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QE之後,中國央行今天下調人民幣中間價,該信號推動人民幣貶值。
央行今天將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為6.1342,較昨天貶值95點,創10個月最大單日貶值幅度。昨天中間價為6.1247。
截至北京時間周五16:06,美元/在岸人民幣報6.2269,漲幅0.29%。盤中一度觸及6.2312,創去年6月以來新高。
昨天,歐洲央行宣布擴大資產購買規模,從3月起每個月購買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總規模接近1.2萬億歐元。
路透援引上海某商業銀行交易員的評論稱:“中國央行近幾個月來一直容忍人民幣貶值,如今包括歐洲在內的全球各大央行的寬松行動可能會進一步推動中國央行主動引導人民幣走弱。周五的中間價調整就是一個信號。不過,中國央行是否會這麽做,還需要時間來觀察。”
自去年11月底以來,人民幣就一直存在貶值壓力。過去兩個月內,人民幣已從6.11跌至6.22水平。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也表示,歐洲央行購買逾萬億歐元債券的QE會有助於中國出口增長,但可能導致美元進一步走高,使人民幣面臨更大貶值壓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元區PMI與GDP歷史走勢)
歐元區綜合PMI創5個月新高,顯示區域內商業活動以5個月來最快的速度擴張。但歐元並不買賬,刷新十一年新低。
歐元區1月Markit綜合PMI回升至52.2,服務業PMI回升至52.3,均好於預期;制造業PMI回升至51.0,符合預期。
盡管擴張速度仍然緩慢(低於去年均值52.7),且去年一度陷入停滯,此次調查顯示歐元區經濟活動已經連續第二個月實現擴張。
需求在開年出現上升,新增訂單增速創5個月來最快,顯示去年11月出現的下滑已經被進一步反轉。
隨著新增訂單增加,企業也有信心雇傭額外的員工了。新增就業創去年7月以來最大增長,盡管整體上看,就業增長的步伐仍然令人失望。
1月積壓訂單繼續下滑,但是下降幅度是去年8月以來最小的。
調查核心發現:
歐元區綜合PMI 52.2(12月為51.4),創5個月新高。
服務業PMI活動指數 52.3,創3個月新高。
制造業PMI 51.0(12月為50.6),創6個月新高。
綜合PMI產出指數52.2(12月為50.9),創6個月新高。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點評稱:
歐元區開年即顯積極的一面,本次PMI調查顯示歐元區經濟有望實現五個月來最快增長。
但是擴張速度仍然弱的讓人擔憂,當前PMI擴張水平顯示季度GDP增長僅0.2%,區域經濟仍然脆弱,並且有面臨沖擊和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有理由相信經濟擴張速度會在未來幾個月中會持續改善。服務業信心指數已經改善,創下去年3月以來新高,歐洲央行以全面QE形式實施的額外寬松刺激料會幫助進一步改善家庭和商業信心。
近期油價的下跌已經反映在企業要價上,企業平均要價創下近五年來最大降幅。價格下跌對於家庭來說是福利,但是將難以避免地增加市場關於通縮威脅的擔憂。不過,1月調查顯示商品和服務新增訂單創近五個月最大增幅,似乎低油價導致消費者增加了開支,而不是持幣待購,期待物價進一步下跌。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歐元區1月Markit制造業PMI初值51.0,預期51.0,前值50.6。
歐元區1月Markit服務業PMI初值52.3,預期52.0,前值51.6。
歐元區1月Markit綜合PMI初值52.2,預期51.7,前值51.4。
盡管數據好於預期,但是歐元持續下跌,並刷新十一年新低:
(德國PMI與GDP歷史走勢)
據Markit,德國1月服務業PMI回升至52.7,帶動綜合PMI創3個月新高,但制造業PMI不及預期和前值,創2個月新低。
調查核心發現:
德國綜合PMI 52.6 (12月為52.0),創3個月新高。
服務業PMI 52.7(12月為52.1),創3個月新高。
制造業PMI 51.0(12月為51.2),創2個月新低。
Markit經濟學家Oliver Kolodseike評論稱:
德國私營部門2015年開年便呈現積極跡象,新增訂單重新開始增長,商業活動進一步擴張。產出增長步伐較去年12月有所加快,但仍然顯著低於去年初的水平。
進一步來說,本次調查顯示德國就業增長在1月得到了延續。盡管德國年初設置了國家最低工資,但隨著企業新增訂單實現增長和商業服務需求的上升,私營部門就業仍然實現了增長。
與此同時,低油價和低能源價格導致輸入價格連續第二個月出現下滑。實際上,輸入價格下降幅度為2009年9月以來最大。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德國1月Markit制造業PMI初值51.0,預期51.7,前值51.2。
德國1月Markit服務業PMI初值52.7,預期52.5,前值52.1。
德國1月Markit綜合PMI初值52.6,預期52.4,前值52.0。
數據公布後不久,歐元/美元跌破1.13:
據Markit,法國1月制造業PMI回升至49.5,創8個月新高;但服務業PMI回落至49.5,導致綜合PMI回落至49.5,為2個月新低。
調查核心發現:
綜合PMI至49.5(12月為49.7),創2個月新低。
服務業PMI跌至49.5(12月為50.6),創2個月新低。
制造業產出指數升至49.3(12月為45.6),創8個月新高。
制造業PMI升至49.5(12月為47.5),創8個月新高。
Markit高級經濟學家Jack Kennedy評論稱:
法國私營部門繼續在掙紮中開啟2015年,綜合產出再度輕微下滑。這主要反映了服務業增長的放緩,服務業重新回到衰退,抵消了制造業顯著擴張帶來的影響。服務業價格指數凸顯通縮壓力在加大;由於近期油價下跌,輸入價格出現了20個月來的首次下滑;與此同時,激烈競爭當前,企業們繼續大幅削減價格。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法國1月Markit制造業PMI初值49.5,預期48.0,前值47.5。
法國1月Markit服務業PMI初值49.5,預期50.8,前值50.6。
法國1月Markit綜合PMI初值49.5,預期50.1,前值49.7。
歐洲央行周四宣布擴大資產購買規模,從今年3月開始,每月購買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若歐元區通脹回升到接近2%則將停止購債。歐央行還強調,如果有需要將會持續購債,直到通脹改善。
丹斯克銀行認為1月歐元區PMI將會回升:
昨夜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了市場期待已久的QE之後,市場將專註於消化和分析其中的細節。
否則的話今天就是PMI的大日子了。我們預計,歐元區制造業PMI將從上月的50.6回升至50.9。無論是德國ZEW經濟景氣指數還是IFO商業景氣指數都顯示歐元區PMI將在未來幾個月走高,但是希臘大選可能會拖累商業信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
有別於一般量販店銷售四萬到八萬種商品,好市多的商品沒有一般量販店來得多,但在台灣卻能創造一年六百億元的營業額,在這個驚人的數字背後,隱藏近千家厲害的供應商,堪稱好市多成功關鍵的無名英雄。 撰文‧梁任瑋、周思含 攝影.吳東岳 品臻國際 上班族創業 一隻火雞卡進好市多供應鏈在好市多,有人靠著一款明星商品攻下供應鏈,但也有食品業者逆勢操作,替好市多開發出新商機,同時也壯大自己的事業版圖。 二○一四年的聖誕節,你家的餐桌上是否也有一隻從好市多提回家的美式烤火雞?還是香酥Q嫩的德國豬腳?這些都來自同一個供應商||「品臻國際」。 品臻國際負責人李艾臻,在創業前只是位平凡上班族,但在職場生涯十餘年中,累積豐富的行銷企畫、公關及通路經歷,讓她選定以開發「食品」,作為創業的敲門磚。小本經營的公司要在競爭激烈的食品業生存,關鍵就是「差異化」,李艾臻觀察到好市多賣場裡的商品項目雖然少,人潮卻絡繹不絕,於是寫了一份企畫書,主動向好市多自薦販售「感恩節火雞」。 「○五年的時候,台灣人要外帶一隻火雞只能到大飯店買定價五、六千元的,但我逆勢操作一隻只賣一九九九元,分量相同但只要三分之一的價格。」她說,「我和代工廠都是第一次做烤火雞,很多細節無法掌握,在研發階段就因為無法掌握烤雞內餡的溫度,而烤炸了兩、三百隻。」雖然最後只推出兩百隻烤火雞以小賠收場,卻學習到不少寶貴經驗,如今一年在感恩節及耶誕節兩個檔期,均可賣出一千多隻火雞,在好市多奠定了基礎。 「一樣產品花八個月來來回回調整口味與配方,是常有的事。」李艾臻也是好市多的會員,深知好市多對品質的要求,並透過收會費篩選出特定的消費族群,因此商品要在好市多上架,除了獨特性,更要兼顧商品「價值」── 意即好的品質以及便宜的價格。 逛過好市多的人,一定對現場試吃品印象深刻。品臻每年在好市多投入試吃產品的金額高達上百萬元,但李艾臻認為效益卻遠勝於花在媒體廣告,是相當划算的投資,也讓她不斷開發出新商品在好市多上架,至今已有十餘樣產品在好市多銷售。 近期食安風暴,促使好市多的麵包機大賣,多數人對調製麵團的比例常常很頭痛。好市多總經理張嗣漢建議李艾臻研發麵包機專用的吐司預拌粉,只要倒入便利包,就能輕鬆做出一條吐司。這項產品上架後獲得不錯的回響,為了讓消費者吃得安心,配方粉上的標示都寫得清清楚楚。李艾臻開玩笑地說:「別家產品沒標示的都是祕方,我們的產品卻必須要脫光光。」一語道盡好市多在稽核商品時的高標準。 品臻國際 成立:2005年 負責人:李艾臻(左一) 資本額:1500萬元 在COSTCO年營業額:預估3億元每公斤369元的德國豬腳,一年在好市多賣出2億元。 十味觀 董事長的私房菜 化身好市多裡的大眾美食 台灣好市多每年創造六百億元的營業額,這樣的驚人成績,讓供應商們無不卯足全勁,搶破頭只為拿到好市多的銷售門票,但,唯獨這一瓶三百五十公克重的XO醬,讓總經理張嗣漢三顧茅廬拜訪,才讓供應商十味觀願意大規模生產,並於好市多販售。到底十味觀背後是何方神聖,要出動好市多總經理親自拜託? 原來,十味觀是前國泰信託董事長、美食家蔡辰男為了好市多所創立的品牌。蔡辰男在吃遍世界各地的美食後,決心自製可以作為所有料理美味基底的醬料,經過多方嘗試調配、使用各種頂級食材,終於找出最佳比例,讓各式佳餚佐以這款XO醬點綴後,更加畫龍點睛。 最早,這罐XO醬只是他與朋友分享的私房食譜,有一次,張嗣漢在蔡辰男家中初嘗後驚為天人,極力說服蔡辰男在好市多上架販售。 不過,在自家廚房做是一回事,大量生產顧及的面向又更多。十味觀食品副總經理陳坤言表示,為了符合好市多的食品衛生標準,從北到南花了不少功夫遍尋優良的代工廠,幸好第一批上架的三千六百瓶XO醬一周就銷售一空,這也為日後開發的各式產品注入一劑強心針。 XO醬推出後佳評如潮,因此間隔半年誕生了另一款麻辣醬,同樣也在好市多熱賣。 為了讓消費者辨識度高,張嗣漢還建議蔡辰男將自己人像印製在包裝上,打出獨家配方的賣點,陳坤言說,「好市多豐富的行銷經驗,讓十味觀六年來業績穩定成長。」這樣的好成績也讓負責代工的吉康冷凍食品廠聲名大噪,原本不知名的小廠因而接到許多餐飲業者直接指名與吉康合作,委託訂單頓時暴增。 吉康冷凍食品總經理周蔡鑫指出,好市多會委託外部第三方做檢驗,而且是用國際食品標準ISO 22000的規格查廠,除了過敏原檢測、廢棄物處理,檢驗者會與供應商的員工或高階管理者訪談,並現場查訪工廠和宿舍、審視紀錄與文件等,檢驗後,還會持續追蹤,每年再查訪一次。 「比起眼睛看得到的硬體設備,他們尤其注重『軟體』,包括員工的證照、人員素質。」在陳坤言眼裡,這些嚴格的要求,背後代表的是好市多與廠商站在同一陣線,長期合作下來,也讓好市多每年繳一千兩百元會員費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從原本只是美食家廚房裡的私房醬料,搖身成為大眾美食,如今蔡辰男依舊揮舞著鍋鏟,為好市多研發出佛跳牆、鮑魚、牛肉麵與四神湯等調理包,證明上好的天然食材不見得只能在高檔餐廳享用,利用便利的調理包方式,也可以輕鬆與大眾一起分享。 十味觀 成立:2008年 負責人:蔡陳保枝 資本額:300萬元 在COSTCO年營業額:5000萬元XO醬首次在好市多上架,一周內創下售出3600瓶佳績。 西雅圖極品咖啡 甩開財務危機 變身本土即溶咖啡龍頭 在好市多眾多供應商中,西雅圖極品咖啡的故事無疑是最傳奇,也最經典的一個。 二十年來,台灣好市多熱賣的商品多如過江之鯽,但能夠在賣場裡屹立不搖的品牌卻不多,只有西雅圖極品咖啡,始終在賣場裡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也是近十年唯一盤踞在十大暢銷商品排行榜內的台灣自創品牌。 三合一即溶咖啡在台灣商店處處可見,但西雅圖卻能在好市多一年賣出三億元業績,打敗其他國外知名品牌,甚至讓原本經營連鎖咖啡廳的西雅圖咖啡董事長劉增祥,順利轉型發展即溶包市場,「因為它的口味大眾化、定價策略成功!」好市多中和店店長靜培霖分析,西雅圖能夠成為台灣好市多長青商品的主因,在於CP值超高。 一九九九年,劉增祥已經營西雅圖連鎖咖啡廳兩年,當時為了拓展營收,開發即溶咖啡周邊商品在好市多販賣,「一開始,一盒原本只有十份,售價二百五十元,後來我們建議他改成大包裝、二十五份,價格增加一倍,再打個九折,結果消費者買的數量沒有減少,但業績成長一倍。同樣賣五十盒,以前是賣二百五十元,現在卻可以衝出更高的營業額。」張嗣漢說。 除了外包裝加大,西雅圖咖啡單包的容量也比一般三合一即溶咖啡多出近一倍。以銷售率最好的西雅圖即品拿鐵一盒一百份為例,一包重量就高達二十一克,單價只有六.四九元,這個只為好市多設計的特殊包裝,深受台灣早餐店業者喜愛,不少業者都是整箱大批購買。 西雅圖極品咖啡在好市多一戰成名,也讓劉增祥順利從十年前瀕臨倒閉的財務危機中絕處逢生。「當時西雅圖因為資金周轉問題收掉許多店面,所幸靠著零售通路商品維持固定營收,翻轉為本土即溶咖啡第一品牌。」一家食品業者透露。 如今,西雅圖咖啡研發出更多不同口味的分眾即溶商品,廣為大眾喜愛,更塑造出強烈的品牌形象,也讓它成為目前台灣好市多咖啡櫃位種類最多的單一品牌。 西雅圖極品咖啡 成立:1997年 負責人:劉增祥 資本額:600萬元 在COSTCO年營業額:3億元西雅圖極品咖啡單包容量比一般三合一即溶咖啡多出近1倍,一包重達21克,單價只有6.49元。 |
歐盟外長會議決議草案顯示,歐盟或將去年三月開始的對俄羅斯的制裁延長6個月,並將在制裁名單上加入新人,以及準備采取新制裁措施。
歐盟國家外長將於本周四在布魯塞爾召開緊急談話,旨在解決烏克蘭東部再度升級的沖突。
“鑒於局勢惡化,委員會同意延長2014年3月開始的對目標個人及機構的限制性措施,因這些人或機構威脅或破壞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延長時間直到2015年9月。”路透援引本次會議的決議草案顯示。
草案中還表示,“此外,呼籲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及歐盟委員會準備在一周內提交新增名單,”
“歐盟外長委員會將密切關註形勢進展,並采取相應的行動。本委員會要求歐盟委員會和EEAS進行進一步準備工作,特別是更多限制性措施。”
2014年3月17日開始,歐盟已將俄烏兩國的近百人與數十家機構與企業列入制裁名單,對他們實施資產凍結和禁止入境等措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因服務業擴張速度放緩,匯豐中國綜合PMI降至51.0,創八個月新低。
Markit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月服務業PMI回落至51.8,輸入和輸出價格增長放緩,就業分項指數創19個月新高。
調查核心發現:
服務業商業活動溫和增長,制造業產出略有上升
服務業新增就業創19個月新高,但為制造業就業增速所抵消
服務業輸入價格增速創63個月新低,制造業輸入價格大幅下滑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評論稱:
匯豐中國服務業PMI由去年12月的53.4回落至51.8。輸入和輸出價格均自前月下滑。新增訂單指數也在下滑,而就業指數有所改善。
1月中國服務業繼續擴張,盡管由於輸入和輸出價格增長放緩,擴張速度有所放緩。鑒於制造業繼續收縮,我們認為中國未來幾個月需要更多寬松措施以刺激經濟增長。
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月中國官方非制造業PMI仍位於較高的景氣區間,但已較上月回落,跌至2014年2月以來最低,與兩年多來首次跌破50的1月官方制造業PMI同樣顯示,行業活動受到抑制。
統計局分析人士認為,春節前後PMI走勢通常有些波動,目前非制造業仍保持平穩增長,制造業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今日數據過後,A股震蕩走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截至北京時間16:07,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CNH)上漲0.36%,至6.2497,創去年5月29日以來最大盤中漲幅,此前兩個交易日亦均上漲。
此前,彭博社援引不願具名知情人士稱,中國央行已經做好政策儲備,以應對上半年國內外因素對人民幣匯率可能出現的影響,避免出現熱錢大規模流入流出和短期套利行為。
中國央行目前已經將一些外匯措施作為政策儲備,以備不時之需。這些儲備措施包括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間波動區間,還包括通過每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設定來引導人民幣匯率適度貶值。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1月16日至1月29日,人民幣兌美元貶值1%,多次相對於中間價接近2%的漲跌停限制。摩根大通表示,類似的波動對人民幣來說並不常見(人民幣在2014年初和2014年末曾發生過類似波動)。人民幣的波動引發人們對人民幣是否會轉向下跌趨勢的猜測。投資者預計中國央行將在近期擴大人民幣日內波動區間,或讓人民幣在短期內對美元下跌。
對此,摩根大通持否定態度。摩根大通策略師顧穎推薦,目前的情況是一個戰術性做空USD-CNH的機會(CNH為離岸人民幣)。在2014年下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基本不變,而隨著美元走強,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漲8.1%。
摩根大通預計,由於全球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出現分歧,美元將對其它主要貨幣走強。維持美元/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將給人民幣帶來上漲壓力。這將損害中國的出口和增長前景。不過,摩根大通認為,人民幣近期的貶值空間有限。穩定的、雙邊波動的貨幣依然是中國央行的優先選擇,而近期擴大人民幣日內波動幅度的概率也很小。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國就業市場繼續回暖,1月ADP私人部門新增就業人數21.3萬人,連續第5個月高於20萬人大關,彭博新聞社調查預期為22.3萬人。
幫助匯編ADP就業報告的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就業市場1月再次穩定增長,盡管增速有所放緩。所有的指標顯示就業市場將在2015年進一步好轉。
中小企業新增就業人口17.3萬人,大公司新增就業人數為4萬人。
服務業新增就業人口增長18.3萬人,制造業新增就業人口為3.1萬人。
今天的ADP就業數據為周五公布的非農數據提供了一定的線索。周五,美國勞工部將公布美國1月非農就業人口。市場預期美國1月非農就業增加23.0萬,前值增加25.2萬。美國1月失業率為5.6%,前值5.6%。2014年1月時因嚴寒天氣,導致非農就業人數驟降至11.3萬。今年1月,美國同樣遭受了暴風雪遭襲擊,不排除本次非農遭受同樣驟降風險。
此外,僅僅關註就業數據的增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美國的失業率已經較低,利率政策制定者們更關註的是就業市場的質量,例如薪資增長情況如何,如果薪資繼續如12月那般疲軟,市場可能會重新審視美聯儲的加息時點。
此前12月非農新增就業達到25.2萬人,超過20萬每月的非農就業人口增長已持續了11個月時間,這是1995年來最長的一次,使得全年新增就業人口接近300萬,創15年來最多。失業率也跌至5.6%的七年新低,不過美聯儲主席耶倫最為關註的薪資增長速度卻同比放緩,環比甚至出現了數據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萎縮。
不過Market Securities經濟策略師Christophe Barraud指出,12月薪資下降只是暫時現象,1月份薪資可能反彈,因為有幾個州已經上調了最低薪水標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彭博新聞社援引消息人士稱,歐盟委員會提議向希臘提供為期6個月的救助延長計劃。若協議達成,歐洲央行將接受希臘債券作為抵押品。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希臘國防部長Panos Kammenos周二表示,如果希臘不能就債務協議與歐元區達成一致,希臘可能轉向其它國家尋求幫助。
他說:“我們想要的是一個協議。不過,如果沒有協議、如果我們看到德國依然固執並想分裂歐洲,那我們有義務采取B計劃。B計劃是通過其它途徑獲得資金。資金可以來自美國,可以來自俄羅斯,也可以來自中國或者其它國家。”
希臘計劃尋求約100億歐元(113億美元)短期融資,以贏得時間,敦促債權人放松緊縮政策。
一位希臘政府官員向彭博新聞社透露,希臘財政部長Yanis Varoufakis將在周三布魯塞爾歐元區財長會議上提交一份提議,要求把希臘短期國債存量上限提高80億歐元。希臘還將要求分發歐元區成員國央行通過持有希臘債券獲得的19億歐元的利潤。
歐洲股市全線上漲,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股指均漲逾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
總統、立委是否合併選舉,近來成為政壇焦點。合併選舉讓舊總統的「看守期」過長,分開選舉卻又有勞民傷財的缺點。兩者如何權衡,須盡速考慮修憲或立法予以解決。 撰文‧何欣潔 二○一六年總統、立委是否合併選舉?中選會剛開始在網站上徵求各界意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已表態反對,認為合併選舉「將讓現任總統與剛選上的總統,有四個多月的重複期,是全世界罕見。」此言一出,立即遭民進黨炮轟。因為一二年台灣已實施過合併選舉,將總統與立委在同一天投票舉行,如今國民黨又反對,難免予人「因人設事」質疑。 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即力推將中央與地方選舉整合,每兩年各舉行一次,總統馬英九執政後落實這項政策,一二年舉行總統、立委合併選舉,一四年舉行九合一地方選舉。 在一二年之前的總統、立委選舉都是分開投票,立委一月選,新任總統則在三月選出、五月就職。缺點是,短短兩個月之內舉辦兩次大型選舉,除勞民傷財,更讓社會處於騷動不安、甚至撕裂對立的氣氛中。 避免每四年就要吵一次 合併選舉的優點是節省社會資源、縮短選舉紛擾期;缺點是總統在一月選出,但五二○才就職,「看守期」長達四個月,原本新國會產生應進行內閣改組,但在新總統已選出情況下,「看守政府」恐難改組,或定奪國防、兩岸等重大決策。 一二年總統選舉由於是馬英九連任,沒有看守期問題,如今馬總統任期將屆,下屆總統勢必換人,「看守期過長」問題又成討論焦點。只是,同樣是國民黨執政,一二年贊成合併選舉,現在又反對,研究憲政運作的前立委林濁水即批評,總統、立委是否合併選舉,已成選舉利益算計的工具。 從避免國家內耗的角度出發,合併選舉有其必要性。但為避免每四年就吵一次,台灣有必要由制度面徹底解決。 由於《憲法》六十八條規定「立法院會期每年兩次,第一次自二月至五月底」,新科立委須在二月就職,最遲須在一月舉行投票;而綜合《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大法官解釋第二十一號規定,現任總統至五月二十日任期屆滿,新總統才能上任。兩項選舉日期,被《憲法》卡得動彈不得。 從制度長治久安看,最好的作法即修憲讓總統改在三月就職,可從二○二○年總統選舉開始實施;但不願具名的政治學者認為,目前修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合併選舉與否,恐怕只能權衡選擇,無法兼顧。」在修憲緩不濟急情況下,過去朝野立委曾提出不同版本的《總統副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草案,除將交接事項法制化,並規定選出新總統後,卸任總統不得任命、調動公務員,新增的重大政策預算也要凍結。將總統「看守期」問題以法制化解決,可能是在修憲工程啟動前,最實際的解決方案。 省成本、安民心 修法讓合併選舉發揮優點 合併選舉 分開選舉 優 點 節省社會資源,減少社會對立 縮短總統看守期,避免國家空轉缺 點 1月選出新總統,5月20日才能就職,看守期長達4個月 2個月內舉辦2次大型選舉,耗費人力、物力,造成社會浮動不安 |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月,銀行結匯9923億元人民幣(等值1620億美元),售匯10427億元人民幣(等值1702億美元),結售匯逆差504億元人民幣(等值82億美元)。這已經是銀行結售匯第六個月呈現逆差,但規模小於12月份的571億人民幣。
華爾街見聞的網站曾提到,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稱,銀行結售匯逆差和其他諸多指標早已顯示我國出現資本外流且流出壓力逐漸加大:
境內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已逐漸發生逆轉。2014年第一季度,反映零售市場外匯供求關系的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剔除遠期結售匯履約重複計算的影響後,即“即期結售匯差額+未到期遠期結售匯差額變動額”)為順差1649億美元,第二季度順差降至僅有25億美元,第三季度轉為逆差305億美元,第四季度逆差進一步增至513億美元,較上季增長了68%。全年,即遠期結售匯順差856億美元,較上年減少了74%。
進出口順差擴大不反映為外匯儲備增加。2014年第二、三季度,海關統計的外貿進出口順差合計達2144億美元,同比增長69%,而同期國際收支口徑的外匯儲備資產(剔除了匯率和資產價格變動的估值影響)僅增加了224億美元,同比少增85%,其中第三季度外匯儲備資產實際減少了4.3億美元。相應的,第二、三季度,在經常項目順差分別為734億美元和722億美元的情況下,資本項目連續兩個季度凈流出,分別為162億美元和90億美元。第四季度,海關統計的進出口順差1262億美元,與第三季度水平大體相當,同比增長39%,而外匯市場卻持續供不應求,且供求缺口環比還擴大了68%。因此,當季出現資本項目逆差增加、儲備資產下降更多也就不足為怪了。這也符合“貿易順差越大、資本流出越多”,或者說“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的國際收支平衡規律。央行外匯占款和外匯儲備余額變動也早現端倪。2014年末,央行外匯占款余額27.1萬億元,較上年末新增6411億元,增幅較上年減少了77%。其中,第一季度增加7879億元,第二至四季度連續負增長,分別減少了18億元、113億元和1334億元,這與各季外匯儲備資產的變動趨勢大體一致。2104年末,央行公布的外匯儲備余額38430億美元,較上年末新增217億美元,增幅較上年回落了96%,也反映了全年外匯儲備資產較上年少增73%的基本事實。從季度數據看,第一、二季度外匯儲備余額分別增加1268億美元和451億美元,第三、四季度分別減少1055億美元和447億美元。第四季度,之所以在外匯儲備資產降幅由上季4.3億美元增至293億美元的情況下,外匯儲備余額的減幅反而收窄,主要是因為當季美元匯率升值勢頭較三季度有所減緩,而其他資產價格的漲幅增大,正負影響相抵後,估值效應對外匯儲備余額的推低作用有所減小。
除了近期頻繁的逆回購操作向市場釋放流動性,本月4日晚,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財經網援引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稱,降準只是為了緩沖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下降所帶來的影響:
降準後市場情緒高漲將會是短暫的;降準背後含義更多是是對儲備資產的管理,而非大幅度寬松:在市場漫長地等待之後,央行終於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此前央行發表了一系列關於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等充滿了克制的言論,並釋放了不願意大幅放寬貨幣政策的信號。降準後,海外中國市場無論是利率產品還是股票都大幅走強,但是隨著交易到尾盤時卻回吐了部分漲幅。許多市場人士認為降準的時間點是個意外的驚喜,我們並不能茍同。昨天,中國最新的的經常性賬目、資本賬目和金融賬目數據顯示,中國自2014年3季度起一直出現資本外流的情況(不能等同於資本外逃)。同時,央行的外匯儲備也開始下降。在近二十年的歷史上,中國曾出現過三個降準周期:1997年底至1998年、2008年底和2012年上半年。在每個降準周期均伴隨著資本外流的現象(圖表1,紅色長方形標示)。一個國家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金融賬目之間必須平衡,除非該國央行通過建立外匯儲備幹預外匯市場。中國一直是個“雙順差”的國家。央行一直在回籠外匯並壓抑人民幣的匯率,同時積累外匯儲備,並利用存準率鎖定過剩的流動性。中國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大約對應的是120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的20%(存準率)。鑒於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下降,央行再沒有必要把存準率維持於20%(全世界最高的水平)。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的情況下,2015年將有更多類似性質的降準。但這種降準只是為了對沖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的下降,而不應被視為大幅度寬松。
根據外管局,銀行代客結匯9145億元人民幣,售匯9859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714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結匯778億元人民幣,售匯568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順差210億元人民幣。
同期,銀行代客遠期結匯簽約1215億元人民幣,遠期售匯簽約1575億元人民幣,遠期凈售匯359億元人民幣。截至本月末,遠期累計未到期結匯8356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售匯7870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凈結匯486億元人民幣。
2015年1月,境內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8415億元人民幣(等值3006億美元),對外付款16165億元人民幣(等值2683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2250億元人民幣(等值367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