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越強勢,對家庭毀滅性越大 張永鵬88_hex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uzz3.html很多人都知道,母親對於孩子,對於家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一個強勢的母親對於家庭來說卻是毀滅性的,這是為什麼呢?
最近我在觀看「美國連環殺手紀錄片」後,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很多的變態殺人狂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的成長背景:基本來自強勢的母親家庭,這讓我很好奇,於是上網搜索幾篇有關的文章編輯到一起,希望對同學們將來的家庭和擇偶有個積極的引導。
1、媽媽越強勢,兒子越懦弱,女兒顯霸道 強勢女人不等於女強人。
我們所說的強勢,更多指的是性格上而不是事業上。很多女強人工作中是「鐵娘子」,回家就變「小娘子」,反倒婚姻很幸福。相反,有些女人事業未必做得很大,但脾氣很大,氣勢很大,特別喜歡在家裡說一不二,我們把這種在家裡喜歡做「女王」的妻子稱之為強勢女人。
曾經一本書《女人不狠地位不穩》中專門用一章論述過,女人越強勢,丈夫會很有壓力、夫妻不和諧、甚至丈夫有外遇的幾率高,因為丈夫在你這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他只好到外面的女人那尋找安慰。近些年,我們只要看情感節目大家就能發現,家庭裡女人過於強勢,不僅老公受到壓制,對兒子的成長也非常不利,甚至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女人越強勢,培養出的兒子不僅不會像她一樣堅強,反倒越懦弱。
一個健康的家庭父親的角色舉足輕重,甚至是起決定作用的。我們常說丈夫、父親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不僅僅是指男人負擔這個家的經濟,而是在家庭起主導作用,否則,父親缺失或者父親軟弱,大權旁落給母親,這就跟兒子、女兒的心態造成非常嚴重的不良後果。
心理諮詢發現,一般來講,當父親在這個家庭的作用越來越邊緣化之後,母親就會變得日益強悍甚至說一不二。從孩子總會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認同這個角度來看,女兒就會向強悍的母親認同,久而久之,女兒也會變成強悍的女兒,很多家庭中,關係緊張的母女往往就是性格相同的母女,那就是厲害的母親一定有個厲害的女兒;脾氣暴躁的母親,一定會把脾氣暴躁的毛病遺傳給自己的女兒,有時候你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當女兒反抗母親的專制時,女兒也在偷偷地繼承母親的這種專制,並會順理成章地帶到她將來跟她女兒的關係中。
如果在女兒成長過程中,女兒總是看到母親對父親存在太多憤怒的情緒,女兒長大後,也會不自覺地把這種情緒轉移到自己的親密關係中,總是莫名其妙的對男友或者老公生氣。在心理諮詢中,遇到有個女性她就是典型的急性子,總是無緣無故沖老公發火,後來在一次聊天中,問起她的父母關係,原來如出一轍,她母親跟她脾氣一樣,也喜歡對她父親嚷嚷。中國有句老話,叫「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說的就是這種父母認同心理,暴虐的父親必然有個暴虐的兒子,愛嘮叨的母親必然會培養出愛嘮叨的女兒,我們總是這樣在不經意之間充當兒女的榜樣,塑造著兒女的性格,並影響著兒女的心理成長。
強勢母親指的是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家庭和孩子的母親。強勢母親四大悲情特質:
①自以為是
②頤指氣使
③指手劃腳
④吹毛求疵
強勢母親四大慣常行為
:①必須要聽母親的,凡事母親說了算。
②嚴密監視小孩的一舉一動,對其行蹤和行為瞭如指掌。
③小孩的一切活動得向她匯報,必要時行為前還需得到許可。
④對小孩的生活盲目指點,橫加干涉,無端操縱其公、私生活。
強勢母親三大心理溯源:
①外強中乾,沒有安全感,不獨立,自我價值需要不斷地被外界事物證明。
②強烈佔有慾,戀女情結,將所有的感情重負壓在女兒身上。
③從小到大,以自我為中心控制與操縱成為習慣性行為。
2、約束讓孩子失去自信,孩子情緒不穩定,沒有主見,事事都過分依賴父母。
過分嚴厲的管教方式,容易抹去孩子的個性。
媽媽對孩子的管教,不同於對工作,對上司及下屬。否則,會為孩子的性格塑造帶來不良影響。專家分析說,現在社會有種媽媽,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強硬幹練,事業是很成功,因此,她們苛求孩子做得最好,一旦孩子沒有做好,就可能就遭母親責罵,這種「強勢」情緒嚴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正常發育。
很多母親把培養子女當成自我實現途徑,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養成名優秀人才,她們常把自己價值依附於其子女身,子女成功是她們成功,子女失敗是她們失敗。所以,很多媽媽不得不把這種壓力轉移其子女身,把自己意志無形地強加給孩子,而孩子則在這種種約束中變得自卑。過分苛求造成年幼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壓力增加,這個時候孩子就變得疲沓,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為。
在強悍的母親面前,女兒選擇無條件認同,那兒子呢,則會出現另一種情形,那就是無條件逃避。對此,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個精彩的論斷,「假如母親較富於權威性,整天對著家裡其他的人嘮叨,女孩子們可能模仿她,變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則始終站在防禦的地位,怕受批評,儘量尋找機會表現他們的恭順。」因為,當母親總是指責、批評丈夫時,其實是在指責、批評一切男性,兒子作為男性必然會跟他的父親一樣躲在無人的角落。
所以當一個性格過於強勢的妻子喜歡嘲笑、奚落她懦弱的丈夫之時,她其實也等於把這種嘲笑和奚落同樣甩給了她的兒子,所以,強悍的妻子,必有一個懦弱的兒子,她越指責她的丈夫懦弱,她的兒子也就越懦弱。
心理諮詢發現,大凡是那種強悍的母親,培養出的不是強悍的兒子,反倒多數是軟弱甚至沒出息的孩子,這樣的例子歷史上也比比皆是。武則天夠強悍吧,奪取了李唐江山,自己稱了帝,可她幾個兒子一個比一個懦弱,一個比一個平庸。
再說慈禧,也夠厲害吧,聯合恭親王奕滅了託孤的八大臣,跟慈安皇太后一起垂簾聽政。可偏偏生了個不爭氣的兒子。同治帝也是個沒出息的主兒,最後逛窯子逛出了梅毒。同治的性格也很懦弱平庸,他出外嫖娼某種程度上是給母親逼的,因為慈禧對他管教極嚴,對他娶什麼樣的皇后都要橫加干涉,致使他正常的夫妻生活無法進行,只好到外面放縱自己。這就是認同的力量。
3、強勢母親會讓兒子沒男子氣。
現在的母親,有許多是非常能幹的。在統御和支配家庭上,往往也是靠母親的意志和領導。這樣的結果,是使父權無法體現自己的領導地位,如果一家想維持相對和諧,對於母親的意見和建議,父親只能是「堅決擁護」,否則就是爭吵或冷戰。於是乎,弱勢的父親把本來屬於自己的家庭領導地位拱手相讓。
從母親的方面看,可能會是:
第一,母親自己就沒有安全感,自我價值需要不斷地被外界認可,特別是家人的認可;
第二,母親發現丈夫無法成為值得信賴的人,出於不安而迫不得已行使主導權利;
第三,母親認為父親無能且愚蠢,不會提出任何有建設性的意見,所以什麼事情都自己決定;
第四,母親從小到大自我中心感強,喜歡控制與操縱他人行為;
第五,母親有強烈佔有慾,將所有的感情重負壓在孩子身上。
在這種母系家庭生活的男孩,確實是很不幸的。從心理學上講,男孩的成長需要一個男性的高大形象。在父親缺席的情況下,很有可能男孩會認為男性就是像父親一樣,女性就像母親一樣。孩子小時強勢的母親還顯現不出問題,等到幼兒期和童年期時,由於父親的懦弱,且無法阻止母親對孩子的過度干涉,孩子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問題一:男孩難於男性化。孩子對男性力量認識較少,會出現「父愛缺乏綜合徵」,缺乏陽剛之氣,在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發育較慢,並存在諸如焦慮、自控能力弱等情感障礙,在性格方面也會變得懦弱、膽小、孤僻、自卑等。當未來進入社會後,會出現各種不適狀態,無法按自己性別角色規範行事,喜歡找強勢的女人結婚,無法成為值得依賴的丈夫。
問題二:使孩子不敬重權威。父權喪失的家庭,會導致孩子不僅不能從父親身上學到尊敬權威、明白等級,而且還會認為男性就是和父親這樣的。同時在功能不完善的家庭中,孩子面對強勢的母親,往往會本能的討好「強者」,尤其是男孩,他們也會跟著母親,在不知不覺中反抗父親,不重視父親的意見。
問題三:使孩子受到過度保護。母親過於強勢,是其安全感不足的表現,會使其成為一個典型的保護者。害怕自己擔心的問題會在孩子身上出現,只要是不利於孩子的事情,都想過濾一下,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避免發生。於是,母親包辦所有事情,從思想上和行為上都要求孩子跟著她走,最終孩子就會什麼都不會,完全依賴母親,更加印證了母親的想法。
問題四: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強勢母親往往是能力出眾和是完美主義者,會把培養孩子當成自我實現的方法,苛求孩子做到最好。於是在無形中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也把自己的價值依附於孩子身上。不能否認,這些強勢母親付出很多,但恰恰是這些「付出」,使孩子感到壓力,容易造成孩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成年後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
問題五:讓孩子難於獨立。強勢母親不僅丈夫面前強勢,也在孩子面前強勢,不容許孩子說「不」。長期處於母親的強勢控制下,自然忽略孩子的特性和感受,孩子在生活中獨立做決定的機會不多,一切都由強勢母親教導、指揮、安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放棄自己的承擔,失去了獨立解決問題和面對生活的能力,形成對母親無條件的服從和依賴。
問題六:孩子學會消極抵抗。強勢母親使孩子失去自我,感覺所做一切都是為了母親,內心無法產生做事的動力。孩子在強權壓力下,知道抗爭是無用的,雖然內心在說「不要」,但也只能表示表面上的順從,這也是孩子感覺只有靠消極抵制才能有自主權。於是,孩子面對自己不能掌控和不願意做的事情,往往採取消極態度,磨洋工就出現了。
問題七:孩子難於學會社會交往。父母是孩子最早認識的同性和異性,和他們的友好相處,能讓孩子習得長大後與同性異性朋友相處的方法,這決定了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而在強勢母親的管理下,這種社會性的交往變形,使孩子害怕遇到否定和拒絕,習慣於隱藏自己的內心感受。這種防禦模式,使其有被社會孤立的傾向,難於融入社會。
問題八:強勢母親會導致「戀母情結」出現。強勢母親由於投入的愛越多,期待的收穫也就越大,母子聯結也越深,甚至還會把兒子當作「替代配偶」,作為情感依託的唯一對象。最後有可能渴望佔有兒子,以至於渴望分享兒子所擁有的一切。這樣使孩子難於擺脫母親影響,獲得真正的自我。這在成年後,使男孩難於認同其他的女孩,更加依賴於自己的母親。
綜上,母親過於強勢,或與孩子接觸多的母親,必須讓孩子在自己的心目中對父親有良好的認知和正確的印象。實際上,一個聰明的母親,總是會給父親機會,讓孩子隨時感到父親的存在,而自己尊重丈夫,則是最好的體現父權的方法。
當然,做父親的不能逃避責任,也要爭取多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上來。最後,需要知道的是,強勢的控制有時未必是強權控制孩子的思維或情緒,也可能是溫柔的強勢關懷或甜言蜜語的強勢控制。
母親的愛 by C2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2/01/%e6%af%8d%e8%a6%aa%e7%9a%84%e6%84%9b/

母親的愛,如何感恩
女兒的心,無法表達
您年紀大,身體漸差
祝福媽媽:身體健康、美麗動人
做個開心快活人, 常有一顆天使心
其他的事, 我為您煩、我為您擔
我永遠愛您。
我不好的時候, 您忍耐一下, 珍惜這輩子母女緣
祝您生日快樂!!!
感恩節過了, 母親生日了, 聖誕快到了, 要發花紅了….
最教人發笑是那年派年終花紅給母親大人後,
一連兩天在中午飯盒中發現了鮑魚。
朋友都傻笑了….哈哈
今年母親大人要求名牌護膚禮盒一個
我說好的好的,做個「美麗動人」的靚太吧
說時樂個半天、收時樂個半天、用時樂個半天……很好。
開心最重要!
訓練有素的專業公司秘書,曾在多家上市公司,無論是主板和創業板。超過10年上市公司經驗涉及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擁有雙碩士學位,專業為公司管治和工商管理,再加上各個領域專業文憑訓練,精通英語,中國和普通話。在英語教學和兒童發展有豐富經驗。願與您分享生活上的人和事。
Posted in
人生哲學 and tagged
感恩節,
母親.
杜雪騫:我什麽都有了,母親卻連一張照片都沒有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9/148246.html
i黑馬:80後著名天使投資人,一聽音樂網創始人杜雪騫,和其它三位差不多經歷的80後,當過高管,有自己的事業,都已財務自由。是什麽讓四人再次走上再次創業之路呢?他們為自己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不能享受科技福利的父母做了什麽?
大家好,我是松鼠互聯創始人杜雪騫。我創辦過一聽音樂網,它曾是中國最大的音樂網站,但今天我在這里並不是想跟大家分享音樂,而是想跟大家聊聊我和我母親的故事。
今年6月,我帶著老婆孩子去美國南部佛羅里達州度假,老美的天空總是那麽藍,空氣當然也比北京好很多。不過印象最深的不是這些。
在從基維斯特回邁阿密的路上有個很有名的景點——斷橋。施瓦辛格主演的動作片《真實的謊言》大家應該看過吧,有一個經典的場景——施瓦辛格在直升機上把就要沖向斷橋的女主角從車里救起來,那個場景就是在那里拍攝的。[電影片段]我是奔著施瓦辛格去的,但那天當我站在斷橋一邊,往下看,下面是幾十米深的大海,波濤洶湧,那一瞬間,想到的不是施瓦辛格英雄救美的場景,而是想很多事像斷橋那樣,當斷則斷,不要受太多束縛,橋的對面一樣是美麗的風景。
其實,那次度假跟以前不一樣。一路上,我挺糾結的,因為要做一個重大的決定:我要不要重新把自己投入到一段新的創業中。
我算是一個連續創業家,深深地知道創業有多苦多難。
這幾年,我轉做天使投資,每個月看10個項目,比較輕松。我投了十幾家公司,成績也不錯,比如遊戲平臺7K7K,豆果美食、美餐網、itools、愛旅行等等,它們的估值也都幾億甚至十幾億。這些公司的投資收益已經讓我沒有生活的壓力了。我每年有幾個月都帶著老婆孩子在國外度假,一旦開始創業,不可能有這種好日子啦。
另外,我投了那麽多公司,還是需要幫他們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旦創業,就相當於把所有東西都放下,沒多少時間幫助他們了。包括還欠一些人情,需要還一些人情債等。我以前比較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想做一個大家都認為不錯的人。
自己算是一個比較內斂的人,之前創業或者投資,很少參加各種活動,混各種圈子,一旦開始新的創業,就要經常刷臉,到處給公司和產品站臺,就像今天來上“代言”一樣。
那天在斷橋上,促使我下定決心的是我的母親。我母親一輩子為我付出那麽多,我是時候該為她做點什麽了。
我出生在山東菏澤地區的一個小縣城里。我父親是一個普通職工。我母親和其他母親一樣,一輩子只想著兒女好。
大家看我斯斯文文的,但從小到大,我都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乖孩子,沒少讓父母操心。
我從小有個特點,一旦喜歡上某個東西,就在一段時間里無節制地瘋狂迷戀。初一,我迷上了武俠小說,把我們縣城里能買到的、租到的小說都看完了,成績自然不會好,初二就留級了。高一,我瘋狂地愛上足球:上課看足球報,下課就踢球,一直持續到高三,大學也沒考上,只好複讀。複讀那一年,我又迷上了互聯網,上課看互聯網的教程,下課去網吧,再次高考也只考上了揚州的一所普通院校。
那年高考完,我突然想著要獨自去野外探險。我想很多人年輕的時候都有這種想法吧。我把這次旅程想得很美好,特地買了一本野外生存的書,刀叉、電筒等野外裝備一應俱全,甚至還準備了一包消毒劑,因為當時想,在野外要是沒水喝,把臟水消一下毒就可以了。沒想到,我剛走到微山湖就遇到了問題。微山湖大家知道吧,《鐵道遊擊隊》主題曲——”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微山湖風景很好,但我剛到那里就遇到了小偷,現金全被偷沒了。那時候,連回城的車費都沒了。我把身上唯一值錢的相機押給客車司機,才回到濟寧。然後去銀行取了錢把相機贖回來,並第一時間給家里打了電話。
我父母非常擔心,馬上讓家里的親戚開車到濟寧把我接回家。回到家,母親也沒責怪我,只是說,餓了吧,趕緊吃飯,然後到廚房端出了早準備好的飯菜。
2002年,我讀大二,因為太喜歡互聯網了,決定輟學創業。我母親是個很普通的家庭主婦,壓根不懂什麽互聯網,更不清楚我到底要做什麽,但她從來都尊重我的決定,像輟學,別的父母可能會極力反對,但我母親只說了一句話——只要你不去做犯法的事,幹什麽都行,實在做不下去了就回家。
慢慢地,我創業有點成績,收入也上去了,會定期給母親一些錢,她總是說,你爸有退休金,還有家里的房子租出去幾間,有一部分收入,夠花,你在外面,不用那麽拼命,身體要緊。她甚至還想過做點什麽小生意賺錢來補貼我。
我每年都會回老家看望母親3-4次,每次都不敢提前告訴她。因為一旦提前知道我什麽時候回家,她肯定提前幾天準備一堆我愛吃的東西等著我,回京的時候還讓我帶走大大一包。我實在不想我母親累著,只好每次都不提前說,讓她沒有準備的時間。
我結婚後,有了孩子,因為母親年紀有點大了,行動不太方便,也就沒讓她來幫忙看孩子。每次電話里她總自責的說,自己年紀大了,也沒能力照看孫子,幫不上我的忙。
孩子出生沒多久,我回了一趟老家,那次特意沖洗了一些孩子的照片,她非常開心,把照片擺在家里最顯眼的位置。回北京後,我母親經常在電話里催我,讓我多寄一些孩子的照片給她。因為等各種原因,總是讓她失望。
後來孩子大一點,我母親每年都到北京住一兩個月,主要是為了看孫子。她其實一點都不喜歡在北京住。在北京,她誰也不認識,一大早我和我老婆都去上班了,孩子去上幼兒園,家里就剩下保姆和她,她們倆也沒什麽共同話題。我母親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我們。我們小區里其他家的狀況也差不多,一到白天,只剩一堆保姆在小區里聊天。
我做父親後,慢慢理解到,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離父母越來越遠的過程。我什麽都有的時候,真的是離我母親越來越遠的時候。
我們都在用IPhone,ipad等各種智能設備,母親只會用按鍵的手機;我們都在用微信、微博聯系,母親只會給我打電話;我們都在談論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3d打印等高科技產品時,她每次只能跟我聊聊哪個鄰居、哪個親戚怎麽了;我們去旅遊,隨時可以把美景用手機拍下來分享到朋友圈,而母親只能催著我給她寄點照片回去……
其實,以現在的條件,我自然能讓我母親吃好、穿好、住好。但仔細想想,雖然我一年回老家3-4次,雖然我母親也偶爾到北京住,但我陪她的時間真的挺少的。她現在最大的樂趣就是,看看孫子的照片和翻看以前的老照片。
在山東,有一些傳統還保留得比較好,逢年過節,我們一大家子人在一起,拍一些大合影。在我的印象中,從出生到現在,每年都請專人來拍照。我母親的房間里,有厚厚一疊相冊。
2010年,我父親因病去世,母親一個人住,其實我還是很擔心,生怕有點什麽意外的事情發生,讓我後悔一輩子。我一直在尋找一個東西,既能讓我母親可以實時看到孩子的照片,同時還能讓我了解到我母親的近況,拉近我跟母親的距離,並且她還要會使用。尋覓了一圈,市場沒有能同時滿足我這些需求的產品。
所以,我下了決心,要為我73歲的老母親做點事,讓她可以隨時看到孫子孫女的照片。我怕如果我不做這件事,將來有一天會後悔。
我的朋友林偉,她母親已經80多歲了,住在黑龍江老家,半年前家里的固定電話壞了,他專門飛回去幫她母親選購一款手機。他先找的是所謂的老年手機,聲音、字體是很大了,但操作系統實在太爛了,完全談不上簡單,最後還是買了諾基亞最經典款的小手機。
我就想,能不能做一個產品,讓像我們的母親這樣完全不會用智能手機和電腦的人都能用?
我自己先拿出幾百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拉上林偉,還找到另外兩個有類似苦惱並且能力互補的合夥人,一個叫俞銳,做了二十多年的硬件,其中在三星做了十年,做到了華人最高職位,還有我們現在的CTO曹振,他是盛大手機創始人,也是中國最早研究安卓系統的前50人。
最後我們選定的產品方向是智能相框。今年7月份我們開始籌備,40多人苦幹了5個多月,產品原型出來了,12月8號將上京東眾籌。它首先能滿足我母親最急迫的需求——不會操作智能硬件沒關系,插上電源就能自動收到我發的照片和短視頻。我和母親還可以通過它視頻通話,或者我視頻監控她在家里是否安全。
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母親對我說,很多老年人家里並不能上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在相框里內置3g上網卡,並且免費贈送一年能接收500張照片的流量。相信大家都遇到過這樣的情形,一回到家里,父母經常讓我們幫著設置各種智能設備,但我們大部分時間不在父母身邊,怎麽辦?為此我們專門開發了遠程控制系統,不管父母的智能硬件有任何問題,我們都可以用自己的手機遠程幫他們解決。
在中國,有接近兩億老年人,其中8000多萬是空巢老人,他們的處境跟我母親很像。我很榮幸能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讓他們更幸福一點。
這次創業以來,我的周末沒了,更別提外出旅遊了。這種把200%的精力放在一個事情上的狀態,我很喜歡,因為我覺得值!因為我真的不希望,自己什麽都有的時候,母親連一張照片都沒有!
關於“代言”:
"代言"是《創業家》傳媒新打造的旨在讓創始人講產品故事的新媒體產品。微信號:aidaiyan_founder,網站www.idaiyan.cn。
我們相信每個創始人都是產品經理,都是公司產品最好的代言人。每個企業集全公司之力嘔心瀝血鍛造的產品,都應該像雷軍和羅永浩一樣,通過創始人的精彩講述推廣出去。
我們相信,每個創始人對產品的真誠思考和投入,一定能打動更多的投資人、創業者和消費者。
愛產品,愛代言,就來《創業家》傳媒為自己的產品做“代言”,有興趣的創始人和市場總監趕緊撥打手機或者加微信15910687353。
歡迎掃“代言”二維碼:

(柴靜的女兒,這個在2013年1月那場侵襲25個省市的大霧霾中被懷上的小生命,居然一出生就被診斷為腫瘤。汪韜/圖)
柴靜的女兒,這個在2013年1月那場侵襲25個省市的大霧霾中被懷上的小生命,居然一出生就被診斷為腫瘤。我才明白為何柴靜如此認真地去尋找霧霾元兇,正如她所說,這是一個母親與和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
今天上午,柴靜關於霧霾的紀錄片終於登出了,名字叫《穹頂之下》。
昨夜00:13,我正在收拾行李,收到了柴靜的消息,她淡淡地說:“應該明天上午發。晚安。”
我想,柴靜這一夜應該沒有安睡。
她說,可能像你說的,不在霧霾天發出,片子不會引起大家的關心。也可能播出後會有很多想到不到事情,但是它有它的命運了。
我也沒有安睡。這個保守了一年的秘密終於要公開了,而柴靜和我都不知道秘密公開之後會發生什麽。
作為南方周末的環境記者,2011年秋以來,我一直在寫大氣汙染的深度報道,並笑稱要做“最大氣的記者”。2014年5月,在環保部的一次會議上我遇到了柴靜,互留了聯系方式後,她時常和我探討一些大氣汙染的問題,要一些專家的聯系方式。
我沒有對別人說起柴靜在關註霧霾的話題。這是記者之間最常見的交流,我並不感到驚訝。後來聽說她當了媽媽後,對於環境和食品安全問題越發關註。這正是我們南周綠色板塊關註的領域,我很欣慰。只是覺得她太認真了,大氣汙染的各個領域都要涉及,做了一年,竟也沒有看到報道。
而直到2015年1月,我被邀請去給她的演講提意見時,我才明白為何柴靜要花一年時間,為何要采訪那麽多人。
“聽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間,我覺得對她沒有任何期望,健康就好。但是,她被診斷為良性腫瘤,在出生之後就要接受手術。”
我驚住了。
我做了那麽多的大氣汙染健康效應的報道,我知道空氣汙染可以導致肺癌、心血管疾病甚至過早死亡,但已有的研究在我眼中似乎都只是數字,霧霾天我自己也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而柴靜的女兒,這個在2013年1月那場侵襲25個省市的大霧霾中被懷上的小生命,居然一出生就被診斷為腫瘤。那些空氣汙染致病的概率似乎一下子變成了100%,我才明白為何柴靜如此認真的去尋找霧霾元兇,正如她所說,這是一個母親與和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
那次模擬演講結束後,柴靜問我,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麽。我說,應該是柴靜女兒一出生就得了腫瘤,她懷疑和霧霾有關。
柴靜嘆了口氣,她說這也正是自己擔心的。她的家人其實很支持講出孩子的故事。但是從一個新聞從業者的角度出發,柴靜覺得,從一個受害者角度出發,可能有違客觀性。
我說,正因為你是一位受害的母親,才會有尋找答案的動力,去了解霧霾的健康危害,了解霧霾的原因和治理。我們不強調女兒的腫瘤和空氣汙染之間的因果關系,但空氣汙染的確會導致健康風險,雖然這種風險還有太多的未知,而這種未知更值得我們去發現,去呼籲,去阻止。
所以,在柴靜的片子中,最觸動我的場景便是她的小女兒,紮著倆小辮,伏在窗前,看著霧霾籠罩的世界。
臨走前,柴靜說,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放女兒的故事。這個猶豫一定會持續到片子錄制之前。
2015年1月27日晚上11點,白色絲質襯衫,淺色牛仔褲,平底皮鞋。柴靜以一個母親普通的裝扮,完美的完成了演講。
無數臺攝像機,黑色大屏幕,全程無人發微博、朋友圈,我坐在小劇場的地上,和數百人,靜靜的、秘密的觀看了這場演講。
演講依然以女兒的故事開始,我內心居然一下子釋然了。
柴靜張嘴就是“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2.5微米”,這一句對於PM2.5的定義體現了極強的專業性。而一束光打下來,她雙手捧著這些看不見的顆粒,又像一場感性的訴說。
她真是太會講故事了,全程不超過三個磕碰。而這可是相當專業的故事,雖然是第二次聽,出於職業習慣,我居然還是記滿了三頁筆記,並標記出幾個小錯誤供後期修改。她記下了那麽多的數字,還要用形象的比喻描述出來。我深知這種難度,因為我在用文字描述的時候都極其困難,而她要講出來,甚至做出動畫表達出來。
片子分為三個章節,霧霾是什麽?從哪里來?我們怎麽辦?
這是典型的專業報告結構,可是現場的觀眾似乎在尋求這種專業。我旁邊的小夥子在演講開始前問我機動車到底對於PM2.5貢獻多少,當柴靜說到這里時,他緊縮眉頭,頻頻點頭。而像邢臺市的“為我市退出全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倒數第一而喝彩!”的橫幅出現時,現場一陣笑聲。當APEC藍下的故宮角樓出現時,那種稍縱即逝的美好使得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偷偷的舉起手機拍照。
回去的路上,我和幾個小姑娘同行,大家激動的表達觀後感。一個女生說,等片子出來後,我都已經想好怎麽宣傳了:如果你不想花時間看這幾年霧霾的報道,花兩個小時看這個視頻就夠了。
我說,你意思是我這三年多的報道都白寫了啊。
其實我的心里更為激動,大學里學習環境科學,畢業後從事環境報道,尤其是從事大氣汙染報道,我看到了這種轉變。這種轉變不只是重腕治霾的“氣十條”,不只是全球皆知的“APEC 藍”,而是猶如那些彌漫在全國各地的細小的汙染顆粒,對於空氣汙染的關註也滲入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
正如2011年潘石屹轉發美國大使館監測PM2.5數據,接受外媒采訪居然還“受到了批評”。而今,賈樟柯拍《人在霾途》,柴靜講述自己的故事,甚至連過年回到家,家人都勸我離開那個“成天霧霾”的北京。
此刻,我在南京的火車站等候回京的列車,天氣陰冷,好在PM2.5只有十幾,空氣質量優。手機已被柴靜的視頻刷屏,一位在環保部門工作的同學發來消息稱贊這個視頻:“大家表示做得很到位”。
那就好。看吧,不在霧霾天發出也會有好效果的。
我想,柴靜今晚可以睡個好覺了吧。
(南方周末近期將有詳盡報道,敬請關註)
第二部曲》事業打底 愛開家宴經營人脈 其實深受母親影響......
2015-11-30 TCW
近日一場邀請蔡英文演說的閉門餐會上,講台前原本架好幕僚為她準備的讀稿機,卻在她進場數分鐘前撤下。 對著台下一群歐美名校畢業的菁英,蔡英文決定不看稿,仿彿卸了戒備,談笑風生憶起留學時光,包括她在美國北方偏遠的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讀碩士時,「打了這輩子最多的網球」,還說了揶揄經濟學家的經典笑話。 幽默、開心,滔滔不絕,這是另一面的蔡英文。她曾在個人傳記裡提到,相對於父親的嚴謹、寡言,母親則是「個性鮮明、慼情濃烈、愛熱鬧的女子」。鎂光燈外的蔡英文,其實也有如母親活潑的一面,這讓她交到許多朋友,包括傳統民進黨人少見的企業人脈。 小時候的她活潑好動,曾在她父親修車廠當學徒的堂哥蔡順賢,最記得當年中午去蔡英文就讀的吉林國小送便當時,圍牆內的她一見到便當來了,就把手舉高、蹦蹦跳跳衝過來;放學後,還會纏著堂哥陪她玩丟躲避球。 就讀台大法律系時的蔡英文,是早年較少見,會下場打球,不怕弄髒、被打到的女生。她參加系上的籃球、排球男女混打比賽,「男生喜歡把球傳給她投籃,因為她是使命必達的人,」大學同學林慧玲說。 小她一屆的學弟、桃園市副市長邱太三回憶,她讓大家覺得是開朗、肯吃苦的女生,不是傳統富家千金的類型。對於許多中南部來的男生而言,她有種特殊的都會型魅力,但礙於家境落差,不少同班男生對她有好感卻「不敢高攀」。 家境優渥的她,低調但好客。大學時她家就搬到了陽明山約兩百坪豪宅,她曾邀十幾位同學到家裡過夜。 蔡父當時買輛小車讓她開去上學,但她會特地把車停在離校門口遠一點的地方,再走路進校園;班上另一位開車的同學是富邦集團蔡明忠,比較高調的他就被虧說「載著美眉招搖」。 私宅设宴,餐桌交流張忠謀、彭淮南、柯文哲皆座上實在家裡,她的吃穿有媽媽、姊姊、嫂嫂打理;在外頭,則變成會照顧人的一型。 蔡在倫敦攻讀博士時,同學去找她玩,她把床讓給同學,還幫忙鋪床、摺被。 在政大任教時,她會找研究所學生去民生東路上的銀行家俱樂部(紅豆食府現址),請吃高檔西餐、教學生暍紅酒,就像她在歐美跟老師學會品酒一般。在民進黨當主席時,會下廚請幕僚到家裡吃飯,在廚房忙進忙出,為子弟兵倒酒、夾菜。 請人到家裡吃飯,是她與許多企業界、政學界交往的方式。除了上次綠營執政時期結交的好友,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央行總裁彭淮南,是她家中常客,有時她為了解某些議題,也會找該領域的老朋友帶新朋友來,在家宴的輕鬆氣氛中交流。 例如半年前,她就邀黃顯華、洪三雄、黃敏助等證券公司老闆,到她新北市的家裡吃飯,話題當然包括證所稅。去年九合一大選前,柯文哲也到她家裡,一如柯式作風快速低頭猛吃,主菜的牛排還沒上,他就放下餐具說吃飽了。 產業大老,深交不少李焜耀念幕僚「怎沒幫她請保鑣」鎂光燈前的低調作風,讓政壇在初識她時,封她為「古墓派小龍女」。但其實,身為富商的女兒,她的企業人脈和對人情世故的理解,比外界想像的豐富。 二O二一年敗選後,蔡英文到台灣各地走透透,包括深度參訪不同產業,其中如台積電、義美、友達光電、新光合纖等,都是老闆與她早就熟識,不須透過他人牽線,就能直接約訪。 像新光吳家的新纖董事長吳東昇,早年與她都是李登輝子弟兵,去年她參觀新纖平鎮廠時,吳東昇全程導覽,還應她要求找基層幹部來座談,包括薪水多少等細節,讓她滿足好奇心問到飽。 明碁友達創辦人李焜耀,去年中也曾帶著她在友達中科各廠區參觀。目送她上車離開後,李焜耀還念了她的幕僚一頓,說怎麼沒幫她請保鑣、要多保護她的安全等,如好友般關心。 除了本身人脈,包括前財政部長林全、嬌生在台前總經理張振亞等蔡英文身邊幕僚,也會幫忙引介企業朋友。張振亞的丈夫曾任台橡董事長,妹妹來自廣告界、妹婿陳聖德有「外銀教父」稱號,一家子企業人都成為蔡英文編織人脈網的助力。 今年以來,蔡英文選情看好,有更多企業老闆想要當面提供建言。例如高齡八十七的長春石化創辦人林書鴻,就西裝筆挺的首度踏進民進黨中央黨部,與她討論石化產業的發展。 一向色彩偏藍的玉山科技協會,在十月間蔡英文到訪時,吸引了三十多名會員出席,包括理事長王伯元、前台銀董事長張秀蓮、鈺創科技盧超群等等。中信金少主辜仲諒、摩根士丹利台灣區執行長趙辛哲、TVBS董事長張孝威等等,則參加華頓商學院校友邀請蔡英文的閉門餐會。 從傳產到科技老闆,從外資在台最高主管到現任公股行庫董座,這兩年來,她累積的企業人脈宛如天羅地網。 不過,對台灣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念茲在茲的蔡英文,不久前推出的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中,唯獨不見財經專業人士入榜。一個準備執政的政黨,卻在國會裡推不出一個財經專業代表,難免令人憂心,對她寄予厚望的商界支持者,會不會是最先失望的一群? 文·田習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