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掌故
香港股票資訊
神州股票資訊
台股資訊
博客好文
文庫舊文
香港股票資訊
第一財經
微信公眾號
Webb哥點將錄
港股專區
股海挪亞方舟
動漫遊戲音樂
好歌
動漫綜合
RealBlog
測試
強國
潮流潮物 [Fashion board]
龍鳳大茶樓
文章保管庫
財經人物
智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創業
股壇維基研發區
英文
財經書籍
期權期指輪天地
郊遊遠足
站務
飲食
國際經濟
上市公司新聞
美股專區
書藉及文章分享區
娛樂廣場
波馬風雲
政治民生區
財經專業機構
識飲色食
即市討論區
股票專業討論區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區
建築
I.T.
馬後砲膠區之圖表
打工仔
蘋果專欄
雨傘革命
Louis 先生投資時事分享區
地產
開源控股收購日鋼核心資產中國第二富豪杜雙華再戰江湖
就在中國第二富豪杜雙華入主開元控股一個月後,1月初,開源控股(01215,HK)頻頻發佈停牌公告,稱公司將公佈非常重大的收購事宜。 1月16日,開源控股再次複牌時,杜雙華已將把日照鋼鐵(簡稱“日鋼”)部分資產注入到開源控股。 由於目前日鋼與山東鋼鐵集團(簡稱“山鋼”)正在就重組開展前期盡職調查,究竟注入的是否為日鋼旗下資產,杜雙華此舉到底意欲何為?一直專注于實業經營、從未涉足資本市場的杜雙華再度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資本圖謀 2009年1月6日,開源控股(01215,HK)發佈公告稱,公司將公佈非常重大收購事宜,同時公司股票于當日暫時停止買賣。 1月2日,開源控股曾對這項重大收購描述道,“本集團現正與一名非本集團關聯人士就一項收購進行磋商。”“該收購項目一旦落實,可能構成本公司非常重大的收購。” 恰恰一個月前,2008年12月2日,開源控股對外公告,經過第二次增持後日照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大股東杜雙華以9.83%的持股比例,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頻頻波動的股價和接連發出的公告,都預示著開源控股即將迎來一場大的變動。諸多變動紛紛指向隱藏在幕後位居胡潤百富榜第二的大富豪——杜雙華。 1月16日,停牌8天、一度引起業界諸多猜疑的開源控股(01215,HK)終於複牌,並將收購的真相公佈——公司以52億港元的價格收購從事鋼鐵業務的香港譽進發展全部權益。 開源控股之所以斥巨資收購,是因為香港譽進發展間接擁有日照型鋼30%、日照鋼鐵30%及日照鋼鐵軋鋼25%權益。這些合營企業均為日照鋼鐵集團旗下主要營運公司。根據公告,2007年,上述三家公司的利潤總額超過50億元。 由於2008年杜雙華通過兩次增持已購進了開源控股9.83%的股權,此舉被業界理解為杜雙華欲借重組實現實體資產的資本化。同時,開源控股表示,將以增發新股的形式支付收購代價,公司將以每股2.6港元的發行價定向增發20億股。 開源控股是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投資控股公司,主要從事熱能供應及物業投資,前稱為國新集團。2008年6月,開源控股收購了國內最大的城市供熱企業——天津市供熱發展有限公司49%股權,並托管5%股權,開始進軍國內熱能供應行業。 由於山鋼重組日鋼已經進入盡職調查階段,失去日鋼的控股權對於杜雙華來說只是早晚的事情。杜雙華也需要重新定位,另辟財源。而開源控股近一個月內眼花繚亂般的變動讓業界似乎看到了這位富豪未來的出路。 短短一個月內兩次增持,杜雙華就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杜雙華剛剛涉足資本市場便有了不俗的表現——受到接連而至的利好影響,開源控股股票大漲。截至2009年1月6日,杜雙華所持7億股已經賬面盈利85.6%,約7490萬港元。 然而,山鋼重組日鋼的開始,引起了業界人士的猜疑——如果日鋼的核心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山鋼的重組只恐將會受阻。 山 鋼董事長鄒仲琛表示,對於日鋼的盡職調查已近尾聲,正式的重組談判尚未開始。杜雙華的資產注入與重組日鋼無關。而日鋼派駐開源控股的董事薛健也告訴本報記 者,此次開源控股只是收購了公司股東的股權,日鋼與山鋼的重組肯定會進行下去。但他也表示,上述三家公司是日鋼集團最為核心的三個生產企業,將來與山鋼具 體重組的對象究竟是哪些資產,現在還暫未涉及。 東山再起的契機 日照鋼鐵董事長杜雙華在1月16日的聲明中表示,“本人深信此 次合作一方面將日照鋼鐵推進國際的資本市場舞台,使國際投資者對日照鋼鐵關注,對日照鋼鐵進一步擴展海外資源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與胡翼時先生合作,在鋼 鐵業的基礎上,可在其他領域共同發展,尤其是開源控股已涉足的熱能公用事業。” 杜雙華旗下有著衆多鋼鐵企業,雖然日照鋼鐵集團盈利能力最高,在業界有著“印鈔機”之稱,但杜雙華卻是依靠著鋼管的生產攫取了第一桶金。開源控股作為一家以城市供熱為主的公司正是以鋼管為主要原料。 衡水京華制管公司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企業生產的焊管大多數銷售給了城市供暖、供水和煤氣企業。 開 源控股方面則表示,在2008年6月底之前,公司主要從事物業投資業務,過去幾年一直虧損,至2008年上半年,公司虧損達到7935萬港元。為改善經營 業績,公司一直在內地物色合適的投資目標。在去年上半年進軍天津供暖市場之後,公司進一步認定未來發展工業的策略方向。 蘭格鋼鐵網經濟分析師房榮榮認為,杜雙華此前與開源控股公司主席胡翼時相識很可能是基於鋼管業務。作為雙方為數不多的共同點之一,杜雙華很有可能把鋼管生產業務注入到這家香港的上市公司,在融資的同時也為所剩的鋼管製造產業搭建一個資本平台。 這恰巧正與此前媒體報道相吻合,“知情人士稱,如果洽談成功,日鋼與開源控股也是資產的合作,還不能談及對開源控股主業的改變。” 早 在1993年,杜雙華創辦了京華焊管總廠,此後杜雙華整合了旗下衡水京華制管有限公司、唐山華岐制管有限公司、山東萊蕪京華焊管有限公司等6家制管企業成 立了京華創新集團,一度達到了年產300萬噸焊管、150萬噸熱鍍鋅管的規模,居亞洲同行之首,產品占全國市場份額25%以上。 蘭格鋼鐵網經濟分析師房榮榮認為,鋼管產業作為杜雙華的第二大產業,在日鋼被山鋼重組後,杜雙華急需重新整合、構建。雖然鋼管與日鋼的鋼板利潤相比較低,但在經濟危機中卻是最為穩健的一塊業務。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08年國內焊管市場跌幅僅有37%,為鋼材跌幅最小的品種。 實業家收購上市公司通常是為了借殼、資產置換,進而將其作為融資平台。無論杜雙華將來要涉足任何領域,充足的資金都是必不可少的首要條件。 山東省政府一位高層官員對記者表示,“未來雙方將以股份制的形式合作,以山鋼為主,將日鋼納入到國有體系內。”這也意味著,杜雙華或許無法從重組中獲得現金流,通過入主開源控股、利用資本市場融資以圖東山再起,就顯得尤為重要。 2009-01-19 AppleDaily 上 周五一隻毫不起眼的三四線股開源控股(1215)復牌,一度急升7成,惟收市升幅收窄至僅14%。開源早前停牌,其後公佈以52億元收購一間分別持有內地 日照型鋼3成股權、日照鋼鐵3成股權及日照鋼鐵軋鋼25%股權的譽進發展全數股權,公司透過以每股2.60元配售20億股方式支付。這單交易在本地傳媒報 道甚少,最多只見簡訊一則。 以10倍溢價發股收購 以上周五收市價計,開源市值僅18.86億元,卻以「蛇吞象」方式收購值 52億元的鋼鐵廠資產,本來已經夠奇,更奇之處,是股份發行價較停牌前股價有超過10倍溢價。以高價發股而淨收股份不收現金,不知道鋼廠賣家是如何盤算 的?這家鋼廠在港名不見經傳,交易不受重視,但在國內卻受到眾多傳媒追訪,因日照鋼鐵集團是內地著名企業,而賣家杜雙華是內地民營鋼鐵大亨,去年身家估計 有350億元,在內地「胡潤百富榜」排名第2位,僅次於國美電器(493)大股東黃光裕。至於日照鋼鐵2007年生產能力達1100萬噸鋼,利潤超過50 億元人民幣(下同),今次收購代價是以2007年底止純利15.98億元,PE 3.3倍作收購。收購完成後,日照鋼鐵集團的控股股東及相關人士將持有開源29.7%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據SDI資料顯示,杜雙華早於去年11月已 在場外購入4.4億股開源,每股作價0.125元,應是早作部署要借殼香港上市,惟仍未解開用高價收股票之謎。這單交易太多難明之處,要詳細了解,只好睇 內地報章追蹤報道。歐陽風
中国矿业6.4亿港元收购茶业公司遭质疑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122/08205790343.shtml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12/LTN20090112541_C.pdf 每经记者 翟敏 发自福建武夷山 在矿产开采、提炼业务遭遇巨亏后,中国矿业(00340,HK)决定挥师进入茶叶市场。中国矿业1月8日发布收购公告,将以6.4亿港元,间接 获得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80%股权。该项目立即招来质疑。一位证券业资深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反映,中国矿业以6.4亿港元收购星愿(中国)可能 有猫腻,“星愿(中国)出现了大幅溢价。” 星愿(中国)真的值8亿港元吗?《每日经济新闻》赶赴福建武夷山展开实地调查。 【交易】 中国矿业宣布进军茶业 在百慕达注册成立的中国矿业全称为中国矿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资料显示它主要从事钼、铜及锌开采及提炼。其报告披露,去年上半年经历了一个艰难时期。截至2008年6月30日,亏损8.699亿港元。 1月8日,中国矿业宣布,已与卖方及担保人在2008年12月22日订立协议,中国矿业将投资6.4亿港元 (现金5亿港元,其余部分以增发股份的方式交易),收购KingGold(2008年11月11日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并无任何营运)的 80%股份。作为协议的条件之一,KingGold将实行重组,注册成立星愿(香港)公司,以收购星愿(中国)(持有中国大红袍茶业的全部已发行股本)。 另外,卖方保证KingGold在2009年除税后的纯利不少于8000万港元。 公告显示,中国大红袍茶业于2007年7月在香港注册成立,目前并无活动。 可见,KingGold的成员公司主要从事茶叶产品的栽培、研究、生产及销售。据悉,在完成上述整合以后,KingGold将成为中国矿业占股80%的附属公司,其主要资产其实就是在福建武夷山的相关茶叶产业,其中重点就是广为人知的大红袍。 中国矿业董事会秘书梁丽明8日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证实,中国矿业欲借投身茶业实现多元化拓展,但主业还是矿产。 何氏父子套现5亿港元 据悉,目前,星愿(中国)由何一心和何豪威分别持有60%和40%的股份。公开信息显示,他们是父子关系。如果交易完成,他们将获得5亿港元的现金。 何一心是知名商人,1955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到香港创业,1989年成立香港星愿有限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到内地,先后从事过汽车零配件以及医疗器械生产,2001年10月注册成立星愿(中国)。 星愿(中国)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主要从事乌龙茶、绿茶、茉莉花茶、黑茶和特别是武夷岩茶之栽培、生产、销售及研究。 据中国矿业称,星愿(中国)通过向农民租赁茶田,与种茶区农民订立了分包安排,星愿(中国)有权经营租赁而来的茶田,有权出售来自茶田的所有农产品 (13.81 ,0.16 ,1.17% ,吧 ) 。此外,许多其他当地农民也一直将其农产品出售给星愿(中国)。通过这些方式,估计星愿(中国)在29500亩茶叶产量(相当于武夷山种茶区总面积约28%)取得茶叶供应。 另外,星愿(中国)在武夷山拥有一项占地约228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包括全套精制加工机器、3个初制加工厂及一个称为 “产品开发及管理中心”的茶叶研究所。目前,星愿(中国)在中国拥有超过30个注册商标,旗下的“武夷星”及“武夷”已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 武夷山市茶业局一位负责人表示:“收购当然是好事,星愿刚开始的时候经营困难,这两年发展得很好。”星愿为何在经营状况很好的情况下卖掉?他表示,“那是私人企业,他们的事我们不了解,也管不着。” 【质疑】 疑问1星愿(中国)值那么多? 对于上述交易,一位证券业资深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提出质疑:星愿(中国)大幅溢价,这里面可能有猫腻。 该人士指出,“据我所知,当年(最多5年前)这个茶厂的价值不超过1000万元,可能就是三五百万元。然后,星愿追加投资,根据其市场运作,投 入最多不会超过2000万元。再考虑近年来其市场品牌商誉增加、土地增值,现在最多也只值6000万元,已经是翻了一番。而现在,他们加了个‘零’卖给上 市公司。” 对于上述疑问,中国矿业和星愿方面都没有给出回复。但中国矿业一位负责财务的人士表示,香港上市公司一般在收购后能完成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市盈率。他们按照10倍计算,如果星愿(中国)保证能完成8000万港元的利润,他们就投资6.4亿港元(按80%股份计算)。 上述人士甚至认为,中国矿业的股权分散,个别持股不多的大股东控制了企业运营。理论上有这么一种可能:“这家上市公司有很多现金或贷款能力,控 制人找一个题材好的资产(如大红袍茶叶),内外勾结,把资产高价卖给上市公司,套取现金,然后与卖方坐地分钱”,通过这种方式曲线套现。 在武夷山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茶叶专家表示,虽然星愿不是小企业,但6.4亿港元的收购价格,还是让他感到十分惊讶。 当地另外一家茶叶加工企业(厂房与星愿差不多大,注册资金只有几百万元)负责人则笑着向记者表示:“这是好事啊,要是它(指星愿茶业)能值8个亿,我的也可以卖7个亿了。” 疑问2农民茶园成企业资产? 记者在武夷山市郊的旗山科技工业园区看到,在武夷山连绵起伏的青山脚下,安静地躺着星愿(中国)的“5座半”楼房,其中两座的楼顶挂着“星愿”及“武夷星”的牌子。按照星愿(中国)办公室主任刘喜钰的说法,“其中一座正在建,工人放假回家,只能叫半座楼房。” 星愿(中国)的厂区内厂区面积不大。厂房门口的道路坑洼不平,碎石子与黄土堆垒成小山包,路口斜插着 “道路施工,车辆绕行”的指示牌。 刘喜钰向记者介绍,上述5座楼房当中,3座三层楼房分别为行政楼、员工宿舍楼、茶叶精制/包装楼;另外2座为初制楼。 他透露,星愿茶业现有员工200多人。在两个多小时观察期内,记者在整个厂区并没有见到这么多人,刘喜钰称,“员工均在厂房内作业。” 记者来到厂房区,看到精制厂房内有数十名员工正在工作,另外两栋厂房大门紧闭,记者透过窗户观察,没有见到里面有员工作业,只有5名员工在门口空地聊天。 中国矿业公告称,星愿(中国)通过分包安排以及与农民合作,估计拥有武夷山市29500亩茶园的茶业供应。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星愿(中国)大 约拥有2000~3000亩自有茶园。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许多茶园属于当地农民自有地,并不能算为茶厂资产。“这和租来的房子不能做抵押一个道理。星愿基 本没有茶园,是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所以,为其提供茶叶原材料的茶园也不是他的资产”。 疑问3“大红袍”是独有资产? 上述证券业资深人士指出,星愿(中国)所说的无形资产“大红袍”,其实并不是他们独有的资产,而是社会资产。 “大红袍是一个茶业品种,属于武夷山市共有品牌,并不是归为某一个企业所拥有,”武夷山市知名茶文化人黄贤根向记者讲述了“大红袍”的来历:武 夷山当地原有6棵大红袍母树,后经茶人扦插、栽培,繁衍出现在武夷山接近4万亩大红袍茶园。 “凭什么?凭什么?”当地一家大型茶业公司老板在看到中国矿业的公告后表现激动,他认为,大红袍这个品牌是大家共同拥有的,并不是某一家企业独享,因此, 不能宣传为“独家拥有”。 据悉,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茶包销售快速增长。近年,欧洲、美国及加拿大的茶包市场份额亦迅速上升。然而,中国茶包市场尚未开发,仅占中国茶叶市场总销量的一小部分。自2008年2月起,星愿(中国)开始生产大红袍茶包。 中国矿业:“限制不了他人的看法” “对于他人的一些猜测和非议,我们限制不了他人的看法和意见。”中国矿业财务总监杨先生表示:“香港公司和内地公司的收购原则和眼光不尽一样, 我们看重的是其市盈率的高低。星愿(中国)保证在2009年实现8000万港元的利润,如果没有达到,我们则会按照比例相应减少投资。另外,我们还看中它 在行业中的地位。” 对于上述疑问,星愿(中国)的高层则通过其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
传朱孟依介绍黄光裕给郑少东 是否收购三联的托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090223/02305886848.shtml 图为合生创展主席朱孟依。(来源:京华时报网站)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李冰 中国首富黄光裕案继续发酵,自黄光裕因经济犯罪接受调查后。其周边有关联的人似乎都开始脱不开关系,其妻杜鹃、其兄黄俊钦、黄光裕老乡 中关村 (5.04,0.20,4.13%) 董事长许钟民,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也在其中,甚至有媒体直言迄今为止已牵涉到大陆八名司局级官员。 而最近在圈内一贯回避众人目光的地产大佬合生创展董事局主席朱孟依,因为可能牵扯国美电器前主席黄光裕一案,现在被成为媒体焦点。 记者致电其朱孟依控股的合生创展(00754-HK)公司,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2月22日记者致电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何阳青,他对记者表示:“对于此事他不想谈。”为由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同时记者也致电了,三联商社董事长王俊洲,他对记者表示:“目前在开会,不想谈太多。” 其兄朱拉伊曾和黄光裕不明不白? 2月20日,据香港媒体报道,在港上市公司合生创展主席朱孟依,传因涉黄光裕案近日被内地公安部门限制出境。受此消息打击,该公司股价出现暴 跌,当日最大跌幅一度达到50%。截至收盘之时,该公司股价下跌27.38%,当日在香港市场跌幅位列第一,成交6.86亿港元。 下午1点02分,该公司紧急发布公告,进行澄清。 该报道称,朱孟依在春节期间被内地公安部门限制出境,正在东莞配合有关部门调查。有关部门是在调查原公安部部长助理、经济犯罪侦察局局长郑少东时,掌握了朱孟依涉案线索的。此前,公安部已经证实,郑少东已被中央纪委双规。郑少东因黄光裕案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调查。 该公告内容简单,只寥寥几字,“谨此声明该报道的内容并无事实根据”。 业内人士表示,此公告尽管言辞非常简单,但看得出其遣词造句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公告内容只指认报道不实,但未对朱孟依目前的状况,是否还在主持公司运营等情况做出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的署名部分依然显示为: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朱孟依主席。 朱孟依是中国地产界中比较低调的人物,几乎很少看到他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其经商能力非同凡响。据说上世纪合生创展在广州一个城市的开发规模,相当于万科在全国五大城市开发的总规模。 而在业内看来,朱孟依其兄朱拉依与黄光裕的联系似乎更直接。 朱家兄弟当时是否是黄光裕收购三联的托? 因为黄光裕“炒作”的三联商社部分股权曾有北京光华天成公司参与竞购,光华天成老板朱拉伊即为朱孟依的长兄,而且黄光裕、郑少东和朱氏兄弟还是同乡。 而当时《证券日报》记者也采访到了朱拉伊控股广东新南方集团的总监张少平。 他当时给记者的回答是:“目前,张继升与我们这边已经接触了,也已经签订了协议,但具体细节不方便透露。” 据悉,此次合作的对象将包含朱拉伊控制的光华天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朱氏家族不同领域的多家企业。由于三联集团和朱氏的企业在业务范围和经营理念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包括地产、物流、旅游开发等等都可能成为合作的项目。 而就在一切看似尘埃落定之时,却又陡生变数。本应在拍卖后5个工作日缴纳拍卖款的朱拉伊并没有付款,放弃了这次竞拍。 虽然其兄曾给黄光裕搅局,但是现在看来似乎也可以这样解释,朱拉伊当时到手的 三联商社 (7.72,0.14,1.85%) 二股东地位没要,也许正是给了其弟弟朱孟依的“面子”,为黄光裕做个顺水人情。 与郑少东黄光裕的潮汕情谊 目前,有关朱孟依的现状依然受到议论。各渠道的信息也比较混乱,有称朱孟依已经“跑路”,也有称朱孟依“近期还露过面”。 合生创展其上海公司内部人员对媒体声称,朱孟依数日前还在北京主持工作,并有消息称其近日可能赴上海视察工作。但也有人士认为继续工作与受到调查、限制出境并不矛盾。 此时,媒体则更关注朱孟依与黄光裕的关系。 如果根据此前的传言,相关机构是在调查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案件时掌握了朱孟依涉案线索的。今年1月,中纪委以涉嫌在金融大案中受贿对郑少东实施“双规”审查,而据称郑少东落网是因为其与协助黄光裕“洗钱”的港澳赌业重量级人物连超被捕有关。 对朱孟依,也有人士指出,此人和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关系紧密,郑少东去香港时行程多由他安排。 更有消息称,黄光裕就是朱孟依介绍给郑少东认识的。但没有相关渠道给予证实。 相关资料: 朱孟依出生于1959年8月,广东丰顺人;1992年成立合生创展,并于1998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根据中国蓝筹地产评选,合生创展连续多年综合排名第三,仅次于中海和万科。 朱氏家族在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2005年排行榜上以14.3亿美元排名第二。朱氏家族三兄弟中,朱孟依最为知名,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他由一 家小建筑队开始起步,1992年在香港地区与合伙人共同创办“合生创展集团”,现已成为中国地产界的旗舰企业,并拥有珠江地产等房产子公司。(来源:证券 日报)
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交易(更新版)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8/110123494.html 中国商务部以“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正式否决了可口可乐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的申请。 认定集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有消息称,由于市场突变,可口可乐公司内部对收购的态度趋于保留 【《财经网》专稿/记者 杨彬彬 王姗姗】 中国商务部午间发布公告,以“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正式否决了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1886,下称汇源)的申请。 3月18日,商务部就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反垄断审查做出了正式裁决,认定交易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 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同时,由于既有品牌对市场进入的限 制作用,潜在竞争难以消除该等限制竞争效果;集中还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 公告显 示,在正式否决此项交易前,商务部曾与可口可乐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条件进行了商谈,可口可乐方面也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和修改方案。但是商务部评估后认为,修 改方案仍不能有效减少交易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商务部做出禁止此项集中的决定。 这也是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获商务部审查通过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案例。 目前,汇源和可口可乐公司尚未对交易被否决作出正式表态。不过,3月6日,即将于4月卸任的可口可乐董事会主席伊斯戴尔(Neville Isdell)在其最后一次大型演讲中曾警告,金融危机之下,市场规则和经济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持续了半个世纪的自由市场秩序正在被改写。他提醒,应该警 惕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这将会减缓经济复苏及长期经济增长。 虽然此项交易最终遭到了中国监管部门的否决,不过据一位接近可口可乐的人士透露,由于市场形势突变,可口可乐对于收购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热衷。 2月28日,汇源董事会主席朱新礼在出席一个论坛时,也曾表示,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可口可乐董事会反对收购的声音越来越多,自己要给可口可乐全球总裁“打打气”。 不过,两天后,汇源随即发布澄清公告,称汇源并不了解可口可乐任何董事对收购的任何意见,公司也没收到关于更改收购计划的任何意见。 JP摩根分析师谢琳认为,虽然中国的非酒精、非碳酸饮料市场刚刚开始发展,但现在不垄断不能代表将来没有机会。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可口可乐已经在碳酸饮 料方面获得了垄断地位,目前在果汁和茶饮料方面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如果再获得纯果汁市场的大幅份额,未来的垄断地位是可以想见的。 她同时认为,全球经济环境恶化,消费品在内需市场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这种情况下,政府不会放弃这一块市场的发展机会。 3月18日,汇源股价开盘大跌19.42%,至8.30港元。公司随即宣布,于10时13分起临时停牌,以待发布有关股价敏感资料。 截至昨天收盘,可口可乐(纽约交易所代码:KO)股价小幅上涨0.44%,为41.45美元。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通过旗下全资附属公司Atlantic Industries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全部已发行股本,折合每股约12.20港元。以汇源于9月1日停牌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4.14港元计,这一要约收购价有1.9倍的溢价。 如交易获批,这将是外资在华最大一起并购案,也是可口可乐历史上金额第二大的收购交易。 根据AC尼尔森的调查数据,2007年,汇源在国内100%果汁市场及中浓度果汁市场占有率分别达42.6%和39.6%,处于明显领先地位。而据研究机构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07年可口可乐在中国果蔬汁市场的占有率为9.7%。■
中国五矿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再受阻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324/06416014960.shtml 监管部门延长审核期 中企四笔并购在澳排队待批 早报讯 昨日,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宣布,将延长中国五矿集团26 亿澳元(合17亿美元)收购对澳大利亚矿业巨头OZ Minerals交易的审核期限,而具体的延长时间最长可达90天。这也意味着,这桩并购案很可能再 次受阻。 2月16日,OZ Minerals公告称,五矿将通过旗下的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拟以26亿澳元现金收购OZ100%的股权。五矿的收 购要约报价合0.825澳元/股,较OZ矿业停牌前的0.55澳元/股溢价50%。总部位于墨尔本的OZ是澳洲第三大多金属矿业公司,拥有世界第二大露天 锌矿等多种资源。OZ矿业在2008年下半年陷入债务危机,并自2008年11月28日起停盘。由于无力偿还近5.6亿澳元的债务,OZ矿业宣布启动再融 资计划寻求机会,目前五矿是唯一竞买人。 OZ Minerals公司的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透露,对于该公司与中国五矿集团之间交易的调查延长期将从今年3月24日正式开始计算。 OZ Minerals还在其声明中表示,“十分理解澳大利亚监管部门调查过程的复杂性并将继续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目前,OZ Minerals正在 争取将一笔价值12亿澳元负债的还款期限延长至9月15日,以缓解流动性压力。 OZ Minerals警告称,若交易失败,且其无法为13亿美元债务再融资,该公司就可能陷入破产境地。中国五矿的收购协议到日期为8月31日。OZ Minerals在公告中称,为达到相关要求,公司将继续与贷方进行商谈。 由于中国公司不断对澳大利亚资源型企业展开收购或者入股投资,澳大利亚国内对于国有自然资源归属权安全性的担忧也不断加剧,在这种压力之下,澳大利亚政府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资本投资的调查。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议员Joyce获得资助拍摄了反对中铝注资力拓交易的电视广告,时长15秒,并将在澳洲部分地区电视台播放,其中有画面涉及五矿并购OZ的交易。 自今年3月以来,澳大利亚国外投资监管委员会已经宣布延长四起澳洲企业与中资企业合作的调查期限,这四起交易分别是力拓集团与 中国铝业 (10.69,-0.29,-2.64%) 的注资交易,OZ Minerals与中国五矿的并购交易,Fortescue Metals与华菱集团的增持交易,以及鞍山钢铁集团对澳大利亚金达必金属公司的投资。这四笔交易涉及资金的总规模超过了220亿美元。 在政府官员及相关股东不断施压之后,澳大利亚国会上周投票通过了加强对海外主权基金或国有企业投资澳洲企业调查的决议。
汽车零部件最大海外收购 京西重工购德尔福资产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090402/03066055402.shtml 刘彬彬 京西重工三股东分别为北京房山国资经营公司、首钢及天宝集团旗下宝安投资发展公司 由三方股东合资成立的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下称“京西重工”),正在等待美国纽约南部法院针对收购德尔福全球制动系统和悬挂零部件业务的最终审议。 一位接近京西重工的消息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美国当地时间3月30日下午,双方已经在底特律签订了排他性的收购协议。“双方已达成一致。 由于德尔福处于破产保护阶段,所以要等法院的最终审议。”他告诉记者,若法院审议通过,该收购将正式宣告成功,预计在第四季度交割完毕。 “为了避免出现更高竞购价格影响法院审议,因此收购的具体金额目前还处于保密阶段。”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但如果审议顺利通过,这无疑将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内金额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该人士向记者介绍,此次收购的资产中,“包括位于波兰、美国、墨西哥、中国、法国等地的8个生产工厂、5个技术中心和14个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中心。” “这部分资产是德尔福传统业务领域比较有优势的部分,其中包括上千项知识产权以及多个全球顶尖的技术。”他告诉记者,“通过收购,京西重工能够获得德尔福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客户和网络。” “由于所收购的业务涉及海外众多业务,因此收购完成后,京西重工会聘请全球管理团队进行统一管理。公司也会保留德尔福在这两部分业务领域的管理团队。”该人士称。 据记者了解,此次收购是在北京市加快北京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北京市将建设高端零部件园区、高端汽车电子园区、汽车设计研发园区、专用车制造园区和零部件交易园区五大汽车产业园区。 “收购德尔福的部分资产,对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京西重工将成为全球领先的零部件生产、供应商。”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在收购获得成功后,北京市还将根据北京汽车产业的具体需求,就产品和产业基地的规模等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划。” 京西重工是北京市为推进此次的收购项目而专门成立的合资公司,公司将在窦店镇建立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公司三方股东分别是北京房山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和宝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而此前盛传天宝集团接触德尔福,该人士告诉记者,宝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是天宝集团旗下子公司。 北京市房山区政府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金8亿元。其中,首钢总公司出资4.08亿元,占总股本51%;房山国资经营公司出资2亿元,占总股本25%;宝安投资发展公司出资1.92亿元,占总股本24%。 德尔福1999年脱离于通用汽车,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产品供给包 括通用、福特、丰田等全球最大的汽车厂家。公司在全球34个国家设有152家独资工厂。由于严重亏损,德尔福于2005年10月申请破产保护,在美国纽约 南部法院的监管下独立运行。根据其年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德尔福公司的总资产为103.10亿美元,总负债为245.90亿美元。
朱新礼:汇源正与潜在收购方进行接触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416/02592789609.shtml 本报讯 (记者 李静)14日,汇源果汁(01886.HK)在香港发布2008年业绩,去年全年总收入28.197亿元,同比增6.2%,净利润8890万元,同比降 86.1%。昨日,汇源在香港召开业绩说明会,董事长朱新礼在会上首次公开表态,汇源正与潜在收购方进行接触,并称“提亲的不少”。 在昨日的业绩说明会上,朱新礼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来形容汇源并购案的告吹。提及重新回到竞争对手位置的可口可乐,朱新礼表示,与可口可乐既是竞争关系,也可以是合作关系,而汇源一向不惧怕竞争。 在汇源并购案被否决后,一直有传言称朱新礼打算再次出售汇源,统一、中粮、百事可乐等饮料大亨都是传言中的潜在买家。对此,朱新礼昨日首次表 态,有潜在收购方与汇源进行了接触,汇源对各种选择持开放态度,“现在提亲的也不少,但是至于结不结婚现在没有考虑。”对于潜在收购方资料及接触细节,朱 新礼未予透露。 营销专家李志起认为,汇源再度出售其实已经处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境地,年近7旬的朱新礼一手把汇源养大,做到这个程度,已经遇到了瓶颈,再带领汇源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心有余而力不足。“汇源再次被卖掉的可能性有7成。”他说。 去年净利降8成 ■ 业绩 汇源14日发布的年报显示,其2008年总收入为28.197亿元,同比增6.2%,净利润为8890万元,同比降86.1%。 汇源表示,销售成本增长是汇源利润率下降的关键,由于浓缩果浆成本上涨,去年原料成本增加了29.4%。此外,在销售方式上减少分销增加直销、原料及折旧费用增加这些因素都导致毛利率的下降。 去年汇源的果汁销量增长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C尼尔森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的销售量较2007年增长17.10%,而汇源果汁(5.11,-0.01,-0.20%)2008年的销量上涨幅度为5%。 对于汇源去年业绩的大幅下滑,营销专家李志起昨日分析称,宣布收购后,汇源加大力度发展不在收购范围内的果汁上游基地建设,这部分投资体现出快而急的特点。 汇源此前公开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共投入20亿资金在全国各地兴建果汁上游基地。在收购被否决后,汇源紧急叫停了这些基地的建设。 李志起表示,虽然项目已被叫停,但投入的资金却难以收回。他分析,这些工程周期性都很长,20亿资金不可能一次全部投入进去,初期投入估计为4亿-6亿,这也是造成汇源净利大幅下滑的原因。 虽然去年业绩不乐观,但据AC尼尔森调查,汇源在百分百果汁以及中浓度果汁的市场份额仍居全国首位,分别为42.10%和43.60%。其中,中浓度果汁的销售额仍是其主要收益来源,占总销售额的43.10%。 (李静) 将走“果汁下乡”路线 ■ 战略 昨日,汇源董事长朱新礼表示,在并购案遭否决后,公司做出了战略转变,将主要发展下游的销售业务,抢占此前忽视的农村市场,其新推广的“果汁下 乡”活动已拉开帷幕。同时,今年将大幅缩减资本开支85%,放慢扩张步伐。他预计今年的资本开支将由去年的13.17亿元缩至2亿元。 据AC尼尔森调查,在中国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汁的市场份额上继续领先的汇源,在低浓度果汁的市场份额排行第四,仅为7.3%。对此,朱新礼表示“很不甘心”,今年会在低浓度果汁上进行更大的投入。 数据显示,目前高浓度果汁饮料的市场覆盖率仅占20%左右,低浓度果汁饮料的市场覆盖率高达80%。虽然汇源在高浓度果汁饮料市场占据半数份额,但是和整个果汁饮料市场份额相比,还差很远。 汇源发力低浓度果汁饮料市场的决心确实在付诸行动。记者发现,似乎在一夜之间,汇源新品———低浓度果汁“柠檬me”的宣传海报鲜亮地出现在京城各大公交、地铁站,抢足了风头。 营销专家李志起称,相比中高浓度果汁,低浓度饮料确实是汇源的短板,但在目前国内低浓度果汁市场汇源面临的竞争对手很多。(李静)
华能国际一季度净利5.5亿实现扭亏 23.48亿收购京津两大电企守环渤海圈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23/HTML_0R8X77500AP3_1.html 一季度扭亏 在刚刚开过不久的华能国际(00902.HK)年报记者会上,董事长曹培玺说2009年的首 要任务是扭亏为盈。在不到一个月时间,一季度实际已经实现盈利。华能国际公布,一季度股东应占净利润5.499亿元,同比增长127.27%,增长原因 为:内地业务2008年下半年电价调整的翘尾影响。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认为,华能国际第一季扭亏主要原因在于电价上涨与煤价下跌。因目前市场煤价已高于第一季价格,如果主要盈利指标维持在目前状态,第 一季度业绩可能是2009年全年最好的一个季度,接下来如果合同煤价格上升超过原来预测(目前估计有5%),电价可能上调,或者对华能国际是正面催化剂。 从一季报中可以看出,华能国际期末其他流动负债较期初增加95.92%,原因则是发行了50亿元短期融资券。截至3月底,按中国会计准则,华能国际负债1258.11亿元,而资产则为1683.42亿元,资产负债率74.74%。 “华能国际的资产负债率在几家电力公司来看,还属比较合理的。一般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80%以内都可以接受。电力企业通常自己认为其合理资产负债率在70%-75%。”日本某证券公司研究华能电际的分析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该分析师表示,由于电力是政府支持行业,也是这次刺激经济重点要偏向的行业,投资回报较长远,资本性开支较大,依靠自身资金支持较大规模的建设比较难,所以大多依靠银行贷款,而银行愿意为电力企业提供贷款,在于它们一般都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此外,国内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关于电煤合同价谈判迟迟没有定论。 4月22日,据本报记者从公司高层得到的可靠消息,华能国际首季盈利5.499亿元,执行的合同煤价格仍然是按照去年12月份重点合同煤价格估算得出的,这个价格比去年第一季度有略微上浮。“目前,华能国际的电煤重点合同尚未签订,双方仍在谈判中。”该公司高层表示。 一季报显示,华能国际在业绩期期末的预付款较期初增加93.68%,公司解释是预付未结算煤款增加。 “华能国际去年的合同煤平均价格为504.05元/吨,市场煤平均价格为673.75元/吨,董事长曾表示,接受电煤价格底线为与去年持平,也就是说,如果电价维持去年调整后的水平,对华能国际的盈利影响应该是正面的。”上述分析师称。 花 旗报告指出,华能国际今年首季煤消耗量1630万吨,其中56%为每吨473元的合同煤,其余44%来自每吨540元的市场煤,平均每单位燃料成本 219.9元每兆瓦时,按季跌13.9%。花旗认为,虽然现在华能仍未签订重点煤合同,首季仍沿用去年底合约价格,但估计2009年合约价应与去年末水平 相若,而2008年末至今,秦皇岛合同煤价已下跌3%。花旗表示,华能燃煤成本每下降1%,则全年纯利可增加3.75亿元。 两大并购23.48亿 就在公布一季度业绩次日,华能国际宣布,将收购关联方于北京和天津两个项目的权益,两项收购共作价23.48亿元。 “23.48亿元的交易完成后,应该不会给华能国际带来融资压力。因为第一季度报披露,华能国际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9.8亿元,而接下来还可能会产生正面的现金流流入。”上述分析师称。 根据公告,华能国际与华能集团签署杨柳青热电转让协议,作价10.76亿元,以自有资金支付。杨柳青热电控股股东华能集团持有55%权益,投资总额为8.585亿元。 同日,华能国际还宣布,与北京热电第一大股东华能开发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其持有的北京热电41%的股权,代价为12.72亿元,均以自有资金支付。华能开发在北京热电的投资金额为6.56亿元。 “此次转让,是华能国际实行开发与收购并重的发展策略的延续。收购完成后,将扩大华能国际的经营规模和地域范围,增加盈利能力,以收购电力资产进一步扩大规模经营优势,增加市场份额,将有利于提高华能国际的竞争力。” 华能国际表示,此次转让将使公司进入北京与天津电力市场,巩固环渤海经济圈的市场地位。 北京热电装机容量845兆瓦,去年税后利润总额3.15亿元,杨柳青热电装机容量1200兆瓦,去年税后利润1663万元。转让完成后,华能国际的权益装机容量将增加1006.45兆瓦,总权益装机容量将由3月底的39203兆瓦,增加至40209.45兆瓦。
生物动力亏损放大两倍放弃收购哈尔滨酿酒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425/20090425015959495.html 专注于生产、分销及销售乙醇的生物动力(00039,HK)昨日发布了截至2008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期 内营业额仅为380万港元,公司去年亏损1.05亿港元,而2007年同期亏损仅为3480万港元,亏损额度扩大了两倍以上,每股亏损18.54港分,不 派息。与此同时,公司对外宣布放弃收购哈尔滨酿酒股权。 年报显示,去年公司的亏损主要分为五部分,包括无形资产减值 6460万港元,商誉减值约230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约970万港元,确认购股权开支约1740万港元,以及无形资产摊销约550万港元,而前 四项的开支在2007年度均没有。生物动力认为,公司在哈尔滨的生产设施仍未投入运作是导致公司年内亏损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此外,鉴于生产规模细小及设 施所在地区的能源成本高昂,故管理层停止银川生产设施的生产,导致年内有关银川生产设施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约970万港元。 一直以来有意收购哈尔滨酿酒27.3%股权的生物动力同时也宣布,公司董事会决定终止该项收购。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