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市場》潔西卡艾芭、赫芬頓 看上中國敗家女潛力 馬雲創業大會 為何吸引全球女神?
2015-06-01 TWM
|
|
一場阿里巴巴的女性創業大會,把好萊塢辣媽女星潔西卡.艾芭、《赫芬頓郵報》創辦人阿莉安娜.赫芬頓與英國時尚劍橋包創辦人茱莉.迪恩聚集中國杭州;讓她們不遠千里而來的,究竟是為了什麼? 撰文•周品均
是誰有這麼大能耐,能讓好萊塢辣媽女星潔西卡.艾芭(Jessica
Alba),在非電影宣傳期間來到中國杭州,還讓《赫芬頓郵報》創辦人、有新媒體女王之稱的阿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ton),以及英國時尚劍橋包創辦人茱莉.迪恩(Julie Deane)都聚在同一個場合?答案是,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 今年五月二十日的網路情人節,馬雲辦了阿里巴巴集團第一場「女性創業者大會」,把全球來自各界的優秀創業女性都邀請到了浙江杭州。
「很多人問阿里巴巴成功的祕方是什麼?其實我們沒有祕方。但你說真沒有祕方嗎?我覺得大概有三個主要的要素,第一個要素是女人,第二個要素是年輕人,第三
個要素是專注小企業。」為了這場女性論壇,馬雲還穿上特別訂製的《清明上河圖》中山裝現身,一開口就讓台下的女性掌聲如雷。 我愛中國! 潔西卡艾芭不忘討好觀眾 不過,光是一場女性論壇就能讓潔西卡.艾芭、阿莉安娜.赫芬頓、茱莉.迪恩千里迢迢飛來中國?網路上有句流行語:「馬雲的背後,有千千萬萬個敗家的女人」。而這些女性消費力所代表的中國市場,或許才是讓這幾位忙於事業的女性現身杭州的答案。 「我愛中國。」女星潔西卡.艾芭出場就引起騷動,讓女性創業者大會頓時變成好萊塢試映會。而這位好萊塢辣媽,是以「The Honest Company 」創辦人身分來到杭州。
自二○○八年生下大女兒後,潔西卡.艾芭逐漸減少電影演出,將重心轉移到提供家庭安全與誠實的日用品事業上。一二年,她與矽谷知名創業家布萊恩
(Brian Lee)一同創辦The Honest
Company,打著無毒產品與方便的月訂機制,成立後就威脅到既有尿布業者的銷售數字,當年就被全球知名財經網站《商業內幕》 Business Insider)雜誌評選為二○一二年美國前八大最酷的新興企業。 這次以創業女性身分出席的潔西卡.艾芭,除了分享兼顧事業與家庭的難題,也不忘當起代言人。「我們希望能夠創建一個品牌,一個所有人,包括中國人可以信任的品牌。」潔西卡.艾芭掛著甜美的笑容說著。 事實上, Honest經過兩輪募資,估值近十億美元。潔西卡.艾芭的創業夥伴布萊恩也證實,將與阿里巴巴合作,以進駐天貓作為進軍中國的首步。 我在找合作夥伴! 劍橋包創辦人將在中國開店在這場女性創業者大會,「為母則強」的還不只有她。很難想像被全球時尚人士與部落客擁戴的劍橋包(Cambridge Satchel),是出自英國主婦茱莉.迪恩,而她當初創業做起劍橋包的原因,是為了付女兒就讀私立學校的費用。 「某一天,女兒放學回來告訴我,同學把她踢倒在地板,我當時就告訴她,以後再也不去那所學校上學了。」茱莉.迪恩為了支付女兒昂貴的私立學校學費,她思考一位家庭主婦,能從哪裡賺到錢?因為她的女兒喜歡《哈利波特》,便決定以製作劇中人用的書包作為創業的開端。 ○八年茱莉.迪恩創業時,只有六百英鎊(約三萬元新台幣)的資金,剛開始每周只賣出三個包,但茱莉.迪恩並沒有放棄,她自己設計網站,還寫信到時尚雜誌自薦,最後不斷改良顏色,大受時尚圈好評,如今,公司市值達五千萬英鎊(約二十五億元新台幣)。 茱莉.迪恩的劍橋包自去年十二月在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國際販售,不過知名度仍不高,茱莉.迪恩也不忘把握行銷品牌的機會,頻頻介紹一款她特別為女性創業者大會主題搭配色系的劍橋包。她也透露,打算在中國開實體店面,目前仍在尋找合作夥伴。 我只做生活、娛樂新聞!
前進中國,辛辣媒體變溫和事實上,看上中國市場潛力的,除了販售無毒生活用品的潔西卡.艾芭,與劍橋包創辦人茱莉.迪恩,在這場女性盛會中,就連《赫芬頓
郵報》的創辦人阿莉安娜.赫芬頓,都談起了進軍中國的計畫。二○○五年創立的《赫芬頓郵報》,無疑是新媒體的代表。從政治部落格開始,《赫芬頓郵報》逐步
成為具影響力的新聞部落格,一二年,《赫芬頓郵報》甚至成了第一個獲得普立茲獎的網路媒體。
不過,雖然人人都想在中國市場搶下一些占有率,但作為一家風格自由開放、尖銳的媒體,真的過得了新聞這關嗎?阿莉安娜.赫芬頓給了明確答案,《赫芬頓郵
報》在中國不做新聞,只刊登生活和娛樂的訊息。只能說,中國市場的吸引力,不只能讓這些名女人聚集在杭州,甚至讓辛辣出名的《赫芬頓郵報》也變溫和了。 這些名女人,都想賺中國財潔西卡.艾芭 ︱The Honest Company成立僅3年,去年營收近1.5億美元我完全可以像其他女星一樣,把自己名字註冊成一個商標,然後去做一些時尚行業。但我希望能為很多人打造一個安全健康的生活產品和品牌。 茱莉.迪恩 ︱劍橋包創辦人 劍橋包成為時尚追捧品牌,公司市值約25億元你不需要很大一筆資金,就可以透過一個小小的願望,從幫助家人的願望,從而可以創立起一個公司,進行創業。 阿莉安娜.赫芬頓 ︱《赫芬頓郵報》創辦人 創辦美國最有影響力新聞部落格網站女性可以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我們也需要找到一種新的方式,不要過度地勞累,不要透過失去自我的代價來取得所謂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
“女漢子”變“女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05/151244.shtml
講述人:吳東毅
職務:善為影業董事長
掛牌時間:2015年2月
2月10日,主營電影票務的善為影業登陸新三板。用董事長吳東毅的話講,他們從“女漢子”變成了“女神”。顏值高了,自然就能吸引更多人的註意。
5月5日,善為影業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擬收購千朗文化傳媒,布局影城運營。 6月,善為影業引入券商,為做市進行準備。已變“女神”的善為影業,要成為一家電影票房綜合服務商。
以下為善為影業董事長吳東毅口述。
我們以前說自己是個“女漢子”,能力強,但是顏值不高。上了新三板,成長為“女神”後,給人第一眼的觀感就不一樣了。
品牌影響力的提升,是我們對登陸新三板的最大感受。我們是做電影票務的,關註度是很重要的方面,新三板給我們做了一個免費的長期廣告,不管是影迷、影城還是影片制作方,對我們的關註度都有了很大提升,一下子市場影響力就完全不一樣了,而且現在我們也更容易招募到更優秀的團隊。
之前,我對員工講公司的發展前景,有些員工未必相信。現在上了新三板,員工持有的股權、期權能在市場上看到實實在在的價值,工作的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很多。

善為影業董事長 吳東毅
資本門外漢的蛻變
新三板對我們資本層面的改變也是很大的。我們之前一直不太會找資本,資金投入主要是靠幾個股東,也沒有引入機構投資者。現在在新三板,我們能直面所有投資者,大家都可以看到我們、投資我們。
上新三板以後,公司的融資能力明顯提升,不僅可以在新三板上直接定增融資,而且有了新三板的信譽背書,銀行貸款也方便了許多。此外,新三板也提供了一個資本回報的平臺,有利於股東的股份轉讓和退出。
很多資本雄厚的投資人和機構都在投資新三板,所以我很看好新三板未來的發展。如果企業能夠把自身做好,不見得要轉板,我覺得待在新三板也不錯。當然,現在新三板的流通性不足,500萬元的投資門檻太高,使很多人望而卻步,未來應該有更多的改變。
打鐵還需自身硬
我們剛對興業和天風兩大券商進行了定增,它們正在積極為我們做市,善為的做市已經得到了股東會的通過。在與券商協議轉讓價6.66元/股之前,也有國內很有實力的新三板投資公司和善為談過,估值在15元/股,但我們沒有考慮。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先做市,而做市之後的股價表現,那就要靠企業的實力說話了。
由於新三板沒有漲跌限制,所以當企業實力不行的時候,股價的下跌是致命的,可能前一天還是高股價,第二天就一文不值。我們只有紮紮實實做好業務,才能使股價穩定高企。
券商本身也有一些資源,比如三板企業或者還不符合條件上新三板的公司,我們希望能實現資源的相互整合。善為擁有“電影+文化+互聯網”概念,目前國內的同類公司還不是太多。興業和天風兩大券商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對彼此的合作都抱有很高的期望。
收購與整合
在今年初掛牌新三板的時候,我們提出要做電影票房運營商。在善為原有的電影票務的基礎上,幫影城做軟硬件的開發,完善整個電影生態圈。
為此,我們收購了千朗文化傳媒,作價1.03億元 (396萬股股票+2400萬現金)。以千朗目前的收益和預期,善為收購千朗的估值不到10倍PE。
我們收購千朗最看重的是資源整合。千朗的業務與影片發行密切相關,主要以電影宣傳品制作、數字硬盤拷貝、電影衍生品等業務為主。
善為在為影片做落地發行業務時,需要跟影院打交道,這一塊需要千朗的支持。依靠千朗的團隊和資源,可以將以前的地方發行變為全國發行。另一方面,千朗的海報設計制作能力也對於善為有很大幫助,我們從投資到物料再到宣傳、發行,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鏈。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蔡鎏,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女神柴静
这两天,铺天盖地地接触的,都是关于柴静的消息,她和节能环保业的关系、视频离奇得到官媒和各大网站的推广,又离奇被封杀,专家的反驳,数据的真实,各种的算计和谋略。然而,柴静一直是我的女神,不管她说什么,怎么说,做什么,怎么做,我都无条件相信她。
而现在,如果说,柴静过往只是我,和一小众粉丝心目中的女神,她起码已经成为至少一亿人心目中的女神了。
而事实上,她也的确成为了超越鲁迅般的神级人物。不到四十岁的年纪,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在未来的几十年,她的一言一行,对每个产业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影响几十万亿利益的分配,几千万人的生计。不管这是否她自己的选择。
作为一个死忠的粉丝,我想知道,在这一切发生以前,她知道自己未来的路,知道自己承担这么大的责任吗? 这对她来说,并不是好事。甚至,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是最大的考虑。
从她演说时眼色的执着,淡定,幽默;我想,她是知道的,知道自己将踏上一场漫长的战争,知道将会面对什么。
铁肩担道义,这是中国文人真正的风骨。每想起这点, 心中的女神承担起这么多,我都有想流泪的感觉。
中国需要保护柴静,就像要保护自己的眼睛。
怎樣用互聯網思維,挑選女神並將她追到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9/154029.shtml
導讀 : 春節快到了,家里人又要催婚了,身處互聯網創業熱潮的你,怎麽用戶怎樣用互聯網思維,挑選你的女神並將她追到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自古以來,婚姻擇偶就是人們關註的頭等大事。電視上“非誠勿擾”“百里挑一”吸人眼球,網絡上“世紀佳緣”“百合網”註冊者千萬,大家都在通過各種渠道尋求自己最合適的另一半,上天入地無所不用極其, 但最終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男生似乎很難俘獲女生芳心,女生也弄不清到底如何選擇另一半。
活該單身狗,這些事你根本沒做對
AB男生各有3000塊“戀愛基金”。A非常想買一個手機,實用性強性價比高。他覺得女朋友也會這樣想,於是用3000塊買了一部手機送給她,女朋友“十動然拒”。B則是完全不同的做法。他先花1000塊租了一輛豪車,一整天載著女朋友到處兜風。然後用500塊買了一大捧花放在後備箱,出其不意地送出去。最後用剩下的1500塊訂了一個豪華酒店的海景房,和女朋友度過了一個非常浪漫的夜晚。3000塊都花光了沒錢吃飯了,B就拿來酒店的方便面問女朋友說“你願意和我同甘共苦嗎?”女孩子感動的眼淚嘩啦啦“我願意!”
同樣的3000塊,為什麽不同的花法會導致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呢?
男性視角、女性視角存在需求差異--勿陷入利己主義誤區
在戀愛過程中,很多人常常犯“利己主義”錯誤,這個“利己”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自私自利,而是思考問題往往從自身角度出發,沒有顧忌到另一半,最終導致自己做了很多事卻“然並卵”,把自己感動到不行,對方還絲毫沒有觸動。而有的人能換位思考,從“用戶體驗”的角度設計戀愛場景,充分照顧對方的喜好,最終獲得成功。故事中A就是典型的“理性利己主義”,追求“剛性需求”,一切從實用出發,將3000塊充分發揮價值,購買自己認為性價比最高的電子產品。並且運用“直男思維”,認為自己喜歡的女友也會喜歡,將偏好強加於女朋友,最終適得其反。而B則從女生的視角來思考,考慮女生喜歡什麽樣的東西,租豪車買玫瑰玩浪漫,他用3000塊巧妙分配滿足了女性對於戀愛的憧憬,最後即使吃方便面女孩也會欣然接受。
女性戀愛視角“理性與被動齊飛”--對後備資源冷靜分析
現今社會有一個怪現象,剩女比剩男多,優質剩女比優質剩男多得多。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女孩子們普遍比較聽話,乖乖讀書學習,按照父母的期望實現了高學歷的目標,但出了學校才發現,和自己匹配的男性早被“拿下”,剩下的鳳毛麟角競爭激烈。同時女性還有本質被動屬性,一般人不會選擇主動去認識、追求男孩子,只會被動地等人結識,最終被一點點剩下。後來大家想到一個化被動為主動,將主動融於被動的好方法,那就是註冊婚戀網站,女性註冊提高了自身曝光率,誌同道合的男性看到適合的對象會主動聯系,這樣女生就實現了被動的訴求,交往結識也會更加順利有余地。
除此之外,女生和男生相比,在初步擇偶這一輪,源於千百年的本能,她會非常理性,而且理性層級隨著學歷明顯提升。這種理性和文章開頭的例子並不矛盾,例子里AB分別已經和女朋友在一起了,是在一起後的場景設計,此時女朋友多需要的是感性訴求。理性訴求多發生於女生篩選男朋友的初步步驟中,和男生”喜歡了就是喜歡了“不同,女生會冷靜分析條件元素做出相對明智的選擇。
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一個30多歲的女博士。她出生在一個傳統的猶太家庭,一步步按部就班地讀書做科研,不知不覺發現耽誤了自己的終身大事。如何科學有效地尋找男朋友呢,她想到了將自己的科學研究和選男友談戀愛相結合。她通過數據采集的方式在互聯網征婚版塊里大海撈針,對選出來的人進行約會跟蹤,將每一個相親過程以量化的形式記錄,整個過程非常理性認真,完全用數據統計的方式完成整個找男友的過程。
女性戀愛視角“感性共暢想一色”--極易被幻想感動
除了初篩男友的理性,女性作為迷人的感性動物,暢想憧憬占據80%時間。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小故事,其實B之所以能讓女朋友“芳心大悅”,是因為B讓女朋友沈浸到了一種暢想模式里,用租來的豪車、玫瑰、豪華海景房為女朋友打造了一個電視劇般奢侈浪漫的體驗,即使知道是短暫即逝的,女生也願意為這一刻的浪漫感動到底。這種類似的做法在不同行業皆有使用,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樣板間模式”。
“樣板間模式”是指,我們去買房的時候,常常被樣板間影響正常的理性選擇,一個搭配合理溫馨大方的樣板間會瞬間引起買房者好感,從而有效提升成交度。其實購買的房子本身和樣板間是毫無關系的,開發商甚至為了樣板間呈現效果更好而刻意修改一些類如床之類家具的尺寸,購房者即使原封不動地按照樣板間裝修也很難達到開發商呈現的效果。人們之所以被樣板間模式影響,是因為樣板間把你預想的生活空間具象化了,讓人們沈浸在一種暢想模式里,看到樣板間就會聯想到自己日後幸福安穩的生活,所以就毫不猶豫做了購房決定。女性戀愛也一樣,沈浸在一種充滿浪漫的暢想模式里,她們會愉悅心動繼而毫不猶豫做出選擇。
按規律把握交往進度--80%理性推動+20%感性爆點
互聯網經理有一本必讀書,名字叫《女性的起源》。不太厚的一本書,里面敘述了女性是怎麽一步步演化發展。書中推測,在母系社會的時候,人是從水里面往陸地上遷移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女性需要保護自己的孩子,她必須充分地擇偶:第一,她要選擇不會被淘汰的優良品種;第二,她需要選擇強壯的個體幫助保護她的孩子。
千百年來自祖先的思維決定了女性的基本擇偶步驟:在前期的一年或兩年的考察期里面理性分析多個選擇對象,將不符合標準的刪掉,然後再結合一些具體接觸細節選擇最優解。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基本上是心有所屬了。需要有一個讓她可以確定決心的感動事件。這個事件一定要在特定的場景下發生,這樣才能讓女性記憶深刻。比如遊樂場或者恐怖電影。讓女生產生那種血脈膨脹的激動的感覺,這種感覺類似於愛情觸電,大家可能會混淆這種感覺,繼而愛上對方。
“互聯網+“思維擇偶 :正確分析訴求 +良好關聯鋪墊 +見多識廣確定匹配
結合互聯網思維,擇偶模式就像做產品,一個黃金公式通用,即G=M*R*T。其中M是指,正確的真實的用戶訴求。
針對追女孩來說,男生要從女生的角度考慮她的需求動機是什麽,就像前面我們提到的例子,男生認為實用性強的手機也許並不是女生的“菜”,女生更需要浪漫的玫瑰花。如果連動機都搞錯了,禮物絕對不會實現應有的價值。做產品也是一樣,很多傳統企業分析需求偏於“剛性”,抓住一個痛點就任由自己發揮,最後可能已經扭曲用戶本意。互聯網做產品則相對聰明很多,它的產品並非是剛性的,比如遊戲,你一天兩天不打沒有任何的影響。但是其他方面,比如柔美的畫面、有趣的動畫、良好的用戶體驗會吸引消費者主動過來,即使非剛需也會心甘情願來玩,最終默認產品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無論是產品發布還是追女孩,都要做好關聯鋪墊。
兩個男生同時喜歡一個女生,齊齊去表白。第一個男生特別傻,開門見山直抒胸臆,當時就把女孩給嚇跑了。素不相識上來就表白,女孩子不跑才怪。第二個就稍微聰明了,他說:“你能不能借我10塊錢吃碗面?當然,我們倆萍水相逢,我要先自我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學生證。”這樣他就巧妙地像女生介紹了自己,也建立了信任。然後他又說:“這個10塊錢我不能白要你的,我得還你!你留一個手機號。回頭我打電話給你,我把錢還給你。”這樣他就要到了手機號,擁有了聯系方式。最後他又說:“你要真肯借我10塊錢,我還想從你多借10快錢,因為我要請你吃碗面……..”
用姑娘的錢和姑娘共進晚餐,目的100分達到,足以見到建立鋪墊的重要性。這種模式和做互聯網產品,尤其是產品發布非常類似。如果產品剛做完,無任何鋪墊冷不丁直接扔到線上去,註定會是一個失敗的發布,大家還沒弄清楚前因後果只看到一個成型的產品,根本無法產生嘗試使用的沖動。所以產品發布前,都要進行一些活動的鋪墊,盤活產品路徑,讓目標用戶了解、知道,進而逐漸信任,這樣它發布後才會獲得大家的親切感和認可。你需要見多識廣,不斷權衡確立真實匹配標準。
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住曾經寫過一篇配比理論。假設有一屋子的人,100個男人100個女人,每個人多手持一個號碼,這個號碼代表著你的美貌、才華、學識、是否強壯等指標,號碼越大的人證明條件越好。大家的目的就是進行自主匹配,實現兩個人的號碼最大值。在這個過程中就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比如分數高的女生往往最後匹配分數低的男生,分數平平的女生反而能夠匹配到“男神”。但無論如何,最後算出的兩個人的總分數都是相對優化的。那為什麽分數高的兩個人沒有被恰到好處地匹配到一起呢?
還原到實驗本身,分數高的男生女生都想找到一樣優秀的配偶,分數低的則想要找到比自己出色的另一半。所以邀約實際情況往往是,分數低的向分數高的發出邀約,分數高的一開始會因為對方分數低而拒絕,但隨著身邊人逐漸匹配完成,再接到的邀約可能還沒最開始的邀約分數高,最後這個優質的分數高的人會放棄尋找“同質人”,而選擇一個分數一般的人進行匹配。
為什麽會發生以上結果呢--無明確匹配標準。
試驗中的男神女神正因為沒有明確的匹配標準,才被外界的環境壓力所妥協,選擇一個相對優秀的,而並非堅持尋找自己的最優目標。溯回到女博士的例子,作為一個知識女性,她在擇偶上做了充分準備,充分分析明確自己的擇偶標準,再根據這個標準進行篩選,最後圓滿實現了自己的既定目標。
不知道喜歡什麽樣的啊,不知道什麽類型才適合我啊,我該如何確定匹配度呢?
很簡單--見多識廣,湊夠數量
見識了、接觸了足夠多的人,自然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擇偶匹配度。
其實這個理念和互聯網做產品又不謀而合,有一句話就叫做:“少即是多”,一款小眾的互聯網產品,要想獲得真正匹配的目標用戶群,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網絡等手段讓產品被更多的人所知,觸達到足夠多的人,在大量的受眾基數下自然有人認可、契合產品理念,這樣自然而然地成為忠實用戶。
廣泛結交的同時把握尺度,弱關系比強關系更能幫你看清一個人
從現在互聯網社交的理念來看,弱關系比強關系的價值更大。
這種關系指的是你跟朋友之間的距離、遠近、強度。
如果你找一個對象,你身邊的強關系可能是幾個特別要好的閨蜜、鐵哥們、家人。這種強關系能給你介紹的人是非常有限的,且會由於關系本身的原因“難以舍棄”,即使不合適的人,礙於關系你也會咬牙交往。然而弱關系則完全沒有這種煩惱。
“弱關系”指的是我們自己通過日常的工作生活興趣愛好結交的人,他們可能與你沒有很強的關聯,只能說是泛泛之交,但反而交往更加放松無芥蒂,可以無顧忌地聊一些彼此實際情況,在真實的聊天中看清一個人。保持弱關系可以具有更多的選擇性,通過和不同的異性成為普通朋友,再逐漸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這樣大大提高了兩個人匹配度。
在此建議每一個苦惱“個人問題”的朋友,不要急不要躁,更不要委曲求全。總會有一個與你匹配度最高的ta出現,而為了找到ta你不能原地等待,而是要自主地“有所行動”。先發掘自身感興趣的領域,再通過一些相關論壇、交流會等方式結識同樣興趣愛好的異性,與大量異性建立弱關系,在與他們的相處中不斷摸索明確自己的擇偶匹配標準,最後選擇一個合適的對象交往,彼此換位思考設計戀愛場景,不斷試錯摸索,最終找到“天作之合”。
“有趣的靈魂終將相遇”,祝每個朋友找到真正對的那個ta。
本文作者:TII三人行(微信號:Inplin),是由TII互聯網轉型咨詢的艾永亮、劉官華、梁璐三人創建的一檔欄目,會定期給大家分享對互聯網的思考和感悟,對熱點問題的看法和見解。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TII三人行,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人物】制藥“女神”杜瑩:做專註原創的中國初創藥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202.html
放棄了在美國12年優越的生活和成功的事業,杜瑩回憶起回國創業之初時期,她對《第一財經日報》戲稱“反倒感覺自己像一個外國人”。
讓她記憶最深刻的一次經歷是在一次商務會談期間,除了她之外,所有人都喝醉了。想到自己在事業高峰時期放棄了美國康涅狄格州安逸的生活,來和一群醉漢談判,杜瑩實在忍不住跑去外面大哭了一場。但當大家醒來時,他們二話不說就把合同簽了。

海歸歸來
2001年,當杜瑩帶著創建一家制藥公司的使命回到中國初期,她差點以為這是個錯誤的決定。從和記黃埔中國醫藥科技公司的首席科技官,到生物科技公司再鼎醫藥CEO,好幾次想放棄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的杜瑩,其經歷代表了一大批致力於推動中國醫藥產業現代化和藥物創新的生物技術創業者。
對於最終選擇回國創業,杜瑩說:“中國是故鄉,而且這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在美國輝瑞工作多年後選擇回來發展,就是抱著要改變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現狀的目標。”
但真正讓她選擇回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她當時接到了大亨李嘉誠控股公司和記黃埔的電話,請她掌舵一家新的醫療公司和黃醫藥(HMPL)。對方的一句話“你在美國已經取得了那麽大的成就,為什麽不回國來做些事呢?”讓杜瑩開始萌生了回國的念頭。
在李嘉誠雄厚資本的支持下,杜瑩訪遍中國各地後發現,要成立一家公司並不簡單,因為相較於投資研發,國內醫藥產業對於做廉價的仿制藥更感興趣,這能讓他們賺取更多利潤。“大家想的最多的是如何交易和賺錢,他們對於挖掘隱藏的科學寶藏和創新不感興趣。”杜瑩當時感到非常失望,然而這也堅定了她要做一家專註於創新藥物研發企業的決心,“最大的挑戰是創新文化方面的不同,美國非常講究原創和多樣化,但是中國同質化競爭的跡象非常明顯。”
在她的牽頭下,和黃醫藥開始與禮來、阿斯利康等跨國藥企合作,逐漸形成了自主研發的能力。十年里公司成為了中國專註於生物醫藥領域創新藥物研發的領導企業之一,創造了很多“第一個”,比如第一個把自主研發藥物推向國際臨床三期試驗的;第一家與多家跨國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的中國初創企業等。
2006年和黃醫藥在倫敦證交所成功上市。五年後,杜瑩選擇離開和黃醫藥,加入紅杉資本,負責其在華醫療投資業務。
“當時我想在風投機構能夠有更好的機會去支持和培養下一代中國生命科學的企業。”杜瑩表示,盡管自己在紅杉的時間非常短,但仍然感到很幸運,“我有幸領導了多項對中國最重要的醫療公司的投資,其中包括BetaPharma、百濟神州、JHL生物技術以及天使醫療等。
2013年,杜瑩再次選擇了離開,對於離開紅杉的原因,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因為當時我就發現自己還是一個發自內心的創業者,依然非常熱切地渴望能夠建立自己的公司,並將它打造成為全球最偉大的生物科技公司,研發出最創新的藥物來服務於全球的患者。”
到這里,幾經輾轉、嘗試的海歸杜瑩,終於找到了自己回國後想要長久做下去的事業——創立再鼎醫藥。
女性領導力
如今再鼎醫藥在業界已經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並從賽諾菲和百時美施貴寶等大型藥企獲得了一些還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的藥物授權。但研發本土創新藥物,依然是杜瑩的長期目標。
今年初,再鼎醫藥從紅杉資本和其它投資機構募集到1億美元資金,並宣布將於近期在上海成立研發基地。杜瑩對《第一財經日報》說:“我的夢想是建立起一家立足於中國,服務於全球的領先生物醫藥公司,我們將引領全球創新、技術以及產品交付,並用我們的解決方案填補醫藥市場的缺口,使中國和全球的患者受益。”
為了這個夢想,杜瑩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她說:“丈夫工作也非常忙,我還要照顧兩個孩子,小的那個今年才10歲,同時做一個母親和創業者真的非常難。我希望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也希望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為事業努力打拼,讓他們從小樹立心中的夢想並為之奮鬥。丈夫和孩子的理解和支持讓我在追夢的途中倍感寬慰。”
杜瑩的丈夫張亞飛,也是生物醫藥行業的知名人物。他目前負責一家德國的生物醫藥企業凱傑(Qiagen)的轉化醫學項目。在張亞飛的眼里,杜瑩既是一個成功的創業家,又是一個稱職的母親和妻子。“杜瑩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善於與人交往,維護關系。而且她很清楚自己的目標,非常專註,不會為其它小事分心。”說起妻子,張亞飛眉飛色舞,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杜瑩非常堅定,能夠掌握大局,善於用人,求同存異。”
在杜瑩看來,成功的創業家所需要具備的品質包括富有遠見,影響力和洞察力以及學習的敏銳度。而對於女性創業者相比男性而言的優勢,她認為,“作為女人而言,我們更加具有關懷精神,也能更加務實地在複雜的環境中去推動與合作夥伴的關系。就像我們撫育自己的孩子一樣來培養我們的公司,但現實中高層女性領導人的比例要遠低於男性。”
再鼎醫藥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大多數員工都是“海歸”,其中9名高管全部在美國的大學深造過,這與杜瑩求賢若渴,大力引進海外歸國的科研人才的策略有密切關系。杜瑩表示:“隨著中國大量投入資源,尋求經濟轉型中的創新和高附加值,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機遇快速增加,這也將吸引更多海外優秀人才回國。”
在引進人才的同時,杜瑩還花很多精力去和國內的監管機構溝通討論,以獲得更多對於新藥研發的政策優惠,同時把中國的創新醫藥公司推向全球。她對《第一財經日報》說:“時代正在改變,我精心挑選了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和富有經驗的科學家納入公司,也經常和全球範圍內懂技術的監管層以及富有經驗的投資人交流,並努力讓中國創新醫藥企業獲得全球業界的認可。”
杜瑩認為,中國自主研發的原創創新藥確實不多,但可以看到國內的創新生態環境正在改善,政府也在大力支持、鼓勵企業創新。且伴隨著研究機構的質量提升以及商業投資環境的整體改善,創新企業擁有更多的機遇,能夠更加高效自主地運轉,這也將促成中國創新的繁榮。
對於再鼎醫藥的上市計劃,杜瑩表示:“我們制定了垂直整合的企業戰略,專註於創新藥物的發現、研究和商業化,同時希望通過樹立起這樣一家本土成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公司。相信只要我們先專註於自己的本行,上市在將來就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從女排偶像到女神教練,不願意當官的郎平如何回歸?
“幾乎里約所有的華人都來到賽場看比賽,有些票是花高價買的,但應該都值得。”“女排虐我千萬遍,我待女排如初戀!”、“激動!祝賀中國女排!問題來了 新女神到底該選朱婷還是惠若琪?”……
今天上午,女排奪冠的消息幾乎刷遍朋友圈,人們寄予女排什麽樣的溢美之詞似乎都不為過,“想起第一次看中國女排比賽還是1981年,戴著紅領巾的眾多小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其實,這麽多年無論女排輸贏印象深刻的還是那種拼搏精神。都說70後是拼搏的一代,我想和當年的社會主流價值觀是有深刻關系的。郎平回歸給女排帶來的不是技戰術的大幅提升,還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國家如此,企業如此,家庭和教育也如此。”文化產業天使投資人蘇峰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郎平的偶像時代
“我記得那個時候全民偶像一個是小鹿純子,一個是郎平。”蘇峰表示。
前者是作為八十年代日本電視連續劇《排球女將》中的女主角,小路純子和隊友們刻苦訓練,奮力拼搏,那活潑可愛、聰慧堅強的形象一度在中國家喻戶曉。像小鹿一樣活潑可愛。她最初的扣殺絕技是她的媽媽小野民子教的,叫晴空霹靂。但是威力失去後,於是她刻苦練習,終於練成了一手無人能接起的扣球——幻影旋風。
而郎平同樣是為“世界級扣手”而生!
1960年12月10日,郎平在寒冬中出生,在那個大饑荒的年代,小時候郎平是被母親餵著小米粥長大的,體育迷的父親有空就帶郎平到體育館看比賽,或許是上天註定,後來,郎平就愛上了排球運動。1973年,個子明顯高出同齡人的郎平進入北京工人體育館少年體校排球班練習排球,3年之後,進入北京市業余體校並於同年入選北京市排球隊。
1978年,郎平參加全國排球甲級隊聯賽,表現突出,後來被袁偉民教練看中,進了國家隊。而那時的郎平可謂骨骼清奇,彈跳驚人,摸高達3.17米,以四號位高點強攻著稱,很快成為中國女排的核心人物。經過刻苦磨練,她成為“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出色的高位攔網和落地開花的扣殺技術,讓世人為之驚訝。
而以“郎平、梁艷”為代表的中國女排整整輝煌了整整一個時代(上個世紀80年代)。
著名的“五連冠”時期,第一個冠軍就來自於1981年的日本女排世界杯,那也是中國女排和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奇跡; 1982年,中國女排參加在秘魯舉行的第9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初賽對美國隊曾以盤數零比三落敗,主教練袁偉民果斷起用年輕隊員梁艷、鄭美珠等,結果中國女排以3:0輕取古巴,贏得了扭轉戰局的關鍵一役。中國女排在決賽以直落三局輕取主辦國秘魯,首次獲得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 。
盡管在1983年的亞洲錦標賽決賽敗於日本,進入調整期的中國女排仍是洛杉磯奧運會的奪標熱門。1984年,中國女排參加在洛杉磯舉行的洛杉磯奧運會,雖然中國女排又在分組賽被宿敵美國隊擊敗,其後卻越戰越勇,最終,中國女排在決賽以直落三局輕取主辦國美國,報卻分組賽一敗之仇,並首次獲得奧運金牌,同時亦成為女子排球三連冠。
接著兩年,中國女排又獲得了1985年第4屆世界杯冠軍和1986年第10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成就世界女排史上首個五連冠的佳績。1985年女排世界杯,剛剛在前一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中奪冠的中國隊又在東京蟬聯了世界杯的冠軍,還拿下了七場比賽僅丟一局的傲人戰績。
“1980年代初的中國,正是百廢待興,女排的精神與成績更像是中國在80年代騰飛的一種象征。郎平毫無疑問是那個時代的超級偶像與巨星。”蘇峰認為。
恰恰是時代精神象征的偶像成為郎平的一種負擔。
1986年,郎平退役,在告別賽場後,郎平卻無法過普通人的安靜生活。有一次,郎平想去看電影,買了票,故意遲到幾分鐘,等黑燈了,開演了,她們才找到位子坐下,沒想到剛坐下,也許是她們的個子太高,還是被幾個觀眾發現了,“郎平,郎平”地叫起來,這一叫,整個劇場都不安寧了,郎平一看情況不妙,趕緊撤。
這樣的偶像包袱讓當時本可擔任北京市體委副主任的郎平卻做出了令人費解的決定——出走美國做窮學生。
關於背後的原因,郎平自有考慮和難言的苦衷,在《激情歲月——郎平自傳》一書中,郎平也道出了當初她做出此決定的背後原因,“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我只想出去一兩年,學學語言、開開眼界。另一個原因是,在中國女排這些年,得到很多榮譽……我就是覺得,國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軍的獎杯上吃一輩子老本,不能天天坐在榮譽上。 世界冠軍只說明我的過去,而一旦從女排的隊伍中退下來,我什麽都不是,我得重新學習本領,我得重新開始生活,必須把自己看成'一無所有'……”
體制下郎平的為與不為
“當然,這樣的選擇還是最適合郎平,當時和她一批的功勛元老如孫晉芳、張蓉芳等退役後都是省體委副主任當當,封了副廳級的官,但郎平沒有選擇國家給予的待遇!這是性感使然,她不願意當官。”福建一位與郎平有過接觸的體育產業投資人表示。
之所以不願意,是因為郎平有一次很深刻的教訓,讓其耿耿於懷,發誓不當官。
公開的記錄是這樣的:有一年,郎平等女排某地基地訓練。那時的訓練基地條件很差,竹棚子,透風的,冬天很冷。一個星期天,基地的主任來找郎平,說領隊讓其一起去趟國家經委,當時郎平的想法很單純,心想,是領導安排的事情她總得去做。到了那兒,她才知道,這個基地主任是向國家經委要錢,說是建設訓練基地,郎平也幫著說話呀。也許,郎平的話管點用,上面果然給予考慮,很快就撥了錢。但是,郎平後來才知道,這筆款到位以後,他們並沒有馬上用來建設訓練基地,有人把這情況告到紀檢委,還提到了郎平,說是郎平去要的錢。體委要郎平寫檢查。郎平覺得特委屈,說出實情,是隊里的領導安排去的,他們要錢說是為了建設訓練基地,至於他們拿了錢用在哪兒,郎平並不知道,但領隊把責任推得一千二凈,他說他沒讓郎平去。
體委的批評很嚴厲:郎平,你要謙虛謹慎,你拿了世界冠軍,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到處耍錢!後來,郎平只得寫了個情況匯報交上去,上面也沒再追究。
“但這事的陰影在郎平心里再也抹不去,她自認為沒這個修養,不是當官的料。所以,1987年4月郎平離開北京,到美國選學了體育管理。”該投資人表示。
但愛排氣的郎平最終還是以自己的“自由”與方式融入到體制中來。
就在郎平自費到美國留學,過著一個經濟獨立留學生生活時,中國女排則處於青黃不接的尷尬階段,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只獲得銅牌、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巫丹的禁藥事件讓胡進所帶領的中國女排只獲得第7名。
此時退役後的郎平已完成人生另一轉折,攻讀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奔赴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留學,並取得體育管理系現代化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在1991年率新墨西哥州大學女子排球隊獲美國東部地區女子排球賽冠軍。
1995年,在諸多時任領導的邀請下,郎平回國被中國排協聘為中國女排主教練,她率領中國女排走出歷史低谷,獲得亞特蘭大奧運會銀牌和第13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亞軍。
“回歸也放棄許多,除了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外,在國外俱樂部執教年薪至少十幾萬美元,而中國女排主教練當時的月薪是335元,加上各種補貼,年收入約6000元人民幣。這樣算是義務的了。”該投資人表示。
1998年,郎平宣布辭職。
但在四年中,郎平執教中國女排先後經過一個繼承與改革兩個階段。
但在郎平執教後期由於隊伍實力沒有得到進一步提升,尤其是 1998年世錦賽小組賽上輸給韓國隊後,使得郎平受到更多爭議。
“90年代,中國女排雖然出現了不少優秀球員,那年代正值古巴女排創造八連冠的超強王朝。中國女排只能屈居亞軍。”蘇峰表示。
背後則是郎平對體制適應與否。
事實上,當時根據我國國情進行的體育體制改革也逐漸展開,我國競技體育逐步向職業化邁進,原有的競賽制度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已不適應聯賽的發展,我國排球作為三大 球中最後一個走向職業化的項目,於1996年以賽制改革為突破口開始了排球職業化改革,但改革是需要過程的,郎平的辭職也是必然。
2000年,在教練胡進帶領下,中國女排在悉尼奧運會上止步八強,後中國女排進入陳忠和時代。
2001年,陳忠和決心重用新人,除了逐步淘汰上一代女排名將,更提拔了不少潛質新人如劉亞男、馮坤、周蘇紅、楊昊、趙蕊蕊等。其在日本奪得世界大賽冠軍。
從1999年開始,郎平遠赴意大利執教,則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最為戲劇性的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郎平率領美國女排與中國隊進行可“和平對決”,最終險勝奪得銀牌。
2009年郎平離開美國女排主教練的崗位後,剛剛宣布自己準備退休,許家印即以極大的誠意,完全的授權,外加年薪500萬,力邀郎平回國組建中國第一個真正的職業俱樂部恒大女排。
2012年,中國女排在倫敦奧運遭遇滑鐵盧陷入低谷,次年新任的排管中心領導再次盯上了郎平,比三顧茅廬還要虔誠,主管領導多次南下廣州力邀郎平執掌中國女排帥印。
“2013年,已走過改革磨合期的中國女排主教練采取公開競聘,但直到競聘當天的淩晨,郎平還沒松口。從郎平當時再三推辭,郎平對執教中國女排充滿疑慮。”上述投資人表示。
最終,郎平還是松了口。事後她自己透露,是排管中心領導的承諾最終打動了她,這個承諾包括對女排選人用人的絕對話語權、搭建複合型教練團隊、打造女排大國家隊模式、甚至改變國內職業聯賽規則等等與現有體制和傳統模式差異極大的一整套新思路、新做法。
再次執掌中國女排的郎平面對的是一支人員老化、打法搖擺的半成品隊伍。
面對困境,郎平給中國隊最大的改變就是組建“大國家隊”,每次集訓的名單都在20人以上,有時甚至超過30人,在聯賽中表現出色的年輕球員幾乎都獲得了到國家隊一試身手的機會,也讓她們得以迅速成熟。
此時的大環境在經過廣州恒大女排在國內聯賽中的攪局,各支俱樂部球隊也開始重視起強力接應等諸多符合國際潮流的打法,這使得郎平在選材上寬裕許多。
在奪得世界杯冠軍之後,中國女排順利地拿到了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入場券,印證了郎平在執教之初曾說過的一句話“這支隊伍出成績會是在2015年”, 郎平同樣曾說過另外一句:“我們的目標並不僅僅是2016年的里約,而是更遠的2020年。”
里約,中國女排重回巔峰,東京奧運會呢?郎平還在嗎?中國女排的改革又會怎樣?
肥姐造出女神欣宜
兩年前,曾分享了一篇文章《借欣宜事件談理財之道》,講述欣宜要到35歲才能取得肥姐的遺產,得到磨練,肥姐實在用心良苦。兩年後,看到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欣宜得到多個大獎,堅持不減肥,有自信,不活在別人的標準之下,感動。
頒獎典禮中有一段片段頗感人,話說欣宜今年的歌曲《女神》入到最後兩強,每首歌曲得到一個表演的機會,同時歌手找來相關人士上台說說心底話,欣宜就找來這首歌負責填詞的黃偉文(Wyman)。
Wyman說了一個小故事,二十年前,當時他還是一個小DJ,有天進去電視台參與節目,由於名氣不算大,除保安之外,差不多沒太多人理會他,他一個人坐於一個暗黑角落。剛巧,肥姐路過,而看了看Wyman,就改變本來要走的路線,故意走到Wyman身邊,說了句:「Wyman,你件衫好靚喎,哪裡買的?」
Wyman開心地說了該件衫的來龍去脈,又話可替她買幾件之類,肥姐禮貌地微笑一下就走了。事後Wyman回想,根本肥姐不可能喜歡他的衫,只是出於善意,見他一個人呆坐一角,送點人間溫暖予他而已。而Wyman深深明白一個道理,世界上的人不是奉旨需要對自己好的。
正因為此事,一件肥姐可能不會記起的小事,卻讓Wyman感到要報恩,二十年後,待欣宜有能力之時,他作出配合,寫出這首好歌,造出「女神」。除當年看到的遺產事件之外,今天又看到肥姐當年所積下的恩德,欣宜應該非常感恩。
這些年來,看到欣宜由上電視會接到數百個投訴,到之後與男友分手(幸好當時沒有遺產在手),然後有一段時間減肥去令自己符合大眾的審美標準,到今天看到她上台時觀眾的熱烈反應,肥姐應該感到安慰。
我們這一代,或多或少活於上一代的恩德之下,從少的教育、人生觀、家庭倫理,甚至有世叔伯的協助。到我們的下一代,將活於我們的恩德之下,替下一代積怨還是積福,看大家今天的造化吧。
江湖傳說.性感女神鍾楚紅
這輯封面照片是我年輕時拍的,幾條孔雀羽毛,中環擺花街買的,冇執相,冇Photoshop,週刊一出,十二小時全港賣清。照片中的女人叫Cherie,鍾楚紅,24歲拍三級片,周潤發、張國榮為她吃醋,她靚過張曼玉,47歲痛失愛人,57歲仍然驚豔。
80年代,流行著這樣一句話:「紅唔過鍾楚紅,發唔過周潤發。」言下之意,兩人的名氣、財氣無人能及。如今,發哥仍活躍螢幕,書寫傳奇;而紅姑已退隱江湖,只剩傳說。她被譽為性感女神、香港夢露,但卻桃花薄命、坎坷一生。
1960年,鍾楚紅生於香港一戶普通人家,父母經營小本女裝生意,養活一家6口,生活窘迫。作為長女,稍大一點,她便邊讀書邊打工補貼家用。19歲那年,抱著成名養家的決心,她參加了香港小姐。不料因不會穿高跟鞋出現失誤,錯失冠軍、獲得第四。
賽後,她TVB試鏡失敗,後又轉戰電影,但一直不溫不火未紅過。未成名前,她還拍過一部三級片《男與女》,主角是關海山及萬梓良。1981年,鍾楚紅有幸和周潤發合作,主演了許鞍華《胡越的故事》,因皮膚夠黑,飾演戲中清純靈動的越南少女一角,引起影壇注目,事業開始風生水起
1983年,和成龍主演《奇謀妙計五福星》,活潑天真的小妹形象讓人耳目一新;
1985年,和劉德華主演《獵鷹計畫》,美豔動人的阿紅一角驚豔四方;
1986年,徐克《刀馬旦》中,葉倩文的可愛、林青霞的英氣、鍾楚紅的嫵媚,讓人過目難忘
一頭花拉科西Farrah Fawcett 大曲髮,濃眉大眼,淺笑梨渦,水潤紅唇。美而不妖、豔而不俗,回眸一笑,風情萬種。性感女神的形象迅速火遍亞洲。
1988年,在《流金歲月》嫵媚世故又義氣柔情的鎖鎖,讓她廣為人知。1991年,《縱橫四海》中與哥哥和周潤發再度合作。劇中飾演嬌憨明媚的紅豆一角,紅遍東南亞,1991年《縱橫四海》聲名遠揚,其中一場跳舞戲是港產片經典。《縱橫四海》之後,息影。
從影11年,拍片60部,其中有5部影片角逐金馬獎最佳女主角,3度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2次獲得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風光無限、無人能及。
雖被譽為性感女神,但鍾楚紅對於愛情還是比較執著與保守,曾避免與成龍再傳緋聞,她拒絕了《五福星》續集。
由於鍾楚紅和周潤發《秋天的童話》螢幕情侶的形象深入人心,郎才女貌,經常被傳戲中生情。但她也公開坦言發哥只是她的多年好友,並感謝他的照顧。她更是哥哥說的最默契的好朋友。而能獲得紅姑芳心的其實另有其人。他不是當紅男星,也不是豪門權貴,而是一個白手起家的窮小子。
1980年,她在拍Puma廣告時結識了廣告才子Mike Chu朱家鼎,嬌憨性感的她對他心有傾慕,文質彬彬的他為她心醉神迷。1991年,事業巔峰的她急流勇退,與相識相戀11年的他註冊結婚。那一年,她31歲。
紅姑是香港的山口百惠,揮一揮衣袖,不帶走功名,只留下世人的感慨和祝福。婚後的兩人、琴瑟和鳴、恩愛無限。她為他學會烹飪、插畫、攝影、建築;他陪她做飯、散步、旅行。然而,天意弄人。2007年,朱家鼎因結腸癌英年早逝。那一年,她47歲,無兒無女。
在丈夫的追思會上,她寫道:「你給了我人生最精彩的20年,最寶貴的是我曾經擁有你,直到永遠。」丈夫創作了「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句香港廣告史上最經典的廣告名句,正是這句心語靈犀的愛語,讓人潸然淚下。
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給了她無限溫暖,也給了她無限力量。丈夫去世後,她沒有一味悲傷,因為「我答應了他,會好好地活下去,要他放心。」
如今,10年已經過去,她依然孤身一人。關於再婚,她說「曾經擁有這段婚姻,已經很完美,有誰比他更好呢?我本身也不容易中意一個人。」
真愛,一次就夠了。沒有丈夫、沒有兒女,她也沒有重回演藝圈。攝影采風、養花弄草、周遊旅行,她的日子很忙碌、也很愜意。用鏡頭發現美、記錄愛、出版攝影集,以圖會友。
57歲,也是愛旅遊,愛自拍的少女花自栽,自由自在的一人世界,曾經紅極一時的「霞玉芳紅」(林青霞、張曼玉、梅豔芳、鍾楚紅),有的優雅復出、有的叛逆跨界、有的香消玉殞。只有她,與世無爭,窗裡窗外,雲去雲來,心存美好、勿念悲傷,行且珍惜,漸行如意。
好久冇見了,Cherie姐。
服裝共享平臺女神派獲北極光等A輪1800萬美元投資
服裝共享到底是小眾還是趨勢?近日,記者從北極光創投獲悉,女性時裝共享電商女神派獲得了由北極光領投、經緯中國、華創資本等跟投的1800萬美元A輪融資。此輪融資後,女神派在2017年將繼續加大市場投放。

女神派已經上線了一年多,每天有數十種新品上架,本輪領投方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姜皓天表示:“服裝是個萬億市場,也是高度成熟的電商領域,但過去十幾年的發展中都無法避免商品非標化導致的庫存風險、退貨率高、線上客單低等問題,女神派根據新一代消費者的核心需求,進行了底層模式的創新,並用很短的時間就對供應鏈和運營模式進行了大量優化。我相信女神派能走得非常遠。”
近三年來,隨著共享經濟對消費各個領域的滲透,國內湧現出了一些時裝共享的平臺。受眾也主要集中在80後和90後。特別是對於服裝網購行為已經愈加成熟的中國年輕女性,她們更加看重服裝電商能提供的獨特款式、良好體驗、有競爭力的價格等優勢,對服裝消費有了升級需求。然而,目前在國內對國際大牌、高端女裝的消費一直存在專賣店價格昂貴、款式有限、海淘不便利等問題。
這些時裝共享平臺有的采取Airbnb的模式,有的采取摩拜單車的模式。以女神派為例,就可以理解為摩拜單車的模式,以禮服租賃為切入點,上面的品牌包括VeraWang、Lanvin等一線品牌,隨後也推出了日常裝的租賃和訂閱。此外,還擁有獨有優質的海外品牌供應渠道,以及常駐紐約的特聘買手。
經緯中國管理合夥人徐傳陞表示:“共享經濟和消費升級是經緯持續關註的領域。90後新生代樂於通過手機移動端解決衣食住行的消費習慣正改變著服裝業的發展,時裝租賃共享順勢而生。女神派在做一個需要拼想法和拼運營的業務。我們看好團隊的執行能力,願意支持他們構造一個優質的時尚共享生態圈。”
不過,這些共享平臺的運營和服務也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如何高效匹配用戶,如何在衛生問題上讓用戶放心,如何縮短衣服清潔到上架的周期。
“女神節”來了!女生出遊:天秤座最愛玩 單次最高63萬元
2017年“3.8婦女節”來了,攜程、驢媽媽、同程、途牛等基於出遊大數據發布了女生出遊趨勢報告,統計顯示,女性出遊人數逐年增長,在出遊方式、出遊目的地的選擇等多個方面,女性遊客的主導作用日趨凸顯。年輕女性選擇1人單獨出遊增多,也有不少辣媽喜歡親子旅遊,無“娃”不歡。按星座劃分,天秤座、天蠍座、處女座的女性旅遊消費頻次最高。
驢媽媽CEO王小松介紹,不少家庭出遊,都是女生說了算。在旅遊消費上,女生消費也高於男生十幾個百分點,酒店住宿要求高,旅遊購物欲強烈。愛美是女生的天性,海濱城市三亞、青島,山清水秀的杭州、麗江,都是鐘愛美拍的女生首選目的地。
在出遊數量持續上升的同時,女性用戶旅遊消費也很驚人。途牛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女性客戶年平均出遊次數超過2次,單次旅遊消費最高達63萬元。

文藝女青年都是“獨行俠” 近七成選擇自由行
驢媽媽數據顯示,近一年來,單身女性遊客出遊比例明顯增多。據統計,全年女性遊客預訂出遊訂單中,單人預訂出遊比例占出遊訂單總量的40%,雙人出遊訂單為31%,三人以上出遊訂單占比為29%。同時,來自景區門票預訂方面的數據也顯示,女性遊客中,預訂單人門票的比例為55.3%。越來越多年輕女生鐘愛一個人的旅行,享受自由自在的休閑時光。

從出遊方式來看,女性遊客對於自由行的偏愛遠遠超出跟團遊。統計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年來,女性遊客預訂自由行的比例約占總預訂量的65%,而跟團遊僅為35%。由此可見,隨著旅遊意識的不斷提升,女性遊客對於出遊自主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能夠根據自己意願安排行程的自由行,則受到越來越多女性遊客的青睞。

在出遊人數變化明的同時,女性遊客出遊年齡分布則呈年輕化趨勢發展。驢媽媽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間,出遊女性遊客中,20歲-30歲人群出遊比例最高,占比為總人數的45.5%;其次為31歲-40歲人群,占比為32%,80後、90後女性遊客依然是出遊主力群體。

三亞成女生最愛國內遊城市
根據各大旅遊企業不完全市場統計,女性遊客最為熱衷的國內遊10大熱門城市分別為:三亞、上海、廣州、北京、青島、杭州、西安、桂林、蘇州、麗江。與景區相比,女性更在意酒店的選擇,他們更偏愛浪漫的、具有文藝氣息的特色度假酒店或民宿。
王小松分析,對很多女生來說,賞美景,住美宿,購美物,玩美拍,才是完美的旅行。俘獲女性芳心的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質,三亞、青島是浪漫的海濱城市,上海、廣州、北京是時尚之都、購物天堂,而杭州、蘇州、麗江、桂林、西安等則是山水和人文氣息兼具。

主題樂園類景區也是最受女性遊客偏愛的景區類型之一。去年開園的上海迪士尼熱度依然不減,位列女性遊客預訂熱門景區首位,其次為北京歡樂谷、上海野生動物園、橫店影視城、上海歡樂谷、黃山風景區、東方明珠、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常州恐龍園、故宮。
各大旅遊企業反映,遊園賞花是女性遊客比較熱衷的旅遊主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熱播,又勾起了女生對賞花遊的熱捧。近期前來咨詢預訂“桃林之旅”的用戶明顯增多,帶動了取景地雲南普者黑相關線路的銷量。與此同時,電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取景地林芝也成為遊客賞桃花的熱門選擇。包括“拉薩、林芝、桃花溝、羊湖、紮什倫布寺臥飛10日遊”在內的驢媽媽“賞林芝桃花”線路受到多數女性遊客歡迎。

泰國、菲律賓、日本則位列女性遊客最鐘愛出境遊目的地前三甲。對於許多女性遊客來說,“買買買”是旅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因此,類似於泰國曼谷、日本東京等美妝品、服飾雲集的購物天堂,成了許多女性遊客的出遊首選。
同程方面表示,女性消費者在對待各類新興旅遊玩法的態度上普遍較男性消費者更為積極,她們實際上已成為當前旅遊消費升級換代的重要推動力量。從具體數據上來看,除自駕遊外,女性在包團定制、郵輪出境遊、房車露營度假、極地旅遊等方面的嘗新熱情均高於男性。

單次旅遊消費最高達63萬元
在現代生活中,女性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逐漸提高,通過旅遊來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已經成為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在旅遊消費決策中,女性用戶的喜好占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途牛用戶調研數據顯示,在團隊出遊和家庭出遊中,多數的出行決策由女性做出,包括出遊目的地、日程安排、遊玩項目、消費額度等。與此同時,過去一年,途牛服務的女性用戶占比超過“半邊天”,達到52%。女性不僅是旅遊決策的主導者,更扮演著重要的出行角色。
在出遊數量持續上升的同時,女性用戶旅遊消費也很驚人。途牛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女性客戶年平均出遊次數超過2次,單次旅遊消費最高達63萬元。值得一提的是,63萬元的旅遊消費是途牛第一個南極點簽約訂單,創造了最高客單價新紀錄,下單的女性客戶也成為了史上最短時間內到達兩極極點的人。
途牛方面表示,按星座劃分,天秤座、天蠍座、處女座的女性旅遊消費頻次最高,緊隨其後的分別是獅子座和射手座。從年齡段來看,70後、60後女性旅遊消費更多,其次為80、90後白領女性。值得註意的是,00後女性的消費占比正在逐漸提高,出遊人次比例增長至7%,成為了休閑遊市場上新的經濟增長點。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