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廢話: 七成中大畢業生盼樓價跌

1 : GS(14)@2011-06-30 23:30:5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388968
【本報訊】特首曾蔭權不斷出手壓抑樓市,但仍無阻樓價屢創新高,令大部份港人淪為「樓奴」、「蝸居族」。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統計,按揭供款佔住戶入息比例,由 08年第一季 38.7%,急升至今年首季 48.7%,反映港人供樓負擔越來越沉重。中文大學校友評議會的最新調查也發現,多達 74.4%畢業生,希望樓價在未來一年下跌。記者:麥志榮、黃偉駿
2 : 龍生(798)@2011-07-01 01:01:30

真係廢話中既廢話

龍大專家斷言, 無樓在手的人, 99%都希望樓價下跌
3 : superkkw(6672)@2011-07-01 02:28:03

跌果陣有幾多人真系敢買
經濟唔好先會跌,人工唔洗減咩!
4 : GS(14)@2011-07-01 14:39:03

跌那時隨非手上滿手現金,否則都唔會買啦
5 : 龍生(798)@2011-07-01 19:20:24

我估到時我跳樓都唔掂...講真
6 : idsdown(1658)@2011-07-01 20:41:47

跌嗰陣, 分分鐘連份工都無埋, 飯都無得開, 咪話供樓
諗野唔好咁黑心

注: 小弟都係無樓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132

財經CAREFREE - 順叔 廢話預期 (2012年08月03日)

1 : GS(14)@2012-08-03 11:22:5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5418&d=1812
近排一講到政治或教育,甚至奧運會,香港人容易跳掣,又到開心星期五,不如講廢話,睇睇一個好重要,但可能又好廢話的財經概念:市場預期。
「市場預期」呢四個字,可能係財經新聞中最經常出現的辭彙,有晚吔飯,唔小心轉咗去三色台,有個類似「財經咩角度」的新聞環節,幾段外圍經濟數據及國外企業的業績,「市場預期」呢句嘢,竟然出現咗廿幾三十次,聽到飯都噴埋出嚟,好似「市場預期」就係所有金融數據的指標。
不過呢句日講夜講的財經術語,又好似好緊要,業績唔符合「市場預期」,股價就可以跌到一仆一碌,就算未成事實,「市場預期」都可以成為解釋大市升跌的百搭謎底。
舉個例,今日「市場預期」美國將推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QE3),個市可以升到膨膨聲,後日「市場」又可能「預期」QE3希望落空,大市又再次打回原形,神又係佢,鬼又係佢。
查實有關金融數據的「市場預期」,絕大部分只係財經傳媒經過一項例行公事或厭惡性工作得出嚟的數字。
例如內地經濟增長,記者會四圍搵啲經濟師,叫佢哋估吓內地GDP升幾多、跌幾多,集合所有數據之後,搵個最能顯示集中趨勢(Central Tendency)的數字,中位數(Median)或者比較眾數(Mode),最後咁就成為「市場預期」。
又例如,某大公司在派成績表之前,記者又要四圍出動,打電話俾分析員,預測吓某大公司純利有幾多,再加埋除開計個平均數(Mean),就變咗「市場預期」。
不過呢,傳媒在引用統計數據時,通常都唔會尋根究柢太認真,例如好流行的各項民意調查所顯示的「民意」,個個都拎嚟講,但好少會提及調查的樣本有幾大、樣本誤差百分比有幾多咁,樣本只係抽查住宅電話簿,會唔會令只用手機冇固網電話線的家庭,永遠接唔到民調電話,更加冇乜人去理。
「市場預期」的形成過程,其實亦唔科學化得去邊,例如財經茄哩啡就從來未聽過一間電子傳媒,同你講某數據的「市場預期」,包括咗幾多個經濟師或分析員的預測,當然熱門公司或者會有好多分析員睇住,數據樣本好大。但若果是冷門小小的公司,可能只係得小貓三四隻嘅分析員有做預測,真係唔知究竟「市場預期」查實係乜。
作為「市場預期」,其中一個重要嘅組成部分,就係所謂嘅大行報告,有時分析員都係好求其,半年前出份報告,只係將唔貼市唔更新,唔將呢類偏離集中趨勢的數據樣本剔走,就隨時會拉高或拉低晒「市場預期」。
當講到一啲無法量化的「預期」,例如油價升跌,「市場預期」嘅出現就更加泛濫,因為就算你點講都得,講到尾,亦係因為另一種傳媒的例行公事或厭惡性工作。
傳媒每日都要解釋或預測大市未來的走勢,好似早幾年通脹高企,人人都望住個油價,見個市升,就話「市場預期」油價跌,刺激經濟增長,見個市跌,就話「市場預期」需求大油價升,影響經濟增長。
有關「市場預期」的最經典使用方法,就係「預期市場預期」,例如舊年2月底,滙豐控股(005)公布業績之後,某大財經台的頭條新聞,出現以下呢一句:「市場估計滙豐會公布一份好過市場預期的業績,但結果令市場失望,全年只賺………」。
呢個「預期市場預期」的使用方法,唔單止出現在傳媒,好多所謂嘅大行報告,睇好或者睇淡某公司股價,一個愈嚟愈普遍的理由,就係「預期」某公司的增長好過或者差過市場預期,咁搞落去,應該好快要進化到「預期市場預期的預期」的更高境界。
「市場預期」呢樣嘢,唔需要太認真看待,臨尾講句廢話,掌握到「市場預期」的謬誤,或者「市場預期」之外的形勢,查實正正係投資賺錢的不二法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91

豪言大志:做人道理的廢話 曾志豪

1 : GS(14)@2013-07-09 09:21:25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30708/210216
教你做人道理的書本,都像Model的時裝,穿在人家身上好看,但永不可能複製在自己身上。
Model把自己餓得像用Photoshop執過相一般的身材,現實的你,有這種毅力嗎?
一行禪師說,要平靜自己的心情,學懂沉澱。就像一杯果汁,攪勻的時候濁亂不堪,但當果肉沉澱,果汁又變得悅目可飲了。看完,畀Like,讚嘆,然後,合上書本,鬼唔知咩?但點沉澱呢?果汁可以放在平靜的桌面沉澱,每天逼巴士的你如何找一方淨土,穩定煩躁的心?阿嬸,你唔好再逼,你個胸掂到我啦!
或者那些道理,本身有破綻。有一本書教人不要動怒,叫我們不要做一杯水,要做湖泊。你在一杯水加鹽便鹹得受不了,但如果你胸襟是湖泊,加了鹽你也不會察覺。鹽便是指那些負面的情緒,書本叫我們好好進修,變成湖泊,便能有容人之量。
問題是,湖泊放鹽,當然可以被湖水沖淡,但如果扔在湖泊的是塑膠垃圾呢?那怕只是一個小小膠樽,湖泊都無法容納分解,注定要一生一世漂浮。
世上有可化解的怨怒,像流言蜚語,那便是鹽:但世上也有不可分解的仇恨,譬如種族、宗教的衝突,你看看中東。即使胸襟修煉得像大海,但有毒物質仍是源源不絕傾倒,水質最終變差,不宜飲用,到時怎辦?
真有這般容易,心靈書本的作者,早就獲諾貝爾和平獎了。

專欄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61

廢話連篇 方思捷

1 : GS(14)@2013-07-11 01:21:55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A3%E7%AF%87/101244'
你是公司歷來最好的區域總監,但我希望你在這個project上要加倍小心。」朋友聽他老闆這樣說自己,卻感到不開心,原因與對方說這句話時的場合和氣氛有關。
事緣他們參與一個區域性會議,商討一個超級計劃。大家興致勃勃,摩拳擦掌。他負責計劃中最重要一環,要生產一個在市場一擊即中的產品,於是每個部門都把目光投過來。
「你們做生產設計時,要注意這市場的特點,因為這個市場很獨特,跟我們以往做過的市場不同。」
「千萬要準時,船期、倉期還有整個marketing plan已經confirm了,連TV廣告的live time都簽了約,不準時便大件事了。」
「質量方面就最重要了,質量不好的話,怎樣有impact的marketing plan也沒有用。」
這些話句句都是真理,且放諸四海皆準,但在這樣一個高層的會議上說出來便是廢話,說了等於白說。不是嗎?做產品設計時,不做市場調查,不兼顧市場的特點,行嗎?做生產的不緊盯生產死線,不跟船期貨運,不做好delivery,行嗎?做產品時不看質量,行嗎?
朋友期望在這個高層會議上能有所得著,期望聽到有多一些具建設性的東西,萬料不到其他人以這些廢話來搪塞責任。
朋友以區域總監的身份,聽其他人說這些說了等於沒說的廢話,又怎能不感到無癮!
(二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85

也說亮話:別說廢話 用心關顧

1 : GS(14)@2016-03-11 12:57:04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常恨水常東」應該是飽歷滄桑成年人的感慨,為甚麼我們的年輕人,一個又一個的寧願選擇死亡也不要面對生命?青春彷彿變得彷徨、沉重,不堪承擔。「人該為一張履歷表,還是為離開人世時親友的悼辭而活呢?」著名專欄作家David Brooks在《紐約時報》上撰文說,放在履歷表上的技能經驗,只是要顯示一個人外在的市場價值,人離世時悼辭中提到的為人作風,如勇氣、善良與忠誠等才是我們的內在本質。可惜即使大部份人認同悼辭中的德行較為重要,市場經濟的文化、教育和恐懼卻讓人聚焦於學業、職場上的競爭,知易行難。人生難道就只是為了活出一份讓別人評頭品足的履歷表嗎?筆者的朋友小時候因父母離異,遭人白眼而自尋短見,幸好「要好好照顧妹妹」的信念,把他從死神手中拉回來。他分享,無論人因為甚麼原因想自殺,共通點是覺得人生已經沒有「支撐點」。要幫助身邊的人,千萬不要再說「你既然連死嘅勇氣都有,點解無勇氣活落去!」「你死咗都唔會解決個問題㗎!」「生命滿希望!」之類說話!重要的是,用我們的耳朵和心去聆聽,用我們的靈魂和愛去擁抱,「一人猶如拉了一條線,交錯編織成一片安全網。所以,別吝嗇一通默默聆聽的電話、一個擁抱、一句鼓勵。我們不知道,就是那麼一句,剛巧成為安全網上關鍵的一條線,就救了一個生命」。
William Henley在26歲寫的詩《Invictus》在歲月和黑暗中飽受折磨,但是靈魂和意志不屈不撓,結語「我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我是自己靈魂的主宰」(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Henley12歲罹患骨結核病,25歲疾病蔓延到腿部需要截肢保命,儘管殘疾了,他仍然相信生命有選擇!「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借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安撫情緒,希望在樂章演繹不可避免的死亡中找出生命的一點靈光。張亮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1/195245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551

白韞六:李寶蘭表現未達標 執行處前線斥廢話 質疑為梁振英掩飾

1 : GS(14)@2016-07-12 08:12:32

【本報訊】廉政公署掌管調查實權的「第二把手」、署理執行處首長李寶蘭,上周被取消署任安排後宣佈請辭,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引述消息指,李被「換馬」與調查特首梁振英收取澳洲企業UGL的5,000萬元回佣案有關。廉政專員白韞六昨指,李因署任表現未達要求,決定取消其署任。白強調是其決定,有知會梁振英,但無參與,被質疑為梁振英掩飾。記者:謝明明


白韞六在廉署上周四公佈李寶蘭離職,並由執行處處長(私營機構)丘樹春署任執行處首長後,昨突然召開記者會主動交代今次人事變動。白表示,取消李寶蘭署任執行處首長,是因為李署任期間表現未達要求,白稱作為李的直屬上司,今次是其一人的決定。




強調梁特無參與換馬決定

白指出,在決定取消李的署任安排後,曾知會梁振英,但梁並無參與決定,也沒有提出意見。他指李寶蘭獲悉被取消署任後,即提出提前解約,白着她考慮留任,李兩日後向白提交書面通知提前解約,於本月18日生效,由丘樹春署任執行處首長。記者多番追問李寶蘭哪方面未達要求,白韞六均以涉及私隱為由,拒絕交代詳情。記者又多次追問事件是否與梁振英收取UGL的5,000萬元案件有關、該案調查進展如何,以及特首辦有否拒絕提交文件等,白韞六一概不作評論。廉署昨又安排貪污問題諮詢委員會主席周松崗出席記者會,周指今次廉署人事調動原只是其內部決定,但基於高層調動可能影響廉署運作,加上市民關注,所以白韞六向委員會匯報和公開交代。本報昨嘗試聯絡李寶蘭,詢問就白韞六對其工作表現不達要求的指控有何回應,截稿前仍未回覆。據悉,自爆出被取消署任至提早解約,李寶蘭心情惡劣,「收埋自己,唔願同人接觸」。而前線人員形容表現不理想的理由是廢話(bullshit)。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委員涂謹申指出,現時廉署正調查梁振英收取UGL的5,000萬元案件,而現任廉政專員是由梁振英所委任,令他非常擔心李寶蘭不獲署任是否單純因工作表現,還是與梁被廉署調查有關。




93年炒副處長曾交代原因

涂呼籲新一屆立法會運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事件,並指1993年廉署執行處副處長徐家傑遭解僱,時任廉政專員施百偉也在立法會專責委員會上詳細交代原因,「廉署掌握唔少機密資料,今次事關重大,公眾利益高過私隱」。何俊仁直指,白韞六聲稱李寶蘭被取消署任,是基於工作表現未達要求的說法沒有說服力,未能消除大眾疑慮,反而只會令公眾有更多疑問。他質疑白韞六拒絕回應廉署有否全力調查梁振英UGL案,只會令公眾質疑廉署的公信力。廉署前總調查主任查錫我亦認為,白韞六應該以不透露案件為前提下,交代李寶蘭被停止署任執行處首長是否與其調查案件的方向有關,以釋公眾疑慮。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葉國謙指,李寶蘭在調查及處理刑事案件方面出色,對她未能正式升任感到可惜,但他認為外界難以判斷機構內的人事變動。他相信廉署有公信力,處理人事具有嚴格機制,不會讓人胡作非為。對於外界質疑李寶蘭離職與曾調查梁振英UGL案及湯顯明案件有關,他表示不能證實相關傳言,難以評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12/196914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3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