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打造面向東盟開放高地 國務院批複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

2月3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批複了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要求以共建共保潔凈海灣為前提,以打造面向東盟開放高地為重點,以構建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為基礎,發展美麗經濟,建設宜居城市和藍色海灣城市群,充分發揮對“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作用和對沿海沿邊開放互動、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的獨特支撐作用。

批複全文:

國務院關於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複

國函〔2017〕6號

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人民政府,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報送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送審稿)的請示》(發改規劃〔2016〕2633號)收悉。現批複如下:

一、原則同意《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規劃》實施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以共建共保潔凈海灣為前提,以打造面向東盟開放高地為重點,以構建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為基礎,發展美麗經濟,建設宜居城市和藍色海灣城市群,充分發揮對“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作用和對沿海沿邊開放互動、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的獨特支撐作用。

三、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協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制定實施方案,做好與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規劃》實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項、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按規定程序報批。

四、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研究制定支持北部灣城市群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在有關規劃編制、體制創新、重大項目建設、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做好協調指導,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適時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督查評估,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國務院

2017年1月20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59

北部灣城市群規劃來了,南寧要建特大城市

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中,北部灣地區是我國對東盟貿易的前沿,未來這一地區如何加快發展意義重大。

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17日聯合印發《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指出,北部灣城市群背靠祖國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位於全國“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沿海縱軸最南端,是我國沿海沿邊開放的交匯地區,在我國與東盟開放合作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北部灣城市群規劃範圍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廣東省湛江市、茂名市、陽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東方市、澄邁縣、臨高縣、昌江縣,陸域面積 11.66 萬平方公里,海岸線 4234 公里,還包括相應海域。2015 年末常住人口 4141 萬人,地區生產總值 16295億元,分別占全國的 3.01%和 2.25%。

在我國的沿海省份中,這一區域也是目前我國經濟相對落後的區域。目前,該區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口密度和經濟密度低於毗鄰國家的一些地區,傳統產業發展轉型面臨突出困難,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新舊動能轉換仍需進一步加速。

在城市化方面,區域內缺乏輻射帶動作用強的特大城市,南寧等中心城市集聚和輻射效應不足,對高端生產要素吸引力不強,創新創業不夠活躍。例如,該區域最大的城市南寧城區人口規模也僅為300萬左右,在全國各大城市中大致位居30名左右。此外,該區域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都較為落後。

對此,《規劃》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設順利開展,為北部灣城市群充分發揮獨特區位優勢,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和以開放促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國家新型城鎮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為北部灣城市群發揮政策效應,做大做強各類城市,拓展發展新空間提供了更強勁動力。

南方民間智庫副主席、廣東省體改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原來做的北部灣規劃只有廣西的部分,但目前廣西經濟仍比較落後,單靠廣西的力量顯然不夠。

澎澎說,從廣東來講,雷州半島也屬於北部灣區域,而且廣東作為第一經濟大省,正在大力打造海洋經濟,所以無論是打造對東盟的貿易橋頭堡,還是南海的開發,都必須要充分發揮廣東的作用。因此此次北部灣城市群,不僅包括了廣西的部分,而且把海南、粵西也納入進來,是大的北部灣概念。“這三個省份要共同在國家戰略層面下協調發展。”

《規劃》提出,培育發展北部灣城市群,發揮其東承西聯、沿海沿邊的獨特區位優勢,有利於深化中國—東盟戰略合作、促進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互動,有利於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促進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有利於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維護國家安全。

在產業發展方面,目前珠三角等發達地區進入產業轉型升級新階段,為北部灣地區發揮後發優勢,承接產業轉移,夯實產業基礎提供了更有力支撐。

按照規劃,北部灣城市群將面向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參與國際產業對接和產能合作,構建東盟企業進入中國大陸的“落腳點”和中國企業走向東盟市場的“始發站”,匯聚國際國內雙向產業資源。吸引海內外投資者在重點產業集聚區21設立加工制造基地、配套基地、研發中心、采購中心和物流中心。

在中心城市的打造方面,未來北部灣城市群將重點打造“一核兩極”。“一核”指南寧核心城市。以加快建設南寧特大城市和區域性國際城市為目標,推進要素集聚。“兩極”則是指以海口和湛江為中心的兩個增長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16

《黔中城市群發展規劃》發布 貴陽打造特大城市

 

貴州日前正式發布《黔中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並明確戰略定位為建設中國西部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

貴州省發改委總規劃師、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張美鈞在解讀《規劃》內容時介紹,黔中城市群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重點培育的區域性城市群,位於貴州省中部地區,範圍包括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市、畢節市、黔東南州、黔南州所轄的33個縣(市、區)以及貴安新區,區域總面積5.38萬平方公里。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末,該區域常住人口1643.47萬人、地區生產總值7111.28億元,分別占貴州省的46.56%、67.71%;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為55%、45%。

此間的一大背景是,2016年,貴州相繼獲批建設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三大“國字號”試驗區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和機遇。

據介紹,黔中城市群作為貴州最具發展條件的重點城市化區域和經濟實力最強的板塊,是帶動貴州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貴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重要支撐。

《規劃》明確,到2020年,區域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600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均增長12%;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0%、5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萬元、1.8萬元。

貴州省社科院研究員胡曉登對第一財經分析,貴州是我國目前城市化率水平最低的省份之一,加快欠發達地區的城市化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要求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

空間布局上,《規劃》明確黔中城市群要加快構建一核、一圈、四帶、五心、多點的空間結構,推進形成核心引領、圈層推進、五心支撐、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一核即貴陽中心城區和貴安新區,一圈即貴陽周邊高速公路1小時可通達的16個城市組成的黔中核心經濟圈,四帶即貴陽-安順、貴陽-都勻-凱里、貴陽-遵義、貴陽-畢節四條通道經濟帶,五心即遵義、安順、都勻、凱里、畢節五個區域性中心城市,多點即其余縣城和小城鎮。

胡曉登說,貴州發展特點和自然地理環境決定了貴州的城鎮化肯定會與沿海長三角、珠三角發達地區存在較大不同,貴州的城市化應該走一種以中心大城市為重點、同時兼顧其他類型城市的模式,“也不能說就只發展貴陽,因為全省4000萬人口,貴陽也容納不下。所以要走大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以及有產業實質的中小城市這樣三位一體的城鎮化發展途徑。”

其中,在一核方面,推動貴陽市所轄部分縣(市)撤縣設區,到2020年,貴陽中心城市(含貴陽中心城區、貴安新區、清鎮市、修文縣和龍里縣城)力爭建設成為500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

近幾年,通過試試“工業強省”等戰略,貴州的經濟發展駛上了快車道,增速持續名列前茅。其中,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發展頗為亮眼。經過近幾年經濟的高速增長,貴州也在2015年擺脫了人均GDP墊底的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684

直擊 | 渝貴鐵路開通 西部城市群加速連通珠三角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25/1186944.html

每經記者 謝孟歡 攝影記者 張建

有著新四大發明之稱的高鐵,再一次穿梭在中國西部的崇山峻嶺之間。

1月25日,渝貴鐵路正式開通,成都至貴陽的“距離”縮短至3.5小時。早上8:30,一輛從成都東站出發的G字頭列車向南駛去,穿隧道、跨大橋、越喀斯特地貌,12:06,這輛從成都出發的列車便到達了貴陽北站。

據悉,渝貴鐵路開通後,每天將有46對動車組從成都、重慶出發經渝貴鐵路運行至貴陽,“渝貴鐵路的開通,不僅是出行、旅遊方面的便利,還將進一步促進成渝與貴州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成都客運段相關負責人表示。

成都至貴陽最快3.5小時

“從成都到貴陽只需要3個半小時,真的太方便了。”對於成都人張先生來說,因為項目在貴陽,需要常常往返兩地,而今天,他也坐上了成都經渝貴鐵路開出的第一輛高鐵G8651,。“對於出差人士來說,方便、節省時間是最重要的。”

1月25日,渝貴鐵路正式開通,G字頭的列車也將穿過大巴山、越過喀斯特地貌,成都到貴陽的“距離”也從此前的最快12個多小時縮短到了3.5個小時。

“相對於飛機來說,更願意選擇方便快速的高鐵”,這是不少旅客的想法,渝貴鐵路的開通,對於成渝貴三地的連接,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這基本上縮短了四分之三的時間,渝貴鐵路的開通,極大程度促進了成渝兩地與貴州的快速連接。”成都客運段動車三隊副隊長王寧表示,不僅是出行、旅遊方面的便利,渝貴鐵路也將促進兩地的文化、經濟進一步交流。

據了解,渝貴鐵路開通後每天將有46對動車組從成都、重慶出發經渝貴鐵路運行至貴陽,其中成都東往返貴陽北的短途動車組每天開行6對,覆蓋早上至下午時段,全程平均速度250公里\h,平均運時約4小時。

向東向南“加速”連通珠三角

3.5小時到貴陽、6小時到昆明、7小時到長沙、9小時到廣州。

作為四川“南下”的最快速通道,渝貴鐵路的開通,不僅僅是成渝貴三地之前的聯通,更是西部城市群向南、向東“加速”連接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

“渝貴鐵路開通後,成都東將開行至廣州南動車9對、長沙南動車2對、昆明南動車3對、南寧東動車2對。” 成都東站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成都到珠三角的時間將大大縮短,成都到廣州的運行時間將從現在的最短15小時壓縮至9個半小時。

而事實上,通車後的渝貴鐵路除了能與貴廣鐵路相連外,還將在北端通過重慶樞紐與成渝、蘭渝、襄渝、渝利等鐵路接軌,南端通過貴陽樞紐與滬昆、湘黔等鐵路相接,形成高標準、大能力、快速度的“出海”大通道。

“渝貴鐵路的開通,將改善區域交通結構,極大便利沿線群眾出行,帶動沿線旅遊資源開發和中小城市發展。”此前業內專家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表示,區域經濟的聯動將更為密切,也將為整個西部內陸的對外開放打開新格局。

而未來,隨著成貴鐵路的開通,西部內陸的開放格局還將進一步打開,屆時,伴隨廣深港高鐵的開通,不僅到廣州、深圳更加方便,到香港、澳門也將是“說走就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538

直擊 | 渝貴鐵路開通 西部城市群加速連通珠三角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25/1186944.html

每經記者 謝孟歡 攝影記者 張建

有著新四大發明之稱的高鐵,再一次穿梭在中國西部的崇山峻嶺之間。

1月25日,渝貴鐵路正式開通,成都至貴陽的“距離”縮短至3.5小時。早上8:30,一輛從成都東站出發的G字頭列車向南駛去,穿隧道、跨大橋、越喀斯特地貌,12:06,這輛從成都出發的列車便到達了貴陽北站。

據悉,渝貴鐵路開通後,每天將有46對動車組從成都、重慶出發經渝貴鐵路運行至貴陽,“渝貴鐵路的開通,不僅是出行、旅遊方面的便利,還將進一步促進成渝與貴州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成都客運段相關負責人表示。

成都至貴陽最快3.5小時

“從成都到貴陽只需要3個半小時,真的太方便了。”對於成都人張先生來說,因為項目在貴陽,需要常常往返兩地,而今天,他也坐上了成都經渝貴鐵路開出的第一輛高鐵G8651,。“對於出差人士來說,方便、節省時間是最重要的。”

1月25日,渝貴鐵路正式開通,G字頭的列車也將穿過大巴山、越過喀斯特地貌,成都到貴陽的“距離”也從此前的最快12個多小時縮短到了3.5個小時。

“相對於飛機來說,更願意選擇方便快速的高鐵”,這是不少旅客的想法,渝貴鐵路的開通,對於成渝貴三地的連接,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這基本上縮短了四分之三的時間,渝貴鐵路的開通,極大程度促進了成渝兩地與貴州的快速連接。”成都客運段動車三隊副隊長王寧表示,不僅是出行、旅遊方面的便利,渝貴鐵路也將促進兩地的文化、經濟進一步交流。

據了解,渝貴鐵路開通後每天將有46對動車組從成都、重慶出發經渝貴鐵路運行至貴陽,其中成都東往返貴陽北的短途動車組每天開行6對,覆蓋早上至下午時段,全程平均速度250公里\h,平均運時約4小時。

向東向南“加速”連通珠三角

3.5小時到貴陽、6小時到昆明、7小時到長沙、9小時到廣州。

作為四川“南下”的最快速通道,渝貴鐵路的開通,不僅僅是成渝貴三地之前的聯通,更是西部城市群向南、向東“加速”連接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

“渝貴鐵路開通後,成都東將開行至廣州南動車9對、長沙南動車2對、昆明南動車3對、南寧東動車2對。” 成都東站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成都到珠三角的時間將大大縮短,成都到廣州的運行時間將從現在的最短15小時壓縮至9個半小時。

而事實上,通車後的渝貴鐵路除了能與貴廣鐵路相連外,還將在北端通過重慶樞紐與成渝、蘭渝、襄渝、渝利等鐵路接軌,南端通過貴陽樞紐與滬昆、湘黔等鐵路相接,形成高標準、大能力、快速度的“出海”大通道。

“渝貴鐵路的開通,將改善區域交通結構,極大便利沿線群眾出行,帶動沿線旅遊資源開發和中小城市發展。”此前業內專家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表示,區域經濟的聯動將更為密切,也將為整個西部內陸的對外開放打開新格局。

而未來,隨著成貴鐵路的開通,西部內陸的開放格局還將進一步打開,屆時,伴隨廣深港高鐵的開通,不僅到廣州、深圳更加方便,到香港、澳門也將是“說走就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07

粵瓊桂加速共建北部灣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

隨著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啟動,橫跨廣西、海南和廣東三地的北部灣城市群也有望加速推進。

近日,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政府在海口市簽署《2018-2019年推進〈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合作重點工作》協議(下稱《協議》)。《協議》提出,三省(區)將在2018-2019年重點推進實施包括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完善城市群生態環境治理聯動機制、推進重大開放通道和平臺建設、推進產業對接融合、推進北部灣城市群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等5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北部灣城市群背靠祖國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是我國沿海沿邊開放的交匯地區,在我國與東盟開放合作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從發展沿革上看,最早的北部灣經濟區主要是廣西的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6市。廣東省體改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原來做的北部灣規劃只有廣西的部分,但目前廣西經濟仍比較落後,單靠廣西的力量顯然不夠。

作為第一經濟大省,如何發揮廣東的力量和優勢對北部灣城市群發展十分重要。澎澎說,從廣東來講,雷州半島也屬於北部灣區域,而且廣東作為第一經濟大省,正在大力打造海洋經濟,所以無論是打造對東盟的貿易橋頭堡,還是南海的開發,都要充分發揮廣東的作用。

因此,2017年1月20日,國務院批複《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將原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改為跨廣東、廣西、海南三省的北部灣城市群。這是大的北部灣概念。

根據規劃,目前北部灣城市群範圍包括廣東湛江市、茂名市、陽江市,廣西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東方市、澄邁縣、臨高縣、昌江縣。陸域面積 11.66 萬平方公里,海岸線 4234 公里,還包括相應海域。

在我國的沿海地區中,這一區域也是經濟相對落後的區域。目前,該區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口密度和經濟密度低於毗鄰國家的一些地區,傳統產業發展轉型面臨突出困難。在城鎮化方面,區域內缺乏輻射帶動作用強的特大城市,南寧等中心城市集聚和輻射效應不足,對高端生產要素吸引力不強,創新創業不夠活躍。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加快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對接,實現北部灣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意義重大。《協議》提出,要加強四個方面的溝通對接:加快推進北部灣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建設,推進鐵路、高速公路、港口航道工程、水利建設重大項目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專項規劃。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加快建設南寧航空中轉樞紐,加密連接東南亞、南亞的國際航線。

在產業方面,加快北部灣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先進生產力對接,承接產業轉移。積極共建北部灣臨海產業園,進一步加強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合作。合作發展海洋經濟,共建海洋經濟示範區。

尤其是,隨著珠三角的轉型升級和產業外溢,同時珠三角通往粵西等地的高鐵加快建設,未來北部灣與粵港澳灣區之間的對接和互聯互動將更加緊密,產業也有望加快速發展。

另一方面,對於北部灣內部而言,當前海南、粵西和廣西北部灣地區的交通設施都存在不完善的問題,因此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對北部灣城市群意義重大。《協議》提出,在推進重大開放通道和平臺建設上,加快推進瓊州海峽南北兩岸港航資源整合,促進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協議》同時要求,要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等先導性合作項目和加快推進互聯互通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建設,構築互聯互通的城市群交通網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