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結束了,筆者喜愛的G.E.M.得到了總決賽的第二名,實在值得慶賀。
G.E.M.因為這個節目而爆紅的程度,相信不用再多提了,筆者想提出的是G.E.M.在初表達想參加《我》時所面對的客觀情況。
1. 在08年出道還未成年時便橫掃各大頒奬禮新人奬,被視為樂壇的明日之星
2. 09年A.I.N.Y.在《超級巨聲》中被翻唱而大紅後,幾年來再沒有代表作
3. 11年開始了個人首次個唱後(筆者都有觀賞),發生了不少爭議是非及與商台關係轉差,聲勢慢慢減弱
這個是不是一個熟口熟面的循環?早幾年的關心研、泳兒、衞蘭等,均是出道時氣勢如虹,火速開個唱,其後因為各類拍拖,醜聞,公司合約等原因影響下,事業沒有再突破便慢慢走下坡。
娛圈從來是一個跟紅頂白,非進則退的鬥獸場。眼看G.E.M.很大機會步前輩後塵下,她反而豁出去衝上了一個更大的真人秀鬥戰場–《我是歌手》。
傳出G.E.M.參賽時,起始時,香港的傳媒及網民都傾向負面評價,不外有2大種原因。
1.認為G.E.M.實力已見底,再北上都不會有好結果
2.認為北上參加真人秀,將會被國內節目矮化做小丑以襯托國內歌手
G.E.M.在當時的回應,(大意)是志在於一個高水平舞台尋求突破,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開拓內地市場,nothing to lose,最終結果及成績亦超出了大部份人的預期,現實的傳媒亦馬上改為天天跟進,晚晚update。
*****
強如G.E.M.這類天才型歌手,在擁抱一個機遇新挑戰時,亦會面對許多閒言閒語,作為普通的職場人,在面對新挑戰時,除了作好200%超級準備,真的要有堅強意志勇往直前。
筆者回想十多年前畢業初業便北上工作,一般的聲音不外「你無工作經驗返大陸做乜?」「你香港又唔係搵唔到工,做乜要委屈自己?」「大陸人工得幾千蚊,點生活呀?」(筆者其實是出香港糧)等等洩氣說話,再難聽都有,然而當下筆者想到的只是自己夠年輕,nothing to lose,何不趁初畢業時便去闖闖開開眼界?
結果,最終也得成正果,在職場中得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歷,為其後的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