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7 TWM | ||
十七年了,曾經叱吒國際的台灣豬業,淪為口蹄疫疫區已整整十七年;近日,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更進一步宣布:全面取消口蹄疫疫苗補助,此舉無異放棄讓台灣脫離疫區。 「豬」是國內產值最高的經濟動物,也是僅次於稻米的重要糧食;政策無能,官僚殺人,「豬」不只是「豬」,我們在此發出最沉痛的嘆息! 撰文‧劉俞青 四月底,南台灣嘉義的空氣中已經有一絲燥熱,車子開進「泰宏榮畜牧場」,一下車,空氣中泛著一股揮之不去的飼料發酵味。對我們這些「只吃過豬肉,沒看過豬走路」的城市人而言,氣味的確不好聞。 「養豬沒有什麼不好,沒有豬農,大家哪有好的豬肉吃!」一九七五年生的盧建男,是這座畜牧場的第三代,文化大學經濟研究所畢業後,直接返鄉接手養豬場。「不好的是這個產業環境,我不懂,政府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豬農?」他一邊抱怨,一邊舞動拿在手上的報表,上面一筆筆密密麻麻記錄著養豬場的收支細項。 惡劣環境一: 豬肉價格直直落 豬農為生計咬牙硬撐去年,盧建男畜養的兩萬頭豬,一共賠了一千多萬元;今年,情況可能更糟。「隔壁村的很多人不堪虧損,去年已經改為幫大廠代養,養了一輩子的豬,最後變成幫人打工;有更多人甚至乾脆收掉養豬場去打零工,我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盧建男的口氣裡有很深的無奈。 在嘉義當地,泰宏榮或許不是技術最進步的養豬場,也不是經常上媒體受訪的「樣板」業者,但盧建男的感觸卻可能最貼近全台六千多戶養豬農的心聲。 去年,台灣豬肉價格慘跌,不見政府出手救助;今年,豬肉價格持續探底,兩年下來,台灣豬價最高跌幅三成。以一頭一百公斤重的肉豬而言,每公斤的成本約在六十三元左右,但去年肉品拍賣市場裡的成交價紀錄,最低時大約只有五十五元;換句話說,豬農每賣掉一頭一百公斤重的豬,就要虧損八百元。 市況這麼差,為什麼還願意回來接手?「我們家兩代都是養豬,父母年紀大了,許多新的養殖技術跟不上去;政府的輔導政策又無法深入每戶豬農,如果我不回來,最後只有收掉一途。」盧建男對我們說道。 盧建男剛回家接手時,豬價還沒那麼差,每公斤豬肉還有七十多元;但近兩年,豬價像溜滑梯一樣直直掉,即使年輕人願意返鄉接手,也看不到產業的明天。但情況還會更糟,今年四月以來,幾道政策的寒風再度狠狠地從豬農的心上颳過,將原本已經站在懸崖上搖搖欲墜的豬農,一下吹落谷底。 最令豬農心寒的是,農委會竟然下令取消口蹄疫疫苗的補助! 惡劣環境二: 農委會自暴自棄 取消打口蹄疫疫苗補助一九九七年,台灣爆發口蹄疫疫情之後,豬農的生活就從天堂掉入地獄。 當時,農委會每年都會編列六千多萬元的口蹄疫疫苗預算,每頭豬只要施打疫苗,農委會就會補助一半的疫苗費用,以此鼓勵台灣豬農全面施打疫苗。相較於鄰近的中國,採全額補助,施打疫苗完全免費,台灣雖然遠遠不如,但也聊勝於無;更重要的是,這還能表明政府對抗口蹄疫的決心。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農委會竟決定今年四月一日起,全面取消口蹄疫疫苗施打補助。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在公聽會上表示:「因為有一○%的豬農沒有落實施打,台灣長期下來很難徹底脫離疫區,疫苗補助目標無法達成,所以決定取消!」這種近乎「自暴自棄」式的政策思考邏輯,充分反映政府的顢頇,以及對台灣養豬產業的漠視。 「沒有了補助,每頭豬的成本至少增加十四元。」豬農業者解釋,過去因為政府統一採購,所以每支疫苗只要約十三元,扣掉補助,每位豬農實際支付的成本約六元;但現在補助取消,又沒有大批採購優勢,疫苗價格直接漲到二十元。一來一往,豬農要負擔的成本,每頭豬整整增加十四元之多! 「十四元還事小,如果因為補助取消,疫情又起,那就不是計算幾元的損失,而是全台灣的浩劫了。」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楊冠章神色嚴肅地說。楊冠章經營的「合豐畜牧場」,在彰化當地是頗有名聲的養豬場,花費巨資打造的廢水處理廠,經常有人前來觀摩。這兩年,他忙於協會的事務,為所有豬農發聲,整天跑立法院,養豬的事務全數交給叔叔楊武柔打理。 「即使是口蹄疫爆發時,雖然損失慘重,但都沒有比現在更慘,因為當時我知道我會再起;但是現在,我看不到未來。」有三十多年養豬經驗的楊武柔,談起每頭豬的神情,就像在談自己的孩子一樣真誠;他憂心這樣的環境,如何叫年輕人接手? 惡劣環境三: 財政部落井下石 取消飼料關稅補助在豬價低迷,以及農委會取消口蹄疫疫苗補助的傷害下,沒想到又一道金牌砸下,宣布從今年四月起,取消對進口玉米飼料的營業稅補助。台灣養豬業有近八成仰賴進口玉米飼料,這也是養豬成本中,比重最高、最關鍵的元素。近年,玉米價格一路上漲,○七年,進口玉米飼料每公斤只有十三元,如今已經漲到近十八元,漲幅高達四成;而政府此時卻以財政困難為由,取消原本的營業稅補助,對豬農而言,無異雪上加霜。 這一取消,以楊武柔養豬場裡養殖一萬八千頭豬為例,每個月的飼料費用至少增加四十萬元,一年就要增加近五百萬元。「這五百萬元要找誰去要?豬農只能含淚吸收。」楊武柔無奈地說。 兩年的時間,一個反轉,將豬農的生活從口蹄疫之後,又推入更深的底層。相較兩年前,每公斤豬肉價格七十多元,當時成本只有四十多元,豬農還能稍喘一口氣;而如今,光是玉米飼料價格飛漲,成本直奔六十三元,但去年豬價最低只剩五十五元,這還不計入近期接二連三取消補助的成本。 「這些補助,本來就像政府加在豬農身上的一件件外套;如今,外套一件件強行剝除,要豬農怎麼度過冬天?」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陳政位批評,政府不能把養豬產業當作一般的「夕陽產業」對待,因為這是「絕對不能放棄的產業」。 陳政位直言,「豬農產業事關台灣的糧食政策,是戰略地位極高的農業經濟政策;但這幾年,我看不到農委會的努力。」台灣是全世界最依賴豬肉的國家之一,每人每年要吃掉四十二公斤的豬肉;如果政府不扶植養豬產業,有一天,台灣人都得吃進口豬肉,等於主動放棄糧食的制高主導權。 惡劣環境四: 農委會畜牧業發展預算 十年近乎腰斬數字會說話。攤開農委會每年編列在畜牧業的發展預算,十年下來,近乎腰斬。○四年時,農委會每年編列八千多萬元的發展預算,到今年,只剩下四千二百萬元。 事實上,農委會轄下的中央畜產會、動科所不是不做事,但一來經費有限,更重要的,台灣對豬隻的總量管理做得不徹底,「研發結果根本無法落實到每位豬農的實地養殖現場。」楊冠章說。 「我回來接手之後,自己找數字、做實驗,從不同飼料、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不同育種之中,找出最好的配種,提高遺傳率,也拉高育成率,才勉強撐到現在。」盧建男是少數有高學歷的年輕一代豬農,攤開厚厚的一疊資料在我們面前,把每頭豬編號、統計,自己當起「豬博士」。 但不是每位豬農都像盧建男能當「豬博士」。根據農委會評估,豬農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這些老農擁有豐富的經驗與養殖技術,可以養出品種最好、口感最佳的豬;但是他們不懂研發,不會是「豬博士」。 更要緊的是,「豬農」本來就不該是「豬博士」。以丹麥為例,「豬博士」要由政府機構(如農委會的單位)來當,「豬農」的角色是致力把養殖技術做到最好,把「豬博士」的研發成果發揮到極致。 但台灣是「超級豬農」,一手懂養殖,從育種、接生、到育成全部自己來;還要自己研發,嘗試各種可能提高成績的新方法。政府,充其量只剩下檢疫的角色,定期到場檢查豬隻的健康狀態,再多也沒有了。 「汙染防治又是豬農心中另一個痛!」台灣養豬最大縣──彰化縣養豬協會理事長張勝明說,外界對養豬戶的最大批評,就是豬的糞便造成重度汙染。但事實上,為了建造符合環保標準的汙水處理設備,許多知識不足的養豬戶因此受騙,甚至被環保人員恐嚇取財的情事,時有所聞。 「養豬戶不懂汙水處理,更不可能是專家。」陳政位表示,其中投機閃躲,想要因此省下一筆汙水處理費用者固然有之;但更多的養豬戶想要好好處理,不過一來不得其門而入,二來受騙者多,才造成如今許多台灣養豬的汙染問題。 惡劣環境五: 設置千萬防汙設備 政府把責任丟給豬農即使如此,我們實地參觀了楊武柔花了兩千萬元蓋的汙水處理廠,楊武柔說,這還不包括先前因為不符環保規章,拆掉、重蓋的成本。「但有幾個豬農可以花兩千萬元做汙水處理?」陳政位說,汙水處理絕對和規模經濟密切相關,換句話說,養豬未超過一萬頭的豬農,幾乎不可能做出合乎環保標準的汙水處理設備。 「這又回到政府政策了。」楊冠章無奈地說。無法用政策主導做出規模經濟,台灣養豬的汙染問題,終究無解。 在北歐、北美等畜牧業發達的國家,政府以「園區」方式,形式類似台灣的新竹科學園區,當地政府將所有畜牧業者集結在一起,汙染問題也統一解決,才是根本之道。 但政府長期以來將汙染問題丟給養豬戶去承擔,將汙染的「惡名」留給養豬戶自己去面對;豬農在這樣的產業生態下,還要追求自我成長,多麼不容易。 從豬價低迷、取消補助,到汙染防治,長期下來,養豬戶背負太多無法承受的成本;於是,許多不堪負荷的小農,只好轉而尋求各式各樣投機的養殖方式,施打各種抗生素、違法藥劑,力求降低養殖成本,過去屢次被測出含有瘦肉精,就是著名案例。 表面上看,這是少數不肖業者壞了一鍋粥,但更深一層探討,又何嘗不是政府長期漠視養豬產業下釀成的悲劇? 一旦被抓到,媒體一曝光,更多人不敢吃豬肉,豬肉價格繼續往無底深淵跌去,也從此跌入惡性的循環裡。 「其實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好吃的豬肉。」楊冠章說,只有用台灣的豬肉,做「蒜泥白肉」這道菜才會好吃;因為相較北歐、日本等地養出來的豬,只有台灣豬沒有腥味,清香好吃,能夠直接以白肉入口。 近幾年來,除了國營事業的台糖豬肉打出品牌,雲林的「快樂豬」、彰化的「健康豬」各有擁護者,證明台灣其實有極佳的豬農,透過優良的養殖技術,生產出好吃又健康的豬肉。只是,豬農們說,這是所有豬農結合地方政府資源,並肩打出的一片天,和遠在天邊的中央政府,沒什麼關係。 這是台灣豬農的悲哀,卻也是台灣豬農最值得驕傲之處。下一次,吃下一口豬肉的同時,想起彰化、雲林一帶的豬農,他們在資源貧瘠的產業生態下,還想力爭上游,我們心存感激,口中的豬肉,不只清香,還會回甘。 蘇治芬帶隊取經 養豬高汙染難題 靠沼氣發電解決台灣養豬產業最為外界詬病的問題,就是豬糞便的汙染。但近年來,有很多人共同努力,讓這個幾十年來的難題,終於看到一絲曙光。 日前,養豬大縣雲林縣長蘇治芬親自帶隊,赴丹麥取經,就是希望將丹麥的沼氣發電廠經驗,在台灣實現;而據悉蘇治芬幕僚也正在研議,將斥資2億元,在雲林縣蓋一座可以處理8萬頭豬糞便的沼氣發電廠。如果順利運轉,將是台灣第一座公有的沼氣發電廠。 此外,頂新集團也有類似的規畫,頂新在台南柳營養了1200頭牛,魏家也是仿照丹麥經驗,想要興建沼氣發電廠。而台糖公司、屏東縣業者也有相關的計畫。 事實上,沼氣發電之所以遲遲未在台灣發展,讓養豬汙染問題延宕至今,最大的問題不是設備投資,而是台電的「買電價格」。 按目前經濟部能源局的規定,台電對沼氣發電等生質能源的購電價格,每度電只有2元多,不僅遠不如對太陽能發電以每度11元購電,連日前爆發台電向民營電廠高價購電的平均價格每度4元,都有一大段差距。 就是卡在價格,讓沼氣發電無法順利推展。「沼氣發電並不是單純地發展再生能源,另外一個重大的機會成本,就是解決養豬汙染問題。如果將此成本納入計算,一定值得台電訂出更高的收購成本。」台灣廚餘堆肥發展協會理事長黃育徵表示。 目前丹麥有100多座沼氣發電廠,德國、中國、瑞典、美國等國的沼氣發電都在遍地開花,台灣養豬業汙染能否因此找到解決方案?就看政府的決心與魄力了。 吳季剛家族也是豬農 首創「一條龍」銷售台灣豬農臥虎藏龍,其中,讓美國總統夫人蜜雪兒幾度穿上他設計衣服的設計師吳季剛家族,也是豬農產業的重要成員。 吳季剛父親吳昆民開設的祥圃實業,是賣各種動物營養品的公司,其中,又以「豬」為最大宗。祥圃的年營收約在10億元,是本土最大的營養品公司。 吳昆民的兩個兒子個性南轅北轍,弟弟吳季剛在紐約時尚圈闖出一片天,而哥哥吳季衡從小卻老愛往鄉村跑。這幾年,在吳季衡希望實現在地健康食材的理念下,祥圃開始往下游發展,而發展出台灣豬業首見的「一條龍」銷售模式。 吳季衡幾年前先在南投草屯買下一座豬場,飼養1500頭豬,接著在雲林豐田工業區蓋了一座豬肉的分切場,再從日商伊藤忠的手上買下「藝多廚食材物流公司」;最後,選在台北京華城裡,開了一家「良食究好市集餐廳」。 吳季衡的想法是,從上游營養品開始,到養豬、分切、物流運送,最後開設餐廳,把好的食物送上桌,一貫式的經營模式,讓消費者可以直接吃到對健康無虞的好豬肉。 吳季衡從小出國讀書,是典型的ABC,但從進豬場工作、分切場的建構,到餐廳與賣場的成立,處處親力親為。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鄉村生活,豬場的工作難不倒他;如果祥圃能建立一條透明的產銷制度,讓消費者吃到更乾淨、更好吃的豬肉,就是他最大的願望。 豬價偏低 豬農幾乎不敷成本── 近年養豬生產成本與拍賣價格 台灣豬 甚至比中國豬還便宜! 中國豬72.6元╱公斤 >台灣豬61.9元╱公斤註:為2013/02/04價格 資料來源:畜產會企畫組 取消口蹄疫疫苗補助 年賺400億外匯時代回不去了! ── 近17年台灣豬肉出口重量與產值 | ||
2014.12.11--- 2015.1.6---2015.1.25---2015.2.3
地點 上海某知名超市,同一地點的四次旅程
無圖無真相 有圖好說明
型號每次探店都默默拍照,回首對比,盡收眼底。
先看2014.12.11的兩張Rio
註意這個成列結構,Breezer 11瓶外加兩篇Malibu 也算百家得的。Rio四瓶。另外四瓶雜牌。21瓶一行
時間2014.12.11這張是當天Rio藍瓶的生產日期
2014.10.6.VS 2012.12.11 換句話說2個月多5天。生產到上櫃。這個節奏很牛。因為同場我觀察過 只有可樂可以做到2個月。
過了大約1個月
2015年1月6日
明顯發生變化 Rio 12瓶 Breezer 5 malibu2 雜牌2!換句話說Breezer和Rio陳列換個比例。這
包括銷量變化,包括經銷商因素等等。因為1月初白酒開始占堆頭。然後預調雞本身也換貨架。
2014年10月15日生產 2015年1月6日上架。2個月零20天
2015年1月25日事情發生變化你們看
Rio從貨架上消失了!what's up?
問了店經理才知道,太火了 貨架賣空了! 只有零星的幾瓶。不能讓貨架開天窗吧 於是用Breezer頂替! So crazy! 這天是何以笙簫默大結局!
經理還說封碼了除了藍瓶不會進貨了。沒見過這個陣仗。其他百威之類降價都賣不掉。除了海涅根一直漲價 買的不錯。
昨天晚上有趣看了一次哇塞
2015年2月3日
只見藍瓶確實其他顏色封碼,來了幾個山寨。
店員給我說1月27日來貨,排到12格 現在都賣完了才用山寨充門面。山寨是1月29來的買不動。鏡頭里可以看見確實只有rio的有銷售痕跡。。。
在來個日期
2015年1月16日。按照店員說法上貨是1月27日的話也就是10天就上櫃臺。。。這個周轉。
以上是一個些客觀的描述,看完你的心情如何?
嘿嘿
Let's Rio 我看好你哦!2012年,日幣兌美元價格是83.58日圓;隔年黑田上任,日幣兌美元飆破100日圓。 現在,日幣兌美元匯率從102日圓往100日圓移動,重回2013年的水準。 日圓兌美元匯率去年平均價格是一百二十日圓。當安倍在二○一二年擔任首相時,用八十三.五八日圓就可以換到一美元。安倍承諾會用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指派黑田東彥擔任日本央行總裁,隨後,就是大家熟知的日本QE(貨幣量化寬鬆),造成日圓匯率大貶,以及股價飆升。 一三年十二月,日幣兌美元飆破一百日圓(該月的平均匯率是一○三.四一日圓)。現在,繞了一大圈,我們可能又會再見到這個匯價。 我必須指出,雖然許多人對日本QE多所批評,但我認為黑田的寬鬆貨幣政策,的確對日本股市的股價,以及日本的經濟復甦有幫助。不過,不論日本或美國,貨幣政策上的定位在今年都逐漸轉移。市場原本預測美國聯準會(Fed)的升息,現在看來雷聲大雨點小,今年七月為止,還沒有進一步的緊縮政策施行。 同時,雖然日本央行的寬鬆政策還在持續,市場已經對日後的寬鬆程度越來越懷疑,日本的QE已經進入最後階段,最後如何收尾,大家都在觀望。 因此,日圓在今年初開始,就逐漸升值。一六年一月,日幣兌美元升破一二○日圓,月平均一一八.三一日圓。不過,升值沒有結束,在接下來幾個月,才是重點。二月平均是一一五日圓,三月是一一三日圓,五月是一○九日圓。 六月升值來到高潮,英國在六月二十三日公投,宣布將會脫歐,而且現在看來,是完全沒有回頭的可能。自然地,英鎊和歐元雙雙劇烈貶值。同時,這個局面更推升了原本就在浪頭上的日圓及美元,讓這兩個貨幣大幅升值。而且更有趣的是,日圓和美元開始「競升」。 現在看來,日圓兌美元的升值幅度也走高,代表市場上把日圓視為「避險貨幣」的想法,再度顯現。 在英國的決定後,日幣兌美元匯率從一○二日圓往一○○日圓移動。雖然某些觀點認為,黑田可能會再增加貨幣供給,藉此影響日圓匯率,不讓它升值。但認為這個可能性不高,日幣再度升破一百日圓,只是遲早的事! (本專欄隔周刊出) 撰文 / 神原英資 |
吳曉波:INXpark的落地,一定會讓這一商業模式在中國未來的新家居革命中引起更多的關註。
12月21日,由京東、網易、少海匯等聯手打造的首個智能泛家居公園INXpark在北京發布。在400多個家庭消費場景中引入無人車、人臉支付、機器人導購等元素,利用人工智能構建深度體驗的消費場景,整合設計、供應鏈、物流、安裝等服務,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試圖為消費者提供全新的購物體驗。首家INXpark計劃於2018年在青島開業,上海、重慶、濟南、杭州、西安、成都將成為第一批落戶城市。
與傳統零售“人-貨-場”的運營結構不同的是,INXpark采用“廠家即商家”的新模式,強調F2C和企業生態的概念,用戶在園區下的訂單將即時發送到工廠進行生產,通過物流進行配送和上門安裝。
在INXpark打造的智能泛家居公園中,每棟建築體都是一個品牌,各大品牌通過跨界合作,打造出一個個融合線上服務和線下體驗的家庭消費場景。
在網易嚴選和海爾全屋聯合打造的5000㎡的生活空間中,共計有10個全屋樣板間、76個家庭場景、2280個sku,呈現出酒店式的住宿場景。消費者可以以較小的代價入住樣板間,深度體驗住宿場景中的所有消費品,然後根據所需直接下單,同時提供配送服務,直接將體驗場景1:1複制到家。同時供應鏈等方面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INXpark線下的產品將在京東全網銷售,另一方面京東的產品通過供應鏈反哺INXpark的線下渠道。
消費者抵達賣場後,首先見到的是智能導購機器人。它能根據消費者的指令進行語音解答。比如說一句“我想買沙發”,機器人會主動領路;問一句“這個沙發怎麽樣”,機器人便自動匯報產地、材料、價格等。同時每個產品也都配有電子標簽,手機掃一掃即可獲得產品信息。最終商品可以自己帶走也可送貨上門。
在INXpark構建的場景中,逛累了,可以去中信書店、吳曉波書店里轉一轉,捧一本最新、最經典的精選書籍,品嘗米其林大廚的手藝、小酌星巴克的咖啡,再去卡丁車俱樂部消遣一下,或者逛逛臺灣六合夜市,還可以體驗1:1比例複制建立的碧尚男爵酒莊。
到了入眠時間,可以選擇在智慧酒店里,自助辦理入住、發出語音指令控制客房里的一切物件,在喜馬拉雅的聲波中,度過科技感十足的一夜……
通過將各種新零售業態規模集聚到INXpark中,將零散的各零售業態組合還原為深度體驗的消費場景,致力於打造一個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業態。讓城市的空間得到延伸與拓展。
*本文為野草新消費原創,作者夢雲,編輯長歌。加入消費升級VIP群,請加野草君微信(djsl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