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考古與商業洞察力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3/3641084.html
緣政治衝突、智能機器人應用、勞動力價格因素、能源和貨幣市場的動盪,這四大因素都促使歐美企業回流本國。中國的產業格局進入「亂云飛渡」的調整時期。潮水漲起的時候,破船也能漂行。處於市場大勢中,只要願意做就能賺。可是,在眾說紛紜的亂流局勢下,怎樣創造能夠持續獲利的價值?它直接考驗企業家的商業洞察力。

洞察力不僅包括掌握時代的脈搏,還要提供實踐的規律和方法。

與大數據統計分析師相比,人類考古學家永遠只有殘缺的、散亂、不連續的考古發現。因為碎片化的證據,他們無法依靠傳統的歸納和推理方法來總結研究成果。但是,考古學家擅長運用猜想的邏輯(Abductive logic),從細膩而豐富的情境體驗中洞察最可能的事物運動形態,然後再用歸納和推理邏輯去打磨理論解釋。像葡萄釀成白蘭地,洞察力是這樣提煉出來的。

清理「洞察力」的迷信

早期,北美土著人出外打獵前,酋長要請示神靈。做法後,在篝火上烘烤的獸骨「龜裂」的方向就是出征的指南。而結果往往驗證酋長做法而獲得的「洞察力」。其實,處於人少獸多的荒野中,向任何方向挺進都會有斬獲。火燒龜裂痕的指向有偶然隨機性。它恰好有效避免在同一個方向打獵。在機會豐富的大環境中,隨機的狩獵方向提高捕獲成功率,酋長的做法增添了眾人的士氣。雖然沒有因果關係,但幾個正向因素相疊加,酋長的洞察力就被仰視服拜、神化起來。

「酋長現象」同樣出現在現代社會,戴高樂總統以博聞強記著稱。人們常被他完全脫稿的雄辯演講所折服。後來的傳記作者披露,他每次演講前都做強化練習。喬布斯、李嘉誠等商業領袖的洞察力有天賦,但更多是幕後的研究方法在起作用。

崇拜「大數據」是另外一種「科學」迷信。自從比恩(Billy Beane)用數據分析讓奧克蘭棒球隊「烏鴉變鳳凰」之後,大數據方法風靡美國體育界,但神奇卻不再出現。相反,那些沉潛在比賽細節中,深刻觀察人的因素的教練卻異軍突起。卡羅爾(Pete Carroll)有「哲學教練」的外號。他擅長深度觀察和抽象總結,能夠從表面現象後看到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和規律。例如,「四分衛」眼神和進攻隊員雙腿跨度,它們是所有假動作背後無法掩藏的戰術線索。類似的洞察力讓西雅圖海鷹隊提高預判的準確度,並登上2014年美國「超級碗」橄欖球冠軍的寶座。

學做人類考古學家

從看似毫無意義的考古碎片中拼出完整的歷史圖景,這是人類考古學家的本領,也是動盪時代商業領袖需要的能力。「麥克阿瑟天才獎」的獲得者戴蒙(Jared Diamond)深入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原始土著區生活多年,浸淫在當地人的日常起居細節中,逐步獲得對土著社會全面的理解。他所彙集起來的「生活碎片」最終形成強有力的理論解釋。要想獲得商業洞察力,企業家得用戴蒙教授這樣的方法,摒棄習慣的舊意識,開放接受新鮮的刺激,讓點點滴滴的碎片觀察昇華為有穿透效果的抽象概念。

人類學考古切忌先入為主的概念,商業洞察力也如此。考察澳新、美洲土著的社會,戴蒙教授認識到,用歐亞大陸的社會形態概念去套用解釋,不僅會張冠李戴,還將漏失土著社會人類活動的智慧。與之類似,當下流行商業生態概念。但套用的多,成功的少。商業領袖要像考古學家一樣,多點耐心,沉潛到片段展現的碎片細節中去,少做急切的總結,讓有意思的線索浮現在腦海中,自然而然地鑲嵌在一起,最終形成有說服力的大圖景。「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朱子的浸淫思考方法和加州IDEO公司「情境深潛」的設計策略相一致。

深潛是為了魚躍。丹麥的「紅色設計」(Red Associates)為韓國三星在歐洲的設計顧問。他們花費6個月的時間,體驗歐洲家庭購買和使用電視的過程,發現1.購買決策者為女主人居多;2.顯擺式的電視使用已經成為歷史;3.電視往往隱含成為整體家居的一部分。「電視是家具」,這個洞察引導三星重新設計電視的顏色和形狀,讓它成為和諧家居的一分子。

「商業洞察力」支持價值創新

洞察力有別於創造力。當年,愛迪生創造出即時計算結果的投票機,政客回答:它只有消滅「幕後運作時間」的負價值。審時度勢的商業洞察力必須1.創造新產品;2.創造新價值;3. 收穫和維持新價值。萊納斯(Linus Torvalds)創造的「萊納克斯」(Linux)公開代碼軟件有新價值,但原創者沒法收穫和維持價值。它的同類,谷歌的「安卓」軟件卻給企業帶來佔用率60%的商業平台。另一方面,商業洞察力遠遠不只是盈利的金點子,而應該代表隱含待開發的「富礦」。

上世紀90年代末,丹麥的玩具商「樂高」(Lego)就落入創新的陷阱。根據市場調查和顧問建議,企業不斷嘗試時髦的多元化產品線。新產品層出不窮,但銷售持續下降。「樂高」最終放棄標準化的消費者問卷訪談,改為「市場考古」,深入孩子們玩樂的時空情境,觀察記載他們的玩耍過程。經過將近一年的家庭居所觀察,研究人員顛覆了許多舊概念。他們發現,孩子們對花哨的新設計缺乏熱情,但對技術難度層層提高的玩具卻情有獨鍾,因為它們成為孩子們炫耀能力的「徽章」。對情境觀察細節抽絲剝繭,樂高得出「回歸『磚頭』設計,推廣競技成就感」的商業洞察力。

運用類似的「市場考古」方法,我幫助一家零食企業提煉出「主食偏,零食補」的新市場開發維度。在國際運動品牌左右購買決策的背景下,我和國內一家運動品連鎖企業設計「運動集結號」,把店舖變成社交性群眾運動的地理中心,讓「買什麼產品」變為「在哪兒買」的新決策習慣。(作者為加拿大萊橋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