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平價菜激戰「豬肉王」力捧80後菜檔小天后

2017-04-13  NM

深水埗又名「平民天堂」,這裡的街市檔一向由街坊小商戶經營,着重人情。不過和諧的景象,逐漸被打破。本刊發現由領展(823)外判街市養肥的「豬肉王」建華集團,反方向「進擊」地區市集,不單加強雄霸豬肉、鮮魚、凍肉、豆品及包點市場,近來還將旗下大量鋪位,平租予一名叫簡利珍的內地女子,建立起有四十二家分店的「蔬菜王國」家農。家農打着「十蚊三份」的旗號、反覆以大聲公叫賣平菜,速銷手法與建華如出一轍。簡利珍只是八十後,但近年很富貴,戴名錶、揸靚車,旗下菜檔公司持一百九十萬元的瑪莎拉蒂,以及一百四十萬元的保時捷跑車。她語帶鄉音向記者說:「我叫培哥(建華創辦人文卓培)做契爺,佢有鋪會照顧我先!」街市霸權的優勢,除可控制成本定價,還可以加長數期(賒數),收到的菜肉錢先作其他投資,自然愈做愈富貴。

屹立深水埗八十年的信興酒樓,於去年尾結業,一眾食客依依不捨看着鐵閘正式關上,見證當區地標消失。四個月後的今天,酒樓舊址已換上新貌,重新開張,但經營的不再是茶樓,而是近月在深水埗鬥得起勁的菜檔。「嗰度變成賣豬肉同菜,新租客應該係培哥(文卓培)。」恩記龍躉大王老闆吳伯恩,紮根於深水埗桂林街多年,他觀察到近半年多了外區人進駐此地,開設菜檔。「特別係『家農蔬菜』,最近開多咗,而且選喺黃金位置,人流非常多。」記者翻查商業登記,「家農」在全港共有四十二間分店,以「家農蔬菜」、「家農喜臨門」、「利豐(茂發)蔬菜」、「家旺蔬菜」、「家喜蔬菜」等等九個商號營運,並由原先主攻街市,到近半年再攻舊區地鋪。深水埗,是家農的新戰場。其早於○四年在深水埗北河街插上首支旗幟;去年在同一條街開了第二間分店,今年初再以「天天優質果菜」之商號,於北河街及基隆街交界「L」靚位,開設大菜檔。

每日三點大劈價

家農對於一直守在這裡的小菜檔,造成極大威脅。菜市場一向有兩段旺市時間,分別是早上八至九時,以及下班時間五至六時,記者留意早上九時多,家農在深水埗的鋪頭人流不絕,鋪內用大聲公反覆播着蔬菜的優惠價格,重複作洗腦式宣傳:「大大支超甜栗米十蚊有三支,白蘿蔔三蚊一斤。」鋪頭又「踩過界」,兼賣廿六蚊三十隻的本地雞蛋。其分店一律燈火通明,以綠色為主調,牆身設鏡面,令整體更加光猛企理。傳統舊式檔口以細至中型鋪為主,前方用來放菜,後方用來存貨,家農卻膽識過人主攻大鋪,並以超市格局擺陣,分雞蛋、菜心及瓜類各區,客人可輕鬆遊走在鋪內任何走廊選購。在特價時段,更可以自己挑選蔬菜排隊付款,不像傳統菜檔,由收銀「手抓」一堆菜就算。賣菜講求新鮮,因此菜檔在旺市後會大大降價進行清貨,賺頭蝕尾。家農最進取是,每日準時三點,便以「十元三份,任配任搭」速銷,如分別以兩條翠肉瓜、兩棵椰菜作一份,劈價時間俾其他行家提早兩小時有多。菜心在該時間起,會平賣至八元三斤。有菜檔行家向本刊訴苦,指他們此舉如以本傷人、以蝕本價整死行家。

建華集團旗下王國

建華集團的「揸弗人」文卓培、文景華及凌偉邦分別身兼多間街市零售品牌的公司董事,打着「街坊味」濃的旗號滲透在各行各業中;如今家農以同樣手法進佔菜市場,市民走進街市以為幫襯小商戶,其實是幫襯大集團。

一個街口11間建華鋪

1.利豐鮮肉2.利豐(茂發)蔬菜3.利豐鮮肉4.家農喜蔬菜+領鮮豬肉5.利豐鮮肉6.新界佬香港農場豬7.家旺蔬菜8.豆腐主意+魚肉大王9.包點先生10.牛丸哥哥11.家喜蔬菜12.小辣椒

荔枝女王唔夠打

在深水埗街市電梯口、經營數間菜檔的老闆燦婆,指該位置人流一向最多,但生意最近也大跌了一半,指是九七年後遇過最艱難的時期。她激動地說:「都唔知佢哋(家農)咩原因!啲菜根本無咁平,完全係蝕本價,買返嚟都要三至四蚊斤,但他試過賣到五蚊兩斤菜心,仲未計人工租金,咁邊有錢賺呢?」據知已有小本經營的細鋪捱不住,只好結業收場。在深水埗毗連的長沙灣順寧道,一條街有三檔新舊菜檔正面交鋒,可算是這場街市爭霸戰的表表者。除了有家農、日新,還有曾被媒體稱為「深水埗荔枝女王」的卿姐檔口。前兩檔只是於年多前開業,而經營菜檔逾二十年的卿姐,雖然有鋪在手,但也難敵後起之秀的窮追猛打。她只拋下一句:「你見到o架,生意難做咗好多。」接着便不願多談。

泊着大碼頭

記者翻查土地註冊處記錄,在深水埗的三間家農,均由建華集團董事長文卓培的兒子文景華,以不同公司名義持有。而家農位於長沙灣順寧道的檔口,業主同樣是文卓培,反映家農背後有大集團建華撐腰。本刊調查,家農由一名三十六歲的內地女士簡利珍全資擁有。據知她與前夫育有兩子,十年前來港。此名傳奇女子最初發跡於荃灣,於一三年以不同牌頭在荃灣新村街及河背街,接連開了三間分店。有菜檔檔主憶述:「當時佢一入嚟就劈價劈得好勁,我哋其他嘅足足捱打咗年幾,好多都頂唔順執咗。」直到去年,家農在港九新界再多開二十八間分店,當中不乏位於領展街市內。簡利珍最初還會落手落腳落鋪睇場,現已絕少出現。家住荃灣萬景峯的她來頭不小,分別以公司名義,持有價值一百九十萬的知名意大利超跑瑪莎拉蒂,及約一百四十萬元的名車保時捷,其Facebook更不時展示其巨鑽及名錶,生活富貴。本刊找到簡利珍,在電話中她直言,家農這名字正是文卓培「所賜」,更承認:「叫(文卓培)做契爺囉,我哋算係佢旗下鋪頭嚟嘅。」略帶鄉音的她,自爆跟文卓培於十年前在內地相識,受他引領在香港出身:「佢有鋪會問咗我租唔租,照顧咗我哋先咁囉。」

反指行家賣天價

泊到文卓培這大碼頭,簡利珍風生水起。有「培哥」之稱的文卓培,靠賣豬肉起家,與跟外父賣豬肉的「摩登街市佬」凌偉業拍住上,成立建華集團。文卓培曾於○七年以鮮肉大聯盟主席身份,揚言會以運豬車圍堵五豐行,抗議豬肉加價。政府後來介入,成功打破五豐行多年來獨市經營的局面。但當時打倒壟斷的文卓培,今日卻以「順華豬肉」、「冠華豬肉」、「利豐豬肉」等商號滲透各區,以極平豬肉賣到成行成市,成功打倒同行,變成「豬肉一哥」。建華在全港已擁有超過五百個豬、牛、魚、雞的銷售點。單在荃灣一個街口,已有十一檔建華「出品」,包括利豐鮮肉、包點先生、牛丸哥哥、新界佬農場豬等等。一五年,文卓培兒子文景華,於深水埗開設另一戰線,創立新式豆品店「豆腐主義」。其於百年老店公和荳品廠旁,以大聲公不停叫囂:「繼續幫襯公和而唔幫襯我哋嘅,都係鄉下人!」此舉惹來非議。另一讓人詬病的,是作為領展多個商場的外判管理公司,卻又在同商場經營肉檔,被指有機會操控商販合謀定價。問及簡利珍會否擔心一樣被指壟斷時,她激動地說:「深水埗地方咁闊,咩人都開得o架!豬肉同菜檔都可以開!」但後來又承認有甜頭落袋:「(培哥)佢好支持我哋後生一輩,租金同按金都會平俾我。」本刊找來培哥回應,他對記者提問「打了個突」,只表示認識簡利珍,問及有否平租給家農,他則慌忙cut線,二人明顯沒夾口供。

入內地直銷平菜

至於平價賣菜,簡利珍反指:「係其他行家賣天價。同我哋唔同,佢哋一蚊返貨賣十元,我哋一蚊成本賣兩至三元,薄利多銷,係我哋益街坊!」香港入口蔬菜批發商會會長袁昌指:「呢兩個月嘅菜心浮動價算好平穩,由三元多到四元一斤都有。」但對比家農賣八元三斤,每斤只需兩元六角的價格,還差一段距離。人工方面,家農分店門外全貼上「高薪招聘:日薪$650起」的廣告,單是深水埗的大鋪已有四至五名員工,燈油火蠟樣樣是錢,低價狂劈真能有數可為?簡利珍回應:「我哋係自己菜場、自己加工場再自己運輸,成本無咁高咪可以咁平。」香港大部分菜檔,是經長沙灣蔬菜統營處批發得來,不少檔主表示:「我哋好多菜都喺長沙灣蔬菜統營處出貨,樣樣有驗證,人哋係直銷居多,變相平過我哋好多。」家農以直銷菜攻陷香港各區,平價菜是短福還是長禍,仍是未知之數,但老闆簡利珍成為小富婆,則幾可肯定。

「豬霸王」養起「菜檔小天后」

家農最初發跡於荃灣,及後在去年突然發力,於港九新界各區大開分店,當中不少與建華有着密不可分之關係。

直銷菜vs批發菜

撰文:黃綺敏

攝影、攝錄:梁正平、林志謙

插圖:詹震寰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08

視像遙距睇獸醫慳時間慳車費

2017-04-13  NM

香港人工時長,「毛孩」身體不適時,主人未必可以立刻帶牠們到診所接受治療。三十歲的劉迪行(Dicky)從事寵物保健產品銷售,養有一隻松鼠狗的他有感香港人工作繁忙,但又喜歡養寵物,於是研發一個可以讓寵物在家中「遙距」看醫生的手機應用程式VetNX,幫助主人節省時間及交通費外,也不會令寵物延誤病情。「遙距看醫生」概念數年前已出現,不過未曾供動物使用,不少人也關注平台是否適用於寵物,Dicky 又如何釋除大家的疑慮?我點sell?上載病歷預約醫生

使用app前,主人要先登記成為用戶,輸入寵物的基本資料,包括品種、年齡、重量及晶片號碼等。然後,主人可以剔選寵物在皮膚毛髮、行為、口腔等方面出現的症狀。記者略看症狀列表,僅皮膚及毛髮一項已有二十多個症狀供主人剔選,頗為詳細。用戶之後可以再選擇會診的日期、醫生及時間。到預約的時段,主人便可在app選擇相應的診室,跟醫生進行視像諮詢。系統同時可以讓用戶上載寵物的病歷及健康報告,供醫生參考;也設有目錄,列出全香港各獸醫診所的電話及地址。

獸醫任顧問不適合初診

Dicky邀請李恒年獸醫任VetNX的顧問,就程式的功能提供意見。擔任臨床獸醫十二年的李醫生指,app適用於一些非緊急情況,例如覆診、普通諮詢或解讀檢查報告等。他表示,主人一般帶寵物看過醫生後,不清楚情況有否好轉,希望向醫生徵求意見。但如果要再到訪診所,主人可能要先請假,又要召車。成本縱然高,卻不一定可以成功預約;而VetNX可容許醫生先了解寵物的資料,包括過去幾天診治及用藥的記錄,再根據現場在手機諮詢見到的狀況,決定動物是否要再到診所,還是可以繼續服藥,再作觀察。李醫生強調,app對初診病患未必有幫助,「我摸不到、聽不到心跳,有一些腹腔的觸診是做不到,所以透過這個app進行初診是不適當。」不過,如果寵物患有末期病症,主人可透過VetNX多向幾個醫生徵求意見,了解有什麼其他治療方案。」

主人乳頭當腫瘤推動雲端分流

視像諮詢限時十五分鐘,價錢由醫生決定,預期會跟實地會診的費用相若。價格相差不多,但面對面的診治可以讓醫生觸摸寵物,感覺似乎更「抵」?

其中一位曾試用程式、養有四隻狗及兩隻貓的薛小姐認為價錢可以接受,「因為有寵物是不適宜舟車勞頓,例如貓。主人帶牠們外出見醫生要『打晒交』,用很多方法才可帶牠出去,所以如非必要也不會帶牠出門。」李醫生指,雖然VetNX要隔着屏幕診治寵物,但觀察到的情況有時比在診所還要全面,「如果牠有痛症,牠在家中比較放鬆。牠坐下再站立的時候,你會見到牠行動困難,但在診所時牠未必會坐下,可能一開門,牠已經急着離開。」

VetNX另一重要功能是分流,令醫生可以分配更多時間診治真正有需要的動物。李醫生舉例,「有主人指寵物身上有『粒粒』,以為是腫瘤,但其實是乳頭。 你浪費你的時間,但我見到牠其實無事,相對而言,別人可能情況較急,而你又佔用他的時間,這對整個門診服務及大家也沒有益處。」

宣傳最難

程式於二月尾推出,暫時不收取任何費用。除李醫生外,現時還有一名醫生已在VetNX註冊,並大約有二十多位客人使用。Dicky 希望一年內獸醫用戶會增至二十名,不過他坦言宣傳是最困難,「不只是寵物主人,有很多醫生會問VetNX是否可行。我們需要動用不少資源,去教育他們什麼情況適合使用app。而我們推出這個平台,不是要取代傳統動物醫療營運模式,這是一個工具去協助一間診所的營運。」

專家盤問

A:Catalyst Builder聯合創辦人鄭思行(Alex)D:VetNX創辦人劉迪行(Dicky)

A:法例上是否容許?D:相較寵物,人的監管是比較多,我們也有就此諮詢過。獸醫用什麼途徑會診寵物不是一個問題,最重要的是醫生跟從其守則,以寵物的健康為依歸。

A:如何賺錢?D:我們在開拓一個網店,主要賣健康產品,因為我們推崇一個醫療保健的理念,這個是其中一個賺錢的方法。 另一途徑是我們會在每次視像諮詢收取服務費,大約百分之十五,希望吸引更多人用之外,不會令他們覺得比去診所貴。

A:香港市場比較有限,會否針對其他市場?D:其實我們想先做好香港市場,再發展其他東南亞國家。當然也希望發展內地市場,但內地因為市場太大,所以有困難。我們可能先邀請某些省份的獸醫診所測試這個app,為內地寵物主人提供服務,讓他們也可以同時尋求香港獸醫的意見。

終極判決

我喜歡這個概念,我給9 分。雖然這不是一個高科技的概念,但他們找到一個好的市場,及一個好的問題去解決。寵物是一個頗重要及高潛力的市場,市面上是欠缺相關系統。他們也考慮到,最後的賺錢模式未必是網上會診的費用,可能是來自電子商務方面,因為如果有電子病歷,當中的大數據可以衍生商機,例如提議主人購買什麼類型的產品或藥物。

專家錦囊定期以數據目標測試市場吸引投資者

Alex培育startup無數,認為雖然不少startup也是摸着石頭過河,但其實在不斷嘗試及投入資金的同時,也應要透過訂立短期及可量度的目標,盡快測試成效及可行性。他認為一切也是講數字,所以應根據startup的業務訂立數字目標,可能是一個月、三個月及六個月要累積多少用家,或者有多少宗交易。訂立數據目標除了可以測試市場反應,令他們可以盡早作出改善外,也可以作為「賣點」吸引投資者。

撰文:王敬蓮

攝影:廖健昌、關永浩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09

雄安新區與四大內銀

2017-04-13  NM

內地在4月1日星期六通告,決定設立「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河北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並將此新區與深圳經濟特區及上海浦東新區,相提並論。雄安概念「號令天下,莫敢不從」,隨即引發大尋寶,瘋炒所謂「雄安概念股」。但有人歡喜有人愁,在雄安新區範圍內有經營業務的四大內銀股,卻「斯人獨憔悴」!雄安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概念股就是信就有,不信則沒有;信是有,但實質是沒有,也可預測想像是有。以雄安概念股金隅股份(2009)為例,暫時是沒有在雄安新區範圍內有經營業務,但因有水泥業務在京津地區,故預測是在雄安新區範圍內有經營業務,因此在雄安概念推動下,成交立刻大增數十倍,股價亦在4月初兩日間升逾六成,至上週收市股價仍升了42%。然而,有媒體翻查資料,發現目前港股中,真正在雄安新區範圍內經營實質業務的,僅有郵儲銀行(1658)及四大內銀的建設銀行(939)、農業銀行(1288)、工商銀行(1398)及中國銀行(3988),應該大抵上是以支行形式經營。可惜,四大內銀4月初至上週收市的股價表現,卻與金隅的股價表現有天淵之別。今年以來,除農業銀行外,其餘三大內銀都是在港股中,繼騰訊(700)及滙豐(5)後,成交最活躍的股份;四大內銀的股價亦在同期,普遍最高升逾一成,算是恒生指數今年向上的動力之一。但在雄安通告出台後,除農業銀行股價保持平穩外,其餘三大內銀的股價都跌了2%至3%!

基本因素一出,誰與爭鋒

四大內銀的股價偏軟,相信與雄安概念並無關連,反而與四大內銀在3月底公布的業績有關。簡單看看下列四大內銀的業績數字,或可略知一二:

首先看利潤,會發現中國銀行的股東淨利潤在下跌,而其餘三大內銀都能保持輕微增長。可是,再看營業收入,會發現其餘三大內銀的營業收入卻出現明顯倒退,跌幅達4%至6%;反之,中國銀行的營業收入卻仍在上升。三大內銀的營業收入倒退情況固然令人擔憂,中國銀行的營業收入增長亦不樂觀,因為增長主要來自其他營業收入中,處置對南洋商業銀行投資的一次性收益。如扣除一次性收益,中國銀行的調整後營業收入也是倒退。進一步分析,四大內銀的營業收入倒退,主要源於利息收入及淨利息收入下跌,跌幅普遍約一成左右。令人注意的,還有四大內銀的資產減值損失情況。四大內銀的資產減值損失佔營業收入比率連續多年上升,2016年的比率又創近年新高了!雄安概念或可炒起百億港元市值的金隅,但對千億、萬億港元市值的股份,如四大內銀,相信仍以基本因素為依歸。正是基本因素一出,「誰與爭鋒」!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10

養草三十年鄧家兄妹賣地袋一億

2017-04-13  NM

粵劇名伶新馬師曾兒子鄧兆尊,不知是否如母親祥嫂所言,想拍戲搏出位,透過身邊三位女伴而再度成為娛樂新聞主角;此舉令祥嫂「撻着」,一度在魯芬喪禮上哭着責子,又主動透露已立平安紙,把遺產留給子女云云,令人回想起廿年前鄧家爭產事件。

無獨有偶,新馬師曾名下遺產之一——西貢一幅四萬呎獨立屋地皮,正積極透過戴德梁行放售,這幅地雖然冇海景且有高度限制,但在現時樓價癲狂市況下,叫價四至五億元,此地皮業權由一間海外公司持有,估計祥嫂四名子女,鄧兆尊、鄧兆榮、鄧碧玉和鄧翠玉(即鄧小艾)各佔四分之一,阿媽係冇份嘅,呢幅地由新馬師曾於九○年以二千四百萬買入,養草近三十年,愈升愈有兼冇按揭,如以四億出售,鄧家四兄妹每人袋一億銀,咁鄧兆尊又點會冇條件風流呢?

$32蚊歎老細級早餐

何文田地王——高銀集團主席潘蘇通喺佢竇口、九龍灣高銀金融國際中心開咗多間高檔食肆,有中式、法式及日式,佢老哥最鍾意喺一樓嘅「江南庭敍」「烚吓、烚吓」,踎喺間貴賓房,搵啲靚海鮮打邊爐,聽講呢位大老細要求好高,樣樣要新鮮又要精,伙記唔敢唔打醒十二分精神;呢度食肆,唔係一般打工仔食得起,不過江南庭敍個早餐例外,料靚分量足,都係三十二蚊咋,平過茶餐廳,仲可以喺咁幽靜環境歎老細級早餐,真係value for money o架!

中環寸嘴城寨?大鱷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八十年代往北美洲開山劈石,做一帶一路先頭部隊,自比為星仔變星爺前冇人懂欣賞其無厘頭文化,廿年後終於領略當中奧妙,與粉絲分享在北美洲各路人士交手經歷,絕不老點。

啲鬼佬講起「玩」就特別精神,好彩我都有飛士,啲銀行佬又送Rugby Sevens門票,又送T恤、帽俾我,坐住包廂有得飲有得食,須知道場內一Jug啤酒要二百幾銀o架,T恤都五百幾銀一件!咁我都趁吓熱鬧全副武裝去大球場兜個圈,接近吓年輕人,人家抗通脹我就要抗衰老嘛。有老友幫朋友擺風水陣,叫我去指點吓,咪去九龍城大家觀摩吓,睇吓呢間「城寨風味」,舊年播完套《城寨英雄》之後,人氣有冇跌watt;不過港鐵工程喺正佢門口動工都有啲相沖,個廚?仔時喺沙田龍華酒店學師,隻乳鴿都令我有小小回憶,成隻上,一人一隻,夠晒juicy,不過龍華同太平館乳鴿分別在於後者有檸檬跟尾,所以如果識食,加啲青檸粉仲和味,呢樽Lime粉係啲親戚朋友清明節返港認祖歸宗,喺美國帶返嚟嘅手信,嗰邊都賣斷市。嗰晚阿太最受落係嗰味「掌聲齊鳴」——鱷魚掌,骨膠原黐實個口,有個阿太食完第二日去做運動,話好上力喎,平時做六十下操腹已投降,食完鱷魚掌做足一百二十下仲有氣有力。祝君食完之後,男士變大鱷,女士就好似鱷魚掌咁,?緊些少個衰佬!

李澤楷俾面派對

習大大與侵侵在佛羅里達州Mar-a-Lago莊園會晤,在背後安排的美國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Matt Pottinger(博明)在香港有唔少足跡,在他加入《亞洲華爾街日報》做記者之初,已一顯其建立人際網絡的高超手腕,當時正值李澤楷收購香港電訊後科網股熱潮爆破,電盈股價跌到四腳朝天,有乃父之風的Richard Li深懂與洋人打交道之藝術,小宗猶記得,Matt Pottinger一支公居於灣仔皇后大道東樂滿大廈數百呎單位,有次搞天台party廣邀記者朋友參加,Richard Li竟然也是賓客之一,好平民化咁跟在場賓客摸酒杯底,當時記者都八卦問:「嘩,乜李澤楷咁俾面阿Matt?」所謂十年人事幾番新,Matt由記者去到阿富汗當兵打仗再成為美國總統智囊,今日回帶,真係邊個俾面邊個都未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11

最終回•誰是千億繼承人

2017-04-20  NM

曾經低調的大劉,近年惹上澳門貪污官司,改變了其家族成員安排、投資策略,以至健康狀況。他以健康狀況極度不穩為由,向長子劉鳴煒及太太陳凱韻(甘比)分身家。作為華置主席的劉鳴煒,以及執董陳凱韻,分別獲派兩成四及五成股份,一度令外界質疑:「分得唔勻。」身為長子的劉鳴煒,其繼承者的地位受到衝擊。

二○○八年,前澳門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因為涉及巨額貪污案被判刑。此案牽涉的人物及數字驚人,被譽為「澳門開埠以來最大貪污案」。由此案呈堂嘅貪污手冊,再揭出大劉原來亦牽涉其中,並被控告行賄。判刑前,他曾在福臨門接受本刊專訪,聲稱被強姦,又指:「面對緊一場比張子強聰明十倍、勢力強一千倍的有勢力人士逼害,我點都要捱落去。」一四年,澳門當局判他及前南華足球隊班主羅傑承罪成,判監五年三個月,上訴亦被駁回,自此大劉不敢去澳門。

此案是他飽受壓力且健康惡化的轉捩點。大劉其後手震兼患嚴重糖尿病,需要坐輪椅拎柺杖,他後來承認已換腎,並在康復中,近日他接受傳媒訪問便中氣十足。不過,大劉仍以「健康狀況極為不穩」為由分身家,甘比和劉鳴煒分獲股權,劉鑾雄前女友呂麗君未獲得股權,而兩名子女,劉秀盈及劉子鋒,名字亦在持股的家族信託中消失。

鳴煒VS仲學

甘比兒子仲學有得分,但竟分得比劉鳴煒還多。最近大劉為此再開腔:「唉,暫時,第一,我真係唔知道佢有冇興趣;第二,太多長遠計劃有時未必如你所願,所以有時……我當然希望佢有做生意興趣,可以接手我啲金融投資生意。」以二十八歲之齡成為法律哲學博士,屬天之驕子的劉鳴煒,由大劉刻意栽培為「劉氏帝國」的接班人,並於一四年正式成為華置主席,坐擁半壁江山。現時,劉鳴煒亦組織自己家庭,更試圖在商界之路外,嘗試拓展父親未有進入的領域:政界。本來已為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於本屆特首選舉為林鄭站台,林鄭正式擔任特首後,有望為他在政壇的地位更上層樓,甚至將傳統孖沙取而代之。

逐步分家產

劉鳴煒與後母甘比的關係並不差;早在一二年,甘比已進入華置董事局。三年後,呂麗君被大劉從華置董事局中踢出,並安插甘比兩位姊妹擔任要職,甘比儼如另一位承繼人,幫手掌控這間市值約二百三十億的上市公司。華置近年不斷出售大銀碼物業給大劉,包括The One、新港中心、銅鑼灣皇室大廈等,再派特別息給股東,過去一年大劉因此已收近一百二十億元!大劉早前更將原本表示送給呂麗君的白建時道31號,轉名予大仔劉鳴煒,另外又由甘比及劉鳴煒,買入華置持有的羅湖商業城鋪位等,一步步為繼承人鋪路。今日中氣十足的大劉,再不是出入福臨門,反而轉到半島、置地開餐,這些都是他曾經狙擊過的公司,亦為他懷緬昔日風光的地方。大劉憑着與寶詠琴一齊打拼愛美高,再從「風扇劉」變成「股壇狙擊手」,出任華置主席,再化名L君在娛樂圈尋找The One,但幾乎因官司纏身而入獄。梟雄已安排好繼承者,大劉在餘下歲月,能否老驥伏櫪,再創一番成就?

撰文:財經組[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12

前四嬸「私家廟」夠卡士

2017-04-20  NM

在《劉鑾雄講大劉》系列訪問中,大劉透露:「有人同我講,你死咗啲錢都帶唔走,叫我捐七千八百萬加幣,去加拿大一間佛堂。」

精明嘅大劉當然睬佢有味,其實捐私家廟都有藝術,真係有「卡士」唔係咁容易,四叔信道教,前妻劉惠娟信藏傳佛教,就喺溫哥華列治文區買幅農地自建私家廟——創古寺,寺內掛滿前四嬸同埋女兒李佩雯與喇嘛籌建創古寺合照,兩母女都花唔少心機在此廟上,單是擇日就夠刁鑽,動土儀式選○四年十月十日,大雄寶殿的主尊釋迦佛像入藏(註:即把寶物及經卷藏入佛像內,再逐一裝嵌),選「四久」殊勝時刻,即○九年九月九日九時正,寺內不只黃皮膚信眾在修煉,還有唔少鬼婆、鬼佬在修煉,直頭弘揚佛教到番幫,前四嬸與女兒可謂功德無量。

馬雲要威過喬布斯

已故蘋果教主喬布斯有錢又有品味,眼鏡戴德國手造Lunor品牌,生前訂造一艘七十八米長的超級遊艇,就幫襯創辦於一八四九年荷蘭FEADSHIP(Royal Van Lent)船廠,價值一億歐羅;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將公司在美國上市,又同總統「侵侵」見面,也學得蘋果教主品味,幫襯FEADSHIP,訂造一艘一百米長Super Yacht,價值一億半美金,艘船的長度及身價都超越喬布斯那艘Venus,不過千祈咪好似喬布斯咁,艘船預計二○一二年落水,未等得及,喬布斯於二○一一年就因胰臟癌要上天堂,Venus現時留番俾老婆Laurene Powell Jobs,真係睹物思人。

加州健身冇得復活

黎姿老公馬廷強搵埋商界友好,今年一月向加州健身(California Fitness)嘅臨時清盤人,購入健身器材等夜冷貨。話咁快,坊間就出現咗七間Goji Studios,傳聞就係由黎姿夫婦開嘅。而Goji的健身總監,為來自澳洲、全港第一位專業女MMA拳手Tricia Yap。Tricia曾亮相ViuTV的《G-1格鬥會》,有晒gimmick。Goji大部分分店都開喺加州嘅舊址,被指係翻版,以往加州健身教練屈客買program臭名遠播,梗係要保持距離,Goji在Facebook就強調:「我們不是再生的加州健身,與其毫無關聯(we are not California fitness reborn. We have no association with them at all.)」Goji Studios今年三月先成立,前身係去年十一月成立的Smart Fitness。Smart Fitness董事包括黎樹勳和張偉雄。兩人都係創富金融集團創辦人,由黎姿兩公婆持有的卓珈(8358)亦係由創富融資做財務顧問。小宗打探到除咗健身,仲有營養師駐場,月費五百蚊起;走高格調路線,同李玟老公Bruce Rockowitz搞的Pure Fitness有得鍊!

中環寸嘴西洋文化沉淪復活完蛋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八十年代往北美洲開山劈石,做一帶一路先頭部隊,自比為星仔變星爺前冇人懂欣賞其無厘頭文化,廿年後終於領略當中奧妙,與粉絲分享在北美洲各路人士交手經歷,絕不老點。

復活節假第一日Good Friday,走到四季酒店lounge歎個早餐,洋人好着重復活節嘛,啲侍應都唔識得攞啲「Cross Bun」——十字包招呼吓來應吓節,真係谷鬼氣,要叫先識得攞出嚟,仲話廚房已經做咗喺度!都唔識得睇實時節去做嘢。環顧香港幾家頂級酒店,係半島酒店最有節日氣氛,話晒仲係嘉道理家族管理,文華酒店個Cross Bun都退晒步,仲賣三十二蚊一個!巡迴咁多間頂級酒店,Ritz- Carlton個Cross Bun方為最正宗,橙皮、肉桂味夠香,我喺天龍軒食晏,個副經理都由西餐廳「班」三個過嚟我試,咁為之今時今日service,否則淪為order taker。

唉,香港點做國際化城市?家陣咁搞法,香港只係淪為中國其中之一個省市,我哋呢啲港英餘孽真係睇唔順眼,有次去叫做全港最高級英式會所晚餐,個captain介紹甜品時,唔知係咪training問題,叫啲Pâté de fruit(法式軟糖)做啫喱喎,唉,嚇到我吖,要當場指正佢,食完餐晚飯,就知道香港西洋文化已經沉淪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13

「息」字頭上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7-04-20  NM

很多人都覺得「食色性也」出自孟子之口,甚至以為是「子曰」的孔子所說;但事實上,此句說話是以口才見稱的告子,與孟子辯論人性問題時說的,原文出自《孟子》。最近,很多投資者、媒體,甚至分析員,都忽然「食『息』性也」,以高派息比率或高股息率的股份為目標;但現實上,是否真可財「息」兼收?派息比率及股息率

3月中,神華(1088)公布業績及建議增加末期股息44%外,還建議派發特別股息。連同末期息及特別股息,神華的「派息比率」(dividend payout ratio),以股息除以股東應佔年度利潤計算,竟逾230%,派息比率在恒指成分股中僅次於滙豐(5)的720%;神華的「股息率」(dividend yield),以股息除以股息建議公布前股價計算,竟逾20%,股息率是恒指成分股之冠。神華股價在股息建議公布後,翌日單日就升了20%。再加上中國證監會宣稱,要嚴肅處理不分派股息的「鐵公雞」上市公司,一時間「息」迷心竅,大家都努力尋找高派息比率或高股息率的股份。有媒體從數據分析,指出業績期過後派息榜中,公路基建股位居前列,更點名指路勁基建(1098)最「疏爽」,而同時分析江蘇寧滬高速公路(177)及越秀交通(1052)派息比率亦較高。以派息比率及股息率衡量擁有穩定收入及利潤的股份,算是一個不錯方向。除房產信託和公用股外,公路基建股都應是擁有穩定收入及利潤的股份。然而,路勁基建應不是公路及基建股,也不算是擁有穩定收入及利潤的股份。

路勁基建不是基建股

在聯交所網頁列出的行業分類中,江蘇寧滬高速公路及越秀交通都是工業中的鐵路及公路分類,而路勁基建卻是地產建築業中的地產發展商分類。在財務報表中,路勁基建分佔的基建收入只是總收入的7%,公路溢利亦只佔分部總溢利的兩成,公路資產也只佔分部總資產不足一成。分析員看見路勁基建的名字,就以為路勁基建是基建股,與見到原稱富士康的富智康(2038),就以為富智康是代工生產iPhone的富士康,同出一轍,亦各有千秋!路勁基建過去五年的收入,由最差2015年倒退2%,到2016年增長35%;溢利更由最差2015年倒退20%,到2016年增長66%,當中起伏主因是「作銷售用途之已落成物業銷售收入」的波動而成。若以派息比率計算股息,再以股息率推算股價,在路勁基建波動的收入及溢利中,應該怎樣計算?路勁基建股價今年至上週升了八成,應是收入及溢利增長推動,還是股息推動?股息是分析股份的一種方法,但並不是唯一方法。股息是以已賺取的利潤來派發,故此高股息亦要高利潤來支持,試問滙豐的利潤如不反彈,怎可維持720%的派息比率?以去年年中曾分析股息率僅名列前茅的利豐(494)為例,股息逾7%,但至上週,股價卻跌了逾11%。例子正好印證股息之上,股價的升跌亦是回報之一。股價升,回報加在股息率之上,利潤倍增;股價跌,負回報就是股息上的一把刀。「息」字頭上是利,是刀,還看股份本身!

林智遠 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14

唔想打死一世工90後開台打機賣GAME月賺三萬

2017-04-20  NM

香港出名行頭窄,家長心目中子女可成功入大學讀「神科」,子女打機一向被視為「嘥時間」,但近年不少電競比賽獎金豐富,加上周邊商品長賣長有,市場龐大,「玩物喪志」早已過時。今年二十三歲的「機迷」譚兆泓(阿Q)早在中學時已看清即使能上大學,都是「打死一世工」的事實,立心自行創業,上年樹仁大學final year時,籌備開設網店HKQ gamers,決心在網上賣遊戲機及光碟。他先到腦場任職promoter,建立人際網絡,之後用兼職錢買遊戲光碟,邊玩邊「儲貨」,利用二手遊戲為自己的網店建立聲譽,之後更模仿「達哥」開台打機,多方面宣傳自己網店。現時網店開業快近一年,每月已吸引四千名熟客。其中特別版遊戲碟、遊戲周邊商品最賺錢。最厲害的是近日熱賣的任天堂遊戲機Switch,大鋪玩具反斗城推出後一個月都只能入五十多部,而阿Q早着先機,先行購入二十部吸客,成功為網店打響名堂。現時店鋪月賺三萬。收入不比專業人士差,但阿Q指收入多少並非最重要,最重要是天天能繼續打機:「唔好成日諗返office工,日做夜做搵得萬零兩萬蚊,先至無前途!」

訪問期間,阿Q應攝影師的要求「開台」打機拍攝,短短五分鐘,已吸引十多人同時觀看,更留言:「今日做乜咁早開台?」記者見他玩遊戲時十分投入,玩上難度較艱深的遊戲「仁王」時,不斷與觀眾討論「打佢啦」、「太耐無玩、唔記得啦」、「拎道具啦」。「打氣聲」此起彼落,攝影師表示拍攝已完成他亦不為所動,直至成功過關。「每晚俾個時間自己輕鬆吓,又可以介紹吓邊隻好玩,邊隻中伏就唔好買,睇我打機嘅人多數都係啲客。」他表示。

實體店炒價劣行創商機

阿Q直指,自己賣的遊戲不一定最平,「但肯定唔會要客食炒價」,他直指不少遊戲店經常坐地起價,辜負了一班game迷,不少都轉到他的店購買,「我係一出新game就即買嘅人,好似啲game一出,中午十二點,可能賣緊四百蚊,我食埋個飯都已經加廿蚊,一收工七點,又加多廿蚊。」據了解,不少實體店都見遊戲暢銷,就會不斷加價至斷貨,更甚者即使之前顧客已落訂,亦會用種種原因向他們「施壓」加價,心急玩遊戲的機迷亦無奈接受。內地人來港炒樓炒鋪風氣盛行,但阿Q直指,原來他們連遊戲光碟也一樣「狂掃」,助長炒風,「好多時啲鋪頭話無貨,其實留俾大陸人買,因為佢哋一買就買好多隻。」他解釋,由於中國對入口的遊戲內容有嚴格管制,「血腥少少都唔得」,加上不少中文版遊戲只限港台出售,造就他們來港掃貨。而遊戲光碟船期平均都要一個月時間,買不到就要等新貨或二手,令店鋪「長炒長有」。阿Q坦言,自己開店原則之一就是堅持不「炒價」,「講到明係幾多錢就幾多錢,跟番代理商都有建議零售價,一知道幾時出就開post問客要唔要,但係唔使俾訂金,有貨第一時間喺港鐵交收。」

避熱門商品減競爭

現時年輕人開網店,都是以賣食物、飾物、波鞋為主。不少人都以為現時手機遊戲盛行,加上網上娛樂眾多,賣遊戲機及光碟好似「out out哋」。阿Q則持相反意見,「以前細個玩PS2,都無錢打機,到依家搵到錢,加上翻版少咗好多,打開機嘅人都會肯俾錢。」他指現時客人主要是剛出來社會工作的年輕人及家長,男顧客佔九成,「好似我咁,玩開大作嘅手機game始終都滿足唔到,玩開嘅好難話唔玩就唔玩!」事實上,現時網店較少賣遊戲光碟,他面對的對手主要是信和、黃金等實體店。訪問期間正值平日上班時間,但阿Q電腦的WhatsApp響個不停,最少有十名客人同時訂貨,他表示現時平均每日都有五、六十單,最多近三百單,由於客量大,要聘請兩個員工專門回答顧客問題。送貨方面,他在facebook專頁會更新每日到各港鐵站的時間,亦會安排員工在港鐵站候命,方便客人隨時交收。顧客之一的CK就指:「本身自己想放game,IG掃掃吓就發現呢間,之後就開始買埋一份,呢度最好就係送到去最近的港鐵站,出去買來回車錢都要十幾廿蚊啦。」他指阿Q不時都會推優惠,「慳慳埋埋都食到餐飯。」

白做三個月建商譽

網店在上年六月開張,他自言開業成本全都是自己積蓄,唯一靠「父幹」的,就是將太子一個丟空的三百呎單位做倉,「我老豆做年宵,呢度都係用嚟放公仔,依家俾咗我用嚟放game同做直播,但最衰呢度部?成日壞,出入成日要行樓梯。」他一開始以二手game交易為主,他坦言頭兩個月幾乎「白做」,為的就是建立網店知名度。到了九月第一隻足球大作《FIFA17》,成功吸引大批客人,「我就搞買得多有優惠,好多人夾埋十一個成隊波咁買,加上嗰時啲客好心急,而我送到去港鐵站就有優勢。」阿Q坦言,開業頭兩個月因業務太繁忙,沒有時間打機,於是他決定「寓工作於打機」,在網上開台打機,順道宣傳自己網店。他坦言:「我每一隻game都知玩啲乜,個客問到好唔好玩都答到。」他續指,現時不少遊戲廠商都對不好玩的遊戲大事宣傳,令不少顧客不幸「中伏」,「開台就有呢樣好,等啲客睇過先買,就算訂咗見唔好玩想唔要,我都OK。」他指,若客人購買遊戲後不幸「卡關」,他亦樂意於WhatsApp進行協助。

「有咩工可以長期打機?」

不少機迷都慨嘆投身社會後,打機的時間少之又少,自言大學時經常通宵打機的阿Q就指:「唔好成日諗住返office工,我覺得無前途,搵得嗰萬零兩萬蚊就一世,咁搏一搏好過啦。」他指,由於現時訂貨及送貨都有員工幫忙,令他有更加充裕的時間打機,「試過做live,一打就打足兩日,凌晨四、五點俾觀眾叫醒。」他自豪地表示幾乎沒有其他職業可配合他的打機時間,「純粹為咗搵錢嘅,做金融嗰啲更加多,但唔係自己興趣。」至於未來目標,他卻堅持做網店,「其實依家打機嘅人差唔多都會上網,客源都夠,反而想規模再大啲,好似上次賣Nintendo Switch先入到二十部,規模再大啲可以入更加多貨,我都要同客講唔好意思。」

創業錦囊

開網店請老人有着數1. 不要吝嗇請員工,自己一腳踢,公司難以發展。2. 未來香港人口老化,加上長者搭港鐵有優惠,成為將來送貨員的一大趨勢。3. 若客人已落訂,必須如期發貨,「無貨無論點都要搵到有」。4. 顧客「轟炸式」message,都要盡快回覆,他解釋試過有些看似無聊的話題,最後可能是一筆大生意。

撰文:梁延宇攝影、攝錄: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15

吳光正執靚三千億家產交棒

2017-03-16  NM

連希特拉都cut唔到有線,有邊個話cut就cut到?答案是老闆吳光正。上週四意外爆出有線寬頻(1097)賣盤不成,兼夾九倉(4)決定不再注資,意味有線隨時執笠。在有線大樓內,一直收看直播的有線新聞部員工,全場鴉雀無聲,「大家唔太接受到。」有線九年累積虧損十七億元,雖然同系商場海港城的租金收入,每年達八十億元,足夠「照」起有線有餘。不過長貧難顧,加上會德豐系正大重組,銀行出身、性格「密底算盤」的吳光正計過度過,決定cut走蝕本貨。今年七十歲的吳光正,早年從外父包玉剛手上、接掌三千億元會德豐及九倉系,但畢竟是外姓人,已是時候執靚盤數,全面交棒有一半包氏血緣的兒子吳宗權。

上週四下午十二時多,有線寬頻停牌。有線員工皆靜候賣盤消息,「估應該有結果。」豈料四小時後,主席吳天海在九倉業績會淡然宣布︰「不再額外對有線寬頻財務支持。」一直睇住直播的新聞部員工「靜咗,唔太接受到」。這幾天,部分主播和記者都不約而同穿上黑白灰等素色衫,「同事可能係想表達悲哀或不滿。」

電影愈播愈舊

有線員工指公司近年已慳得就慳,兒童台已完全無新的自製節目,每日不斷輪流播三套卡通片度日。電影台的電影亦「愈播愈舊」,有○一年的《麥兜故事》、九五年的《烈火戰車》及九二年的《鹿鼎記II神龍教》等等。有線大樓門口的數排電視已經「熄機」幾年。就連王牌的有線新聞台亦要慳,「《Sunday有理講》近期由兩個主持變一個主持加一個主播,就是要慳。新聞台只在週末部分時段提供字幕,也是為了節省人手。」有線開台之初,已處於燒錢狀態。翻查招股書,九九年上市前三年,共虧損二十五億五千二百萬元,上市首年繼續見紅,錄得三億八千七百萬元虧損。後來拿到世界盃獨家播映權、英超獨家播映權等,球迷落訂,形勢改變,曾經每日上客量達一千多人,有線終有盈利。到○九年底訂戶更突破一百萬戶,但後期由於購入頂級體育節目支出龐大,加上球賽轉播權屆滿導致客戶流失,廣告收入又開始減少,有線由○八年起再度虧損,去年更蝕三億多元。曾在無綫任體育記者、現為樂視體育新聞高級經理的馮堅成,分析死因︰「我裝過有線睇英超,佢哋(有線)無播後,我就走咗,join咗Now。」他認為,有線始終是收費電視,一定要有主菜吸引︰「你想上客的話,英超係最大吸引力。相比其他(如)西甲、德甲,都無英超咁吸引。無英超一定會走失好多客。」然而現在購入英超轉播權實在太貴,「億億聲,無可能回到本。」而且他指近兩、三年太容易在Facebook找到link睇波,部分人以此省回二、三百元。就體育節目而言,馮堅成認為Now的分類比較清晰,「有睇桌球的,有睇網球的,但有線則只有一個體育台包晒所有嘢。」

cut極cut唔到

有線另一死因,是訂戶cut極都cut唔到的恐懼。資深廣告人The Bees老闆曾錦強指:「市民不敢申請有線,因為啲人怕cut唔到。雖然發生過cut唔到有線斬人事件,已經改善咗,不過呢個形象都好影響。」他自己亦曾是有線客戶,「有線新聞是做得好,但我前幾年都取消了,因為畫面咁差(未有高清),好似我部電視壞咗咁。如果有線縮細規模,專攻新聞台,質素做好啲,或者有得做。」不過,這個未必是掌舵人吳光正的如意算盤。他雖然於一五年辭去九倉主席,但仍為首席顧問,九倉母公司會德豐的主席一職,則由三十八歲兒子吳宗權擔當。不過吳光正往往在背後教路,公司近年開始大刀闊斧重組。其中一步,就是剝離電訊及媒體業務,去年先以九十五億元售出九倉電訊,並將有線放盤,至於本業地產,亦進一步重組。其中會德豐將大量收租物業出售,所得資金用作投地起樓,變為純發展商。例如將旗下One Bay East東、西座,以九十九億元賣給宏利及花旗;及將One HarbourGate東、西座,以一百零四億元賣給國壽海外及祥祺集團。而會德豐大廈亦以六十二億元售予九倉,並於去年推出山頂Mount Nicholson、何文田One Homantin、將軍澳Savannah等多個樓盤,賣樓收入增加一倍半至一百六十九億元。至於九倉,主力變身收租股,近日指會分拆部分投資物業上市,刺激股價。

搶奪有線

吳宗權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築系,曾任瑞銀地產分析員,○五年加入會德豐,逐步坐上主席位。本身是運動健將的他,曾於○六年代表香港參加多哈亞運水球比賽,又經常參與「維港渡海泳」及「公益金百萬泳」等大型賽事。有線開台時,他只有十五歲,對有線的感情,不如吳光正。當年吳光正對有線極度緊張,甚至為此與香港兩大家族,李嘉誠、新地郭氏交惡。八九年,李嘉誠和吳光正競投有線電視專利權,後來李嘉誠轉軚搞衞星電視,吳光正與新地合作奪得有線。為搞好有線,當年吳光正調動了二十九個職員和三個董事幫手,另外從隆豐大廈和連卡佛中心騰出地方供有線電視員工使用。吳光正曾說過他的營商哲學,是承襲外父包玉剛,生意一定要自己管,「包先生做船都係咁,一直自己管理,從無一隻船係人哋幫我哋管理。只係出錢,唔管理,唔算做生意,只算投資。」不過新地高層卻很反感,認為是吳光正「扮大佬」。吳所佔股權只較新地多百分之一,卻搵了幾十個自己「馬仔」入公司,又將一幅觀塘地皮,「質」入公司做總部。因此一年後,新地退出唔玩。有線因而重新招標,吳光正捲土重來,當時和黃亦有意競投。但李嘉誠在一個酒會中被問會否與其他財團合作競投,竟說:「一定唔會與九倉合作。」後來雙方針鋒相對,李嘉誠在九○年搞衞星電視,說服港府改變衞星廣播條例。當時估計全港最少有十五萬座大廈,可安裝同類衞星天線,形成對九倉有線電視的重大威脅。吳光正指政府批准衞視違反承諾,李嘉誠則認為此指控不公平,雙方裂痕由此而生。傳聞指,當時吳光正禁止負責安裝衞星天線的公司,進入旗下大廈;而和黃亦出招,不准長實興建和管理的屋苑安裝有線電視。及後九三年,深圳鹽田港口有一個六十億元人民幣的發展項目,二人鬥個你死我活。兩人曾與前國務院總理李鵬會見,提出股權上大家合作,管理權則輪流管理,每人五年,但都無功而還。

密底算盤

吳光正一向給人「密底算盤」的形象,跟商人、銀行家、承建商都「鍊」得好盡,甚至有市場人士指:「件嘢明明賺一元,佢要賺一元一角,要你蝕番一毫俾佢。」九倉便曾指控一間建築師行,未能用盡海港城面積比率,令九倉興建少了逾百萬呎樓面,損失收益以十億元計,官司由八二年直到九二年,其間該則樓的四個合伙人,兩個離世,甘洺也中風癱瘓,二百名員工凋零至兩三人,吳光正亦未肯罷休。直至九一年法官判九倉敗訴,事件才告平息。 進擊的吳光正,與吳宗權一樣,以三十多歲之齡接替包玉剛,領導會德豐及九龍倉。在船王包玉剛決定「登陸上岸」後,吳光正即全力進攻,買入大量地皮、將海港城重建、從政府手中購入香港隧道公司兩成四的股權等,替王國建立根基。在打理生意上,吳光正是很成功。不過他始終是外姓人。金融界盛傳,沒有男丁的包玉剛,以四名女兒為受益人成立基金。一五年年報顯示,吳光正持有六成會德豐股份,但其中四成九股權以滙豐信託形式持有、一成一屬於他與妻子包陪容共同擁有,至於吳光正個人持有的會德豐股份,只有不足百分之一。九六年他暫時放棄九倉、會德豐的工作,出面參選特首時,已露了端倪,表明希望建立自己事業,更指有需要可以賣了手頭上所有會德豐股份,不過最終參選失敗。近年他以私人名義,買入另一家上市公司龍湖地產股權,現持股百分之六。

同系重組九倉勝會德豐

近期屢傳九倉及會德豐重組,兩公司股價均造好。一個阿媽,一個阿仔,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認為,兩者比較下,九倉前景較吸引。首先九倉業績優於預期,又提及考慮將投資物業分拆上市,或採用實物分派給股東形式,令股價有憧憬︰「如果業務分拆出來,估值得到提升,持有它的九龍倉就會受惠。」此外,有線寬頻業績一直拖累九倉,在長貧難顧下,放棄有線有止血效果。溫傑指出,以前兩間公司業務有點亂,但重組後,兩者分別更明顯︰「收租、內地嘢放九倉,香港房地產放會德豐。」他直言,既然做重組,有潛質項目當然會加碼,無潛力的項目就要忍痛割愛。放棄有線是重組幾部曲的其中一部曲。另一邊廂,會德豐有機會受美國加快加息影響,市場需要關心即將議息完結後的記者招待會,留意耶倫講話︰「如果3月已加息,而她口吻較強硬,今年加息三次或四次的機會率就上升。但目前資產價格未完全反映加三、四次息的境況。」雖然九倉都會受加息影響,但其業務較分散,影響會相對小。

乘龍快婿

船王包玉剛家族在七十年代時,陸上資產僅七千萬,今時今日會德豐及九倉市值已三千億元,吳光正居功至偉。吳光正五歲時隨父母移民香港,後曾到美國留學,主修物理與數學。七○年暑假,廿四歲的吳光正回港度假,認識了包玉剛的二女包陪容,兩人感情迅速發展。同一年,吳光正放棄理科改讀商科,在紐約哥倫比亞商學院修讀兩年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當時包玉剛正與怡和爭奪九倉,希望一舉奪得這個旗艦,作為建立地產和酒店王國的起點。他急需一個可靠的人協助。有美國大通三年金融經驗的吳光正,成為外父包玉剛的近身智囊。吳光正亦沒有辜負包玉剛的期望,八○年成功收購九倉後,八十年代又奪得會德豐控股權。此時包玉剛年事已高,九倉和會德豐的重組及發展重任,就由吳光正一力承擔。吳光正能得外父歡心,包家的工人曾向本刊指,吳光正最肯陪老人家。每逢假期,一眾女婿與孫兒必定到包玉剛的深水灣大宅吃飯,但晚飯後客人離開,只有吳光正留下來跟他傾談。包玉剛舅仔黃均乾曾說:「吳光正平時晚上都到來,談到晚上十一時,他們都用上海話或普通話傾偈。」除此以外,包玉剛曾在中央信託局工作,專做保險,而吳光正又在銀行做過,所以關係比較密切一些,結果互相成就了地產千億傳奇。

違反續牌承諾要罰款

根據規定,假如有線續牌,須支付一筆履約保證金,按機構而定,由四百萬元至一億元不等。另外,有線每年須支付周年牌費,合共為五百一十四萬元,當中包括「固定費」約一百五十萬元,及「可變動費用」約三百六十四萬元。假如有線未來財力不足以支持營運,致不能符合牌照要求。根據法例,通訊局可施加懲罰,包括警告、罰款、暫時吊銷牌照,甚至向特首會同行會建議撤銷牌照。奇妙電視去年五月獲批免費電視牌照,為期十二年,預計五月中啟播。通訊事務管理局指,奇妙電視承諾十八至四十二個月內,投資六點六億元於資本及節目開支,若未能符合承諾,將被沒收一千三百三十三萬元保證金。

撰文:黃嘉慧、孫樂祈

攝影:林志謙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17

邁向28th

2017-03-16  NM

二○一七年三月十五日,是《壹週刊》創刊廿七年,同事們都想展望將來,共識是邁向廿八周年;過去幾年,傳媒生態巨變,經營了廿多年的《壹週刊》亦要急速轉型,加入《壹週刊》廿七年的社長楊懷康叮囑一句:「無論怎樣變也好,留番一點《壹》仔的血脈!」什麼是《壹》仔的血脈?

為籌備「邁向28周年」的內容,翻查由第一期許冠文為封面的昔日《壹週刊》,感覺回味無窮,《壹》仔就是「估你唔到」,原來九三年陳惜姿曾專訪梁振英,范徐麗泰割腎救女是九六年的封面故事,九一年的封面「買樓原是夢」,今時今日也啱聽,崩牙駒由九十年代廝殺到一九九九,坐牢十五載後出獄也是封面人物;回味《壹》仔的報導,會嗅到「嗰朕味」,相信就是社長說的「血脈」,如何把《壹》仔這點血脈,透過另一平台承傳及呈現下去是我們的目標;以下三位前輩:包括曾任《壹》仔副總編輯的堅哥(葉一堅),三十二歲當上老總的沙膽虹(張劍虹),以及仍為本刊執筆的尊子,為我們細數《壹》仔的血脈。邁向28里程碑

15/03/1990

第0001期

《壹週刊》以許冠文「我想做總統」為封面創刊,內容包括壹號頭條、壹手興家、壹週專題、金峰集、壹些事壹些情。

06/07/1990第0017期踢爆身為交諮會主席的譚惠珠持有家族的士公司的1/5股份而未有申報利益,奠定《壹週刊》做調查新聞的路向。

08/02/1991第0048期首辦「壹電視大獎」,以電話訪問形式進行民意調查,選出電視演員中十大最受歡迎的男、女藝人,最受歡迎劇集,以及最受歡迎和最令人厭煩節目。

13/11/1992第0140期記者北京追訪九廣鐵路公司廣告鬧鬼事件,道出事件的來龍去脈,該期《壹週刊》更一度再版。

01/01/1993第0147期記者為末代港督作個人專訪,成為92年度風雲人物。

26/11/1993第0194期以「灣仔之虎」作封面故事後,《壹週刊》受襲,寫字樓遭破壞,黎智英住所更被擲汽油彈。

01/09/1995第0286期採訪大陸軍演期間,《壹週刊》記者屈穎妍及攝記謝明莊被帶往國安局軟禁6日5夜。

12/01/1996第0305期以范徐麗泰割腎救愛女為封面。

17/05/1996第0323期以物業買賣為主的明珠興業主席黃坤兩年賺60億成為神話。

25/04/1997第0372期廉署歷時23年的「打老虎」行動依然繼續,本刊追查總華探長呂樂的財產約有一億元,是四大通緝犯之冠。

23/05/1997第0376期澳門因爭奪賭場利益致腥風血雨,澳娛大股東霍英東直言北京政府應收回澳門賭權。

15/08/1997第0388期一場置地收購戰,神秘慈善家「何伯」何英傑資產大曝光。

19/12/1997第0406期借貸過度,身家由零到廿億,一鋪玩完,神童輝(羅兆輝)神話破滅。

27/02/1998第0416期經97樓市轉角,98年頭一度小陽春,雖然可推售樓盤達3萬7千個,但本刊以「不要買樓」為封面故事。

23/10/1998第0450期本刊於美國普林斯頓直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並在崔家訪問其妻女,揭開這位教授的秘史及成功之路。

12/03/1999第0470期以高科技包裝硬推矽谷概念,數碼港內幕竟是特首、財爺明益李澤楷。

03/09/1999

第0495期

專訪「豪宅大王」秦錦釗,分析曾雄踞舊山頂道的建萊集團瀕臨爆煲。

19/11/1999

第0506期

千禧年將臨,本刊出版千禧名人錄特刊,其中記者遠赴蘇格蘭農場訪問對香港影響深遠的前港督麥理浩夫婦。

18/05/2000

第0532期

賣疳積散的陳標記被漁護署捉去猴子「金鷹」,經本刊報導後社會廣泛關注,因禍得福,陳標記被發還金鷹後更可於啟德跳蚤市場以十元租金擺檔。

19/10/2000

第0554期

飛往巴黎專訪第一位華人奪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高行健。

02/08/2001

第0595期

專訪龔如心,獨家披露丈夫王德輝兩度遭綁架內幕以及其生活點滴。

03/07/2003

第0695期

董建華執政6年,03樓市跌入谷底,沙士應對失策,七一民怨大爆發,50萬人大遊行,不少人手持本刊掟老董蛋糕封面上街。

04/12/2003

第0717期

高級警司冼錦華因好色而墮落,成為回歸後首位最高級入獄的警務人員,本刊詳盡分析其自毀之路。而02年中事發後,一哥曾蔭培更手持《壹週刊》封面於立法會狂砌廉署,導致警廉關係一度惡劣。

24/08/2006

第0859期

立法會議員何俊仁在中環當眾被狂打至重傷,何俊仁不排除幫十姑娘惹禍。本刊曾於5月時訪問何俊仁與十姑娘何婉琪,何被問到「驚唔驚」時表示「接得呢單 case就無得驚,驚就連律師都做唔到」。

14/12/2006

第0875期

分析06年風雲人物李兆基的投資秘笈,如何2年賺500億。

29/02/2008

第0938期

新地主席郭炳湘與紅顏知己唐錦馨關係曝光後,本刊揭郭炳湘三段情史。而其後更展開兄弟爭產、反目,以致弟弟入獄。

28/08/2008

第0964期

揭自稱為龔如心千億遺產繼承人的風水佬陳振聰,炒燶蒙能,結果輸$5億。

22/03/2012

第1150期

特首選戰互爆黑幕,本刊到深圳南山區的紫荊山莊直擊選委陳智思名下公司的中港車和中聯辦車輛頻頻出入,消息指港澳事務協調小組副組長、政治局委員劉延東逐批接見本港選委,中央出手挺梁踩唐,梁振英鐵腕治港時代展開。

26/07/2012

第1168期

家長力抗吳克儉以致國民教育腰斬,結果成就了「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學民思潮」等組織。「學民思潮」更成為年度風雲人物。

18/07/2013

第1219期

入獄十四年零七個月的澳門教父崩牙駒(尹國駒)出獄後首度開腔:「我要做嘢。」

02/01/2014

第1243期

獨家專訪藏身四季酒店的42歲千億庄家股壇奇人肖建華。親自道出他與太子黨及財金名人的關係,以及手上千億資產的操盤心得。

02/10/2014

第1282期

928雨傘革命的展開,記者親歷催淚彈煙霧,與市民一同記錄79天的抗爭。

07/01/2016

第1348期

銅鑼灣書店老闆李波失蹤前專訪「我唔敢返大陸」。

29/12/2016

第1399期

橫洲黑幕風雲,朱凱廸揭官商鄉黑勾結,高票當選立法會議員,人身安全一度受威脅,成為年度風雲人物。

《壹週刊》是逼出來的

葉一堅,人稱堅哥,在傳媒行業打滾三十九年,直至去年在《蘋果日報》社長崗位上榮休。今年適逢是《壹週刊》創刊廿七年,曾在一九九五年任《壹週刊》時事組副總編輯的他,當然有很多回憶。

堅哥在《壹週刊》的日子不算長,大概是一年多,其後他就被肥佬黎委以重任,調去開創《蘋果日報》。他之所以被器重,當然也跟他在《壹週刊》的戰績有關,在此期間,他將《壹週刊》的踢爆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訪問堅哥,談廿多年前往事,他仍是一貫謙虛,認為《壹週刊》當時的成功,全因為當年旗下猛將如雲,自己差不多是「唔使點做」,每週只是負責安排些版面工作,當時有兩大筆神坐鎮,分別是今天已轉為建制派頭號打手的屈穎妍,和在中大新聞系任教的陳惜姿。「咁你話啦,我當時邊度需要改稿呀!」把自己的功勞排到最後,或正是堅哥成功之道,如何用人比自己如何「好打得」更重要,而他把《壹週刊》真正能上位的核心,歸功給肥佬黎,《壹週刊》成功是肥佬黎壓力下逼出來。

開會好大壓力

「嗰時肥佬開會坐喺度聽,聽聽吓話呢隻古仔好哦,做大佢,咁我哋當時好大壓力,如果上版隻古仔唔好,肥佬就會話×!」一班新聞系出身的文人,對着肥佬黎橫空而來的創意,和衝口而出的江湖口吻,大家都顯得戰戰兢兢。「肥佬咁大嚿,同佢開會真係腳都軟呀!」堅哥說時不停哈哈大笑,又完全感覺不到他當時「有幾驚」,倒像是老夫老妻甜蜜回憶多些,當年真是這樣痛苦?「我真係驚o架,但開會冇壓力唔得,冇壓力就唔好嚟開啦。」肥佬黎開會時製造的壓力,逼《壹週刊》中人人都不敢慢下來,拼命去找更好的「古仔」,或者在題材上找突破,開會的壓力變成逼同事做得更好的動力。

經典鋤報文化

《壹週刊》開會壓力大,幾乎行內所有記者都知,但最大壓力的會,則要數鋤報會(內容檢討會),這是《壹週刊》的傳統,每期週刊出版後,大家就會對即期內容進行檢討。開會的原則是要夠「狠」,大家互相抨擊故事有何不完善之處,絕對不能留情面。以前甚至有個傳聞,雖然肥佬黎後來否認了,但卻在公司內傳了多年。「就係開開吓會,肥佬黎走出來同呂家明(時事副總編)講,喂!左邊第一個著紅衫嗰個,右邊著白衫嗰個炒咗佢,佢哋開會冇嘢講嘅。又試過在鋤報會突然對住某人講,喂!你嚟鋤報冇嘢講o架,你嚟歎冷氣呀?」開個會就可以失去份工,從此每個人打足十二分精神去開會,而且鋤得一個比一個勇猛。大家被迫要鋤內容,鋤自己同事,還要大大力的鋤,為了避免自己被人挑剔內容不夠好,每個人做的故事都精益求精,每個故事都精彩萬分。「個文化就係咁,我覺得鋤報呢個制度就係要逼人進步。」

封面要不惜工本

對雜誌來說,封面決定了每期的銷量,所以如何搞好一個封面是最重要課題。「嗰時做一個封面係不惜工本,因為個封面係點,就決定你嗰期賣唔賣得,我哋好認真去做一個封面,例如我哋做酒店雞竇去揭露當時社會現象,個封面設計係由鎖匙窿望入去,就要專登租間酒店房去睇實際情況係點樣。」到了封面起題時,更是花費大量時間討論,而此時肥佬黎往往是天馬行空,江湖街頭術語盡出,目的就是要直接和傳神,讓讀者一看就有興趣。「例如呢條題呢,雞竇殺入四五星酒店,我印象中就係肥佬黎起,肥佬黎起題無章法,冇文法,我哋讀新聞系出來,覺得唔通哦大佬,雞竇係名詞,點樣殺入酒店呢?所以大家又討論,最後結論都係雞竇殺入得哦,雞竇感覺多人呀嘛,結果嗰期又真係賣得。」不扮高深,只求傳真,這是《壹週刊》創刊時的口號,在肥佬黎帶領下,可謂發揮到盡。「有個封面係偷食二奶村,又係好多人討論,咩叫偷食二奶村,邊個去偷食先?二奶村係名詞,識去偷食咩?但呢個題目又係賣得哦。」封面如何傳神,賣一個感覺,這就是《壹週刊》多年來累積的經驗。

以前猛將如雲

《壹週刊》最輝煌時,一年可以賺九千萬到一億港幣,記者每年分花紅分到笑,那些機會,可不是現在面臨困局的記者能想像。從零開始,《壹週刊》開創多元化題目類型,這都是以前報人聞所未聞的方式。「我諗以前古仔係精彩好多,好多新瓣數開出來,譬如話張劍虹帶領富豪Beat,起富豪底富豪間屋,富豪身家,富豪嘅老婆,富豪嘅仔女,富豪嘅車,每一個題目就係一個封面,以前好輝煌。」但要數《壹週刊》最經典文化,就當然是踢爆系列,把社會上不為人知或陰暗的現象,由記者去親身接觸,並加以踢爆。「另外又走了一條路出來,一系列咁,你想睇富豪嘅嘢,《壹週刊》實有,情色嘅《壹週刊》又有啊,嗰時仲有好多踢爆,買咗《壹週刊》就肯定有一隻。」《壹週刊》創刊廿七年後,堅哥認為新聞種類已改變,目前政治新聞更精彩,相反社會新聞就失去了光彩。「以前社會多罪案,多古靈精怪事,依家社會進步,經濟好咗,大賊都少咗。」將來?他相信紙媒有機會轉型成功,創造另一個黃金時代。「係要轉型轉手機啦,做紙媒好難做,其實做傳媒都好難做,如果轉型成功,我覺得最大可能轉型成功嘅人,就係黎智英,如果我哋都唔得,其他傳媒更加冇可能,摸住石頭過河啦。」煙癮起,堅哥說要上天台「扯一口」先。

要做榕樹頭講古佬

張劍虹,人稱沙膽虹,九一年加入《壹週刊》,九四年出任《壹週刊》總編輯,現為《蘋果日報》社長。

上週四,有線宣布賣盤告吹,吳光正亦將向有線閂水喉,本刊即時新聞立即講講吳光正當日創辦有線的古仔。翻查本刊資料室,一大疊吳光正舊報導就在眼前,其中一篇165期《壹週刊》的「封面故事」,是關於吳光正與誠哥的恩恩怨怨,當日處理這單新聞的,是《壹週刊》前總編輯張劍虹,他指有線與和黃旗下的衞星電視當年鬥得你死我活,吳光正理應憎誠哥,故立即找他問個究竟,果然吳光正罕有接受本刊訪問,在訪問期間曾多次說:「『好犀利,有人好犀利』,佢猛喺度講喎。」有關富豪的故事,《壹週刊》做好多,由富豪密室、富豪大宅、富豪左右手、富豪女婿,以至隱形富豪。幾乎每個本港富豪,都有一疊「快勞」,張劍虹九一年加入《壹週刊》後,第一篇報導就是徐展堂,「徐展堂嘅資料有好多,又話佢做軍火,又呢樣嗰樣,又要查冊又起家底,由佢做什麼開始,每幢他持有的大廈都去查。」結果做了封面故事。

後來也有劉鑾雄、崩牙駒及張子強等傳奇人物的報導,他憶說:「大劉好多片片段段的故事,又收購呢樣,又收購嗰樣,無人去整理佢,可以整理做篇傳奇,讀者可以慢慢睇。崩牙駒,我哋喺澳門訪問完佢,跟住《時代》雜誌都訪問佢。張子強又係《壹週刊》做,一路跟個個案,他被拉之時,做了十八頁的傳奇。」這些「以人為本」的故事,至今不變,早前於四季酒店神秘失蹤的富豪肖建華,本刊一四年已開始在四季「捕捉」他,因而有多張美女保鑣圍住他、他在平台看書等珍貴照片,張劍虹指這正是《壹週刊》的價值,「呢條友點樣呢,點落嚟呢,點出身呀?他跟大陸是什麼關係,怎來的?人際網絡是怎樣?跟十九大什麼關係?我們可以好完整去做,讓讀者可以保留這份報導。」

《壹週刊》創刊,張劍虹說別的週刊只有十人團隊,我們有成百人,大部分人一星期只做一篇報導,當時任職編輯的他在想:「一個星期寫一篇稿咁少?咁得閒?」不過做落才發現每個報導都是尋根問底,連表面上無關痛癢的都要知,「我哋同報紙唔同,雜誌要story telling,好似榕樹頭講古,個古仔應該點樣講呢,個古仔應該由邊個鏡頭入呢?要有好多細節,邊個同邊個食飯呀,食乜嘢呀,佢喺陸羽點了幾碟點心,蛋撻定乾蒸牛肉呢?都要寫埋o架。除了有主角,還要有情景,周圍好多嘅嘢襯托佢,咁隻古仔咪引人入勝。」事實上,要在本刊出一單報導或是封面故事,記者和編輯要好像「十八銅人」,事關每個星期都有上版會、封面會,要好似銷售員般向老總和社長「Sell古仔」,早年《壹週刊》創辦人黎智英都有參與,評語往往不留情面,張劍虹憶說:「有人提議用公屋做封面,老闆話公屋唔得喎,我哋話『唔係o架,好多人住公屋』,老闆話『米夠多人食,又唔好用米做封面』。」還有一次,「肥佬黎叫大家去開會,成個財經組,我喺度。(黎智英拍枱)唔一定要財經組o架,法例無規定要財經組o架,香港無一條法例規定要有財經組o架。」因此《壹》仔記者除了要做足功課,做靚隻古仔,面皮亦要練得幾呎厚。

畫到白頭尊子:《壹週刊》人工高、糧期準嘛

尊子的專欄,自創刊便在《壹週刊》出現。由初期只畫一版,到時事、娛樂各自成冊,他的地盤亦擴展至B書。左右開弓,內容都不離政治。這位「天字第一號」作者,正職卻在《明報》,直至兩、三年前退休。其他秘撈不勝枚舉,「通常都係為人情。編輯叫到,就畫啦。但畫兩、三個月,就唔再畫。」唯獨在《壹》仔畫足廿七年,從無間斷,「《壹週刊》人工高、糧期準呀,哈哈哈。」「呢度限度細,有個位俾你,基本上係自由發揮。」同偕白首,果然離不開麵包與自由。

敝刊出糧仍然準時,至於人工高嘛,不彈此調久矣。《壹週刊》九○年創刊,尊子剛剛走入大眾的視線,其實當時他畫政治漫畫已逾十年,「之後都有記者問:你好似突然出現嘅?原因係之前大家睇唔到漫畫,就算睇咗都唔記得。有大事發生,大家搵opinion leader,漫畫係其中一個表達嘅媒介。」六四餘波風起雲湧,尊子早期在《壹週刊》的專欄,三兩句之間總不離移民。試過有讀者跟他說,因為受他的漫畫影響,才決心做二等公民,「我好詫異。原來自己責任都幾大。」尊子筆下的鄧伯爺、大隻江與八字鵬,看似滑稽,卻手執刀刃,嚇得人雞飛狗走,「有啲人話『貧賤不能移』,移民嘅通常都係中產,對前途憂慮。」惟傳媒人跑不掉,「報紙佬嚟嚟去去都係嗰拃,去到外國唔識英文,做唔到其他嘢,都係留喺度多。」那你為何留守?「其實又睇你對工作的熱誠度。我哋呢亭人,去到安樂的地方,可能仲慘。做記者,係要見證一啲嘢。」往後他見證了香港的起落,也見證了傳媒行業的盛衰。早年尊子駕綿羊仔親自送稿,足跡隨壹傳媒由鰂魚涌跑到長沙灣,「編輯通常都好精嘅。去到見到佢哋懶懶行,就知真deadline未到,下次又遲啲。」進入電腦年代,又試過臨埋版才發現光碟故障,要漏夜再送。到九八年敝公司搬入堆填區,走一趟猶如坑渠潛行,「嗰陣架綿羊仔已經劏咗啦。」

千里走單騎的浪漫不復再。尊子現時住太古,去年立法會投票日,苦候三小時仍未見家鄉,用手機邊畫邊等,仍能趕及死線。只是傳統報刊的地盤買少見少,新一代漫畫家在網上崢嶸,心血卻不能帶來收入,「好似Martin,好火爆,佢正職都係做design嗰類。畫得好好,但冇報紙用,因為全部都歸晒邊。」「如果係建制派,你畫得咁好,可能《文匯》、《大公》會搵你。不過畫漫畫嘅,呢類人比較少。《文匯》、《大公》都有(政治漫畫),不過通常畫得比較差,哈哈。」「下一波嘅傳媒生態,未必以賺錢為目的。好似玩indie音樂咁,目的係表達自己嘅意見。有人欣賞、做歌星發咗達,係另一回事。」一機在手,人人是記者,記者卻沒有糧出,「大家都喺漁村,有魚個個都捉,你唔會賣魚俾隔籬?」大勢如此,筆者都係時候收山,「哈哈,轉行畫漫畫啦。」

前程暗淡,移民又再次成為香港人的共同願望,但尊子總是樂觀得無塵無玷,「而家嘅好處係世界變得好快。明明呢一刻絕望,突然又有啲希望走出嚟。我哋上一代,一世人只等一次轉機。但過去呢廿幾年來,或者對我來講,過去呢六十年,已經轉變咗好多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彼此相長,「問題出現得快,自然會有解決方法。大家鬥快時,其實加速咗社會發展。」變幻原是永恒,政治人物的臉容,亦隨着企位而改變,「有啲人明顯係唔同咗。好似范徐麗泰,由初初見佢靚媽咁,到而家變咗阿婆。」葉劉由掃把頭變西環棄婦,「其實佢算keep得唔錯,只怪而家啲電視太高清。」至於梁振英,更是有諸內、形於外,「以前佢唔係企喺前台,冇乜機會畫。佢上場短短五年,都變咗好多。由本來neutral,到而家要加啲辣醬。」689在尊子筆下愈來愈窩囊、樣衰,只怪相由心生,「當然啦,你睇我個樣都知。」

尊子,原名黃紀鈞。七八年在中大藝術系畢業,曾任教師,並在《新晚報》和《百姓》畫漫畫。後來加入《明報》,曾任記者、美術編輯、副刊採主。八三年接替逝世的王司馬,在《明報》畫政治漫畫。九○年起在《壹週刊》主理「尊子專頁」、「黃頁FUN類」等專欄。九五年,筆跡擴展至《蘋果日報》。

撰文:麥景慶、梁佩均、蔡慧敏[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