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文化籽】岩井俊二 311後的天地情書

1 : GS(14)@2016-03-11 13:32:27

岩井俊二說,每部電影只能拍一次,他總想延長跟它相處的時間,故以「孵蛋」形容導演之職,八米厘攝錄機是他大學時的親密好友。



【文化籽:藝文沙龍】「這是我十年前開始創作的虛構小說,背景預設在核災後的世界,沒想到居然和日本311災後現況不謀而合,讓我很顫慄,當時我還自覺日本很安全。」看見我手上拿着的《庭守之犬》中文版小說,岩井俊二幽幽地透露這書外之音,眼神哀慟中帶點詭異。這位曾執導《情書》及《青春電幻物語》等電影而被封為「文青之神」的日本導演,以核事故為小說背景,寫人類的精子被輻射削弱了繁殖能力,他對「戲如人生」自有一番感悟,「火山爆發甚至隕石墜落,天災誰都無法抗衡或逃避,倒不如好好珍惜自己認為無法被取代的一切。」岩井這番真.心話,不是電影對白。


乍暖還寒的三月天,岩井匆匆來港宣傳《夢の花嫁》,那是他蟄伏多年「孵化」的新作,講災後網絡時代人際關係的異化:女主角形容自己的婚姻猶如網上淘寶得來、身份隨着網名切換、婚宴上的親友可以受僱假扮,反而與丈夫離異後碰上的虛假關係卻又發展出刻骨銘心的真感情。我問岩井寫廿一世紀愛情觀寫得如此虛無荒誕,是否另一警世寓言?岩井一貫的淡定、沉默、緩言,「其實,我只想寫人生中與一位無可取代之人的相遇故事。」生命苦短,計算太多未免太累,活得純粹是岩井五年前的深切頓悟。五年前的今天,日本東北地區被海嘯淹沒,宮城縣是重災區,岩井本是宮城縣仙台市人,雖然他現時很多時都在海外。



「我的創作風格沒有因311而改變」

「當時我不在日本,但眼見自己國家遇到如此災害,內心的衝擊極大,也和其他日本人一樣,知道自己心態從此不一樣。」其實更早前,岩井已無法對核污染問題沉默,覺得應該寫一本小說,喚起人們的注意和防範意識,於是有了《庭守之犬》。綠色和平早兩天不是警告,福島核災對鄰近森林的影響現正逐漸浮現,並將成為未來幾年的污染源,岩井虛構的情節變成現實,震撼了他。此書於2012年亦即海嘯翌年出版,同年,岩井更拍了紀錄片《311後的朋友們》,明確表達反核立場,以大量訪談與詩化影像,深入探討福島核災,拆解日本人「不願面對的真相」,該片更獲邀參加柏林國際電影節。岩井不諱言,計劃把《庭守之犬》拍成電影或動畫,惟災後難以成事,只好等待時機,「我的創作風格沒有因311而改變,固有的創作理念根深柢固。」倔強的岩井說。數數手指,《花與愛麗絲》之後,岩井已有12年沒有拍攝長篇真人電影。《夢の花嫁》以岩井一貫的夢幻方式向大眾展示日本社會,在網絡世界角色可以很虛偽,成為一堆真偽不分的名字。由網戀演變到失敗收場的真實婚姻,岩井強調自己並非否定網絡姻緣,「與此同時,我不認為結婚是壞事,而是需要嚴肅對待的大事,二人相處需要磨合,網絡婚姻也有成功的個案。」岩井續提出一個他認為奇怪的現象,「昔日人們居住狹窄村落,村民都與青梅竹馬的同鄉結婚。現今社區擴大了,網絡世界也提供了選擇,究竟是不是好事呢?」電影女主角是黑木華,但沖繩人氣唱作歌手Cocco的角色也舉足輕重。Cocco本身自毀重生的真實經歷、在演唱會上的講話,跟片中的對白尤其是關於幸福的論點出奇地相似。問導演創作原著時,是否已為她度身訂做角色,岩井說:「Cocco是做回自己,她本身有獨特的音樂世界,也很有個性,我不只是分配一個角色給她,反而是給機會大家進入她的世界。」岩井善於把歌手「激活」為演員,但他指沒有刻意照辦煮碗,把Cocco打造成如《燕尾蝶》及《夢旅人》中的Chara。53歲的岩井,名字一直與青春與純愛連在一起,年過半百仍關心青春的一切,可能與其愛看漫畫有關,令他喋喋不休地以光與影論盡青春。《情書》是長大的孩子遙想與回味那些年遺失的純愛;《青春電幻物語》是疏離與感傷的青春殘酷物語;《花與愛麗絲》則是青春正當下,甜中帶酸的成長紀事。



《夢の花嫁》導演:岩井俊二演員:黑木華、綾野剛、Cocco上映日期:3月17日





「我從來沒有計算過,但結果就出來了」

我總覺得,岩井的每部電影都有一件專屬圖騰、一段專屬音樂,像《夢旅人》裏的圍牆和《Pure World》;《燕尾蝶》裏的蝴蝶紋身和《My Way》;《夢燑花嫁》也有那頂新娘的白帽子和巴哈的《Air on the G String》。以為岩井會答這是他精心部署,讓觀眾很久以後的某天,會因為這隱喻物、幾個音符而霎時感動或悲慟,誰不知又是我的一廂情願,「我從來沒有計算過,但結果就出來了。」岩井呷一口清水說,語調也平淡如水。他總給我漫不經心的答案,坐得離我很近,又像很遠。1995年,第一部長篇電影《情書》推出,岩井式細膩令他盡贏票房與口碑,以天蒼蒼地茫茫俘虜一眾文藝青年,隨後的《燕尾蝶》、《青春電幻物語》及《花與愛麗絲》等電影,唯美中總帶點殘缺,甚至殘酷。他既是小說原創者又是導演、編劇、音樂創作人、畫家甚至演員,可謂全能全才,他如何看待不同的媒介?「你看到是不同的媒介,但在我腦內是同一種念頭,源於自己內心。」岩井撥一撥他蓬鬆及肩的頭髮誠懇地說,沒有鋒芒瀉地。電影確是一面照出人心的鏡子,且是雙面鏡,觀照世情,也映照創作者。



岩井部份神作



《情書》1995年是岩井的成名電影,當年不知俘虜了多少文青的心及他們的眼淚。

《四月物語》1998年青春像一個不朽的標籤,永恒地跟着岩井,讓一班沉迷岩井風格的文藝青年無酒而醉,電影《四月物語》你不會陌生吧?

《311後的朋友們》2012年海嘯發生後,岩井深入福島拍攝,訪問了許多人,是對核電進行深度省思的紀錄片。



《庭守之犬》2012年岩井十年前開始寫的小說,以核災為背景,想不到五年前情節變成事實,於災後翌年出版。

《夢の花嫁》2016年《夢の花嫁》是岩井埋首多年籌備的電影,故事講述虛擬世界的疑幻似真,讓人深陷而不能自拔。



超級粉絲:他有預知能力



資深傳媒人兼岩井俊二超級粉絲張一明,大學時期因為一齣《情書》而中岩井毒,自此開展了收藏岩井事業,轉眼已有二十多年,由VCD、LD到DVD,小說、電影寫真到絕版黑膠都有,大部份有岩井簽名。因為對岩井的熟識,當年香港出版岩井早年的電影原聲碟套裝,唱片公司也請他幫忙寫中文版的介紹文本及宣傳單張。「我總覺得岩井有難以理解的預知能力,《夢旅人》提及世界末日預言與當時轟動日本的『奧姆真理教』;1996年當大國還未崛起,他已認定21世紀是個亞洲共生時代,為《燕尾蝶》創作一個充滿現實感的虛構『錢都』;如今他預言的核災之城又出現了。」張一明細說岩井魅力,在於無論他的作品是離地還是寫實,言情還是科幻,總與社會所發生的現象微妙地和應。



張一明收藏岩井的一切已有廿多年,他手上拿着的是重新混音、現已絕版的《燕尾蝶》黑膠唱片。

他認為岩井作品總在反映社會,《夢旅人》提及世界末日預言與當時轟動日本的「奧姆真理教」。

岩井其實也是漫畫家,他把當年《燕尾蝶》的所有story board整理後出版成漫畫,是張一明的得意收藏。



《青春電幻物語》的初版特別版DVD,張一明認為封面反映岩井對日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喜愛。



記者:鄭天儀攝影:潘志恆編輯:陳國棟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1/195243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633

吹冧棚架 311萬戶停電 鮎魚襲台4死329傷

1 : GS(14)@2016-09-28 05:04:15

【台北】■火車站前的途人在大風中相當狼狽,有的要貼牆避風。台灣《蘋果日報》



鮎魚發威,成為台灣今年造成最多傷亡的颱風!中度颱風鮎魚(台譯梅姬)中心昨天下午在花蓮市附近登陸,挾狂風暴雨肆虐台灣,全台累積有311.8萬戶停電,為歷來颱風停電災情第二高紀錄,另外有28.6萬戶停水,颱風也帶來許多意外,造成全台至少4死329傷。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昨天有4人身亡,分別來自雲林、嘉義和屏東,死因包括溺水及車禍等。其中嘉義縣64歲男子吳文慶,昨日傍晚巡視番茄田時,突然一陣強風吹過,溫室內的大型棚架壓在他身上,送院搶救不治。颱風亦造成外國遊客重傷,鄰近台中車站的台中李方艾美酒店施工地盤,昨天中午有大型鷹架不敵強風,從頂樓墜落倒塌地上,有網友拍下驚險瞬間,猶如災難電影;鷹架佔據整條馬路,還散落到對面停車場,壓傷兩名女子,其中一名傷者是20歲的馬來西亞女遊客,當時坐在副駕駛座,汽車經過地盤時,遭從22樓飛墜的鷹架擊中,頭部重創,顱骨骨折昏迷重傷,另一名女傷者受輕傷,情況穩定。


旅巴翻側日旅客命危

彰化一輛載有29名日本遊客的旅遊巴,在公路遇上恐怖狂風,當時即使放慢車速,亦遭吹至失控翻側,車上共有8名日本籍旅客受傷送院,其中57歲日籍女遊客栗原明美顱內出血,重傷命危,另有一人多處骨折,其他傷者則沒有大礙。風暴威力強勁,台中一個位於馬路旁的保安室,竟然被強風整個吹翻,所有文件物品也被吹得飛散。



【台北】■有途人被大風吹倒在地。中央社

【高雄】■因強颱莫蘭蒂在西子灣海域擱淺的漁船,又因鮎魚的到來未能拖走。台灣《蘋果日報》

【基隆】■一座六層高棚架在10級陣風中倒塌。台灣《蘋果日報》


港人︰好似十號風球

身在台北的港人李先生指風勢相當大,「落到街好似香港十號風球咁」,街上店舖全都關門,要到便利店購買食物解決三餐。家住新北巿汐止的胡小姐指鮎魚的風勢很猛,刮起強陣風時,她在9樓的家中亦感受到輕微搖晃,「像地震,好恐怖!」台灣氣象局指,鮎魚登陸台灣後,颱風結構沒被打散,全台仍籠罩在暴風圈中,昨晚各地平均陣風都在10至12級,台中梧棲更出現17級強陣風,寫下該站最高風速紀錄;宜蘭縣太平山24小時累計降雨約1,000毫米,非常驚人。昨天全台大部份縣巿停止上班上課,亦令台灣交通癱瘓,高鐵台鐵停駛,112班船停航,271班內陸機取消,國際線則分別有155及446班機取消或延誤,其中本港來往台北、台中及高雄有57班機取消。預料今天上午全台脫離鮎魚暴風圈後,風雨才會減緩,之後吹向福建。內地估計鮎魚有機會超越莫蘭蒂,為福建省29個縣市帶來逾300毫米雨量。



【苗栗】■昨有大巴遭吹至撞車,傷者送院表情痛苦。台灣《蘋果日報》

【彰化】■日本團旅遊巴被大風吹翻,八人受傷。台灣《蘋果日報》

【烏來】■颱風鮎魚帶來暴雨,令烏來老街溫泉旅館遭水淹。台灣《蘋果日報》


點滴:好心人救跌倒婆婆

台灣部份縣市昨日上午要上班上課。台南一名接孫子放學的婆婆,駕駛的電單車在路口被強風吹倒在地,人被強風吹得動不了,嚇壞尖叫,還幾度腿軟。幸有市民將她扶上自己座駕,將兩人安全送回家,被形容:「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點滴:記者採訪睜不開眼

颱風鮎魚為台帶來狂風暴雨,不少電視台記者冒着風雨到戶外連線報道,結果被強風吹至東倒西歪。其中大陸央視駐台記者李賀,因主管下指令他到戶外採訪,他於是到台北市一所中學前連線報道。李笑言,眼睛被風雨刺到睜不開。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8/197842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396

指311地震「還好在東北」日高官辭職

1 : GS(14)@2017-04-28 00:54:20

日本復興大臣今村雅弘(圖)指311大地震「還好在東北」而非東京,惹來非議,昨日引咎辭職。今村昨晨向首相安倍晉三遞辭呈後鞠躬道歉,「為東北民眾帶來極大麻煩,令他們傷心,我深感抱歉」。安倍接納今村辭職後就事件向公眾致歉,指今村發言極不妥當,有損災民對他的信任。復興大臣一職由出身福島的前環境副大臣吉野正芳接任。今村前晚在所屬執政自民黨宴會上指,該場2011年發生、1.8萬人死亡的9級地震兼海嘯「還好在東北地區(發生),若離(東京)首都圈更近,損失會更大」。今村隨後收回言論並致歉,據悉在場的安倍聽畢言論後面色一沉。今村早有失言前科,本月初指因福島核事故而主動撤離、但居所位於政府認可安全居住範圍的居民應自行決定回家與否,更怒斥就此追問的記者「煩死了」,要求對方「滾出去」。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7/200030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529

【專題籽】撫慰311地震災民傷口 港夫婦岩手開cafe兼賑災7年

1 : GS(14)@2018-03-12 01:57:14

港人譚浩洋和太太周燕芬沒有後悔來日本岩手縣賑災的決定,更希望可以一直留在這裏。

【專題籽:胚芽故事】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東北發生8.9級地震。這場史上最猛烈的世紀天災,引發超過10米高的海嘯,令整個日本陷入一片混亂,傷亡數字更是無法估計。岩手縣沿海城市「大船渡」是其中一個重災區,海嘯最高達16.7米,死亡人數達340人。儘管天災無情,來自香港的一對夫婦卻信人間有情,甘願放棄努力10年得來的長俸,放棄香港的一切,遠赴岩手與災民共患難。7年過後,依然無悔。


「我們來日本岩手縣剛好第7年,起初我們是來做災後支援工作,慢慢變成想留在這兒,想想可以如何貢獻給這個社區。」39歲的香港人譚浩洋和38歲太太周燕芬,原本有份穩定工作,一個是警察,一個是大學的文員,收入理應不算差。但7年前一場世紀災難,卻改變了他們一生。「我本身對日本有一份情,多年前跟隨基督教機構來日本傳福音。我2002年入職做警察,原來當差10年可以拿長俸,即部份公積金,於是便想,會否在2012年辭職,提早退休,拿這筆錢來日本呢?這是原本的計劃。」東北大地震,兩夫婦相當驚訝,但沒有震碎他們赴日的心,反而考慮應否立即起行。「心中就很逼切,想快點來與災民共渡難關。災難發生兩星期後,我是先頭部隊來幫忙。但考慮數月後,便決定放低工作,放棄那筆約30萬的公積金,來日本賑災。」阿洋距離提早退休的日子,其實只剩一年左右,要毅然放棄工作,他有徵詢家人意見,「真的沒想過會在第九年考慮這問題,其實家人有反對,但反對是因為擔心。」阿芬也補充,「我的父母也問,你們是否儍了,要幫人在香港也可以幫,為何要放棄公務員如此穩定的工作?後來才知道我們不是一時衝動,不是自己來,而是一個團隊,才令他們放下心頭大石。」

首隊伍抵岩手 有心理準備搬屍體

阿洋是第一隊來到岩手縣賑災的隊伍,當時救災隊有4人,有記者、警察及其他專業人士,而他是自動請纓參與,「起初發生海嘯時,我們連岩手縣在哪兒也不知道。我有心理準備要搬屍體,亦有人說當地很危險,要駕十多小時車來,可能隨時會有甚麼意外,所以警告我們要想清楚。」然而,311地震亦引致福島核電廠爆炸,人心惶惶但沒有動搖他的決定。「當時會擔心輻射是否有危險,但後來知道岩手縣與福島有段距離,而且這兒主要是海嘯災區,便少了些擔憂。」到埗後,眼前盡是一片頹垣敗瓦,滿佈瓦礫和垃圾,卻從沒看到屍體,他說因為當地災民非常齊心,很快手便合作清理好地方。

聚腳聊天 冀改變年輕人消極想法

災難發生大半年後,即2011年的11月,他決定辭去警察一職及放棄長俸,正式申請簽證,長期留居日本,而這次太太阿芬亦有同行。他們兩人的生活費,全由教會及捐款者資助,只是剛好能應付每月開支,「這兒的生活水平普遍比香港低,最大生活開支是住屋及開車,其實能應付開支,我們便滿足了。」以他們為例,租一間兩房約700呎房屋,需要5,000港元,而駕車開支約3,000元。7年來,他們逗留過3個地方,包括宮古、山田町,以及現在身處的大船渡。「岩手縣災情最嚴重的其實並非大船渡,而是宮古市及陸前高田。」還記得當年311在電視上看到的畫面嗎?臨海沿岸突然一股黑色巨浪衝來,將低窪地方淹沒,大小船、汽車、房屋……通通被衝上岸。這一幕,至今仍深深烙在大家的腦海中,包括我在內。「起初探訪時,災民非常感動,因為這麼大的災難,義工卻很少。一見面,他們立即哭起來,事隔大半年,終於有人來敲門及關心你,我們也覺得很感動。」除賑災外,2014年他們與兩對同樣來自香港的夫婦,開設了一間cafe,希望聯繫和認識這兒的年輕人,為他們建立一個可以放鬆及聊天的地方。「一般認識日本的香港人,都會認為日本是個很繁榮的國家。其實我們在這兒住了5、6年,發覺日本都有貧窮一面,甚至有這些鄉下地方。我們便想,如果在這兒生活,可以帶給這個社區甚麼貢獻呢?」他們其中的使命,就是要傳遞一個訊息給年輕人︰將來無論是在哪讀書或學到甚麼,有心的話也能貢獻社區,也能成為有用的人。「其實我們作為外國人,住在這個地方是頗受注目的,所以有一定影響力。」阿芬回想起曾經接觸過年輕人,很多家庭也是支離破碎,有的父母因地震身亡、離婚,或是被酗酒的媽媽虐待,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年輕人,可能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他們希望能透過cafe及定期舉辦的活動,改變他們消極的想法,「年輕人就是未來,很想他們感受到愛,在一個像家的群體中成長。雖然我們並非真正的家人,但想他們經歷到愛及支持。」311發生至今相隔7年,除阿洋及阿芬外,也不斷有香港義工參與災後支援工作,希望透過這綿力,為日本加油。


阿洋和兩對港人夫婦合作開設的cafe,是由幾個貨櫃組成。

他們會到老人院探訪公公婆婆,教他們做些小手作。

阿芬亦跟隨丈夫到岩手縣,並到緊急避難中心探訪災民。


阿洋(右一)之前來到災情較嚴重的地區,和其他義工幫忙救災。



【大船渡市當年災情】

海嘯最高︰16.7米2011年人口︰40,737人死亡︰340人;失蹤︰81人房屋損毀︰3,629棟


記者:黃依情攝影:潘志恆(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11/203271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593

【專題籽】311地震7年後 油站職員慢慢走出海嘯陰霾

1 : GS(14)@2018-03-12 01:57:18

記者的酒店房外就是綾里灣,當年大船渡海嘯水位最高的海灣。

【專題籽:胚芽故事】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東北發生8.9級地震。這場史上最猛烈的世紀天災,引發超過10米高的海嘯,令整個日本陷入一片混亂,傷亡數字更是無法估計。岩手縣沿海城市「大船渡」是其中一個重災區,海嘯最高達16.7米,死亡人數達340人。39歲的譚浩洋和38歲太太周燕芬,這對香港夫婦放棄努力10年得來的長俸,放棄香港的一切,遠赴岩手與災民共患難。


在大船渡訪問阿洋兩夫婦,是去年11月中旬深秋時份,東北仍未下大雪,阿洋把握機會駕車帶我看大船渡的重建情況。「看到牆上那個藍色標記嗎?就是當年海嘯的水位了。」阿洋的cafe所在的盛町,也是當年被海嘯浸過的地方,附近的建築物上就留有海嘯記號,比他的個子還要高。「整個大船渡站也沒了,要重建JR站。我們現在準備去的大船渡魚市場,大部份地方也被浸了。」魚市場是新落成的建築,裏面除有拍賣海產的地方外,還有一個小型紀念館,記錄了311海嘯對大船渡帶來的影響。「海嘯時,因為大量海水湧入狹小的海灣中,灣內的水位比外面的海洋更高,這兒被水浸到地方普遍也較高。」站在魚市場的一樓眺望台看着大海,遠處是蠔及帆立貝的養殖場,山後方已是太平洋。很難想像我身處的眺望台下方,曾被洪水所掩蓋。

魚市場起紀念館 築10米高防波堤

在市中心走一趟,沿途看到很多精緻建築物,以及乾淨的街道,看不出是當年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不過也有例外。公路旁有一幢三層高的建築物,底下兩層只剩下鋼筋鐵架,只有最高一層安然無恙,「這幢建築物原本是食肆及卡拉OK,為何災後7年仍保留在這?第一可能找不到老闆,不知道建築物屬誰。另一個原因是,就算老闆健在也未必有錢重建。沒有選擇之下,惟有將建築物留低。」政府甚至將防波堤加高至最少10米,猶如一道城牆,以預防下次海嘯來襲。我們經過一個油站,那裏也有海嘯標記,剛好蓋過油站的頂。「7年前海嘯時,我在海邊加工廠打工,那天剛好在家,所以逃過一劫。」油站職員浦嶋順子說。順子一年前才開始在這油站打工,回想起海嘯當日,她仍心有餘悸,「其實我到這年紀也未聽過海嘯的警號聲,當年一聽到警號聲便很驚慌,腦海裏一片空白。那時候朋友的家不是房屋被沖走,就是家中有人離開,心情非常難過。」事隔多年,慶幸她能慢慢振作起來,繼續生活。而當地政府亦有興建臨時房屋及發放義援金予災民,如有生計維持者死亡,可獲500萬日元(約37萬港元),有多代人同住的房屋全毀,則獲100萬日元(約7.4萬港元)。不少重建工作也一直進行中,希望盡量回復昔日的面貌。


2017年11月的大船渡市中心的大船渡灣,是當年受災地區之一,顯眼的紅白煙囪幸好仍存。

2011年地震後大船渡灣一遍頹垣敗瓦。

不少建築物會有「津波到達水位」標記,即海嘯水位高度。


為預防下一次海嘯來襲,當地政府將防波堤加高,猶如一道城牆。

油站上的水位標記(黃框示)足足高過一層樓。油站職員浦嶋順子(右圖)當時剛好在家,但提起受災時仍有餘悸。

市內一所食肆及卡拉OK中心場所,受災7年後仍遺留原地。



【大船渡市當年災情】

海嘯最高︰16.7米2011年人口︰40,737人死亡︰340人;失蹤︰81人房屋損毀︰3,629棟


記者:黃依情攝影:潘志恆(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11/203271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5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