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根廷協商未果 十三年來第二次主權違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123

截至5.39億美元債息的最後償付期昨日,阿根廷仍未能同對沖基金債權人達成和解。這是阿根廷十三年來第二次主權債違約。阿根廷經濟部長Axel Kicillof說,對沖基金債權人拒絕了阿政府新的提議,不可能再給他們付息。 有鑒於此,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標普)昨日將阿根廷的長期與短期外幣信用評級調降至“選擇性違約”。標普在昨日的聲明中寫道: 如果阿根廷解決了償付貼現債券違約的問題,解決後,我們可能根據當時阿方剩余的責任風險、進入國際債市的渠道及其整體信用狀況,調整對阿評級。 標普的董事總經理Roberto Sifon-Arevalo說,還債不是自動發生的過程,需要時間。但就像調解人Daniel Pollack昨晚所說的: “沒有達成任何協議,阿根廷共和國違約迫在眉睫。” “無法預計違約的所有後果,但它們肯定不是正面的結果。違約不僅僅是‘技術性’的環境,而是真正痛苦的事件,會傷害現實生活中的人。” 早在2001年,阿根廷就宣布950億美元的主權債務違約。這導致該國被迫進行債務重組。此後,該國深陷大蕭條時代之後最糟糕的經濟衰退。 今年6月中旬,阿根廷與債權人的官司打到美國最高法院,並被裁決維持還債原判。阿根廷總負債達5.39億美元。 6月末,阿根廷已將5.39億美元存於紐約梅隆銀行,用作截至6月30日當期的利息。而美國法官的裁定阻止了阿根廷進行付息,法官還要求阿根廷在7月30日之前與“釘子戶”債權人達成和解。 所謂“釘子戶”債權人是指NML Capital、Aurelius Capital等被稱為“禿鷲”基金的美國對沖基金。2001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後,90%以上的投資者都接受了阿根廷政府在2005年和2010年提出的重組方案,但這些“釘子戶”債權人並不接受。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到,即使阿根廷違約,也不會對其他新興市場有多大“傳染”。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若阿根廷本周違約,則最小的違約規模可能在300億—800億美元。 在宣布違約以前,高盛發布的報告認為,如果就15億美元利息支付達成一致,阿根廷可能未來幾天內解除違約危機。 高盛的高級拉美經濟學家Mauro Roca就說: 這種時候,預計阿根廷違約會是短暫的,不應該對這個國家產生任何重大影響。預計會很快打破僵局,拿出協議。 阿根廷國內通脹高企,面臨進一步陷入經濟衰退的危險,還可能再次發生本幣大貶值。 如下圖所示,今年阿根廷比索兌美元匯率直線下跌。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7月中旬黑市匯率已達12.65比索兌換1美元,遠遠超出官方設定的8.17的匯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50

三個月狂賺310億美元 挪威主權財富基金都買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692

世界上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挪威主權財富基金二季度狂賺1920億克朗(310億美元)。其中,能源股和新興市場的上漲功不可沒。(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政府養老基金二季度回報3.3%。這家規模達到8800億美元的基金持有的股票回報率為4%,債券回報率2%,房地產回報率為3%。負責管理基金的挪威銀行投資管理公司的首席執行官Yngve Slyngstad表示,

在第二季度,股市上漲,新興市場表現最好。相當大的流動性流入市場,推高了資產價格。

隨著伊拉克和烏克蘭局勢惡化,能源生產商荷蘭皇家殼牌公司股價上漲。MSCI全球指數在第二季度上漲了4.2%,而美國和歐洲政府債券價格也有所攀升,因投資者尋求相對安全的投資。

6月底,該基金持有61.3%的股票、37.6%的債券和1.2%的房地產。根據挪威政府的授權,其應該持有約60%的股票、35%的債券和5%的房地產。

Slyngstad說,

我們意識到市場波動減小,但我們必須為未來的波動做好準備。

雖然該基金投資大多遵循全球指數,但它有一些余地偏離基準。二季度,政府向該基金投入890億克朗的石油收入。

股市中,該基金最大的投資是雀巢公司,殼牌緊隨其後。持有最多的債券是美國國債、日本國債和德國國債。二季度,其大幅增持了日本、英國和德國債券,而減持了巴西、加拿大和瑞典國債。

能源公司股價上漲11%,標準普爾500指數連續六季度上漲,為1998年以來的最長上漲跨度。

去年,為符合政府的授權,該基金被迫出售股票,為史上首次。因為市場的上漲推動股票占到了投資組合的64%,迫使再平衡的發生。該基金遵循的策略是,在資產價格下跌時購買,在價格反彈時出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51

全球最大主權基金全球買樓,收縮新興市場投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862

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正調整投資方向,放緩在新興市場的擴張步伐,將大手筆投資全球房地產市場。(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三,挪威主權財富基金首席執行官Yngve Slyngstad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我們在逐步進入新的市場,但是速度比今年早些時候要慢一些。

在其資產組合中,表現最好的當屬房地產資產,二季度收益率為3%。不過,Yngve Slyngstad對此不甚滿意:“看看最近三年我們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基本上沒有跟上整體基金的增長步伐。”

該基金設立了野心勃勃的房地產投資增長目標。周三,《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盡管當前比重僅為1.2%,但他們的目標是在2016年前將房地產領域的投資比重提升至5%。

該基金的操作管理人——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計劃在2016年前每年拿出超過1%的資金來投資房地產,這意味著,該基金每年有超過81億美元的資金將流入房地產行業。

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甚至將為房地產業務設立一個獨立的領導團隊,雇傭更多職員。他們希望從高端寫字樓、以及倫敦、巴黎和紐約的零售房產業務中獲取更多回報。

不僅是在全球買樓,挪威主權基金還對中國持有濃厚興趣。Yngve Slyngstad表示,投資者將看到,基金會將中國作為目標購買更多相關資產,並將在中國的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配額制度下增加持倉。目前,該基金資產對中國的投資占比約為2.4%,這是其對新興市場的最大投資比重。

我們投資一個國家的比例大致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經濟規模及其基本面。

此外,該基金的交易規則之一是,一旦發現有地緣政治風險,將暫停買入或賣出的交易活動。不過,在提及俄羅斯時他指出,過去八個月,基金一直在觀察烏克蘭局勢發展以及歐美對俄羅斯制裁措施的影響,並沒有交易俄羅斯資產。

挪威主權基金資產規模高達8800億美元。自18年前成立之初,該基金就開始穩步布局全球資產。1998年,基金進入股市;2000年,基金進入新興市場。2012年,挪威宣布對歐洲投資份額從54%縮減至41%。該基金自此擴大新興市場投資;2001年,基金滲入房地產領域。

挪威主權財富基金以投資收益保衛著全球第七大石油出口國的財富。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提及,挪威主權基金二季度狂賺310億美元,投資回報率達3.3%,能 源股和新興市場功不可沒。截止今年6月底,該基金源自新興市場的股市收益率為9.9%,債市收益率為13.4%。自1998年成立以來,該基金實際年化回 報率為3.75%,名義回報率為5.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78

一張圖看清神秘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究竟有多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631

挪威是一個僅有500萬人口的北歐小國,但是卻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用什麽詞來形容這個基金呢?(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大,非常大。

截至今年6月份,該基金的總規模已經達到8900億美元。如果平均分給挪威人,意味著每人平均得到17.8萬美元。

點此鏈接可以看到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在全球投資分布情況動態圖。

挪威政府預計,到2020年末,挪威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能達到約1.1萬億(不計入通脹因素)。下圖為歷年來該基金規模的變化,該基金預計年底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相當於埃克森美孚、殼牌石油公司和雪佛蘭三家公司的市值總和。

挪威,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投資,養老金,石油

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創建於上世紀90年代末,從那時起,就以發放養老金為主要目的,在挪威人口老齡化、石油資源逐漸枯竭的背景下,集聚了大量的財富。

最近,挪威主權財富基金轉變了其投資策略,對房地產和新興市場增加了投資,以促進回報率的進一步升高,進而實現基金規模的擴大。

最新的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投資利潤為1920億挪威克朗(310億美元),資產回報率為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46

西方制裁兇猛 俄羅斯考慮轉移100億美元主權財富基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667

普京,制裁,主權財富基金,俄羅斯

西方經濟制裁不但影響到俄羅斯石油巨頭Rosneft那樣的大企業融資,也讓俄羅斯考慮將一只主權財富基金的所有權轉移給央行,因為支持該基金的俄羅斯國有貸款機構也上了西方制裁的黑名單。

這只名為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RDIF)成立於2011年,規模100億美元。其註資方包括法國的公立財政機構法國信托局(CDC)、日本政府對外實施開發援助的執行機構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

前年美國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資產管理公司 Templeton Asset Management和高盛都與RDIF簽署協議,同意為俄羅斯企業的IPO投資。去年RDIF還聘請高盛為顧問。

知情者向彭博透露,包括歐洲和亞洲主權財富基金在內的RDIF聯合投資者都擔心,假如國有貸款機構控制RDIF的資產,西方的制裁可能影響己方在俄羅斯的投資。

RDIF回應稱,還未決定將所有權轉給俄央行,但兩年前就開始討論可能分離所有權。

由於今年7月歐美對俄羅斯金融機構施加制裁,俄羅斯第二大銀行VTB和俄羅斯農業銀行獲得國際融資都受影響,俄政府不得不為這些機構註資。但這類措施可能也會妨礙RDIF的聯合投資者繼續參與RDIF的生意。

今年7月16日,美國宣布制裁俄羅斯大型銀行、能源和國防企業,俄油、俄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商Novatek和第三大貸款機構Gazprombank均榜上有名,三大對俄羅斯經濟至關重要的領域成為美國新一輪打擊目標。

7月29日,美國和歐盟又宣布擴大對俄制裁:美國將俄羅斯外貿銀行、莫斯科銀行、俄羅斯農業銀行三家銀行也列入制裁名單;歐盟歐盟將禁止大型俄羅斯銀行、俄羅斯國有銀行在歐盟國家發行股票或者債券。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英國《金融時報》消息稱,俄羅斯最大石油生產商、國企Rosneft的CEO Igor Sechin向政府請求,由俄國家養老基金投入420億美元購買該司債券。因為7月生效的美國制裁限制了俄油長期融資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63

一個錯誤 陸主權基金績效勝淡馬錫

2014-09-08  TCW
 
 

 

儘管中國與美國在經濟和政治版圖上,不斷互相叫囂,甚至祭出反壟斷和反傾銷來制裁彼此企業,但講到投資上,中國可是看得很清楚,壓寶美國絕對是正確的主軸。

因為去年中國上海股市下跌將近七%,但成立不到十年的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以下簡稱中投),在近期公布的二○一三年投資業績,年度報酬率達九.三三%。

好績效的關鍵就在於中投投資組合中,美股占比高達四六.一%,美國股市從去年至今續創新高,拉抬中投投資績效。但中投壓寶美國並非有什麼特殊觀點,事實上,起源還是一個錯誤的開始。這要從中投創辦歷史說起。

中投曾被美國拖累金融海嘯落底,去年起回沖

二○○七年五月,尚在籌備中的中投,以每股二十九.六美元高價,認購了美國規模最大的私募基金——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約一億股的股份,總耗資三十億美元。沒想到,這筆交易後半年,就碰上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及之後的金融海嘯,在過去的七年間,黑石集團股價,最低時曾跌到每股三.五五美元,使得中投帳面虧損高達二十七億美元。

除了黑石,中投當時在二○○七年十二月十九日,也同樣購買了美國摩根士丹利公司五十六億美元的可轉債,換算後,占摩根士丹利當時股本近一成。兩年後,中投再次購入摩根士丹利十二億美元普通股,總計持有一億五千萬股摩根士丹利股票,投資成本約為每股三十二美元。

摩根士丹利也因金融海嘯,在二○○八年十月股價一度跌到不到七元,即便到二○一二年,美股已經大多頭四年,該公司股價連二十美元都不到,一直到今年八月才站穩三十二元大關,也終於讓中投住了多年的「兩大套房」解套。

中投績效轉好,最高興的應該是中投的領導階層。

當初中投的資金幾乎都是跟投資人借的。二○○七年九月,中國財政部用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注資兩千億美元成立中投,其中約九百億美元,用於匯金的投資(主要投資中國官股銀行),其餘一千一百億美元,用於海外投資。

根據中國財政部資料顯示,這些國債平均利息高達四.五%,而中投成立至今的累計報酬率,則為五.七%,終於讓帳面表現由紅轉黑,官位應該可以保住。

淡馬錫輸在重壓亞洲中澳表現差,報酬率僅1.5%

對比之下,另一家成立四十年的老牌主權基金績優生淡馬錫,去年成績單可就差強人意,報酬率只有一.五%。

主要原因在於淡馬錫布局美國部位相對較小,資金幾乎都壓寶亞洲,占其投資組合比重高達四一%(不含新加坡),其中光是中國就占了二五%,紐澳占了一○%。沒想到,這些國家在過去一年,股市和經濟表現不佳,拖累績效。

面對這麼差的投資績效,讓淡馬錫高層繃緊神經,為了矯正過度偏重亞洲的問題,淡馬錫在年報上揭露,已經在今年三月和六月分別在倫敦和紐約設點,專門研究歐洲與美國企業。

不過持平來說,這一切跟淡馬錫的成立宗旨有關,淡馬錫當初的定位,就是以新加坡政府的戰略武器為出發點,除了公開市場買賣可交易的債券和股票外,還著重在亞洲布局具有策略性的產業,特別是崛起的中國。

即便績效不好,根據美國證管會資料顯示,淡馬錫在最近的布局中,也投資中國赴美掛牌的第二大電子商務網站京東,和安全軟體製造商獵豹移動。

根據彭博社分析,這兩筆交易,可能與中國網路交易龍頭阿里巴巴即將上市、可望帶動中國網路相關股票本益比有關,也顯示淡馬錫開始將布局標的從金融股,轉向消費導向企業,畢竟淡馬錫手中前六大全球投資就有兩個是中國的銀行股,而目前,中國金融體系仍舊存在不少倒債風險。

事實上長期來看,也真的不須對淡馬錫過度憂心,畢竟淡馬錫十年期股東總回報率為九%(以新加坡幣計算),且自成立以來的股東總回報率,也達一六%。這份成績單不僅長期超越新加坡通膨,也比全球最大的主權基金挪威養老基金報酬率,要高出一倍以上,因此要說淡馬錫廉頗老矣也還太早。

從目前數據來看,美國經濟的確優於其他主要經濟體,更可能在明年展開升息循環;加上地緣政治風險,美元仍是多數避險資產首選,淡馬錫此時調整對美國的布局,為時不算太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67

阿根廷違約引發主權債合約改革:哈薩克斯坦“第一個吃螃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46

rtr3ug0t

哈薩克斯坦周一銷售了兩批美元計價國債,分別為10年期和30年期。這是該國14年來首次對國外出售主權債,而且也是首次包括了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為避免債務重組談判糾紛設計的最新條款。

這意味著,國際投資者不會遭遇類似阿根廷債務違約那樣的糟糕情況。

今年7月底,阿根廷出現了13年來第二次主權債務違約,此前阿根廷政府與拒絕重組的債權人(holdout creditor)在談判大限到達時仍未能達成協議。

多數阿根廷的債權人同意把他們持有的國債換成價值低得多的新國債,但一些投資者購債時候的貼現率很高,因此不願意妥協。他們轉而利用“加入同權條款”(pari passu clause)——即表示新發行的一批證券與現有的證券享有同等待遇(rank pari passu),來迫使紐約法官要求阿根廷支付全款賠償。

盡管美國法院支持了這項請求,但阿根廷政府卻拒絕償債,因此阿根廷實際上是“違約”,這是阿根廷13年來的再一次違約。目前阿根廷與債權人的鬥爭仍在繼續。

為了避免一小部分投資者在未來債務重組時再發生類似情況,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今年夏天針對主權債務合約創立了一套新的“自願變更”規定,包括讓“同等待遇”(pari passu)的定義狹義化,改革了“集體行動條款”(Collective Action Clauses)——即在法律上要求所有債券持有人,包括反對債務重組的債權人,必須一致行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這周也已對上述規則進行背書,為其成為全球標準鋪平了道路。

“阿根廷債務違約與重組的全球負面影響,突顯了主權債務擁有明確、無爭議合同條款的重要性。”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的律師表示。

在此背景下,哈薩克斯坦是首個采用所有ICMA建議的國家,並且發行了首批這樣的主權債。

杜克大學法學教授Mitu Gulati表示:“哈薩克斯坦這麽做很贊。但我認為目前就說成功還為時尚早。問題是,例如墨西哥這樣的大型發債國,什麽時候會做出這樣的改變?到時又會發生什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57

德拉吉想要買主權債?先要過德國人這一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79

angela-merkel-42

德國是德拉吉啟動更大規模的貨幣刺激的最大阻力。

到目前為止,歐洲央行還沒有大規模購買主權債券,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依然不能說服德國支持他的政策,而柏林方面批評歐洲央行不斷擴大貨幣刺激的批評聲越來越響。

反對歐洲一體化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支持率迅速上升,而歐洲央行最近購買私人部門資產的行動,引發德國所有主要政黨的反對。

法國興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Anatoli Annenkov告訴彭博新聞社:“現在德國民眾的觀點非常重要。”

“德拉吉想要的是一個與其他國家央行類似的歐洲央行,但是他非常清楚德國人反對他,德拉吉未來將面對更困難的局面。”

在本周IMF世行華盛頓會議上,各方可能將施壓德拉吉進一步采取行動刺激歐元區18國複蘇。但面對德國的強大阻力,德拉吉很難立刻啟動全面量化寬松。

10月14日有關是否購買主權債的辯論將會繼續,屆時歐盟最高法庭將就歐洲央行還未啟用的直接貨幣交易(OMT)計劃進行聽證。

德國政治家此前曾上訴德國最高法院,指控歐洲央行的OMT計劃違反德國憲法,盡管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最終駁回了上訴,但是這凸顯了德國人對歐洲央行實施大規模貨幣刺激的憂慮。

害怕惡性通脹的德國人

德國人對濫發貨幣引發的惡性通脹恐懼深植於他們的記憶中。

德國在1918年至1933年的魏瑪共和國時期遭遇惡性通脹,1923年德國物價翻了近萬億倍,每隔48小時價格就會翻一倍,一條面包售價4280億馬克,而一千克黃油售價為6萬億。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今天將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講,他此前已表示意識到德國的憂慮。

彭博新聞社報道,德拉吉稱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保持溝通,歐洲央行最近宣布一系列政策之前,與默克爾保持聯系。

歐洲央行的最新會議上只公布了購買資產支持證券和擔保債券的方案,還是遭到了德國官員和經濟學家的廣泛批評。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主席Hans-Werner Sinn,這個計劃並在央行的職權之內,呼籲各國政府抵制這個行動。

默克爾執政聯盟中的官員擔心歐洲央行將買入垃圾債券,而德國反對黨則批評這個方案將威脅到普通德國人的“錢包。”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說他理解歐洲央行處境困難,但是它“應該始終銘記錯誤激勵,或者使用一個站不住腳的借口將導致更多問題。”

德國另類選擇黨成員Jan Bollinger說,歐洲央行實施的是有害的政策,這會把銀行業的風險轉移到德國納稅人頭上。

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反對歐洲單一貨幣機制和救助歐元區高負債成員國,過去兩個月該黨派在德國三個州的議會選舉中贏得席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11

英國首只人民幣主權債在倫交所掛牌交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92

city-renminbi

英國政府發行的首只人民幣主權債券10月21日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這是首只由西方國家發行的人民幣主權債券,也是全球非中國發行的最大一筆人民幣債券。債券發行收入將被納入英國外匯儲備。此前,英國外匯儲備貨幣僅為美元、日元、歐元和加元。

本月14日,英國財政部發布公告稱,英國政府已成功發行了首只人民幣主權債券,規模為30億元人民幣,期限為三年。

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掛牌儀式上表示,此次發行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表明人民幣國際化在英國邁出堅實步伐。

劉曉明表示,英國政府成為首個發行人民幣主權債的外國政府,人民幣也將成為英國外匯儲備貨幣之一,這體現了英國政府對建設倫敦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新承諾”,創造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新里程碑”,同時為中英經貿合作註入“新動力”。

英國財政部官員利德索姆表示,政府旨在通過此次債券發行鼓勵其他發行者進場,共同建設倫敦離岸人民幣市場。而將人民幣納入英國外儲,表明英國政府相信人民幣有潛力發展成為重要外匯儲備貨幣。

數據顯示,14日的市場認購共吸引了85筆認購單,總認購金額約為58億元人民幣,表明市場對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充滿信心。中國銀行、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是此次債券發行主承銷商。

英國政府一直試圖吸引更多的人民幣交易業務。作為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倫敦金融城相比香港,和其他歐洲競爭對手有自己的優勢。

6月份中國建設銀行在倫敦成立了人民幣結算行,為英國成為離岸交易中心掃清了最後障礙。中英兩國政府簽署了人民幣英鎊直接結算的協議。倫敦還是“點心債”發行中心,盡管今年以來中國央行擔心債務攀升過快,開始收緊海外人民幣債券發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02

全球最大主權基金的掌舵人是這麽看中國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73

Yngve Slyngstad

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首席執行官Yngve Slyngstad稱對中國興趣濃厚,盡管該基金的投資組合中,中國資產所占份額僅為1.5%,但Slyngstad明確表示該基金幾乎所有投資決定都受中國動向影響。

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挪威主權財富基金管理著8600億美元規模資產,預計在三年內將觸及1萬億美元大關。對於這個龐然大物的掌舵者Yngve Yngve Slyngstad來說,理解中國——這一正朝著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前進的國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Slyngstad每年都會來中國考察一周,而今年即將於本月再次造訪中國,對北京和其他城市進行訪問。

52歲的Slyngstad在10月29日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每到中國一次,我對這個國家的感覺就會有所改變。對於中國經濟的下一步走向,我的腦海里出現越來越多的問號。投資者心中的不確定性歸因於一個非常簡單的事實——相比較其他國家,中國經濟的走向更難預料。”

Slyngstad認為,全球經濟的構成,包括新興市場例如巴西、印尼及南非的未來都將取決於中國。按某些計算方法,中國經濟體量已經比美國還大,但是中國經濟增長正在放緩,因透明度的不足致使投資者很難理解背後的原因。

Slyngstad去年曾去過深圳、杭州和山東,努力尋求更多投資目標。然而,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在中國市場上的投資活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目前正再度尋求提高其獲得的投資配額。該主權財富基金資本源於挪威的石油收入,為了避免推高國內通脹,投資重點置於國外。

他說,“作為主權財富基金,我們對中國有非常濃厚的興趣,而且我們堅信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挪威主權財富基金還可以通過在香港上市的企業來投資中國。截止今年三季度,中國公司占到挪威主權財富基金股票投資的2.7%,去年年底為2.5%. 。投資組合中包括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工商銀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5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