備,確保相關工作順利開展。

四、各會員單位應當持續優化融資融券風險監控指標,根據上市公司財務、規範運作及標的證券交易等情況,加強對標的證券的風險識別及差異化管理,采取相應措施防範業務風險,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五、本通知自2017年3月20日起施行。本所於2016年12月2日發布的《關於擴大融資融券標的股票範圍的通知》(深證會〔2016〕371號)同時廢止。

特此通知

深圳證券交易所

2017年3月17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6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