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債券與股票問題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11.html
曾經有blog友留言問過有關債券及股票的問題,止凡把這個問題存起了忘記回答,實在不好意思,今天找回存在草稿內的文章,所以可以整理一下,寫成一篇文章好好回應,亦能拋磚引玉,讓這裡的高手補充一下。



投資初哥留言:
 
感謝止凡兄的分析,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一定會發問的,請問止凡怎樣看以債券收息和以股票收息兩種投資工具的分別?


止凡回應:

債券與股票這兩種工具有根本性及概念性的分別,甚至從前的債券未到到期日前是不可買賣的,讓我有時間另開新文作點討論吧。


投資初哥後續留言:

謝謝止凡兄可以為以上問題另開topic講解,有時看書實在看不明白,有人可以讓我發問一下實在很好的,人愈大愈發現不是太多人會願意向你作出教授,這裡的學習氣氛好濃,真的要好好學習^^

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後記:

很高興見到投資初哥的一句「這裡的學習氣氛好濃」,這是作為blog主的一種安慰,這樣的氣氛確實得來不易,要好好珍惜。

說回投資初哥的問題,重點在於債券收息及股票收息的分別。當然如果投資者還只是停留在有多少息率的階段,例如「5厘就好過3厘而又差過8厘」這類考慮的話,認為兩者都只是收息工具,單純看息率高低作出投資決定。這樣的話,我建議你要多吸收財務知識,否則你的血汗錢將會在「大時代」環境之下轉移到別人處去。

經常都說,投資前,要對你的投資項目有深入了解,然而,一個債券,一個股票,兩者有根本上的不同之處,要先搞清楚這兩者是什麼,再弄清它們給予投資者利息的背後意義。這是投資入門基礎,好像買菜造飯,都要知道你買的是什麼菜,怎樣煮吧,對嗎?

債券是什麼呢?股票又是什麼呢?可能大家上網找答案也好,看書找答案也好,都能得到很詳盡的解說,我就略略說一點概念吧。又拿一家茶餐廳做例子,假設開一家茶餐廳要200萬,老闆有了整盤生意的概念,但一人不夠財力,於是找人夾錢,老闆一份50萬、你一份50萬、我一份50萬,大家都出了資金,每人都有股權,是股東的一部份,生意未來的賺蝕都要算一份。問題是夾過錢之後都還差50萬才足夠,於是問第四者(可能是銀行,又可能是其他人)借貸,這個50萬是沒有股權的,是定息還款,假設年息8厘,有借有還,但生意賺蝕則與債主無關。

生意一直好好,三位股東有盈利時可以分錢,又可以決定把盈利繼續作投資,希望發展出一盤更大更好的生意來,這是股東們的決定,債主沒有話事權。只不過,無論分紅與否,決定如何,債主的定息8厘都定必如期奉還,否則就是違約,人家可以申請這盤生意破產。

如果不幸地生意不好,一直下去,真的來到破產之時,法庭會處理剩餘資產的分配,債主會有優先權去分享這盤生意的剩餘資產,而作為生意運作時最大決定權的股東,在這個時候就只會等到最後才可以分享剩餘資產(如果還有的話),如果不是有限債股公司的話,股東還要負上部份未償還債務也說不定。

看完以上的例子,可以想像如果我當初投資了50萬到這盤生意,而第一年就可以獲得4萬元分紅(即8厘),這個4萬跟借貸人所借出的50萬而每年收到的4萬都是8厘,但意義上是完全兩回事的。透過了解一盤生意的概念,相信大家更容易明瞭債券跟股票收息的分別。

本來債券的操作模式是較死板的,投資者都是持有收息至到期日,跟股票價升價跌及交易買賣都有很大的分別。當你買入債券,這批債券就會按面值及年期定時定刻還款,情況就好像你向銀行借了稅貸,分4年還款,每月定期還款給銀行,4年後剛好還清。很有趣地,在70年代被一位叫William H. Gross的投資者將債券也拿來交易,即假設你向渣打銀行借了稅貸,定期還款時,渣打銀行可以考慮以一個價格把這宗稅貸向中銀出售,情況就好像股票買賣似的。

原先大家都認為債券利息是定時定量的,好像8厘就是8厘,一個稅貸一個利率,銀行可以收回多少也有數得計,但原來並不是,世界經濟環境不停變,利率不停變,不同人及生意的信用又不同,同一份「債」的價值都會不停變化,正所謂「有價就有市」,這才會令今天人們連債券及股票都分不清楚

所以,當你還原基本步,每事從產品的初始意義上分析,你會發現你的概念都不容易被混淆,尤其是現今的金融產品何其多,沒有很好的財務概念,很容易「出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