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租賃業之問:折戟輝山乳業、沃特瑪之後,為何仍集體“觸雷”凱迪生態?

“這些融資租賃公司開業以來可能就白幹了”,一位租賃業人士對日前多家租賃公司紮堆“觸雷”凱迪生態這一現狀發出這樣的感嘆。

不久前爆出7億元違約票據的凱迪生態正引發租賃業的震動。近日,德潤租賃、德潤融資租賃(深圳)有限公司(德潤租賃子公司)在同一天分別起訴凱迪生態全資子公司藍光發電、桐城凱迪,要求支付租金7038.50萬元。

除德潤租賃及其子公司觸雷外,還有9家租賃公司與凱迪生態的售後回租合同並未到期。未來幾年,這11家租賃公司是否能夠安全上岸,還是個未知數。

再一次集體“觸雷”

近日,安徽新力金融連續發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德潤租賃、德潤融資租賃分別起訴藍光發電、桐城凱迪,要求被告方立即支付租金分別為2769.75萬元和4268.75萬元。

根據凱迪生態2017年半年報顯示,共有11家融資租賃公司通過售後回租方式向凱迪生態及其子公司持續輸血,未到期的租賃合同涉及資金共計40.85億元。

其中,最引人關註的是中民國際租賃,其為凱迪生態輸血資金達19億元。從2015年6月到2016年9月,凱迪生態與中民國際租賃簽訂11個合同,共計19億元,最長合同期限為7年。而根據公開資料,中民國際租賃在2016年5月增資15億元之後,資本金也才45億元。簡單測算,與凱迪生態這單一客戶開展的業務,就占中民國際租賃的40%以上。

對於未來,這些租賃公司是否能取得租金,情況不容樂觀。凱迪生態除被曝中票違約為,還有出現多種問題。凱迪生態公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虧損13億元至16億元,虧損數字是去年凈利數字的4倍多。而至今為止,凱迪生態公告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尚未披露。

但這並非第一次租賃公司遭劫。5月10日,盛運環保公布一則債務到期未清償公告,金額高達6.3億元,從盛運環保公布的到期未清償明細來看,共有31筆合計6.3億債務未償,其中7家租賃公司受牽連,逾期總額達5707萬元。根據零壹租賃智庫統計:安徽中安租賃受累最深,逾期總額高達2389萬,放款8筆;佛山海晟金融租賃和河北金融租賃各有1筆放款,逾期金額分別為909.14萬、748萬;廈門海銀匯通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放款2筆,逾期總額為422.26萬元;西藏天富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放款2筆,逾期總額達239.83萬。

此前,4月1日,鋰電巨頭沃特瑪母公司堅瑞沃能自曝20億債務違約,整體債務達221億元,融資租賃形成長期應付款25.93億元。2018年還公告了兩筆各3億的租賃融資。

此外,2017年3月,輝山乳業資不抵債,陷入風險的債務達百億元以上,10多家租賃公司被卷其中。

西藏金融租賃風控部總經理李廉表示,市場上爆出的一些違約事件,可以看到諸多金融機構陷入其中。一般來講,租賃業務是順周期的。經濟繁榮時,企業產銷順暢,經營業務良好,再融資環境相對寬松,巨大的政策慣性,放大了一些行業的非理性繁榮,掩蓋了一些風險隱患。而下行時期,客戶的經營指標惡化,但杠桿還在,存量債務到期的周轉壓力進一步加大,這是風險暴露的一個誘因。

練好風控內功,做到“兩要、兩不要”

2006年,中國租賃公司僅80多家,總資產200多億元。2017年,租賃公司的總數超過9000家,單單金融租賃行業資產總額已超過2.4萬億元。在行業井噴式增長中,租賃公司如何冷靜思考,謹慎經營?

君創租賃董事長李思明稱,租賃公司應“兩要、兩不要”:“要熟悉你的市場、熟悉你的客戶;不要別人做過的客戶我也做、別人進入的行業我也進入”。

李思明表示,租賃公司本質上來說,屬於具有傳統金融屬性的企業。在創新發展之前,不妨好好學金融機構,加強公司的事前事中體系建設,做到熟悉市場、熟悉客戶。

不同背景的融資租賃公司,要在各自熟悉的行業開展業務。當下市場上存在這種現象,例如,當一家實力較強的租賃公司和A承租人開展10億元的業務後,其他租賃公司跟風而上,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與A承租人開展1億元的租賃業務不會存在風險。但實際上,一旦風險發生,大型的租賃公司規模大,可以及時調整以降低風險暴露,反而對於小型融資租賃公司“船小不好掉頭”。

李思明還認為,租賃公司應該苦練風控內功。從表面上來看,融資租賃的業務模式很容易學習,但是內在的風控組合管理、客戶篩選等精髓難以模仿。

流動性管理是核心,如果承租人喪失再融資的能力,那麽進入破產重整或清算將是必然結果。李思明稱,若承租人進入破產重整,租賃公司即便通過債務重組或債轉股保住了一些權利,也將背負較大的流動性壓力;若承租人進入破產清算,租賃公司受到的損失更為嚴重。

中國康富租賃副總裁黃煒表示,租賃公司需要打造、編制產品手冊,通過產品手冊,將業務研發、營銷、風控、決策、業務操作、資產管理等工作模塊實現生產線一樣的工藝管理,並通過產品手冊打造租前、租中、租後全流程的風險防控體系。

黃煒稱,租賃公司還應該著力做好兩個工作,一方面是將金融解決方案進行標準化,規範化,產品化,實現可複制性。另一方面,不能沈浸在舒適區,而是要不斷適應客戶需求和同業競爭的需要,保持業務的創新能力。

當承租人出現違約、破產情況,租賃公司是否可以通過取回租賃物來緩解風險呢?

李思明稱,雖然在法理上是可以的,但在實際操作中,經過漫長的司法程序後,設備貶值、損壞較為嚴重,即便最後能夠取得租賃物,再次利用價值極低。

李廉也認為,租賃物流通處置渠道有限,很難通過處置租賃物緩釋風險。

他表示,租賃業務一般周期較長,在租賃期內,政策、市場、技術在變,交易對手的生產經營環境在變,租賃公司不但要聚焦專業領域,更要在業務調、審、批、管、退等重要環節,深入了解潛在風險,不要被“聚集紮堆”而左右了對風險的客觀判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85

獨家 | 借道關聯交易三年套取資金超400億,大股東成凱迪生態危機禍首?

一手將資產賣給上市公司,一手通過賣出的資產長期、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頻繁的關聯收購、淪為大股東提款機的凱迪生態(000939.SZ),終於一步步陷入今日的危機旋渦。

凱迪生態5月24日公告稱,公司自身、子公司分別有9個、38個銀行賬戶被凍結,凍結金額10.8億元、14.6億元,凍結余額卻只有區區 2444萬元、2283萬元。此外,其大股東持有的全部股份,也被多地司法機關全部凍結。

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凱迪生態與其大股東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陽光凱迪”)有著莫大的關系。最近幾年來,陽光凱迪與凱迪生態頻繁進行關聯交易,僅2015年陽光凱迪就將120余家公司賣給凱迪生態,獲得現金對價16億元。與此同時,陽光凱迪及其賣給凱迪生態的企業,還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僅2014年至2016年三年,累計占用金額就超過400億元。

而關聯方占用的資金,已經超過凱迪生態同期融資規模。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陽光凱迪等關聯方,累計占用的資金,分別超過凱迪生態同期融資額29億元、28億元,占用余額超出31.2億元、13.4億元。2016年占用余額更是多達142億元,比融資凈額多出近64億元。

大股東向上市公司出售資產套現

5月24日,凱迪生態公告稱,公司已有9個銀行賬戶被凍結,凍結金額10.8億元,凍結余額2444萬元。此外,大股東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陽光凱迪”)所持11.2億股,已被法院凍結,凍結數量占該公司總股本28.53%。

5月7日,凱迪生態的中票“11凱迪MTN1”本息6.98億元違約之後,凱迪生態迅速陷入困境,資金高度緊張。

不僅如此,凱迪生態也到了員工工資都無法發放的窘境。公告顯示,今年2月~4月,該公司分別拖欠員工工資2770萬元、3088萬元、3208萬元,合計逾9000萬元。

凱迪生態淪落到今天的境地,與其大股東陽光凱迪,有著莫大的關系。最近幾年,陽光凱迪一手將資產賣給上市公司,一手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累計金額達數百億元。

2010年、2011年,陽光凱迪分兩次將所持宿遷、萬載等3個電廠100%股權,以及五河、桐城2個電廠51%股權,轉讓給凱迪生態,交易價格為3.92億元。後因業績承諾沒有完成,陽光凱迪於2013年又將5家電廠回購,回購價格4.42億元。從表面上看,陽光凱迪回購價高於出售價,但按照當時的貸款利率測算,其回購的5000萬元溢價,尚不足凱迪生態支付的收購款同期在銀行產生的貸款利息。

然而,在陽光凱迪與上市公司的關聯並購中,上述交易規模並不算大。2015年7月,凱迪生態一口氣完成陽光凱迪、華融資產、百瑞普提金、楊翠萍等15名交易對手持有的87家生物質電廠、1家生物質電廠運營公司、5家風電廠、2家水電廠、58家林業公司100%股權,以及1家水電廠87.5%股權等154家公司的龐大收購,交易作價高達68.5億元,其中現金對價37.1億元,股份對價31.4億元。

根據凱迪生態披露,收購的154家公司中,陽光凱迪持股的就達121家,其中61家生物質電廠、44家林地公司是100%持股, 15家生物質電廠持股51%, 還有一家公司,陽光凱迪持股71.16%。凱迪生態這一系列收購中,陽光凱迪獲得的交易對價,除了2.81億股股份外,還有16億元現金。

關聯方巨額資金占用

向上市公司出售資產套現的同時,陽光凱迪及其關聯方還持續、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年報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陽光凱迪及其管理方武漢凱迪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凱迪電力工程”),占用凱迪生態資金累計發生額為3323萬元、35.2億元,期末占用余額合計7.91億元。其中,陽光凱迪占用余額2634萬元,凱迪電力工程占用余額7.64億元。

相對於大股東陽光凱迪,凱迪生態子公司占用的資金規模更大。數據顯示,2014年,陽光凱迪子公司累計占用資金發生額52億元,占用余額約37億元。加上大股東部分,合計累計占用資金發生額85.7億元,余額44.8億元。

到了2015年、2016年,大股東等關聯方資金占用規模繼續大幅攀升。截至2015年底,陽光凱迪、凱迪電力工程、凱迪生態子公司占用的資金發生額合計高達205億元,占用余額81.2億元。除了陽光凱迪、凱迪電力工程外,凱迪生態子公司占用資金全部為非經營性往來。

公開披露顯示,截至2015年底,陽光凱迪、凱迪電力工程的占用余額雖然降至12.23億元、2664萬元,但期間發生累計占用額卻分別達到51.6億元、55.6億元,合計金額同樣高達107.2億元。同時,凱迪生態子公司占用的資金也大幅增加,累計發生額更是高達98億元,占用余額為93億元。

隨著時間推移,凱迪生態子公司的資金占用規模,也持續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並在2016年達到高峰。截至2016年底,陽光凱迪、凱迪電力工程對上市公司的資金占用余額,重新增加到13.1億元,累計發生額為17.6億元。子公司方面,當年累計占用額高達102億元,余額更是進一步增至129億元。加上其他關聯方占用,截至2016年底,上市公司關聯方資金占用余額高達142億元,比上年底增加61億元,增幅逾75%。

配合大股東的“子公司”

大量的資金占用,表面上與陽光凱迪關系不大。然而,占用資金最多的子公司,是從大股東手上收購而來。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凱迪生態子公司北流凱迪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北流凱迪”)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余額8061萬元,累計發生額則為1.19億元,而北流凱迪正是2013年底凱迪生態從陽光凱迪手中收購而來。

當年收購,當年就占用資金。仔細對照關聯資金占用表不難發現,2015年子公司累計占用資金98億元,占用余額93億元,而2015年關聯收購的154家公司,基本全部出現在占用方名單中,且基本為非經營性占用。如京山縣凱迪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2015年收購的當年,就累計占用資金2.14億元。

而這些子公司,發展業務無需如此之多的資金。根據收購草案,凱迪生態2015年收購的154家公司中,實際運營的公司只有21家,其中僅16家在2013年有銷售收入,實現盈利的更是少至6家公司,剩余的133家公司都是在建或未建。

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盈利預測專項報告顯示,凱迪生態2015年收購的資產中,水電板塊完成凈利潤2732萬元,完成率255.86%,生物質發電板塊完成凈利潤1.68億元,完成率106.75%,不僅完成了盈利預測,而且遠超預測數。

然而,深交所此後的問詢,卻讓上述業績露出破綻。深交所2016年5月26日發出的問詢函顯示,2015 年 6 月重組完成前,凱迪生態可運營的發電廠17家。截至2015年底,已運營生物質能電廠共計35家,但2015年生物質發電營業收入22.52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64.43%,同比下降14.87%。

2016年5月27日,凱迪生態回複稱,對2014年年報進行追溯調整,調整後,2014年生物質發電廠變為34家,增加了18家;2015年則為35家,比上年增加1家。這就意味著,2015年收購而來的電廠,基本上都未能投入運營。

凱迪生態的說法是,出現這種情況,是為“響應證監會對公司資產重組放入資產的反饋要求”,並提高一代機組的發電轉換效率,2015 年上半年公司對一代電廠進行全方位的鍋爐後續技改工作,導致部分電廠停機技改時間較長,根據公司測算一代機2015年累計發電量同比減少34%;同時,在建電廠投產計劃延遲導致 2015年發電量不達預期。

收購而來子公司占用的巨額非經營性資金,最終流向了何處,存在大大的疑問。凱迪生態5月23日晚間發布的公告顯示,目前已有24 家子公司的38個賬戶被凍結,凍結金額14.6億元,而凍結余額只有2283萬元。 除了占用資金,凱迪生態子公司還直接挪用募集資金。凱迪生態5月10日公告顯示,經保薦機構核查,公司、下屬子公司等10個募資專戶於今年初向非募集資金監管賬戶轉出約4億元,截止公告日未歸還至募集資金專戶。

關聯方資金占用遠超融資額

不難看出,持續發生的收購等關聯交易行為,已經讓凱迪生態成為大股東及其關聯方的提款機。最近幾年來,凱迪生態幾乎所有的融資,都被大股東,及從大股東手中收購而來的子公司以資金占用套取,導致上市公司常年的資金缺口。

現金流量表顯示,2014年、2015年,凱迪生態吸收投資2.11億元、13.2億元,借款取得現金45.1億元、65.6億元,其他籌資取得現金9.5億元、67.6億元,以上合計流入現金56.7億元、177億元,現金流出43.1億元、109億元,籌資凈現金流為13.6億元、68.8億元。

而陽光凱迪及凱迪生態子公司,累計占用和占用的資金余額,已經遠遠超過其融資總額。上述兩年同期,關聯方累計資金占用85.7億元、 205億元,比同期融資總額多出29億元、28億元,占用余額44.8億元、81.2億元,比融資凈額多出31.2億元、13.4億元。

2016年,凱迪生態吸收投資45.9億元,借款取得現金140億元,發債取得現金15.8億元,其他籌資現金39.6億元,現金流入241億元,現金流出162.4億元,籌資現金流凈額78.23億元。而在當年,關聯方資金占用發生額、余額卻高達120億元、142億元,占用余額仍比融資凈額多出近64億元。

大股東、子公司的資金占用,基本與業務無關。在某種程度上,關聯並購似乎就是沖著大股東套取上市公司資金而來。資料顯示,2014年至2016年的資金占用中,除了陽光凱迪、凱迪電力工程之外,子公司占用的資金全部都是非經營性占用。

不僅如此,大股東陽光凱迪也出現了凱迪生態同樣的至今未披露2017年年報的情況。4月29日,陽光凱迪在中國貨幣網公告稱,在原審計機構已完成2017年年報審計的情況下,陽光凱迪突然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導致其2017年年報無法按期披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45

獨家 | 關聯方占資突破百億,凱迪生態“防占”制度為誰而設?

時至5月末,凱迪生態(000939.SZ)2017年年報仍未披露,而銀行賬戶被凍結,公布出來所涉及的訴訟卻越來越多。自5月7日債券本息違約之後,該公司所面臨的危機也浮出水面,被擺放在市場的聚光燈下。

5月28日,凱迪生態公告稱,公司近期發生多起訴訟仲裁案件,其中公司及下屬全資子公司作為被告或被申請人、標的額500萬元以上,且已進入訴訟仲裁程序的案件共計達到17 起。截至5月24日,該公司及全資子公司,作為被告或被申請人涉及的訴訟合計已達到 83 件。

作為曾經的生物質發電明星上市公司,凱迪生態中票“11凱迪MTN1”本息6.98億元違約引爆了公司的資金鏈風險,而在此次債券違約之前,凱迪生態的資金鏈風險並未完全暴露。

凱迪生態的資金鏈風險何時開始累積?公司關聯方占用資金在2015年、2016年兩個會計年度為何會出現連續大幅增長?公司有無制定相關舉措防範風險?以上種種疑問,在公司發布的各類公開信息中已有端倪。

一問:防範關聯方資金占用制度為何空設?

何為關聯方?何為關聯方占用資金?

在多次公開披露信息中,凱迪生態對其與子公司以及公司大股東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陽光凱迪”)的資金往來,均明確進行了性質界定。對於同大股東及其關聯方、該公司及附屬企業的資金往來,凱迪生態2014年至2016年披露的上市公司各年度《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資金往來情況匯總表》(下稱《匯總表》)標題,均使用了“關聯方”,由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2014年至2016年的《關於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占用資金情況的專項說明》的標題,同樣使用了“關聯方”。

此外,在凱迪生態、審計機構相關公告、專項說明文件,也同樣使用了“關聯方”、“資金占用”的說法,其中,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2014年至2016年的《關於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占用資金情況的專項說明》的標題使用了“關聯方資金占用”,正文同樣使用了“資金占用”;而《匯總表》中,該公司同關聯方的這些經營性、非經營性的資金往來,進行具體性質劃分時,也全部使用了“占用性質”的說法。

凱迪生態還在2015年出臺專項制度,防範關聯方資金占用。2015年3月19日,凱迪生態制定並披露《武漢凱迪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規範控股股東及關聯方資金占用的管理制度》(下稱《管理制度》)稱,為規範公司與控股股東及關聯方的資金往來,建立防止關聯方占用本公司資金的長效機制,杜絕關聯方資金占用行為的發生,根據《公司法》、《證券法》、證監會《關於規範上市公司與關聯方資金往來及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若幹問題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清欠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清理大股東占用上公司資金工作的通知》、《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法律、法規、規範性文件以及《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制定該制度。

在上述《管理制度》第二條中,凱迪生態明確了“關聯方”的範圍,即“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公司稱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及《企業會計準則第 36 號——關聯方披露》(下稱《會計準則36 號》)規定執行,且該制度適用於公司及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

根據《會計準則36 號》規定,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對另一方施加重大影響,以及兩方或兩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構成關聯方。具體而言,該企業母公司、子公司,與該企業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企業、對該企業實施共同控制的投資方,對該企業施加重大影響的投資方等,均構成該企業的關聯方。

同時,《會計準則36 號》還規定,關聯方交易的類型通常包括購買或銷售商品、購買或銷售商品以外的其他資產、擔保、提供資金(貸款或股權投資)、租賃等。

凱迪生態上述《管理制度》第五條也明確,資金占用包括經營性資金占用和非經營性資金占用。

凱迪生態《管理制度》第八條規定,公司與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發生的關聯交易必須嚴格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公司章程》、《股東大會授權辦法》、《關聯交易管理辦法》及《對外擔保管理辦法》進行決策和實施,並履行相應報告和信披義務。

在以上種種制度、規定之下,結果如何呢?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2016年,凱迪生態下屬子公司及其大股東占用公司資金累計發生金額分別為85.7億元、205億元、119.5億元,期末占用余額則分別達到44.8億元、81.19億元、142億元。在該公司專門制定制度防範關聯方資金占用風險的2015年和2016年兩個會計年度,公司關聯方所占用資金規模不降反升,且上市公司子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資金占用絕大多數為非經營性占用。經過連續兩年大幅增長, 2016年末占用余額突破百億元大關,也就是說,兩年間關聯方資金占用余額暴增了兩倍多。

二問:“生物質發電明星”的困境是怎樣形成的?

對於這家曾經的生物質發電明星上市公司陷入今天所面臨的危機,業界普遍認為,危機之前就已經醞釀。

2015年7月31日,凱迪生態公告稱,完成對陽光凱迪、華融資產、百瑞普提金、楊翠萍等15名交易對手持有的87家生物質電廠、1家生物質電廠運營公司、5家風電廠、2家水電廠、58家林業公司100%股權,以及1家水電廠87.5%股權等154家公司的龐大收購,交易作價高達68.5億元,其中現金對價37.1億元,股份對價31.4億元。

根據披露,凱迪生態收購的154家公司中,陽光凱迪持股的家數達到121家,其中包括61家生物質電廠(15家持股達到51%)和44家林地公司(100%持股)。在凱迪生態這一系列收購中,陽光凱迪獲得的交易對價,包括2.81億股股份以及16億元現金。

一邊是資產賣給了上市公司,另一邊陽光凱迪與上市公司之間、上市公司與上述收購的子公司之間也有著大量而頻繁的經營性、非經營性資金往來。

凱迪生態2015年10月披露的《上市公司2014年度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資金往來情況匯總表》(下稱《匯總表》)顯示,截至2014年期末,大股東陽光凱迪及其附屬企業武漢凱迪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凱迪電力工程”),分別占用凱迪生態資金余額2634萬元、7.64億元,當年累計占用發生額分別為3323萬元、35.2億元,占用性質均為經營性往來。而凱迪生態子公司及附屬企業的資金占用規模更大。《匯總表》顯示,截至2014期末,子公司及其附屬企業,占用凱迪生態資金余額為36.65億元,累計占用發生額為51.95億元,占用性質均為非經營性往來。數據還顯示,2014年全年,陽光凱迪、凱迪電力工程,以及凱迪生態子公司等,合計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累計發生金額為87.52億元,占用余額為44.8億元。

2015年、2016年上述情況繼續發生。凱迪生態2016年4月27日披露的2015年度關聯方資金往來情況《匯總表》顯示,2015年全年,陽光凱迪、凱迪電力工程占用凱迪生態的資金累計發生額為51.62億元、55.56億元,占用余額分別為-12.23億元、2664萬元,合計占用余額-11.96億元,占用性質為經營性往來;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及其附屬企業占用累計發生額為97.59億元,占用余額92.92億元,占用性質全部為非經營性往來,合計占用發生額則約為205億元(204.79億元),合計占用余額為81.19億元。

凱迪生態2017年4月12日披露的2016年度關聯方資金往來情況《匯總表》則顯示,2016年全年,大股東及其附屬企業凱迪電力工程占用凱迪生態的資金累計發生額為7.92億元、9.68億元,合計17.6億元,期末占用余額為13.05億元,占用性質為經營性往來;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及其附屬企業占用的資金累計發生額為101.9億元,占用余額129億元,占用性質全部為非經營性往來,合計占用發生額119.5億元,占用余額則達到142億元。

三問:百億資金誰在占用?

從上市公司的公開信息來看,資金占用規模最大的,主要是凱迪生態子公司及其附屬企業。然而,占用資金最多的子公司,卻是從大股東手上收購而來。

凱迪生態披露的2015年關聯方資金往來情況《匯總表》顯示,截至2015年底,凱迪生態子公司北流凱迪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下“北流凱迪”)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余額8061萬元,累計占用發生額則為1.19億元,而北流凱迪是2013年底凱迪生態從陽光凱迪手中收購而來。

凱迪生態2013年12月27日公告顯示,為了加快生物質發電發展,該公司擬收購陽光凱迪持有的北流凱迪100%股權、浦北凱迪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平樂凱迪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平樂凱迪”)90%股權,以及凱迪電力工程持有的平樂凱迪 10%股權,交易共計作價2.07億元。

凱迪生態2015年收購的154家公司,大多數都來自陽光凱迪。2015年5月30日披露的《武漢凱迪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修訂稿)》顯示,收購的154家公司中,陽光凱迪持股的就達121家,其中包括蘄春綠色能源、嶽陽綠色能源、京山綠色能源等15家生物質電廠51%股權、雙峰綠色能源等其他61家生物質電廠100%股權、滄源綠色能源等44家林地公司100%股權,以及天門綠色能源71.16%股權。

當年收購之後,就形成資金占用。《上市公司2015年度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資金往來情況匯總表》顯示,2015年期末,京山綠色能源占用凱迪生態資金余額為3752萬元,累計占用發生金額則為2.14億元。此外,雙峰凱迪綠色能源2015年期末占用的資金余額為2.62億元,累計占用發生額則為3.02億元。

2018年4月27日,凱迪生態披露《關於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定期報告及股票可能被暫停上市的提示性公告 》,稱由於公司旗下林業等資產所涉資料收集範圍廣,需完成的核實工作量大,且公司部分工程需要造價公司進一步評估,審計機構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審計工作並出具審計報告。

而陽光凱迪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4月29日,中國貨幣網信息顯示,陽光凱迪公告稱,公司與原審計機構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事項,已全部履行完畢,經雙方友好協商,“我公司2017年度財務報告不再由中審眾環進行審計”,更換審計機構為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因更換合作審計機構,且合並報表工作量較大,根據公司目前2017年年度審計工作進度,預計2018年4月30日前在銀行間市場、上證所、深交所網站披露2017年年報。

而公開信息顯示,凱迪生態2014年至2016年的年度審計報告,均由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出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