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遇尷尬 資本並非外賣O2O的制勝法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21/155333.shtml
導讀 : 巨頭的最大優勢就是資本了,也許資本可以短時間換來規模,但是如果沒有精耕細作,就算是巨頭也未必玩得轉。
近來O2O圈子里最熱一條新聞要算京東到家的“婚事”了,出人意料的是其並沒有和緋聞對象58到家合並,而是和眾包物流平臺達達在一起了。
合並後,京東持有新公司47.4%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一個是電商巨頭京東的“親兒子”,另一個是眾包物流的行業明星,從表面上看這是生超配送和外賣眾包配送的整合,實際上的主要原因是在在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和競爭態勢下,雙方各取所需,抱團取暖。

行業飽和只能抱團取暖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O2O成為巨頭追逐的目標,BAT紛紛以高頻剛需的外賣領域切入,重金布局線下的同城配送。京東的金牌對手阿里不僅重啟口碑,一口氣投資了生活半徑等外賣平臺,最近還把餓了麽搞定,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而京東的O2O項目京東到家並沒有自營的外賣業務,而是接入了到家美食會和餓了麽,前者是重模式平臺,後者雖為眾包模式,但現在已經被老對手包養,可謂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再看看達達,揮舞著共享經濟的大旗把Uber模式帶到了物流領域,得益於外賣的風生水起,主要為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餓了麽提供眾包物流支持的達達迅速發展壯大。
但是隨著外賣O2O燒錢擴張的模式弊端盡顯,百度外賣、美團外賣、餓了麽都開始自建配送隊伍,甚至做起了眾包,直接切到京東到家和達達的主要業務,達達的地位日益衰落。
既然京東到家在京東的整個戰略意義是O2O業務的主力,主要解決京東電商物流觸及不到的“最後一公里”配送問題,但起步太晚,日益發展成熟的外賣平臺逐漸成為其主要對手。
除了擁有全自建物流團隊的到家美食會,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餓了麽等,也都已經變成了京東到家的對手。而達達也長期處於補貼帶來的虧損當中,兩個處境同樣尷尬的巨人選擇抱團取暖,也是實屬無奈。
輕模式的不可承受之痛
那麽問題來了,達達和京東到家合並,誰最緊張?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去年新晉外賣平臺“派樂趣”被集體絞殺的事件。
才開始做外賣O2O業務不久,派樂趣便遭餓了麽、美團外賣、口碑外賣、百度外賣的封殺,全面禁止合作商家上線派樂趣,否則將被集體下線。
讓這些拼得你死我活的外賣平臺如此一致的站在統一戰線上的原因是,“派樂趣”的東家正是為這幾大平臺提供主要配送服務的第三方平臺達達。
這次的倒戈危機,讓“輕模式”的外賣巨頭們意識到,物流配送是外賣O2O最為關鍵的環節,不僅直接影響到用戶體驗,還是平臺掌握發展控制權的要素。
試想自己花大錢補貼燒出來的市場,搭起來的平臺,卻被掌握了自己大量商家和用戶信息的“供應商”占了便宜,換做是誰都不會舒服。
但由於全自建的重模式門檻和成本很高,因此盡管美團、餓了麽和百度外賣逐漸開始自建配送隊伍,但目前也不會放棄和達達合作。如今達達傍上京東到家,更是多了一個牽制輕模式打法的外賣O2O平臺的砝碼。
O2O靠服務巨頭未必能玩轉
盡管O2O的概念被各種包裝和延展,但是歸根結底是服務,核心在於人,外賣O2O也不例外。巨頭的最大優勢就是資本了,也許資本可以短時間換來規模,但是如果沒有精耕細作,就算是巨頭也未必玩得轉。
在京東到家和達達抱團取暖之前,百度也進行了戰略調整,李彥宏宣布將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互聯網金融、無人車、人工智能等創新業務上,這也意味著百度外賣在一定程度上淪為雞肋。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已失去原生優勢,與其在相對傳統的領域繼續與對手肉搏,不如直接從新興領域入手,尋找新的機會突破。所以燒錢又以服務為導向的外賣生意,對百度這樣一個以技術為驅動的巨頭來說,或許並不是其最擅長的領域和最佳選擇。
實際上,不僅是百度,阿里的口碑外賣表現得也不盡如人意,只能合並餓了麽。而其他巨頭如360、小米等幾乎都不敢介入這個領域,聚美優品的跨界嘗試也以失敗告終。
因此,筆者認為,在巨頭環伺下的外賣O2O戰場,創業者依然能像到家美食會、甜心搖滾沙拉、樓下100等從細分垂直入手,用服務“打動”用戶,在巨頭都難以玩轉的市場上占領一席之地。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夏海林,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圖片來自123rf。
內容分發邁向智能時代,內容本身或仍是制勝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3/161183.shtml
內容分發邁向智能時代,內容本身或仍是制勝點
孟永輝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突破口將會是百度未來的發展重點。
本文系孟永輝,( 微信 ID: 孟老獅 ) 對i黑馬投稿。
同很多互聯網公司一樣,百度同樣迎來了自己的“開年第一講”。在經歷了百度高層的調整之後,李彥宏的“開年第一講”看上去似乎更有意義。李彥宏在講話中指出,百度將重新回到自己真正出發的原點,借助大數據的手段做好內容分發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突破口將會是百度未來的發展重點。
通過李彥宏的講話,我們能夠看出未來的百度將會更加專註於內容分發,百度與今日頭條之間的內容分發大戰或許將會提前到來。另外,李彥宏提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熱門領域同樣將會被更多人多熟知與關註。很多人會將關註的焦點集中在百度與今日頭條的內容分發大戰上面,盡管這兩個水火不相容的存在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然而,除了這一場大戰之外,我們或許還應當關註一下其他一些相關信息。
內容分發不是已經過去,而是剛剛開始
很多人都知道百度是靠內容分發起家的,而且它的內容分發主要是基於搜索引擎進行的。在互聯網時代,基於搜索引擎的內容分發具有一定的領先性,因為那個時候的用戶對於知識的獲取剛剛從圖書館、學校等傳統的渠道轉移到了互聯網上,只要你的搜索引擎算法足夠優秀,能夠準確快速地找到用戶真正需要的內容,用戶便會買賬。如果下一次用戶在知識獲取上遇到難題,同樣會借助搜索引擎進行解決。
傳統意義上的內容分發更多地聚焦在利用算法為用戶提供足夠多的信息和內容上面,用戶關心的是如何快速地獲得足夠多的信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的以量取勝的內容分發邏輯已經無法滿足用戶不斷增長的需求,只有借助新的技術手段,不斷優化內容分發的質量,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用戶獲取信息上的諸多不便,讓用戶感知重新回到搜索引擎剛開始興起時的狀態。
以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的內容分發時代的到來讓人們看到了在內容分發上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借助新技術,互聯網公司能夠做到的內容分發遠比現在這樣的模式來得精準、專業。未來真正能夠決勝於內容分發市場上的利器就是如何更加智能、更加精準地為用戶從海量的信息當中找到真正能夠打動用戶的信息。
因此,內容分發的時代不是已經過去,而是剛剛開始。只有不斷借助外部的技術,不斷找到新的內容分發模式,借助新的技術手段,才能真正解決當下用戶獲取信息過多,過泛,過濫的問題,最大程度上提升內容分發的效率。
盡管百度在內容分發上走了彎路,甚至在很多情況下依然停留在互聯網時代的內容分發思維之上,但是借助新的內容分發思維,百度在內容分發上積累的先進經驗和算法優勢依然能夠發揮出很大的作用。
在這樣一種邏輯下,我們可以斷定,內容分發不是已經過去,而是剛剛開始。這種開始是基於一種全新的內容分發邏輯而來的,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加優質的體驗。只有這樣,以大數據、智能科技為代表的全新的內容分發時代或將最終來臨。
基於大數據的智能分發或將成為下個熱點
基於搜索引擎的內容分發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其中一個很大原因就在於他們抓住了互聯網時代來臨的風口。用戶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方式從線下的資料查閱逐步遷移到線上的信息搜索,這種趨勢在造就互聯網巨頭的同時,同樣在改變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習慣。
以搜索引擎為主要手段的知識查閱和信息獲取的方式已經成為當下人們獲取知識的首選,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下,如何優化人們知識查閱和信息獲取的方式,如何提升人們知識查閱和信息獲取的效率成為最終贏得用戶的關鍵。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最終讓互聯網成為整個社會必備的一種資源。當下,每一個行業,每一個領域都有互聯網的影子存在,當下的互聯網已經不再是稀缺品,而是必備品。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如果依然按照傳統的思路進行內容分發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用戶需求。在內容分發的突破和創新上,同樣會遇到諸多的問題和困境。只有借助新的技術手段才能破解當下內容分發的難題,真正從本質上改變內容分發的概念。
智能科技已經不可避免地會成為下個階段發展的方向,如何讓智能科技與更多的環節產生聯系成為未來互聯網行業發展的重點。而基於大數據與雲計算的智能科技應用則讓傳統的基於算法取勝的搜索引擎有了發展的可能。借助智能科技與大數據、雲計算的融合,在對原有的算法進行優化的基礎上,提升內容分發的效率成為下一個階段發展的重點。
基於大數據的智能分發能夠改變當下搜索引擎的信息分發面臨的諸多問題和困境。借助大數據,在內容分發的時候能夠提前預判到用戶的需求,將用戶真正想要的信息從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出來,直接提供給用戶,減少用戶搜索信息的時間和精力浪費;通過分析內容之間的聯系,找到內容當中不具備價值的部分,通過將這些不具備價值的內容刪除,起到優化內容的作用,減少內容不夠優化造成的內容泛濫問題的出現;通過搜羅內容與用戶之間的數據信息,找到內容和用戶之間的平衡點,將盡可能精準的信息推送給所需要的用戶,減少內容推送的不及時造成的問題……
基於大數據的智能分發不僅能夠減少用戶搜索信息的不適,而且能夠提升內容資源的質量,真正從本質上改變當下的內容過於泛濫的問題,真正將原本沒有生機和活力的內容,變成“有頭腦”、“會思考”的內容。
內容分發的決勝點依然在內容本身
智能分發時代的到來導致很多人會將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的智能分發技術看作是決勝未來內容分發戰場的關鍵點。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基於算法起家的搜索引擎的內容分發邏輯過多地依賴技術因素,缺少對內容分發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識。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內容,即使是再智能的算法都將會沒有用武之地。因此,只有堅持內容本身,才能真正贏得內容分發戰役的最終勝利。
以新技術切入的海量優質內容為以大數據、雲計算及智能科技為基礎的內容分發提供“營養”。智能分發時代的到來,並不僅僅體現在內容分發的精準上,更加體現在內容的優質上。傳統的內容分發邏輯之所以無法適應用戶的需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們對內容缺少一個健全完善的篩選機制,導致了很多劣質內容的出現以及類似魏則西事件的出現。這些劣質內容不但對用戶體驗造成了不利影響,而且對於內容分發平臺的效率同樣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想要提升內容分發的質量和效率,依然要從內容本身著手。
利用新的技術手段,改變傳統的以圖片和文字為主的內容輸出形式,將VR、AR等新技術更多地應用到內容產出過程當中,在豐富內容表現形式的同時,同樣提升內容輸出的質量,這樣優質的內容才能在新的互聯網環境中獲得新的發展力量;新的技術手段僅僅豐富了內容的表現形式,而新技術的應用所帶來內容產出效率的提升則能夠讓內容產出的數量同樣得到不斷地拓展和提升。
基於新技術手段的海量優質能夠為大數據、雲計算以及智能科技條件下的內容分發提供了應用基礎。海量優質的內容的存在最終讓智能的內容分發有了用武之地,以新技術為原點的全新內容生產模式在極大提升內容生產效率的同時,同樣為智能分發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數據資源。
內容產出方式的多元化為智能分發提供了可能性。新技術應用造就的內容數量的增加為智能分發提供了應用的空間,而內容產出的多元化則讓內容產出的邏輯遠遠超脫了傳統範疇。以百度為代表的基於搜索引擎的內容分發方式更多地集中在內容的抓取上,對於內容的篩選並不大。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傳統的互聯網時代內容產出方式較為單一,搜索引擎平臺想要通過如果想要獲得足夠多的內容,就必須瘋狂地進行抓取。只有不斷增加內容的數量,盡可能多地抓取內容,才能為用戶獲取信息提供多種可能性。在傳統的內容分發時代,這樣的內容分發模式並沒有錯,而隨著智能分發時代的到來,單純地依靠抓取已經無法滿足用戶需求。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在激發人們創作熱情的同時,同樣讓這個時代的內容來源日趨多元化。當前,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內容的產出體,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傳播源。以個人為主體的內容產出形式在增加內容數量的同時,同樣為智能分發的應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以一條、二更、聚米眾籌為代表的內容產出平臺,在激發個人創作熱情的同時,同樣在以不同的形式介入到內容產出的大潮之中,從人們最為平常的生活著手,通過不斷發掘,試圖找到我們平常生活當中都會疏漏掉的內容。
以個人+平臺為主要特點的多元化的內容產出形式為智能分發提供了海量的內容。而這些內容產出方借助自己對內容的篩選進行的有目的的內容產出則讓智能分發從一開始就脫離了傳統的內容分發範疇。由內容產出方式的多元化所導致的新的內容分發時代的到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依然屬於智能分發的範疇。
基於內容的數據收集讓智能分發更加精準到位。當前的數據收集已經不再僅僅是內容數據的收集,更多的是“內容輸出者——內容——內容接受者”三位一體的數據收集方式,這種數據收集方式能夠避免傳統的數據收集過多地依賴內容本身的問題。將數據收集更多地集中在內容兩端的“輸出者”和“接受者”身上,讓內容數據的收集更加精準、到位。
基於這樣一種三維一體的數據收集方式不僅能夠讓內容產出更加有的放矢,而且能夠知道用戶真正需要什麽樣的內容,用戶真正的閱讀偏好是怎麽樣的。基於內容的數據收集最終讓內容不再是一個“閉門造車”的過程,更多地是通過數據進行研判之後所得到了一個順理成章的結果,內容創作的目的性將會更強。
由內容引發的數據收集而誕生的智能分發最終讓內容分發的模式有了本質的區別,而這勢必會改變傳統的知識獲取方式,真正從內容本身上著手進行數據收集與整理,而只有這些接地氣的數據才能保證內容分發的方式更加精準到位,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分發。目前,很多企業都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如淘寶基於用戶的購買數據進行商品推送、聚米眾籌借助阿里雲的大數據平臺進行基於內容兩端的數據收集都是這種智能分發邏輯最真實的體現。
在新的技術背景之下,在新的內容產出模式下,以智能分發為代表的新的內容分發時代來臨已經不可避免。借助新技術強大的助推力,深度挖掘內容本身以及兩端的數據力量,不斷拓展內容產出的來源,內容分發或將在新的背景下重新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並再度占據市場發展的制高點。
[本文系孟永輝,( 微信 ID: 孟老獅 ) 對i黑馬投稿。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推薦關註i黑馬(ID:iheima)。]
百度
大數據
人工智能
贊(...)
分享到:
星伟:台球桌背后的简单制胜法则
1 :
GS(14)@2010-09-25 17:37:59http://www.p5w.net/newfortune/cy/201009/t3188758.htm
由低端台球产品起步的星伟,上世纪90年代开始转型高端路线。为了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星伟以赞助国内外大型比赛用台为突破口,走的是英国企业Rileys的发迹路线。以赞助更高级别赛事和获取更高级别认证为主要手段,星伟成功把旗下的星牌塑造为台球高端品牌的代表。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星牌2009年提出了由生产型转向服务型,把增值服务和连锁台球俱乐部作为企业未来发展重点。不过,在角色转换之际,星伟能否维持“台球大王”的头衔面临资金和市场的双重考验。 “神童”丁俊晖在2009-2010年赛季告别了近3年的低迷状态,斩获一冠两亚,单赛季世界排名第一,再次引起了国人对台球运动的关注。世界级的天才选手丁俊晖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异彩,成为推动中国台球运动蓬勃发展的一股动力,而以星伟、绅迪为代表的一大批民营企业,更是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以生产台球桌起家的北京星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伟”),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以赞助赛事树立和保持高端品牌形象,在产品市场趋向饱和之时转向增值服务及台球俱乐部等服务领域,看似简单的做法,却是这个行业企业发展和升级最有效的模式。
以赞助支撑的品牌路线
以赞助国内外比赛为突破口,通过赛事营销、广告宣传、媒体公关等形式推广产品,星伟树立起了高端品牌形象,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其星牌台球桌已在国内市场建立了垄断地位,市场占有率约达40%。迄今,星牌系列产品已经覆盖亚、欧、北美、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和出口的总量约占全球市场的20%,并于2009年初被WPBSA指定为世界斯诺克大赛唯一指定用台。
赛事赞助推广影响力
1987年成立之后的3年里,星伟一直只是众多台球小厂商中毫不起眼的一员。1990年,凭借产品相对较优的质量,加上中国对国产品牌的支持,星伟战胜来自中国台湾、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厂家,成为北京亚运会台球比赛用台供应商。其时,台球还只是表演项目,但这一事件却成为星伟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其以赞助为核心的品牌运作模式,而这亦是公司成长壮大的核心支点。
星牌真正成为高端品牌的标志,是1993年独家赞助了在中国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台球比赛—亚洲台球锦标赛,由此,星牌比赛用台得到了亚洲级比赛的认同。从此之后,在国内各种大型台球赛事中,几乎都能看到星牌独家赞助的身影。
赞助带来的影响力,不仅使得星牌成为业界公认的高端品牌,在知名度大大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业绩的快速增长。在1993年亚洲台球锦标赛上,伴随一位选手141分的优异成绩,星牌也被亚洲台球界所认知,随之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订单。1993年,星牌台球桌的销售额约1000万元,到1994年,其销售额猛增4倍蹿升至5000万元,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达到了40%(附表)。
与此同时,星牌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其赞助的台球赛事级别也随着质量的提高而不断攀升,并开始从中国走向亚洲、走向世界。2010年4月举行的世锦赛上,星牌台球桌首次成为了斯诺克最顶级赛事的比赛用台,击败英国品牌Rileys这个强劲的对手,终结了世界斯诺克顶级赛事几十年来只使用Rileys一个品牌台球桌的历史。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把星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到了顶峰,而星伟也抓住机会在2010年宣布谋划在未来3年内上市。
通过认证提升品牌价值
星牌台球桌单价从最初的300元,到今日最高端的斯诺克比赛用台88000元,并成为世界顶级赛事的指定比赛用台,一个重要的基础是其台球桌质量的不断提升。经过20多年的发展,星牌台球桌在工艺、质量和技术上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并且历时10余年,不遗余力获得了国内、亚洲、世界三个级别的认证。
与一般的体育赞助不同,要成为某项台球赛事的比赛用台,必须先得到台球协会等权威机构的认证。在1990年被国家体委审定为国家级比赛用台后,星伟台球桌才具备了赞助1990年亚运会台球赛事的资格。1993年,其被中国台球协会指定为中国唯一的亚洲级比赛用台;1995年,被国际职业台球联合会指定为中国唯一国际职业台球比赛用台。由此,星牌牢牢掌控了国内台球桌最高端领域的宝座。
星牌用了约6年时间完成了洲际级别的认证,轻松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但为了获得世界级别比赛用台的认可,星牌却花费了逾10年的时间。经过自身技艺的不断改进,1998年星牌台球桌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其生产和服务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截至2007年,星牌台球桌已经多次出现在国际台球职业赛事中,不过离最顶级台球比赛用台的要求依然有一步之遥。
丁俊晖2005年在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上的夺魁,使得2006年的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备受瞩目。然而,作为国内台球桌老大的星伟尽管花费了数百万元的冠名费,却由于不具备提供世界斯诺克顶级赛事比赛用台的资格,只能眼看着Rileys成为比赛用台的唯一供应商。自此之后,星伟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想法,以进一步提高星牌的质量和品牌形象为主要目标。最终,星牌台球桌于2007年达到了世界斯诺克比赛用台和英式球桌的各项参数标准,通过了世界职业斯诺克联合会的技术鉴定,从而打破了世界职业台联35年来只使用Rileys台球桌作为世界斯诺克比赛用台的历史。
赞助潜力球员,打造双赢局面
在台球运动不被重视的中国,台球选手的水平普遍有限,极个别有天赋的选手也由于经济实力受限而得不到全面系统的培训。而少年成名的丁俊晖凭借过人的天赋,成为职业球员前已获得多项台球赛事的冠军,丁俊晖2002年获得亚运会台球冠军之后,不仅被星牌董事长甘连舫认为义子,更与星伟签约。曾经倾全家之力,甚至被迫卖掉房子学习台球技术的丁俊晖,在得到星伟赞助后得以赴英国练球。获得2005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冠军之前的1个月,丁俊晖正式成为星牌代言人。随着丁俊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台球界炙手可热的选手,星牌获益匪浅,也加速成为全球性的品牌。
以赞助更高级别赛事资格和获取更高级别认证为主要手段,再加上其他宣传方式,星牌成功的塑造了高端品牌的形象。在这一模式推动下,星伟得以成为最顶级赛事赞助商。数十年赞助各项台球赛事累计投入近亿元,换来的是星牌的高知名度,以及多年蝉联全国台球桌销量冠军。
另一方面,随着台球运动在中国逐渐深入人心,这一市场培养了数千万爱好者。据粗略统计,目前中国有6000多万台球爱好者,2500万人经常打台球,每天有50-100万人去台球馆打台球,普及程度甚至超过了国球乒乓球。而这成为星伟转型的基础。
从生产向服务转型
抓住国内第一波台球热潮,星牌以低端台球桌创业,而在市场开始发生变化之际又率先转型主攻高端市场,通过长期赞助国内外各种赛事等方式,不断提升品牌形象,星牌的一举一动似乎都踩准了行业发展的节奏。现在,星牌又把目光投向终端消费市场,着力发展台球连锁俱乐部,重构产业链,完成从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变。
丁俊晖带来的台球热潮效应明显。据中国台球协会统计,从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新开台球俱乐部数量增长迅猛。粗略估计,北京的球房由600多家扩展到1600多家,上海的球房也翻了近一番,从700多家增长到1300多家。台球俱乐部连锁经营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预计近几年台球产业将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星伟借助自身在行业的优势地位,迅速切入台球俱乐部连锁经营领域。据调查,2008年之后,许多非台球行业投资者加入到开设台球俱乐部的行列。以经营中高端台球馆为主的这些非专业客户,对于定位高端产品市场的星伟来说都是优质的客户资源,而这些客户已经占星伟生意额的30-40%,且比例还在不断增加。从球馆的选址、定位、装修风格、布局以及经营管理、器材维护等事项,都迫切需要来自专业机构的意见和支持。
全国性网络成为快速转型的基础
目前的星伟在北京总部之下,在全国设置了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六大区分公司,每个分公司在主要分属城市都设立了办事处。在国内台球市场出现转机的2005年,全国性销售渠道成为星牌迅速启动的重要基础,并将公司销售额从2005年的近9000万元拉升至2009年的近3亿元。
遍布全国的办事处,也成为星伟转型服务领域的重要支撑。除了单纯的销售渠道功能以外,办事处为终端客户提供服务变得更加有利可图,为台球俱乐部提供装修指导、人员培训、策划活动、组织比赛等增值服务。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不仅为星伟的转型提供了空间,并且提供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等增值服务将成为星伟收入的又一来源。
与此同时,星伟也把发展重点转向了终端,目前其拥有三家独资经营的星牌台球俱乐部。按照规划,星伟打算在未来3年开设800家连锁台球馆。除了直营,星伟打算采取加盟的方式实现快速扩张,或者并购一些成熟区域的连锁俱乐部。
据统计,在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中高端台球馆占70%以上,地级市的中高档台球馆占50%。对出产中高端台球桌的星伟来说,其台球俱乐部也必将是走中高端路线,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由“台球大王”向“台球连锁俱乐部经营商”的转换,星伟其实并不具备在台球桌生产领域的垄断性优势。目前地区性台球连锁俱乐部已经初具规模,如北京的云川台球俱乐部在当地拥有20多家俱乐部和2万多会员。在一些主要城市,类似的中小规模连锁俱乐部普遍存在,这一方面会增加星牌进入市场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将对其市场策略带来不小的挑战。
在将台球连锁俱乐部做大做强的计划中,星牌面临的更大障碍来自资金压力。假设以一家俱乐部200万元的成本算,3年内开设800家直营连锁店将耗资16亿元,尽管有集团地产方面的利润支持,但这笔巨额投资并非星牌集团能轻易承担的。引入风投,在国内中小板上市成为星伟未来实现重构产业链的主要盘算。
Rileys的前车之鉴
作为曾备受业界推崇的世界台球巨头,英国公司Rileys在近几年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其发展路径为星伟的转型提供了借鉴。
有百年历史的Rileys是全球公认最好的斯诺克球杆品牌,长期占据世界台球顶级赛事比赛用台提供商的地位,曾一度拥有遍布英国的100多家台球连锁俱乐部。
在国内台球运动尚处于萌芽期的上世纪80年代,全球台球运动则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随着彩色电视的普及,加上斯蒂夫·戴维斯为代表的新一代选手的精湛球技,斯诺克运动达到高潮。1985年的世界锦标赛,仅在英国就有近1850万观众通过BBC电视转播观看决战至凌晨的台球决赛。在这波高潮的推动下,台球行业的领军企业Rileys和BCE顺利上市。不过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各种原因,Rileys风光不再并被迫退市。1999年,Rileys改变公司发展策略,集中核心力量研发更专业的斯诺克球杆及其配件,同时也积极开发家用斯诺克产品市场。
2009年3月,由于背负1800万英镑的债务,Rileys把旗下159家台球俱乐部悉数出售,在英国拥有50多万会员、每年吸引300多万消费者的台球连锁俱乐部彻底从Rileys的业务板块中消失。究其原因,虽然金融危机的打击不容小觑,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从2006年开始,英国各地区逐步实施室内禁烟令和新实施的赌博条例(Rileys台球俱乐部内设有带赌博性质的游戏机)。Rileys透露,在各种不利因素的拖累下,仅2008年收入就下滑了5000万英镑,加上背负巨额债务,最终不得不把台球俱乐部从公司业务中刨除,将更多精力用来发展更具核心技术优势的台球桌及球杆产品。
Rileys在近几年的下坡路或将是星伟未来将面临的问题。发展台球俱乐部,在中国同样会遇到禁烟令这一难题。事实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提出的目标,中国将自2011年1月起,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在烟民最多的中国,晚上繁忙时间的各大台球俱乐部,几乎都是烟雾弥漫。禁烟令实施之后,对各大娱乐场所的冲击将是巨大的。或许,回归发展核心业务及其衍生产品仍将是星伟最终的选择。
低端市场快速增长带来的困扰
主打中、低端市场的台球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对低端台球产品需求大增。在台球行业火热的背后,星伟也逐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危机。尽管近几年高端定位的台球馆发展迅猛,但购买中低端产品的客户所占比重依然很大。一二线城市的台球市场已经具有一定的成熟度,而对于发展空间更大的县级市及以下级别的市场,星伟目前还基本没有能力渗透。低端的台球桌每张定价在2000元左右,而星伟最便宜的美式落袋台球桌定价8800元,最便宜的英式斯诺克台球桌售价14800元,高端定位的星牌很可能失去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县级市及以下级别的市场。
此外,星伟还将面对产品利润率不断下降的风险。在星伟的产品销售比例中,低端台球桌占销量的30-35%,中端产品占50%,定价66000元以上的英式斯诺克比赛用台则占20%左右。在星牌产品销量大增的情况下,更多由低端产品所带来的销售额将拉低产品的利润率。面对市场现状,如何应对低端消费需求的增长,将成为影响星伟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变量。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url=mailto: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url]。
借助地产实力实现品牌升级与拓展
上世纪80年代,刚刚在中国兴起的台球给人们的印象是流行于街头巷尾的露天运动,全然没有高雅室内运动的风范。国内台球企业要么以OEM贴牌为主,要么以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为国外企业所垄断。
1987年,家庭作坊式的星牌台球器械厂(星牌集团前身)投资8000元,开始生产台球桌,推出的第一代台球桌售价仅300多元,低价策略恰好迎合了市场需求,星牌创始人甘连舫也赚取了第一桶金10万元。
不过,由于低端产品进入门槛低,大量廉价产品涌入市场使得稍有起色的台球行业过早陷入价格战。经过初始的资本积累和技术改进,星伟在上世纪90年代初转型,把发展重点转向高端台球桌。而此时台球市场正从室外开始往室内转移,企事业单位、酒店式娱乐中心等室内台球房,成为星伟的主要客户群。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星牌遭遇了发展瓶颈。从此时到2005年丁俊晖赢得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冠军之前,国内台球行业也处于暗淡的低迷期。再加上仿造品泛滥,而众多台球馆门可罗雀,有些甚至被迫关门大吉,星牌陷入困境,销售额从每年的8000多万元降至不足2000万元。
幸运的是,凭借早年在台球行业积累的原始资本,星牌集团在1998年涉入房地产行业,组建了北京龙熙房地产开放公司,先后开发、参与开发了星瑞家园、嘉润花园高层公寓、清城、龙熙顺景等房地产项目。地产投资的成功为星牌集团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也拯救了处于行业发展低谷的台球业务,使得星牌在遭遇行业困境的1999-2003年依然保持足够的资金实力去赞助各项台球赛事,加速自身台球桌技术的改进,把触角伸向了欧洲、美国、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并最终使得星牌具备了与世界台球第一品牌Rileys较量的实力。
专家点评
小池塘难钓大鱼
曾听一位投资界泰斗将可口可乐的成功基础归纳为三点:巨大的市场(每个人都需要饮品)、强大的品牌(以致形成某种社会认同效应)和稳定的品牌反射效应(或者说品牌联想)。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可口可乐的消费需求得以稳定并持续地增长。
借用这个标准,我们发现,通过赞助神童丁俊晖,星伟得以成功地将品牌与斯诺克超级明星绑定在一起—看到“星伟”,斯诺克迷们就会联想到小丁和那些激动人心的赛事。而品牌联想一旦形成,星伟就不仅是高知名度的台球桌,更成为代表着成功和励志因素的品牌形象,进而成为专业台球设备的代名词,也就是获得了社会认同。与可口可乐不同的是,尚未成熟的台球消费市场则可能成为星伟未来发展最大的阻碍。
全球台球桌市场仅15亿元,星伟已独占20%。为做大做强,星伟需要着力深耕中国市场(其品牌获得英国等老牌斯诺克消费国的认同尚需时日)。而作为小众体育门类,中国的台球消费市场远未成熟。消费者对于专业设备的辨别能力不强,且容易转向其他热点门类,消费群体不稳定。尽管星伟正在模仿Rileys的策略经营台球俱乐部培养市场和扩大收入范围,但这绝非一日之功,巨大的投资是否能收到预期的收益尚存风险。通常,即便钓鱼人专注、坚韧,小池塘仍难钓到大鱼。
另类时尚袜子店 混搭也能出奇制胜
1 :
GS(14)@2010-12-22 22:36:46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22/175505.html
如今,出奇另类比循规蹈矩更能赚钱,年轻人现在都不缺衣少穿,但是缺少的是浪漫,这不在美国的一脚袜子店就出现袜子不再成双,单只销售更好。

如今,出奇另类比循规蹈矩更能赚钱,年轻人现在都不缺衣少穿,但是缺少的是浪漫,这不在美国的一脚袜子店就出现袜子不再成双,单只销售更好。随着年轻人对时尚的追逐,袜子混搭成了一种潮流。袜子为什么一定要配对呢?奇妙的搭配不是更有趣?
每只袜子的设计都采用一种经典图案,波尔卡圆点、条纹、心型、花朵或波浪,有4个系列:“传统系列”、“惊艳系列”、“前卫系列”和“幽默系列”。另外,每只袜子都有一个特别编号,比如“惊艳4号”,或者“前卫25号”,这样便于收藏袜子,就像收藏棒球卡、麦当劳的小玩具,促使人们越买越想买。如果凑齐一整套134只袜子,就能产生8911种搭配。想象一下以下的情景——足够一个人连续穿24年,每天都是不重复的搭配;还可以连续穿67天,不用洗袜子。
时尚袜子店经营策略
时尚袜子店要锁定目标客户
这类店铺的目标客户群是那些对所谓“一致”、“对称”的时尚法则不感冒的人。因此,卖出的袜子,不需要任何搭配指导手册,想怎么配就怎么配,有多少个人穿,就有多少种可能。
开时尚袜子店要找个好地段开店
店面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最好的选择是,人流量大又适合步行逛街的地段。小区类的店铺不适合开这样的袜子专卖店,因为,这样的店铺是引领时尚的,它需要的是大批年轻时尚的消费群。
时尚袜子店的销售手段要新颖
建议以多买多优惠为原则,袜子采用1、3、5、7等单数包装。此外,店主和销售人员务必要“以身试法”,自己穿混搭袜子,穿着它们见客户,活像一块活招牌。
时尚袜子店的经营成本
(1)房租及装修费用:面积最好30平方米左右,年租金和装修费大概需10万元。
(2)第一次进货费用:费用根据货品的质量和数量来定,加上自己的人工和差旅费,1万元是必要的。
(3)人工费用:需雇用采购员、店员至少4人,每月需支付工资4000元左右。
时尚袜子店的投资收益
开业初期,赢利的可能性不大,打开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建议采用会员制,第一年重点吸纳会员,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回头客增多后,营业利润才会大幅上升。
经营特色袜子店,既可以避免服装行业的直接竞争,又容易让消费者发现自己的存在。在每年60亿美元的袜子市场里,为自己分到一块肥猪肉。在卖袜子这个少有变化的传统行当里,因为别人不创新,而你创新了,所以你就赢了。
《特囧》Buddies 出奇制勝 鄭中基x胡耀輝 2015年08月14日
1 :
GS(14)@2015-08-16 13:45:33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77315
「我瘦,你肥,視覺上已是一對odd couple,不如由你演吧!你應承我,我便應承你啦!」因為鄭中基(Ronald)的一句話,沒想過自編自導還要擔正自演的胡耀輝(Mark),惟有豁出去,與Ronald孖住上在《猛龍特囧》中合演歡喜冤家,「這是其中一種我很喜歡的喜劇類型電影,一直都想拍,平時就嗌交,但一遇到壞人,便好有默契地對付共同敵人!」Mark口中的odd couple警匪動作喜劇,有較早期的荷李活電影《轟天炮》系列,以及令韋史密夫(Will Smith)在影圈一炮而紅的《重案夢幻組(Bad Boys)》系列,而港產則有《咖哩辣椒》系列、《重案黐孖Gun》等,原來這些都是眼前兩位大男人鍾愛的類型片,戲中性格迥異卻異常合拍的buddies,正是他們理想中的兄弟情誼,這對一「拍」即合的肥瘦buddies,你一言我一語,從緬懷舊日好戲談到男人相處之道,也不禁流露電影人遊走於中港兩地市場,以有限資源扭盡六壬務求出奇制勝的無奈。
文:許惠敏 圖:莊振邦
髮型:Horace Tse@QUEEN'S PRIVATEi SALON(鄭中基)、JJ@CAPELLI (胡耀輝)
化妝:Mon Chun(鄭中基)、Aster Phang(胡耀輝)
服裝:Fred Perry(鄭中基)
場地:Hotel Icon
靈機一觸 促成肥瘦組合
今次暴龍哥Ronald化身臥底「劉夢龍」,是導演不二之選,「這個二人組合,我早已諗定一個由Ronald演,另一個則是個住家男人或靚仔如古天樂。」Mark首先要得關鍵人物Ronald首肯,想不到相約傾劇本時,卻反被對方遊說,Ronald靈機一觸的合演提議,把Mark殺個措手不及,當時他反問:「真的無諗過自己演,唔係咁整蠱我吧!」Roanld認真道:「他是編劇又是導演,最熟劇本,我瘦,找個肥肥哋、似熟口面又唔熟口面的演員,一睇便有喜劇效果,香港還有幾多個肥演員?肥仔聰?谷德昭?都合作慣啦!他在《一路向西》客串演過占士哥,演得好放呀!」過去阿Mark偶爾也會在自己編導的作品中客串,卻從沒想過做主角,這次在Ronald慫恿和「要脅」下,膽粗粗一試,卻也壓力不少,Mark搖搖頭說:「唔敢瞓,好多事情擔心,要在現場打點一切,又要對稿演出,甩很多頭髮,比平常多兩至三倍!」幸而他跟Ronald首次合作,即一見如故,默契十足,毋須花太多時間解釋,戲裡戲外都是一對buddies。
志趣相投的odd couple
原來兩人都對odd couple警匪動作喜劇情有獨鍾,Mark自言是《最佳拍檔》、《神勇隻響炮》、《咖哩辣椒》等系列的擁躉,近年卻見這些類型片幾乎絕跡於中港合拍片市場,甚感可惜,「其實動作加喜劇,是很Universal的題材,又不是人人都搶著拍的東西,很不錯!」笑言看這類電影長大的Ronald和應說:「我很喜歡這種角色,兩兄弟經常嗌交,但合作又很有默契,共同對抗外敵後,又會為小事吵過,這種性格的兄弟,甚麼也擺出來傾,唔會跣你一鑊,即使他要跣你,都會被你睇穿,只是猜他敢唔敢啫……」好兄弟就是心照,Mark坦言相處難免因意見不同而頂撞幾句,男人通常沒有「隔夜仇」,消了氣便忘得一乾二淨,Ronald點頭道:「男人轉頭便無事,又再飲飲食食啦!」現實中,可曾試過兄弟「Unfriend」的經驗?他續說:「這應該是跣你一鑊的人,好難Friend到,好早便發現!」,他倆認為,在各有各忙的年代,更多是不知不覺失聯絡的朋友,幸好身為藝人,較易透過社交網絡被找到,「因為去外地讀書,跟不少中學同學失聯絡,全靠網上聯繫,早前趁學校25周年聚餐再見面,現在每個月有定期聚會,沒工作在身的話我都會盡量去!」Ronald努力維繫與中學舊友的聯繫,連阿Mark也自愧不如。
夢龍與子良 星星相惜
在Mark眼中,Ronald是個真情真性又懂尊重人的好拍檔:「其實,他是幾真的人,擺出來的模樣,就是真實的他,由於他早已熟讀劇本,在現場只需稍作溫習,拍戲時有意見也會直說,主要是在我的劇本上加些背景細節,以豐富劇情。」 《猛龍特囧》的一對歡喜冤家,一個是hip hop打扮美國留學返港的臥底探員,另一個是發明星夢的「跑龍套」,Ronald以「好玩」形容今次角色劉夢龍,開宗明義是臥底,既要陪兄弟選中國好男兒,又要滿口美式英文,「以前未做過『黑人』,以留學時的大學同學作參考,拿著劇本混雜不同的性格特質,像科學家做實驗般溝來溝去,試試效果,若想到幾個版本的演繹,便試做給導演看,由導演決定!」Ronald形容Mark是一個好清楚自己要拍甚麼的導演,能夠給演員清晰指示又不失自由度。至於阿Mark本身的角色孟子良,既參加港男選舉、中國好男兒,又參與荷李活電影試鏡,所有結果內定,全都受「利氏力場」影響,問身兼編劇導演的Mark是否另有所指?「其實只是從一個發明星夢的跑龍套的血淚史出發,你話玩埋Michael bay(《重案夢幻組(Bad Boys)》系列的導演)?純粹為營造戲劇效果,凸顯孟子良的偉大犧牲,為公義放棄往荷李活發展的機會!」不少導演說過電影有自己的命,一旦出世,觀眾如何解讀,已不由原創者操控了。
絞盡腦汁 出奇制勝
現實中,兩人不像戲裡出生入死的歡喜冤家,要動武合力擊退由世界級自由搏擊冠軍的內地演員楊建平飾演的「肌肉人」,但兩人要在內地的審批制度下,既要打進內地市場又不失港人歡心,也是鬥智鬥力的另類打拼,Mark過去的幾部有份參與編劇或導演的作品,例如《3D肉蒲團之極樂寶鑑》、《喜愛夜蒲》及《一路向西》(編導)等影片,都是甚有話題之作,他直言拍戲始終是商業投資,必須考慮老闆意願和資金多寡,「你有幾多錢拍?當budget有限時,你自然要諗題材、類型、扭橋吸引觀眾入場,話題是最便宜的。」沒有龐大資金,也難言大卡士大製作,只能絞盡腦汁,惟望出奇制勝,「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玩法,我曾經問過前輩,點解香港咁少恐怖片?因為無錢,點搞聲音或視覺效果?」Ronald補充:「內地審批不准拍鬼片,只有香港和東南亞市場,現在還要是高清放映,粗糙的特技絕不能過關,即使有資金也不易做到你想要的效果。」
港產與合拍 前路摸不清
近期開始執起導演筒的Ronald不禁慨嘆,「現在要拍純港產片,難度真的很高,類型片的種類愈來愈少!至於合拍片,更難捉到條路,沒有方程式可言!」Mark連番點頭,「無辦法,內地要有批文才可以拍,全中國每年有三百多齣電影等著上映,經由不同單位審批,先別談優劣或是否一窩蜂追捧的題材,根本很難有必批的把握!」審批制度之外,觀眾口味的變化,當然也是創作人的重要考慮,「始終要回歸最基本的電影語言,去到世界不同角落,共通地識笑識哭,或用官能刺激吧!」年底打算開拍動作喜劇的Ronald說:「一定要有universal的笑位,跟肢體語言或動作有關,不能夠單靠對白搞笑。」Mark甚表認同,他認為笑的口味是很地道的,跟文化背景很有關係,即使大家都是看荒誕滑稽處境,香港觀眾的口味已經好荷李活,內地不少觀眾仍睇慣二人相聲,很靠對白語境,他們會笑得很開懷,Ronald隨即說:「他們笑得咯咯聲,我們會欣賞他們的才藝,但未必覺得真係勁好笑;反過來說,假若一套港產喜劇玩verbal gag,那些廣東話潮語,例如你問:『點解你個髮型咁型?』我答:『因為土地問題啦!』大家一聽便識笑,你叫我怎樣翻譯做國語?」Mark不忘補句:「中國地大物博,單是廣東省與北京已經好大分別啦!」本土與融合,從光影世界到現實處境,苦惱地徘徊的,又豈止電影人?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