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网站陷入发展瓶颈 创新广告模式或为出路
http://news.imeigu.com/a/1318478760999.html
导语:《福布斯》杂志网络版周三撰文指出,包括Groupon在内的一些团购网站的发展近来似乎陷入瓶颈,但以Cardlytics和 Offermatic为代表的团购创业公司横空出世,以其特有的方式锁定用户群,发送更有针对性的团购优惠信息,不啻于给整个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以下为文章全文:
美国第一大团购网站Groupon如今似乎麻烦缠身。山寨团购网站不断蚕食Groupon的市场份额,商家抱怨他们是在亏本赚吆喝,而金融市场动荡令Groupon IPO(首次公开募股)被迫延期。
如 今,Groupon又面临着一批团购创业公司的激烈竞争,这些公司依据用户的金融交易状况锁定特定用户群,然后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发布团购优惠信息。其 中,Cardlytics和Offermatic作为这些创业公司的典型代表,展现了可击败Groupon“突击销售法”(shotgun approach)的两种方法。
Cardlytics与银行建立合作,通过银行网站和电子邮件向用户提供商家优惠信息。美国六大金融机构中 已有三家已成为Cardlytics客户,同时该公司还与两家大型在线金融交易处理商Fiserve和Intuit建立了合作关系,令 Cardlytics的触角伸向全美7000多万人。相比之下,Groupon的用户超过1.15亿。
Cardlytics用户在登录银行 网站后,可以在网络广告中看到团购信息。Cardlytics CEO斯科特·格里姆斯(Scott Grimes)说,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的人会点击在线广告,而超过10%的用户点击了Cardlytics在银行网站上投放的团购优惠信息。
Cardlytics 依照消费习惯锁定用户群,然后针对性地发送团购信息。与Gropon不同的是,Cardlytics会将优惠券自动发送至用户的借记卡或信用卡。相关团购 服务不需要打印,所有信息都经过了银行防火墙的安全检测和过滤,这使得Cardlytics在与Gropon竞争时占据了一定优势。
但我们想搞清楚究竟有多少用户在登录银行网站后希望看到优惠信息。如果银行客户不喜欢Cardlytics的服务,他们只要点击鼠标即可退出。目前,随着监管机构加强管理力度,美国银行纷纷寻找新的营收来源,而让客户获得一定的折扣优惠,显然好于向他们收取借记卡使用费。
Offermatic 则是一个易用使用的网站,与银行没有任何关联。只要注册成为Offermatic的会员,就能收到亚马逊、苹果、Macy’s、Target或Shell 等公司的5美元优惠券,自动划入用户的借记卡或信用卡。一旦用户加入他们的服务,Offermatic就会通过Yodlee提供的账户信息聚合服务,分析 用户卡内消费情况。
迄今为止,Offermatic已将近66.5万份团购信息发送给会员。Offermatic创始人、现任公司CEO费 萨尔·奎勒什(Faisal Qureshi)说:“我们可以追踪团购商品的生命周期。”团购交易追踪可让商家评估Offermatic的服务效率。Offermatic还提供了一种 保障措施,使商家现有客户不会流失。
例如,如果商家是Macy’s,那么它就不希望向现有客户发送折扣优惠信息,只是希望吸引新客户。与 Cardlytics不同的是,Offermatic并不依赖于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来吸引用户。所以,这家公司必须消除用户不愿与非银行网站分享其账户 登录信息和密码的心理障碍。Offermatic允许商家通过其免费折扣项目,向用户提供5美元的折扣券。Offermatic免费折扣服务旨在吸引更多 的用户和商家。
尽管Groupon和其他团购网站可能因竞争加剧业务出现萎缩,但Cardlytics和Offermatic以事实证明团 购服务只要另辟蹊径,仍然可以无惧竞争:前者表明金融机构可以将折扣优惠信息直接发送给客户,后者则表明商家可以在不与银行打交道的情况下锁定目标用户 群。(圣栎)
京东商城放缓赴美IPO:承销商或为外资投行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21/1NNDE5XzM3MzU1NA.html
尽管中美双方监管机构对于赴美上市中国企业的审计问题处于僵局,美国市场对于中国概念股也并不看好,不过京东商城(下称“京东”)挑选IPO承销商的马拉松仍在进行中。
9月初,有消息指京东考虑明年赴美上市,筹资总额可能高达40亿-50亿美元,将远超2004年Google的19亿美元规模,成为美国市场IPO史上最大单。不过,现实面前,京东的IPO进程无疑已经放缓。
“即便现在开始做,(京东)上市也是明年上半年的事情了。” 一名熟悉内情的消息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现在美国的市况很不好,“或者融不到资金,或者就是贱卖。”
“现在还在挑,没有正式开始(IPO程序)。”上述消息人士表示,现在和京东走得近的都是外资大投行,最终确定的承销团队很可能包括数家外资投行。
避开最坏时机
“美国IPO市场极度敏感,在美国和欧洲,自7月以来没有一单大规模的IPO。” 芝加哥IPO研究及投资机构IPOX Schuster的CEO Josef Schuster告诉本报记者。
事实上,纳斯达克100指数从年初至今累计增长了7.33%,相比今年累计下跌19.25%的恒指来说,表现并没有那么差。这似乎让人难以理解,相对较弱的香港市场却仍有IPO交易。
而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表现让投资者更加敏感。
Josef Schuster指出,中国概念股此前爆发的财务丑闻,不仅让投资者饱受100%的亏损,也促使美国SEC对中企IPO的审查更加严格,这些因素也让机构投资者敬而远之。
去年底上市的当当网10月18日以每股5.6美元报收,较发行价16美元跌幅已经高达65%;今年5月刚刚上市的人人网,挂牌交易一周即跌破发行价14美 元,10月18日以每股5.65美元报收,跌幅高达59%;今年8月上市的土豆网则在当天就跌破发行价29美元,10月18日收盘价为16.59美元,跌 幅超过42%。
“美国市场对中企IPO仍然紧闭大门。”Josef Schuster认为,在这种市况下,京东要融资40亿-50亿美元几乎是不可能的,最终很可能被迫以下限定价。“要激起机构投资者或者散户的兴趣,中企 IPO可能需要大幅打折,以弥补投资中国概念股所需承担的高风险。”
上市或为缺钱?
“自2004年初正式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以来,京东商城一直保持高速成长,连续六年增长率均超过200%。”这是京东的“自我介绍”。
根据京东提供的数据,2008年销售额13.6亿元;2009年增长近3倍达40亿元;去年,京东的销售总额更达102亿元,销售规模占中国大陆网购零售份额32.5%。刘强东更表示,有信心今年的销售达到240亿-260亿元。
艾瑞咨询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在自主销售式B2C中,京东商城交易规模占比居首为35.1%,远超其他B2C购物网站。
不过,上述增长数据都未能治愈京东的硬伤——盈利。刘强东仅表示希望明年下半年能够实现盈利。
“(京东)应该是很烧钱的。”前述消息人士表示,但根据京东公开的数据,京东应该不缺钱。
自2007年起,京东相继接获三笔投资。2007年,今日资本对京东投入千万美元;2008年底,今日资本、雄牛资本以及亚洲投资银行家梁伯韬私人公司联 合对京东注资2100万美元。今年初,京东又获得中国互联网市场迄今为止单笔金额最大的融资——俄罗斯投资者数字天空技术(DST)、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 金和私人共投入15亿美元。
“企业上市有很多原因,圈钱是一个,也可能是为以前的投资者提供退出机会。”前述消息人士强调,京东经过多轮融资,总是需要给投资人一个交代。
中鋼吉炭:難產的「碳纖維」或為雞肋?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7/xNMzA3XzM5NDAxNQ.html
2011年11月25日,中鋼吉炭(000928)一紙公告引發了市場對其「碳纖維」概念的信心崩盤。計劃於2011年11月投產的江城碳纖維項目再次延期,而新的投產時間待定。
這已經不是中鋼吉炭第一次後延碳纖維項目的投產時間。2011年9月28日,中鋼吉炭就發表過公告,將原定於2011年8月份投產的江城碳纖維項目延至2011年11月份。
2009年以來,由於受高成本壓力、下游鋼鐵行業景氣度低的影響,公司的主營業務石墨電極一直難有起色。
而因為有10年製造軍用碳纖維的經驗以及民用碳纖維市場供需存在巨大缺口,公司於2008年設立了江城碳纖維有限公司,開始計劃進入民用碳纖維市場。
隨 後,連續的研報和公司公告不斷刺激著市場情緒,儘管主營業務持續「微利」,但是在碳纖維概念的助推下,公司股價被一輪輪抬高。從2009年年初到投產計劃 推遲公告披露前日(2011年11月24日),公司股價已經從4.12元一路飆漲到19.49元,區間漲幅高達373%。
「市場明顯對碳纖維給予了過高的期望。」業內人士分析,中鋼吉炭在技術方面不存在問題,但是為此所付出的成本仍然無法預計。在這種情況下投產碳纖維能否盈利?沒有人能給出肯定回答。
公告當日,中鋼吉炭股價中止了去年8月份投產預期以來的連續上漲,進入急速下行階段。從去年11月25日到今年1月4日,公司股價從19.32元下跌至10.43元,區間跌幅高達46%。
主業難有起色
2009年以來,中鋼吉炭主營業績漸漸下滑。公司2009年實現淨利潤僅220.18萬元,2010年增長到480.06萬元,但是這已經遠遠比不上2008年度的1233.4萬元。
並且,2010年前三季度,行業外部環境一直沒有得到改善,公司基本沒有盈利,其全年業績主要來源於2010年11月份和2010年12月份的訂單。
「2010 年9月份的拉閘限電措施使得一部分環境不達標中小型石墨電極生產企業產能受限,而中鋼吉炭作為國內石墨電極龍頭企業並未受到影響,同時因為具備了西部地區 用電成本低優勢,使得公司四季度訂單比歷年平均增加20%以上,」華創證券韓振國指出。即便如此,中鋼吉炭2010年超高功率電極產量為25000噸,比 2008年少4725噸。
2011年延續了2010年的微利狀態。上半年,在國內粗鋼產量同比大幅增加背景下,公司調整了產品結構:普通 功率電極產量減少10%,高功率電極產量增加4%,超高功率電極產量增加了45%,炭素製品總產量增加15%。但是,公司微利狀況仍然持續,報告期內實現 營業收入8.6億元,同比增長僅11.8%;實現營業利潤100.05萬元,同比下滑42.40%。前三季度,中鋼吉炭實現營業收入12.87億元,營業 利潤也僅為252.42萬元。
「公司持續微利的最大的癥結在於期間費用居高不下,降低空間很大,但由於管理層釋放業績動力不足,短期難以改觀。」韓振國認為。
另有券商人士分析,公司業績主要是受高成本壓力、下游鋼鐵行業景氣度低的影響。「從長遠看,(市場上)石墨電極增量空間不大,石墨電極屬於易耗品,每年市場上的消耗量就是市場需求量,但是基本上每年市場上的消耗是定量的,不會有爆髮式的增長。」
中鋼吉炭方面也認為,雖然我國以粗鋼為主,但未來特種鋼的市場空間也已經飽和,石墨電極市場容量後續空間不大。
「碳纖維」概念助力
主營業務業績難有起色,中鋼吉炭開始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碳纖維」概念應運而生。
最 早涉及「碳纖維」的是中鋼吉炭全資子公司神舟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這是國防科工委唯一認證的碳纖維生產商公司,目前擁有一條生產線,主要生產1K、3K的 T300級碳纖維,產品主要應用於神舟系列飛船、長征、東風等國家武器研製。然而,儘管該碳纖維的價格高達3000元/公斤,毛利率在35%左右,但是因 為公司軍用碳纖維的產能僅為10噸/年,所以不足以成為公司新的業績支撐點。
公司於2008年設立江城碳纖維有限公司,開始計劃進軍民用 碳纖維市場。最初公司持有江城碳纖維公司100%的股份,但因設備從德國進口遭歐盟武器禁運,公司將70%的股權轉讓中鋼集團,中鋼吉炭最終僅持股 30%。2010年研報顯示,該項目佔地近18萬平方米,主要產品12K T300級小絲束碳纖維,主要用在民用、工用領域;計劃生產2000t民用碳纖維,一期500t,二期1500t。
在碳纖維概念的助推下,主業持續「微利」,公司股價卻被一輪輪抬高。從2009年年初到江城碳纖維投產計劃推遲公告披露前日(11月24日),公司股價已經從4.12元一路飆漲到19.49元,區間漲幅高達373%。
碳 纖維概念的狂熱源於市場對於碳纖維的巨大需求和國內產能低下所產生的巨大缺口。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達到1萬噸左右,國內對於碳纖維的需求 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另外,風電系統和電線電纜用骨架是碳纖維後期產業化主要實用方向。而目前國內碳纖維生產企業僅20餘家,規模 都在千噸以下,總產能約為4000噸/年。
在2011年來的5份研報中,券商分析師對碳纖維概念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其中,宏源證券和方正證券都將碳纖維的投產作為第一投資要點。
宏 源證券稱,公司在江城建設的500噸碳纖維項目,預計9月份可以完工,經過試生產等程序後,預計2012年底、2013年初可以達到正常盈利水平;方正證 券則表示,基於神舟碳纖維生產軍用碳纖維產品多年的生產經驗以及技術積累,公司在民用碳纖維的生產技術上佔有優勢,未來將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
難產的「碳纖維」
中鋼吉炭: 難產的「碳纖維」或為雞肋?
或為雞肋?
難產的「碳纖維」
上市公司和券商機構都言之鑿鑿,然而事實是,中鋼吉炭一次又一次「失言」,原定的投產計劃一次又一次延後。
2011年8月,中鋼吉炭原定的投產計劃並沒有實施。公司9月28日發佈公告稱,預計正式投產時間為2011年11月。這是公司民用碳纖維投產計劃的第一次延後。
12月份臨近,公司仍然無法正式投產。公司給出的原因是中鋼公司設備調試及試生產過程比預計所用時間延長,而具體投產時間需中鋼江城獲得進一步試生產結果後方能預計。
多次延期投產終於擊潰了市場的信心,中鋼吉炭開始大幅下跌。然而,實際情況可能比簡單的延期更為複雜。
「我 們無法判斷江城項目投產之後對公司的業績貢獻有多大,儘管公司在技術方面並不存在問題。」宏源證券祖廣平指出,與軍用碳纖維相比,民用碳纖維對技術的要求 相對比較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軍用碳纖維每公斤的售價可以到3000元,那麼一噸的售價是300萬元,而一噸民用碳纖維的售價大約在20萬元。軍用碳 纖維在生產過程中會較少的考慮到成本,但是民用碳纖維的售價大大低於軍用碳纖維,對降低成本的要求就相當高了。
也因此,另有券商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即便是中鋼江城能夠按期投產,民用碳纖維對於企業的貢獻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最大的風險還是成本方面的風險,首先是購進原絲方面的成本。」 該分析師強調,碳纖維的生產工藝主要包括原絲生產和原絲碳化兩個過程,現在大多數公司做的碳纖維項目其實做的就是原絲碳化。公司必須購進原絲然後從事加工生產。而原絲供給是制約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資 料顯示,碳纖維原絲佔生產成本的60%以上,目前我國原絲技術力量薄弱,只有以奇峰化纖為首的幾家公司能夠批量生產T300級原絲,其餘依靠進口,而 T300以上原絲國外實施封鎖,只出售附加值更高的碳纖維成品。所以,目前只有T300碳纖維實現了國產化,更高等級完全依賴進口。
江城 碳纖維公司生產的民用纖維主要是6K和12K的品種。原絲供應與吉林化纖簽訂協議供貨,由其全部供應。「即使如此,我們並不能說江城項目在原材料方面得到 了充分的保證。因為原絲價格波動難料,一旦價格上漲,江城項目業績貢獻將大大低於預期。」上述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第二個是碳化成本。」 就目前國內平均水平來講,較少企業掌握核心技術,技術不過關,這會導致大量的耗電、肥料,且產品質量不穩定。「一旦投產,而成品率不高,成本就會很高。可 以肯定的是,即便是按期投產,在兩年之內碳纖維項目對於公司業績的貢獻都不會很大。」 該分析師稱。
對於碳纖維項目的最新進展,公司證券事務代表表示毫不知情,而公司董秘辦公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史玉柱接班人之謎:或為新遊戲造勢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6/24/228680.html
隨著巨人網絡下半年最為期待的一款新遊戲製作人的落定,有關史玉柱接班人的猜測再度被挑起,業內分析稱,史玉柱大弟子紀學鋒的接班地位,受到來自公司老將丁國強的挑戰。
巨人網絡公關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確認,一旦《征途2》同時在線人數突破60萬,史玉柱將兌現其在微博上的承諾,辭去公司CEO一職。而在今年4月,該遊戲的在線人數即已突破50萬,距史玉柱的辭職「目標」僅一步之遙。
行業人士表示,史玉柱接班人話題的再度升溫,與其新遊戲的推廣週期有關。但從巨人的現狀看,提升公司的制度和文化建設,以及淡化史玉柱的個人標籤,已是這家公司勢在必行的舉措。
去史玉柱化
《征途2》製作人、被稱作史玉柱大弟子的紀學鋒,一直被視為史玉柱接班人的不二之選。
風波緣起於巨人一款名為《仙俠世界》的新遊戲。據巨人內部人士透露,史玉柱對該款遊戲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為巨人《征途》品牌之外的另一項自主研發大作,為巨人培養更多其他類型的用戶。
而擔綱此款遊戲製作的,則是該公司副總裁丁國強。作為跟隨史玉柱二次創業做網遊的老將,丁也是巨人起家遊戲《征途》早期核心創始人之一。史玉柱重新起用老將,將《仙俠世界》這款肩負著公司未來戰略佈局重任的遊戲,交到丁國強手中,則被業界解讀為巨人帝國接班人徒增變數。
而在之前,無論是巨人網絡內部傳遞出來的訊息,或是外界的猜測,《征途2》製作人、被稱作史玉柱大弟子的紀學鋒,一直被視為史玉柱接班人的不二之選。
6月13日,巨人網絡公關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證實,史玉柱早在4年前就有了辭任CEO職務的想法,但是在公司內部會議上提出後,遭遇了公司
高管的一致反對。「在2009年前後,當時推出的遊戲《巨人》表現未達預期,《征途》也因收費模式等原因遭遇增長瓶頸,可以說是公司的一個谷底。」該人士
說,當時公司高管的一致意見是,公司還缺不了史玉柱這個標竿人物。
到如今,《征途2》已經步入穩健增長期,《仙俠世界》也有較好的預期。「史總在一次會議上又再提舊事,於是就有了與《征途2》團隊間的60萬在線玩
家即辭任CEO的『對賭』。」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內部達成的意見是,巨人網絡已經步入一個新的階段,公司的願景也在發生變化,已確實需要擺脫「史玉
柱」這個標籤,從而加強公司的制度和文化建設。
「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征途2》在線人數突破60萬,史總必定會兌現承諾。」該人士說,但接班人人選目前確無定論。
接班人之謎
如果談到真正意義上的接班話題,從史玉柱上世紀90年代在深圳創業時一路跟隨過來的元老們,可能更有機會。
一個業內流行的說法是,在2008年《征途》突破200萬人的在線慶功宴之後,史玉柱分別約談了《征途》項目兩位核心成員紀學鋒與丁國強,要求兩人在三年內從不同方向完成對《征途》模式的突破。而史玉柱接班人的選定,也將參考二人各自遊戲交出的「成績單」。
對此,巨人網絡的官方回應是,其對坊間傳聞不做評論。但可以與外界分享的是,紀學鋒與丁國強這兩位公司副總裁,都是非常具有才華的製作人。紀學鋒私下裡非常尊敬自己的入行師傅丁國強,並曾在多個場合表達了希望《仙俠世界》取得巨大成功的願望。
據悉,丁國強遊戲業界花名「小刀」,於2002年進入遊戲行業,從事遊戲策劃,2005年加入巨人擔任《征途》主策劃,2006年擔任《巨人》主策劃、巨人事業部總經理,2010年4月起任巨人網絡副總裁。
丁國強也確實是紀學鋒入行時的師傅。2005年紀學鋒研究生畢業找工作時,面試他的正是史玉柱剛剛從盛大挖角而來的「小刀」丁國強。此後紀學鋒一路陞遷,用4年時間,從策劃部經理升到了巨人網絡負責研發的副總裁及征途事業部總經理的位置上。
在史玉柱的一次公開露面中,他曾公開褒揚紀學鋒說,「小夥子就是我未來在研發上的接班人」,「很多事情,他管得比我管得好」。而眾所周知,史玉柱已經將公司的大部分事務都交給公司總裁劉偉打理,他管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巨人網絡的研發。
一位接近巨人網絡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談史玉柱接班人的話題還有些早,畢竟即使辭去CEO職務,史還是董事長,對公司的決策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力。而如果談到真正意義上的接班話題,從史玉柱上世紀90年代在深圳創業時一路跟隨過來的元老們,可能更有機會,如巨人網絡的現任總裁劉偉,或副總裁湯敏等。
制度先行
公司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巨人需要逐漸淡化史玉柱個人對這家公司的影響力。
一位入職巨人網絡逾3年的公司中層告訴記者,其在最近一年裡,感覺到一個最為明顯的變化是,公司針對經理及總監級別的經理人團隊,各類培訓的頻率在大幅提高,培訓的內容也更加精細化,公司對培訓結果的重視程度也遠超往年。
「培訓除了前期的課堂教學,還有後期案例的跟進、討論和實施,公司也會對每個人交的培訓『作業』進行打分。」該巨人中層表示,放在一年前,類似的培
訓更多的還是停留在課堂教學的層面。他對這一變化的理解是,公司已經將擺脫管理上的「人治」放在了當前任務的首要位置,希望從制度和文化上改變目前巨人相
對粗放的管理結構。
而在更早之前的2009年,在史玉柱的力推下,巨人網絡即已啟動了內部產權改革方案,將新設項目分拆成立公司,創業團隊和母公司分別投資49%和51%,以激勵創業團隊的研發熱情。這也被視為巨人網絡公司機制上的一次重大變革。通過這一創新變化,史玉柱做到了對團隊的激勵和放權。
「這步棋看得很遠。」前述業內人士表示,史玉柱應該在很早時就意識到,像巨人這樣的紐交所上市公司,不可能一直在某一個所謂「營銷鬼才」的影響下發
展壯大,公司遲早要褪去「史玉柱」的個人標籤。所以史玉柱近年來一直在強調「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打遊戲」,也一直在充分放權給他的團隊。包括之前的公司產權
制度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有鍛鍊職業經理人隊伍的想法。
該人士表示,從這個角度去看的話,此刻巨人網絡傳出接班人風聲,一方面有為新遊戲造勢的目的,另一方面也確實是公司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巨人需要逐漸淡化史玉柱個人對這家公司的影響力。
YY流血上市:估值縮水三成 或為對抗騰訊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9/5NNDE5XzU1ODc5NA.html從歡聚時代(YY)公佈的發行價和獻售情況來看,其操盤者的目的心態似乎來力求穩妥。不過,以目前估值計算,YY的估值較上一輪融資縮水約30%,這也意味著YY的投資者們不惜流血也要敲開公開融資市場的大門。而YY著急上市的誘因可能便是騰訊的威脅。
估值大縮水
11月8日,YY公司提交的文件顯示,其IPO發行價區間為10.5到12.5美元,將發行780萬股ADS,按上述發行價區間計算,融資額介於8190萬和9750萬美元之間。YY公司共有10.64億股普通股(若承銷商行使超額認購權,則共有10.87億股),每20股普通股對應1股ADS。按發行價中間值計算,該公司市值將達6.1億美元。
而在1年多以前,YY的估值曾接近9億美元。YY招股書顯示,老虎基金持有YY公司8.5%的股份。根據YY官方網站對外披露的信息,YY在2011年1月獲得老虎基金7500萬美元投資。以此計算,此輪融資時,YY的估值為8.8億美元。
一般而言,為了使投資者退出獲得回報,IPO時,上市公司肯定要給予機構投資者溢價,但多玩的上市顯然不是的。上一輪融資時,YY的估值是8.8億美元,而目前根據其上市發行中間價計算得到的估值則為6.1億美元,這也意味著,其估值縮水30%。
對老虎基金而言,這顯然又是一次「流血」上市。
力求穩妥 只為成功IPO
種種跡象顯示,YY在此次IPO運作中,力求穩妥,只為能夠成功IPO,而不願走迅雷、盛大文學、拉手網提交申請又鎩羽而歸的老路。
來自投資界的消息稱,此前,YY的承銷商以及投資者將其估值定為10-15億美金,但在經過一段時間市場研究和接觸後,YY大幅下調估值為7億美金之內。
「在目前資本市場不好的情況下,YY的作法是現實的,雖然我們都認為YY業務不錯,但都不願意給高價。」一位基金投資經理認為。
YY的估值模型也是令投行比較頭疼的一件事情。其招股書顯示,YY上半年的收入中,約一半來自於網遊,約三成來自於YY音樂,另有1/4來自於在線廣告和其他業務。
以網遊的模式來估值的話,YY的市盈率可能只能在6倍以下,因為目前,完美世界、暢遊、巨人網絡的市盈率也只有4-6倍。YY與騰訊的模式又有些像,不過騰訊的市盈率卻高達55倍。
而目前看來,YY對自己市盈率的估計在某些投資界人士看來至少是比較理性的——稍高於網遊的市盈率。2012年Q3,YY淨利潤為890.4萬美元,若以季度增長100%計算,YY今年淨利潤約為1900萬美元,其靜態市盈率約為30倍,以年平均增長率125%為計,其動態市盈率則為10倍左右。
上市心急之謎:為對付騰訊?
YY似乎並不是一個缺錢的公司,但卻願意在估值低於上一輪融資、市場環境並不佳的情況下穩妥上市,這又曾另一個側面顯示了YY上市似乎另有隱情。
根據YY的招股書,目前,其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29億美元,而這筆現金超過了此次IPO融資的規模。這在因缺乏現金而尋求上市互聯網公司中是罕見的。
那麼,YY究竟為何上市呢?一位投行的分析師認為,YY此度獻售的比例為15%,低於其預估的20%的比例,再加上YY的估值低於上一輪,這證明YY只想盡快敲開融資公開市場的大門,以便在未來公開募資做準備。
另有分析者則認為,YY急於上市的目的便是為了打通融資渠道,以便在受到騰訊競爭壓迫時能夠快速融資。
商務部初裁美韓太陽能多晶硅反傾銷 或為歐盟光伏「雙反」談判加籌碼
http://www.infzm.com/content/92600據商務部官方網站消息,7月18日,商務部發佈年度第48號公告,公佈了對來自美國和韓國12家公司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調查的初裁決定。
應國內多晶硅產業申請,商務部於2012年7月20日發佈對原產於美國和韓國太陽能級多晶硅的反傾銷調查立案公告,2013年7月18日則對該案做出初裁決定。
初裁認定,原產於美國和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存在傾銷,中國多晶硅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八條和二十九條的規定,商務部決定,自2013年7月24日起,對來自美國和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採取徵收保證金臨時反傾銷措施。進口經營者在進口上述來源的被調查產品時,應依據初裁決定所確定的傾銷幅度向中國海關提交相應的保證金。
據公告,美韓各有六家公司的傾銷幅度從2.4%到57%不等。
據瞭解,太陽能級多晶硅是製造晶體硅光伏電池的基本原料,與此前受到歐盟「雙反」裁決的光伏產業更是緊密相關。因此,商務部此次初裁備受各界關注。
據南方週末網此前綜合報導,6月4日,歐盟宣佈,將從6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徵收臨時反傾銷稅,前兩個月的稅率為11.8%,期間如果雙方未能達成解決方案,8月6日起將升至47.6%。
18天後,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初裁結果即將落地,談判時間已然屈指可數。
此前,2012年7月20日,中國商務部宣佈在多晶硅領域對美國、韓國進行「雙反」(反傾銷、反補貼)立案。同年11月1日,商務部又對歐盟產的多晶硅追加「雙反」立案,並與美、韓兩國的多晶硅合併調查。由此形成了涉及美國、韓國、歐盟的「多晶硅雙反案」。
據《國際金融報》,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對美韓多晶硅的制裁意義已經不在於對美國的影響,而是重在對歐盟的影響。
據《經濟參考報》,有知情人士稱「對歐盟多晶硅的反傾銷調查仍在調查期內,還有一些後期程序未完成。」
業內人士分析,「光伏案牽涉利益巨大,雙方的談判必定是一場全面的考量和博弈。如果說,在歐委會發佈初裁結果之前,對歐多晶硅雙反裁決是作為反制措施,那麼現在就變成了談判的籌碼。」
據瞭解,目前雙方仍在價格這一核心問題上僵持,中歐之間價格的分歧已經從早先的每瓦0.15歐元縮小到0.05歐元。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只有0.05歐元,但這就是中國光伏企業能否保本的生死線」。
該人士表示,如果不出意外,價格承諾方案會在8月6日前達成。
據新華網報導,光伏產業內普遍認為,這次初裁雖並未涉及來自歐盟的產品,但這顯然是一場「及時雨」,有助於緩解全行業面臨的生存危機。
此外,國務院也於7月15日出台《國務院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對光伏產業擴大內需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
但目前,無論是「雙反」裁決還是新政出台,其效果都尚未顯現。
據前述《經濟參考報》報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對美韓多晶硅的反傾銷裁決並不足以緩解光伏行業的嚴重危機。
「對來自美國和韓國的多晶硅徵收保證金後,進口量肯定會減少,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在短期內會有一定幅度的回升。 國內個別龍頭企業狀況會有所改善,但要實現盈利難度比較大,國內大面積地恢復生產這種預期也不太現實,部分小型企業將逐漸退出市場」,該人士稱。
Libor操縱案和解或為CFTC調查基準掉期利率操縱案鋪平道路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383在對libor操縱案的調查中,監管機構和被指控的銀行以25億美元達成了和解。根據該和解計劃,被指控的銀行也將必須交出和另一個金融衍生工具案件相關的信息。
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
根據和檢方達成的協議,巴克萊、瑞銀以及蘇格蘭皇家銀行這三家在Libor操縱案中被罰的銀行,若其隱藏了和潛在的基準掉期利率(ISDAfix)相關的證據,則他們將面臨刑事指控的風險。
曾擔任美國司法部檢察官、現任韋恩州立大學法學教授的Peter Henning表示:
這些銀行將冒著打破已有和解協議的風險和監管機構進行合作,他們正處於任人擺弄的境地。
做為和解計劃的一部分,美國司法部目前已經推遲了對上述三家銀行的起訴,而做為ISDAfix操縱案的主要調查人CFTC將繼續被告知任何事情的最新進展。目前巴克萊已經向CFTC遞交了交易員電話的錄音。
到目前為止,巴克萊、瑞銀以及RBS的發言人均拒絕對此置評,而CFTC的發言人也未對此發表評論。
目前各國監管機構都正在對貨幣市場上的操縱價格行為進行調查,這些調查涉及了從利率到貨幣,再到商品等極廣的範圍。
德國金融監管機構Bafin也正在就該國銀行業是否捲入到了ISDAfix操縱案進行調查。但該機構的一位發言人Ben Fischer在6日表示,目前尚未發現任何關於德國銀行捲入操縱案的跡象。
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已開始就英鎊ISDAfix的決定過程進行調查。
做為對ISDAfix操縱案調查的一部分,自5月份以來,CFTC已經和巴克萊、ICAP、花旗的十幾位(多於12位)交易員和經紀商進行了面談。此外,CFTC還計劃同來自另外13家銀行的員工進行面談。
該消息人士稱,有通信信件顯示,華爾街銀行指示ICAP在紐約的經紀商買入或賣出了大量利率掉期,從而將利率降至事先決定的水平。
其還指出,通過這些操縱措施,參與操縱的銀行從獨立的利率掉期期權中獲利,而這些期權正是他們的客戶藉以對沖利率波動的工具。因為ISDAfix的利率決定了掉期期權的價格,因此,銀行業也就尋求去改變掉期的價值。
在和CFTC達成的這項5年期的和解計劃中,巴克萊、RBS和瑞銀表示,他們將全面並迅速配合CFTC以及任何其他政府機構關於libor或任何民事訴訟以及行政事務相關的調查,或是任何在未來可能發生的調查。
在CFTC開始調查之前,ISDAfix是由以下幾家銀行制定的:
美銀集團、巴克萊銀行、法國巴黎銀行、花旗集團、瑞士信貸集團、德意志銀行、高盛、匯豐銀行、摩根大通、瑞穗金融集團、摩根士丹利、野村控股、RBS、瑞銀和富國銀行。
ISDAfix利率由湯姆森路透、Telekurs和彭博資訊所發送。
Henning表示,這些銀行所面臨的真正風險是來自資產管理經理人和養老基金的私人訴訟,若真的存在操縱事實,則這些銀行將會因此而感到恐慌。
媒體稱山西政府或為中誠礦產信托兜底15億 官方稱其“純屬謠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589
更新:據黃河新聞網消息,記者從山西省金融辦獲悉:1月23日,《時代周報》發表題為《山西兜底中誠信托15億黑洞:30億資金當地承擔50% 中誠信托與工行各付25%》的報道中關於“山西省政府可能會出面兜底50%”的內容純屬謠言。
山西省政府對中誠信托“誠至金開1號”兌付問題高度關註,要求相關金融機構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山西省金融辦認為,處置中誠信托兌付風險應堅持在法律框架內采取市場化的方式進行,各方應依法承擔相應責任,妥善化解風險。對有關媒體和記者嚴重違背事實的報道,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在違約大限來臨前,中誠30億礦產信托兌付危機或出現重大轉機。有媒體報道,山西省政府可能會出面兜底50%,中誠信托和工行各兌付25%。
據時代周報稱,
1月22日上午,有知情人士獨家向時代周報記者同時透露,“山西省政府可能會出面兜底50%,剩下的部分各打五十大板,就是中誠信托和工行各兌付25%。”但最終結果是不是這樣還要到下周才能見分曉。
中誠信托周三晚間發布了《誠至金開1號臨時報告》,其提到,1月22日山西紫鑫礦業集團交城神宇煤礦取得了換發的采礦許可證;另外,臨縣白家峁村召開了村黨支部、村委會、全體村民代表大會,決定無條件配合並支持白家峁煤礦審批事宜。
據財新描述,山西紫鑫礦業集團交城神宇煤礦和白家峁煤礦恰是這一礦產信托產品最核心的資產,尤其是白家峁煤礦,既是最有價值的核心資產,又因為遲遲未能確權而直接威脅到該信托產品的安全。
此外,中誠信托也表示正積極尋找潛在投資者。目前,受托人正在與有意向的若幹投資者商談,就具體投資細節加緊磋商。
中誠信托在2010年1月31日推出“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托計劃”,管理期限為36個月,募集資金總規模為30.3億元,年化收益9.5%至11%,主要用於對山西振富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進行股權投資。
但在2012年5月11日,振富集團副董事長王平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在立案當天即被刑拘。此後,該信托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據中誠信托的調查發現,振富集團實際共欠民間債權人29億元高利貸本金,加上中誠信托的30億元,集團大約負債59億多元。而山西振富集團或已破產清算完畢,總資產的估值不到5億元。
振富集團已累計使用了全部資金30.3億元,並累計向投資人分配信托收益6.7億元。截至2013年4季度末,信托專戶余額為567萬。
在今年1月16日,作為該項目的資金托管和代銷行的工商銀行拒絕承擔主要責任。這令市場擔憂該信托是否會成為打破信托“剛性兌付”的第一單。但在不足十天的情況下,該信托能否如約兌付仍是一個未知數。
時代周報引述信托人士稱,
“不承擔主要責任不是說沒責任,雖然工行是代銷方,它來兜底的話在法律上沒有依據,但工行在這個項目上獲益更多。”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報告顯示,“金開1號”由工商銀行私人銀行部發行,投資者共計700余人,工行手續費4%,中誠信托通道費為2‰。也就是說,工行獲益是中誠的20倍。
“銀行4%的手續費在信托產品中是很少見的,如果收益少的一方承擔更多責任是不合理的,風險和收益應該對等。”
周小川離任傳聞顯中國決策困境 高層或為穩增長放慢改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16

(今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證監會主席肖鋼、央行行長周小川與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參加記者會。圖片來自中新社。)
近日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被替換的傳聞凸顯了高層是先保增長還是推進改革的兩難困境。《華爾街日報》報道認為,為了保持7.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中國的決策者可能不得不放慢改革的步伐。
前晚《華爾街日報》爆出知情官員透露的消息:周小川可能要離任,中央高層在考慮他的接替人選。雖然央行迄今為止並未對此公開回應,但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的微博稱,央行辦公廳接近周小川的人士明確表態,易人報道不實。
此前多位經濟學家與官員認為,周小川不願為短期的經濟增長而影響推行利率市場化等改革措施。他抵制了此前市場降息等更寬松貨幣政策的呼聲,因為那樣做可能激化本已嚴重的國內債務問題,推遲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轉型。
無論周小川將要離任的消息是否屬實,中國市場的積極表現顯示,投資者預計,周小川離任可能意味著中國央行將啟動更寬松的貨幣政策,而寬松的信貸環境通常是股市的利好。昨日滬深股指雙雙收複上周失地,上證綜指收盤創18個月新高。
與其說是周小川的去留牽動人心,不如說外界普遍關註中國央行未來的政策走向。分析人士對此看法不一。
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提到,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專家Nicholas Lardy認為,作為傳聞中周小川的繼任候選人,郭樹清也主張要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果對當前貨幣政策的分歧很大,就不會選他這樣的改革派。所以,即便央行行長換人,貨幣政策也不會大變。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則是提到,中國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張斌認為,
不論誰執掌央行,一切都要視經濟而定。如果經濟進一步疲弱,領導層也許不那麽願意推行可能產生更大系統風險的改革措施。
瑞銀經濟學家汪濤預計,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中國央行就會降息。她認為,
考慮到近幾年中國的杠桿和過剩產能大增,中國政府不願動用更強大的刺激手段也可以理解,但這種拒絕更有力刺激的決心可能面臨越來越大的考驗。
今年3月,周小川表示,存款利率很可能在最近一兩年放開。可最近的經濟數據體現出,中國政府目前面臨比金融改革更緊迫的任務:穩增長。
本月公布的8月數據普遍不及預期,“李克強指數”之一發電量年內首次負增長,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創68個月和13年來新低,主要行業工業增長均放緩。
糟糕的數據顯示出,二季度中國政府一系列微刺激措施的積極影響大概只持續了一個月。6月中國經濟短暫企穩,7月又開始下行,8月的下行風險繼續加大。
華爾街見聞上周的文章援引彭博本月初的調查結果稱,23位受訪分析師之中,將近半數受訪者認為,中國政府將無法達到周小川今年3月設定的上述放開存款利率目標。
當時該文章提到了法國興業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姚煒的觀點:
“中國政府關切經濟急劇下滑的風險,這意味著利率市場化取得進展稍顯不那麽優先。取消利率的限制可能意味著,一些企業的融資成本會更高。而政府一直在竭力降低這類融資成本。”
而對於周小川可能卸任的消息,北京研究機構Gavekal Dragonomics的分析師Chen Long認為:
“無論周小川何時離開,對貨幣政策的影響都有限。但它將不可避免地給金融改革的進程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滬港通將於11月17日啟動 或為A股註入八萬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56
港交所和證監會今日聯合公告稱,滬港通將於11月17日正式啟動。
公告稱,滬港通交易結算、額度管理等相關業務規則、操作方案及監管安排均已確定,技術系統準備就緒,市場培育和投資者教育取得良好結果,並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滬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將於2014年11月17日開始。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11月7日在深圳舉行的首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上指出,滬港通開通將帶來“世界最大規模資產的一次重新平衡”。長期來看,可能會引導七、八萬億美元的資金從中國銀行體系流入A股市場,使得A股市場的體量在未來五到十年獲得巨大增長。
“現在中國的銀行資產差不多有22萬億美元,資本市場的市值才4萬億美元,美國這兩個數字差不多各是17萬億~18萬億美元,是1:1的關系,我們是1:5的關系。”李小加說。“這個一定要改,一定會改。”
消息刺激中國股市大幅走高,滬指收盤大漲2.3%,報2473點,盤中最高為2474點,收盤創三年來新高。深成指數收盤報8410點,漲幅2.13%,成交額1953億元。不過,香港恒生指數日內漲幅有所收窄,收漲0.83%。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滬港通”會在下周開始運作,是內地資本帳開放一個重要里程碑。同時,兩地股票市場的打通亦會將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推上更高臺階。
滬港通啟動日期公布後,香港離岸人民幣上漲0.13%,創3周來最大漲幅。滬港通允許每日跨境交易總額達到235億元人民幣。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今日還表示,中國已草擬滬港通的稅收政策,稅收規定很快將發布,以讓投資者能夠有一個清楚的了解。
"滬港通"相關稅收政策如何制定一直是市場參與人士關註的焦點。目前,外國投資者投資中國股市需繳納10%的資本利得稅,但中國政府一直對暫免征收。不過,國稅總局並未明確過暫免征會持續多久。而香港則沒有資本利得稅。
以下是證監會和港交所今日發布的聯合公告:
為促進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共同發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以下簡稱香港證監會)決定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正式啟動滬港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以下簡稱滬港通)。滬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將於2014年11月17日開始。現公告如下:
一、 今年4月10日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以來,兩地監管機構在啟動滬港通的準備工作上通力合作。目前,滬港通交易結算、額度管理等相關業務規則、操作方案及監管安排均已確定,技術系統準備就緒,市場培育和投資者教育取得良好結果,並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
二、 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已就滬港通項目涉及的跨境監管合作原則和具體安排達成共識,並簽署了《滬港通項目下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加強監管執法合作備忘錄》,以加強雙方執法合作,采取有效行動,打擊各類跨境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滬港通正常運行秩序,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已訂立監管合作安排和程序,及時妥善處理試點過程中出現的重大或突發事件,確保兩地投訴渠道的開放和訴求的有效便捷處理。
兩地已就滬港通投資者教育達成合作安排,繼續做好滬港通投資者教育和投資知識傳播工作。
三、 兩地交易所、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及登記結算機構應當依法履行滬港通各項職責,組織市場各方有序開展滬港通業務。證券公司(或經紀商)應當遵守相關監管規定及業務規則,加強內部控制,防範和控制風險,做好投資者教育和服務,切實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投資者應當充分了解兩地市場法律法規、業務規則和實踐操作的差異,審慎評估和控制風險,理性開展滬港通相關投資。
市場各方應利用好正式啟動前的時間,進一步做好準備工作,確保滬港通試點順利開展。
特此公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