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得城」外資主導 「萬馬奔騰」進展緩慢 代工天王郭台銘中國通路夢折翼

2010-11-08 TWM




郭台銘與德國3C通路大王麥德龍集團合作的第一家店||「萬得城」(Media Markt),雖然即將於十一月中旬在上海開幕,但是現場卻不見郭台銘的人馬,雙方合作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郭台銘的通路策略將有何改變?

撰文.楊方儒

正 當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台專訪,大談他的財富感想及「萬馬奔騰」中國通路大夢時,上海淮海中路最熱鬧的商圈,有一家大型3C賣場正在忙碌 準備開幕。這家開幕時間一再延遲的店,就是郭台銘與德國3C通路大王麥德龍集團合作的第一家店||「萬得城」(Media Markt),雖然將於十一月中旬開幕,但是現場卻不見郭董的人馬,雙方合作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郭董的通路策略將有何改變?

「二○一五年, 萬得城會在全中國開出一百家。」麥德龍集團執行長埃克哈德.柯德斯(Eckhard Cordes)在五月的訪中記者會上,信心滿滿地說。柯德斯在記者會上,仍然提及郭台銘這位「中國通」,將是萬得城倚重的好夥伴;但其實當時雙方已經貌合 神離。再美妙不過的異國婚姻,如今竟然同床異夢?

以不同市場策略規避競爭

一位鴻海高幹透露,雙方目前可以說是相敬如「冰」!由於鴻海僅持有萬得城二五%股權,已經無法涉入實際開店事宜,甚至是只剩下參與董事會、被告知進度的尷尬狀況。簡單地說,麥德龍對鴻海來說,已經只是一樁財務投資,很難與其他通路事業產生綜效。

除了麥德隆堅持按部就班,開店時間一再拖延外,麥德龍也計畫在一、二級城市開大型3C賣場,與鴻海集團旗下的賽博數碼出現直接競爭。麥德龍甚至要求鴻海簽下合約,處處限制賽博,不得與萬得城直接競爭,這一年來,雙方已種下心結。

依據郭台銘的規畫,與德國人合作的萬得城、賽博數碼專攻大型城市3C賣場、「萬馬奔騰」計畫由大陸員工回鄉到四、五級城市開小店、飛虎樂購則主打網路購物,形成鴻海這隻大老虎轉型通路的四隻翅膀,但如今其一未飛就已形同折翼,郭台銘將如何因應?

「這是否是一樁對的投資,時間會做出判斷。」鴻海發言體系回應指出,今後對萬得城仍會持續重視且不斷投入,目前與德方關係「令人愉快」!雙方各司其職,各項工作正按計畫如期進行。至於在萬得城與賽博重疊的部分,則細分出不同的市場需求,以決定不同的市場策略規避競爭。

「我 的夢想是,就算是住在山裡的人,也可以就近買到貨真價實的好東西。」郭台銘屢次在大陸內部員工大會上提及他的夢想。這些過去為他賣命的工人,如今將肩負鴻 海轉攻通路的重大使命,「萬馬奔騰」計畫將在五年內至少投資人民幣一百億元(約合新台幣四五六億元),在全中國開出一萬家「3C小賣店」!最重要的是,將 走進四、五線城市,甚至是極其偏僻的鄉村。

雖然與德國人合作不順利,但是郭台銘還有九十五萬名,來自中國五湖四海的工人可以打仗。依據郭台銘的策略,只要是任職滿五年,鴻海員工都可以申請加入萬馬奔騰計畫,有機會成為獨當一面的小老闆。特別是能夠返鄉開店,成了最受他們青睞的一點。

申 請核可後,經過一個月的訓練,以及之後的店面實習後,就可以領到人民幣三十六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六四萬元)的無息創業資金。其中十六萬元,作為店面的裝 修、產品行銷、系統架設費用,之後的二十萬元,則是營運周轉金。一般來說,「萬馬」小老闆們,個人需要另外再投入的金額,約在八萬元到十萬元之間。

人民幣三十六萬元至四十六萬元的金額、數百平米的店面、一個個鴻海的忠誠員工,這是郭台銘要奔向中國通路的萬匹野馬。

「Terry(郭台銘英文名)對員工承諾,第一階段的十六萬元是無償的。」負責通路的鴻海通路事業群董事長胡國輝,轉述郭台銘對員工的支持,也深知如果失敗的話,這十六萬元是收不回來的,尤其不需要任何擔保品,顯見郭台銘對員工的信任度很高,不怕他們會捲款逃走。

「萬馬奔騰」初期成效不彰但是這些「馬」奔馳的速度並不如想像中快,「萬馬奔騰」原訂在今年底前,要在全中國開出二百家門店,但截至十月底,卻只有三十九家開張,零星分布在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河南、山東,顯見郭台銘的遠大願景,還要再多等一會兒。

鴻海內部也傳出,目前在「萬馬奔騰」計畫下開出的門店,有的甚至一天只有人民幣幾百元的營業額,除了賣賣滑鼠,連一支手機、一台電腦都銷不出去,讓很多鴻海高幹都為胡國輝捏了一把冷汗。

畢 竟做通路與在工廠的生產線上工作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要直接面對消費者外,尤其這些「萬馬」店長,每天必須站在收銀台、產品陳列架前十幾個小時,還一直要講 話,清楚介紹不同種類科技產品的優劣點。他們還要了解現金流、財務報表、人際關係管理,這與他們過去坐在流水線上,一天重複舉起三千次手臂相比,雖然同樣 辛苦,但性質卻迥然不同。

胡國輝承認,五十位種子部隊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選擇退訓。他們退出的原因,一是不適應,二是他們還沒有辦法找到好的地點開店。未來,郭台銘即使成功找到了一萬匹「小馬」,在五年內還得經歷各項嚴厲地考驗,這人民幣一百億元將是郭台銘重大的賭注之一。

除 了開店速度慢外,據了解,原本郭台銘轉攻通路的「萬馬奔騰」計畫與賽博數碼共用一個辦公室,但從九月起,「萬馬」已經搬出去了。賽博派駐在「萬馬」的五名 經理人,原本身兼兩職,但現在也已回歸賽博體系,不再兼任「萬馬」的工作。未來通路的整合,將是郭台銘最傷腦筋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92

以賣服裝方式賣家具 車建新擁百億元身價 小木匠變身中國家具通路大王

2010-12-13  TWM




專門經營連鎖家具門市的「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他創立的「租金制的零售家居賣場」的商業模式,讓外資家具賣場是又愛又恨,到底「紅星美凱龍」靠什麼成為中國家居賣場市占第一?

撰文.林宸誼

從頒獎人手中接過「二○一○年華人經濟領袖」獎項,中國家具通路大王「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相當激動,「我是從社會最基層木匠,二十歲就開始創業,透 過不斷的學習,才有現在的成就,」台下響起如雷掌聲。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是在這次獲獎的十個人當中,唯二沒有上市的企業 家。

「我姓車,屬馬,性格像炮,因為我的個性比較著急像炮一樣,車馬炮。」與人初次見面,車建新的自我介紹不僅讓人莞爾,還留下深刻印象。從不諱言是木匠出身 的他,因為家境貧困,小學沒畢業的他,就被送進城裡學木匠。一九八二年十六歲時,就已經與其他十個人,帶著五個徒弟,靠著向姨父借來的人民幣六百元,買了 一套家具所需要的材料,向當時江蘇常州市內最大的家具店承攬家具製作業務,開始人生的創業之路。

領悟利潤在流通環節上

如今,紅星美凱龍在全中國已有七十七家動輒三萬坪以上的大型家具賣場,大幅領先第二名的競爭對手「居然之家」,年營收突破人民幣三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一三 八○億元)。據《胡潤中國百富榜》調查,排名一百三十五名的車建新,擁有人民幣七十五億元(約合新台幣三四五億元)財富。二十八年時間,從小木匠到家具通 路大王,他是如何做到的?

八六年時,二十四歲的車建新以一個月人民幣六百元,租了間二十四平米〈約七.二六坪〉廠房,作為「前店面、後工廠」的小店面。開始跑到常州木器廠,去學習 家具樣式和作工,一年內,車建新與其他合夥人,共生產七套家具,賺了人民幣三千多元,接著第二年的二十套家具,帶來人民幣一萬多元收入。

八八年,車建新開了生平第一家店,接下五十套家具生產訂單,「那年生平第一次賺了將近人民幣五十萬元,非常有成就感。」車建新悟出透過大量採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最大的利潤空間還是在流通環節上。」擁有一家像常州百貨大樓一樣的家具城,成了車建新下一個目標。

自產自銷,使車建新的連鎖店迅速增加到二十四家,但是到了九六年,車建新遭受人生的重大挫折,二十四家中有十四家出現虧損,原因就出在模仿者大量出現,這種產銷一體的家具店陷入流血競爭,不改變就會倒閉,車建新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經過苦思,車建新想到一種新模式,不自己做家具,而是把空間租給國內外知名家具廠商,由廠商銷售員直接進駐面對消費者,紅星只收取租金及後段運送、安裝服務。同時,他也將賣場擴大數倍,將過去簡陋的賣場,改裝成華麗、現代化門市,呈現與過去截然不同的風格。

九八年,車建新在江蘇常州買下第一筆土地,蓋了一棟房子,稱之為「紅星家具城」。當他從雜誌上看到,外資的麥德龍〈Metro AG〉商場,雖然是「洋裝穿在身」,但賣的卻是中國貨,讓他相當不服氣,「我賣的是進口貨,連他都能穿洋裝,我就不能穿洋裝嗎?」於是在二○○○年,把 「紅星家具城」改為「紅星美凱龍」,而且每間分店開店地址,都選在麥德龍對面,「洋裝一穿就『火爆』大上海,大家都以為紅星美凱龍是中美合資。」車建新笑 著說。

誓言十年進世界五百強

「除了租金,紅星美凱龍很早就買地自己建商場,」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指出,捨棄在市中心蓋商場的想法,車建新很會選地,在一九九八年開始買土地,到現在都沒有出售,單是土地增值就達到人民幣一百多億元。

除了買土地自建門市外,車建新也開始打起廣告戰,以建立形象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他們很敢砸大錢請知名人士代言,」百安居中國區市場總監蔣美蘭分析指 出,紅星美凱龍除了邀請,當今在上海最紅的大小S、心理學家張怡筠、鳳凰衛視主播曾子墨等人代言,光是一季的廣告費「投在上海三大媒體就花人民幣八億 元」,這還不包括其他網路、地鐵燈箱、大型「T霸」的費用,「許多廠商爭著要跟紅星美凱龍合作,就是可以省廣告費。」蔣美蘭解釋紅星美凱龍快速成長的原 因。

「用賣服裝的方式,來賣家具、賣建材。」車建新把家具賣場當成服裝店經營,他坦承每開一間賣場就要成本人民幣五、六億元,「好在九八年起,美凱龍就買地自建,降低不少經營成本。」車建新說。

車建新還獨創「聯盟模式 」,就是與二千多家廠商簽訂聯盟協定,帶著他們征戰全中國。紅星美凱龍開到哪裡,這些廠商就跟到哪裡。「美凱龍是我們進軍中國二、三線城市不可缺少的戰略夥伴,」和成欣業中國區董事長邱士楷說。

二○○七年,車建新拉來全球知名的國際性私募投資基金——美國華平投資集團完成合資,並獲得二億美元〈約人民幣十四億元〉資金的支持。一○年中信、復星和 渤海投資第二輪融資注入,美凱龍已經獲得人民幣二十六億元的資金。車建新向公眾宣布:「上市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在車建新心裡,離二○年,成為世界前五 百強,在世界各地開二百家分店的夢想,又邁前一大步。

車建新

出生:1966年

現職:紅星家具集團董事長

學歷:初中

經歷:木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43

定位清晰 通路布局靈活 淨利超越李寧 安踏挑戰中國體育用品一哥地位

2011-1-10  TWM




二○○七年才在香港掛牌,短短三年間靠著「中間價位」與「體育明星+央視廣告」效益,造就安踏體育二○一○年上半年稅後淨利人民幣七.六億元,超越李寧人民幣五.九億元,成為中國國產體育用品第一品牌,它到底是如何快速壯大?

撰文‧林宸誼

大陸本土運動品牌李寧「一哥」的地位正面臨挑戰,來勢洶洶的挑戰者,是去年才以人民幣二一○億元(折合新台幣約九四五億元)身價,躥升為「二○一○年胡潤百富榜」第三十七名的安踏體育董事長丁世忠。

二 ○○七年才在香港上市的安踏,至一○年上半年,在中國已經有六十個代理商,總計有七○五二家據點;一○年上半年營業額為港幣三十四.五億元(約新台幣一二 九億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二二.六%,反觀李寧一○年上半年營收為港幣四十五.○五億元(折合新台幣約二○六億元),僅成長一一.二%,安踏因此被李寧 列為最強勁的對手之一。

然而,安踏的目標卻不只是李寧,安踏執行長賴世賢甚至喊出,「安踏有望在三至五年後,超越Nike和Adidas!」今後集團將維持一五%至二○%增長速度的豪語。這個遠較「李寧」年輕許多的運動品牌,又沒有李寧身兼運動明星的光環,憑什麼能做到?

定位在「多數人買得起」

「安 踏的定位,是中國最大多數人買得起的品牌,所以我們的定位是大眾。」才剛滿四十歲的安踏體育董事長丁世忠,生來一張娃娃臉,他口中的定位,就是要讓中國絕 大部分的人都買得起,也就是「中端的專業體育用品」,售價在人民幣一百元上下,鎖定中等收入(二、三線城市)的年輕消費族群。

丁世忠很清 楚,既然要讓中國絕大部分的人都買得起,因此,「安踏嚴格控管每個環節的成本。」丁世忠簡單總結安踏的成功祕訣。就成本控制來說,安踏只保留最核心、不能 外洩的技術,譬如像「鞋底」是在安踏的生產線上完成,其他的,他要求安踏工廠必須要有與外部競爭的能力。○二年,安踏開始實行「產銷分離」改革,讓內部工 廠與外部工廠一起競爭,才能獲得安踏訂單。結果是:○七年,在安踏的收入比率中,透過外包生產的方式占三七.三%;一○年上半年,就提高到五八.八%。

例如一○年上半年,安踏生產了七三○萬雙鞋,所需要的鞋帶,就透過大批採購的方式擠出利潤。不僅如此,安踏內部上下厲行「成本控制」,也可以從出差所住的飯店看出來。譬如跨國企業的員工一般都是選擇住在四、五星酒店;而安踏員工,則會選擇住在商務型或經濟型的飯店。

丁 世忠「嚴以律己」,對於品牌最重要的合作夥伴|| 通路商,他則是「寬以待人」。早期安踏拓展渠道時,他即提供免息貸款注資等方式,因此扶持了幾家大型的代理商,即使到今日,安踏已具備威脅李寧的實力,除 了主要城市裡的旗艦店外,絕大部分的店鋪,丁世忠仍是由當地代理商授權經營。

捨得給代理商利潤

「做李寧的(代 理商)沒有安踏的賺錢。」一位安踏的代理商解釋,這並不是指李寧的產品沒有安踏好,而是進貨價太高。如安踏一般進貨價是售價的四五到五五折,李寧則是要五 五折到六五折。一○%的折扣或許對客戶沒有什麼大影響,但對一年做上人民幣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代理商來說,可是筆大數目了。

定價更低,給 代理商的利潤更高,只是安踏能踏穩中國體育用品市場的第一步而已。更重要是,安踏推出的設計款式相當快,李寧則相對較少。○六年,安踏提出「三十天快速反 應」理論,新的產品以現有產品再加以改進,從設計到工廠,再到生產製造,接著走向賣場,只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比起李寧本土品牌反應速度,快了二個 月。

怎麼辦到的?熟悉丁世忠的人說,他是學習能力非常強的人。○七年安踏成功在香港上市後,隔年即開始向各行挖角,曾有耐吉(Nike)中 國區官員抱怨,某個團隊被安踏挖走,安踏公司的總部,可能是前跨國公司最集中的地方,六○%的總監或副總監,都來自像耐吉、銳跑、沃爾瑪等公司。

而且,李寧這幾年的積極多角化布局,也提供安踏一個乘隙而入的機會。

翻閱李寧與安踏○九年財報,前者將重心放在專心整合購併來的乒乓球品牌紅雙喜、歐洲頂級運動品牌Lotto(樂途)、羽毛球器材品牌的Kason(凱勝)等身上;反觀專心在運動服飾的安踏,從李寧手中搶下中國奧會○九至一二年合作夥伴。

對此,中國運動產品業內人士分析,李寧的產品散布在籃球、網球,甚至在乒乓球,讓許多消費者相當困惑。加上最近又改變標誌,消費者擔心買到的產品,可能是仿冒品而拒絕購買。相較之下,安踏的管理顯然更具侵略性和聚焦在運動鞋業務。

? 李寧現在正進行品牌重新換血工作,熟悉中國運動品牌經營的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客座教授楊維漢指出,相較之下李寧在今年的表現可能不如以往。李寧重新整 頓代理商、提高加盟條件因此流失不少資源;而流失的代理商,剛好都被安踏所接收,因此他對於安踏成長快速並不感到驚訝。「中國運動品牌都有志一同,以超越 耐吉為第一目標。」楊維漢指出,土洋運動品牌戰國時代,才剛開始揭幕。

丁世忠

出生:1970年

現職:安踏體育董事長學歷:國中

安踏體育

成立時間:1994年

負責人:丁世忠

資本額:5000萬港幣

主要業務:設計、開發、

製造及行銷運動服飾

安踏體育近三年營收:(人民幣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0

豔陽戰藍天 郭台銘450億 殺進中國通路

2011-2-24  TWM




本刊調查,鴻海郭台銘去年轉進大 陸3C通路市場,為求後發先至,集團內部悄悄訂了「豔陽計畫」,戰略目標是:「2013年拚贏藍天百腦匯稱王」。藍天董事長許崑泰決定全面反擊,除力守通 路龍頭寶座,還訂出「2250」作戰計畫,誓言7年內要讓百腦匯資產翻倍。二強爭霸的好戲,現正上演。

郭台銘小檔案

現職 鴻海集團董事長 出生 1950年10月 學歷 中國海專畢業

經歷 1974年創立鴻海,鴻海集團現為全球電子代工龍頭。

家庭 與亡妻林淑如育有1子1女;與現任妻子曾馨瑩育有1女1子

財富 1,372億元,排名本刊2010年50富豪第1名

上週五(十八日),鴻海集團旗下賽博數碼大張旗鼓地宣布,將斥資人民幣十億元(約新台幣四十五億元),進駐雲南昆明五華區,採自地自建模式,打造鴻海首座中國大型3C賣場。

踢館 鴻海進昆明

鴻海家大業大,常有消息公布,但選在十八日這天高分貝宣布進駐昆明,背後藏了小玄機。本刊調查,十八日這一天,雲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仇和率領經貿文化考察團,正在台北造訪藍天位在三重總部,藍天電腦集團董事長許崑泰、副董事長兼總裁蔡明賢,中午還設宴招待。

藍天是台灣上市公司,旗下百腦匯為中國3C通路霸主,今年度的大計畫是在昆明設大型資訊廣場。為此,許崑泰十一日親自飛往昆明,登門拜訪仇和,一週後,又招待仇和來訪。而就在許崑泰招待昆明大當家這天,鴻海宣布進駐昆明,踢館意味濃厚。

其實,鴻海與藍天間明著來、暗裡去的較勁,越來越精彩。鴻海已是電子代工大廠,集團總營收破二兆元之際,郭台銘將事業布局從代工業轉移到服務業,把通路視 為企業完整布局的最後一哩,宣稱二○一○年為「通路元年」,並以賽博數碼執行「萬馬奔騰」展店計畫,進軍中國3C通路市場。

展店 豔陽炫藍天

本刊調查,儘管去年才切入3C通路市場,郭台銘已下令二○一三年要搶下中國通路王,並授權人民幣一百億元(約新台幣四百五十億元)額度,充實賽博數碼的戰力。「總裁要求一定要後來居上。」鴻海內部幹部透露。為求後發先至,賽博數碼還定下了一套「豔陽計畫」。

豔陽計畫?乍聽下令人一頭霧水。「豔陽出來,就看不見藍天了。」賽博數碼主管解釋。原來,這套計畫的頭號勁敵,正是藍天百腦匯。

據了解,豔陽計畫分為人才招募、廠商簽約、購地找點,以及差異服務四大部分。賽博數碼去年起大動作調整展店策略,迄今已設立三十四個營業點,遠超過百腦匯 的二十一個點,今年計畫再開八到九家店;此外,賽博數碼已取得蘋果一級總代理權,每季將以五家速度展店,目標五百家。賽博數碼董事長張瑞麟指出:「蘋果產 品在中國市場銷售潛力十足。」

挖角 主戰二級城

為迅速擴點,賽博數碼成立租店面、買地買樓二個專業團隊,鎖定中國的二級城市房地產進行評估,而領軍作戰的大將,正是從敵營藍天挖角而來,一是前百腦匯行 銷總監林宇中,一是百腦匯前任總經理、中國區總經理劉正弘。二人今年元月到職,分別負責品牌客戶經營及租戶管理,算是豔陽計畫的第一張成績單。

劉正弘指出:「與其他零售體系相比,賽博數碼更重視擴張速度和行銷手段,因此未來十年,當傳統資訊賣場面臨瓶頸時,賽博數碼將因為羈絆少,機會更大。」

對於鴻海正面迎戰,藍天不甘示弱。一名藍天主管分析,賽博數碼的三十四個點,並非都在一級城市裡,有些點甚至只有一樓層,百腦匯雖只有二十一個點,但全在一級城市裡,且每個點營業面積都超過三萬平方公尺(九千坪),論起賣場規模與營業額,賽博數碼根本沒得比。

但對於鴻海殺入二級城市的戰略,藍天不敢輕忽。許崑泰對內已定下新計畫:「二五五○」,就是二年內,在省級城市開二十五家店,並向二級城市擴散,要開五十家店,預定二○一八年達成。屆時,百腦匯總店數將達七十家,總資產將再翻倍,從八百億元增為一千六百億元。

上海 成功聚人潮

被鴻海視為頭號敵人的藍天,原是筆記型電腦廠,一九九八年,許崑泰看好中國通路市場的潛力,成立百腦匯資訊廣場。「我們不是單純的物業管理,我們是要做通路的品牌。因為品牌有價值,而物業管理沒價值。」許崑泰說。

許崑泰堅持「自有物業」,為求自行打造賣場,提高當地廠商信任感、降低店家流動率,同時省卻房東日後漲價或迫遷的後患,因此營運初期成本相對高,讓藍天吃足苦頭、年年虧損,直到二○○四年才轉虧為盈。

百腦匯第一家店,設在中國3C零售業者匯集的上海徐家匯區。當時的3C賣場多在一樓店面、燈光昏黃,百腦匯選了一個三角窗,自建一整棟動線寬敞、明亮的3C賣場,成功匯集人潮,確立徐家匯IT商圈形象。之後更吸引BestBuy、蘇寧電器等大型家電廠商進駐。

購地 業外收益豐

上海一戰成名後,百腦匯在長春、瀋陽,天津、鄭州、成都、廣州等分店,市占率也穩居當地第一。三年前,百腦匯每店平均單日來客數約七、八千人,目前成長到三萬人次,全年達二?三億人次以上。這樣的數據,讓百腦匯成為唯一取得「中國馳名商標」的3C通路品牌。

然在通路同業眼裡,百腦匯並非純正的通路商,它還同時經營住屋、商辦出租。一位台灣資訊通路商就說:「藍天百腦匯不是通路商,根本是將房地產公司包裝成資 訊賣場。真正在通路經營上,有賺嗎?」藍天總裁蔡明賢則反駁,百腦匯最早提出「電腦醫院」(指維修保固)「如果不是為了做品牌,沒有必要去做這種事情 吧?」

無論如何,百腦匯及藍天都賺到了錢。百腦匯二十一個據點中,有十五個是買地自建,隨著大陸房地產持續火熱,目前總資產已超過八百億元,堪稱台灣科技廠中的中國地產大亨。

去年,百腦匯全年租金收入約人民幣十億元,藍天認列人民幣一億元以上業外收益,展望今年,隨著中國租金持續上揚,百腦匯今年業績可望持續成長,法人預估,百腦匯挹注藍天的獲利將上看新台幣六億元。

對決 爭通路王座

養出百腦匯這隻超級金雞母,要歸功於許崑泰。許崑泰自創「五分鐘測人流法」,每個營業據點都親自到現場觀察二十次以上,且只選在IT商圈內、地鐵出口附近。

如今面對鴻海等大咖對手,已累積十三年功夫的許崑泰,除力守3C通路霸主地位,還要拉長戰線,深入百貨業及飯店業。

許崑泰說:「中國經濟逐漸發達,商業勢必跟著啟動。而商業不動產原本就有三種:商場、辦公大樓跟飯店業。百腦匯已經累積了多年中國當地物流經驗,這是其他對手所沒有的。」

未來,藍天、鴻海將在中國3C通路市場正面持續對決,這不僅僅是營收、面子的競爭,還攸關二大企業能否順利轉型的關鍵。投資法人指出,這場中國通路王大戰,看來至少還要三年才能見分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25

高階突破》洪漢青五十歲跨界再戰 品牌悍將轉進通路挑戰職涯大舞台

2011-3-28  TWM




去年離開明基電通的業務悍將洪漢 青,今年悄悄轉進燦坤擔任營運總經理,明年就要進入五十歲關卡,他為何選在此時跨業轉職?以「敢衝」聞名的他,又將怎麼幫燦坤攻城掠地?

撰 文‧林讓均

在明基電通任職六年、擔任過台灣區與中國區業務總經理的「Hank洪」洪漢青,去年下半年辭職,一直到今年元月初燦坤宣布洪漢青 擔任營運總經理,許多人這才知道這位出身自科技品牌的業務大將,已經一腳跨進3C通路。

總是戴著粗框眼鏡、踩著New Balance球鞋的洪漢青,明年就要五十歲,原本在中國市場征戰多年的他,已經打算回到高雄西子灣的老家,過起山海環抱的優閒退休生活,但來自燦坤創辦 人吳燦坤的一通電話,反而使他轉向更大的職場舞台。

這次轉職,是洪漢青長達二十三年職場生涯中的第二次,風景卻很不一樣。原本在IBM服務 長達十五年的他,一直到六年前轉任明基電通,都是為單一品牌而努力,擁有豐富的品牌行銷與兩岸市場經驗;但在屆臨五十歲的當口,洪漢青卻決定轉戰相對陌生 的3C通路業,這位媒體口中的「業務悍將」,究竟在追尋什麼?

敢創新!

首賣3C福袋,帶動業績與士氣「薪水根本不在我考量之 內,我是想趁著還有體力的時候,跨領域挑戰『通路』這個大舞台,也算是(為職涯)做個了斷啦!」笑稱自己「已經不是為單一品牌而活」的洪漢青,不改一貫爽 朗。

早在洪漢青還在IBM任職的時候,吳燦坤就想延攬他到燦坤,這次洪漢青之所以有勇氣在五十歲的當口跨這一大步,除了機緣,還頗有職涯上 「最後一搏」的決心。

「有時候到賣場,會覺得自己像皇帝!因為放眼望去,好像有後宮三千佳麗,什麼品牌都是我的品牌,責任更大了!」洪漢青 說。

二○○二年賣起IBM個人電腦之後,就常與賣場打交道,算得上「半賣場人」,因此他盤點職場經驗,認為自己擁有品牌行銷與兩岸通路等相 關經驗,這些都是支撐他「跨業」的資產。

但為了觀察情勢,洪漢青特地在到任前,先在當時的總經理、現已升任董事長的閻俊傑身邊當了兩個月的 「總經理特助」,而觀察重點之一,就是「人」。「每到一個新戰場,你總是要先觀察人,才知道怎麼調兵遣將,人才永遠是成敗的根本!」洪漢青說,燦坤有三三 七家店,他到燦坤至今約四個月已經巡完三分之一,業務往來頻繁的同仁都叫得出名字。

急性子的洪漢青,要求自己在第一時間上手,也要部屬在最 短時間內熟悉他的節奏。今年農曆春節,他正式就任總經理才一個月,就發動了一次大規模「軍演」。

原來,洪漢青看到百貨公司賣「福袋」,因 此,要燦坤打破業界的慣例,第一個賣3C福袋。春節期間統計下來,一個一一八八元的福袋,居然也賣出了一萬兩千個,業績固然超乎預期,「但更重要的是,所 有的人都動起來了!」敢衝鋒!

親上前線銷售,字典裡沒有「守成」「Hank很衝、很凶,但很聰明,長於帶兵打仗!」在IBM時期曾與洪漢青 共事的聯想台灣區總經理梁百峰說,洪漢青是典型的「change maker」(變革帶動者),經常顛覆規則、積極求變,而且都是親自站上第一線衝鋒陷陣。

他曾經在資訊展中親自開嗓叫賣,創下IBM電腦一 周賣出八千多台的紀錄;到明基後,他也曾登上中國第一大電視購物品牌、有兩億收視人口的湖南衛視「快樂購」,成為第一位上電視推銷產品的品牌總經理,當晚 刷新該台開賣3C產品的單位產值。

的確,洪漢青的字典裡從來沒有「守成」兩個字。「沒有什麼叫『守成』,只有好與不好,不好的要趕快去掉, 好的就要發揚光大啊!所以,怎麼『守成』呢?」洪漢青說,在轉戰任何一個戰場前,他都會先找自家品牌的定位以及自己的角色,而這就是他可以很快大刀闊斧進 行改革的關鍵。

這次到燦坤,他想要的變革也已箭在弦上。洪漢青發現,儘管燦坤目前仍是3C通路市場上的龍頭,且去年營收超過二七八億元、每 股稅前盈利高達八.○一元;但整體的3C零售業者都面臨一個新的敵人,那就是崛起中的網購通路。

「連我老婆都在上網血拼,你就知道網購非同 小可!」於是,今年洪漢青開始玩臉書(facebook),而且從二月起全面恢復去年中喊卡的「燦坤網路商城」。此外,把今年定位為「國際年」的燦坤,也 將有大幅度的店數、店質調整,例如將往印尼、中國拓展二、三十家店;而在台灣,洪漢青希望讓燦坤成為滿足顧客體驗的聚客型賣場,因此除了淨增加二十家店, 也要改裝出十家五百坪以上的大型店。

今年景氣上揚,企業主普遍想擴大營運、往各種市場開疆拓土,像洪漢青這種有業務、品牌經驗,而且又敢衝 的高階將才,無疑是企業主最急於延攬的職場「即戰力」!

洪漢青

出生:1962年

現 職:燦坤營運總經理

經歷:明基中國區業務總經理

明基台灣區總經理

IBM個人電腦事業群總經理

學 歷:成大機械研究所

職場心法:

1.上任後,先觀察人,以便知人善任。

2.顛覆規則,積極求變。

3. 站上第一線帶兵打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41

三大電信龍頭壟斷九成市占 通路王殺出紅海 統一超電信撿「雞肋」 低資費打贏生存戰

2011-5-16  TWM




當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拿走台灣電信市場逾九成市占,亞太、威寶、大眾電信都在夾縫中求生存,統一超商電信挾著通路龍頭的威力揮軍電信市場,究竟有什麼贏的祕訣?

撰文‧翁書婷

「叮咚!」一個家庭主婦走進統一超商,這天她不是要來買零食、飲料,更不是要來繳電費、水費,「我要辦門號。」你沒有聽錯,統一超商變身電信商,從去年四 月開始,在統一超商也能辦門號,還是統一超商電信自己的門號,超商龍頭跨進電信業的消息席捲業界,大家無不睜著眼睛看,在三大電信巨頭占據多數電信市場 下,大眾電信、亞太、威寶等二類電信商生存空間已有限,統一超商電信能走出什麼新出路?

策略一:租頻寬

省基地台成本 覆蓋率也高想知道統一超商電信葫蘆裡賣什麼藥,得先知道虛擬行動通訊(MVNO),這是一種二類電信執照,統一超商電信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取 得執照後,不花半毛錢建置基地台,靠著向遠傳電信「租」設備和頻寬,照樣能有與遠傳相同的訊號覆蓋率。

當二線電信商積極用低價資費吸引消費者的同時,最大的難題還是基地台覆蓋率不夠,難免被消費者抱怨收訊不好。統一超商電信為了不走亞太、威寶的老路,拿MVNO執照反而成了三大電信巨頭壟斷台灣電信市場下的另一條生路。

一談到統一超商電信的起源,統一超商營運長謝健南戴著眼鏡的雙眼直發光,「我們想做這一塊很久了,很多人都找過我們,想談合作。」確實,為了讓統一超商營 運更多元,謝健南每天都在觀察消費者行為,「台灣二千三百萬人,門號數卻有二千七百萬個,手機門號普及率高達一一七%,我們一直覺得,這裡面一定有機 會。」剛好遇上了門號可攜政策,謝健南心想:機會來了!

為了了解國外作法,統一超商還蒐集了許多國外成功案例,像是英國維珍(virgin)、英國特易購(TESCO),「他們一樣不用龐大設備成本,走 MVNO的方式。」謝健南深知,在智慧型手機興盛前,三大電信商手中的頻寬是過剩的,倒不如統一超商出面向遠傳承租,遠傳可以賺上一筆頻寬出租費,統一超 商也擁有與遠傳一樣的覆蓋率。

比起大眾、威寶、亞太還在燒錢建置基地台,統一超商電信這一招,輕鬆贏在電信事業的起跑點。

策略二:拚便宜

走低資費市場 還送購物金然而,光是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三雄就囊括逾九成市占,還有亞太、威寶等二線廠夾縫中求生,統一超商電信光靠一張MVNO執照就能有在電信市場與其他對手一較高下的優勢嗎?

謝健南一點也不擔心,「我們不是跟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正面競爭,我們要的是他們手中那塊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的『雞肋』。」在電信市場裡,高通話量、高 數據傳輸的高月租費顧客,在電信巨頭們眼裡就像金雞母,因為他們每多講一分鐘的電話,多使用一分鐘的網路,電信商就多了一份營收進帳,「可是,那些連最低 月租費都講不完的民眾,平均用戶貢獻度(ARPU)很少,對電信商來說哪有什麼賺頭!」建立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下,高資費的顧客永遠是被電信商照顧得服服貼 貼的一群,也是享有最多電信商補貼的消費者,低資費的顧客就成了電信商眼中的「雞肋」,「我們想做的,就是把這些雞肋聚集起來,一根雞肋食之無味,若聚集 了一堆雞肋,那就不一樣了。」謝健南說,就像當初代收帳單,銀行代收一筆帳單的成本超過五十元,可是統一超商二十四小時都營業,也都有店員站櫃台,於是這 個銀行業者眼中「雞肋」的服務移到統一超商,卻增加了統一超商單店獲利率。

謝健南認為,在電信市場上,一定有一群消費者老是打不完月租費,每個月為了「充分利用」每一塊錢月租費,而在打電話、傳簡訊。統一超商電信決定逆向思考, 走低資費市場,他們在大街小巷做市調,就為找出最符合民眾需求的月租費價位。此外,一般電信業者都是在資費方案、通話費用、手機選擇上大作文章,統一超商 電信不玩這套,而是使出一記「贈送購物金」絕招,讓消費者除了有電話可以打,還賺得一筆購物金。

謝健南氣定神閒地說,「我們送報紙、牛奶,甚至是一整套公仔吸引顧客,這些是一般電信商無法做到的,因為顧客總會在商店裡消費,搞不好還會超過我們贈送的 金額。」就這樣,申辦統一超商電信的消費者,每個月繳的月租費成了購物金,但消費者又回到統一超購物,購物金就這樣流回統一超的口袋。

挑戰:規模小

目標抓住一成超商顧客

不過,想用MVNO執照跨進電信戰場的,統一超商並不是第一人,早在二○○八年,家樂福便與中華電信合作,打出「○元手機」策略,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反倒是後進者統一超商電信做出成績,「亞馬遜能,我們為什麼不能?」謝健南說。

儘管統一超的行動電信大藍圖已躍然眼前,但還在學習階段,尚未有經濟規模,也還有問題待解決,例如客服問題。

拓墣產業研究所通訊研究中心副理謝雨珊認為,英國特易購之所以成功,是因英國地廣人稀,申辦門號並不容易,因此民眾會在大型超市申辦,可是台灣地狹人稠,手機門市林立,在零售通路申辦門號的需求相對低。

雖有以上挑戰,謝健南還是很有信心,「現階段就是要讓民眾知道我們有電信服務,目標就是在統一超商的顧客中,抓個五%到一○%,五%就有一百三十萬人,我 們又不是只做電信,沒有包袱!」低資費網外最便宜!──各家電信業者資費比較業者 統一超商 遠傳 中華電信 台灣大方案 177型 377型 165型 365型 183型 383型 200型 300型網內價格(元/秒) 0.11 0.1 0.08 0.08 0.08 0.07 0.08 0.08 網外價格(元/秒) 0.11

(最低價) 0.1

(最低價) 0.14 0.12 0.14 0.14 0.14 0.12

資料來源:統一超商電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7

打虎不離親兄弟? 爭食蘋果通路主戰場 郭台銘槓上郭台強 台灣開打、中國決戰

2011-7-18  TWM




這是一場郭台銘與郭台強兄弟間,分食蘋果商機的通路戰爭,已有深厚根基的Studio A遇上賽博數碼,他們要爭的是中國市場。孰勝孰負,端看郭氏兄弟手下戰將張瑞麟與關恆君如何過招。

撰文‧賴筱凡、翁書婷

頂著炙熱豔陽,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拉著台北市長郝龍斌,戴著白手套一同鏟起一小堆土,象徵籌畫一年多的「台北秋葉原」BOT案要開始動土,這一鏟,不僅是讓郭台銘的通路布局能夠繼續往前達陣,也一腳踩進了弟弟郭台強的地盤。

台灣商機不放過

開展大陸市場不退讓

年初賽博數碼取得蘋果大中華區代理權,在兩岸三地開設蘋果專賣店;正崴集團旗下的晶實科技則早在四年前,在台灣開設專賣店Studio A,並在去年跨足香港、大陸,兩軍正式對壘。

近一年來,鴻海大舉揮軍通路事業,外界就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兩兄弟的競爭。這一頭賽博數碼的「台北秋葉原」BOT案動土,震撼一直以來由正崴獨享台灣蘋果商 機的龍頭地位;另一頭,正崴旗下晶實的Studio A接連展店南京、合肥,直接將手伸進大陸這塊蘋果直營專賣店仍寥寥可數的處女地。

鴻海、正崴通路大戰開打,同時點燃股價拉鋸戰火苗,「台北秋葉原」動土前夕,鴻海股價還苦守九十元關卡,正崴股價卻已悄悄來到近三年半新高的七十八.五元,兩家公司股價逐漸朝翹翹板兩端平衡之際,全市場都在看,蘋果通路戰誰人將勝出?

蘋果商機在大陸有多夯?曾有人問蘋果營運長庫克(Tim Cook),全球人潮最多的蘋果直營專賣店在哪裡時,他回答:「中國大陸。」人潮居次的店一樣在大陸,第三、第四名還是在大陸。蘋果在大陸的直營專賣店, 不過北京、上海兩地區區四家,就囊括了全球人潮最多的前四名,顯見亞洲人對蘋果產品的狂熱。

場景轉向天津市,熱鬧的鞍山西道上,熙來攘往的人朝,一條科貿街裡擠進了賽博數碼、百腦匯、創元、百豪等科技賣場,六月二十四日這天,沿著賽博數碼廣場裡 排隊的人潮特別多,綿延數公尺的人群手上都還握著一顆蘋果,「我要他們排隊買蘋果,嘴裡啃蘋果,一炮就要打響賽博數碼廣場蘋果專賣店的名號!」賽博數碼董 事長張瑞麟豪邁地說著。

在「台北秋葉原」動土前夕,郭台銘用專機接送大陸十大經銷商來台,光是這十人手裡就控制兩千家以上店數,他們此行來台就是要觀察台灣通路賣場怎樣做。所以,他們抵台的第一天晚上行程,就殺到信義誠品參觀Studio A。

郭台銘專機接送經銷商

賽博數碼要打團體戰

「很多人都會問,我們自己做蘋果專賣店,為什麼要找經銷商來?理由很簡單,我們要找的是『友軍』。」張瑞麟「友軍」二字說的曖昧,他用業績做實證,天津蘋 果專賣店開幕當天,就創造一百萬元人民幣的業績,單月達千萬元人民幣。在大批人潮湧進下,吸引經銷商進駐,將可借力使力,互相拉抬。

六月賽博數碼在天津、深圳、長春首開三家蘋果專賣店,年底前蘋果專賣店數要達到十五家,未來三年拓至五十家,張瑞麟預估,光是蘋果專賣店,就可為賽博數碼 帶進三五○億元新台幣的營業收入,這是第一次他感到賽博數碼「真的」能躋身鴻海千億元新台幣營收「第七艦隊」的一支。然而,當張瑞麟喜滋滋地向郭台銘報告 時,郭台銘先是笑而不語,起身翻動辦公室裡的大字報,停在通路的那一頁,「我給你的目標是千億元。」這就是郭台銘的決心,他做通路,要吃的是上千億元市 場!

經銷商心知肚明,郭台銘這次是玩真的,光看天津店開幕第一天就有百萬元人民幣營收,鴻海龍華大本營門口的深圳店,更創下五百萬元人民幣營收,按這速度估 計,每家店單月營收上看千萬元人民幣,經銷商怎能不心動。因此,張瑞麟在台灣宴請大陸經銷商的晚宴,就有經銷商在他身旁咬耳朵,「張先生,你幾時回大陸, 我們找時間談談。」張瑞麟抓住把餅做大的策略,要替鴻海已陷瓶頸的低代工毛利找出路,「我們做通路,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替製造業加值,iPad、 iPhone在鴻海生產,直接就送進賽博數碼賣,能省下龐大庫存成本,所以,我們拿的是蘋果大中華區總代理權。」事實上,賽博數碼的通路已成氣候,張瑞麟 私下透露,最近歐洲地區因為筆電庫存打亂了整體市場秩序,就有某筆電品牌廠找上門來,要求張瑞麟低價促銷。「如果我們的『友軍』規模夠大,未來跟品牌廠議 價能力就會更好。」張瑞麟說。

賽博數碼要大舉發展蘋果專賣店,等於向過去獨占鰲頭的晶實Studio A宣戰,郭台銘與郭台強兩兄弟,也正式交戰!

面對賽博數碼挾「友軍」襲來的強勢挑戰,郭台強旗下的通路大將晶實總經理關恆君,倒是自信滿滿。他一身黑色西裝、白襯衫,黑皮鞋擦得發亮,就連手上戴的iPod Nano錶也是黑色,完全一貫的蘋果配色風格。

四年前,關恆君從半導體業轉行做通路生意,這一轉行,四年來,讓他在台灣迅速開出三十家Studio A,去年晶實營收就突破十億元,EPS二.九四元;今年,在晶實購併韓國最大蘋果代理商及大陸展店助益下,郭台強更預估,晶實業績將占正崴一成營收,達七十億元。

郭台強看好晶實的爆發力,不是沒有道理。關恆君踏進通路這行,僅四年,就替蘋果在台灣市場打下半壁江山,後來更是複製Studio A模式到香港展店,不到數月時間,就成了蘋果在香港業績最好的通路商。

去年他再與韓國友人攜手合作,入股韓國最大蘋果代理商,一下子二十家蘋果專賣店入袋;今年他揮軍大陸市場,選定南京、合肥試點,還找上當地最大百貨當夥伴,展店計畫一波波,都讓郭台強對這隻小金雞有高度期待。

郭台強老神在在

Studio A玩時尚製造蘋果迷面對強敵一一竄起,甚至直搗晶實核心市場的賽博數碼,關恆君始終神色自若,「Studio A從一開始,就跟別人走的是不一樣的路,當他們還在把蘋果產品當電腦衝量在賣,我們的思惟早就不同,Studio A要賣的是一種時尚感。我根本不在乎競爭者在做什麼、差距有多遠,因為我還有做不完的大陸市場。」關恆君自有一套經營哲學,他觀察蘋果直營專賣店發現,蘋 果選點哲學要的是最熱鬧的區域、最多人的商圈、最大的店面,所以蘋果直營專賣店落地紐約第五大道、東京銀座,「蘋果的產品,不是單純的3C產品,而是一種 消費性的時尚玩物。」抓緊蘋果核心精神,他從一開始就很清楚,要做的是最高等級的蘋果通路。

蘋果將旗下代理商大致分成兩類:第一類是開在電腦商城裡的蘋果專賣店,店面坪數較小,稱之為AAR(Apple Authorize Reseller);第二類則是開在百貨賣場的蘋果專賣店,店面多在百坪之上,稱之為APR(Apple Premium Reseller)。前者就像在光華商場裡的蘋果專賣店,後者則是信義誠品裡的Studio A。

所以,當其他代理商都還在做電腦商城裡的AAR通路時,關恆君的第一家Studio A就落腳在最精華的信義區紐約紐約一樓,整個店面設計時尚感非常強烈,就連Studio A代理的他牌周邊商品,都高規格要求與蘋果設計風格相符。

「我要Studio A成為蘋果迷的製造機,建立消費者買蘋果產品就是要到Studio A的中心思想,甚至把Studio A打造成時尚的代名詞,讓每位踏進來的人都覺得這是一件很時尚的事。」所以,Studio A的員工從沒有業績壓力,有的只是「神祕客」打的服務分數。

關恆君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先到當地的蘋果專賣店逛逛,他觀察當通路店員有業績壓力時,看到消費者進來,就是想著如何把商品賣出去,而不是如何把消費者服務 好,「我堅信,只要你服務做得好,後面業績就會跟著來。」因此,關恆君花錢找「神祕客」到每家店打分數,要把Studio A服務品質做到最好,消費者的黏著度自然就會高。

半路出家的關恆君,過去從來不擅通路經營,為了培養自己對消費者喜好的敏感度,他時不時就到星巴克去,是學習星巴克的通路經營細節,也是觀察消費流行趨 勢。「做通路,如果你到每家店,都感覺不到差異性,那就成功了。」關恆君說,做通路不是賣電腦,以追求量大為目的,而是要養出消費者忠誠度。

打著厚實根基的Studio A,對上才剛起步的賽博數碼;一派紳士風格的關恆君對上草莽性格的張瑞麟;郭台銘、郭台強兩兄弟所見略同,大陸將是未來蘋果通路的最大主戰場,兩人搶食蘋果商機的好戲才要上演。

鴻海、正崴通路比一比

賽博數碼(鴻海集團) 通路名稱 晶實科技(正崴集團)董事長張瑞麟 主要大將 總經理關恆君大陸3家 現有蘋果專賣店數 台灣30家、韓國20家、香港2家、大陸2家AAR(電腦商城) 蘋果代理權類型 APR(百貨賣場)聯合其他經銷商,打團體戰 主要策略 主打時尚、服務,建立買蘋果就到Studio A思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5

「萬馬奔騰」跑得不夠快 通路布局改弦易轍 郭台銘下令15位老總下鄉開小店

2011-8-1  TWM




鴻海目前在中國的擴張策略很簡單:與地方政府合作!從一座座工廠,到大小城市3C通路,郭台銘旗下每一位總經理都要懂得與政府合作的藝術。

撰文‧楊方儒

七月初,「台北秋葉原」動土後,所有人都睜大眼睛,盯著鴻海在3C通路的布局!不過,雖然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台北喊話信心滿滿,但在中國力推的萬馬奔騰計畫,卻沒有太大進展。

前年「萬馬奔騰」計畫曝光,鴻海在五年內,投資一百億元人民幣,號召萬名員工返鄉創業,在全中國開出一萬家3C小賣店!據富士康集團通路事業群(NCIH)的說法,目前已開出上百家萬馬分店,今年底希望能上看一千家。

與地方政府溝通 助員工開店但希望通路事業成為「第七艦隊」的郭台銘,如今非常不滿意這個數字,正重新制訂展店策略!這造成通路事業群的角色即將轉變,轉變為「中央廚房」角色。

所謂中央廚房,指的是通路事業群不再負責實際的展店,郭台銘將把萬馬奔騰開店的權力與責任,由鴻海通路事業群董事長胡國輝手中,下放鴻海旗下的十五位總經理、中國各地的事業群來執行。

簡單的說,萬馬奔騰將由原本通路事業群的中央集權,轉為各地諸侯負責的地方分權、分責。

通路事業群將變成類似總管理處的虛單位,鴻海旗下各事業群總經理則必須去與工廠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協調,請政府幫忙有意想創業的鴻海員工開店。

比如說,資訊系統整合與服務產品事業群(eCMMSG)總經理簡宜彬深耕湖北,消費電子產品事業群(CCPBG)總經理戴正吳是山東之霸,透過他們在地方上關係,快速擴張萬馬開店規模。

但值得注意的,簡宜彬、戴正吳這些身經百戰的總經理,他們究竟會不會做?想不想做?

「他們都是被逼的!」一位台灣3C通路總經理觀察說。

畢竟惠普、戴爾、新力、思科的一筆大訂單,就是數十億、上百億元新台幣,但萬馬小店賣一個滑鼠、一支手機,能夠賺多少?做慣製造業,轉做服務業,他們的身段、思惟,是天與地的差別。

另外,這些已經上手的資深員工,想要到萬馬來創業,必須先向原來單位提出申請。對於原單位的主管來說,如果好手都流失了,必然會增加麻煩,甚至會降低生產良率!所以他們常會好說歹說,叫手底下員工不要去當白老鼠,至少原單位的工作比較穩定。

但在大老闆郭台銘一聲令下,各個事業群總經理必須與地方政府談得更深,並且讓這些地方官員協助鴻海員工懂得開店。

要訓練一個通路人才,並不是一、兩天可以達到的。以庫存來說,一個店面要準備多少支手機、多少台印表機、多少部電腦,都隨著採購季節、商圈人潮、整體市場景氣狀況而轉變,沒辦法一時透過教科書教會。

尤其通路最重視的,就是「location」──地點!舉例來說,一條街上可能有陽面、陰面,陽面熱鬧,陰面少有人跡,對於這些剛剛走出工廠的員工與不熟悉通路事業的各事業群總經理來說,還有許多學分要補修。

與麥德隆合作關係恐生變

鴻海旗下的賽博數碼廣場在中國發展已有十多年,如今取得土地價錢與當初是天差地別。賽博採取NOVA的大房東方式,再廣招3C小賣店進駐,只要整棟商城拿地的成本越低,而租給小房客的價格越高,賽博的獲利空間越大。

鴻海為中國地方政府解決就業問題,也增加國內生產毛額(GDP)數字,這時長遠建起的深厚人脈,在拿地上就發揮優勢。未來賽博的展店計畫,就會順著一條條政府關係,在各城市的精華地段,建起一座座大商城。

雖然郭台銘說了千百次,鴻海不做房地產,但如果預先知道賽博在某一城市拿地,即將開設蘋果專賣店,帶動整個商圈人氣大成長,那麼先進場買幾棟房子,肯定投資報酬率會高得驚人。

萬馬奔騰策略改弦更張,是因郭台銘的中國通路夢不如想像中順遂。鴻海與德國麥德隆(Metro)集團合資成立的萬得城,首任中國區總經理湯旺濤最近離職。

這是震撼中國通路行業的大消息!畢竟在美國巨頭百思買(Bestbuy)今年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後,歐洲首大的麥德隆,也被業內人士認為「要走上百思買的老路」。

去年底以來,萬得城已經在上海開了三家店,展店速度不算慢。但與百思買面對的困境一樣,中國消費者把萬得城當作「體驗中心」,每個人都是只玩不買。

畢竟相較於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網站,萬得城等實體通路,可說是毫無價格優勢!水土不服的窘境,直接導致了德籍總經理湯旺濤的離職。

郭台銘公開說了好幾次,要從「製造的鴻海」轉型「科技的鴻海」,並走向「通路的鴻海」,在中國從世界工廠成為世界市場的前提下,鴻海絕不會在通路上缺席,萬得城與萬馬奔騰都是重要棋子。

鴻海僅占萬得城二五%的股權,在德方強勢主導下,鴻海不僅無法學到歐洲一流的通路管理經驗,如果麥德隆將來決定認賠殺出,恐怕會是郭台銘在通路上的大挫敗,眼下郭台銘只能抓緊萬馬奔騰的開店速度。

郭台銘搶攻中國通路的五大武器

事業 發展狀況

萬得城 去年11月4日開出第一家店後,至今在大上海地區已有三家店,但鴻海已失去主導權,為單純財務投資。

萬馬奔騰 預計今年底前開幕一千家店面,但戰線過長,全國鄉村、山區配送發展不易,且工廠員工轉任店長仍須長期培養。

敢創 與大潤發合作,去年底已開出130家量販賣場店中店。

飛虎樂購 去年8月1日上線,但在中國市場,同類型電子商務網站競爭劇烈,仍須擴張知名度與出貨規模。

賽博數碼 賽博將在全中國開出500家蘋果專賣店,是郭台銘近期最得意的一件大事。

整理:楊方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7

伊藤忠擬參股滿心 聚陽傳攜手高林 台灣零售通路股的大錢潮來了!

2011-8-8  TWM




近年受惠內需商機,內需通路股股價普遍看漲,滿心、高林等長年低調經營的企業,也積極尋求策略聯盟,擴大經營規模。如伊藤忠可能將參股滿心、高林實業將與聚陽擴大合作,足以作為大中華市場跳板的管理實力,是台商通路業者的最大利基。

撰文‧林雪冰、周岐原

最近市場傳出,日本大型商社伊藤忠將於八月正式入股滿心,消息激勵股價在七月大漲三○%。雖然本刊求證公司並未獲得回應,但上櫃六年多以來,滿心一直維持 低調經營,若獲得伊藤忠參股,市場能見度勢必大增;單日成交量一度低到只有十九張的滿心,就因為各路人馬爭相買進,成交量暴增到五千張以上。

零售通路正當紅,卡位中國通路有成的公司,股價飆漲程度往往讓市場瞠目結舌。表彰中國大潤發的高鑫零售,在港股上市首日大漲四○%,換算本益比達四十倍,只是再次佐證零售通路股穩居市場主流的現實。

正因通路商機大有可為,許多原來低調經營的百貨業者,也準備改頭換面、與其他企業策略聯盟。未來這些公司除了股價有機會異軍突起,競逐大中華區市場的成果,更是值得長期觀察。

伊藤忠選滿心 通路股大翻身出手投資滿心的伊藤忠名列日本五大商社,從紡織、機械、糧油到金融保險等業務全都涉足,在國際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因為投資觸角遍及世界各地,因此對國人而言,伊藤忠的多項合作案並不陌生。

近年伊藤忠與台商的合資經驗是由頂新集團開啟。○三年,伊藤忠與頂新合資在上海開設全家便利商店;隔年,伊藤忠與朝日啤酒合資的AIB公司又以三.八億美 元入股康師傅飲品、取得五成股權。由於合資歷程頗為順利,○八年伊藤忠決定再出資七億美元,購入頂新集團二○%股份,成為戰略夥伴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目 前以法人代表身分擔任味全董事的鶴島孝保,據了解也是來自伊藤忠。以乳品、冷藏飲料見長的味全,可能是伊藤忠布局中國市場的另一焦點。

此外,伊藤忠對國內不少新創事業也頗為關注。例如自網家分割獨立的商店街公司,伊藤忠就持有約七%股權,並由台灣伊藤忠董事長渡邊一郎親自擔任董事;興櫃化工股康普日前舉辦的三○○萬股私募案,股權亦由伊藤忠全數吃下。可見伊藤忠的投資嗅覺相當敏銳。

觀察伊藤忠歷年來的投資案,除了生產觸媒材料的康普屬於工業產品,由全家、頂新、商店街到滿心,伊藤忠似乎特別偏好實體店面及電子商務企業。由此不難發現,伊藤忠對台資零售、網路購物商的發展最為看好。

台灣百貨業者的優勢,是具備經營通路與操作品牌的豐富經驗,足可作為前進中國的實驗基地和跳板;再加上近期開放陸客來台的利多,才吸引伊藤忠再次出手。這 次伊藤忠選擇參股滿心,不僅暗示零售通路商的戰略地位大幅提高,也暗示跨國企業對百貨股的評價,可能遠高於投資人原先認定的水準。

聚陽、高林 可能擴大合作在滿心暴漲的同時,成衣廠聚陽可能擴大和高林實業合作的傳聞也在市場流傳。去年六月,高林舉行董監改選、引進聚陽集團;除了聚陽董事長周理平 以自然人身分擔任董事,旗下長陽投資亦入股,引發市場關注。當時周理平強調,聚陽投資高林,是打算擴大零售事業布局,而高林則解釋,公司將倚重聚陽在成衣 業的全球化布局。

比較高林與滿心兩家公司,經營內容其實頗為類似。創業近三十年的滿心,早期以代理「企鵝牌」高球服飾起家,是少數以代理服飾為主要業務的上市櫃公司。至於 高林則是從貿易百貨業發跡,因為承辦雙B汽車分期付款業務,逐漸切入品牌服飾代理,目前旗下的「G2000」與「MEXX」品牌已有一五○個零售據點。

高林實業除了規模較大,上市時間也遠比滿心更早。重要的是,高林近年積極進行策略轉型,與聚陽的合作案若能底定,將有機會透過上下游整合發揮更大綜效。

因為對聚陽來說,擁有日本UNIQLO、美國Gap、JC Penney、中國的美特斯邦威等重要客戶,但老是為人做嫁衣、缺乏自有品牌,一直是董事長周理平心中的遺憾。

至於擁有二十多年品牌代理經驗的高林,由於董事長李錫祿年事已高,加上子女似乎無意接班,市場評價向來穩健務實的雙方高層,會不會對高林的發展有進一步「默契」,頗令市場好奇。

高林方面的說法是,雙方目前仍維持策略聯盟,聚陽上半年確實有增加對高林的持股,但動機與目的並不方便由高林說明,「要問他們比較適合」。

以高林來說,透過通路管理經驗,高林也發展出自有品牌「F.I.C.」,而且展店速度頗快,在台灣已擁有七個店面。而公司正在著手建置兩岸的線上購物網站。

據了解,最遲在今年底之前,台灣、大陸兩地購物網站就會正式上線,屆時高林除握有Made in Taiwan的高附加價值品牌,還有完全自主營運的購物網站,轉型效益將相當可觀。即使對比台南企業的服飾品牌「Tonywear」,高林的 「F.I.C.」也毫不遜色。由這兩樁合作案可以大膽推論,國內通路、零售業者的春天真的來了!

伊藤忠與台商合作現況

台商投資對象 與台商合作現況頂新集團 03年合資創設全家便利商店,10年內將在中國拓展分店至8000店。

08年投資頂新集團20%股份,伊藤忠成為戰略投資人。

10年正式進入味全(1201)董事會,目前伊藤忠擁有一席董事席位。

商店街

(4965) 商店街由網家事業部分割獨立,目前伊藤忠持有約7%股權。

康 普

(4739) 11年辦理300萬股普通股私募,由伊藤忠商社與台灣伊藤忠全數認購。

滿 心

(2916) 外傳雙方洽談長達1年,8月即將公布入股滿心的合作細節。

製表: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45

聯華超市、全家便利商店、王府井百貨 站穩零售龍頭 中國三大消費通路贏家現身

2011-9-12  TWM




除了量販業,其他經營形態的零售 通路也在這股中國消費熱潮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聯華超市集團、全家便利商店、王府井百貨,就各自找出最適合的成長途徑,坐穩市場龍頭的寶 座。

撰文‧辛曉昀、周岐原

超市.聯華超市集團

鞏固華東重鎮 總店數破5200家「三足鼎立」,是形容聯華超市集團最貼切的形容詞。透過「世紀聯華」、「聯華超市」,與「快客便利店」等品牌,聯華同時經營量販店、超 市與便利商店三種通路,不僅是第一檔在港股掛牌的中國零售股,若以上半年累計五二三三家店計算,它也是中國店數最多的零售通路業者;據估計,每日在旗下據 點消費的顧客,總數逼近千萬人。

屬於國有企業的聯華集團,一九九一年時開始經營超市,上半年財報顯示,超市營收高達四十八億元人民幣,總店 數在三○○○家以上。若以地區分布來看,聯華的通路在根據地上海最為密集,連同鄰近的江蘇、浙江,這三地的通路數量就包辦總店數八成以上,可以說,聯華集 團是立足於華東地區的零售業者。

在上海鄰近地區,聯華沿著高速公路向外擴張,以方便物流運輸;但是跨足其他省分時,聯華的操作便轉為「跳躍 式策略」,透過與在地企業合作,合資拓展據點。如此一來,合資公司可以享有聯華集團的品牌與物流優勢,同時也即時掌握當地消費需求與倉儲設備,不須一再從 頭做起,可以盡速衝刺營業額。

近年來,同時布局三種通路的聯華集團,既要防範沃爾瑪、家樂福積極拓展量販市場,也要面對外資便利商店的強勁 挑戰。面對層出不窮的考驗,聯華的策略是在既有通路積極迎戰,同時也創新經營,開拓不同性質的店面,試圖找出尚未飽和的利基市場。

例如在東 北地區,聯華已針對當地的觀光飯店,推出新設計的「店中店」型便利商店、布局觀光客商機;至於在杭州,聯華則成立實驗性質較濃的高單價超市「City Life」。

在經營策略上,去年聯華正式收購華聯超市,雙方結合後,超市據點擴增。未來五年,聯華集團準備推出藥妝店、快捷店、百貨型賣 場、生鮮超市、生活館等新型店面;連同目前在浙江省試點推行的電子商務服務,聯華有機會結合虛擬與實體通路的優勢,成為對手難以超越的區域型零售巨人。

(辛 曉昀)

聯華超市集團

創立:1991年

董事長:馬新生

總 店數:5233家

超商.中國全家便利商店

加速展店 拚便利商店一哥地位攤開全家股東名單,頂新旗下的頂全控股、日本全家、伊藤忠商社名列其中,可說是「豪華」無比的陣容;但擁有豐沛資源的全家,並不急著攻 城掠地,反而選擇在華東地區默默布局。練兵七年之後,全家才正式邁開腳步,向更廣大的內陸市場進軍,預計明年即有機會轉虧為盈。公司長程的規畫是,十年內 要在中國開設八千家分店,屆時,全家可望成為中國便利商店的「一哥」。

對於外資零售業,中國有一條嚴格規範,就是店內不准販售香菸;少了這 一項熱門產品,外資零售業約有三成營收受到影響。但在這條禁令控管下,身為外資的中國全家仍舊逐步穩健成長,目前已是平均單店銷售額最高的便利商店品牌, 比羅森、喜士多等業者更強。全家怎麼做到的?答案是借鏡台灣管理經驗。

經營便利商店的獲利空間並不大,因此如何拉高毛利率,是致勝關鍵。對 全家而言,便當、咖啡和關東煮等自有品牌鮮食,是拓展市場、帶動獲利的祕密武器。不僅如此,台灣便利商店業持續進行的店質改造,也為面臨激烈競爭的全家打 開新商機。例如全家新開設的二代店,就增設多功能資訊機台、店內座位區等設施,試圖提高客單價,由目前績效來看,這兩項策略都已初步見到效果。

儘 管已經有不錯的成長速度,當宿敵統一超登陸上海,全家拓展據點的腳步明顯加快幾分。例如○四至○八年,全家在上海累計只開一五八家店,但○九年至一○年 底,全家就開了二六二家店;截至今年七月底為止,中國全家集中在上海、蘇州、廣州三地設點,總店數為六三九家。

不過,公司已宣布將把觸角伸 往杭州、成都兩個城市,預計明年底總店數將達到一三○○家。由於目前還在衝刺店數、爭取市場占有率的階段,全家上半年仍為小幅虧損狀態,但在調整體質、培 養消費者忠誠度的過渡期完成後,全家很有機會加速展店,搶占內陸更多的版圖。

(周岐原)

中國全 家便利商店

創立:2004年

董事長:魏應行

總店數:639家(7/31止)

百 貨.北京王府井百貨

捨棄沿海一線都市 提前布局內陸市場今年三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名為「中國連鎖百強」的營收報告,在百貨業當中,排行領先的是分店達一七○家的大連大商集團,去年營收規 模達八六一億元人民幣。不過以整體經營實力來看,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可能才是真正的中國百貨王。因為以平均單店營收來看,王府井百貨以二十二家分店,創造 出一六六億元人民幣的營業額,每家單店營收平均超過七億元人民幣;相較之下,大連大商集團的每店平均營收只有約五億元人民幣。以極少分店數創造極大化效 益,是王府井百貨特色。

企業要如何抓住商機?王府井百貨董事長鄭萬河的看法是:「企業不可能抓住所有機運,但是不可以喪失歷史機運。」對王 府井而言,捨棄沿海一、二線都市,直接搶攻內陸城市,就是抓住自己的歷史機運。

在王府井二十二個據點中,除了北京市內分店最為密集,沿海地 區竟然只有廣州開設了一個據點,反而在西北的烏魯木齊、包頭、呼和浩特,西南部的昆明、內陸的洛陽、長沙等地,王府井選擇在這些地區設立了更多分店。

其 實,在中國,百貨業可能是廝殺最慘烈的一種通路。因此王府井百貨採行的策略是,一開始就避免和同業在最容易流血競爭的沿海都市共存;另一方面,先搶占對手 忽略的內陸都市,耐心等到內陸民眾消費實力成長,自然能坐上其他業者難以搶奪的龍頭位置。

王府井這步棋下得精準,因為如今王府井的成長動 能,幾乎都來自內陸分店的帶動;例如今年上半年,在成都、西寧、洛陽等分店繳出四成成長的帶動下,王府井的營收、獲利就有穩健的表現。未來,福州、鄂爾多 斯等新店面陸續開張,業績可望更有一番突破。

(辛曉昀、周岐原)

北京王府井百貨

創 立:1991年

董事長:鄭萬河

總店數:22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