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三板首例金融債問世 金租公司融資渠道逐步放寬

近日,皖江金租發行6億規模3年期金融債,票面利率為4.50%。這也是新三板公司的第一例金融債。

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執行秘書長聶偉柱稱,金融債的期限一般為3至5年,這樣會與租賃標的物的年限相匹配,並且較低的成本可以為金融租賃公司帶來更多的利潤,具有積極的意義。

新三板掛牌公司第一例

皖江金租本次發行的金融債是新三板公司的首例。這意味著新三板上的金融公司有了新的融資途徑。

金融債券是指金融機構法人(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按約定義務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是金融機構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一般來說,金融債不會計算入銀行考核的信貸比中,且具有流動性較強、期限長、成本較低的優點。

早在今年6月3日,皖江金租就收到了中國人民銀行同意其發行金融債券的準予行政許可書,獲準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不超過30億元人民幣金融債券。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認為,皖江金租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為AA,2016年金融債券信用等級為AA,評級展望穩定,本期債券違約風險很低。

本期債券由主承銷商組織承銷團,通過簿記建檔、集中配售的方式,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債券利率為4.50%。本期債券的利息將每年支付一次,在兌付日一次兌付本金。

皖江金租表示,此次發行金融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補充公司中長期資金,支持公司逐步增長的融資租賃規模。

皖江金租公布的年度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為262.59億元,同比增長46.77%,凈資產為37.0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25%,ROE為10.90%。

融資渠道逐步放寬

我國金融債券的發行是一個逐步放開的過程,最初只在國有大行、極少數的政策性銀行中發行,漸漸地又有十多家金融機構具備資格發行金融債券。2009年中央銀行允許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租賃公司等發行金融債券。

除皖江金租外,在新三板上並且處於一行三會監管下、有資格發行金融債券的金融類機構還包括:湘財證券,聯訊證券,開源證券,東海證券,南京證券,華龍證券,鹿城證券,齊魯銀行,永城保險,眾誠保險等10家。

去年9月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允許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

目前金融租賃公司的資金來源除自有資本金外,還有吸收股東存款、同業拆借、銀行借款、發行金融債券、租賃業務保證金等。

除此之外,租賃資產證券化、發行信托產品、引入保險資金、通過自貿區融入境外資金等融資渠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寬。

在這種背景下,截至2016年6月底,我國共成立金融租賃公司49家,註冊資本累計達1536.5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12

《慈善法》問世備案制成最大突破 興業信托搶發首只慈善信托

近十多年來,中國的公益慈善行業飛速發展,公募基金會、非公募基金會、民間公益組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9月1日實施的《慈善法》,不僅對慈善信托進行了專門規定,信托設立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公益類信托有望獲得突破。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在《慈善法》首日落定之時,首只慈善信托花落興業,9月1日,興業信托發行“興業信托·幸福一期慈善信托計劃”。興業信托相關負責人預計,目前市場對慈善信托的需求量較大,主要受眾範圍包括“養老、扶老”、“教育、助學”、“扶貧、濟困”等多個領域,上述負責人表示,該只慈善信托已經通過民政廳備案。

公益信托不再是困獸

自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將公益信托以法規的形式公布於眾以來,國內68家信托公司已經有多家公司通過各類形式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平安信托曾於2002年受深證市政府委托,由市財政部撥款一億設立專項新疆助學公益信托。興業信托也分別於2012年、2013年成立了兩款專項信托計劃,用於家庭困難人士的生活安置、地震救災、幫困助學等公益活動,累計運用善款一百八十余萬元。

根據基金會中心網的公開數據,截至2016年3月,公募基金和非公募基金會捐贈總額從2006年不足100億元發展到目前大約1000億元。

上述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9月1日起實施的《慈善法》,對慈善活動及其主體進行了界定,對慈善組織的行為準則和內部治理方面提出了公信要求,突出強化了慈善組織的信息公開義務,明文規範了慈善募捐行為,明確了慈善活動享受稅收優惠等。

慈善信托屬於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於慈善目的,依法將其財產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願以受托人名義進行管理和處分,開展慈善活動的行為。慈善信托在《慈善法》中得以明確規定,既是對我國慈善運作方式的豐富,也是對信托制度根植社會生活的促進。

對於慈善事業而言,信托機制的引入將帶來多種積極因素,一是慈善信托的規則更加嚴密,有利於引導慈善活動進一步規範;二是對於慈善捐款形成的財產更好地保值增值。

據記者了解,慈善信托除了遵照《慈善法》和相關法規進行募集和管理,還需要按照《信托法》對於受托人的規範履行受托職責;慈善信托募集形成的善款一旦成為信托財產,就與捐贈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財產形成隔離,不會受到其他利益糾紛的影響。

“特別是信托公司作為慈善信托的主體,可以充分發揮專業資產管理和甄選公益組織和項目的作用,擴大和提高善款對弱勢群體幫助的範圍、持久度和有效性。”上述相關負責人對記者稱。

慈善事業專業化

隨著高凈值人群數量的增加,“將財富融入慈善”的概念有望逐步落地。興業信托相關負責人認為,《慈善法》明確了慈善信托的備案制度,明確了受托人、監察人的義務,這些充分說明我國的慈善事業將走上專業化管理道路。

其還稱,慈善信托能夠實現家族精神財富的傳承與擔當,並讓之永遠流傳,這對中產階級也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信托公司若能充分發揮信托在“財產傳承”、“慈善事業”、“資產管理”方面的獨特優勢,應對社會越來越多的此類需求,不斷推出創新產品,必能為慈善事業的發展做出的貢獻。

然而,慈善信托在開展過程中,仍可能存在受托人將信托財產及其收益用於非慈善目的,或未按照規定將信托事務處理情況及財務狀況向民政部門報告或者向社會公開;借慈善信托名義從事非法集資、洗錢等活動;受托人未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管理慈善信托財產等風險。

相比慈善組織,信托公司開展慈善信托,具備監管架構嚴密、發揮公益普惠功能、具備金融資產管理能力、采用“信托+專業組織架構”等特點。

信托設計了嚴密監督機制,有助於保護善款安全,同時,在設計上不設捐贈門檻、不限定捐贈群體,所有具備公益慈善意願的捐贈人都可委托信托公司為其受托人,管理運用善款。

上述負責人表示,信托公司應嚴格按照《慈善法》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按照規定將信托事務處理情況及財務狀況及時向民政部門報告或向社會公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10

土豪標配!鍍金iPhone 7問世 最低1900美元起

9月20日消息,隨著蘋果新一代智能手機iPhone7/7 Plus的上市發售,iPhone7系列個性化定制服務也隨之亮相。越南奢侈品公司Karalux公司於是帶來了首款iPhone7/7 Plus 24K金鍍金版本,費用為1900美元起。

據Karalux公司官網介紹,這次的鍍金版多加些許設計,背面鑲嵌了一條金龍,同時背後的蘋果logo由鉆石鑲嵌而成。

據悉,你可以提供手機,讓該公司為你提供24K金鍍金服務,整個鍍金流程需要20道工藝精心制作,最多耗時8小時,同時在鍍金表面還會覆蓋一層納米塗層來保護你的設備不輕易受到磨損,此外該公司還提供雕刻服務,可雕刻的內容包括用戶名字、簽名或者是logo。

但這個鍍金服務的價格並不便宜,iPhone7的鍍金費用分別為1900美元(32GB )、2400美元(128GB)、2600美元(256GB)。如果是iPhone7 Plus的話,32GB/128GB/256GB的費用對應為2000美元、2500美元和2700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48

1.5億!中國區塊鏈領域最大筆風投問世

萬向控股近日宣布,聯手萬向控股註資的分布式基金共同註資1.5億於區塊鏈初創公司鉅真金融。由此,目前中國國內最大的單筆區塊鏈投資項目正式複出水面。

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發起人肖風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該筆投資的資金分配為,萬向控股集團出資1.25億、分布式基金出資2500萬,投資後聯合持有鉅真金融25%的股份。該初創公司致力於以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為主的清結算業務。

本報記者了解到,該筆投資之前,2016年度全球範圍內A輪融資金額排名前兩位區塊鏈初創公司分別是DAH(6000萬美元)和Blockstream(5500萬美元)。

分布式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沈波指出,區塊鏈領域的投資策略來源於三方面,分別是團隊、產品和時機。“區塊鏈業務由十分底層的技術驅動,目前中國的業務流程和金融需求更多是由清算或者結算驅動的。”在沈波來看,鉅真金融特殊的行業切入點有可能成為以技術驅動金融的技術服務提供商。

鉅真金融創始人兼CEO孫立林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鉅真金融正在聯合國內多家金融機構自主研發區塊鏈底層架構協議,以及現券全額交易及結算、區塊鏈股權交易系統、物聯網安全認證區塊鏈等應用。

沈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分布式資本為國內首支專註於國內區塊鏈的基金,首期規模為5000萬,均來自萬向控股。目前正在籌劃第二期,二期資金來源不會局限於萬向控股。分布式基金在國外已投25個項目,涵蓋B2B、C2C、B2C等多種模式在內的支付;以追溯產品源頭、商品追溯周期等解決方案在內的溯源;數據的存儲和管理;供應鏈金融等多個領域。

本報記者還向肖風證實,啟動於2015年的萬向創新聚能城即將成立,投資額度高達2000億元,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區塊鏈應用項目。萬向創新聚能城由萬向區塊鏈實驗室聯合IBM、微軟、ConsenSys、以太坊、HyperLedger以及眾多區塊鏈創新企業和機構共同開發。

萬雲平臺總經理陶曲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為配合萬向創新聚能城,未來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將在三個領域發力。首先是區塊鏈咨詢業務,即幫助傳統金融機構、零售企業、制造企業、物流企業等行業,在現有業務框架下落地具體的區塊鏈產品。其次是新鏈加速器。目前在區塊鏈領域已經湧現一大批新興的創業公司,但陶曲明坦言,目前區塊鏈在國內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區塊鏈行業的技術門檻較高,融合密碼學、對等網絡、公示算法、分布式數據庫等多項技術。”陶曲明表示,中國創業團隊對市場需求擁有較好的敏銳度,未來萬向區塊鏈將把累積的資源用於幫助創業團隊克服早期技術困難。最後是搭建萬雲平臺,引入國外先進技術為企業用戶提供平臺。

據本報記者了解,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香港、阿聯酋、迪拜等國家已紛紛建立“沙盒機制”(Sandbox),旨在鼓勵金融創新。當公司被納入到政府的“沙河機制”並進行一到兩年的試驗後,如果對金融市場和社會福利有正貢獻,監管部門會修改其法規。

多位區塊鏈業內人士建議中國的監管機構建立一個“沙盒機制”,同時提出大型機構應擁抱創新。“大型的金融機構應該放下身段去接受區塊鏈的新技術,去接近那些技術公司,歐美大型金融機構都有自己的風險投資基金,建立或投資區塊鏈創新實驗室,並建立了銀行的聯盟。”肖風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88

告別脫發現曙光 毛發生物打印技術問世

29日,歐萊雅宣布和法國公司Poietis簽署獨家研究合作協議,共同發展毛發生物打印技術。4D激光輔助打印技術有望在將來用於研制治愈脫發的產品。

此次通過與Poietis合作,歐萊雅希望制定一個新的科學挑戰方案,即通過生物打印技術打印出毛發毛囊這一極其細小的生發器官。歐萊雅毛發生物學家布魯諾-伯納爾(BrunoBernard)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人的身體有上千萬個毛囊,然而毛囊卻是人體構成最為複雜的器官之一,因為它含有多達15種細胞類型,並且分散在5層。”他還表示,這一研究合作在當下傳統的組織工程技術受限於細胞模式複雜性的時期,帶來了激動人心的新前景。

由Poietis開發的激光輔助生物打印技術所生產的生物組織,能夠以極高的細胞分辨率(近乎10微米級)和細胞活力(95%以上)構建三維結構的生物組織。這項獨特的生物打印技術是通過激光束快速掃描,逐層連續累積“細胞墨水”微滴來實現的。被創造的具有活性的生物組織需要3周左右的成熟時間,然後才可用於之後的測試。

“激光輔助的生物打印技術具有高分辨率一個個打印細胞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獨一無二的。”PoietisCEO兼首席科學總監FabienGuillemot表示,“4D激光輔助打印技術其實類似於3D噴墨打印,而且能夠在細胞表面產生一種錯綜複雜的‘微滴’層。正是這個第四維度的時間成就了這項突破性的研究,細胞能夠有時間成長為功能俱全的毛發毛囊。”

盡管這一技術並不能直接解決脫發問題,但是它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毛囊是如何工作的,也為人們創造了監測產品中所含成分的新方法。

“這是篩選潛在藥物,尋求刺激毛發生長的新的未知因素的好方法,可以說是制勝法寶。”愛丁堡大學研究皮膚和頭發的發育生物學家DenisHeadon博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如今脫發的補救措施包括激素藥膏減緩脫發和頭發植入治療,也就是說把健康的毛囊從毛發土壤肥沃的地方移植到貧瘠的地方。Headon博士說:“這是治標不治本,因為你只是重新擺弄了一下布局,並沒有生出新的頭發來。”

不過要生物打印頭發並不容易。“打印精確的毛囊細胞非常困難,尤其是因為它由很多不同類型的細胞組成。而且每個人的發質也是不相同的。”帝國理工大學人類毛發生物工程教授ClaireHiggins表示,“但是即使是簡單的模型的變化用於評估細胞與細胞間的對話都是技術的重大突破,將會成為未來藥物發現的工具。”

“生物打印出如此細微的器官本身就是前所未有的,是在毛囊上做文章,而不是頭發。”歐萊雅集團公關總監PatriciaPineau對記者表示。歐萊雅和Poietis未來幾年要合作的是通過激光打印出人體的頭發生物組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91

續航逾千公里的氫燃料電池卡車問世

12月5日消息,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尼古拉汽車公司日前發布新產品“尼古拉一”型氫燃料電池半掛卡車樣車,其續航里程逾千公里。

尼古拉汽車公司是一家設計和制造電動汽車、能源儲存系統和電動汽車傳動系統等的初創公司。據介紹,這款卡車采用氫燃料電池組提供電力,續航里程可達800至1200英里(約合1287至1931公里)。該公司稱,“尼古拉一”型將是零排放汽車,且以前沒有重型卡車取得如此創紀錄的燃料效率。

尼古拉汽車公司說,計劃建造364座加氫站,覆蓋美國和加拿大,2018年開工。該公司還計劃建造100兆瓦太陽能發電場,利用太陽能電力通過電解反應把水轉化為氫,未來將由“尼古拉一”型卡車把氫燃料從太陽能發電場轉運到加氫站,從而實現從能源制造到消費整個過程的完全零排放。

尼古拉汽車公司表示,這款卡車預計2020年開始生產,迄今已收到價值近30億美元的訂單。公司準備在美國建造一座現代化汽車制造廠,2017年上半年確定廠址。首批5000輛“尼古拉一”型卡車將由尼古拉汽車公司與卡車制造商菲茨傑拉德合作生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290

漢能漢瓦問世,頂尖薄膜技術開拓萬億建材市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9/1133517.html

7月29日,北京,漢能薄膜發電集團(00566.HK)發布薄膜太陽能新產品——漢瓦。漢瓦是將漢能全球領先的柔性薄膜太陽能芯片與屋面瓦融為一體,兼具高效發電性能和高等級安全性能,更符合現代建築審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漢瓦是市場現有分布式太陽能產品和傳統屋面瓦的升級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它的大規模推廣應用將對推動能源替代作出積極貢獻。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中國建築裝飾協會會長李秉仁等嘉賓,與來自全國各地的600余名漢瓦意向經銷商及渠道合作夥伴,以及地方政府、行業協會、金融機構、國內外媒體等社會各界的3000余名嘉賓出席發布會,一同見證了漢能聚焦民用太陽能戰略的又一款升級產品漢瓦問世的歷史時刻。

中國建築裝飾協會會長李秉仁在致辭中表示,“通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不斷發展,建築行業正在向集約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通過科技創新、節能環保、提高產品附加值等方式,實現了國家對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們可以預見,漢能依靠先進的薄膜太陽能技術,把綠色發展作為產品研發落腳點,與屋頂建材相結合,面對的無疑是一片藍海市場!”


▲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發表演講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題為《一片瓦·一棵樹》的演講中表示:“漢能一直圍繞住、行兩大領域,進行重點產品布局,讓建築的屋頂、墻面都裝上薄膜太陽能,一直是我們的目標。今天發布的漢瓦無疑是一次全新的突破,一次顛覆。每安裝25瓦薄膜太陽能產品,所達成的減排效果,就相當於在地球上多種了一棵樹。漢能一片曲面瓦的功率是30瓦,安裝一片漢瓦,就多種了一棵樹。瓦片雖小,但它的環保價值非常大,所有的參與者都是在造福社會。”


▲漢能三拱曲面薄膜太陽能瓦

融合頂尖薄膜技術,傳承歷史文化底蘊

說起瓦,我國素有“秦磚漢瓦”之說,從西漢宮殿未央宮到普通民居,瓦不但是我國建築體系的重要標識之一, 更被賦予了文化的含義,“有瓦遮頭便是家”,瓦是中國人心中家的象征。但是數千年來,我們身邊的事物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有瓦的材質及功能,除了遮風擋雨、保溫和裝飾外,沒有什麽改變。


▲漢瓦的五層工藝結構

今天,漢瓦的問世改變了這一切。漢瓦將輕薄、高效、柔性的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芯片通過內外雙層的夾膠封裝工藝,精密封裝在高透光度玻璃內層中,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薄膜太陽能的高轉換率特性,又能滿足建築的整體性和審美設計需求。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漢瓦采用漢能獨有的、全球最先進的柔性薄膜太陽能技術,芯片量產轉換率達到17.5%,而漢能今年的目標是將其提升至18.5%,並且今後以這樣的速度不斷提升轉換率。目前,漢能擁有五條薄膜太陽能核心技術路線,研發效率、量產效率近年來取得重大突破,薄膜電池芯片的轉換率連續創造了五項世界紀錄,最高達到31.6%。

除了優異的性能,漢瓦的美觀也是最大的亮點之一。漢瓦與中國傳統文化、建築理念所強調的一樣,通過材料與設計的運用,將實用性、美學與人文哲學思想融合在一起,打造生態建築,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漢瓦就是為建築而生,用現代的技術和工藝,完美表現了瓦片晶瑩剔透的曲面之美,與建築的整體結合達成美觀的效果。產品最終被命名為‘漢瓦’,也是因為它能夠傳承中國文化基因,以及它和‘漢能’的緊密聯系”,李河君在發言中介紹。


▲發布會現場鋪設的漢瓦屋頂亮相

發布會現場,在李河君發言的同時,舞臺的背面,漢瓦一體化施工服務團隊同步搭建一個面積50平方米的漢瓦屋頂。大約30分鐘後,一個鋪設了168片漢瓦、裝機容量約5000瓦的漢瓦屋頂完整地展現在全場嘉賓的面前。應邀出席的中國綠色產品評價標準總體組副組長夏青在現場表示,大家很熟悉的一句話是生活、生產、生態,三生融合,三生共贏。我們就想找一個產品,從老百姓的生活開始,連上生產和生態。漢瓦,就是把“三生”連起來的產品。今年,中國將成為第一個頒布國家綠色標準的國家,原來我們不懂還有能發電的瓦,希望漢能能成為國家標準。

產品服務全面升級,業內首創“主動運維”

市場現有的分布式太陽能組件的安裝方式均為加裝在建築屋頂表面,無法與建築整體融合。作為其升級產品,此次漢能發布的漢瓦系列產品分為曲面、平板、倒C型三款,能滿足絕大部分建築類型的審美設計和個性化需求。

此外,除了集成薄膜太陽能芯片的發電漢瓦實現發電功能,漢瓦系列產品還配備同樣顏色與設計風格的邊瓦和脊瓦等“配套瓦”,從而保持建築屋頂的整體性。作為集咨詢、系統設計、安裝、並網、使用培訓、運營數據監控的一站式服務提供商,漢能幫助用戶配備逆變器、匯流套件等主要材料,打造完整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


▲漢瓦采用多重設計提升防水性能

與此同時,漢瓦作為一款建材,其安全性能較比傳統屋面瓦全面提升,具有更優異的隔熱、保溫、防火、防滲水、抗冰雹等性能。尤其是在防水性能方面,漢瓦因其玻璃材質、U型擋水條、F型卡槽等三重特殊防水結構設計,極大地提高了屋頂的防水性能。漢瓦在結構上還有非常完善的防風、防雷擊等安全設計,並可以在零下40到零上85攝氏度的環境下正常發電。目前,漢瓦已經通過了3C認證和CQC認證以及實例安裝測試,產品質量及安全性都滿足相關行業要求。

發布會現場,漢能宣布三拱曲面瓦的終端零售指導價為1390元/平方米。質保方面,漢能承諾瓦片終身保修、終身有償維護,並承諾4小時響應,24小時上門的及時售後服務。


▲位於雲南麗江的一位用戶,已搶先體驗漢瓦

此外,漢能戶用發電等分布式太陽能市場打造的成熟服務體系,將得到再次升級,並在行業中首創“主動運維”的服務理念:交付給用戶的漢瓦系統,將全部配備逆變器數據信息采集器,漢能總部後臺擁有大數據分析平臺,當漢瓦用戶系統運行數據偏離地區平均值20%以上時,總部後臺將借助遍布全國的服務網絡發出上門檢修指令,為客戶解決系統問題,所有動作指令及評價將通過CRM客戶管理系統和APP移動應用“漢能人”得以實現。為進一步確保用戶利益,漢能還為漢瓦用戶引入了第三方保險機制,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將為漢瓦產品責任險承保。

整合經銷合作渠道,共同鎖定萬億市場

中國磚瓦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總共銷出10.1億平方米的瓦,而且這一數字保持著年均20%左右的高速增長。按照漢瓦目前的售價計算,其國內市場每年的潛在市場規模達到1.4萬億人民幣。全球市場至少是中國市場的兩倍,每年的潛在市場規模可達2.8萬億人民幣。

在這一市場中,漢瓦將主要面向新建商品別墅、城鄉公共建築、農村自建住宅、美麗鄉村或特色小鎮等建設需求,服務於房地產開發商、地方政府和高凈值人群等多領域客戶;同時,漢瓦在屋頂改造工程,如屋頂老化翻新和屋頂平改坡等市場也擁有競爭優勢。

針對這一高速增長的市場,漢能計劃與經銷商共同分享。近年來,漢能創新發展了中國戶用分布式發電市場,獨具特色的經銷商模式及體系已經成熟,建立了覆蓋全國市縣級市場的銷售、安裝、售後一體化服務體系。

基於成功的商業模式與市場經驗,漢瓦經銷商將以地級市為授權單位,實行“一市一商”的渠道政策,計劃最多招募300家經銷商,覆蓋全國90%地級市。漢能還將開設“漢瓦經銷商大學”的內部培訓體系,對經銷商的銷售、政策、設計、安裝、運維和服務進行全體系培訓支持。

除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漢瓦的大規模推廣應用還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安裝一片漢瓦,就相當於在地球上多種了一棵樹;而1GW薄膜太陽能裝機,相當於減排大約100萬噸。現在我國市場每年銷售的10億平米瓦片,如果全部換成漢瓦,那麽每年的潛在裝機容量可以達到100GW,減排大約1億噸,相當於多種了40億棵樹。“十三五”期間,我國的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計劃降低18%,2017年計劃下降4%,照此估算,漢瓦每安裝100GW,在國家一年減少的碳排放當中,漢瓦的貢獻率可以達到20%到25%。

“用不了多久,我們一定會看到,從天上的衛星、無人機,到地上的小汽車、卡車、共享單車、背包、帳篷、手機、住宅等等,所有這些載體,都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而且可以被存儲、被交易、被共享,這就是移動能源時代!它的商業模式、發展規律,將會打破我們一般性的認知,能源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李河君在發言中表示。

(資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58

現代謹慎推進無人駕駛車計劃 或2025年問世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2-03/1167562.html

20171111021612153thumb_head.thumb_head

多家汽車制造商均表示預計在2020年初推出高度自動化車輛。而據外媒11月27日報道,韓國現代汽車公司表示,現代並不急於在無人駕駛車方面有所行動。雖電動汽車已成為一種趨勢,但至少在初期,現代的無人駕駛汽車並不會完全電動化。

現代無人駕駛汽車部門負責人Woongjung Jang表示,無人駕駛汽車初期只能在有限的道路條件下行駛,2025年左右才能大規模投入市場。另一位高管則表示,現在將於2030年左右推出可在城區使用的無人駕駛汽車。這與其兄弟品牌韓國起亞的無人駕駛汽車計劃是一致的。

成本無疑依舊是無人駕駛汽車普及的障礙,但除此之外,現代汽車還預估到了另一個問題——由於汽車數據處理系統極為先進,電池電量將很快耗盡。“我們正在開發完全自動駕駛的技術——4級和5級無人駕駛汽車(SAE)。但是到目前為止,車輛功耗極大,耗電量可達1千瓦甚至2千瓦,由此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被大大縮減。“Jang談到。但他也指出,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但要花上一些時間。所以現在,現代瞄準了無人駕駛車會用到的混合動力、外接電源和燃料電池。

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被提上日程前,現代將著重在半自動駕駛技術上發力。現代計劃在2015年於韓國推出高速公路駕駛輔助系統,隨即在2019年將此系統引入美國市場。現代汽車公司表示,由於美國國土面積極大,為了確保此系統能夠提供所有高速公路的準確地圖信息,現代將此系統引進美國困難不小。達到2級自主駕駛標準的HDA將在新款Genesis G90和下一代索納塔上亮相。由於它不提供自動駕駛功能,比起凱迪拉克的超級巡航系統,該系統與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儀更為接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4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