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投資踢鐵板 旗下金雞母將賣港商 急售義大 林義守到底打什麼算盤?

2015-02-09  TWM
 

去年八月,義联集團旗下廣州聯眾不鏽鋼廠遭銀行抽銀根,它讓中國鞍鋼集團認購六成增資股度過難關。現在,義联集團又欲出售義大世界股權,給帶有中資色彩的香港嘉年華集團。甘於把金雞母拱手讓人,林義守的處境值得關注。

撰文‧林麗娟

「倒數三、二、一,二○一五年,Happy New Year!」連續五年來跨年秀最夯的義大世界,光是跨年夜就擠進四十多萬人、湧入上億元商機,盛況猶在眼前,未料一月才過完,就傳出這金雞母主權將易主,港商嘉年華可望以四十七.三七億元入主。

消息一出,讓外界十分錯愕,但從近年來義联集團的動作來看,義大世界變現求售,似乎也不令人意外。與義联旗下子公司燁興鋼鐵有生意往來,中鋼執行副總經理林弘男表示,中鋼與義联集團同屬製造業上游,鋼鐵景氣如供應螺絲螺帽廠的線材,近年來確實有下跌情形,尤其在年關前,很多鋼鐵廠庫存都過多,若缺乏周轉金,肯定難過錢關。看到義大世界求售,深覺中國經濟瞬變,讓人心生警惕。

現年七十四歲的義联集團董事長林義守以販布起家,經中鋼前董事長馬紀壯拉拔進入鋼鐵業界,在國內鋼鐵業起飛的一九七八年創建燁興,從此打造了個人的鋼鐵帝國。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衝擊,義联集團負債高達六百億元,不但向財政部申請紓困,還把子公司燁隆賣給中鋼。

現金入帳 紓解資金周轉只不過,政商關係良好的林義守也西進中國投資鋼鐵業,而中國這幾年鋼鐵產能過剩,義联集團還是很有信心地出手拚搏。根據中國不鏽鋼專業網站顯示,一四年下半年以來,義联除了已投資一億美元的瀚陽鋼鐵冷軋項目以外,在福建投資三.四億美元、生產鎳合金的聯德已宣告停工;而聯德二期的二.二億美元投資暫緩;擬持股六○%與印尼央大資源共同出資七億美元,修建二十萬噸鎳鐵及電站配套案也暫緩,種種投資回收無門,營運壓力可見一斑。

去年八月,義联的廣州聯眾不鏽鋼廠遭銀行抽銀根,即由中國鋼廠鞍鋼集團以九.二二億元全數認購六成增資股、拿下聯眾經營權,紓解了一時的財務問題。

迄今事隔不到半年,義联就又要再賣義大世界?根據嘉年華國際集團一月二十九日官網公告,二○一四年七月即與義联集團簽訂意向書,最新條款內容以新台幣四十七.三七億元收購義大遊樂世界及購物廣場的八一%股份,連同物業權、經營權,另將以五.○三億元收購園區內皇家酒店一九%股權,而收購天悅酒店四○%股權並接手經營的價格尚待議定。

若以市場上估計總收購金額約新台幣六十億元而論,嘉年華表示七成將以現金支付,如此,義联集團將有約現金四十億元進帳,可紓解資金周轉。

對於這宗交易,義联集團在官網上宣稱,「目前雙方僅止於表達意向階段。」林義守也表示,與香港嘉年華公司的合作意向案,是義大世界朝向國際化發展、尋求與更多跨國集團合作之舉。

義联集團經管會協理江惠頌也指出,義联的核心事業仍是鋼鐵,教育、醫療事業是回饋鄉里的建設;義大世界則是順帶做的,對於能夠國際化,當然樂觀其成。嘉年華集團是主動來談合作的,目前只進行到意向書的階段。

中資色彩 引發輿論反彈只不過,嘉年華集團官網開宗明義介紹:本集團是中國唯一公開上市的大型旅遊、酒店及零售綜合專案開發商。中資港商的色彩,引起輿論譁然,律師賴中強甚至在網路上發起「反對中資購併義大世界」的一人一信活動。

據了解,香港嘉年華集團旗下即將開幕的「青島海上嘉年華」,其規模與義大世界相似,除了摩天輪、遊樂園、影城、酒店,也有Outlet購物區。另兩個房地產投資案北京御墅、成都嘉年華國際社區,房地產結合休閒旅遊開發模式,也與義大微妙地如出一轍。

嘉年華集團委外公關公司Strategic Financial Relations Limited表示,「青島海上嘉年華」比義大世界多了臨海景觀的特色,第一期工程將於今年五、六月開幕;收購義大世界可擴充大中華遊覽據點的串聯,繼簽署意向書及條款後,交易的條款將待磋商後釐定。

義联集團在官網上宣示,還將在屏東四重溪興建溫泉旅館,並推出義守大學周邊的造鎮計畫,規畫有養生村、國際名店街及透天別墅等,看起來林義守在鋼鐵核心本業以外,還是很在乎休閒旅遊消費結合房地產開發案的商機。老驥伏櫪,過了眼前這關,能否再變身活龍,值得期待。

義大世界

成立:2010年5月

董事長:林義守

資本額:近300億元

員工人數:1416人

近3年獲利:

2014年營業額70億元,成長6.06%;2013年營業額66億元,成長19.57%;2012年營業額55.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71

林義雄絕食掀起公民反核一周年大檢視 兩件事 戳破政府非核家園假承諾

2015-05-18  TWM

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新推出家用蓄電池,一上市就在全球掀起旋風,而台灣期待已久的「能源革命」何時啟動?從近日的核廢料立法草案爭議,與全台第一座「公民風場」澎湖能源公司未發電即熄燈的過程看來,答案似乎不樂觀。

撰文•何欣潔

二○一四年四月,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宣布以無限期禁食方式,訴求核四停建,並號召社會大眾以行動響應,當時因太陽花學運而騷動不安的台灣社會,旋即再度掀起「反核」熱浪。在當時強大的社會壓力下,總統馬英九宣布核四封存、停工不停建來回應訴求。

核廢料立法爭議

政院推「行政法人」逃避監督學者版排除場址居民公投權然而,一周年過去,台灣是否真往非核家園的夢想邁進?又或者,除了換得核四暫時停工之外,台灣的能源轉型之路仍然持續原地踏步?從兩個近日發生的能源議題,或許可以窺見問題的答案。

四月二十四日,正值「反核運動占領忠孝西路」行動一周年前夕,知名反核作家劉黎兒,發出了一封憂心忡忡的信件:「請千萬注意核廢料管理立法的問題!」指核一、核二廠燃料棒貯存池早已放滿,即將尋覓核廢料地點,行政院卻打算以「行政法人」方式成立專責機構來解決核廢料,恐將使核廢料處置過程脫離國會監督。

目前已送立法院審議的核廢料立法草案,有行政院所提的「行政法人放射性廢棄物管理中心設置條例」草案,以及由中研院院士李遠哲等學者領銜連署、透過立委黃昭順提出的「放射性廢棄物管理法」草案,兩個版本均各有爭議。

行政院版草案以成立行政法人做為解決核廢料的機構,業務範圍包括最終處置設施選址、設計、建造、運轉、維護等;而爭議性極高的「境外再處理」條款,也在其中。草案明訂,該行政法人未來可接管三千億元核電後端營運基金,核撥經費不受《預算法》、《政府採購法》限制,僅須受經濟部監督,不受立法院的審查,遭反核團體形容為「錢坑黑洞」。

嫻熟行政法的環保律師蔡雅瀅分析,在過往經驗中,行政法人本來就很容易產生濫權、不受監督的風險,「現在的行政院版本,更是漏洞百出,恐怕會生出一個核廢處置怪獸!」而另一個學者版草案,同樣引起爭議。雖然草案提出了核廢料基金法制化、建立專責處理機構等設計,解決部分行政院版本所造成的問題,但在眾所矚目的核廢料候選場址中,卻規定僅由地方議會同意,即可成為候選場址,並由「放射性廢棄物資訊交流委員會」就候選場址,行使最後同意權。

這形同完全取消當地居民公投反核廢的機制,不僅幾個候選場址的居民急得跳腳,反核團體也毫不留情地痛批:「(學者版草案)大開民主倒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祕書長洪申翰表示,「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由反核團體共同成立的組識)的立場很簡單:目前的兩個版本都有問題,不應倉促通過。回到問題的根本來說,如果政府不願意全面廢核,核廢料問題根本無法得到解決。」他認為,政府該做的,是先讓所有核電機組停下來,確定核廢料的總量,然後才能明確討論核廢料處理的方式、場址與經費問題。

根據洪申翰的觀察,「政府動作很多,一面想推動核一、核二、核三延役,同時也從沒放棄過重啟核四;另外一手又希望以行政法人方式來處理核廢料問題,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沒有廢核誠意,卻只希望把核廢料處理「外包」給不受監督的行政法人;政府回應民間廢核力量,仍被認為是虛應故事、誠意不足。

澎湖風能夭折

投報率灌水 台汽電拒增資

首批綠電公民股東變泡影

第二個與非核家園有關的議題,則是在今年四月,台灣第一座公民風場胎死腹中。「綠能取代核能」的夢想,始終無法上路。

一四年中,澎湖縣政府宣稱,為開發澎湖縣境內充沛的風力發電資源,以官民共同入股方式,成立澎湖開發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又稱澎湖風能公司)。縣政府和台汽電各認股二五%、中興電工二○%,其餘開放給縣民認股,澎湖縣共有一千四百多位縣民表達入股意願,最後有八百一十位幸運兒中籤。原本有望成為台灣第一批「綠電公民股東」,創造典範,未料在一五年初,最大股東台汽電拒絕增資,讓美夢化為泡影。

台汽電表示,不增資的主要原因,是澎湖風場的經濟規模無法達到當初預期的最低報酬率,「原本聽澎湖縣政府講得很不錯,但後來發現,與實際狀況恐怕有一段不小距離。」再者,澎湖風能公司未來所發電力,無法與台電的既有線路並聯,若公司要自行架設電網,約需經費三十億元,台汽電董事會評估非澎湖風能公司所能負擔,最後決定放棄。

台汽電不願再增資的原因,說得委婉,但從澎湖縣政府所引起的連串風波可以窺見,地方政府推動公民風場事業,仍難免出現公司治理能力不足、「小孩開大車」的窘態,這恐怕才是台汽電撤資主因。

不僅事前欠缺周詳計畫即開始集資,澎湖風能公司揭牌成立時,內部僅有桌椅,無人員與設備進駐,遭鄉民譏為「膨風公司」。當地退休公務員、土木技師郁國麟痛批,澎湖風能當初計算投資報酬率時,未計入濱海風機鏽蝕故障的維修費用,也未考量風機設置地點的環評問題,「若要達到公司向縣民承諾的利潤,澎湖全島幾乎都會設滿風力機組,衍生的噪音、景觀、居民抗爭問題,也完全沒有處理;我早就說過,這是一個超大型詐騙計畫。」此外,縣政府表現荒腔走板、人事問題複雜,也影響台灣第一間公民綠能公司的命運。

綠能革命淪為口號

台灣應拿出魄力積極面對

澎湖風能公司原由國民黨籍的前任縣長王乾發所推動設立,未料一四年底民進黨籍縣長陳光復上任,「改朝換代」後,計畫推動過程看起來更不順利;在台汽電表明不增資後,還衍生出「新縣長不知情」的羅生門。

新任縣長陳光復對外指稱,自己並未在第一時間得知台汽電不增資消息,指責王乾發任內即擔任風能公司推手的建設處處長葉國清,未立即呈報訊息,涉嫌故意隱匿,但遭葉國清否認,暗指遭新縣長誣賴,決定提前退休,以示清白。

雖然真相如何不得而知,卻讓不少有意投資的縣民心驚,認為綠能事業與地方政治勾連過深,「下次有人再提倡什麼公民風場,澎湖人恐怕已經不會買單。」一名縣民股東表示。

郁國麟批評,從澎湖的例子可知,地方政府根本不具備經營綠能事業的視野與能力,「如果根本沒能力做,就該放手給民間業者經營,並給予最大的協助。」澎湖風能公司的失敗經驗,凸顯地方政府投資新創事業能力不足,重創台灣綠能發展士氣。不過,知名風機廠商英華威公司未放棄,仍試圖在雲林麥寮等地推動「公民風場」,卻同樣必須面對法令不友善、輸配電成本過高、居民抗爭的問題,前景難以樂觀。

歷經去年的反核熱潮後,台灣本有走向能源轉型的契機,政府卻沒有適時把握,該負起責任的核廢料工作,意圖用行政法人來規避監督;該放手鼓勵民間發展綠能時,卻又放任地方政府「自理」。

當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公司,以家用蓄電池在全世界掀起旋風時,令人不禁要問:台灣期待已久的「能源革命」,究竟何時會來?

核廢料管理立法 兩版本草案都惹議版本 行政院版 學者版(中研院院士李遠哲領銜連署)草案名稱 行政法人放射性廢棄物管理中心設置條例放射性廢棄物管理法爭議●以行政法人為解決核廢機構,缺乏立法院監督●3000億元核電後端營運基金不受《預算法》與《政府採購法》限制,遭質疑為錢坑、黑洞僅由地方議會同意,即可

成為核廢料處置候選

場址,完全取消當

地居民公投反核廢

的機制

??分鐘認識「澎湖風能」

完整名稱:

澎湖開發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實收資本額:1400萬元

股權結構:

澎湖縣政府25%、台汽電25%、中興電工20%、縣民認股30% 預期發電量:12.48萬千瓦核准成立:2014年7月清算與解散:2015年4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95

做大才是潮 義聯集團創辦人 林義守

1 : GS(14)@2010-12-27 17:17:36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5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